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羅斯福總統在美國國會,當著參眾兩院近千名國會議員們,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演說的開頭,他這樣說道:“一九四一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和平、寧靜、美麗的美國東海岸,遭到了日本人史無前例的大轟炸,日本人把戰爭,強加到了美國人民的身上。.tw這一天,是全體美國人民的傷心日。。。。。。”
羅斯福的演說,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很難想象,以他的身體狀況,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不停頓的演講了這麽長時間,羅斯福以他極富感染力的出色口才和個人魅力,說服了美國參眾兩院的所有議員,戰時法案得以順利通過。
一起通過的,還有即將與墨西哥政府簽署的軍事和經濟互助協議,以及其他幾個臨時法案,其順利程度,讓準備一番苦戰的羅斯福,都瞠目結舌的難以置信,當然,其中最主要的,還有日本人轟炸美國東海岸地區、五個師的德*隊,逼近墨西哥邊境線的壓力在內的諸多因素使然。
因為羅斯福總統在演說之中,為美國的國會議員們,描述了一個可怕的場景,與其說是羅斯福打動了國會議員們,倒不如說是那些背後的利益集團,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不管的德國人還是日本人,踏上美國本土之際,就是這些利益集團傾家蕩產之時,誰也不情願把既得利益拱手相讓,那就隻要一戰!
美國的戰時法案得以通過,沒有了掣肘,羅斯福開始了雷厲風行的行動,一道道命令從白宮發出,一個個臨時法律和法規。迅速發布,整個美國開始了戰爭總動員,美國。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抖掉零部件上的鏽垢。開始沉重而緩慢的運轉起來。
當然,對於目前的美國來說,局勢依然是十分危險的,日本人對東海岸的威脅,德國人對南部邊境線的威脅,如同兩把利刃,懸在美國人的頭頂,還有結果難料的澳洲盟軍大撤退。而迫在眉睫的危險,則是日本人隨時都會發起的,對東海岸地區的大規模空襲,甚至是日本陸軍在美國本土登陸!
羅斯福總統對日本人的擔心,不無道理,指揮聯合艦隊,撤到美國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之外的山本五*將,在得知五個師的德*隊,已經逼近到了墨西哥南部邊境線的情報之後,欣喜若狂。他意識到,對於帝國海軍聯合艦隊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德國人稱得上是默契配合的動作。勢必會將美國國內的防衛兵力,都吸引到美國南部地區,那麽,東海岸一線,美國人的防務還是空虛至極,不可能迅速從上一次的打擊之中恢複過來,至少在短時間之內,美國人不可能在東海岸一線,建立起完整的防禦體係。尤其是空中防衛力量。
一個巨大的戰機,前所未有的擺在大日本帝國目前。利用空襲和轟炸,重創美國東海岸地區的防禦體係。打擊其民心和士氣,山本大將興奮得都渾身顫抖了。.tw
據此,山本大將發揮了自己全部的軍事才能,製定了一個規模更為龐大的,針對美國東海岸地區的轟炸計劃,以帝國北美作戰司令部現有的陸海航空兵為主,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連續三天時間的密集轟炸,將所有的目標,都炸成廢墟,隨後,將轟炸範圍,擴大到美國領土的縱深。
選擇美國中部的城市,菲尼克斯、聖菲、鹽湖城、丹佛、俾斯麥等幾個重要城市,進行同等規模的轟炸,山本大將最大膽的計劃,是在最後,帝國海軍聯合艦隊,逼近洛杉磯、舊金山等美國東海岸沿海城市,掩護最少三個師團的海軍陸戰隊,在美國東海岸登陸,對美國本土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山本大將的作戰計劃,實際上就是日軍在美國本土大規模登陸之前的預演,包含試探美國人抵抗能力和抵抗意誌的用心在裏麵,更深一層的用意,是要在美國東海岸地區,建立幾個進攻美國本土縱深的橋頭堡,龐大的聯合艦隊就在附近海域,一旦美國人瘋狂反撲,站不住腳,大不了可以隨時掩護海軍陸戰隊撤退。
熬了幾個通宵,山本大將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雄心勃勃的戰役計劃,並用特急絕密電報,迅速報告給了裕仁天皇和大本營,在此期間,聯合艦隊也沒閑著,每天出動大批次的艦載作戰飛機,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大範圍的轟炸,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沒有損失的返航機群,帶回來的情況,正合了他的判斷,美國人在東海岸地區的空中防禦,幾乎空白!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大將,將作戰計劃上報之後,就是焦急的等待著天皇陛下的禦準,至於大本營的意見,反倒是在其次,他看重的是天皇陛下的諭旨。
不過,他也沒有幹等著裕仁天皇的批準,給北美作戰司令部下轄的所有部隊,包括陸軍的兩個軍,下達了作戰預令,夏威夷群島一帶的日軍,開始為山本大將的計劃,而忙碌起來。
山本大將不知道的是,現在的裕仁天皇,正陷入艱難的抉擇之中,起因就是德國元首的那封密電,有了德國人的配合,一舉攻入美國本土,當然是最好不過了,大日本帝國在太平洋上的唯一競爭對手和敵人,就是底蘊深厚的美國,為了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日美兩國必然有一場死戰!
戰爭躲不過去,尤其讓裕仁天皇心動的是,希特勒還一反常態的承諾,為帝*隊提供全套的德式裝備,從內心來說,盡管自己不願意承認,在裕仁天皇看來,德國人的武器裝備,要優於大日本帝國的,不服氣都不行,要不咋說希特勒財大氣粗呢!
最讓裕仁心動的,是希特勒在電報裏的那句話,“德國將繼續往南美大陸增派兵力,保持德國在美洲地區兵力上的優勢,是德國的既定國策,這一點,毋庸置疑!”
希特勒的這句話,被裕仁天皇解讀為,“德國人要對美國動手,更有可能的是,帝國北美作戰司令部,對美國東海岸的轟炸,讓德國人看出了美國人虛弱的本質!”
德國和日本聯手,消滅美國,瓜分北美大陸,這是裕仁天皇得出的結論。
裕仁天皇為這個結論,而激動不已,自從出了個帝國克星,支那魔鬼唐秋離,因此而導致帝國對支那的戰爭失利之後,大日本帝國的戰略重心,被迫轉向太平洋地區,幹掉美國,獨霸太平洋,是自己最大的心願,現在,實現心願的機會來了。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無情的現實,還是迎頭潑了裕仁一桶冷水,那就是帝國的兵力不夠,現在的日本,已經將全部機動的兵力,都用在了澳洲戰場上,根本無法分兵進攻美國本土,即便是有德國人的策應,按照裕仁自己的估算,沒有一百五十萬人以上的兵力,在美國本土跟美國人交手,沒有勝算!
伊藤嚴三郎的德國西南太平洋派遣軍,倒是有一百八十多萬兵力,可是,還有那個該死的支那魔鬼唐秋離,在中南半島陳兵二百餘萬人,那可是對帝國現有占領區最大的威脅啊,如果將伊藤嚴三郎的部隊,用於進攻美國本土,**師部隊在背後捅上一刀,局勢可就危險了,得不償失啊!
煎熬,裕仁天皇陷入極大的煎熬之中,不是因為戰事不利,而是誘人的機會就在眼前,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敢動嘴去吃,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吃,饞死個人嗎不是?
煎熬了幾天之後,裕仁天皇還是召開了禦前軍事會議,專門討論德國元首希特勒密電一事,德國人送上門來的好處,咱們咋辦,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以陸軍大臣兼大本營總參謀長米內光一為首的軍方將領們,對希特勒的這封密電,倒是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進攻美國本土,可不是小事兒,那是需要拿整個大日本帝國去豪賭,何況,現在的大日本帝國,本錢不足啊!
大臣們的意見很明確,目前的澳洲戰爭還沒有結束,帝國的戰略重點,還是要以優先解決澳洲戰場上的盟軍部隊為主,一旦澳洲戰爭結束,帝國皇軍獲勝,再考慮下一步。
大臣們的老成謀國之言,讓裕仁天皇高燒到一百度的腦袋,冷靜下來,知道自己有些操切了,不過,也是出於無奈,如果帝國現在擁有三、五百萬雄兵,何須如此顧慮重重,早就殺向美國本土了,奈何,窮家薄業,不敢折騰啊!
禦前軍事會議,確定如下方針,“帝國目前以解決澳洲戰場問題為主,以全殲盟軍部隊為最終目的,為此,特令帝國西南太平洋派遣軍總司令官伊藤嚴三郎,立即指揮所部,恢複對澳洲盟軍的進攻態勢,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澳洲戰爭!”
裕仁天皇和大臣們的算盤是,等伊藤嚴三郎指揮的部隊,從澳洲脫開身之後,再看看德國人的下一步動作,然後決定怎麽幹,禦前會議還沒結束的時候,山本大將的密電就來了。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羅斯福的演說,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很難想象,以他的身體狀況,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不停頓的演講了這麽長時間,羅斯福以他極富感染力的出色口才和個人魅力,說服了美國參眾兩院的所有議員,戰時法案得以順利通過。
一起通過的,還有即將與墨西哥政府簽署的軍事和經濟互助協議,以及其他幾個臨時法案,其順利程度,讓準備一番苦戰的羅斯福,都瞠目結舌的難以置信,當然,其中最主要的,還有日本人轟炸美國東海岸地區、五個師的德*隊,逼近墨西哥邊境線的壓力在內的諸多因素使然。
因為羅斯福總統在演說之中,為美國的國會議員們,描述了一個可怕的場景,與其說是羅斯福打動了國會議員們,倒不如說是那些背後的利益集團,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不管的德國人還是日本人,踏上美國本土之際,就是這些利益集團傾家蕩產之時,誰也不情願把既得利益拱手相讓,那就隻要一戰!
美國的戰時法案得以通過,沒有了掣肘,羅斯福開始了雷厲風行的行動,一道道命令從白宮發出,一個個臨時法律和法規。迅速發布,整個美國開始了戰爭總動員,美國。這架龐大的戰爭機器,抖掉零部件上的鏽垢。開始沉重而緩慢的運轉起來。
當然,對於目前的美國來說,局勢依然是十分危險的,日本人對東海岸的威脅,德國人對南部邊境線的威脅,如同兩把利刃,懸在美國人的頭頂,還有結果難料的澳洲盟軍大撤退。而迫在眉睫的危險,則是日本人隨時都會發起的,對東海岸地區的大規模空襲,甚至是日本陸軍在美國本土登陸!
羅斯福總統對日本人的擔心,不無道理,指揮聯合艦隊,撤到美國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之外的山本五*將,在得知五個師的德*隊,已經逼近到了墨西哥南部邊境線的情報之後,欣喜若狂。他意識到,對於帝國海軍聯合艦隊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德國人稱得上是默契配合的動作。勢必會將美國國內的防衛兵力,都吸引到美國南部地區,那麽,東海岸一線,美國人的防務還是空虛至極,不可能迅速從上一次的打擊之中恢複過來,至少在短時間之內,美國人不可能在東海岸一線,建立起完整的防禦體係。尤其是空中防衛力量。
一個巨大的戰機,前所未有的擺在大日本帝國目前。利用空襲和轟炸,重創美國東海岸地區的防禦體係。打擊其民心和士氣,山本大將興奮得都渾身顫抖了。.tw
據此,山本大將發揮了自己全部的軍事才能,製定了一個規模更為龐大的,針對美國東海岸地區的轟炸計劃,以帝國北美作戰司令部現有的陸海航空兵為主,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連續三天時間的密集轟炸,將所有的目標,都炸成廢墟,隨後,將轟炸範圍,擴大到美國領土的縱深。
選擇美國中部的城市,菲尼克斯、聖菲、鹽湖城、丹佛、俾斯麥等幾個重要城市,進行同等規模的轟炸,山本大將最大膽的計劃,是在最後,帝國海軍聯合艦隊,逼近洛杉磯、舊金山等美國東海岸沿海城市,掩護最少三個師團的海軍陸戰隊,在美國東海岸登陸,對美國本土進行試探性的進攻。
山本大將的作戰計劃,實際上就是日軍在美國本土大規模登陸之前的預演,包含試探美國人抵抗能力和抵抗意誌的用心在裏麵,更深一層的用意,是要在美國東海岸地區,建立幾個進攻美國本土縱深的橋頭堡,龐大的聯合艦隊就在附近海域,一旦美國人瘋狂反撲,站不住腳,大不了可以隨時掩護海軍陸戰隊撤退。
熬了幾個通宵,山本大將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雄心勃勃的戰役計劃,並用特急絕密電報,迅速報告給了裕仁天皇和大本營,在此期間,聯合艦隊也沒閑著,每天出動大批次的艦載作戰飛機,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大範圍的轟炸,如入無人之境、幾乎沒有損失的返航機群,帶回來的情況,正合了他的判斷,美國人在東海岸地區的空中防禦,幾乎空白!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大將,將作戰計劃上報之後,就是焦急的等待著天皇陛下的禦準,至於大本營的意見,反倒是在其次,他看重的是天皇陛下的諭旨。
不過,他也沒有幹等著裕仁天皇的批準,給北美作戰司令部下轄的所有部隊,包括陸軍的兩個軍,下達了作戰預令,夏威夷群島一帶的日軍,開始為山本大將的計劃,而忙碌起來。
山本大將不知道的是,現在的裕仁天皇,正陷入艱難的抉擇之中,起因就是德國元首的那封密電,有了德國人的配合,一舉攻入美國本土,當然是最好不過了,大日本帝國在太平洋上的唯一競爭對手和敵人,就是底蘊深厚的美國,為了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日美兩國必然有一場死戰!
戰爭躲不過去,尤其讓裕仁天皇心動的是,希特勒還一反常態的承諾,為帝*隊提供全套的德式裝備,從內心來說,盡管自己不願意承認,在裕仁天皇看來,德國人的武器裝備,要優於大日本帝國的,不服氣都不行,要不咋說希特勒財大氣粗呢!
最讓裕仁心動的,是希特勒在電報裏的那句話,“德國將繼續往南美大陸增派兵力,保持德國在美洲地區兵力上的優勢,是德國的既定國策,這一點,毋庸置疑!”
希特勒的這句話,被裕仁天皇解讀為,“德國人要對美國動手,更有可能的是,帝國北美作戰司令部,對美國東海岸的轟炸,讓德國人看出了美國人虛弱的本質!”
德國和日本聯手,消滅美國,瓜分北美大陸,這是裕仁天皇得出的結論。
裕仁天皇為這個結論,而激動不已,自從出了個帝國克星,支那魔鬼唐秋離,因此而導致帝國對支那的戰爭失利之後,大日本帝國的戰略重心,被迫轉向太平洋地區,幹掉美國,獨霸太平洋,是自己最大的心願,現在,實現心願的機會來了。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無情的現實,還是迎頭潑了裕仁一桶冷水,那就是帝國的兵力不夠,現在的日本,已經將全部機動的兵力,都用在了澳洲戰場上,根本無法分兵進攻美國本土,即便是有德國人的策應,按照裕仁自己的估算,沒有一百五十萬人以上的兵力,在美國本土跟美國人交手,沒有勝算!
伊藤嚴三郎的德國西南太平洋派遣軍,倒是有一百八十多萬兵力,可是,還有那個該死的支那魔鬼唐秋離,在中南半島陳兵二百餘萬人,那可是對帝國現有占領區最大的威脅啊,如果將伊藤嚴三郎的部隊,用於進攻美國本土,**師部隊在背後捅上一刀,局勢可就危險了,得不償失啊!
煎熬,裕仁天皇陷入極大的煎熬之中,不是因為戰事不利,而是誘人的機會就在眼前,卻因為種種原因,而不敢動嘴去吃,或者說,是沒有能力去吃,饞死個人嗎不是?
煎熬了幾天之後,裕仁天皇還是召開了禦前軍事會議,專門討論德國元首希特勒密電一事,德國人送上門來的好處,咱們咋辦,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
以陸軍大臣兼大本營總參謀長米內光一為首的軍方將領們,對希特勒的這封密電,倒是保持足夠清醒的頭腦,進攻美國本土,可不是小事兒,那是需要拿整個大日本帝國去豪賭,何況,現在的大日本帝國,本錢不足啊!
大臣們的意見很明確,目前的澳洲戰爭還沒有結束,帝國的戰略重點,還是要以優先解決澳洲戰場上的盟軍部隊為主,一旦澳洲戰爭結束,帝國皇軍獲勝,再考慮下一步。
大臣們的老成謀國之言,讓裕仁天皇高燒到一百度的腦袋,冷靜下來,知道自己有些操切了,不過,也是出於無奈,如果帝國現在擁有三、五百萬雄兵,何須如此顧慮重重,早就殺向美國本土了,奈何,窮家薄業,不敢折騰啊!
禦前軍事會議,確定如下方針,“帝國目前以解決澳洲戰場問題為主,以全殲盟軍部隊為最終目的,為此,特令帝國西南太平洋派遣軍總司令官伊藤嚴三郎,立即指揮所部,恢複對澳洲盟軍的進攻態勢,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澳洲戰爭!”
裕仁天皇和大臣們的算盤是,等伊藤嚴三郎指揮的部隊,從澳洲脫開身之後,再看看德國人的下一步動作,然後決定怎麽幹,禦前會議還沒結束的時候,山本大將的密電就來了。
(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