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怎麽了?”小張氏有些六神無主,舉步就想往外走,“康哥兒在哭?我去瞧瞧。”
“快,我們一起去瞧瞧。”劉玉真神情嚴肅,打頭走了出去推開隔壁關緊的門,一進了門裏頭的聲音就更大了,其中康哥兒還哇哇大哭,被陳長桐和菊香攔著抱在懷裏。
他嘴裏喊著燈,伸手想要去打另一個穿著粗布藍衣的黑瘦男孩,不過距離遠,沒打著,這也讓他哭得更傷心了。
女孩子們和其他幾個膽小的遠遠避開,躲在桂枝春杏等大丫鬟後頭,臉色發白都有幾分後怕。
劉玉真記得這著粗布藍衣的黑瘦孩子叫做澤河,小名叫‘糞球’的,和另一個小名‘狗蛋’的澤山是雙胞胎兄弟,這兩孩子的小名之前讓她吃了一驚,所以剛才見到人的時候不免多看了兩眼,印象深刻。
“這是怎麽了?”小張氏蹲下身子抱住康哥兒,“快和伯娘說說怎麽了?伯娘給你做主,啊?”
不是最大但是是最穩重的陳長桐麵有愧色,低著頭道:“都怪我,沒有看好叔叔們,剛剛正看著燈,好看得很叔叔們都想多看一會兒,多湊近一些,誰知竟吵了起來,糞球打了一把那燈,就,就掉地上燒著了!”
說著說著他也哽咽了,摸著淚道:“我,我,都怪我!”
“天!燒著了!”小張氏驚呼,“那麽好的燈,居然燒著了!”
劉玉真也很是驚訝,但她不關心那燈就怕這群孩子出了事,忙問道:“火可滅了?可有傷著人?桂枝?桂枝?快去取了我那玉容膏來!”
桂枝雖然也被嚇了一跳,但她到底年長些反應也快,第一時間指揮護住了孩子們,還讓菊香把康哥攔著不讓他去打那推倒了燈的孩子。這會兒見劉玉真來了,忙回道。
“姑娘,那燈倒在地上著了起來,春杏趕緊端了壺茶潑熄了,沒傷著人,就是那燈是不能用了,所以康哥兒才哭得厲害。”
“那就好。”劉玉真鬆了口氣,燈燒沒了不要緊,再做就是了,隻要孩子們沒事就行,不然可是一樁麻煩。
許是知道了她的想法,康哥兒在小張氏懷裏哭得越發傷心,嘴裏不住地喊著,“燈,我的燈……”
“康哥兒乖,”劉玉真蹲下身子,將他抱了起來拍拍背脊,安慰道:“燈沒了咱們再做,再做一盞,做兩盞好不好?”
康哥兒一聽,略止住了眼淚,斷斷續續地問道:“做兩盞?燈?轉,轉?”
“對,做兩盞會轉的燈給康哥兒,”劉玉真用帕子給他擦拭著眼淚,柔聲安慰道:“快別哭了,這就讓人砍竹子去!”
康哥兒頓時就不哭了,咧開嘴笑:“燈!要做兩盞燈!快,我們快去!”真是小娃娃,這麽一會兒就破涕為笑了,還鬧著要去砍竹子。
劉玉真轉頭看向其他孩子,柔聲道:“真是對不住,讓你們受驚了,我讓人砍些竹來,下午就一起做燈吧。我教你們做走馬燈,學不會的也不打緊,我作為長輩還沒給見麵禮呢,便送你們一人一盞燈。”
剛剛見識過走馬燈的孩子們都歡呼起來,陳長桐也笑著 ,又禮貌地給她作揖,“謝謝十五叔祖母!”
在他的帶領下,其他孩子們也喊出了參差不齊的“謝謝嬸嬸”“謝謝伯娘”之類的話語。
剛剛的擔憂害怕和劍拔弩張頓時就緩和了,小孩子們也忘記了害怕,紛紛討論起要做的燈籠來。
心大的說要做三盞、五盞,孝順的說要帶回家去給爹娘,還有的毫不關心,舔著手指頭問能不能再吃一塊糕。
這當然是可以的,劉玉真讓人送來新的糕點,然後讓桂枝去找了錢家的來。
錢家的許是被段嬤嬤暗示了廚房的差事,進來就笑容滿麵的,還要給她磕頭,口中喊著:“給三奶奶請安!”
劉玉真忙笑道:“錢媽媽快起來,不必行此大禮,桂枝你去扶一扶錢媽媽。”
錢家的不等人扶就麻溜地起了,討好地笑道:“不用扶,不用扶,這就起,這就起。”
劉玉真道:“錢媽媽,今日喊了你來,是我想著給孩子們做幾盞燈籠,家裏可有現成的竹子?若是沒有你去喊你當家的現砍兩棵竹來,對了這家裏是有種竹的吧?”
“種了種了!”錢家的笑道:“這農忙時要用籮筐,這村子裏家家戶戶都在後山種了竹呢,不但後山種了,家裏的六十畝山地上也種了,月初那會我當家的才去砍了幾棵,老太爺編的籮筐又密又好!”
“那就好,”劉玉真點頭:“你便去和你當家的說一聲,砍上兩棵再把那竹片成竹篾 ,桂枝,取了那走馬燈給錢媽媽瞧一瞧,那般大小的竹篾就成。”
“哎哎,”錢媽媽瞪大了眼睛看著桂枝拿過來的走馬燈,感歎道:“天爺啊,康哥兒說它還會轉呢,大夥兒聽得都好奇得不行,如今可是見著了,隻是,怎麽成了這般模樣了?”
桂枝笑道:“剛不小心摔地上蠟燭一歪可不就點著了,好在這骨架子還在,媽媽瞧仔細些,這玩意也不是什麽稀罕的,待會姑娘就領著孩子們做呢。”
“好,好,”錢媽媽又左右瞧了瞧,道:“多謝桂枝姑娘,我這就去讓我當家的砍兩棵竹,家裏的竹子多著呢!幾輩子都用不完。”
“家裏有山林?”劉玉真突然想起了什麽,認真問道。
“有呢,整六十畝!”錢媽媽回道:“就在那後山再往後,要走半個多時辰的路,咱們這多山,所以啊家家戶戶都分了些,家裏的和族中另幾戶人家都分了幾十畝,和著就是一整座了。”
“不過那裏遠,日常砍柴都不去呢,就春日裏去撿些蘑菇和木耳之類的幹貨,曬著能吃一年,三爺很是喜歡。”
“哦。”劉玉真緩慢點頭,又問:“我先前聽三爺說家中有薄田百畝,這個百畝裏頭可是含了這六十畝山地?”
錢媽媽爽快地回了,“是呢!聽老太爺說,家□□有百畝地,十畝水田,二十畝良田,十畝旱地再加上這六十畝山地,整整一百畝!”
“如今那十畝水田上頭種稻下頭養魚,每年能得好些銀錢呢。聽老太爺說都是三爺的主意,如今族中、村裏好些人家也養了,就等著今年的收成起新屋子娶兒媳婦呢!”
薄田百畝,劉玉真回想起去年某人向她求親的時候說的話,可還真是“薄”啊,裏頭有六十畝不能種稻穀的山地。若不是後麵他考中了秀才又養起了這稻田魚,恐怕這幾兄弟連媳婦都難娶吧?
劉玉真輕嗬了一聲作為評價,還好她就不是衝著家產來的,不然得告他一個騙婚!
******
做燈籠這個事情不但把陳世文引來了,連老太爺也引過來了,他老人家樂嗬嗬的在院子裏削著竹篾,“這竹篾啊,還是我削的最好,錢林就不是幹這活的料!”
“老太爺說得是。”錢林討好的笑著,按著劉玉真的吩咐把削好的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一段段。
“曾祖父,快點,快點!”在旁邊等著的宇哥兒不住催促道,他年紀小不知道曾祖父做得好不好,他想隻要快,再快,最快。
“曾祖父……”慧姐兒仰著紅撲撲的臉,也在一旁喊著,這削竹篾的活可不能讓小孩子幹,擔心傷了手,他們隻能抱著削好的過去給幾個會做著燈的丫鬟捆紮,於是都眼巴巴地圍在兩人身邊,一個勁地喊快些、快些。
“好好好,都有,都有。”老太爺又取了一根竹子,先是砍成一段段,然後豎起對著切口砍了幾刀,再把幾根棍子交叉鑲嵌在刀口上,喊一聲躲開些,用刀背劈裏啪啦一陣砸,一長斷竹子就這麽破開了,四散著倒在地上。
“哇……”小孩捧場地驚呼,逗得老太爺哈哈大笑。
陳世文笑望著院子,自祖母去後,他很久沒見祖父這般開心了,手裏的動作不由得停頓下來。
“爹爹,爹爹!”康哥兒拍拍他,不滿地喊道:“快畫!我要大馬!還要大將軍!”
今天也隻是一個繪畫工具的陳世文隻好回神,蘸了墨汁回道:“別急,別急,很快就好。”
走馬燈除了那些竹篾、棍子外最要緊的是裏頭騎著馬的大將軍,這蠟燭一點,燈一轉這裏頭的幾個“大將軍”便前後追逐,所以這“騎馬大將軍”是頂頂要緊的。
陪嫁的幾個人裏頭除了劉玉真外,桂枝和春杏跟著她久了也學會了一些畫藝,但陳世文一回來,在他的舉人名頭影響下那些男孩兒們就都聚集在他身邊了。女孩子們也想去,但不太敢,於是便還是由劉玉真畫著。
她這回畫得很快,調得濃淡不同的墨汁勾畫、填充著人物、馬匹,再用豔紅的朱砂畫出紅纓槍,紅馬鞍,瞧著就很像模像樣了。
不一會兒就畫完了一個,讓春杏領著她們貼到小棍上,再蒙上挖了孔洞的白紙,在白紙上簡單勾勒幾筆山水。這樣一轉起來,孩子透過那白布能看到騎馬將軍們策馬奔騰,湊近了孔洞能看清將軍們,很是有趣。
“哇——”
“真好看!”
“我要這個我要這個……”
“我的馬最大!”
“我要大將軍!”
“……這兩個都是我的!”
……
這燈一做就是一下午,等全部做完這些會轉的走馬燈又做了幾盞日常提著的燈籠供家常使,這都要到吃晚膳的時辰了,孩子們提著燈籠高高興興地奔跑著回家。
屋裏,陳世文揉著手腕問她,“怎麽突然做起燈籠來了?”
劉玉真把中午的事情跟他說了一下,反問道:“你怎麽從書房回來了?”這人為了備考進士,自成親後整天待在書房,也就晚間有點空閑,白日很少回房的。
當然是被一屋子小娃娃吵的,不過陳世文擔心她內疚沒有提及,於是回道:“回來換件衣裳,剛在書房撒了一盞茶。”
“那你這是還沒換?”這穿的還是早上的衣裳呢,劉玉真站了起來,“怎麽不換呢?櫃子裏好些呢,我去給你拿。”
“不必了,都已經幹了。”陳世文拉住了她,“你忙了一天也累了,坐著歇會兒。”
又取了幾本書給她,解釋道:“這是我給慧姐兒準備的開蒙書,她讀完這些便可以念《女則》和《女訓》了,長大一些再學《慶律》。”
劉玉真仔細看了一遍,這幾本書空白處都寫滿了蠅頭小字,看得出來是很用心的,不過她對慧姐兒的教育有不同意見,於是道:“這幾本讀完也就是這兩年吧,我倒是覺得《女則》和《女訓》不著急,學了詩書後麵應該學些琴棋書畫,陶冶性情。”
“待她定下了親事再學《女則》和《女訓》也不遲。”她真是這麽覺得的,《女則》和《女訓》隻一味教女子賢良淑德、恭順無欲,年紀太小是非不分學了這些就很容易真成了個“賢婦”。
那時再後悔可就晚了。
不如先學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再學這蘊含了世俗間法律、潛規則的《慶律》,如果可以她連男子的四書五經也想領著慧姐兒看一看,《女則》和《女訓》這些待性情定下了再看也不遲。
陳世文愣住了,想了一會兒問道:“你小時候便是這般學的嗎?”
並不是,她小時候能去族學聽課是因為祖父堅持,但是年齡大些離開族學之後老太太就立馬請了嚴厲的嬤嬤開始教她們如何做一個“賢良”的女子,那嬤嬤言論充滿了腐臭味,如果不是她有著前世的記憶恐怕就要被洗腦了,那是她少有的不願意回想起的經曆。
她強調,“我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
“那便依你吧,”陳世文笑了,“若慧姐兒將來能如你一般聰慧明理,也是她的福氣。”
劉玉真望著他,也笑了。
******
段嬤嬤耽擱了兩日,終於領著牙婆和幾個小丫鬟並兩戶人家回來了,劉玉真請了老太爺、公公婆婆並二嬸來進行挑選,最終選了一個想要給自己攢些嫁妝的小丫鬟,一個三十多歲被夫家賣了的寡婦,一個帶著年幼妹妹和六歲兒子的二十多歲男子。
兩個丫鬟分別去伺候張氏和戚氏,那寡婦和石榴做家裏頭的粗活,男子則領著六歲兒子住前院,和錢林輪換著守田、守老屋,他兒子也機靈,做了個守門通報的活計。
錢家的被派去給顧廚娘打下手,如此,家裏頭就有近十個下人了。
忙完了這些事,劉玉真把段嬤嬤喊來問話:“二嬸給的那些陪房,可還安分?”之前段嬤嬤送信來說有一戶陪房出了點事,一時半會的回不來,但詳細的並沒說。
段嬤嬤一聽便笑了,道:“姑娘此前真是料事如神,他們瞧著顧廚娘有了著落但沒給他們安排差事這會兒的確是踹踹的呢,我去瞧的時候那張家的還塞給我二兩銀子,問姑娘您是怎麽個章程,要來給您請安。”
“我便按照您教的說了,這實在不好辦呢,若這會子安排了將來搬家的時候免不了拉下幾個,且家裏缺的都是粗使婆子,他們都是得力的哪能安排去喂豬喂雞呢。都是您的陪房自己人可靠得很自然是要帶在身邊伺候的,如今便委屈他們先在那宅子裏住下。”
“他們一聽便都滿意了,覺著您會和大姑娘一樣新婚不到一月便鬧著要搬到縣裏去呢,都說會在縣城那等著姑娘。”
劉玉真嗬嗬笑;“那便讓他們等著吧。”她是不準備搬到縣城裏麵去的,因為隻有這鄉下才能躲開劉府那一大家子。
“是呢,”段嬤嬤附和,“他們怎麽也想不到姑娘您根本就沒想到要搬到縣城裏去住,他們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劉玉真歎道:“哎,若不是他們都是有二心的我也不想這麽做,都是我的陪房呢,可若不處置了他們,日後我身邊的內外管事、灶上的、針線房的甚至是挑簾子的小丫鬟都是二嬸的人,那日子得苦成什麽樣。”
陪嫁的下人並不是全部都由大房母女決定的,一來她們大房人不太多總要留一些給大太太使喚,二來上至老太太下至府裏的大管家都盯著,都想塞人進來,防不勝防。
段嬤嬤勸慰:“姑娘您莫憂心,不忠心的陪房留著作甚?打發了這些將來再挑些好的。”
“是啊。”劉玉真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出閣前才和母親商量了這個方案,借著陳家屋子小這個好處,把他們都安置在陪嫁的宅子裏。一來宅子總得人看顧,二來也不好馬上處置。
如今就看看他們中有沒有能用的跳出來了,若都對二房忠心耿耿她也不會再留情。
******
做完燈之後沒過幾日,便到了大太太曾氏的壽辰,劉玉真非常的重視,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
“姑娘,這是依著家裏往年送二太太的例列的單子。”桂枝遞了兩張單子過來。
劉玉真一看,一張很長,孝敬長輩的綢緞衣裳鞋襪自不必說,還有雞鴨魚肉點心酒水等,非常豐厚。另一張則短了些,衣裳鞋襪沒有,隻給了兩匹料子還不是細棉布,雞鴨各一隻,魚兩條,點心四包,山貨倒有許多。
不用問桂枝就知道一個是大姐姐的一個是後來陳家自己送的。
劉玉真放下了陳家那一張,問道:“婆婆可有說今年家裏頭是怎麽個章程?”
“大太太說今年家裏頭還是和往年一樣,隻魚多給六條,”桂枝強調:“家裏頭的每個媳婦都一樣呢。”
這意思就是說張氏自己、戚氏、小張氏、吳氏幾個送娘家的禮都是差不離的。
“嗯,”劉玉真表示聽見了,然後問:“之前讓秋葉和秋菊做的衣裳可做好了?若是做好了便先拿來給我瞧瞧。 ”
“做好了,不但府裏的做好了,家裏頭老太爺和大老爺、大太太的都做好了呢,”桂枝笑道:“做得又快又好!”
劉玉真也笑,“那便依著大姐姐的單子吧,衣裳鞋襪有了,點心讓顧廚娘依著好意頭的做上,再讓莊子那邊備,唔,把往年要送府裏的那些都備上吧,都送來,到時候一半留著,一半送府裏 。”
“對了,還有那水牛奶,我記得上個月莊子上回稟說有一頭母牛生了小崽?讓他們把那剩下的牛奶烘幹,送到家裏來,今日二嫂說宇哥兒走路老是摔跤,送她點奶粉嚐嚐,孩子喝了晚上睡得好,身子骨也長得壯。”
“可要送鮮牛奶?”桂枝問道,“小時候姑娘您不愛吃奶娘的奶,都是喝的鮮牛奶呢,聽嬤嬤說您太太那個莊子就是那會兒買的,那郭家的早起等著城門開送到府裏來,送了好些年。”
“是啊,如今好久沒喝過了,”劉玉真感歎,“不過這裏遠著呢,也不好天天送,讓他們烘幹了吧,平時送雞鴨魚肉過來的時候就帶著。”
小時候劉玉真是天天喝水牛奶的,比其他姐妹都長得快,但後來母親擔心她長得太高又壯實,就不讓喝了,畢竟現在大家女子是以柔弱為美的,若是太高太壯那親事都不好說。
水牛奶雖然不喝了但是劉玉真還是記得這件事情的,今日聽二嫂吳氏那邊一說,便又想了起來。
小孩子缺鈣,牛奶是最有效的補充方式了,即使不是缺鈣多喝點牛奶也可以長得高些。村子裏的人普遍都不高,她如今不過十五歲,還能再長,就這樣也比小張氏和吳氏高一截。
等她真到了她們那個歲數,估計能高出一個頭,而她的身高在劉家姐妹當中是不大明顯的,這差別就很大了。意味著不是她劉玉真高,而是小張氏和吳氏矮。
所以從小就開始補充營養就很有必要了。
“快,我們一起去瞧瞧。”劉玉真神情嚴肅,打頭走了出去推開隔壁關緊的門,一進了門裏頭的聲音就更大了,其中康哥兒還哇哇大哭,被陳長桐和菊香攔著抱在懷裏。
他嘴裏喊著燈,伸手想要去打另一個穿著粗布藍衣的黑瘦男孩,不過距離遠,沒打著,這也讓他哭得更傷心了。
女孩子們和其他幾個膽小的遠遠避開,躲在桂枝春杏等大丫鬟後頭,臉色發白都有幾分後怕。
劉玉真記得這著粗布藍衣的黑瘦孩子叫做澤河,小名叫‘糞球’的,和另一個小名‘狗蛋’的澤山是雙胞胎兄弟,這兩孩子的小名之前讓她吃了一驚,所以剛才見到人的時候不免多看了兩眼,印象深刻。
“這是怎麽了?”小張氏蹲下身子抱住康哥兒,“快和伯娘說說怎麽了?伯娘給你做主,啊?”
不是最大但是是最穩重的陳長桐麵有愧色,低著頭道:“都怪我,沒有看好叔叔們,剛剛正看著燈,好看得很叔叔們都想多看一會兒,多湊近一些,誰知竟吵了起來,糞球打了一把那燈,就,就掉地上燒著了!”
說著說著他也哽咽了,摸著淚道:“我,我,都怪我!”
“天!燒著了!”小張氏驚呼,“那麽好的燈,居然燒著了!”
劉玉真也很是驚訝,但她不關心那燈就怕這群孩子出了事,忙問道:“火可滅了?可有傷著人?桂枝?桂枝?快去取了我那玉容膏來!”
桂枝雖然也被嚇了一跳,但她到底年長些反應也快,第一時間指揮護住了孩子們,還讓菊香把康哥攔著不讓他去打那推倒了燈的孩子。這會兒見劉玉真來了,忙回道。
“姑娘,那燈倒在地上著了起來,春杏趕緊端了壺茶潑熄了,沒傷著人,就是那燈是不能用了,所以康哥兒才哭得厲害。”
“那就好。”劉玉真鬆了口氣,燈燒沒了不要緊,再做就是了,隻要孩子們沒事就行,不然可是一樁麻煩。
許是知道了她的想法,康哥兒在小張氏懷裏哭得越發傷心,嘴裏不住地喊著,“燈,我的燈……”
“康哥兒乖,”劉玉真蹲下身子,將他抱了起來拍拍背脊,安慰道:“燈沒了咱們再做,再做一盞,做兩盞好不好?”
康哥兒一聽,略止住了眼淚,斷斷續續地問道:“做兩盞?燈?轉,轉?”
“對,做兩盞會轉的燈給康哥兒,”劉玉真用帕子給他擦拭著眼淚,柔聲安慰道:“快別哭了,這就讓人砍竹子去!”
康哥兒頓時就不哭了,咧開嘴笑:“燈!要做兩盞燈!快,我們快去!”真是小娃娃,這麽一會兒就破涕為笑了,還鬧著要去砍竹子。
劉玉真轉頭看向其他孩子,柔聲道:“真是對不住,讓你們受驚了,我讓人砍些竹來,下午就一起做燈吧。我教你們做走馬燈,學不會的也不打緊,我作為長輩還沒給見麵禮呢,便送你們一人一盞燈。”
剛剛見識過走馬燈的孩子們都歡呼起來,陳長桐也笑著 ,又禮貌地給她作揖,“謝謝十五叔祖母!”
在他的帶領下,其他孩子們也喊出了參差不齊的“謝謝嬸嬸”“謝謝伯娘”之類的話語。
剛剛的擔憂害怕和劍拔弩張頓時就緩和了,小孩子們也忘記了害怕,紛紛討論起要做的燈籠來。
心大的說要做三盞、五盞,孝順的說要帶回家去給爹娘,還有的毫不關心,舔著手指頭問能不能再吃一塊糕。
這當然是可以的,劉玉真讓人送來新的糕點,然後讓桂枝去找了錢家的來。
錢家的許是被段嬤嬤暗示了廚房的差事,進來就笑容滿麵的,還要給她磕頭,口中喊著:“給三奶奶請安!”
劉玉真忙笑道:“錢媽媽快起來,不必行此大禮,桂枝你去扶一扶錢媽媽。”
錢家的不等人扶就麻溜地起了,討好地笑道:“不用扶,不用扶,這就起,這就起。”
劉玉真道:“錢媽媽,今日喊了你來,是我想著給孩子們做幾盞燈籠,家裏可有現成的竹子?若是沒有你去喊你當家的現砍兩棵竹來,對了這家裏是有種竹的吧?”
“種了種了!”錢家的笑道:“這農忙時要用籮筐,這村子裏家家戶戶都在後山種了竹呢,不但後山種了,家裏的六十畝山地上也種了,月初那會我當家的才去砍了幾棵,老太爺編的籮筐又密又好!”
“那就好,”劉玉真點頭:“你便去和你當家的說一聲,砍上兩棵再把那竹片成竹篾 ,桂枝,取了那走馬燈給錢媽媽瞧一瞧,那般大小的竹篾就成。”
“哎哎,”錢媽媽瞪大了眼睛看著桂枝拿過來的走馬燈,感歎道:“天爺啊,康哥兒說它還會轉呢,大夥兒聽得都好奇得不行,如今可是見著了,隻是,怎麽成了這般模樣了?”
桂枝笑道:“剛不小心摔地上蠟燭一歪可不就點著了,好在這骨架子還在,媽媽瞧仔細些,這玩意也不是什麽稀罕的,待會姑娘就領著孩子們做呢。”
“好,好,”錢媽媽又左右瞧了瞧,道:“多謝桂枝姑娘,我這就去讓我當家的砍兩棵竹,家裏的竹子多著呢!幾輩子都用不完。”
“家裏有山林?”劉玉真突然想起了什麽,認真問道。
“有呢,整六十畝!”錢媽媽回道:“就在那後山再往後,要走半個多時辰的路,咱們這多山,所以啊家家戶戶都分了些,家裏的和族中另幾戶人家都分了幾十畝,和著就是一整座了。”
“不過那裏遠,日常砍柴都不去呢,就春日裏去撿些蘑菇和木耳之類的幹貨,曬著能吃一年,三爺很是喜歡。”
“哦。”劉玉真緩慢點頭,又問:“我先前聽三爺說家中有薄田百畝,這個百畝裏頭可是含了這六十畝山地?”
錢媽媽爽快地回了,“是呢!聽老太爺說,家□□有百畝地,十畝水田,二十畝良田,十畝旱地再加上這六十畝山地,整整一百畝!”
“如今那十畝水田上頭種稻下頭養魚,每年能得好些銀錢呢。聽老太爺說都是三爺的主意,如今族中、村裏好些人家也養了,就等著今年的收成起新屋子娶兒媳婦呢!”
薄田百畝,劉玉真回想起去年某人向她求親的時候說的話,可還真是“薄”啊,裏頭有六十畝不能種稻穀的山地。若不是後麵他考中了秀才又養起了這稻田魚,恐怕這幾兄弟連媳婦都難娶吧?
劉玉真輕嗬了一聲作為評價,還好她就不是衝著家產來的,不然得告他一個騙婚!
******
做燈籠這個事情不但把陳世文引來了,連老太爺也引過來了,他老人家樂嗬嗬的在院子裏削著竹篾,“這竹篾啊,還是我削的最好,錢林就不是幹這活的料!”
“老太爺說得是。”錢林討好的笑著,按著劉玉真的吩咐把削好的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一段段。
“曾祖父,快點,快點!”在旁邊等著的宇哥兒不住催促道,他年紀小不知道曾祖父做得好不好,他想隻要快,再快,最快。
“曾祖父……”慧姐兒仰著紅撲撲的臉,也在一旁喊著,這削竹篾的活可不能讓小孩子幹,擔心傷了手,他們隻能抱著削好的過去給幾個會做著燈的丫鬟捆紮,於是都眼巴巴地圍在兩人身邊,一個勁地喊快些、快些。
“好好好,都有,都有。”老太爺又取了一根竹子,先是砍成一段段,然後豎起對著切口砍了幾刀,再把幾根棍子交叉鑲嵌在刀口上,喊一聲躲開些,用刀背劈裏啪啦一陣砸,一長斷竹子就這麽破開了,四散著倒在地上。
“哇……”小孩捧場地驚呼,逗得老太爺哈哈大笑。
陳世文笑望著院子,自祖母去後,他很久沒見祖父這般開心了,手裏的動作不由得停頓下來。
“爹爹,爹爹!”康哥兒拍拍他,不滿地喊道:“快畫!我要大馬!還要大將軍!”
今天也隻是一個繪畫工具的陳世文隻好回神,蘸了墨汁回道:“別急,別急,很快就好。”
走馬燈除了那些竹篾、棍子外最要緊的是裏頭騎著馬的大將軍,這蠟燭一點,燈一轉這裏頭的幾個“大將軍”便前後追逐,所以這“騎馬大將軍”是頂頂要緊的。
陪嫁的幾個人裏頭除了劉玉真外,桂枝和春杏跟著她久了也學會了一些畫藝,但陳世文一回來,在他的舉人名頭影響下那些男孩兒們就都聚集在他身邊了。女孩子們也想去,但不太敢,於是便還是由劉玉真畫著。
她這回畫得很快,調得濃淡不同的墨汁勾畫、填充著人物、馬匹,再用豔紅的朱砂畫出紅纓槍,紅馬鞍,瞧著就很像模像樣了。
不一會兒就畫完了一個,讓春杏領著她們貼到小棍上,再蒙上挖了孔洞的白紙,在白紙上簡單勾勒幾筆山水。這樣一轉起來,孩子透過那白布能看到騎馬將軍們策馬奔騰,湊近了孔洞能看清將軍們,很是有趣。
“哇——”
“真好看!”
“我要這個我要這個……”
“我的馬最大!”
“我要大將軍!”
“……這兩個都是我的!”
……
這燈一做就是一下午,等全部做完這些會轉的走馬燈又做了幾盞日常提著的燈籠供家常使,這都要到吃晚膳的時辰了,孩子們提著燈籠高高興興地奔跑著回家。
屋裏,陳世文揉著手腕問她,“怎麽突然做起燈籠來了?”
劉玉真把中午的事情跟他說了一下,反問道:“你怎麽從書房回來了?”這人為了備考進士,自成親後整天待在書房,也就晚間有點空閑,白日很少回房的。
當然是被一屋子小娃娃吵的,不過陳世文擔心她內疚沒有提及,於是回道:“回來換件衣裳,剛在書房撒了一盞茶。”
“那你這是還沒換?”這穿的還是早上的衣裳呢,劉玉真站了起來,“怎麽不換呢?櫃子裏好些呢,我去給你拿。”
“不必了,都已經幹了。”陳世文拉住了她,“你忙了一天也累了,坐著歇會兒。”
又取了幾本書給她,解釋道:“這是我給慧姐兒準備的開蒙書,她讀完這些便可以念《女則》和《女訓》了,長大一些再學《慶律》。”
劉玉真仔細看了一遍,這幾本書空白處都寫滿了蠅頭小字,看得出來是很用心的,不過她對慧姐兒的教育有不同意見,於是道:“這幾本讀完也就是這兩年吧,我倒是覺得《女則》和《女訓》不著急,學了詩書後麵應該學些琴棋書畫,陶冶性情。”
“待她定下了親事再學《女則》和《女訓》也不遲。”她真是這麽覺得的,《女則》和《女訓》隻一味教女子賢良淑德、恭順無欲,年紀太小是非不分學了這些就很容易真成了個“賢婦”。
那時再後悔可就晚了。
不如先學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再學這蘊含了世俗間法律、潛規則的《慶律》,如果可以她連男子的四書五經也想領著慧姐兒看一看,《女則》和《女訓》這些待性情定下了再看也不遲。
陳世文愣住了,想了一會兒問道:“你小時候便是這般學的嗎?”
並不是,她小時候能去族學聽課是因為祖父堅持,但是年齡大些離開族學之後老太太就立馬請了嚴厲的嬤嬤開始教她們如何做一個“賢良”的女子,那嬤嬤言論充滿了腐臭味,如果不是她有著前世的記憶恐怕就要被洗腦了,那是她少有的不願意回想起的經曆。
她強調,“我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
“那便依你吧,”陳世文笑了,“若慧姐兒將來能如你一般聰慧明理,也是她的福氣。”
劉玉真望著他,也笑了。
******
段嬤嬤耽擱了兩日,終於領著牙婆和幾個小丫鬟並兩戶人家回來了,劉玉真請了老太爺、公公婆婆並二嬸來進行挑選,最終選了一個想要給自己攢些嫁妝的小丫鬟,一個三十多歲被夫家賣了的寡婦,一個帶著年幼妹妹和六歲兒子的二十多歲男子。
兩個丫鬟分別去伺候張氏和戚氏,那寡婦和石榴做家裏頭的粗活,男子則領著六歲兒子住前院,和錢林輪換著守田、守老屋,他兒子也機靈,做了個守門通報的活計。
錢家的被派去給顧廚娘打下手,如此,家裏頭就有近十個下人了。
忙完了這些事,劉玉真把段嬤嬤喊來問話:“二嬸給的那些陪房,可還安分?”之前段嬤嬤送信來說有一戶陪房出了點事,一時半會的回不來,但詳細的並沒說。
段嬤嬤一聽便笑了,道:“姑娘此前真是料事如神,他們瞧著顧廚娘有了著落但沒給他們安排差事這會兒的確是踹踹的呢,我去瞧的時候那張家的還塞給我二兩銀子,問姑娘您是怎麽個章程,要來給您請安。”
“我便按照您教的說了,這實在不好辦呢,若這會子安排了將來搬家的時候免不了拉下幾個,且家裏缺的都是粗使婆子,他們都是得力的哪能安排去喂豬喂雞呢。都是您的陪房自己人可靠得很自然是要帶在身邊伺候的,如今便委屈他們先在那宅子裏住下。”
“他們一聽便都滿意了,覺著您會和大姑娘一樣新婚不到一月便鬧著要搬到縣裏去呢,都說會在縣城那等著姑娘。”
劉玉真嗬嗬笑;“那便讓他們等著吧。”她是不準備搬到縣城裏麵去的,因為隻有這鄉下才能躲開劉府那一大家子。
“是呢,”段嬤嬤附和,“他們怎麽也想不到姑娘您根本就沒想到要搬到縣城裏去住,他們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劉玉真歎道:“哎,若不是他們都是有二心的我也不想這麽做,都是我的陪房呢,可若不處置了他們,日後我身邊的內外管事、灶上的、針線房的甚至是挑簾子的小丫鬟都是二嬸的人,那日子得苦成什麽樣。”
陪嫁的下人並不是全部都由大房母女決定的,一來她們大房人不太多總要留一些給大太太使喚,二來上至老太太下至府裏的大管家都盯著,都想塞人進來,防不勝防。
段嬤嬤勸慰:“姑娘您莫憂心,不忠心的陪房留著作甚?打發了這些將來再挑些好的。”
“是啊。”劉玉真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出閣前才和母親商量了這個方案,借著陳家屋子小這個好處,把他們都安置在陪嫁的宅子裏。一來宅子總得人看顧,二來也不好馬上處置。
如今就看看他們中有沒有能用的跳出來了,若都對二房忠心耿耿她也不會再留情。
******
做完燈之後沒過幾日,便到了大太太曾氏的壽辰,劉玉真非常的重視,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
“姑娘,這是依著家裏往年送二太太的例列的單子。”桂枝遞了兩張單子過來。
劉玉真一看,一張很長,孝敬長輩的綢緞衣裳鞋襪自不必說,還有雞鴨魚肉點心酒水等,非常豐厚。另一張則短了些,衣裳鞋襪沒有,隻給了兩匹料子還不是細棉布,雞鴨各一隻,魚兩條,點心四包,山貨倒有許多。
不用問桂枝就知道一個是大姐姐的一個是後來陳家自己送的。
劉玉真放下了陳家那一張,問道:“婆婆可有說今年家裏頭是怎麽個章程?”
“大太太說今年家裏頭還是和往年一樣,隻魚多給六條,”桂枝強調:“家裏頭的每個媳婦都一樣呢。”
這意思就是說張氏自己、戚氏、小張氏、吳氏幾個送娘家的禮都是差不離的。
“嗯,”劉玉真表示聽見了,然後問:“之前讓秋葉和秋菊做的衣裳可做好了?若是做好了便先拿來給我瞧瞧。 ”
“做好了,不但府裏的做好了,家裏頭老太爺和大老爺、大太太的都做好了呢,”桂枝笑道:“做得又快又好!”
劉玉真也笑,“那便依著大姐姐的單子吧,衣裳鞋襪有了,點心讓顧廚娘依著好意頭的做上,再讓莊子那邊備,唔,把往年要送府裏的那些都備上吧,都送來,到時候一半留著,一半送府裏 。”
“對了,還有那水牛奶,我記得上個月莊子上回稟說有一頭母牛生了小崽?讓他們把那剩下的牛奶烘幹,送到家裏來,今日二嫂說宇哥兒走路老是摔跤,送她點奶粉嚐嚐,孩子喝了晚上睡得好,身子骨也長得壯。”
“可要送鮮牛奶?”桂枝問道,“小時候姑娘您不愛吃奶娘的奶,都是喝的鮮牛奶呢,聽嬤嬤說您太太那個莊子就是那會兒買的,那郭家的早起等著城門開送到府裏來,送了好些年。”
“是啊,如今好久沒喝過了,”劉玉真感歎,“不過這裏遠著呢,也不好天天送,讓他們烘幹了吧,平時送雞鴨魚肉過來的時候就帶著。”
小時候劉玉真是天天喝水牛奶的,比其他姐妹都長得快,但後來母親擔心她長得太高又壯實,就不讓喝了,畢竟現在大家女子是以柔弱為美的,若是太高太壯那親事都不好說。
水牛奶雖然不喝了但是劉玉真還是記得這件事情的,今日聽二嫂吳氏那邊一說,便又想了起來。
小孩子缺鈣,牛奶是最有效的補充方式了,即使不是缺鈣多喝點牛奶也可以長得高些。村子裏的人普遍都不高,她如今不過十五歲,還能再長,就這樣也比小張氏和吳氏高一截。
等她真到了她們那個歲數,估計能高出一個頭,而她的身高在劉家姐妹當中是不大明顯的,這差別就很大了。意味著不是她劉玉真高,而是小張氏和吳氏矮。
所以從小就開始補充營養就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