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手下的北洋新軍擴編應該從庚子年前夕主政山東開始,那時候袁世凱被清廷任命為山東巡撫,任上以清剿義和團兵力不足等借口,一方麵是擴張充實武衛右軍的兵力,另外一方麵也是通過整編山東舊軍弄出來了一支武衛右軍先鋒隊。


    等到李鴻章把辛醜條約簽訂也就是1901年後,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那時候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掀起了第二輪擴張大潮,首先是吞並整合了南洋張之洞手下的自強軍三千餘人,然後大張旗鼓的編練北洋常備軍,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裏,北洋常備軍左鎮就已經初具規模。


    這個時候袁世凱並沒有滿足於左鎮的編練成功,而是迅速的舉起裁汰練新的旗號,準備整改直隸舊軍,抽調精銳、挪用舊軍經費用以編練常備軍右鎮。


    如此也就是北洋常備軍第三協的編練緣由。


    而在以上的北洋大擴軍過程中,短短三年時間不到,袁世凱的嫡係新軍就從不足萬人擴充到了將近四萬人,在如此大規模的擴張中,士兵的來源是最好解決的,大批良家子等著進新軍領高額軍餉呢。


    而軍費的問題雖然也困難,但是袁世凱弄錢的手段不比李鴻章弱多少,左騰右挪之下也可以勉強維持北洋新軍的擴張,但是擴軍中所需要的大批合格軍官就很難解決了。


    由於袁世凱的嫡係基本來之武衛右軍,而武衛右軍原本的軍官數量也是有限的,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擴張的軍官需求。


    基層軍官還好一些,前幾年的天津武備學堂、現在依舊在辦的武衛右軍隨營學堂都為北洋或者個體係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基層軍官,而且現在袁世凱又是陸續開辦了北洋行營將弁學堂、參謀學堂、測繪學堂等一係列的以快速培養基層軍官為目的的軍校,所以基層軍官雖然略有緊缺,但是總體問題不大。


    但是中高層軍官卻是很難解決了。


    這擔任連、排級別的軍官營、團,甚至旅、師軍官是完全兩碼事,前者北洋體係自己就可以短時間內培養大一批出來,然而後者的話就困難的多。


    要培養一名可以指揮一個協甚至一個鎮的將領,是需要時間的,不管是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擔任實職來磨練,還是說從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選送到外國留學,這些方式都是需要時間的。


    這樣對於合格的人才稀少,大擴軍中又繼續高級軍事人才的北洋體係來說就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情了。


    為此袁世凱也隻能是硬著頭皮快速提拔嫡係,也不管合不合格,提拔了再說,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在武衛右軍時代擔任一隊領官,甚至哨官的低級軍官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裏就快速晉升到了一營管帶甚至一標統帶的職位,比如說王占元、鮑貴卿、盧永祥等人前幾年頂多也就是一隊領官,甚至隻是哨官的人,但是現在已經是清一色的一標統帶了。


    這些原先隻是低級軍官的人都得到了迅速晉升,那麽作為北洋體係少數幾個有學曆、有才能、有資曆的趙東雲,升遷速度就更快了。


    僅僅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他就完成了從統帶到統領的轉變,成為了北洋體係了少數幾個協統之一。


    盡管他的第三協現在隻是個空架子,但是不管怎麽說,趙東雲的職位已經是越過了一群王占元、曹錕、盧永祥等北洋第二梯隊的諸多軍官們,率先成為了掌管一協的統領,如此也繼續保持了他作為北洋第二梯隊領頭人的角色。


    而當上了第三協統領課後,趙東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召集大量的軍官作為手下,先是把和自己有交情的幾個老部下調到第三協來,然後段祺瑞那邊也是塞了幾個人過來,如此就組成了第三協的前期班底。


    然而僅僅這十來個人也是遠遠不夠的!


    第三協現在除了趙東雲這個統領外,還急需大小上百名軍官,包括兩名協本部的參謀官、兩名步兵標統帶、兩名步兵標幫統、兩名步兵標參謀官、六名步兵營管帶、六名步兵營幫帶、二十四名步兵隊隊官、二十四名步兵隊督排隊長、七十二名排長。


    這麽多軍官趙東雲可沒辦法一個個都自己拉過來,而且很多重要職位也是他自己無法決定的,得由袁世凱以及其他北洋大佬們去博弈然後一一瓜分。


    實際上,就連趙東雲的這個第三協統領職位,也是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博弈之後的結果,絕對不是說趙東雲想要去當第三協的統領就能夠當上的,在推動趙東雲上位過程中段祺瑞是出了大力氣的。


    當然這裏頭趙東雲被袁世凱看重也占據了一定優勢,不過這種優勢需要發揮出來就得段祺瑞來推動了。


    就和去年北洋常備軍建立左鎮時整個北洋體係裏的大小軍官們都睜大了眼睛想要爭奪其中一職外,北洋常備軍右鎮的建立同樣也引起了整個北洋體係的爭奪。


    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等人爭奪的自然是以後的右鎮翼長之職位,不過在爭奪這個最終職位之前,第三協的大小職業也是得爭奪的。其中的第三協統領一職自然就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職位了。


    而段祺瑞自己親自下場,加上趙東雲自己的優勢也不小,這才打動了袁世凱並將之任命為第三協統領。


    在段祺瑞為首的派係獲得了前期關鍵性勝利後,段祺瑞和趙東雲自然是趁機調來了大批屬於自家派係的人馬,不過王英楷等人也沒有眼睜睜的看著第三協全部落入段祺瑞和趙東雲兩人之手。


    於是乎不管是王士珍還是馮國璋又或者是王英楷,都是想要把嫡係心腹也派到第三協來擔任要職,其中兩個標統和六個營管帶更是多方爭奪的焦點。


    當段祺瑞和王英楷、馮國璋等人明爭暗鬥的時候,趙東雲身處第三協統領之位,屁股下就是風暴之眼的第三協,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第三協的大小職位之爭。


    “這第三協說是要從幾支舊軍中整編,不過現在隻決定了一個肅毅親軍,整編事務也要拖上一陣,所以現在練軍短時間怕是開展不了,如今的當務之急是那幾個統帶和管帶的職位。”段祺瑞皺著眉頭。


    他沒有想到自己籌劃先建立第三協,再謀圖常備軍右鎮的計劃會遭遇王英楷、王士珍、馮國璋等人的聯合打擊,好在一開始的時候自己先發製人,趕在他們獲知消息之前先一步把趙東雲推到了第三協統領之位,不然要是等到現在,恐怕也要和他們繼續爭奪了。


    趙東雲聽罷也是皺眉,原本他以為擔任第三協統領後,這第三協就能夠被他掌控,到時候自己練出了一整個協的兵力來在整個北洋體係裏也算是有根基了。


    但是他沒有想到第三協的成立竟然會牽扯到了整個北洋體係的權力爭奪,王英楷,馮國璋等人一股腦的對紮了進來,暗地裏已經不知道為了那幾個統帶和管帶職位鬥了多少次。


    麵對多人的圍攻,哪怕是段祺瑞也是感到有些吃不消啊,在連接推出兩個統帶人選在袁世凱主持的會議上被馮國璋、王英楷等人聯手狙擊了後,段祺瑞也是有些著急了。


    要知道他想要自己派係裏找出幾個合適的統帶人選可不容易,這一下子就就被否決了兩個導致他很難再找合適的統帶人選了。


    當然了,他也沒讓王英楷和馮國璋他們好過,依靠著老資格的地位,他也是當著袁世凱的麵把他們提出的幾個人選貶低的一無是處。


    如此導致趙東雲上任第三協統領都一個多星期了,但是第三協下屬的兩個統帶和六個管帶人選都還沒有確定下來。


    趙東雲想了想後道:“你看徐邦傑如何?讓他來當一標統帶也是夠資格了!”


    段祺瑞道:“這人資曆是夠了,不過一直不怎麽顯眼,恐怕很難引起督憲大人的注意啊!”


    不過說了這話後,他又道:“也罷,反正也沒有更好的人選了,先推他去試試,如果不成我們再另想辦法!”


    段祺瑞和趙東雲苦思冥想了好半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統帶人選!要知道北洋體係裏有資格擔任統帶的人本來就少,而這些有資格擔任統帶的人裏頭屬於段祺瑞派係的就更少了,段祺瑞好不容易找出來兩個,結果都在先前的會議裏被一一否決,搞的現在段祺瑞想要找出更多的統帶人選都找不到。


    這勉強找出一個徐邦傑還不夠了。


    這個時候,段祺瑞咬了咬牙:“不用想了,如其推出不夠資曆的人被否決,還不如讓你兼任一個,先把位置給占了,後續再來運作!


    明天的會議上,我就推徐邦傑為第五標統帶,然後建議讓你兼任第六標統帶。”


    趙東雲聞言一聽,也是不由得苦笑,這算什麽事啊,自己一個統領去兼任統帶職位,還不得讓人罵以大欺小,胡亂占坑啊,估計要真這麽做了,下麵的一群中層軍官就得對自己有意見了。


    不過為了不讓第三協的兩個統帶職位落入王英楷、馮國璋等人之手,趙東雲也知道這算不是辦法中的辦法了。而且這個辦法是王英楷以及馮國璋等人很難辯駁的。


    因為段祺瑞完全可以說,現在第三協草創,重要職位又長期懸而不決,讓趙東雲這個第三協統領兼任一標統帶,先把部隊的架子搭起來,把部隊練起來才是正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北洋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