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之所以選擇在董卓府最偏遠的小道上等待,是因為這叫作戲誌才的士子行蹤十分隱秘,每次來去太師府都會選擇偏僻無人的路線。


    如果今日戲誌才前來赴宴,她將有很大的可能在道上碰見他。


    或者是老天垂憐,貂蟬在小道兩旁的海棠林內等了將近一刻鍾的時間,真的等來了她想等的那人。


    她摘掉麵紗,以最快的速度朝道上衝去。


    戲誌才聽到左側急促的腳步聲,正欲回頭,忽有人撞了他一下,撞得他一個趔趄。


    “抱、抱歉!”清脆而慌亂的女聲自耳畔響起,接著便是一陣手忙腳亂,穿著侍女服飾的女子好不容易找回平衡,擔憂而畏縮地看著他,“小婢該死,實不該……您還好嗎?”


    戲演到一半的貂蟬見對方臉色慘白,一時忘了刻意的偽裝,忍不住出聲詢問道。


    “無事。”左手虛握成拳按住胸口,戲誌才忍住強烈的咳意,朝貂蟬擺手,“你退下吧……且小心一些,不要再撞到其他人了。”


    貂蟬一愣。


    她已做好被為難的準備,甚至設想過最差的結果。豈料,對方非但沒有怪罪她,反而囑咐她小心一些……


    明明被她撞得麵色發白,好似隨時會倒下……


    怔神之間,戲誌才已繞過她,一步步走遠。


    貂蟬回過神,猛地轉身。


    那背影挺拔而堅毅,腳步堅定平穩,一點也看不出重病的模樣。


    可剛剛有過近距離接觸的貂蟬知道,那人不過是在強撐而已。


    若是其他人,被一個冒冒失失的侍女冒犯,責罵都是輕的,可他沒有半句怨言,甚至還怕她再得罪人,特意叮囑……


    這樣一個稱得上君子的人……


    貂蟬原本堅定至堅硬的心產生了一絲動搖。


    不對,不是這樣的。貂蟬暗道。若真是溫柔的人,為何要成為董卓的幕僚,助紂為虐?怪隻怪他替董卓出謀劃策,殘害百姓,做盡喪盡天良之事。若非他們利用她父親,意圖以他為餌,對付有誌之士,他父親又怎會因為醫術不精而觸怒董卓,招來這殺身之禍?何況,她在剛才撞上戲誌才之時就已下完套。既然已經已經踏出了複仇的第一步,這事就由不得她後悔。


    貂蟬下定決心不再去想。她正準備離開,腳剛邁出去就踩到一個硌腳的東西。


    低頭一看,地上落著一隻藍色的布囊,開口大敞,有小半隻竹簡掉在外頭。


    貂蟬拾起布囊,上麵還留有餘熱,應該是剛才那個叫戲誌才的士子遺落下的。


    纖纖素手取出竹簡,打開一看,險些握不住這堅硬之物。


    這個字跡……貂蟬不敢置信地瞪大眼。


    她從頭翻到尾,在最後落款看到二字:戲煥。的確是戲誌才的筆跡。


    她又從懷裏取出另一塊尺書,兩相對照,確認是同一個人所出。


    怎會……?!


    貂蟬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個戲誌才,怎會是寫信警示她父親早點離開的那人?!


    縱然她父親不幸遭難,可那全是因為她父親不願離開之故,這救了村民、又留字提醒他們的士子,對他們父女有著實實在在的大恩。


    貂蟬心亂如麻,哆嗦著將竹簡與尺書收回懷中,匆匆往戲誌才離開的方向趕去。


    不行,絕對不能——


    等等——


    貂蟬腳步一頓,隨即以更快的速度往前。


    如果戲誌才就是寫信警示她父親的恩人,那麽……


    他豈非就是與崔郎同行的……他的朋友?


    戲誌才為董卓效命,且為董卓首席謀士一事,崔郎知道嗎?


    必定是不知的吧,崔郎曾問她董卓最倚重的謀士是誰,肯定不知他的朋友竟與他為敵……倘若崔郎知道……


    貂蟬將所有念頭拋到腦後,專心去追趕戲誌才。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必須把人追上,把“那東西”收回來才行。


    可是貂蟬沿著那條路追了許久,沿途看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對方的身影。她急得冷汗直冒,正準備回頭再找一遍,被偶然撞見的侍女攔下。


    “原來你在這?管家找到你許久,大家都在忙著宴客之事,你快些來吧。”


    貂蟬心急萬分,一時之間找不到脫身之法:“我……我肚子疼。”因為鮮少說謊,她的聲音有些發虛。


    幸而因她追了一路,額冒冷汗,眼中被淚水浸泡而蔓延來的血絲尚未消退,倒真有那麽幾分肚子痛的模樣。


    侍女不疑有他,同情地看了她一眼。


    “可你必須過來。我們現在人手不夠,大管家明令要求帶你回去。先委屈一下,忍忍吧。很快就好了。”


    貂蟬無奈,隻能跟著侍女走。


    管家見到她,先是斥責了一番,叱她最近總是躲懶,時常看不到人影。貂蟬卑微致歉,管家又罵了幾句,因時間緊迫,隻得將事情輕飄飄地揭過,讓她與一眾侍女一同布置會場。


    由於心係戲誌才的事,貂蟬急著去廚房把某件算計戲誌才的東西取回來,她向管家提出自己想去廚房打下手的意願,卻聽管家冷笑一聲,毫不猶豫地駁回。


    “又想躲懶?這可由不得你。”


    貂蟬麵色一白,不敢再提。


    她一直從巳時等到午後,直到會宴開始,也沒找到機會將“那件物品”取回,更遑論去尋找戲誌才。


    時間一寸寸地逼近,貂蟬手心漸濕,站在會廳的一角,躲在柱子後頭焦慮地望著大門。


    如今之際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酒宴開場前,伺機走到戲誌才的身邊——


    “鐺鐺鐺——”


    編鍾發出美妙的樂音,酒宴正式開始。


    貂蟬愈加焦急地看著門外,一個個文士武將魚貫而入,沿著兩旁的矮幾依次坐下。


    終於,大門口出現一道頎長的灰色身影。


    貂蟬眼中一亮,捧著手中的酒器上前。


    “貂蟬,廳內酒水不足,你快去後院找人一起抬一壇過來。”


    半道插入的聲音令貂蟬一僵:“可是……”


    “快去!”管家瞪她一眼,顯然已關注她多時。


    貂蟬不敢節外生枝,隻得照辦。


    等她回來的時候,廳內已坐滿了人。


    時間愈加緊迫。她找到戲誌才的位置,想到他的身後伺候,然而戲誌才身後已經站了另外兩名侍女,沒有她的立足之地。她想厚著臉皮去求管家,又怕引來管家的懷疑。


    正猶豫不決間,董卓來了。


    董卓一來,全場肅靜。


    貂蟬不敢輕舉妄動,連忙回到自己的位置站好。


    管家讓她為前排的武將篩酒,貂蟬應下。


    她心不在焉地替那武將布置,險些把酒倒出杯外。她及時回神,連忙止住倒酒的動作。


    一隻大手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再來。”那人道。


    貂蟬聽到熟悉的聲音,偷偷睇視,好巧不巧,那人竟又是呂布。


    呂布同樣注意到了她,掃了她一眼,別開目光。


    貂蟬此刻無心關注呂布這邊,她盯著董卓,緊張地看著他的一舉一動。眼見他接過侍者遞上來的酒杯,執起桌子上的銀筷在酒液上輕輕碰了下。


    取出筷子後,銀筷與酒水接觸的頂端被染成了黑色。


    離得最近的奉酒侍女雙腿一軟,整個人跪了下來,手裏的酒壇摔落在地,碎片四濺。


    整個大廳頓時變得啞然無聲,董卓舉著那根頂端被染成黑色的筷子,麵色陰沉似羅刹。


    所有近侍全部跪下請罪。管家強自鎮定道:“請太師治罪。”


    董卓將筷子重重往桌上一拍:“何人竟敢毒害於吾,吾定要將他碎屍萬段!”


    管家忙在董卓耳邊附耳,再三保證自己在廚房的時候已經用銀針檢查過所有酒菜,那時所有的酒都沒有問題。


    董卓陰沉沉地盯著他,直盯得他冷汗直冒。


    “記得你說的話。”董卓實際上已信了管家所說。府裏的下人都知道他的習慣,不大可能做出在酒水裏下毒這種蠢事。既然府裏的人能排除一半的嫌疑,那麽,今天來參加宴會的人就得好好檢查一下了。


    “你快去問個明白。”董卓吩咐管家召集廳內的下人詢問一番,管家照做,回來與董卓匯報。


    除了下人,來賓沒有一人靠近過廚房。然而此處廳堂在開宴前就擺滿了酒器,凡是在開宴前進入會廳的人都有嫌疑。


    “我有一言。”


    一個董卓麾下的無名謀士道,“太師,何不一一排查?那下毒之人既是在廳中作案,眾目睽睽之下又時間緊迫,想來必有不周之處。”


    他的話吸引了董卓的注意:“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毒,豈是無形之物?這毒溶於酒水,那人若要下毒,必然要借寬大的袖口遮掩。既在袖中下毒,那毒便極有可能沾在袖上。太師可叫人仔細檢查一下所有人的衣袖與雙手,將之浸入水中,再用銀針一一檢驗,興許能揪出那人來。”


    嗬,異想天開。


    李儒心中嘲諷道。


    那下毒之人既然敢在眾目睽睽之下下毒,且不被人察覺,又豈是泛泛之輩?勢必膽色過人,並有著充足的準備。此等膽色與能力並存之人,又豈會那麽蠢,把毒弄在袖子上?哪怕真的不慎沾上,也早找借口出去處理掉了,還等你來抓呢?


    雖是這麽想,但是李儒未置一詞。因為這無名謀士的提議對他有利。不管最後能不能揪出下毒之人,先洗掉他的嫌疑再說。


    哪怕最後什麽都檢查不出來,董卓怒火的也是由這個傻瓜幕僚來扛,與他李儒無關。


    “就依你說的做。”董卓讓親兵把控廳堂的大門,不放任何一個人出去。


    衛兵們端來許多水盆,包括管家與諸多侍女在內,每個人都把手和袖子浸到臉盆裏,拿銀針檢測。絕大部分人都通過了檢測,無一人有問題。


    貂蟬亦成功通過,悄悄看向還被衛兵控製著的戲誌才,一顆心提到了頂點。


    她曾有多麽希望計劃達成,現在就有多麽希望計劃失敗。


    如果戲誌才因她之故被董卓殺死……


    很快,用來檢查的水盆被搬到了戲誌才的身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同人]焚香祭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積羽成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積羽成扇並收藏[三國同人]焚香祭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