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裏,陳世文正注釋著一本《詩經》,這是給慧姐兒寫的開蒙書,《千字文》和《百家姓》沒什麽可寫的,一天教幾十個字不過三兩月便教完了。


    然後再教這本《詩經》,往下便是女子必學的《女則》和《女訓》,再學一本《慶律》,學完這些也盡夠了。


    這《詩經》陳世文自開始治四書之後便很少讀了,如今寫著寫著不禁文思如泉湧,一個個館閣體小字豎著排成一列,對這《詩經》也有了新的感悟。不由得感歎道:“還是得多讀書啊。”


    正想著,門外傳來了輕輕的腳步聲,隨即錢貴略有些粗的聲音問道:“你是三奶奶的丫鬟?來此處做什麽?這是三爺的書房不讓人進的。”


    一道略有些耳熟的女聲響起:“我是三奶奶的丫鬟桂枝,奉三奶奶之命給大爺送份宵夜,勞煩你去通報一聲。”


    “錢貴,讓她進來吧。”陳世文起身,將桌子上的東西收了收。


    門很快被推開了,進來了個低著頭,身著黃衣裳的侍女,手裏提著一個食盒。進門後先是向他行禮,然後脆生道:“請三爺安,三奶奶見您晚膳吃得少,便讓廚房做了碗麵。”


    陳世文示意她放在桌上,桂枝動作迅速地從食盒裏將碗碟都端了出來,擺放在他的身側,就連筷子的角度都恰到好處,伸手可得。


    這是一碗麵,不過這麵的顏色是灰色的,略有些白痕,配上青綠的青菜、香蔥還有褐色的肉醬,瞧著倒也賞心悅目。旁邊另外一個大碗則盛放著一道涼拌木耳,這菜他中午吃過,在這秋老虎未退的日子裏很是爽口。


    再過來一碟則是香噴噴的醬肉片,不過是七八塊疊放著擺成一朵花狀,中間放了一小碟醬,也不知道是什麽肉,最後一碗則是熬得白白的大骨頭湯,同樣的香氣撲鼻。


    陳世文沒有動筷,問道:“這是什麽?”


    桂枝看向那一碗魚麵,解釋道:“這是三奶奶在家裏時喜歡吃的魚麵,莊子上網了大魚送到府裏,三奶奶便讓人剁成茸和白麵拌了蒸熟曬幹,要吃的時候便抓一把燒壺水煮熟。”


    陳世文在椅子上坐好,伸手拿過筷子,問道:“你家三奶奶吃過了嗎?”


    桂枝點頭:“吃過了,三奶奶吃得好,便讓我給您送來。”


    陳世文晚膳沒吃多少,這會兒的確有些餓了,他伸筷子將碗裏的魚麵拌勻,道:“你先回去吧,碗筷不用來收,和三奶奶說讓她早些歇息。”


    “是,三爺。”桂枝畢恭畢敬地後退了出去,由此自終都沒有抬頭直視他的臉。


    陳世文腹中饑餓,很快就把這碗魚麵吃完了,這麵做得很精細勁道,吃起來沒有麥香味,也沒有魚腥味,味道很好。若真如那丫鬟所說是由魚肉製成的,那這幾口便把一塊魚肉都吃下肚了,還不用細細挑刺。


    看來他的新妻子對吃食很有一手,這些年為了多一些進項家裏在水田裏養了魚,時常抓來吃但都沒有她做得好,晚間的那一鍋魚湯鮮得讓人流口水,康哥兒都鬧著添了半碗飯。


    這讓他想起了劉玉珠的丫鬟曾經做過的雞絲麵,取上好的雞腿肉剁成茸摻和進麵裏,再用幾隻雞吊出一口鮮湯。


    不大的一碗麵竟用了三隻雞,在湯裏煮得柴了的雞肉貼身伺候的丫鬟們都不吃,都是分給幹粗活的婆子的。祖母和母親知道了捂著胸口直罵敗家,兩人更是因劉氏生活奢靡屢次衝突。


    但新妻子入門不過幾天,母親就讚不絕口,讚她是個會持家的,說是她在廚房待了半輩子都不知道骨頭湯要砸開了燉,花個兩文錢買上一大根小火熬著全家一整天都有奶白的湯水喝。


    她□□的顧廚娘用幾片葉子水裏煮熟了撈起來拌一拌就是一盤好菜,就連蔥花豆腐都比別人做的強,四妹妹若能學得她半分手藝將來到了婆家都不怕了。


    就是燒菜費油費糖費鹽費柴火,還老愛買肉,這點不好。


    陳世文聽著都在心底裏發笑,知道母親嘴上雖嘀咕著但心裏頭還是滿意的,不然也不會特意和他念叨,還這麽快就把劉玉珠的嫁妝鑰匙給了她,母親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最是心軟不過。


    他的妻子在家待了好一陣子家裏頭還樂嗬嗬的,這是這麽多年來的頭一回。


    心裏想著事不知不覺便把碗碟都清空了,連湯都喝得一幹二淨,略有些撐,他站起來走了幾步。


    這些年來他過過吃糠咽菜的日子,也吃過酒樓裏幾十兩一道的山珍海味,但都不及這個黑夜裏的一碗魚麵讓他印象深刻。


    肚子暖和了,好像心也跟著暖了起來。


    他打開了緊閉的書房門,瞧見錢貴站在廊下頭一點一點的,遂打發他去歇息,自己拿著食盒,手裏提著一盞散發出幽幽光芒的燈籠走過垂花門,穿過漆黑的前院,零星還能聽到二房宇哥兒的咯咯笑聲。


    後院住著大房一家,東廂已經熄了燈,幽暗無聲。西廂他們住的屋子裏燈火大亮,隱約能看到裏頭有人影走動,聲音倒是不曾聽聞。


    他在院子裏停留了幾個呼吸的時間,然後來到了大變樣的廚房。


    古人雲君子遠庖廚,但鄉下人家哪裏理會這許多,往年不管是在家裏還是書院,夜深人靜的時候陳世文肚子餓了也做過就著火光一邊看書一邊熬粥的事,所以他對廚房是不陌生的。


    但這次進來卻有些陌生了。


    鍋碗瓢盆都清洗幹淨擺放得整整齊齊,炤台擦拭得能看見人影,地上的茅草和秸稈也掃得幹幹淨淨。


    牆角的爐灶裏撤去了柴火,餘韻煨著一鍋奶白濃湯,鐵鍋上頭的木頭蓋子用得久了蓋不嚴實,底下水汽翻滾熟悉的香氣充滿了整間屋子,顯然他剛剛喝的那碗湯就是從這裏來的。


    陳世文找了找,看到了那丫鬟所說的魚麵,這麵盤旋成了圈狀,應是卷在一起切了曬幹的,倒是比現揉的便宜,捏一捏也不會碎成渣,適合做幹糧。回到屋子裏瞧著她還沒睡,便忍不住問她是怎麽做的。


    劉玉真說起這些笑容滿麵,“夫君覺得可還成?我娘是北方人,愛吃麵,一天三餐都不膩的,可我不愛那個味道,常吃可受不了。”


    “所以小時候老想著往麥麵裏加東西衝淡那個味,開始是加菜汁,後來是加雞蛋、雞肉、雞湯等。先前去莊子的時候,看著他們打上來的大魚鮮得很,就讓人剁碎做成了魚麵,沒想到一嚐還真好吃。”


    前世今生都是南方人的劉玉真吃不慣麵食,這魚麵雖然是用麥麵做的,但吃起來更像米線的口感,她很喜歡。


    陳世文心中一動,問道:“用的是什麽魚?可要看時辰?”


    “不拘是什麽魚,不同的魚有不同的滋味,也不看季節時辰,有魚就能做。”劉玉真見他有些心動,又想起家裏大水缸裏常有的魚,便問:“夫君是覺得還成,要在家裏做一些?”


    陳世文點頭,“唔,我看這是個很好的幹糧,魚家裏有的是,可以做些在去京的路上吃。出門在外埋鍋造飯多有不便,這魚麵隻需煮壺水便成,很是便宜。”


    所以他就想帶一些到路上吃。


    劉玉真明白了,這又不用她自己做不是什麽難事,“夫君你放心,定給你準備得足足的!”頓了頓,又道:“不過你是定下去京城的日子了嗎?準備何時啟程?”


    “已經定下了,”陳世文點頭,“此去路途遙遠,有時會錯過驛站,幹糧就得多備些。此前封兄就是來與我商議此事的,他家中長輩回京任職了要去聆聽教誨,我們便約定了一起啟程,時間便定下在十月十五。”


    十月十五。


    如今是九月十八,那便隻剩下一個多月了。


    一個多月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兩人默契地不再提及離別的話題,轉而說起了別的事。


    隨著離別的日子臨近,在劉玉真的關懷下,她和兩個孩子的感情越來越好了,眼見著旁邊屋子也布置妥當,她便和慧姐兒商量道:“你們的屋子也理出來了,這就搬來與父母親同住吧,這邊屋子大,衣裳被褥這些都是齊的,如何?”


    “我要和康哥兒一起住!”慧姐兒認真地強調。


    “為何?”劉玉真不解,“你是女娃娃,康哥兒是男娃娃,這般大了不應該一起住的。”


    古代男女七歲不同席,哪怕是鄉下人家孩子大了也會盡量男女分開住,比如在劉家的時候她雖然有個哥哥,但兄妹倆從小就是分住兩間屋子的,所以這個時候她不能理解為什麽慧姐兒要堅持和弟弟一起住。


    慧姐兒抿著嘴,再次強調,“我就要和康哥兒一起住!”


    劉玉真看她這樣子,不再勉強便道:“也罷,我讓人在你房裏置兩張床,一左一右,中間以屏風相隔,你想他了隨時都可以去看,這樣可好?”


    以屏風間隔勉強算得上是兩間屋子,這也是可以的畢竟她們還小,再長大一些卻是不成的。


    慧姐兒抿著嘴,勉強同意。


    劉玉真又道:“此外,隻有你們兩個人住你爹和我也不放心,便想著讓梅香和菊香睡在你們屋,夜裏有什麽事也好伺候你們。至於石榴,就讓她去做旁的,屋子裏就讓梅香和菊香伺候。”


    慧姐兒敏銳地察覺到了,黑黝黝的眼睛瞪大,急問道:“你要把石榴趕走嗎?!”


    劉玉真一愣,她剛剛其實是隨口說的,沒帶什麽情緒,但慧姐兒的敏銳還是讓她吃了一驚,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看著她認真解釋道:“慧姐兒,你要明白,石榴是侍候你們的丫鬟,但她顯然沒有做好。”


    “這第一,那一日她讓康哥兒衣服都不穿就這麽跑出來了,幸虧是來尋我,若是跑出了家門,又或者是冬日裏受寒了,可怎麽了得?”也是從那天開始,她就想著要把這個丫鬟給換了。


    “這第二,我讓人給你們送去的新衣裳她從沒伺候你們換上,今日桂枝去找也沒有找到,不知擱哪兒了。”


    “這第三,她是不是偷吃了你們的點心?我讓人每日給你們送一小碟子點心在屋裏,想著你們若餓了可填填肚子,誰知剛回了個頭呢就沒了兩塊,可把段嬤嬤氣得夠嗆。”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我和你爹爹是不放心把你們兩個交給她的,”劉玉真把陳世文搬出來強調,“便計劃著給你們一人配一個丫鬟,梅香和菊香今年不過十一二歲,規矩也學好了,就讓她們侍候你和康哥兒。”


    慧姐兒低著頭小聲道:“石榴是個好人,對我好。”


    “所以咱們也不趕她走,”劉玉真柔聲道:“就是給她騰騰地兒,不讓她在你們跟前侍候了,讓她去打掃院子,洗衣裳。這兩樣活她如今也是做著的,她就在家裏頭你想她了也能見到。”


    “她今年也有十六了吧,當年是因為沒有嫁妝才賣身到咱們家的,再過兩年到了成親的年紀我們賞她一副嫁妝,全了你與她的這份主仆情誼就是了,好不好?”


    “至於梅香和菊香,若是侍候得不好啊你便告訴嬤嬤或者是我,我讓人再教教她們規矩,或者咱們再買合心意的。”


    過了許久,慧姐兒終是點頭答應。


    ******


    兩個孩子的東西不多,很快就全搬過來了,劉玉真特讓人挑了幾樣或結實耐摔,或大而穩固的擺設放在他們房中。


    康哥兒興奮得到處跑,“哈哈哈,這是我的屋子,這是我的床,哇,這是什麽?”


    “小少爺,這是梅瓶。”今天剛被指派跟著小主人的菊香亦步亦趨地跟著他,見他一問立馬便答了:“這是插梅枝用的,口小、頸短,再過兩個月插上梅枝之後可好看了,滿屋子的香氣。”


    康哥兒不懂梅枝是什麽,他問:“能吃嗎?”


    菊香一愣,討好地笑道:“梅枝不能吃呢,那是用來賞玩的,倒是梅花瓣上的落的雪水煮茶很好,姑娘很喜歡。”


    康哥兒現在對不能吃的東西不感興趣,他蹬蹬蹬的又跑到了別的地方,指著另一處又問:“這又是什麽?”


    “小少爺,這是博古架,放擺設用的。”


    蹬蹬又跑到另外一邊,“這個呢?”


    “這是屏風,小少爺。”


    “這個呢?”


    “這個呢?”


    ……


    “這是臘梅圖,”不知道什麽時候進來的陳世文背著手現在後麵,對著牆上色彩濃豔的梅花圖評價道:“這枝畫得一般,平平無奇,失其精氣,花也一般,花團錦簇,失其神韻,倒是這個色,濃淡相宜,上得不錯。”


    看完最吸引人眼球的圖畫,他的目光略過同樣平平無奇不值得特地點評的詩句,放到下方的印鑒上:隨園居士


    呃,這……


    饒是他機智過人也不由得停頓了半響。


    “咳咳,”他清咳了兩聲,低頭問康哥兒:“康哥兒,你覺得這畫如何?”


    康哥兒不懂什麽精氣、神韻的,他矮墩墩的站在地上,學著父親的模樣點點頭,評價道:“好看!”


    陳世文失笑,“好好好,好看,好看你就多看看。”


    ******


    “爹爹,這是梅瓶!插梅花!”康哥兒跑到門邊半人高的梅瓶前指著它說。


    “對。”陳世文緩慢地跟上,點頭。


    雖然陳世文隻說了一個字,但康哥兒卻像得到了莫大誇獎一般笑咪了眼,又跑到博古架下拍得啪啪響,“爹爹這個是博古架!”


    陳世文耐心地回答,“不錯。”


    康哥兒越發的興致勃勃,又指著一個物事喊道:“爹爹這是雞毛撣子,打小孩兒!”


    陳世文眉一挑:“說得好,康哥兒若是不乖就要拿雞毛撣子打。”


    康哥兒聽了也不怕,眼珠子一轉就跑過來抱住陳世文的腿,揚起臉笑道:“康哥兒乖,不打!打姐姐!”


    正牽著慧姐兒進門的劉玉真一愣,手一緊下意識地望向慧姐兒,慧姐兒的神色並無太大變化,如個小大人一般,邁高了腿走進了屋內,四處好奇地張望。


    見狀劉玉真也收起了自己的疑惑,走進他們三人笑問道:“這屋子如何?可有需要更改的?”


    陳世文剛才已經看過一會兒了,他含笑點頭:“很好,不必更改了,辛苦你了。”


    康哥兒也學著他點頭,胖嘟嘟的小臉略彎一彎這雙下巴就出來了,“不錯!辛苦了!”


    劉玉真被這父子倆逗得發笑,道:“那既搬了屋子,不如置個席麵吧,讓孩子們請幾個小客人來暖暖屋子?”


    她按著劉家的習俗建議著,劉家姐妹除了逛園子,日常在家沒什麽特別的玩樂之處,這久而久之就衍生出了‘請席’這一出,搬了屋子請個席,過生辰小姑娘不能大辦於是也請個席,精心養著的花開了也請個席邀姐妹賞玩。


    月錢用去不少,但情誼卻是增加的,並且與姐妹們能說的話也變多了,這管家的能力也有了一番磨煉,實在是一舉多得。


    但是陳家除了嫁娶、蓋新屋子、過大壽等是不請席的,從這屋子搬到了那屋子還要請席啊?陳世文有些發愣,倒是康哥兒興致勃勃,“要像爹爹一樣,辦酒席娶新娘子嗎?”


    劉玉真失笑,“康哥兒真聰明,知道娶新娘子要辦酒席,不過你還小用不著辦這個呢,母親到時給你準備好吃的、好玩的,你可以請了宇哥兒還有其他與你玩得好的兄弟姐妹前來。”


    又對著慧姐兒說:“慧姐兒也可以請了芙姐兒和其他相識的小姐妹。寫了帖子遣人送去,告訴他們你們現在住新屋子了,請他們過來玩,好不好?”


    康哥兒板著手指數了數,突然道:“可以請狗蛋和糞球嗎?”


    “狗……”劉玉真一怔,張張嘴說不出話來,這兩個詞實在是挑戰她的教養,頓時求助地望向陳世文。


    “哈哈哈,”陳世文大笑:“是叔祖父家的澤山和澤河,他們是雙生兄弟,擔心養不活這才取了賤名喊著,好在如今康健得很,隻是這小名喊久了,就難改了。”


    “當年慧姐兒和康哥兒就沒起小名,直接喊了大名。”說著他竟有些感慨,陳澤康,陳慧,出生的時候祖母和母親也想起個“二狗子”、“大丫”之類的小名喊的。


    但是劉玉珠堅決不同意,於是便罷了,連帶著家裏的幾個孩子也沒有起小名。


    “原來如此,”劉玉真不由得慶幸,讓她喊‘康哥兒’那是沒有什麽抵觸的,但是如果一天到晚喊‘大丫,今天認了幾個字?’或者‘二狗子,該睡了。’


    呃…………


    可饒了她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填房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曉茉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曉茉莉並收藏穿越之填房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