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三百九十三章真相
張慕陶到了西安,很快就和應德田、劉多荃聯係上了,他們倆並不知道張慕陶的真實身份,而這家夥對兩個人都隱瞞了與他們的關係。
有了引見之人,張慕陶很快就以圓滑的手腕,出手大方的個性,偶爾露出的真知灼見,贏得了少壯派軍官和元老派軍官們的好感,腳不沾地的周旋於兩個圈子之中,竟然是混的風生水起,左右逢源。
而此時的執行力,正忙著和宋美齡已經宋子文談判,全部精力都放在此事上,無暇他顧,對於東北軍內部出現的明顯分化,以及暗流湧動般的對立,竟毫無覺察。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陝西的局勢,隨著三十萬中央軍的撤離,重新恢複平靜,張慕陶自覺無可作為,有了離開西安的打算,就在此時,小林多喜二給他發來密電,長期潛伏在西安,爭取打入東北軍內部,並給他派來五個精幹的助手。
張學良執意親自送蔣委員長回南京,結果被扣留,此事在東北軍內部,引起軒然***,都有天塌下來的意思,人心惶惶,各揣心腹事。
對待如何營救張少帥的方式上,以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久、高福源為首的少壯派軍官,和以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東北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為首的元老派之間的暗地對立,上升到明麵的爭執。
張慕陶抓住時機,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對少壯派軍官,張慕陶說,那些老朽,根本沒有營救少帥的意思,都怕得罪了蔣某人,丟了前程,或是擁兵自重,另有打算。
對元老派軍官,張慕陶說,一群黃口小兒,懂得什麽政治,就知道打打殺殺,不理解元老們的苦衷,怕是有搶奪兵權的意思,大家早做防範,莫不然先下手為強!王以哲他們,也擔心這一點。
二月二日晚,應德田他們最後一次見王以哲等人,也是有攤牌的意思,張慕陶派人送過來一封信,說是總指揮部裏有伏兵,恐怕要武力解決他們,望多加防範,必要時,幹脆奪了兵權,殺奔南京,總好過在這些老朽手下受窩囊氣強。
一石激起千層浪,少壯派軍官,本來就對元老派們把持兵權,不肯營救少帥心懷不滿,這一下,更是怒火中燒,殺機頓起,身藏武器,來到總指揮部。
如果老朽們還不答應出兵營救少帥,就幹脆以極端的手段來解決,到了總指揮部門外,因為張慕陶的密信,心裏有了成見,把站崗的衛兵,當做是安排的伏兵。
雙方沒有談上幾句,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王以哲叫衛兵,把這些少不更事的年輕軍官們轟出去,結果少壯派軍官們,以為他們要動手,紛紛拔槍射擊,遂釀成慘案。
隨後,張慕陶又唆使劉多荃,以為王以哲等人報仇的名義,誘殺了高福源等幾名少壯派軍官,蓄意把事態擴大,最終釀成了東北軍內部互相殘殺,又把十七路軍牽扯進來的陝西兵變。
唐秋離看完供詞,怒不可遏,沒有這個敗類煽風點火、挑撥離間,陝西兵變不能到現在這種嚴重的程度,兄弟蕭牆,互相殘殺,東北軍元氣大傷,軍官離心,士兵茫然,已經有幾支部隊指揮官,公然宣布脫離東北軍係統,把部隊拉走了,另立門戶。
如果不是自己命令定邊機動兵團迅速進入西安,控製局勢,兵變會愈演愈烈,還沒有和日本人交手,東北軍就會被內部整垮、整散,士兵潰散各地,投了日本人都是有可能的。
揪出了張慕陶這支幕後黑手,就斬斷了日本人參與陝西兵變的可能,這邊,周公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先期東北軍、十七路軍和紅軍良好的關係,偉人的人格魅力、真誠的態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經過周公艱苦的努力,多方做工作,東北軍內部達成和解,雙方承諾,再不使用武力,同時,十七路軍也表明了態度,願意聽從**的斡旋。
由此,遍布西安市內大小街道的鐵絲網,沙袋工事,均已拆除,雙方對峙的部隊,各自回到駐地,西安市內恢複了正常秩序,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蕩然無存,此事,周公居功至偉,功不可沒,沒有他的艱苦努力,兵變最終走向何方,還是未知數。
唐秋離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方軍分會委員長,黃河流域戰區總指揮部總指揮的名義,向東北軍、十七路軍各部發出訓令,整頓軍紀,編造各部軍官、士兵花名冊,以及武器裝備登記表等,報送北方軍分會備案。
陝西兵變六天之後,二月八日上午,在原東北軍總指揮部大樓大禮堂,召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少校級軍官一聲會議,在會上,唐總指揮有重要情況通報,各級軍官不得缺席,否則,以違抗軍令論處。
參加會議的各級軍官,有一千八百人之多,把寬敞的大禮堂,擠得滿滿登登,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軍裝款式和顏色都不一樣,坐在一起,顯得斑駁雜陳,很不協調,這到為唐秋離辨別那些軍官是屬於東北軍或是十七路軍,帶領了方便。
為了保障會議安全舉行,會場的警衛工作,由**師定邊機動兵團的部隊,負責警戒,兩隻部隊的軍官們,對這種安排,倒是沒有什麽意見。
兩支部隊的軍官,對唐秋離並不陌生,也知道他是張少帥和楊主任的好友,第一次到陝西,在西安盤桓多日,唐秋離也混個臉熟,這些軍官看到現在的唐秋離,不但是國府的第二號人物,手裏還紮紮實實的掌握這兵權。
再看看自己的老上司,被逼出國的出國,淪為階下囚的,已經深陷牢房,而當初的三人,唐秋離卻一再高升,領章上將星閃爍,這些軍官們心裏五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
唐秋離首先把張學良至東北軍各級將領的親筆信,宣讀了一遍,在信中,張學良對此次陝西兵變,東北軍內部互相殘殺事件,除了痛心還是痛心,信中沒有責備他們的意思。
隻有張學良對自己的深深自責,和諄諄告誡,並提出了希望,張學良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字裏行間的拳拳之心,縱然是鐵石心腸之人,聽後,也會潸然落淚。
信未讀完,底下已經是一片啜泣之聲,他們似乎看到了少帥責備的眼神,和痛心疾首的樣子。
隨後,唐秋離把張慕陶的供詞,以及張慕陶本人,都展示給兩支部隊的軍官們,這些曾經被怒火和仇殺蒙蔽眼睛和心靈的軍官們,如同大夢初醒,心中那種悔恨,就差拿槍對著自己的腦袋來一槍,也好過心靈上的折磨。
軍官們齊聲怒吼,一片喊殺之聲,張慕陶麵如死灰,自知絕無幸免的可能,軍官們的眼神,足以把自己燒成飛灰,自己做下的罪惡,天理難容,就因為自己,多少優秀的軍官和士兵,沒有倒在戰場上,卻倒在自己兄弟的槍口之下。
隨後,張慕陶死狗一樣,被拖出去執行槍決,為他自己犯下的罪惡,承擔了應得的下場,陝西兵變的罪魁禍首,最終拋屍荒野。
在會上,唐秋離宣布組成西安特別軍事法庭,就陝西兵變一案,進行審理,凡是參與此事件的各級軍官,都要經過法庭審理後,根據各自所犯下的罪行,承擔相應的後果。
世上沒有不受懲罰的罪惡,死在此次兵變之中的冤魂,也在冥冥之中看著另外的世界。
經過西安特別軍事法庭審理後,直接導致慘案發生的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久負有直接責任,被剝奪軍職,開除軍籍,判處死刑,待唐委員長批準後,予以執行。
原一零五師師長劉多荃,在慘案發生後,不去考慮安定部隊,防止事態擴大,反而采取報複行動,殺害同僚,使慘案進一步加劇,著剝奪軍職,開除軍籍,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送定邊勞動感化院服刑。
此次慘案的受害軍官和士兵,由北方軍分會給以豐厚的撫恤,應德田等人,表示尊重特別軍事法庭的判決,自己應該為慘案付出應有的代價,以警示後人。
繼西安事變之後,陝西最為危險的一次兵變,在唐秋離和**代表團周公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得以解決,而唐秋離這位年輕的將軍,在處理兵變時的雷霆手段,以及把握事件走向的洞察力,也給周公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個年輕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手法,極為老道,對軍事問題的熟悉程度,令人驚訝,此人定會成為抗日戰場上,不世出的名將,這是周公對唐秋離的評價。
鑒於**代表團已經完成使命,決定撤回延安,臨行前,唐秋離一直送到西安北郊的三原,才依依惜別,與周公相處的這段時間,他從偉人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而偉人的魅力,令他折服,足以終生受用。
隨行的有十幾輛卡車,名為護送**代表團,實則是唐秋離送給**紅軍的一份大禮,再有幾個月,**紅軍就會奔赴抗日戰場,唐秋離不想因為他們手中簡陋的武器,而丟掉寶貴的生命。
車裏裝的,是可以裝備三個師的精良武器裝備,包括三個炮兵團的全套裝備和充足的彈藥。
周公莞爾一笑,並不拒絕,和唐秋離對視一眼,目光之中,有無限的期待和心照不宣的意味。
車隊絕塵北去,唐秋離望著西墜的夕陽,思想已經飛到遙遠的天空。
(未完待續)
三百九十三章真相
張慕陶到了西安,很快就和應德田、劉多荃聯係上了,他們倆並不知道張慕陶的真實身份,而這家夥對兩個人都隱瞞了與他們的關係。
有了引見之人,張慕陶很快就以圓滑的手腕,出手大方的個性,偶爾露出的真知灼見,贏得了少壯派軍官和元老派軍官們的好感,腳不沾地的周旋於兩個圈子之中,竟然是混的風生水起,左右逢源。
而此時的執行力,正忙著和宋美齡已經宋子文談判,全部精力都放在此事上,無暇他顧,對於東北軍內部出現的明顯分化,以及暗流湧動般的對立,竟毫無覺察。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陝西的局勢,隨著三十萬中央軍的撤離,重新恢複平靜,張慕陶自覺無可作為,有了離開西安的打算,就在此時,小林多喜二給他發來密電,長期潛伏在西安,爭取打入東北軍內部,並給他派來五個精幹的助手。
張學良執意親自送蔣委員長回南京,結果被扣留,此事在東北軍內部,引起軒然***,都有天塌下來的意思,人心惶惶,各揣心腹事。
對待如何營救張少帥的方式上,以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久、高福源為首的少壯派軍官,和以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東北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為首的元老派之間的暗地對立,上升到明麵的爭執。
張慕陶抓住時機,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對少壯派軍官,張慕陶說,那些老朽,根本沒有營救少帥的意思,都怕得罪了蔣某人,丟了前程,或是擁兵自重,另有打算。
對元老派軍官,張慕陶說,一群黃口小兒,懂得什麽政治,就知道打打殺殺,不理解元老們的苦衷,怕是有搶奪兵權的意思,大家早做防範,莫不然先下手為強!王以哲他們,也擔心這一點。
二月二日晚,應德田他們最後一次見王以哲等人,也是有攤牌的意思,張慕陶派人送過來一封信,說是總指揮部裏有伏兵,恐怕要武力解決他們,望多加防範,必要時,幹脆奪了兵權,殺奔南京,總好過在這些老朽手下受窩囊氣強。
一石激起千層浪,少壯派軍官,本來就對元老派們把持兵權,不肯營救少帥心懷不滿,這一下,更是怒火中燒,殺機頓起,身藏武器,來到總指揮部。
如果老朽們還不答應出兵營救少帥,就幹脆以極端的手段來解決,到了總指揮部門外,因為張慕陶的密信,心裏有了成見,把站崗的衛兵,當做是安排的伏兵。
雙方沒有談上幾句,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王以哲叫衛兵,把這些少不更事的年輕軍官們轟出去,結果少壯派軍官們,以為他們要動手,紛紛拔槍射擊,遂釀成慘案。
隨後,張慕陶又唆使劉多荃,以為王以哲等人報仇的名義,誘殺了高福源等幾名少壯派軍官,蓄意把事態擴大,最終釀成了東北軍內部互相殘殺,又把十七路軍牽扯進來的陝西兵變。
唐秋離看完供詞,怒不可遏,沒有這個敗類煽風點火、挑撥離間,陝西兵變不能到現在這種嚴重的程度,兄弟蕭牆,互相殘殺,東北軍元氣大傷,軍官離心,士兵茫然,已經有幾支部隊指揮官,公然宣布脫離東北軍係統,把部隊拉走了,另立門戶。
如果不是自己命令定邊機動兵團迅速進入西安,控製局勢,兵變會愈演愈烈,還沒有和日本人交手,東北軍就會被內部整垮、整散,士兵潰散各地,投了日本人都是有可能的。
揪出了張慕陶這支幕後黑手,就斬斷了日本人參與陝西兵變的可能,這邊,周公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先期東北軍、十七路軍和紅軍良好的關係,偉人的人格魅力、真誠的態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經過周公艱苦的努力,多方做工作,東北軍內部達成和解,雙方承諾,再不使用武力,同時,十七路軍也表明了態度,願意聽從**的斡旋。
由此,遍布西安市內大小街道的鐵絲網,沙袋工事,均已拆除,雙方對峙的部隊,各自回到駐地,西安市內恢複了正常秩序,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蕩然無存,此事,周公居功至偉,功不可沒,沒有他的艱苦努力,兵變最終走向何方,還是未知數。
唐秋離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方軍分會委員長,黃河流域戰區總指揮部總指揮的名義,向東北軍、十七路軍各部發出訓令,整頓軍紀,編造各部軍官、士兵花名冊,以及武器裝備登記表等,報送北方軍分會備案。
陝西兵變六天之後,二月八日上午,在原東北軍總指揮部大樓大禮堂,召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少校級軍官一聲會議,在會上,唐總指揮有重要情況通報,各級軍官不得缺席,否則,以違抗軍令論處。
參加會議的各級軍官,有一千八百人之多,把寬敞的大禮堂,擠得滿滿登登,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軍裝款式和顏色都不一樣,坐在一起,顯得斑駁雜陳,很不協調,這到為唐秋離辨別那些軍官是屬於東北軍或是十七路軍,帶領了方便。
為了保障會議安全舉行,會場的警衛工作,由**師定邊機動兵團的部隊,負責警戒,兩隻部隊的軍官們,對這種安排,倒是沒有什麽意見。
兩支部隊的軍官,對唐秋離並不陌生,也知道他是張少帥和楊主任的好友,第一次到陝西,在西安盤桓多日,唐秋離也混個臉熟,這些軍官看到現在的唐秋離,不但是國府的第二號人物,手裏還紮紮實實的掌握這兵權。
再看看自己的老上司,被逼出國的出國,淪為階下囚的,已經深陷牢房,而當初的三人,唐秋離卻一再高升,領章上將星閃爍,這些軍官們心裏五味雜陳,說不出的滋味。
唐秋離首先把張學良至東北軍各級將領的親筆信,宣讀了一遍,在信中,張學良對此次陝西兵變,東北軍內部互相殘殺事件,除了痛心還是痛心,信中沒有責備他們的意思。
隻有張學良對自己的深深自責,和諄諄告誡,並提出了希望,張學良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字裏行間的拳拳之心,縱然是鐵石心腸之人,聽後,也會潸然落淚。
信未讀完,底下已經是一片啜泣之聲,他們似乎看到了少帥責備的眼神,和痛心疾首的樣子。
隨後,唐秋離把張慕陶的供詞,以及張慕陶本人,都展示給兩支部隊的軍官們,這些曾經被怒火和仇殺蒙蔽眼睛和心靈的軍官們,如同大夢初醒,心中那種悔恨,就差拿槍對著自己的腦袋來一槍,也好過心靈上的折磨。
軍官們齊聲怒吼,一片喊殺之聲,張慕陶麵如死灰,自知絕無幸免的可能,軍官們的眼神,足以把自己燒成飛灰,自己做下的罪惡,天理難容,就因為自己,多少優秀的軍官和士兵,沒有倒在戰場上,卻倒在自己兄弟的槍口之下。
隨後,張慕陶死狗一樣,被拖出去執行槍決,為他自己犯下的罪惡,承擔了應得的下場,陝西兵變的罪魁禍首,最終拋屍荒野。
在會上,唐秋離宣布組成西安特別軍事法庭,就陝西兵變一案,進行審理,凡是參與此事件的各級軍官,都要經過法庭審理後,根據各自所犯下的罪行,承擔相應的後果。
世上沒有不受懲罰的罪惡,死在此次兵變之中的冤魂,也在冥冥之中看著另外的世界。
經過西安特別軍事法庭審理後,直接導致慘案發生的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久負有直接責任,被剝奪軍職,開除軍籍,判處死刑,待唐委員長批準後,予以執行。
原一零五師師長劉多荃,在慘案發生後,不去考慮安定部隊,防止事態擴大,反而采取報複行動,殺害同僚,使慘案進一步加劇,著剝奪軍職,開除軍籍,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送定邊勞動感化院服刑。
此次慘案的受害軍官和士兵,由北方軍分會給以豐厚的撫恤,應德田等人,表示尊重特別軍事法庭的判決,自己應該為慘案付出應有的代價,以警示後人。
繼西安事變之後,陝西最為危險的一次兵變,在唐秋離和**代表團周公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得以解決,而唐秋離這位年輕的將軍,在處理兵變時的雷霆手段,以及把握事件走向的洞察力,也給周公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個年輕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手法,極為老道,對軍事問題的熟悉程度,令人驚訝,此人定會成為抗日戰場上,不世出的名將,這是周公對唐秋離的評價。
鑒於**代表團已經完成使命,決定撤回延安,臨行前,唐秋離一直送到西安北郊的三原,才依依惜別,與周公相處的這段時間,他從偉人的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而偉人的魅力,令他折服,足以終生受用。
隨行的有十幾輛卡車,名為護送**代表團,實則是唐秋離送給**紅軍的一份大禮,再有幾個月,**紅軍就會奔赴抗日戰場,唐秋離不想因為他們手中簡陋的武器,而丟掉寶貴的生命。
車裏裝的,是可以裝備三個師的精良武器裝備,包括三個炮兵團的全套裝備和充足的彈藥。
周公莞爾一笑,並不拒絕,和唐秋離對視一眼,目光之中,有無限的期待和心照不宣的意味。
車隊絕塵北去,唐秋離望著西墜的夕陽,思想已經飛到遙遠的天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