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父子都是聰明人,這一聽趙東雲直接轉換話題就知道自己可能做錯了或說錯了什麽,不過一時間他們還是沒想到趙東雲竟然對年輕有為這四個字抱有反感。


    畢竟按照正常人的觀念來說,稱讚別人年輕有為是屬於恭維、誇讚之類的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和趙東雲一樣因為年紀過輕影響升遷而發愁的。


    庚子年後受到北洋擴軍的大趨勢,這兩年來北洋上下主要軍官們的升遷可以說是飛速的,以段祺瑞來說,庚子年之前他雖然受到袁世凱的重用,但是他的品級、官位在整個清國之內也是上不了台麵的角色,一直到義和團作亂後,段祺瑞才升為候補知府並加三品銜。


    在廣宗民變中,段祺瑞和趙東雲一起把功勞給包攬了,這才給他自己掙了個二品道的官銜。


    也就是說,段祺瑞的官職是在這兩年裏才快速飛升的,而且這並不是段祺瑞個人的特例,幾乎馮國璋、王士珍、王英楷等人都如此。


    身為北洋的一員,趙東雲自然也不能免俗,他也是趁著廣宗民變的時候升了一級成為了候選知府,加三品銜。


    然而這個官銜對於常人來說可能已經很高,升遷的速度也足夠快了,但是對於趙東雲來說依舊顯得太慢。


    他如今已經是一個新軍混成協的統領了,如果想要繼續往上爬,那就是一鎮統製了,而要當統製就得需要總兵或者二品道員這個等級的頭銜,可沒有說三品知府或者副將、參將就能夠坐上這個位置的。


    清末時期官職雖然混亂,北洋新軍裏頭也是職位和官銜搭配的非常混亂,比如同樣一個標統帶的職位,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的官位非常多,武官方麵的有盡先或補用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文官係統的有候選知州、候選知府,品級從六品到正二品都可以。


    官銜和職位搭配的如此混亂,不但會出現一個守備和副將擔任統一個等級的事情,更會出現低級官員擔任高級官員上司的事情。


    比如會出現從三品的遊擊擔任一協統領,但是正二品的副將卻隻能擔任一標統帶的事情,這副將見了遊擊還得恭敬喊一聲“統領大人!”


    趙東雲和孟恩遠就是這種關係,趙東雲是候選知府加正三品銜,而孟恩遠則是補用副將,從二品銜,從官銜上來說比趙東雲高一些,但是孟恩遠卻是趙東雲的下屬。


    這種情況普遍出現在協以下,其中又以標統帶官這個職位上最為混亂,然而協統以上就是變的非常嚴格起來,能夠擔任一協統領的,武官銜最次也是個遊擊,而文官銜一般都是候選知府。


    而到了一鎮翼長\統製這個職位的時候,一般武官銜最次也得一個總兵了,副都統才是常配的,都統是高配。而文官銜的話,通常都是加二品銜的候選道員。


    趙東雲和段祺瑞一樣,都是走的文官銜路線,從候選知州升到候選知府再到候選道員,這裏頭和北洋新軍內的大部分高級軍官都是不一樣的,不過這種區分在北洋新軍裏沒有什麽關係,因為大家看的都是你的職位,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本官銜是什麽。


    以趙東雲目前的三品知府銜,是不可能擔任一鎮統製職位的,然而要想朝廷給他再升一步為二品道員的話,那難度可是非常大。


    現在又不是戰爭的特殊時期,在和平時期裏沒有戰功就想獲得二品道員的官銜難度不小,此外趙東雲的年紀也成為他的極大障礙!


    二十五歲的二品道員,按照正常途徑是不可能出現的,不管是誰看見了都會生出一個想法,那就是把趙東雲再壓一壓,先磨礪幾年再提起來重用。


    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才會對自己的年紀問題那麽敏感!


    當然了,也隻是敏感而已,趙東雲還沒到別人說他年紀就和別人翻臉的地步,他隻是輕輕的轉過話題。


    李氏父子雖然一時間猜不透,不過也是順著趙東雲的話改變了話題:“趙大人那裏的話,能為國朝天軍貢獻一份微薄之力,是我李某人的榮欣。而趙大人能夠不嫌棄寒舍簡陋,屈尊下榻,亦是我等的福分!”


    趙東雲對李邇堅話語中透露的謙卑不以為意,別看李氏父子家財萬貫,但是在官本位的中國裏頭,這李家也就是一個鄉下土財主而已,可是遠遠無法和那些官宦家族相提並論,隨便來個強勢的官員就能夠把他們踩在腳下,對手握七千大軍的趙東雲保持謙卑也是正常之理。


    要不然這宴席上,趙東雲也不會直接坐在上首位了。


    這又是你來我往一番恭維,推杯換盞之後,這幾人也是逐漸放了開來,隨同趙東雲一起來的林永權更是不勝酒力,說話都有些糊塗起來。


    “李老哥,說起打仗的本事,你自然是不如我等,不過這賺錢的本事我們卻是遠不如你啊,看你這院子,三大院裏頭有十餘座小院,有房百餘間,占地數十畝不說,而且還能在這遼東之地引來活水,豎起假山,種起了奇花異草,這怕是和江南大宅院相比也不相多讓啊!”


    林永權的這一番誇讚倒不算假話,這李氏莊園的確不錯,規模大隻是其中之一,更為難得是造的如同江南園林一般,讓人身處東北苦寒之地亦能感受到江南柔情。要打造這麽一個大規模的園林,所需的金銀可不是個小數目,這也從另外一邊證明了李氏家族的財力豐厚!


    李邇堅聽罷也是哈哈笑道:“區區一座院子罷了,也不值幾個銀錢!”


    林永權卻接口道:“李先生夠氣魄,早就聽聞李家有地萬畝,貨棧遍布東三省,說是日進鬥金怕都是不為過的,今日一見李先生,方知不是虛傳啊!”


    李邇堅聽罷哭笑不得,他那話不過是謙虛罷了,不過他也不好再反駁林永權的話,因為錦州李家有錢那是整個東三省的人都知道的,土地產業隻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主業還是東北大豆的出口以及進口洋貨的販賣,現在嘛還得加上在上海開設的繅絲產業和其他的投資。


    沒有厚實的本錢如何能夠造得起李氏莊園這種規模龐大的莊園!


    所以也不可以反駁林永權的話了,有錢人天天把沒錢掛在嘴邊也是一件讓人厭惡的事情。


    不過他卻是看向了趙東雲,然後露出羨慕口吻道:“我李家也就那點豆餅生意還看的過去,可不像趙大人那般豪闊,那福元紡織廠可是北地數省規模最大之紡織廠,更讓我輩歎服的是福元機器廠啊,該廠資產已達百萬,雇工數千,尚未完全建成就已經接到了大批訂單,我輩是望之不及啊!”


    趙東雲聽到這話卻是苦笑,福元機器廠規模大是大了,但是上百萬的投資切實那麽容易收回的,就算建設順利,到明年能夠達到設計產量進行大規模生產,想要完全收回成本恐怕也得好多年以後了。


    不過這福元機器廠的意義不能用於普通商業來看,這家企業雖然也賺錢,但是賺錢並不是第一要務,它的第一要務是給北洋供應充滿的武器彈藥,其次才是賺錢。


    說起賺錢,其實福元機器廠的母公司福元紗廠才是賺錢!


    自從1901年趙東雲接受福元紗廠後,受到了清朝新政的影響,國內諸多紡織廠開設,而這些紡織廠需要的大量棉紗也就進一步刺激了福元紗廠的產能需求,福元紗廠每月產出的棉紗一直都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為了持續擴大產能,趙東雲前期是利用自家的資金擴大,但是1902年開始福元紗廠的擴張就已經是依靠借貸為主了,因為趙家自身已經無法很難為資產規模達到數十萬兩銀子的福元紗廠提供擴張資金了。


    有資金購置機械擴產之後的福元紗廠甚至遇上了棉花供應不足的情況,搞的福元紗廠一方麵是從國內各處搜羅棉花,另外一方麵也是從印度進口大量優質棉花。


    從1901年開始,福元紗廠就一直在尋求擴張資金、求購棉花,在一種膨脹式的擴張中度過,這裏頭從福元紗廠的雇工人數增長就可以看得出來,1901年初福元紗廠不過數百雇工,1902年初就已經雇工達到一千餘人,而現在已經是達到了將近三千人的規模。


    1903年第二季度的福元紗廠,已經擁有紗錠三萬枚,此外還有織布機數百張,是一個以紡紗為主業,織布為附屬產業的大型紡織企業,單單紗廠自身的固定資產已經超過五十萬,更不用說福元紗廠的那些無形資產了。


    此外福元紗廠並不僅僅是一家紗廠那麽簡單,它實際上還是福元機器廠的大股東,擁有福元機器廠百分之四十三的股份,隻不過這些股份和紗廠自身沒有太大關係,趙東雲隻是借著福元紗廠來控股福元機器廠而已。


    如果把紗廠自身和擁有的機器廠股份加起來的話,那麽福元紗廠的市場估價應該是在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左右,當然了這隻計算可以看得見的固定資產,並沒有計算看不見的無形資產。


    當然了,這一百五十萬兩銀子並不是說都是趙家的了,實際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負債,福元紗廠為了擴產購置機器,也為了投資福元機器廠,前後借貸多次,總額高達四十多萬兩銀子。


    不過即便扣除了這些貸款,趙東雲依舊算得上身價百萬了!


    盡管李氏家族錢比趙東雲多,但是他們的錢可是數百年累計下來的,可不是像趙東雲這樣不用幾年就把資產翻倍。


    李氏父子也不是平白無故說起福元紗廠,很快他把話題繞了上來:“前些時候聽聞貴家趙總辦說要擴辦一個織布廠,準備織布行銷東三省。李某雖然不才,但是在這東三省也算是有些路子,代銷土布是沒有問題的,此外我李家也算有些閑錢,如果能夠投資新辦織布廠的話,那就更好了!”


    趙東雲心裏露出苦笑,李邇堅今天的宴請果然是有目的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北洋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