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的淘汰機製是殘酷的,但配套的訓練保障和生活保障,好到讓人咋舌。


    住宿是公寓式宿舍,每人一間單間,同一個戰鬥小組的人比鄰而居。


    公共活動區域有沙發、有電視、有冰箱、有洗衣機,甚至有還有網絡。


    夥食是一天三頓自助餐,半夜還有宵夜供應。


    豆腐腦有甜有鹹,不管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無論你好麵食還是好米飯。


    保管你隻要走進食堂,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飯菜。


    更誇張的是,飯堂裏還有營養師盯著。


    無聲的記錄下所有人的食量以及口味偏好,再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每周給出科學的飲食側重建議。


    至於訓練方麵,那就更誇張了。


    以前在特戰大隊時,最多也就是製式裝備的“訓練彈自由”。


    再一個油料供應方麵,也不像普通部隊那麽緊張。


    直升機有三架,除非是大型任務,永遠有一架在保養,一架戰備值班,一架機動待命。


    庫房裏還有五輛山地裝甲車,兩輛是帶有防雷功能的新型號,其餘三輛是七十年代的老家夥。


    雖然一天到晚的精心保養,但劉毅進入特戰大隊差不多小一年了,一次出動的機會都沒有。


    不動用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任務地點通常都是在邊境地區的深山老林裏,裝甲車雖然越野能力強,但沒有直升機方便。


    再一個,就是太費油!


    即使特戰大隊的油料供應還算充足,訓練時開出來跑上幾圈兒,加油單據足夠讓鄭海肉疼半天了。


    再看看336,主島連同周圍的幾個小島,共同組成了一套完整的訓練體係。


    陸上有包括裝甲車和坦克在內的各類機動車輛,海上有摩托艇、快艇、遊輪,甚至還有兩艘帶機炮的小軍艦。


    機庫裏不但有直升機,隻要你能過模擬訓練,海上飛機就擺在那那裏,打個申請就能讓專項教官陪你上去抻吧抻吧。


    武器方麵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已經列裝和還沒有列裝的製式裝備。各國的常見槍械應有盡有,而且都在統訓項目中。


    就為了保證隊員在任務期間,無論拿到什麽槍械,上手就能用。


    唯一給人造成困擾的是,336的射擊類考核時,不會像其他同類部隊那樣,用製式裝備。


    而是現場抽,同類裝備列表中抽到什麽用什麽。


    對於一名職業軍人來說,這樣的規定,實在是讓人又愛又恨。


    島上“奢華”的生活,把劉毅狠狠的震了一把後,他的密級得到了確認。


    從而接觸到了部分336過往的任務詳述,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詳細解讀了這些資料,劉毅在腦中,終於對336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


    再一個,就是對自己的實力和差距,有了一個清醒的認知。


    隨著時代的進步,特種兵這個詞早已脫下了神秘的麵紗。


    普通老百姓即使沒有當過兵,甚至沒有接觸過軍人,也能形容出個大概來。


    總結起來,無非就是普通戰士用槍可以打四百米,特種兵能打一千米,厲害的能打兩千米甚至更遠。


    普通戰士一對一的搏擊,厲害的一打二一打三,特種兵能一個打五個,甚至打十個二十個。


    普通戰士一口氣能跑十公裏,特種兵背著沉重的裝備,可以沒日沒夜的跑。


    如果再加上一些,影視作品裏呈現出來的東西。


    那就是特種兵能上山能下海,文能操作電腦當黑客,武能扛著導彈打衛星。


    執行的任務,不是深入環境惡劣的無人區,就是情況複雜的異國他鄉。


    再就是滲透敵後,在四下盡是敵軍的環境中,要麽狡猾如狐,要麽凶猛如虎。


    了解更深刻的人會說,特種兵是一個將合作發揮到極限的團隊。


    在絕大多數時候,精通載具的,能用電腦的,槍打得準的和武功特別高的,絕不會是一個人。


    一組人隻有在團隊配合的基礎上,才有機會將個人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劉毅在讀過336的,部分有代表性過往任務案例後,發現現實情況,會更加複雜也更為殘酷。


    比如,某次秘密滲透任務。


    前半程異常順利,可最關鍵的環節上,一道電子安保門,攔住了行動小組的腳步。


    稍一耽擱就錯過了安全間隙,繼而暴露行蹤。


    小組隻能強行爆破突入,並成功拿到了目標樣品。而後憑著優秀的單兵素質和配合,突破包圍成功脫離與敵人的接觸。


    就在小組成員以為已經渡過了最大的危機時,他們的行蹤被衛星鎖定。


    接著,一發小型戰術導彈兜頭砸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事後對任務失敗的總結是,單兵素質沒有問題,行動預案也沒有問題,差的是技術。


    因為,失利的核心原因是,沒有第一時間破解電子門禁。


    還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失敗案例,任務目標是抓捕一名重要的敵特諜報組織首腦。


    任務前期同樣異常順利,在小組滲透到核心位置,開始突襲準備抓捕時,忽然遭到敵人強火力打擊。


    激戰過後,隻有負責外圍接應的隊員重傷撤離。


    事後分析結果是,高度懷疑行動情報外泄。


    但追查了好久,始終沒有找到泄密源頭和方式。


    直到好多年後,那名諜報組織首腦落網,336方麵才知道。


    原來當時敵人掌握了一種,非常先進的數字化破譯係統。


    行動小組剛剛靠近,他們便捕捉到了小組的無線通信信號。


    三十秒都沒用上,頻道加密方式便被破解。


    也就是說,小組的整個行動過程,全部都在敵人的掌控之下。


    敵人首腦不動聲色的從小組的布控死角脫身,然後隱秘的調集手下的武裝力量布下陷阱。


    最後,忽然發難……


    類似的行動失利,或著受挫的案例還有很多,雖然情況各有不同,但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在現代高科技的背景下,個人勇武依然重要,但越來越多的時候,已經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了。


    而科技的力量,日盛一日的得到凸顯。


    有人說,這是唯武器論。


    任何高科技的東西,都是人造出來的,也是人在使用的。


    科技不對等,並不能成為失敗的理由。


    我們的戰士,可以潛伏在爛泥中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來躲避對方的紅外熱感偵查和衛星。


    我們的戰士,還能利用各種地理地貌,對各類型科技手段,進行規避和壓製。


    最終揚長避短,取得勝利。


    這話……有道理!


    但是,暫且不提戰場環境有沒有合適的規避條件。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線戰士了解敵人技術類裝備特點的基礎上。


    你如果連懂不懂,何談操作,又何談有針對性的規避。


    憑著堅韌的意誌,能破解數字門禁,還是能關閉帶有多重認證的安防係統。


    做一個粗糙但真實的比喻,你或搶或偷的搞來一輛車,連啟動鍵在哪兒都找不到。好容易啟動了,又搞不懂檔位該怎麽掛。


    被人打死了,敵人還得笑話你一句鄉巴佬……


    劉毅此時就覺得自己是個“鄉巴佬”。


    以他現在的綜合能力,在麵對資料中的很多任務環境時,都完全無能為力。


    以前隻想著讓自己變得更強,槍打的更準、體力更好、拳頭更硬,反應更快,就能去執行更加困難和複雜的任務。


    現在看來,那些更加苦難更加複雜的任務,遠不止是你潛行厲害,還能打就可以解決的。


    不管是影視劇還是中,總會提到特種兵深入敵後,執行斬首任務。


    可真實環境下呢?


    一組高清智能監視網絡,再配上一架無人偵察機,就能讓你費盡心機選擇的狙擊位暴露無疑。


    因為多個鏡頭的立體疊加後,在智能算法的比對下,電腦很容易就能在圖像信息中,標注出來可疑的點位。


    想避過這種分析,也不是不可能,你必須要知道係統的判定機製,從而才能做出有效的規避。


    而且,不管是鏡頭的清晰度,還是判定算法,都是在不斷更新的。


    硬件參數提升,或是程序員的一段代碼優化,就可以讓你幾個月甚至更久的針對性訓練,變為無用功。


    同樣的道理,你的潛行技術再優秀,能欺騙和避開的,也隻是肉眼,包括借助工具的肉眼觀測手段。


    在多角度立體化的戰場監控網絡體係麵前,你的那套東西還有用?


    如果監控體係中,再加上一個全區域微震動預警呢?


    不要說什麽這麽先進的技術,不是經常能遇到的。


    所有尖端科技,最先被應用到的地方,就是軍事領域!


    而你的目標又是指揮核心,相應的技術不在那裏使用,難道會裝在戰場指揮官的家裏?


    類似的高科技手段,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掌握或是應用這些技術的遠不止軍方,諜報組織、傭兵組織,甚至很多大型犯罪集團,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


    想要麵對這樣的敵人,我們可以沒有能夠與之對抗的技術,但必須了解他的發展趨勢和原理。


    再一個,336不是劉毅之前待的特戰大隊。


    能進入336任務列表的目標對象,從來也不會是普通的偷入境毒販,或是散兵遊勇一般的毒販武裝。


    他們所要麵對的,就是這種武裝到牙齒,且身處於科技化銅牆鐵壁保護下的敵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特種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味電風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味電風扇並收藏特種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