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係進行著休整補充,陸續把南下的主力部隊恢複往日的滿編製,補充大量火炮、機槍等軍械,也開始在江北諸多軍事倉庫囤積大量彈藥。*,,com
不同於在河南的部隊,可以直接依靠京漢鐵路獲得便利的補給,位於江北作戰的奉軍部隊卻是受困於距離過遠,缺乏鐵路運輸、水運也受到限製的情況下,實際上奉軍位於江北的部隊越往南下,部隊所能夠獲得的補給就越困難。
目前江北方向的部隊中,蘇北方向的部隊之補給主要依靠京杭大運河、海運,其中的海運也不是說直接用船隻運輸到金陵、揚州等長江沿岸城市,而是隻能運輸到江北的一些沿海小港口,然後再通過陸路或者河運運抵前線。這個主要是因為長江沿線的多個重要炮台還被皖係控製著,其中的淞滬炮台、江陰炮台更是直接把蘇係控製下的海軍部門攔在了長江口外。
雖說這些炮台的火炮也老舊不堪,但關鍵是蘇係掌控的海軍也不咋地啊,就那麽幾艘軍艦根本就不敢冒險進入狹窄的長江和炮台硬碰硬。
海軍要想進入長江,首先就得拔掉淞滬炮台、江陰炮台這兩個大釘子,要不然的話不太可能大規模進入長江。
基於此,位於蘇北的部隊要獲得補給,實際上非常麻煩!
皖北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目前皖北的第一軍所需的補給,已經完全依賴汝安補給線供應,這條補給線雖然已經不存在大規模的敵軍威脅,可以保證基本的安全,但是彎彎折折,陸上距離高達四百多公裏。
為此不僅僅第一軍司令部組織了大批後勤部隊進行運輸,軍需部為了維持這條補給線的運轉,在當地征發了超過十萬人的民夫。
為了供應皖北、蘇北這兩個方向的部隊作戰所需,蘇係在豫南、皖北、蘇北三地雇傭、征發的民夫就超過三十萬人,這還不包括鐵路運輸、海運、徐州以北的運河運輸呢。
基本上,需要三個民夫才能夠供應一名士兵在前線作戰。
後勤的龐大壓力也是導致去年十二月奉軍拿下滁州,皖北大部分地區,進抵金陵、安慶後主動停止大規模攻勢的主要原因。
不是奉軍已經傷亡慘重打不下去了,而是前線部隊實在是已經打光了所有的炮彈和子彈,隻能是原地休整等待後方補給。
去年年底開始的所謂‘休整補充計劃’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給前線部隊重新補充大量的炮彈和子彈,至於兵員和軍械的補充其實還是次要的。
為了解決前線部隊供應難的問題,軍需部也是想了諸多辦法,最開始就是軍需部派員直抵前線,在當地為部隊采購、征用糧食、草料、牲口、馬車甚至被服等物資,以減輕補給線的壓力。
後續軍需部又是雇傭大量外國輪船為前線部隊運輸補給,比如嚐試過雇傭英國輪船把一批火炮直接從天津起運,然後穿過長江、直接運抵和皖係隻有一江之隔的揚州,不過這種舉動隻限於高價值,急需的物資。理由也簡單,因為戰爭期間,那些外國輪船一個個都是獅子大開口,光光是運輸那一批火炮,蘇係就付出了數萬圓的運費,這價錢都夠蘇係再購入好幾門火炮了。
蘇係家底薄弱,可經不起這麽折騰,所以絕大部分的物資都是從後方利用鐵路、運河、海運抵達各個物資轉運中心後,再依靠人挑馬拉,再慢慢的向前線運輸。
補給的困難,也就導致了前線部隊要想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就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補給囤積。
尤其是奉軍想要發起渡江作戰的話,那所需的彈藥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參謀部的統計,至少需要為前線部隊準備足以支撐兩個月作戰所需的彈藥,這樣才能夠放心的發動渡江戰役,而不用擔心打到一半就沒有了彈藥。
奉軍囤積彈藥,停止了前線的大規模戰事,所以在去年十二月到今年的二月份之間,江北前線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蘇皖雙方都在大規模的調兵遣將,蘇係囤積彈藥,皖係同樣囤積著彈藥。
然而任何對國內局勢有所了解的明眼人都知道,蘇皖兩大派係已經是在做著最後的準備,看似現在平靜,然而戰鬥一旦爆發,那就是決定雙方存亡的生死大決戰。
在這種背`景下,蘇係統帥部裏的各部門軍官們在整個一月份、二月份都是行程匆匆,忙綠異常!
尤其是統帥部參謀部作戰處的那些參謀們,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始籌劃渡江戰役的計劃了。
這些不是留學出身就是進修班出身的參謀軍官們,這些蘇係無數軍官裏頭最為頂尖的一群職業參謀們這兩個月來幾乎都是日夜不得休息,無數的作戰計劃被提出然後被否定,多個沙盤室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沙盤推演。
“陳兄所言我不敢苟同,我軍雖然英勇善戰,但是在金陵發起正麵渡江作戰,麵對敵軍重兵把守的南岸,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我軍決不能接受的!”一名年輕少校略微仰起頭:“渡江之戰,首要不是正麵擊潰敵軍,而是安全順利的渡江,因此我堅持我先前的意見,我軍應當避開金陵、安慶等敵軍重兵把守之地,另擇一地進行渡江!”
旁邊同樣佩戴著少校銜的陳姓軍官卻是冷哼一聲:“以馨遠之見,我軍另外一偏僻之地渡江,距離金陵、安慶近了自然不行,但是如果選擇距離遠的話,部隊之調動、後期運輸如何解決,還有我軍調動之際,莫非對麵的皖軍是死木頭,坐視我軍大規模調動而無動於衷嗎?”
被稱之馨遠的這人麵容極為年輕,而這個人和蘇係裏的諸多將領們一樣,也算是曆史名聲顯赫之輩,他就是孫傳芳!
說起這個孫傳芳,他實際一開始並不算是蘇係將領,他是直係的人。為什麽?因為王英楷就是他姐夫!
在王英楷的扶持下先後當過學兵,讀過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然後在1904年被選派到德國留學,之所以沒有和曆史上一樣去日`本留學,那自然是因為趙東雲引起的改變了,除了早期北洋選派了不少人到日`本留學外,1903年開始原本很多被選派到日`本留學的學子們都是被選送到了德國學軍事。
這個孫傳芳也不能擺脫蝴蝶效應,和很多原本該去日`本留學的學子們一樣,去了德國留學。
隻是等他1907年底學成回國的時候,國內形勢已經是截然不同了,共和了,王英楷下野了,趙東雲成為了北洋的新一代領袖,並接收了諸多直係的力量,包括文官武將在內,非常多直係的人都是選擇了效忠趙東雲,其中盧永祥、鮑貴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再加上大部分留德學生回國後,都是會選擇北上投入奉軍為趙東雲效力,在這個浪潮下,再加上王英楷雖然被趙東雲趕下台,但是此時已經病重的他也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心思,再者他也是看得清天下大勢的,如今雖然中國還是天下三分,但是他還是認為趙東雲的贏麵要大得多。
為什麽?
因為他王英楷都敗在了趙東雲的手下,其他的段祺瑞,王士珍,吳鳳嶺還有張之洞他們難道還比自己更強?不可能的事!王英楷雖然戰敗下野了,但他依舊是個自負的人。
不想埋沒了孫傳芳這個妻弟的前途,所以他幹脆就是鼓勵孫傳芳去投效趙東雲,並修書數封,請盧永祥、鮑貴卿這幾個老部下照顧好孫傳芳。
經過了如此彎彎繞繞後,這個孫傳芳才算是正式進入了奉軍體係裏,先是在戰略處任職,數月後晉升少校,並調任作戰處任職三等作戰參謀。
孫傳芳進入作戰處任職並不算奇怪,因為很多剛回國的留學生們投效奉軍後,並不會第一時間到野戰部隊任職,一般都是到統帥部各部門任職,這個階段主要是觀察階段,看看學生是不是有真材實料,然後才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能力分配,能力低下者一般都是繼續在各個機構做冷板凳,普通著會調配出去擔任二線部隊的連長、作戰參謀之類的,而比較傑出的一般都是特殊安排,比如安排進入作戰處,安排到主力部隊擔任連長甚至營長等。
之所以先觀察數月,是為了避免不學無術的人混進來,留德學生還好點,不管能力好壞,大部分都是官派的軍事留學生,能力差的依靠死記硬背也勉強算是個軍官。
但是留日學生卻是能力差距極大,陸士和帝國等少數幾所大學出來的自然是高材生,但是這數年來中國留日學生數以萬計,真正的陸士或者日`本那幾所大學畢業才多少?也就那麽幾百人而已。
絕大部分都是在中學或者語言學校廝一兩年後就回國了。當代國內很多留日學生從振武學校這種語言學校畢業後,去日`本軍隊實習幾個月後就敢跑回國來自稱陸士生,去日`本讀了個中學,日語都還沒學利索回國後就敢自稱帝大出身。
對於這種人,奉軍一向來都是有多遠趕多遠的。
孫傳芳和其他參謀軍官們圍著沙盤進行爭論的時候,外頭的石陽林也是諾有所思,他的作戰處籌備計劃渡江作戰計劃已經多時,趙東雲那邊已經是催促多時,但是到目前為止石陽林還無法拿出一個可以讓各方都滿意的作戰方案來,而隨著時間的一天一天過去,前線部隊的準備越來越充分,他的壓力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不同於在河南的部隊,可以直接依靠京漢鐵路獲得便利的補給,位於江北作戰的奉軍部隊卻是受困於距離過遠,缺乏鐵路運輸、水運也受到限製的情況下,實際上奉軍位於江北的部隊越往南下,部隊所能夠獲得的補給就越困難。
目前江北方向的部隊中,蘇北方向的部隊之補給主要依靠京杭大運河、海運,其中的海運也不是說直接用船隻運輸到金陵、揚州等長江沿岸城市,而是隻能運輸到江北的一些沿海小港口,然後再通過陸路或者河運運抵前線。這個主要是因為長江沿線的多個重要炮台還被皖係控製著,其中的淞滬炮台、江陰炮台更是直接把蘇係控製下的海軍部門攔在了長江口外。
雖說這些炮台的火炮也老舊不堪,但關鍵是蘇係掌控的海軍也不咋地啊,就那麽幾艘軍艦根本就不敢冒險進入狹窄的長江和炮台硬碰硬。
海軍要想進入長江,首先就得拔掉淞滬炮台、江陰炮台這兩個大釘子,要不然的話不太可能大規模進入長江。
基於此,位於蘇北的部隊要獲得補給,實際上非常麻煩!
皖北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目前皖北的第一軍所需的補給,已經完全依賴汝安補給線供應,這條補給線雖然已經不存在大規模的敵軍威脅,可以保證基本的安全,但是彎彎折折,陸上距離高達四百多公裏。
為此不僅僅第一軍司令部組織了大批後勤部隊進行運輸,軍需部為了維持這條補給線的運轉,在當地征發了超過十萬人的民夫。
為了供應皖北、蘇北這兩個方向的部隊作戰所需,蘇係在豫南、皖北、蘇北三地雇傭、征發的民夫就超過三十萬人,這還不包括鐵路運輸、海運、徐州以北的運河運輸呢。
基本上,需要三個民夫才能夠供應一名士兵在前線作戰。
後勤的龐大壓力也是導致去年十二月奉軍拿下滁州,皖北大部分地區,進抵金陵、安慶後主動停止大規模攻勢的主要原因。
不是奉軍已經傷亡慘重打不下去了,而是前線部隊實在是已經打光了所有的炮彈和子彈,隻能是原地休整等待後方補給。
去年年底開始的所謂‘休整補充計劃’其中的重要一環就是給前線部隊重新補充大量的炮彈和子彈,至於兵員和軍械的補充其實還是次要的。
為了解決前線部隊供應難的問題,軍需部也是想了諸多辦法,最開始就是軍需部派員直抵前線,在當地為部隊采購、征用糧食、草料、牲口、馬車甚至被服等物資,以減輕補給線的壓力。
後續軍需部又是雇傭大量外國輪船為前線部隊運輸補給,比如嚐試過雇傭英國輪船把一批火炮直接從天津起運,然後穿過長江、直接運抵和皖係隻有一江之隔的揚州,不過這種舉動隻限於高價值,急需的物資。理由也簡單,因為戰爭期間,那些外國輪船一個個都是獅子大開口,光光是運輸那一批火炮,蘇係就付出了數萬圓的運費,這價錢都夠蘇係再購入好幾門火炮了。
蘇係家底薄弱,可經不起這麽折騰,所以絕大部分的物資都是從後方利用鐵路、運河、海運抵達各個物資轉運中心後,再依靠人挑馬拉,再慢慢的向前線運輸。
補給的困難,也就導致了前線部隊要想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役,就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補給囤積。
尤其是奉軍想要發起渡江作戰的話,那所需的彈藥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根據參謀部的統計,至少需要為前線部隊準備足以支撐兩個月作戰所需的彈藥,這樣才能夠放心的發動渡江戰役,而不用擔心打到一半就沒有了彈藥。
奉軍囤積彈藥,停止了前線的大規模戰事,所以在去年十二月到今年的二月份之間,江北前線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蘇皖雙方都在大規模的調兵遣將,蘇係囤積彈藥,皖係同樣囤積著彈藥。
然而任何對國內局勢有所了解的明眼人都知道,蘇皖兩大派係已經是在做著最後的準備,看似現在平靜,然而戰鬥一旦爆發,那就是決定雙方存亡的生死大決戰。
在這種背`景下,蘇係統帥部裏的各部門軍官們在整個一月份、二月份都是行程匆匆,忙綠異常!
尤其是統帥部參謀部作戰處的那些參謀們,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始籌劃渡江戰役的計劃了。
這些不是留學出身就是進修班出身的參謀軍官們,這些蘇係無數軍官裏頭最為頂尖的一群職業參謀們這兩個月來幾乎都是日夜不得休息,無數的作戰計劃被提出然後被否定,多個沙盤室裏幾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沙盤推演。
“陳兄所言我不敢苟同,我軍雖然英勇善戰,但是在金陵發起正麵渡江作戰,麵對敵軍重兵把守的南岸,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我軍決不能接受的!”一名年輕少校略微仰起頭:“渡江之戰,首要不是正麵擊潰敵軍,而是安全順利的渡江,因此我堅持我先前的意見,我軍應當避開金陵、安慶等敵軍重兵把守之地,另擇一地進行渡江!”
旁邊同樣佩戴著少校銜的陳姓軍官卻是冷哼一聲:“以馨遠之見,我軍另外一偏僻之地渡江,距離金陵、安慶近了自然不行,但是如果選擇距離遠的話,部隊之調動、後期運輸如何解決,還有我軍調動之際,莫非對麵的皖軍是死木頭,坐視我軍大規模調動而無動於衷嗎?”
被稱之馨遠的這人麵容極為年輕,而這個人和蘇係裏的諸多將領們一樣,也算是曆史名聲顯赫之輩,他就是孫傳芳!
說起這個孫傳芳,他實際一開始並不算是蘇係將領,他是直係的人。為什麽?因為王英楷就是他姐夫!
在王英楷的扶持下先後當過學兵,讀過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然後在1904年被選派到德國留學,之所以沒有和曆史上一樣去日`本留學,那自然是因為趙東雲引起的改變了,除了早期北洋選派了不少人到日`本留學外,1903年開始原本很多被選派到日`本留學的學子們都是被選送到了德國學軍事。
這個孫傳芳也不能擺脫蝴蝶效應,和很多原本該去日`本留學的學子們一樣,去了德國留學。
隻是等他1907年底學成回國的時候,國內形勢已經是截然不同了,共和了,王英楷下野了,趙東雲成為了北洋的新一代領袖,並接收了諸多直係的力量,包括文官武將在內,非常多直係的人都是選擇了效忠趙東雲,其中盧永祥、鮑貴卿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再加上大部分留德學生回國後,都是會選擇北上投入奉軍為趙東雲效力,在這個浪潮下,再加上王英楷雖然被趙東雲趕下台,但是此時已經病重的他也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心思,再者他也是看得清天下大勢的,如今雖然中國還是天下三分,但是他還是認為趙東雲的贏麵要大得多。
為什麽?
因為他王英楷都敗在了趙東雲的手下,其他的段祺瑞,王士珍,吳鳳嶺還有張之洞他們難道還比自己更強?不可能的事!王英楷雖然戰敗下野了,但他依舊是個自負的人。
不想埋沒了孫傳芳這個妻弟的前途,所以他幹脆就是鼓勵孫傳芳去投效趙東雲,並修書數封,請盧永祥、鮑貴卿這幾個老部下照顧好孫傳芳。
經過了如此彎彎繞繞後,這個孫傳芳才算是正式進入了奉軍體係裏,先是在戰略處任職,數月後晉升少校,並調任作戰處任職三等作戰參謀。
孫傳芳進入作戰處任職並不算奇怪,因為很多剛回國的留學生們投效奉軍後,並不會第一時間到野戰部隊任職,一般都是到統帥部各部門任職,這個階段主要是觀察階段,看看學生是不是有真材實料,然後才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能力分配,能力低下者一般都是繼續在各個機構做冷板凳,普通著會調配出去擔任二線部隊的連長、作戰參謀之類的,而比較傑出的一般都是特殊安排,比如安排進入作戰處,安排到主力部隊擔任連長甚至營長等。
之所以先觀察數月,是為了避免不學無術的人混進來,留德學生還好點,不管能力好壞,大部分都是官派的軍事留學生,能力差的依靠死記硬背也勉強算是個軍官。
但是留日學生卻是能力差距極大,陸士和帝國等少數幾所大學出來的自然是高材生,但是這數年來中國留日學生數以萬計,真正的陸士或者日`本那幾所大學畢業才多少?也就那麽幾百人而已。
絕大部分都是在中學或者語言學校廝一兩年後就回國了。當代國內很多留日學生從振武學校這種語言學校畢業後,去日`本軍隊實習幾個月後就敢跑回國來自稱陸士生,去日`本讀了個中學,日語都還沒學利索回國後就敢自稱帝大出身。
對於這種人,奉軍一向來都是有多遠趕多遠的。
孫傳芳和其他參謀軍官們圍著沙盤進行爭論的時候,外頭的石陽林也是諾有所思,他的作戰處籌備計劃渡江作戰計劃已經多時,趙東雲那邊已經是催促多時,但是到目前為止石陽林還無法拿出一個可以讓各方都滿意的作戰方案來,而隨著時間的一天一天過去,前線部隊的準備越來越充分,他的壓力也是一天比一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