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文一路疾行,走了好一會才回到同伴們身邊。一幫人在樹林裏又逗留了片刻,這才返回到發掘現場。
這時,墓門已經被打開,裏頭的棺槨也被取了出來。
眾人湊近了看,見那棺槨體積隻有尋常棺材的三分之二大小,覺得寶叔“寵物墓”的分析是正確的。
有隊員問王教授,開不開棺?王教授說,不開。
眾人有些失望,認為錯過了一次絕好的見證開棺的機會。
王教授解釋,山上的環境滿足不了開棺的必要條件,如果貿然打開棺材,說不定會破壞裏頭的文物。隻有將棺槨運回場館再去打開,才是比較安全的。
他還說,如果大家有興趣,下午,可以去場館參觀一下。
“有興趣,肯定有興趣。”頭一個表態的是李成博,他在現場沒撈到東西,不想錯過任何一次與文物接觸的機會,即便撈不到東西,能親眼見證古墓裏挖出來的棺材被打開,他認為也是不錯的。
在征詢了寶叔的意見後,王教授決定請眾人去考古隊場館做客。
接下來,圍繞棺槨的運輸大家想了很多法子;最終,就地取材,找來幾根粗大的竹筒,墊在棺槨的底下循序漸進地向前滾動。直到時近晌午,棺槨才被運至山下。
王教授調來大型叉車,派幾個考古隊員跟著,將棺槨運回了場館。
料理停當之後,王教授對婷婷說:“婷婷啊,今天辛苦寶叔他們了。時間不早,你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吃個飯。”
寶叔一聽,忙推辭:“這怎麽好意思呢。我們來參觀已經給您添麻煩了。這樣吧,您先忙著,我們就不打攪您工作了。”
王教授有些不樂意了:“哎,這話說得,什麽叫打攪。一上午的時間您幫了我們很大忙,我理應感謝。再說了,您是婷婷的老師,大老遠從北京來我們宜興,我盡地主之誼總還是應該的吧。先一起吃個飯,吃完了咱們就回場館,接著研究那棺槨去。”
見他把話說到這份上,寶叔覺得再推辭就說不過去了;加則,他也想弄清楚棺槨裏究竟裝著何物,當下,答應留下來吃飯。
用完午餐時近一點,王教授領著眾人去了考古隊在蜀山“北廠”的辦公場所。
此處鄰近蠡河麵朝蜀山,整個區域綠樹庇蔭,古色古香的建築之間種植了許多花草盆栽,與其說這裏是考古隊的場館,還不如說是個小型的植物園來得貼切。
進得辦公室,王婷婷請眾人坐下,開始張羅泡茶遞水。
王教授吩咐隊員將西邊的屋子打掃幹淨,為稍後的開棺做好準備。
茶過三巡,寶叔提起在發掘現場出現的幾個陌生人,問一名叫做柴少鴻的學生:“少鴻啊。你是怎麽看這幾個陌生人的?”
柴少鴻是一名警察,因有濃厚的演播興趣,他投身在寶叔門下,當了寶叔的弟子。
柴少鴻回答:“老師。我聽那些人的口音像是我們黑龍江的。憑我的直覺,估計,這幾個人可能是來求財的。”
王婷婷有些不解,問:“求財?銅棺山除了幾個人文景點和寺廟,旁的,我看就剩下花花草草和樹木了。他們想求哪門子財?該不會……想去廟裏偷東西吧?”
“哈哈。”寶叔一聽樂了,“婷婷。這世上除了正義還有邪惡。我們哪,得多個心眼。最好提醒一下有關部門,以免讓心術不正的人鑽了空子。”
“對呀。”李成博說,“銅棺山上除了寺廟花草,還有古墓;保不準,那些人就是奔著古墓來的。”
“難不成,這些人想盜墓?”王婷婷問。
李成博攤了攤手:“不好說。但他們既然打銅棺山的主意,而山上能偷的也隻有墓中隨葬品,估計,也就這念想了。”
“要不這樣。”柴少鴻想了一想,說:“我有個同學在這裏的公安係統工作,我去找他反應反應。”
“也好。一會回來的時候,就直接去汪館長的藝術館吧。今天,大夥得開個臨時會議,談談這兩天采風的感受。”
柴少鴻答應一聲後出門安排去了。
稍後,考古隊的一名隊員走進來,說,西屋已經整理好了,眾人便在王教授的帶領下去了隔壁。
如果,用賞心悅目來形容西屋外頭的環境,那麽,屋子裏的氣氛明顯讓人覺得壓抑。
或許,是房子老了的緣故,屋裏顯得灰蒙蒙的。
幾人看見,斑駁的牆上老式的掛鍾掛在那裏滴滴答答不緊不慢地走著,就像一個年邁的老者步履蹣跚地走向生命的盡頭。
地上,堆放著榔頭、鑿子和起棺材釘用的撬杠。
沿牆,擺著一溜長桌,式樣,跟江南人家常見的長台有幾分相似;桌上,擺滿了瓶瓶罐罐和一些叫不上名的物件,看成色,應該都有些年頭了。
有幾個隊員正圍著從銅棺山上運回來的棺槨交談,見他們來了,停止了討論。
王教授沿著棺槨轉了一圈,喊一名隊員拿來撬杠,又喊另外兩名隊員扶住棺槨,他示意拿撬杠的隊員去撬棺槨的蓋子。
隊員得令,將撬杠的一頭塞進棺蓋下麵的縫隙,然後,用力一壓,隻聽得“嘎嘎”聲起,棺槨蓋子一下抬起了好幾公分。
寶叔看見棺槨蓋子下麵有幾根小木柱,忙喊隊員停下。他對王教授說:“王教授。這好像是榫卯槨,得小心了。”
王教授也看到了那幾根木柱,點頭說有可能。
寶叔眉頭皺起,說這就奇怪了。
李成博沒看出什麽名堂來,問,有什麽不對勁嗎?
寶叔搖了搖頭:“不是不對勁,隻是覺得意外。”
“意外?什麽意外?”
“古時候的顯赫人家,通常會用棺槨來存放棺材,大概的步驟你們也都了解。首先,將死人放入棺材,然後,封棺並放進棺槨。常見的封棺槨的方法為壓蓋法,就是蓋子壓在槨身上。但眼下這個棺槨卻用了罕見的榫卯法。能用上這個法子的非同尋常,很有可能,棺材裏頭有貓膩。”
李成博還是沒能完全明白寶叔的意思。他說:“古人用榫卯來封棺應該也沒什麽太特別的,不就是開棺的時候多費些力氣,多動動腦子嘛。”
“沒這麽簡單。”寶叔搖了搖頭說。
“哦?難道,還有別的說法?”
“嗯。古人製作榫卯通常有兩個用途,一個是明的,主要用在家具上的組合連接,就像老式的紅木家具,各部位都是靠‘槽口榫’、‘企口榫’等簡單的榫卯來結合;另一類,就比較隱蔽了。比如:‘托角’、‘鍥釘’、‘抱肩’、‘粽角’等等。這些榫卯多半用於存放貴重器物的密盒,榫卯通常是和機關相連。”
聽寶叔這麽解釋,李成博立刻明白過來,說:“您的意思,這個棺槨裏有機關?”
“不能肯定,僅僅是我的猜測。不過呢,小心駛得萬年船,不管這棺槨有沒有機關,小心總壞不了大事嘛。”
王教授讚同寶叔的說法,他一寸一寸地仔細檢查起棺槨來。
片刻,他直起身子對寶叔說:“寶叔。您的猜測是對的,您看。”說著,指了指棺槨蓋子下頭的縫隙。
寶叔蹲下身去看,見幾個榫卯間赫然有一排鋼釘。這些鋼釘盡管埋在地下久了鏽蝕得厲害,但其鋒利程度卻依舊可以傷人。
看了一會,王教授問寶叔有什麽好的辦法來安全打開棺槨?
“嗬嗬。”寶叔笑著說,“在考古方麵我可不敢在關公麵前耍大刀。若論嘴上功夫,我還能擺擺龍門說一些粗淺的書本理論;但論實戰,我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嘍。”
王教授說:“寶叔,您太謙虛了。不說別的,就說上午在‘銅棺山’發掘現場,您分析的幾件事都得到了證實。這說明了什麽?說明您在考古方麵確實有著一手。所以,千萬別保守。”
“王教授過獎了。上午的事,隻能說碰巧被我蒙對了。真要說到專業,還得像您這樣的專家。”說到這裏,寶叔話鋒一轉,問王教授,“哎對了。您是怎麽看這機關的?”
王教授想了想,說:“榫卯槨並不是第一次接觸,以前,也遇到過幾次,但都沒機關。眼下這副棺槨不僅體積小,而且,還帶有機關,會不會……這東西原本就不是棺材,而是存放貴重器物的藏寶盒?”
寶叔不完全認同這種猜測。他指著棺槨縫隙裏的一些細小的絲狀物說:“您看。這些是菌類植物,俗稱‘幽冥絲’。‘幽冥絲’通常依賴動物的腐液生長;如果,棺材裏不曾有過動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幽冥絲’的。”
王教授覺得這種分析有些道理,但他有疑問,他說,從結構與紋飾的特點來判斷,這副棺槨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曆史,就算裏頭真有過屍體,腐液早就揮發掉了,不可能支撐‘幽冥絲’活到現在。
對於這個問題,寶叔覺得有得解釋。
他走到長台跟前拿起一副乳膠手套帶上,走回來摸了摸棺槨的幾個部位,又敲了敲。
他對王教授說:“您看,這副棺槨的質地盡管不錯,但年代久遠已經朽爛,原先積存在棺材裏的屍體腐液就會滲透進木板裏;這樣一來,腐液的揮發就會減緩,一些地下食腐類小生物也會被吸引過來;這些小生物死亡之後又會給後來者提供一部分養分;於是,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物圈。‘幽冥絲’就是依托這個環境長久存活下來的。”
生物圈?環境?
聽到這裏的王教授有些懂了。
他想,對呀,通常生物需要長久生存,肯定要依賴適合生長的環境,就像人,從海洋裏的單細胞生物慢慢演變成高智商的人類,不都是依托了生物環境的日益改善嘛。
想到這裏,王教授幾乎肯定這副體積很袖珍的棺材裏一定有骨骸。
為了證實這個猜測,他向寶叔求證:“這麽說,棺材裏真有屍骨?”
寶叔忙強調:“王教授。我呢,隻是根據書本知識憑空猜測而已;至於,棺材裏到底有沒有屍骸,還得等開棺驗證過後才能下結論。”
“行。那咱們這就開棺。”
這時,墓門已經被打開,裏頭的棺槨也被取了出來。
眾人湊近了看,見那棺槨體積隻有尋常棺材的三分之二大小,覺得寶叔“寵物墓”的分析是正確的。
有隊員問王教授,開不開棺?王教授說,不開。
眾人有些失望,認為錯過了一次絕好的見證開棺的機會。
王教授解釋,山上的環境滿足不了開棺的必要條件,如果貿然打開棺材,說不定會破壞裏頭的文物。隻有將棺槨運回場館再去打開,才是比較安全的。
他還說,如果大家有興趣,下午,可以去場館參觀一下。
“有興趣,肯定有興趣。”頭一個表態的是李成博,他在現場沒撈到東西,不想錯過任何一次與文物接觸的機會,即便撈不到東西,能親眼見證古墓裏挖出來的棺材被打開,他認為也是不錯的。
在征詢了寶叔的意見後,王教授決定請眾人去考古隊場館做客。
接下來,圍繞棺槨的運輸大家想了很多法子;最終,就地取材,找來幾根粗大的竹筒,墊在棺槨的底下循序漸進地向前滾動。直到時近晌午,棺槨才被運至山下。
王教授調來大型叉車,派幾個考古隊員跟著,將棺槨運回了場館。
料理停當之後,王教授對婷婷說:“婷婷啊,今天辛苦寶叔他們了。時間不早,你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吃個飯。”
寶叔一聽,忙推辭:“這怎麽好意思呢。我們來參觀已經給您添麻煩了。這樣吧,您先忙著,我們就不打攪您工作了。”
王教授有些不樂意了:“哎,這話說得,什麽叫打攪。一上午的時間您幫了我們很大忙,我理應感謝。再說了,您是婷婷的老師,大老遠從北京來我們宜興,我盡地主之誼總還是應該的吧。先一起吃個飯,吃完了咱們就回場館,接著研究那棺槨去。”
見他把話說到這份上,寶叔覺得再推辭就說不過去了;加則,他也想弄清楚棺槨裏究竟裝著何物,當下,答應留下來吃飯。
用完午餐時近一點,王教授領著眾人去了考古隊在蜀山“北廠”的辦公場所。
此處鄰近蠡河麵朝蜀山,整個區域綠樹庇蔭,古色古香的建築之間種植了許多花草盆栽,與其說這裏是考古隊的場館,還不如說是個小型的植物園來得貼切。
進得辦公室,王婷婷請眾人坐下,開始張羅泡茶遞水。
王教授吩咐隊員將西邊的屋子打掃幹淨,為稍後的開棺做好準備。
茶過三巡,寶叔提起在發掘現場出現的幾個陌生人,問一名叫做柴少鴻的學生:“少鴻啊。你是怎麽看這幾個陌生人的?”
柴少鴻是一名警察,因有濃厚的演播興趣,他投身在寶叔門下,當了寶叔的弟子。
柴少鴻回答:“老師。我聽那些人的口音像是我們黑龍江的。憑我的直覺,估計,這幾個人可能是來求財的。”
王婷婷有些不解,問:“求財?銅棺山除了幾個人文景點和寺廟,旁的,我看就剩下花花草草和樹木了。他們想求哪門子財?該不會……想去廟裏偷東西吧?”
“哈哈。”寶叔一聽樂了,“婷婷。這世上除了正義還有邪惡。我們哪,得多個心眼。最好提醒一下有關部門,以免讓心術不正的人鑽了空子。”
“對呀。”李成博說,“銅棺山上除了寺廟花草,還有古墓;保不準,那些人就是奔著古墓來的。”
“難不成,這些人想盜墓?”王婷婷問。
李成博攤了攤手:“不好說。但他們既然打銅棺山的主意,而山上能偷的也隻有墓中隨葬品,估計,也就這念想了。”
“要不這樣。”柴少鴻想了一想,說:“我有個同學在這裏的公安係統工作,我去找他反應反應。”
“也好。一會回來的時候,就直接去汪館長的藝術館吧。今天,大夥得開個臨時會議,談談這兩天采風的感受。”
柴少鴻答應一聲後出門安排去了。
稍後,考古隊的一名隊員走進來,說,西屋已經整理好了,眾人便在王教授的帶領下去了隔壁。
如果,用賞心悅目來形容西屋外頭的環境,那麽,屋子裏的氣氛明顯讓人覺得壓抑。
或許,是房子老了的緣故,屋裏顯得灰蒙蒙的。
幾人看見,斑駁的牆上老式的掛鍾掛在那裏滴滴答答不緊不慢地走著,就像一個年邁的老者步履蹣跚地走向生命的盡頭。
地上,堆放著榔頭、鑿子和起棺材釘用的撬杠。
沿牆,擺著一溜長桌,式樣,跟江南人家常見的長台有幾分相似;桌上,擺滿了瓶瓶罐罐和一些叫不上名的物件,看成色,應該都有些年頭了。
有幾個隊員正圍著從銅棺山上運回來的棺槨交談,見他們來了,停止了討論。
王教授沿著棺槨轉了一圈,喊一名隊員拿來撬杠,又喊另外兩名隊員扶住棺槨,他示意拿撬杠的隊員去撬棺槨的蓋子。
隊員得令,將撬杠的一頭塞進棺蓋下麵的縫隙,然後,用力一壓,隻聽得“嘎嘎”聲起,棺槨蓋子一下抬起了好幾公分。
寶叔看見棺槨蓋子下麵有幾根小木柱,忙喊隊員停下。他對王教授說:“王教授。這好像是榫卯槨,得小心了。”
王教授也看到了那幾根木柱,點頭說有可能。
寶叔眉頭皺起,說這就奇怪了。
李成博沒看出什麽名堂來,問,有什麽不對勁嗎?
寶叔搖了搖頭:“不是不對勁,隻是覺得意外。”
“意外?什麽意外?”
“古時候的顯赫人家,通常會用棺槨來存放棺材,大概的步驟你們也都了解。首先,將死人放入棺材,然後,封棺並放進棺槨。常見的封棺槨的方法為壓蓋法,就是蓋子壓在槨身上。但眼下這個棺槨卻用了罕見的榫卯法。能用上這個法子的非同尋常,很有可能,棺材裏頭有貓膩。”
李成博還是沒能完全明白寶叔的意思。他說:“古人用榫卯來封棺應該也沒什麽太特別的,不就是開棺的時候多費些力氣,多動動腦子嘛。”
“沒這麽簡單。”寶叔搖了搖頭說。
“哦?難道,還有別的說法?”
“嗯。古人製作榫卯通常有兩個用途,一個是明的,主要用在家具上的組合連接,就像老式的紅木家具,各部位都是靠‘槽口榫’、‘企口榫’等簡單的榫卯來結合;另一類,就比較隱蔽了。比如:‘托角’、‘鍥釘’、‘抱肩’、‘粽角’等等。這些榫卯多半用於存放貴重器物的密盒,榫卯通常是和機關相連。”
聽寶叔這麽解釋,李成博立刻明白過來,說:“您的意思,這個棺槨裏有機關?”
“不能肯定,僅僅是我的猜測。不過呢,小心駛得萬年船,不管這棺槨有沒有機關,小心總壞不了大事嘛。”
王教授讚同寶叔的說法,他一寸一寸地仔細檢查起棺槨來。
片刻,他直起身子對寶叔說:“寶叔。您的猜測是對的,您看。”說著,指了指棺槨蓋子下頭的縫隙。
寶叔蹲下身去看,見幾個榫卯間赫然有一排鋼釘。這些鋼釘盡管埋在地下久了鏽蝕得厲害,但其鋒利程度卻依舊可以傷人。
看了一會,王教授問寶叔有什麽好的辦法來安全打開棺槨?
“嗬嗬。”寶叔笑著說,“在考古方麵我可不敢在關公麵前耍大刀。若論嘴上功夫,我還能擺擺龍門說一些粗淺的書本理論;但論實戰,我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嘍。”
王教授說:“寶叔,您太謙虛了。不說別的,就說上午在‘銅棺山’發掘現場,您分析的幾件事都得到了證實。這說明了什麽?說明您在考古方麵確實有著一手。所以,千萬別保守。”
“王教授過獎了。上午的事,隻能說碰巧被我蒙對了。真要說到專業,還得像您這樣的專家。”說到這裏,寶叔話鋒一轉,問王教授,“哎對了。您是怎麽看這機關的?”
王教授想了想,說:“榫卯槨並不是第一次接觸,以前,也遇到過幾次,但都沒機關。眼下這副棺槨不僅體積小,而且,還帶有機關,會不會……這東西原本就不是棺材,而是存放貴重器物的藏寶盒?”
寶叔不完全認同這種猜測。他指著棺槨縫隙裏的一些細小的絲狀物說:“您看。這些是菌類植物,俗稱‘幽冥絲’。‘幽冥絲’通常依賴動物的腐液生長;如果,棺材裏不曾有過動物,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幽冥絲’的。”
王教授覺得這種分析有些道理,但他有疑問,他說,從結構與紋飾的特點來判斷,這副棺槨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曆史,就算裏頭真有過屍體,腐液早就揮發掉了,不可能支撐‘幽冥絲’活到現在。
對於這個問題,寶叔覺得有得解釋。
他走到長台跟前拿起一副乳膠手套帶上,走回來摸了摸棺槨的幾個部位,又敲了敲。
他對王教授說:“您看,這副棺槨的質地盡管不錯,但年代久遠已經朽爛,原先積存在棺材裏的屍體腐液就會滲透進木板裏;這樣一來,腐液的揮發就會減緩,一些地下食腐類小生物也會被吸引過來;這些小生物死亡之後又會給後來者提供一部分養分;於是,形成了一個小型的生物圈。‘幽冥絲’就是依托這個環境長久存活下來的。”
生物圈?環境?
聽到這裏的王教授有些懂了。
他想,對呀,通常生物需要長久生存,肯定要依賴適合生長的環境,就像人,從海洋裏的單細胞生物慢慢演變成高智商的人類,不都是依托了生物環境的日益改善嘛。
想到這裏,王教授幾乎肯定這副體積很袖珍的棺材裏一定有骨骸。
為了證實這個猜測,他向寶叔求證:“這麽說,棺材裏真有屍骨?”
寶叔忙強調:“王教授。我呢,隻是根據書本知識憑空猜測而已;至於,棺材裏到底有沒有屍骸,還得等開棺驗證過後才能下結論。”
“行。那咱們這就開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