陶澤雖然不知道李道玄為何要問這些,仍是把事情一一說了出來。


    《符契》的事情李道玄早已把實情告訴了孟長青,孟長青後來和陶澤也說過,陶澤以為這事已經過去了,沒有什麽不能說的,李道玄問他,他於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全部說清楚了,包括那山洞裏的名字,一切的一切。


    說完後,他拱袖低頭。


    桌案上的香爐吐出一縷縷輕煙,屋子裏靜了很久,久到陶澤的腿都有些麻。


    終於,李道玄開口道:“你下去吧。”


    “是!”陶澤如獲大赦,低頭行了一禮,退了出去。


    李道玄一個人坐在房間裏,不知過了多久,終於緩緩攥緊了袖中的手。


    陶澤剛步出房間,被一陣冷風吹得一哆嗦,他抬頭看去,院中的樹上迅速凍滿了霜花,一刹那間,院子裏冷如隆冬,有鳥雀逃命似的往外飛竄,一片混亂。若是他能站在玄武最高的山頂俯身往下看,便能看見罕見的一幕,藥室山上的飛禽走獸全部在瘋狂往外奔,它們組成了一條長線,刀子似的刮過山野。


    孟長青坐在放鹿天的山上等著李道玄回來,從小到大,他都一直跟著李道玄,李道玄若是出去,他就在這兒點著盞燈等著李道玄回來,這麽些年,從未有過例外。


    李道玄一般都是日落之前就回來了,可今日孟長青卻等到了深夜,李道玄遲遲不回來,他一個不留神,坐在台階上睡了過去。


    李道玄回到山上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坐在台階上睡著的孟長青。


    他走過去,看著孟長青許久,抬手極輕地摸了下他的頭發,有星輝似的靈力散開,孟長青沉沉地睡了過去,身子側了下,李道玄撈住了他。


    房間裏,李道玄望著躺在床上的孟長青,終於伸出手去。


    孟長青睡得有些不踏實,記憶被一絲絲抽出來,李道玄閉上眼,一幕幕看著。


    從孟長青在劍池中刻字,到偷盜《符契》,再到抽出白露劍,他看見孟長青在他身側驚醒過來,怔怔地望著他,一言不發,回到房間後,卻忽然噴出口血,忙又死死地捂住,逼著自己把血咽回去,整夜整夜的噩夢,止不住地惡心。


    痛苦,不可名狀的痛苦,從那間屋子裏走出來,夜深人靜時一個人躺在床上不敢閉眼,睜著眼,一遍遍低聲念著,“忍著,一定要忍著。”就這樣坐上一夜,天亮時收拾幹淨,不敢說一個字。


    李道玄忽然睜開了眼,掌心有星星點點的靈力揮散開,他望著睡在床上的孟長青,手懸在了空中,一動未動,似乎是僵住了。他目不轉睛地看向孟長青,臉上是罕見的怔鬆與詫異,不自覺竟是退了一步。


    孟長青睡得很安穩,一點也看不出來那種痛苦。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道玄才終於伸出手去輕輕撫了下他的頭發,像是在安慰著他。


    沒事了。


    沒事了。


    從第一次誤打誤撞的,到如今,剛好過去六個多月。


    李道玄並不是毫無察覺。


    在床上的時候,孟長青很少有反應,常常隻是抱著他發著抖,緊緊抿著唇不說話,他以為孟長青是不適應,卻沒有想到是因為害怕。有很長一段日子,孟長青總是跟著他,待在他身邊不說話,他一回頭看去,孟長青的臉色卻刷白,如今想想,孟長青是想告訴他真相,卻又不知所措。


    孟長青確實很害怕,他害怕李道玄看出點什麽,也害怕別人看出些什麽,他提心吊膽半年多,甚至連夢都不敢做,一閉上眼,全是光怪陸離的東西,他甚至夢到了長白那些蛇,一點點絞著他的脖子,他也說不出那夢是個什麽意味。


    李道玄為人坦蕩,本就不是什麽拘泥於世俗條條框框的人,誤以為孟長青對自己有情,先是驚詫,驚詫過後卻逐漸動心,發現自己與孟長青確有情緣,又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很快就放下了心中的顧忌,他隻是不善表達,並不是真的無情之人,一旦想通,走的路也比許多人要更直接。


    這半年來,除了第一次孟長青誤打誤撞摔他懷中,他與孟長青一直有斷斷續續的床笫之事,前前後後統共十二次,孟長青傷了仙根,卻一點事也沒有,反倒修為大漲,不是如陶澤所想的偷偷學了什麽道門秘術,隻是因為李道玄一直在幫他。


    李道玄不是沒有察覺到孟長青的異樣,他一直在照顧著孟長青,他以為孟長青是無法接受背德,卻沒有想到他隻是不喜歡自己。


    沒什麽別的的緣由,他隻是不喜歡李道玄,從來沒有動過心,對這種事情除了厭惡就是驚恐,還能有多少正常反應,能忍到現在不知道是吃了多少苦。


    孟長青從小到大都很會吃苦,當年在太白宗為了討好師兄,什麽都去拚著搶著做,生怕太白宗的人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師兄讓他幹什麽他都去,七八歲的時候為了挑兩桶泉水,能從半夜爬起來,走上十幾裏山路。


    他很懂事,知道想要被人對他好,首先要對別人好,於是他對誰都掏出一付幹幹淨淨的心肺,相信付出總會有回報。


    隻要是能討好人的事,他什麽都忍的下來,對別人的滴水之恩能拚盡全力去報答。


    很難說的出“不”這個字,也不太會拒絕別人。


    所以他寧可忍著,裝著,也不會告訴李道玄,他不願意,他不喜歡,他是真的說不出來。


    直到最後,他還是覺得這事是他的錯,李道玄沒有錯,是他沒用,是他給李道玄添麻煩。


    人總是對第一個照拂自己的人格外親近,孟長青用盡全力在報答。他以為自己在報答。


    李道玄坐在床頭,摸著孟長青的頭發,一點點剖開孟長青的心意。


    這一刻才終於明白,孟長青是真的對他無意。


    李道玄站在那兒,不自覺地撫著孟長青的額頭,不住摩挲著,大約是心疼,又摻著點別的感情,終於,那隻手不自覺地輕顫起來,“為什麽不說?”他忍不住低聲問孟長青,許久才道:“沒事了,別怕。”


    沒事了。


    一開始誤以為孟長青對他有情,已經覺得夠荒唐了,如今知道是個誤會,又覺得這才是真的荒唐,簡直讓人啼笑皆非。造化確實弄人。


    坐在床頭許久,不知道是想些什麽,終於,李道玄抬手捏訣,一指點在了孟長青的眉心。


    那些星星點點的記憶迅速從孟長青的額頭飄出來,琉璃似的閃著微光。


    像極了一句詩,世間好物不牢靠,彩雲易散琉璃脆。


    那些光點飛蛾撲火似的湧向李道玄,卻在觸及道門金仙之時,一瞬間衝散了,光倒映著李道玄的臉,他低頭注視著孟長青,一點點抹去了那段記憶。


    所有的痛苦,茫然,驚懼,全都一刹那間煙消雲散,一丁點都沒有剩下。


    光全部散盡後,李道玄收回手,孟長青尚在睡夢中,什麽都沒有察覺,大約是感覺到冷,無意識地往李道玄身邊湊了下,溫熱的臉貼在了李道玄的手上,李道玄的手很冰,他微微縮了下,沒了動靜。


    李道玄望著他,摸了摸他頭發,“沒事了。”


    次日。


    孟長青醒來後,捂著頭坐在床上發了會兒呆,他感覺自己好像做了一個夢,一個很長的夢,夢裏有什麽東西他卻怎麽都想不起來,似乎看見有道身影在晃,卻不知道是誰,夢裏哭了又笑,笑了又哭,也說不上來是個意味。


    挺怪的。


    他忽然回過神,起了床,穿好了衣裳,走出門的時候還在想這事,路過大堂的時候,撞見了李道玄。他忙抬手行禮,“師父!”


    李道玄似乎在堂前坐了很久了,聞聲抬頭看向他。


    孟長青對上李道玄視線的一瞬間,不知道為什麽,心裏忽然咯噔一下,想了一陣子,確定自己沒犯什麽事兒,稍微恢複點底氣,道:“師父!我今日起遲了,房間等我回來再打掃,我先下山了!”


    李道玄遲遲沒有說話,直到孟長青抬頭略不解地看著他,李道玄終於問他,“昨晚睡得可好?”


    孟長青點了下頭,“好的,睡得很好,好像……很久沒睡得這麽好了。”做了個夢,也忘記夢見了什麽,隻記得莫名地很放鬆,所以才一覺直接睡到了這時辰,孟長青說完了,下意識抬頭看了眼李道玄。


    李道玄低聲道:“是嗎?”


    孟長青點了下頭,輕聲道:“是啊。”


    又靜了一會兒,李道玄終於緩緩鬆開了袖中的手,“去吧。”


    “是!”孟長青鬆了口氣,他今日不知道怎麽的,莫名不敢看李道玄的眼睛,一看就覺得有些不舒服,有些難受,李道玄一讓他走,他忙應下了,撈了東西就走了,臨走出門前,忽然鬼使神差地回頭看了眼李道玄,正好對上李道玄望著他的視線。


    李道玄一個人坐在案前,屋子裏有些昏暗,將他的神情隱去了。


    孟長青一頓,又大聲喊了一句,“師父,我走了!”


    李道玄沒說話,輕點了下頭。


    孟長青倒是沒做多想,退了下去,沒再回頭,身影一下子消失在門後。


    在堂前坐了一夜的李道玄仍是坐在那兒,一動沒動,有光從窗戶裏趙進來,將一切照的纖毫畢現。冷了許久的香爐擺在案前,擦著光反射出淡光,正好打在李道玄的手上,他握了下那團光,沒握住,終於輕輕鬆開了。


    等孟長青再次回到放鹿天的時候,李道玄已經不在大堂了,他找了一圈,沒找見。


    洞明大殿,李道玄坐在殿中望著那柄飛劍,他年少時,常常一個人在這大殿中靜坐悟道,窗外樹翠蟬鳴,時不時吹來黃鍾道鼓聲,他經常一坐就是三四個月,廢寢忘食,渾然忘我。有一次,師父與師兄謝仲春一起來這殿裏尋他,三人一起站在那門下,師父指著那劍對他說,那上頭掛著的是黃祖的首劍,黃祖懸劍於此,寓意著慧劍斷情。


    他以為師父是告訴他,聖人無情,今時今日,他才終於回過神來。


    當年黃祖懸劍於此,心中想的又是誰?


    若非心中有情,又何來慧劍斷情一說。


    他這一生順風順水,仿佛走在平坦大道之上,未曾遇到瓶頸也沒有迷茫過,年少時看著師兄們在悲歡裏哭笑,一直不能懂那究竟是種什麽東西,能讓人朝生暮死,能讓人又癡又狂哭了又笑,百狀瘋癲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他記得剛正如謝仲春,有一年酒醉後望著樹下的癡傻幼子,也曾忽然落下兩行清淚來,低聲說一句,“我對不住她。”


    如今他坐在這兒,終於明白了那麽一丁點,終於知道師父所說的“造化弄人”是什麽意思,可長劍已然出鞘,六百裏山脈已然開春,世上又豈有後悔這一說?


    這是劫,是道,是黃祖當年親手懸上的那把劍,沒有回頭的道理。


    李道玄在那殿中坐了半個多月,終於隱隱約約回過神來,他有些心疼,心疼孟長青吃了許多苦,原本是沒有後悔的,思及此,終於生出點後悔來。


    十二道洞明劍氣呼嘯而過。


    “慧劍斷情”四字在殿中央懸著,從六千年前一直望到了今日。


    三日後,李道玄從那殿中走了出來。


    紫來大殿中,南鄉子望著李道玄,半個多月不見,不知道是不是日頭不足的緣故,他覺得李道玄的臉色似乎比平時要蒼白,神色也略有恍惚,於是對著他道:“你去哪兒了?你那弟子來找了我好多次,說是你不見了,怕你出事。”南鄉子說到這兒不免也失笑,李道玄是什麽道行,哪裏需要一個連禦劍都學了小半年的弟子來擔心他出事。更何況這是玄武,能出什麽事。


    南鄉子道:“你那徒弟有些急,我隻好對他說,‘你師父又不是三歲小孩,還能丟了不成?你有空不如把自己的事兒收拾好’他跪在我跟麵前不說話,我就逗他說‘你師父要是丟了,我賠你個新的’,你那徒弟好像還不怎麽樂意?”南鄉子也是故意逗李道玄,說著看了眼他笑了笑,見李道玄不說話,他抬頭給李道玄倒了杯茶。


    李道玄聞聲許久都沒說話,終於低聲道:“我忘了和他說了。”


    南鄉子對著李道玄道:“你那徒弟有點意思,頭一回看見弟子還管師父去哪兒的,謝仲春也被他煩得夠嗆,你確實是是太縱著了,該管還是要管管,老是纏著你算怎麽回事?他多大個人了!”


    李道玄道:“沒事。”不知道是想到什麽,他掩去了眼中的情緒。


    南鄉子總覺得李道玄有些不對勁兒,問他,“你瞧著神色不大好?這半個月你躲哪兒去了?”


    李道玄想了許久,輕聲道:“大概是躲情劫吧。”


    南鄉子一愣,半晌才笑了出聲。


    難得,李道玄還會開玩笑了,這下子不能再喊‘呆頭鵝’了。南鄉子沒說話,心裏卻想,李道玄教出來的那徒弟也跟李道玄似的像隻呆頭鵝,果然什麽樣的師父教出來什麽樣的徒弟。有意思。


    李道玄回到放鹿天後,孟長青總算把心放了下來,這小半個月他沒有李道玄的消息,心中總是隱隱不安。這感覺他自己都不知道從何而來,如今看見李道玄,見他和往日沒有什麽變化,心終於定下來了。


    大約是半月沒見,此時再見李道玄,自然覺得親切,跟在李道玄身邊寸步不離,一口一個“師父”。


    李道玄看向他。


    孟長青終於道:“師父,我還以為你……”自從他上山以來,李道玄一直極少離開放鹿天,這是李道玄第一次連著半個月沒有訊息,也沒有前因後果,這事真的不常見。孟長青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麽,或是出了什麽大事,此時見李道玄回來,終於安心些,他對著李道玄喊了聲“師父。”


    李道玄望著他,似乎想伸出手去,卻又微微一震,略僵硬地收回了手。


    孟長青沒察覺出異樣,一雙眼望著李道玄,“師父,您不在的時候,我一直……”他原本想說自己一直很擔心李道玄,忽然又想起南鄉子與謝仲春的話,他一個做徒弟的,擔心道門金仙的李道玄,確實是有些好笑。思及此他改口道:“師父,我還以為我做錯了什麽,惹您不高興了。”說著他抬頭看李道玄。


    李道玄許久才道,“以後不會如此了,你若是願意……你若是願意,我會一直照顧你,我不會走的。”


    孟長青望著他,聞聲心中感動,竟是沒能說出什麽話來,李道玄一直話少,性子有點冷淡,他從未聽過李道玄說出這樣的話,也從沒想到他能夠說出這樣的話,反應過來後,他對著李道玄道:“師父,我會一直在山上,我不下山,一輩子陪著您。”可能是過於激動,說話也斷斷續續的。


    李道玄看著他,神色倒是瞧不出什麽異樣。終於,他低聲道:“下去吧。”


    “是。”孟長青出去了,臨走前對著李道玄行了一禮。


    孟長青走後,李道玄坐在原地許久,袖子上有血往外滲,擦著點手腕。


    洞明劍氣在周身回轉,李道玄看向那焚出輕煙的香爐,沒發出一點聲音,也不知是在想些什麽。


    孟長青總覺得,他好像忘記了什麽事。


    他明明記得這半年來所有的事,沒什麽缺的,可又總覺得哪裏不對勁,比如那學堂上那副謝仲春的字,“一年之計在於春”,他盯著那副字看了許久,他記得是李道玄施的道術改了玄武的時令,卻不記得他師父為何要這麽做了,又比如說他每次上藥室山找陶澤,看見藥室前那棵梨花樹,腳步總是要頓兩下。


    有什麽東西無聲無息地消散了,所有的記憶,連帶著那一點連他自己都沒察覺到的情愫,消散在那年的春風中。


    他開始經常做一個夢,卻又不記得自己夢見了什麽,很多時候,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了夢。


    學堂前,那副字一直掛著。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孟長青依舊經常從那底下走過。


    *


    第二年玄武開春,萬眾期待的道門大典如期而至。


    玄武少說也要兩千年沒開過山門了,此刻廣開大門,迎天下道友。


    天下宗門中,長白宗排場最大,近百來號人禦劍北下,掠過大江大河,入了玄武仙門。和玄武不一樣,長白收了許多女弟子,成群結隊的女修從山前走過,玄武師兄弟們當麵還是彬彬有禮,背地裏已經全都瘋了,熱淚盈眶不外如是。


    他們終於見到了成群結隊的女修!全是女的!全是活的!一個男人都沒有!


    有師兄直接說,“我活了這麽多年,從來沒見過這麽多女的!我都想去撲上去親掌教一口!”


    那場道門大典真是熱鬧極了,百年罕見的一樁道門盛事,但凡登上那伏魔台的道門才俊,多年後全部個個名揚天下。


    不過最出名的,仍是長白玄室第七十二代大弟子,吳聆。


    那年他並未奪得魁首,卻仍是在眾人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是長白大弟子第一次登上玄武的仙台,走到了天下的麵前,隻憑了一劍,便掀起了長達十年的道宗狂潮,新的天下,新的傳說蜂擁而至。


    就連鮮少吹捧人的齊先生都忍不住低低歎了一句,“君子藏器於身,謀時而動,俊才也。”


    玄武高台之上,謝仲春對那年輕人讚不絕口,回頭對著南鄉子道:“這年輕人用劍時很像一個人。”


    南鄉子將視線投給了李道玄,大約是調侃,低低道:“百聞不如一見,一劍霜寒十四州,名不虛傳。”


    而玄武道宗下,吳聆正往外走。


    身後傳來一句,“道友請留步!”


    負劍的吳聆回頭望去,牆上翻下了兩個人,落地時掀起了一地清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反派洗白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神的野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神的野鬼並收藏反派洗白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