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從房裏出來,左右看了看見沒人鬆了口氣,輕手輕腳地穿過廊下來到了廚房,然後看到了一個黑乎乎的身影蹲在廚房門口抬頭探腦的,嚇了一跳。


    “秀娘你在這裏做什麽?”


    陳家的大兒媳婦張秀娘聽到聲音也嚇了一跳,剛想起身但腳一麻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連忙扶住了牆伸手揉著膝蓋,小聲道:“娘,新的三弟妹在裏頭呢!”


    “三弟妹?昨天剛進門的那個?”張氏懷疑地問道,頗有幾分不敢置信,連聲調都高了幾分。


    張秀娘也不敢相信,點頭道:“是啊!今早輪到我做飯了,想著人多我便起早了半個時辰,誰知到了門口卻發現裏頭有人,一瞧就瞧見了三弟妹在裏頭,不知道做了什麽,忒香!”


    張氏懷疑著伸頭看了一眼,偌大的廚房裏沒點蠟燭,隻有兩扇窗和一個灶頭瞧著有些暗,但那繡花的綢緞衣裳和幾個陌生的身影,的確不是家裏頭任何一個人。


    這,這小劉氏還真被兒子說中了和大劉氏不一樣啊!


    眼睛裏看到了兒子新娶的媳婦在廚房裏幹活,鼻子裏聞到了幾縷誘人的香氣,張氏從半年前就端著的這個心啊,總算放下了大半。


    雖說是農戶人家沒什麽規矩,但也沒有緊盯著新媳婦幹活的,張氏看了幾眼便打發了老大家的,然後自己緊走著回到了屋裏,這越走啊嘴咧得越開,待關上房門之後都能瞧見後槽牙了。


    張氏在屋裏轉了兩圈越想越開心,轉頭想和當家的說兩句誰知竟看到當家的睡得直打鼾,頓時就急了,快步走過去伸手推了一把,“當家的當家的,醒醒,你猜猜我剛剛在廚房裏看見了誰?老三家的!”


    陳禮忠剛剛輾轉反複好不容易有了點睡意,被她這麽一嚇又醒了,迷迷糊糊道:“老三家的又怎麽了?”


    張氏喜道:“老三家的在廚房裏做飯呢!手腳麻利得很,那香氣啊我站在門口都聞到了!”


    陳禮忠頓時坐了起來,“真的?是她做的不是她的丫鬟做的?”


    “那還能有假!我看她拿著碗呢,”張氏高興得直念佛,“丫鬟做的也不打緊,隻要她能沾沾手我就心滿意足了,咱們兒子如今是舉人老爺了,又不是買不起丫鬟,前兒兒子還說要再買一房下人的。


    菩薩和列祖列宗保佑我兒這次娶的是個賢妻!信女願添二兩香油錢還願,年底祭祀再加一個豬頭!”


    陳禮忠也鬆了口氣,睡意消失不見坐了起來,扯過床邊椅子上放著的衣裳摸索著穿了起來。


    “當家的你怎麽起來了?”


    “不睡了,爹也該醒了,我看看去。”


    陳家目前最年長的是陳禮忠的爹,今年六十有五,年輕時候跟著族中長輩出門跑過貨,見多識廣是一家子的定海神針,這個小劉氏性子瞧著還成,陳禮忠準備去和爹嘮叨嘮叨,讓他老人家也寬寬心。


    臨出門前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吩咐道:“去把我新換的銀子拿來,待會敬茶的時候要用的,對了,既然這小劉氏是個懂事的,那你今回這個禮可別給輕了,兒子特地從省城帶回來的那兩支金釵你就給了她,可別鬧出當年大劉氏那樣的事情了!”


    張氏一聽這話頓時就有些不情願,那是從省城帶回來的釵呢,足金的,咬上去都軟乎,還有那什麽鳳尾據說是宮裏的娘娘們才能帶的,若是插在發髻上走出門去遠遠的就能被看到,多少人羨慕。


    她這輩子都沒帶過這樣好的釵。


    “真給啊?這兩支釵兒子說花了五十兩銀呢,要不就給兩支銀的?反正她都有好多金釵了,當年她大姐嫁進來給的都是銀的呢!”想了想又補充道:“秀娘和老二家入門的時候給的還是包銀的呢!”


    陳禮忠都要被氣笑了,罵道:“你這見識短的婆娘,就記著當年給的是銀釵,你怎麽不記得當年大劉氏給了她們幾個妯娌和荷花一人一對金釵?


    “就連你娘家侄女都得了一對銀釵,在親朋麵前你給兒媳婦的見麵禮還不如她隨手給兒子娘舅家的,那你就有臉了?兒子後半輩子都要抬不起頭來!”


    “再說了,先進門的幾個也不是咱們家故意不給,而是當年沒有來錢的營生,老大和侄子成親的時候兒子還沒考秀才,每年都要交稅攢不到錢。


    “等老三考中秀才了,可定的親事高啊,隻下聘就掏空了家底,還搭上了兒子中秀才得的賞銀,這宅子都是四處拚湊的,實在是拿不出更多了。”


    陳禮忠越說越氣,“就按我說的,你今天就給她那對兒子帶回來的金釵,反正兒子特地帶了一副金頭麵和一對金釵給你,估計也是這個意思。”


    張氏不甘不願地點頭,從懷裏掏出一把橙亮的銅鑰匙打開了箱籠,取出一個木匣子從裏頭拿出來兩支墜著金珠子的鳳尾釵,不舍的摸了好幾下。


    陳禮忠瞧著她這副模樣也是歎了口氣,道:“別舍不得了,等兒子考中了那個進士就是另一個劉老太爺,你想要多少金銀首飾不能得?若兒子考不中往後啊也還有求著劉家的時候,她給你做了臉你也要給她做一做臉,這樣一家人才能長久!”


    經這麽一勸,張氏也緩過來了,歎道:“我這不是為我們家不值嘛,當年娶大劉氏下了三百兩的聘禮,如今娶小劉氏也是三百兩,還有這金釵銀釵的,若不是兒子帶了兩百兩銀子和這兩副金首飾回來,二弟妹不得怎麽埋怨呢。”


    說起這個話題,陳禮忠下意識地摸了摸腰側,想要抽根煙鬥,誰知摸了個空,這才想起昨兒太高興落下在正房了,遂轉身出門,臨行前提醒道:“別說這個了,你去隔壁屋子看看孩子們起了沒,若是沒起便喊他們起來,慧姐兒和康哥兒這裏可別出了岔子。”


    聽當家的這麽一說,張氏道:“這還用你說,我剛讓秀娘去喊了。”說罷從箱籠裏取出另一個帶鎖的匣子,一扭身子坐在妝台前對著銅鏡左瞧右瞧,小心地將兒子孝敬的金頭麵插在發髻上……


    看了又看,笑得合不攏嘴。


    媳婦雖然娶得不好,但兒子向來都是孝順的,這麽一副百多兩銀子的金頭麵說買也就買了。已逝的婆婆說得對,老三是要讀書考狀元的,這娶的高門媳婦隻要她能做到麵上懂事,對兒子也知冷知熱的,家裏也就滿意了。


    若是真的不想奉養他們二老……那也不礙事,她還有個大兒子呢,秀娘是自己娘家侄女,孝順得很。


    ******


    劉玉真忙完了廚房的事,在桂枝的服侍下回到了西廂房,剛一回來便看到段嬤嬤站在門口,看著她們倆連忙掀簾朝裏頭道:“姑爺,姑娘回來了。”


    陳世文在屋內剛換上一件紅色錦緞外袍,看著她從外頭進來驚訝地問道:“你剛剛去哪兒了?”


    劉玉真望著他,感覺陌生又熟悉,她控製住腳步緩慢走近,低聲回道:“妾身去給家裏人準備早膳了。”


    陳世文很明顯地愣了一下,臉上露出了個笑容柔聲道:“辛苦你了,不過往後不用做這些,我與祖父和爹娘都商議過了,待回門後家裏會再買兩個下人,這些事往後讓下人們去做便可,你看好家裏我便安心了。”


    劉玉真鬆了口氣,她的確沒有想過天天對著灶台思索柴米油鹽,是以才從劉府的大廚房裏挑了個顧廚娘做陪房,她剛剛還在計劃著怎樣讓顧廚娘把兩位妯娌從廚房裏排擠出去,好讓她不那麽顯眼,陳世文這麽一說就兩全其美了。


    “既是如此,那這幾日妾身就讓顧廚娘去幫忙吧,她是從京城來的,兩邊的菜肴都做得好,尤其是那用蜜抹過的烤鴨,皮酥肉嫩汁水豐盈,也讓長輩們嚐嚐不一樣的口味。”


    這等小事,陳世文自是點頭,然後就有些相顧無言了。


    兩人雖然在婚前見過幾次麵,也曾同處一室患難與共,後麵劉玉真更是鼓起勇氣上門自薦,但鑒於禮教大防及當時的心境並未說過什麽貼心話。所以兩人雖然親密如一體,但相互之間並未有太多了解。


    冷場自然不可避免,好在桂枝恰好取了大紅衣裳進來侍候她換上,換好衣裳的劉玉真如同穿上鎧甲,主動問起了慧姐兒和康哥兒。


    慧姐兒和康哥兒是陳世文和劉家大姑娘劉玉珠的兩個子女,今年一個五歲一個三歲,劉玉珠以前常帶回劉家來,但她去了之後便沒見過了。昨日人來人往的她蓋著蓋頭隻聽到了聲音,沒親近過,今日她便想著在敬茶前先見上一麵,熟絡熟絡免得到時出了差錯。


    提及一雙兒女,陳世文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孩子們剛起來,娘和四妹照應著呢,我們也過去吧。”


    ***********


    敬茶的地方在第一進的正房,也是整個陳宅最寬敞亮堂的地方。


    堂屋內,老太爺坐在了上頭,大房和小姑坐在左側,二房和姑太太一家坐在了右側,小孩兒們站在母親身邊,如此便是全家齊全了。其他來認親的親朋們往後坐在了第二排,第三排,老太爺瞧著這人丁興旺的模樣嗬嗬直笑。


    劉玉真跟在陳世文身後,先向陳世文的父母陳禮忠和張氏敬了茶,奉上衣裳鞋襪,陳禮忠連聲道好給了他們一人一個荷包,婆婆張氏則往她手裏放了兩支三鳳尾步搖,這讓幾年前聽大姐姐恥笑過這位婆婆吝嗇作風的劉玉真略有些驚訝,但臉上卻是一副羞澀模樣,口稱“母親”。


    她這一番動作均被在場的眾人看在眼裏,老太爺也暗點著頭,覺得這個新孫媳婦的確是比先頭的懂事,旁的不說表麵功夫做好了。陳家從來不指望高門媳婦有多麽勤快,本來娶進來就不是幹活的,但也不能甩臉子把婆婆當做婆子使喚啊,不像樣!


    思及此陳老太爺輕咳了一聲道:“你進了門就是我們陳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兒好好過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氣。”


    劉玉真低著頭,恭敬回道:“是,孫媳謹遵老太爺教誨。”


    老太爺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好好,你們日子過好了就是孝順了。”


    兩人低聲應是。


    給老太爺敬完茶,家裏的長輩們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陳老太爺這一房人丁不甚興旺,老一輩隻剩下了老太爺,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輩則是大老爺陳禮忠,二老爺陳禮信,還有姑太太陳桂花。


    陳禮信已過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聲音爽朗瞧著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後給了她兩個金戒指。


    至於姑太太陳桂花,嫁到鎮上如今家裏開了個小酒樓,也是穿金戴銀的富態得很。她的大女兒嫁到了隔壁縣有孕在身這次沒有來,剩下的二兒一女都尚未成親。


    嫡親的長輩們拜完,便是張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還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並沒有來。舅家認完之後便輪到了隔房的長輩們,按照輩分一個個的拜過。


    原本是要跪下磕頭的,但陳世文如今有舉人功名在身,見官都可不拜,劉玉真身為舉人娘子在這鄉下地方也沒幾人能受她的禮。


    所以除了陳老太爺這個祖父和陳老大夫婦之外,二人一個作揖一個福身,長輩們也不太敢和一身氣派,風姿卓然的兩人嘮嗑,這拜見親戚長輩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劉玉真送出去了兩大箱子的衣裳鞋襪,收回來小半箱子的荷包、銀簪子、銀角子甚至還有銅板和大紅麻布。


    長輩的拜完剩下的小輩們都一一見過,陳家老大,也就是陳世文的嫡親兄長陳世誠今年不過二十六歲,老實忠厚的模樣但瞧著比陳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著一襲藍色綢緞長袍,嗬嗬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張氏,是大太太張氏的娘家侄女,陳世文表姐,和陳世誠成親七八年了但至今隻有一個芙姐兒,今年七歲。


    小張氏很是拘謹,劉玉真遞出去的茶還沒到呢就伸長手來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險些嗆到,連忙忍住給了她一對銀步搖。


    芙姐兒也很拘謹,膽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張氏拴在身邊一步都沒放開,瞧見了劉玉真小聲地喊了句:“三嬸嬸。”


    陳家老二陳世方是二房獨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鎮上吳秀才的孫女吳氏,如今在吳秀才的書塾裏讀書,隨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吳氏瞧著是個聰明的婦人,戴了一副銀頭麵和一雙銀手鐲,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張氏一樣給了她一對銀步搖。其獨子宇哥兒和慧姐兒差不多大,調皮搗蛋到處跑來跑去,摔了也不哭,自個兒爬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姑陳荷花,今年十四歲尚未定下人家,長相清秀笑得很是靦腆。


    芙姐兒、慧姐兒、宇哥兒、康哥兒這四個孩子便是陳家的曾孫輩了。


    慧姐兒和康哥兒由張氏帶在身邊,劉玉真是認得這兩個孩子的,在他們小時候劉玉珠經常帶孩子回劉家,她一回來作為姐妹的劉玉真依禮就要去看看,一來二去見得多了對這兩個孩子特別是年紀大些的慧姐兒並不陌生。


    但今日,他們看到她卻很是排斥,不肯開口喊一聲娘,慧姐兒已經知事了,撅著嘴一聲不出,而康哥兒則一個勁地躲在婆婆張氏身後,說急了竟然賴在地上打滾。


    當時陳世文的臉就鐵青的了,正要開口訓斥卻被劉玉真攔住了,她蹲下身子問慧姐兒,隻說著府裏的老太太和外祖母們都想著慧姐兒,小時候她還在老太太院子裏抱過她,問她還記不記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姐姐去時慧姐兒已經知事了,聞言遲疑著點頭。


    劉玉真鬆了口氣,笑著摟過了她,說改日帶她去見見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後給了她一套蟲草模樣的首飾和一對荷包,再讓桂枝端了絨花來。


    慧姐兒三歲多劉玉珠便去了,此後便長在鄉下祖母的身邊,日常瞧著的無非是紅頭繩,灰布包頭,連那銀簪子都不多見,何等見過這麽精巧的首飾?還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樣,絨花也是栩栩如生,頓時便移不開眼睛,劉玉真笑著從中挑了兩支插在她的雙丫髻中。


    至於康哥兒,被大人們哄起來,劉玉真擔心他再鬧沒有靠近,不遠不近地站著給了他一套文房四寶,玩具是沒有的,這個時候也不適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張氏的身後,悄悄探出頭來瞧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填房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曉茉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曉茉莉並收藏穿越之填房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