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是怎麽想的呢?他想趁夜到秦嶺大山裏摸點拿得出手的東西。
楊子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這其實要怪大青衣!
大青衣在陪兩人進山的這一路上,就一直在誇秦嶺,從風光到物藏甚至地下寶藏,說秦嶺由於山勢縱橫,龍脈眾多,山脈之中古墓也多,上到商周春秋,下至五朝民國,不知道隱藏了多少大墓,墓中珍寶,多不勝數。
其實大青衣也就是炫耀一下,因為李家盤踞秦嶺,將秦嶺看成了自家地盤,卻不知他這一說,卻提醒了楊子。
要知道楊子現在可不是以前了,原來他就熟背整冊的無字天書,那一冊還正是對應天通門的,天通門講究的就是天幹地支,天幹觀星象,善占卜,地支走龍行,善風水,雖然隻是熟記,一般的風水他已經看得出來了。
後來在山中五年,經過日月雙帝悉心調教,不但將整本書上的內容融會貫通,還從何為道那裏學了許多奇門之術,雖然很少顯擺,但是他會啊!在秦嶺這個地方,看個風水還是不在話下的。
也是湊巧,就在今天進山的路上,楊子就發現了一處極為特別的風水地。
這個風水地咋看的話,一點都不起眼,就是一個小山頭,高不過三五百米,即不見雄偉之態,也不見俊秀之姿,沒有行嶺成龍,也不見雲霧靈氣,像這樣的山頭,在秦嶺之中,少說也有千八百個,根本就不引人注目。
一開始楊子也沒注意到,隻因為這小山頭上有個破道觀,已經荒廢多年了,大青衣介紹的時候,說這原來是個荒山,後來來了兩個老道士,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在這裏建了個道觀,隻有五尊神像,分別是五方五帝,還就是泥塑,不加金身,不帶凡彩,灰不溜秋的一點都不好看。
道觀建成之後,這倆老道士還十分古怪,不受香火朝拜,不受香客供奉,亦不與周遭百姓往來,自耕自種,自食其力,常年是閉門謝客的狀態。
這道觀原本就因為不受香火而異常冷清,後來兩個老道士不知道是死了還是走了,反正沒人了,道觀又小,又在大山之中,道路不便,也就沒有部門或者私人接管,這樣一來,年久失修,直接就塌了。
楊子聽大青衣介紹的時候,就多看了兩眼,仔細一看,卻暗暗心驚。
怎麽回事呢?這山頭如果單獨看,確實沒什麽特別,但一和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看,可不得了!
在這山頭的周圍,還有五個看上去更低矮更平常的山頭,每一個大小高矮,幾乎都差不多,但山上的氣場,卻完全不一樣。
山能有什麽氣場呢?在普通人看來,山上無非石頭樹木,放眼看去,莫不是蒼翠一片,最多點綴些山泉溪流,泉水叮咚,但那是景,而不是氣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楊子是懂風水的,而且他一上手學的就是極為高深的風水術,一般風水師看不出來,他卻看得出來。
這五座山,一山為赤土,樹木多紅楓,一山為黑土,樹木多黑鬆,一山為白土,樹木多纏滕,一山為黃土,樹木多為雜木,還有一山竟然是滿山青石,樹木稀疏,荊棘倒是長了有齊肩高。
這就不一樣了,按五行劃分,赤為火,黑為土,白為水,黃為金,青為木,當中一個山頭突起,五行圍之,原本普通的風水,這樣一合,就成了絕佳之地,在風水學上有這麽一種格局,叫做五行朝聖,這個地方,正符合五行朝聖之相。
這種格局,和普通風水格局大不相同,一般的風水地,一主權貴二富貴,三主嗣昌四平安,包括帝王風水亦是如此,無非是為後人積福,但這五行朝聖,卻不是這樣。
五行朝聖,顧名思義就是以五行之力滋養,利在當代而不是後世,用來修煉奇門之術,或者神兵利器,那可是絕佳之地,但用來墓葬卻不是理想之所。
也正因為如此,這地方才一直沒被人看上眼,才沒有大型墓葬安與此地,不然的話,也許早就被人發現了。
所以楊子聽完大青衣的介紹,立即意識到,原先住在這裏的兩個老道士,肯定不簡單,別的不說,這深山老林之中,毒蛇猛獸可不少,兩個老道士一聾一啞卻全然不懼,住在這破道觀之中,一住經年,這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而且這道觀之中供的還是五方五帝,這就更說明問題了,五方五帝都是道教的神,《孔子家語》有雲:“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也就是說,這五方五帝就是分管五行的,兩個老道士用五帝之相,將五行之氣從五個山頭上吸收過去,為自己所用,單憑這份能力,就算不能與日月雙帝這種超凡入聖的人物相提並論,那也絕對是奇門之中的絕頂高手。
這種高手,怎麽會沒有一倆件寶貝呢?如果說這倆老道士真的都死了,那寶貝一定還在道觀之中,大部分都會藏起來,留待有緣人。
而楊子到了這裏,正好碰上李懷風大婚,沒準備禮物,又看到了這道觀,肯定動心,當下就決定夜裏去走一趟。
但楊子沒準備帶金玉珠去,在楊子看來,那倆老道應該已經死了,自己就是去尋點東西,何況倆老道離世可能不是一天兩天了,也許寶貝都被人順了,自己就是去看一看,金玉珠就不必去了,萬一李家人發現,金玉珠還能給自己打個掩護。
當天晚上,大青衣作陪,招待兩人吃喝之後,送二人回了房間,一進門,楊子就將自己的想法和金玉珠一說,金玉珠倒是想去,但一想覺得楊子安排的更妥當一點,也就點頭答應了。
當下兩人佯裝關燈睡覺,天色一黑,楊子趁著夜色離開了驛站,獨自一人直奔那五行朝聖之地。
楊子當然不知道,和他一樣看上了這地方的,還有一個人!
楊子怎麽會有這種想法呢?這其實要怪大青衣!
大青衣在陪兩人進山的這一路上,就一直在誇秦嶺,從風光到物藏甚至地下寶藏,說秦嶺由於山勢縱橫,龍脈眾多,山脈之中古墓也多,上到商周春秋,下至五朝民國,不知道隱藏了多少大墓,墓中珍寶,多不勝數。
其實大青衣也就是炫耀一下,因為李家盤踞秦嶺,將秦嶺看成了自家地盤,卻不知他這一說,卻提醒了楊子。
要知道楊子現在可不是以前了,原來他就熟背整冊的無字天書,那一冊還正是對應天通門的,天通門講究的就是天幹地支,天幹觀星象,善占卜,地支走龍行,善風水,雖然隻是熟記,一般的風水他已經看得出來了。
後來在山中五年,經過日月雙帝悉心調教,不但將整本書上的內容融會貫通,還從何為道那裏學了許多奇門之術,雖然很少顯擺,但是他會啊!在秦嶺這個地方,看個風水還是不在話下的。
也是湊巧,就在今天進山的路上,楊子就發現了一處極為特別的風水地。
這個風水地咋看的話,一點都不起眼,就是一個小山頭,高不過三五百米,即不見雄偉之態,也不見俊秀之姿,沒有行嶺成龍,也不見雲霧靈氣,像這樣的山頭,在秦嶺之中,少說也有千八百個,根本就不引人注目。
一開始楊子也沒注意到,隻因為這小山頭上有個破道觀,已經荒廢多年了,大青衣介紹的時候,說這原來是個荒山,後來來了兩個老道士,一個是聾子,一個是啞巴,在這裏建了個道觀,隻有五尊神像,分別是五方五帝,還就是泥塑,不加金身,不帶凡彩,灰不溜秋的一點都不好看。
道觀建成之後,這倆老道士還十分古怪,不受香火朝拜,不受香客供奉,亦不與周遭百姓往來,自耕自種,自食其力,常年是閉門謝客的狀態。
這道觀原本就因為不受香火而異常冷清,後來兩個老道士不知道是死了還是走了,反正沒人了,道觀又小,又在大山之中,道路不便,也就沒有部門或者私人接管,這樣一來,年久失修,直接就塌了。
楊子聽大青衣介紹的時候,就多看了兩眼,仔細一看,卻暗暗心驚。
怎麽回事呢?這山頭如果單獨看,確實沒什麽特別,但一和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看,可不得了!
在這山頭的周圍,還有五個看上去更低矮更平常的山頭,每一個大小高矮,幾乎都差不多,但山上的氣場,卻完全不一樣。
山能有什麽氣場呢?在普通人看來,山上無非石頭樹木,放眼看去,莫不是蒼翠一片,最多點綴些山泉溪流,泉水叮咚,但那是景,而不是氣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楊子是懂風水的,而且他一上手學的就是極為高深的風水術,一般風水師看不出來,他卻看得出來。
這五座山,一山為赤土,樹木多紅楓,一山為黑土,樹木多黑鬆,一山為白土,樹木多纏滕,一山為黃土,樹木多為雜木,還有一山竟然是滿山青石,樹木稀疏,荊棘倒是長了有齊肩高。
這就不一樣了,按五行劃分,赤為火,黑為土,白為水,黃為金,青為木,當中一個山頭突起,五行圍之,原本普通的風水,這樣一合,就成了絕佳之地,在風水學上有這麽一種格局,叫做五行朝聖,這個地方,正符合五行朝聖之相。
這種格局,和普通風水格局大不相同,一般的風水地,一主權貴二富貴,三主嗣昌四平安,包括帝王風水亦是如此,無非是為後人積福,但這五行朝聖,卻不是這樣。
五行朝聖,顧名思義就是以五行之力滋養,利在當代而不是後世,用來修煉奇門之術,或者神兵利器,那可是絕佳之地,但用來墓葬卻不是理想之所。
也正因為如此,這地方才一直沒被人看上眼,才沒有大型墓葬安與此地,不然的話,也許早就被人發現了。
所以楊子聽完大青衣的介紹,立即意識到,原先住在這裏的兩個老道士,肯定不簡單,別的不說,這深山老林之中,毒蛇猛獸可不少,兩個老道士一聾一啞卻全然不懼,住在這破道觀之中,一住經年,這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而且這道觀之中供的還是五方五帝,這就更說明問題了,五方五帝都是道教的神,《孔子家語》有雲:“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也就是說,這五方五帝就是分管五行的,兩個老道士用五帝之相,將五行之氣從五個山頭上吸收過去,為自己所用,單憑這份能力,就算不能與日月雙帝這種超凡入聖的人物相提並論,那也絕對是奇門之中的絕頂高手。
這種高手,怎麽會沒有一倆件寶貝呢?如果說這倆老道士真的都死了,那寶貝一定還在道觀之中,大部分都會藏起來,留待有緣人。
而楊子到了這裏,正好碰上李懷風大婚,沒準備禮物,又看到了這道觀,肯定動心,當下就決定夜裏去走一趟。
但楊子沒準備帶金玉珠去,在楊子看來,那倆老道應該已經死了,自己就是去尋點東西,何況倆老道離世可能不是一天兩天了,也許寶貝都被人順了,自己就是去看一看,金玉珠就不必去了,萬一李家人發現,金玉珠還能給自己打個掩護。
當天晚上,大青衣作陪,招待兩人吃喝之後,送二人回了房間,一進門,楊子就將自己的想法和金玉珠一說,金玉珠倒是想去,但一想覺得楊子安排的更妥當一點,也就點頭答應了。
當下兩人佯裝關燈睡覺,天色一黑,楊子趁著夜色離開了驛站,獨自一人直奔那五行朝聖之地。
楊子當然不知道,和他一樣看上了這地方的,還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