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明還是從一群慷慨激昂的學生口中知道毛剛的死訊的。


    毛剛的死,直接激起了民間的鋤奸熱潮,日本人可惡,那些出賣自己人的漢奸更可惡!而且比起更日本人正麵硬碰,鋤奸這活更容易見效。


    日本人大都躲在領館和軍營裏,出門都有士兵護送,普通中國人別說想混進去,就是想靠近點看清楚都有點太難了。可這些漢奸們就不一樣了,他們大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社會關係盤根錯節,各式各樣的人物會用各式各樣的理由找到他們。這些人裏麵隻要有一個存著殺心,那樂子就大了。畢竟錢可以賺很多,事可以辦很多,命可就隻有一條。為了這一條命,那些錢和那些事就得悠著點辦,可收人錢財又不給辦事的話,又會得罪另外一批人~~


    於是文有文的罵法,武有武的打法,有人為了公義,有人為了私欲,以奉天為中心,一場席卷大半個東三省的鋤奸運動就這麽轟轟烈烈的開展了起來。


    柳家明挽著胡婉秋來到海邊,從兜裏掏出一張自己和毛剛的合影。這是他去北平上學之前拍的,那時候兩個人都還青春年少,臉上露出的是稚氣但暢快的笑容。他把照片擺在一塊礁石上,倒酒、點煙,雖然祭品簡單,但一絲不苟。等這些事情忙完,柳家明跪倒在地,對著照片拜了三拜“兄弟,從小到大,你一直比我沉穩冷靜,可遇到事的時候,你一點都不慫,尤其到了最後,你這事辦的太漂亮了!我柳家明以認識你並和你做了這一世的兄弟為榮!下輩子,咱還得繼續當哥們!”


    拿起酒杯輕輕一碰,柳家明一飲而盡。


    胡婉秋從兜裏取出一個木盒,把那張照片收進木盒之中,仔細的把木盒封好之後,這才遞給了柳家明。柳家明手捧木盒走到海邊,輕輕的把木盒放進海裏,兩人肅立沙灘上,看著海水載著木盒越飄越遠,越飄越遠。


    三天後,柳家和胡家兩大家族的人來到碼頭,他們要在這裏出海,計劃先去萊州半島避避禍事再說。


    柳老爺子站定身子,看著跟在自己身後的柳家明和胡婉秋,麵帶關切的問道“你們倆,真的不跟我們一起走?”


    柳家明和胡婉秋對視一眼,然後衝著老爺子搖搖頭“不走了。毛剛做了他該做的,我們也得做點我們該做的。”


    柳老爺子嘴角向上一揚,伸手拍了拍柳家明的肩膀“行,這才是我柳家的種!”說罷,轉頭看向胡婉秋“丫頭,我們家這個擰種啊,有時候脾氣不是個玩意。他要是敢欺負你,該打打,該罵罵,管著他點!”


    還沒等胡婉秋接話,旁邊走過來的胡老爺子已經插話道“你還以為我們家這個小姑奶奶是個好伺候的?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管這麽多累不累?”


    柳家明和胡婉秋兩人不敢搭話,隻能心裏憋著笑,聽兩個老人鬥嘴。


    胡老太爺看著柳家明,沉聲說道“家明啊,多的我就不說了。我們這麽一走,就剩下了你們小兩口,凡事多當心,不可衝動妄為。”


    柳家明神情一肅,抬眼看著自己的爹和嶽父,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兩位放心,我們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麽,絕對不會張揚的。”


    說完這話之後,柳家明把手裏拎著的箱子遞給了自己的爹,小心翼翼的叮囑道“到了那邊小心點,脾氣別那麽大。”


    柳老爺子笑罵“成了親了,就開始管你爹了是不是?老子心裏有數!”說完,兩個老頭相對一笑,拎著箱子走上了舷梯。


    看著遠去的輪船,柳家明和胡婉秋的手不由自主的握緊了,為了不拖累家人,他們選擇了留下,也許從此以後就是天各一方,再無見麵之日了。


    一年之後,日本侵華戰爭正式打響。黎民百姓民不聊生,神州大地滿目瘡痍,人們為了躲避戰火和為了一口吃的四處奔波,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無數事情都如同過眼雲煙一般再也無人提及。毛剛、拐子劉、王大花、張大帥、張元龍等等曾經被口口傳頌或是口誅筆伐的人物們也隨著戰火一並消弭了。對於百姓來說,什麽國寶、文物更是比不上一袋子能讓全家人吃飽的白米來的金貴。


    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隻有極其少數的人,還在為了理想而堅持著。


    1996年,中日兩國關係回暖。


    兩輛黑色轎車和三輛麵包車組成的車隊在沈陽的街道上奔馳著,它們從機場出發,一路向北,過渾河,經南塔,一直來到了沈陽故宮博物館門口才停了下來。博物館的二十幾個工作人員早已經等候在門口,靜候客人的到來


    車隊停好,第一輛汽車的車門打開,一個五十歲左右,身穿筆挺黑色西服的男人邁步下車,隨後轉過身去,伸手把自己的的夫人也攙了出來。隨著他二人下車,其他幾輛麵包車的車門也紛紛開啟,十七八個人陸陸續續的也都從車上走了下來,隻有第二輛黑色轎車的車門還緊閉著。


    博物館館長孔明齊幾步迎了上來,跟那男人握手,熱情的說道“小澤先生和夫人一路辛苦了。”


    來的這一行人,是中日民間文化交流團。那位跟孔館長握手的五十多歲的男子,正是交流團團長小澤風三郎先生,他身邊那位是他的夫人小澤雅子女士。這個代表團雖然是打著民間的旗號,但實際上級別並不低。小澤風三郎和小澤雅子夫妻一直在日本國內致力於“讓文物回家”活動,他們翻閱檔案,查找資料,積極的跟日本各大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溝通、斡旋,就是希望能讓在戰火中流落到日本的中國文物重回中國,為中日兩國的關係更進一步作出努力。


    他們的舉動受到了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個交流團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交流隻是一個目的,更多的是跟中國的各大博物館落實文物信息,商洽歸還方式等等細節。隻是他們這次來到沈陽故宮博物館,還是讓所有人都覺得有些意外。


    沈陽故宮雖然曆史意義深重,那也隻是在曆史意義上。在其他的方麵,論藏寶的數量、級別遠比不上其他省級博物館,更遑論北京故宮博物館那種地方。很多時候,沈陽故宮博古館是作為遼寧省博物館的一個附屬形象存在的。對於這種級別的交流團能來這裏,孔院長多多少少有點摸不清頭腦。提前向其他博物館的負責人打聽了半天,才有人告訴了他裏麵的真相。


    這個交流團匯集的是以小澤夫婦為主的一眾日本的精英收藏家和曆史學家,但真正從一開始推動“文物回家”這個舉措的,則是一位老人,他是小澤風三郎的嶽父,小澤雅子的父親。據說這位老人當年曾經以考古學家的身份隨侵華日軍進入中國,盜取、買賣了不少中國文物,但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對中華傳統文化所遭受的破壞產生了憐憫和同情,心態發生了轉變,後來以“不再適合工作”為由被遣返回了日本,並被押入監獄服刑數年。出獄之後,這位老人就開始致力於調查和研究在戰亂期間流入日本的中國文物,他不斷的遊走、勸說、調查、研究,希望能找到更多文物的下落,讓中國的文物回到中國。也是在他的影響之下,他的女兒、女婿也開始投身於這項工作,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政府和民間的支持。而這次沈陽之行,也是這位老人專門提議要來的。


    在同其他館長的電話溝通當中,孔館長得知,這位老人姓田中,名叫田中由紀夫。


    “老爺子到了麽?”孔館長跟小澤夫婦握手之後,馬上問道


    小澤風三郎的中文相當不錯,笑著答道“老人身體不便,就在車裏坐著。”


    說話間,中間第三輛的車門打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日本老人扶著車門顫巍巍的走了出來。他拒絕了別人的攙扶和送來的輪椅,雙手撐著拐杖,抬頭看著眼前的大清門,似乎在回憶著什麽。良久,兩行清淚從他的眼窩流下


    “奉天城啊,我終於又回來了。”


    在孔館長的陪同下,交流團一行參觀了沈陽故宮博物館,現在的沈陽故宮是真正的開放了,而且思路也發生了改變,工作人員們盡可能的把第一代清朝皇宮恢複原貌,讓老百姓能看見一個真實的皇宮,了解幾百年前的皇帝是如何生活起居辦公的。然後另外開辟專門的場館,來展示那些真正的奇珍異寶。


    以小澤風三郎夫婦為首的交流團眾位專家看的連連稱讚,認為沈陽故宮博物館雖小,但確實可以稱得上最接近百姓,最能讓人直觀的感受到曆史文化氣息的博物館。


    聽著這些讚美和誇讚,孔館長心裏得意,但他的眼神還是時不時的瞥向那位名叫田中由紀夫的老人。這位老人若即若離的跟著隊伍,眼神中充滿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悲戚,與其說他是來參觀的,還不如說他是來尋找回憶的,似乎在這個偌大的宮殿之中,藏著他無數的回憶和故事。隻是這位老人也不跟人搭話,也從來不開口問什麽,


    珍寶館二號廳,是孔館長比較得意的一個展廳。和其他展廳不同,這個廳裏的文物都是通過民間捐獻而來,有一部分甚至都沒經過考證就放在這裏,孔館長也是希望通過這麽個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順便讓參觀者有點“尋寶”的意思,說不定就能在哪個寶貝上發現點什麽秘密。


    果不其然,這一招對這個日本來的交流團也同樣好使。一進展廳之後,大家就四處散開,開始研究各種還不明出處的文物,有三個人甚至為了一個小小的銅匣子吵吵了起來。


    孔院長伸手製止了要去勸架的工作人員,他理解這種學術討論中的爭吵,這是一種樂趣。通過這種樂趣來獲得更多的知識,就是他們這種醉心於學術的人最大的快樂。


    “這個!這個是哪裏來的!”正當孔館長想要放鬆下的時候,突然從角落裏傳來這麽一聲質問。循聲抬眼看去,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已經逾九十歲高齡的田中由紀夫。


    孔館長連忙走了過去,看著田中由紀夫手指的那個展櫃,心裏咯噔了一下。說實話,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麽。


    一個四方的展櫃,裏麵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形態相仿,都在戒麵上鑲嵌著一枚巨大的寶石,隻是寶石顏色不一,有黑白紅綠藍五色,寶石周邊還銘刻著一圈銘文,與其說是飾品,還不如說更像是法器。


    孔館長擺手把負責這個展廳的趙主任喊過來,指著戒指問道“趙主任,這五枚戒指什麽情況?”


    趙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扶了扶鼻梁上寬大的黑邊眼鏡答道“這是一年前有人捐贈的,當時也沒多說什麽。我們看著還算有研究價值就收了下來,但因為有其他物品和省博的任務在,所以這個就先暫時擱置了。”


    見問不出什麽,孔館長轉頭問田中由紀夫“田中先生,您可是對這五枚戒指比較熟悉?”


    田中由紀夫根本沒回頭看他,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那五枚戒指,重重的點了頭“熟悉,非常熟悉。我甚至知道他們的秘密!”說到這裏,田中由紀夫才扭頭看著孔館長“請問館長先生,我能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嗎?”


    孔館長皺了皺眉頭,這個決定他不好下。雖然還沒有對這些民間捐獻類文物做具體考證和鑒定,但畢竟是館藏文物,別人說要拿出來就要拿出來,是不是對文物的不負責?可換一個角度來想,自己這個博物館人員少,鑒證力量不足,指望自己館裏的人把這五枚戒指資料補全,那得是什麽時候的事了?送到別的博物館去幫忙也不大現實,隨隨便便扔幾個沒有考證過的東西過去,這不擺明添亂麽?


    見他遲遲不答話,田中由紀夫又說道“館長先生,我跟這五枚戒指有極深的淵源,知道它們的真假,而且這五枚戒指中還藏著一個大秘密。您隻需要拿出來十分鍾,哦不,五分鍾,我就可以幫您做好這五枚戒指的鑒定工作,甚至還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文物珍藏!”


    孔館長見他如此懇切到幾乎哀求的態度,心裏略有不忍,想想對方也已經年近九十,便輕輕的點了點頭,讓工作人員打開展櫃,取出戒指來讓田中由紀夫觀看鑒定。而他們這麽一鬧,其餘的交流團人員和工作人員也都湊了過來,想要一起看看這老人家事怎麽鑒寶的。


    見人都湊了過來,孔館長索性讓人打開了會議室,把戒指和人都請進去,一起聽這位田中老先生給講講戒指的故事。


    田中由紀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居中的位置,戴好手套,伸手拿起了最中間那一枚鑲嵌著黑色寶石的戒指。孔院長突然發現,之前走路都顫微微的日本老人,在拿起戒指的那一刻,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手不抖了,眼睛中煥發出矍鑠的光芒,臉上的表情凝重中帶著一絲憂傷。他整個人的身子緊繃著,幹枯的手腕上青筋暴起,放佛他手裏拿的不是戒指,而是一段曆史,一段被埋藏了許久的曆史。


    田中由紀夫輕輕的觸摸著戒指的表麵,從指環到戒麵,從寶石到銘文,他的手指緩慢且輕柔,就好像在撫摸一個隨時會破滅的泡沫一般。如此撫摸了幾遍,他仿佛下定了決心,左手扣住戒環,右手手指捏住那顆黑色透亮的寶石,在眾人的驚呼聲之中兩手發力一擰一拔。黑色的寶石落在桌麵上,露出了下麵那一根短短的刻滿花紋的銅棍。


    這一擰一拔仿佛耗盡了田中由紀夫所有的精氣神,他有氣無力的把戒指放在寶石旁邊,伸手拿過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這才輕聲說道“館長先生,您這裏的戒指都是真的,這都是至少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古物,不僅如此,以這五枚做線索,還可以找到一批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文物。”


    沒等別人搭話,負責珍寶二廳的劉主任脫口問道“那個~~田中老先生,您隻看了這一杯戒指,怎麽就斷定五個都是真的?”


    田中由紀夫苦笑搖頭“不用看,這五枚戒指都在一個人的手裏拿著,尤其這枚黑色戒指,更是他隨身之物。他既然肯把這枚戒指交給你們,那其他四枚更沒有必要給你們贗品了。”


    “那,田中先生,恕我冒昧一問。您說的那一批文物又是怎麽回事?”孔館長適時的插入了這個問題


    田中由紀夫反問道“貴館有沒有捐贈人的登記?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你們看一下。”


    事不宜遲,劉主任親自去檔案室把這五枚戒指的捐贈資料找了出來,雙手送到田中由紀夫麵前。田中由紀夫輕輕翻看著,上麵的記錄很簡單,隻有捐贈人的名字和當初捐贈時候的初步鑒定,而這個記錄上麵,留了三個人的名字。


    田中由紀夫看見捐贈人姓名之後,整個人的情緒變得更激動了,他顫聲問劉主任“這個,這三個人長什麽樣?”


    劉主任想了想,這才答道“其實是兩個人,兩位老人,應該是老兩口,看麵相怎麽也得七八十歲了。當時放下的時候說這五枚戒指是替朋友捐贈的,有研究價值,別的沒有再多說。我請他們留下名字和聯係方式的時候,那老爺子一口氣寫了三個人名,但地址和電話隻留了一個,他們寫完就走了,也沒多說什麽。”


    “後來呢?”這次是孔館長問的,捐贈文物這個一般都會留下聯係方式和地址,方便後期跟捐贈人聯係,包括文物溯源和證書等等相關事宜。


    劉主任知道他問的是什麽,順勢答道“後來因為當時有省裏的工作,我們這個就暫時押後了。前段時間我還專門聯係過這兩位老人,但他們留的地址和電話都是一個敬老院的。敬老院那邊說兩位老人一年前就走了,去哪裏也不知道了。我大體算了一下時間,應該是兩位老人給我們送來這五枚戒指之後,就離開了敬老院。”


    話說到這裏,整個屋裏都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坐在最中間的田中由紀夫。


    田中由紀夫這一下似乎老了十歲,良久之後才緩緩開口“他既然給你們送來了戒指,那就是把秘寶也給了你們。用心的研究一下吧,這戒指裏藏著的,真的是大秘密,大寶貝啊。”


    1997年11月,田中由紀夫病逝。


    1999年10月1日,沈陽故宮博物館開了一個名叫“道門秘寶展”的展覽,這個展覽的籌備期近三年,展出了距今千餘年曆史的道門秘寶一千餘件,另有其他珍寶三百多件。展廳最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展櫃,裏麵放著一本小小的冊子,冊子使用日文編寫的,旁邊的標簽上寫著“《大唐珍寶集錄》(影印本)”幾個字。


    在這個珍寶集的展櫃右手邊,也是一個小小的四方展櫃,裏麵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的形製相仿,大小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每枚戒指都鑲嵌著寶石。在展櫃旁邊的看板上寫著“五仙戒,是打開道門秘寶寶藏的關鍵性物品。專家們憑借五仙戒上提供的線索,發現了這一宗道門秘寶,揭開了中國道門發展曆史上的種種疑惑”雲雲。


    在看板的最下方,寫著這麽三行字:


    五仙戒


    捐贈人:毛剛、拐子劉、王大花


    顧問:柳家明胡婉秋田中由紀夫


    ========全文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捍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狗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狗嗨並收藏捍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