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信來源,現下已很難查清。元莞是否是先帝血脈,此事一直很難查清,廢帝之後,謠言不斷,然廢帝自己從不去查,任憑今上將自己拉下皇位。且當初有太後證實,自然就成了真。
本就是謠言的事,在這個時候被掀上台麵,臨安城內勢必會引起恐慌。
這些且不說,若被揭開,光是今上就饒不了他。
此事非同小可,幹係太大,姑侄成親,豈非是亂了道理倫理,哪裏是昏聵之舉。
燙手的山芋落在手裏,他又將門房調來,問其相貌,迅速去找人。
眼下不知真假,但不能就此放過,他有責任督促君上行事周全。
府上小廝秘密去找,偌大的臨安城內找一人,也非一事,憑一府之力,如何能迅速找到。
找了兩日後,毫無音訊,就像石牛入海,手中的密信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根本沒有人傳遞。
眼看著中書擬的婚期被皇帝采用,他忍不住去找上官彧。
蘇聞老奸巨猾,周晉又是諂媚之人,他都不能相信,唯有正直的上官彧或可一信。蘇聞親身經曆廢帝一事,肯定不會信他。
朝後找到上官彧,兩人一陣往政事堂而去,腳步匆匆。
落後幾步的周晉看著兩人親密勝過往日,不覺嘀咕,伸手就拉著一旁的蘇聞:“蘇相,可覺得那二人有些怪異,不對付的兩人怎地成了朋友?”
蘇聞也注意到兩人,表麵裝作不在意:“這得去問他二人,我如何知曉,不過倒是要勸勸周相,心思要正些,莫要總盯著不現實的小事。”
周晉得了沒趣,想了想,將消息轉頭告訴元莞,禦史中丞一直盯著元莞不放,貿然拉著上官彧,也不會有甚好事。
雨後幾日,變得愈發酷熱,禦史台也安靜下來,眾人隻當此事就此過去,也未曾下在意。
然寧靜不過幾日,街頭巷尾出現今上奪親侄女帝位的話,毫無征兆地傳遍臨安城。
皇城司迅速去查,禦史中丞卻驀地慌了神,尋到上官彧不管不顧道:“你、你怎地先沉不住氣,鬧得天下都知,此事就難辦了。”
上官彧手中捧著地方來的文書,聞言回道:“不是中丞所為嗎?”
中丞臉色青白交加,道:“我所為、相爺是要將髒水往我身上潑了?”
“此事是你尋我,我令你稍安勿躁,眼下外間滿是謠言,中丞又一直反對此事,難不成還有第三人?”上官彧不緊不慢地將文書放下,起身去將屋門關好。
“我若會這麽做,還找你商議做甚,你該知我並非是愚蠢之人,就算鬧得天下皆知,也要有證據,如今你我空有一紙密信,散布謠言,是滅門之舉。”
禦史中丞終於開始慌,反觀上官彧麵露沉靜,從容道:“從大人接下那封密信開始,就已入局,眼下風聲漸起,皇城司必然查到大人收過密信,又令人去找送信之人,唯有你一人知曉這等大事,今上怪罪,先拿你是問。”
“這、竟有如此歹毒之人,我、那人想害死我……”
中丞顯然慌了神,細細去想,這件事確實蹊蹺很大,他幾乎不敢去想,今上雖仁慈,可這等大事,哪裏會輕拿輕放下。
他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對著上官彧揖禮:“相爺可得為我作證。”
上官彧沉默不言,急得他原地打轉,接連歎氣。
最後上官彧才道:“不如中丞像陛下去告罪,便道未曾來得及上稟陛下,死咬著不知謠言之事。”
“也唯有此法了。”中丞渾身冰冷,牢獄之災是避免不了,就看陛下是否信他。
之前立後一事,就差沒有以死逼迫皇帝,皇帝還會饒他?
兩人一道去垂拱殿見皇帝,孤鶩守在外間,見到二人同行,笑著攔下:“兩位大人止步,陛下不得空見二位。”
“何時有空?”上官彧掃了一眼略帶慌張的禦史中丞。
孤鶩回道:“實不相瞞,陛下去了皇城司。”
禦史中丞一顆心掉到冰潭深處,涼得徹徹底底,拉著孤鶩道:“陛下從不踏入皇城司,今日是因為何事?”
“外間傳言,陛下惱了,就親自去看看,具體就不知了,您二位是等還是明日再來?”孤鶩勸問?
上官彧轉身就走,未曾多言,急得禦史中丞跺腳跟了上去:“相爺這就走了?”
“陛下去過皇城司,必會來請大人,到時我再來。”
禦史中丞急得想拉著他,等到陛下先開口,他就晚了,快走幾步將人拉下,果斷道:“去皇城司。”
兩人急急去了皇城司,孤鶩才折轉腳步去了延福宮,元莞坐在池塘邊釣魚,半晌沒有動靜。
孤鶩一去,周圍的魚都跟著不見了,她惱道:“你腳步輕些,成不成?”
“您別管魚了,外麵變天了。”
“還是那些事?”元莞側身望他,將魚竿遞給宮人,接過帕子擦了擦手,不在意道:“這些事都鬧了多久,就讓他們鬧去。”
“哪裏是舊事,是外間有傳言,道您是先帝血脈,是陛下心思不正,野心勃勃才奪了你的帝位,說太後不過是被陛下脅迫才說了假話。”
元莞將帕子還給宮人,凝視池塘內的一潭碧水,顯然魚兒都不見了。
“陳詞濫調的事也有人信?誰散步謠言的?”
“不知,陛下親去皇城司詢問了,方才上官丞相與禦史中丞慌慌張張而來,多半是為了傳言的事。”孤鶩回道。
方才上官彧的神色如舊,反是曆來頤氣指使的禦史中丞麵帶慌張,聽到陛下去了皇城司,就慌得更加厲害了。
他想了想,將兩人神色據實稟告元莞。
“禦史中丞也有今日?”元莞笑了笑,禦史台以正直、清明自認,就連兩府宰執都未曾放入眼裏,眼下這麽急躁,必不簡單。
孤鶩見她笑得開心,愁得頭發都跟著白了:“您怎地不緊張?”
“我緊張做甚,外人多半在可憐我,指不定還有人簇擁我複位,該緊張的是元喬。此事不管,讓陛下自去處理,不然會惹來一身腥。”元莞擺擺手,她不過問是對元喬最好的幫助。
平日裏愛管事的人陡然不過問,讓孤鶩不知所措,恐她與陛下生下嫌隙,就多說幾句:“您生陛下的氣了?”
“少用你惡毒的思緒來揣測我的想法,
我不過問,陛下才能更好的處置此事。”元莞複又拿來魚竿,仿若無事般坐了下來,繼續釣魚,
她這般平靜,讓孤鶩不知所措,等了片刻,才回垂拱殿去守著。
皇城司查案迅速,未等禦史中丞自己承認,皇帝就將人請去皇城司。
君臣之間的嫌隙頓生,禦史中丞被革職查辦。
變化來得太快,讓其他人幾乎不敢相信,中丞被革職後,禦史台就徹底安靜下來,外間謠言愈傳愈烈,到了無法遏製之地。
宮城內很平靜,就連政事堂有了禦史中丞的前車之鑒後,也不敢有所動靜。
皇帝每日上朝,奏疏照舊發回,並無懈怠之舉,謠言就像雨後春筍都跟著冒了出來,文人向來會攪渾水,趁機寫詩詞來諷刺當下政權。
元喬是何身份,眾人都知,不過是文宗幺女,被先帝培養後,送入朝堂,如今恩將仇報,將皇位奪了過來。
且是最讓人震驚的是皇帝娶自己親侄女,不顧禮法,不顧宗廟,又是一重謾罵。
不明事理的臣下決定伺候這般的君主,違背自己的良心,紛紛辭官。
對於辭官者,皇帝沒有挽留,反給了賞錢,恩寵不減。
然有些辭官者見皇帝毫無挽留之意,看著賞錢後心中生起悔意,又不想離開。
不想離開也是無用,皇帝收回官宅,將人打發離京,其他心思不同的人哪裏還敢提出辭官,跟著兩府宰執後麵默不作聲。
皇帝手段向來綿軟,臣下不識趣者以為皇帝軟弱可欺,可真正觸到棱角後,又是悔不勘言。
朝堂上穩定下來後,藩王封地趁機亂了,打起的旗號卻是‘清君側’,認為元莞乃是禍首,蠱惑皇帝,使得皇帝不辨是非,殘害忠臣。
古來謀逆者打出的旗號都很好聽,封地藩王大多不是安分的主,消息傳到臨安城後,眾人慌了,紛紛勸諫皇帝息事寧人。
如何息事寧人,殺了元莞平息眾怒。
事情鬧到這般地步,出乎眾人意料,皇帝依舊很平靜,就像麵對家常的事,隻命趙闊帶兵回臨安。
皇帝調兵,就意味著不會屈服。事情也是如此,隻有臣下聽聖令,未曾有皇帝屈服臣下逼迫的。
樞密院緊急發布調令後,城門關閉了。
延福宮內與往日無異,元莞釣了幾日的魚,一片魚鱗都沒有見到,氣自己手法不好,又氣池塘裏麵的魚不聽話,隔日就出了延福宮去園子裏的湖畔。
碧湖頗大,足足有三四個池塘之大,且通往護城河,並非是死水
撒網釣魚之後,沒多久元喬來了。
今日似有閑暇,跟著她的孤鶩手中也握著魚竿,將一切擺好之後,孤鶩退下。
元喬坐在元莞身側,將自己的魚餌丟進湖水裏,道:“看看誰釣上第一條魚?”
“少來,最近時運不好,魚鱗都沒有撈上來一片。”元莞有些鬱悶,她明明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魚竿動都沒有動一下。
那些魚同外間的百姓一樣,都是不聽話的。
話音方落,就見身側人的魚竿動了動,魚兒這麽快咬鉤了?
心中不平,她伸手就晃動兩下魚竿,惹得元喬皺眉,再提起魚竿之際,魚餌已經被咬完了,隻剩下光禿禿的魚鉤。
“你怎地那麽小氣?”她無奈地笑了笑,讓宮人又將魚餌裝好,想了想,遠離元莞幾步,至少伸手晃不到魚竿。
兩人就似孩子一般幼稚地分開了,須臾後,魚又咬上了元喬的鉤,她先睨著元莞:“不許過來。”
不說還好,一說元莞就將自己的魚杆插入水中,攪了攪,湖水瞬間就渾濁了,哪裏還有魚。
“真是怕了你。”元喬口中說著怕了,卻將自己的魚竿遞給宮人,往她那裏走去,“魚竿給我?”
“一起。”元莞也沒有立即鬆手,拉著她坐下來,兩人擠在一處,兩雙手就這麽緊緊握著一支魚竿。
“這樣魚更不會咬鉤了。”元喬無奈提醒她,兩人動作不一,肯定會有輕微的晃動。
元莞滿不在乎:“大不了今日再空手而回,坐在這裏看景色不好嗎?”
園囿清淨,湖麵上時而一陣風來,元菀的手趁機覆上白皙修長的五指,元喬無奈:“你又不正經了。”
“要正經做什麽?都已經清君側了,我得做實魅惑主上的名聲才是。”元菀眉眼彎彎,瞧著周圍宮人離得遠,趁機貼近元喬柔軟的唇角。
本就是謠言的事,在這個時候被掀上台麵,臨安城內勢必會引起恐慌。
這些且不說,若被揭開,光是今上就饒不了他。
此事非同小可,幹係太大,姑侄成親,豈非是亂了道理倫理,哪裏是昏聵之舉。
燙手的山芋落在手裏,他又將門房調來,問其相貌,迅速去找人。
眼下不知真假,但不能就此放過,他有責任督促君上行事周全。
府上小廝秘密去找,偌大的臨安城內找一人,也非一事,憑一府之力,如何能迅速找到。
找了兩日後,毫無音訊,就像石牛入海,手中的密信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般,根本沒有人傳遞。
眼看著中書擬的婚期被皇帝采用,他忍不住去找上官彧。
蘇聞老奸巨猾,周晉又是諂媚之人,他都不能相信,唯有正直的上官彧或可一信。蘇聞親身經曆廢帝一事,肯定不會信他。
朝後找到上官彧,兩人一陣往政事堂而去,腳步匆匆。
落後幾步的周晉看著兩人親密勝過往日,不覺嘀咕,伸手就拉著一旁的蘇聞:“蘇相,可覺得那二人有些怪異,不對付的兩人怎地成了朋友?”
蘇聞也注意到兩人,表麵裝作不在意:“這得去問他二人,我如何知曉,不過倒是要勸勸周相,心思要正些,莫要總盯著不現實的小事。”
周晉得了沒趣,想了想,將消息轉頭告訴元莞,禦史中丞一直盯著元莞不放,貿然拉著上官彧,也不會有甚好事。
雨後幾日,變得愈發酷熱,禦史台也安靜下來,眾人隻當此事就此過去,也未曾下在意。
然寧靜不過幾日,街頭巷尾出現今上奪親侄女帝位的話,毫無征兆地傳遍臨安城。
皇城司迅速去查,禦史中丞卻驀地慌了神,尋到上官彧不管不顧道:“你、你怎地先沉不住氣,鬧得天下都知,此事就難辦了。”
上官彧手中捧著地方來的文書,聞言回道:“不是中丞所為嗎?”
中丞臉色青白交加,道:“我所為、相爺是要將髒水往我身上潑了?”
“此事是你尋我,我令你稍安勿躁,眼下外間滿是謠言,中丞又一直反對此事,難不成還有第三人?”上官彧不緊不慢地將文書放下,起身去將屋門關好。
“我若會這麽做,還找你商議做甚,你該知我並非是愚蠢之人,就算鬧得天下皆知,也要有證據,如今你我空有一紙密信,散布謠言,是滅門之舉。”
禦史中丞終於開始慌,反觀上官彧麵露沉靜,從容道:“從大人接下那封密信開始,就已入局,眼下風聲漸起,皇城司必然查到大人收過密信,又令人去找送信之人,唯有你一人知曉這等大事,今上怪罪,先拿你是問。”
“這、竟有如此歹毒之人,我、那人想害死我……”
中丞顯然慌了神,細細去想,這件事確實蹊蹺很大,他幾乎不敢去想,今上雖仁慈,可這等大事,哪裏會輕拿輕放下。
他抹了把額頭上的汗水,對著上官彧揖禮:“相爺可得為我作證。”
上官彧沉默不言,急得他原地打轉,接連歎氣。
最後上官彧才道:“不如中丞像陛下去告罪,便道未曾來得及上稟陛下,死咬著不知謠言之事。”
“也唯有此法了。”中丞渾身冰冷,牢獄之災是避免不了,就看陛下是否信他。
之前立後一事,就差沒有以死逼迫皇帝,皇帝還會饒他?
兩人一道去垂拱殿見皇帝,孤鶩守在外間,見到二人同行,笑著攔下:“兩位大人止步,陛下不得空見二位。”
“何時有空?”上官彧掃了一眼略帶慌張的禦史中丞。
孤鶩回道:“實不相瞞,陛下去了皇城司。”
禦史中丞一顆心掉到冰潭深處,涼得徹徹底底,拉著孤鶩道:“陛下從不踏入皇城司,今日是因為何事?”
“外間傳言,陛下惱了,就親自去看看,具體就不知了,您二位是等還是明日再來?”孤鶩勸問?
上官彧轉身就走,未曾多言,急得禦史中丞跺腳跟了上去:“相爺這就走了?”
“陛下去過皇城司,必會來請大人,到時我再來。”
禦史中丞急得想拉著他,等到陛下先開口,他就晚了,快走幾步將人拉下,果斷道:“去皇城司。”
兩人急急去了皇城司,孤鶩才折轉腳步去了延福宮,元莞坐在池塘邊釣魚,半晌沒有動靜。
孤鶩一去,周圍的魚都跟著不見了,她惱道:“你腳步輕些,成不成?”
“您別管魚了,外麵變天了。”
“還是那些事?”元莞側身望他,將魚竿遞給宮人,接過帕子擦了擦手,不在意道:“這些事都鬧了多久,就讓他們鬧去。”
“哪裏是舊事,是外間有傳言,道您是先帝血脈,是陛下心思不正,野心勃勃才奪了你的帝位,說太後不過是被陛下脅迫才說了假話。”
元莞將帕子還給宮人,凝視池塘內的一潭碧水,顯然魚兒都不見了。
“陳詞濫調的事也有人信?誰散步謠言的?”
“不知,陛下親去皇城司詢問了,方才上官丞相與禦史中丞慌慌張張而來,多半是為了傳言的事。”孤鶩回道。
方才上官彧的神色如舊,反是曆來頤氣指使的禦史中丞麵帶慌張,聽到陛下去了皇城司,就慌得更加厲害了。
他想了想,將兩人神色據實稟告元莞。
“禦史中丞也有今日?”元莞笑了笑,禦史台以正直、清明自認,就連兩府宰執都未曾放入眼裏,眼下這麽急躁,必不簡單。
孤鶩見她笑得開心,愁得頭發都跟著白了:“您怎地不緊張?”
“我緊張做甚,外人多半在可憐我,指不定還有人簇擁我複位,該緊張的是元喬。此事不管,讓陛下自去處理,不然會惹來一身腥。”元莞擺擺手,她不過問是對元喬最好的幫助。
平日裏愛管事的人陡然不過問,讓孤鶩不知所措,恐她與陛下生下嫌隙,就多說幾句:“您生陛下的氣了?”
“少用你惡毒的思緒來揣測我的想法,
我不過問,陛下才能更好的處置此事。”元莞複又拿來魚竿,仿若無事般坐了下來,繼續釣魚,
她這般平靜,讓孤鶩不知所措,等了片刻,才回垂拱殿去守著。
皇城司查案迅速,未等禦史中丞自己承認,皇帝就將人請去皇城司。
君臣之間的嫌隙頓生,禦史中丞被革職查辦。
變化來得太快,讓其他人幾乎不敢相信,中丞被革職後,禦史台就徹底安靜下來,外間謠言愈傳愈烈,到了無法遏製之地。
宮城內很平靜,就連政事堂有了禦史中丞的前車之鑒後,也不敢有所動靜。
皇帝每日上朝,奏疏照舊發回,並無懈怠之舉,謠言就像雨後春筍都跟著冒了出來,文人向來會攪渾水,趁機寫詩詞來諷刺當下政權。
元喬是何身份,眾人都知,不過是文宗幺女,被先帝培養後,送入朝堂,如今恩將仇報,將皇位奪了過來。
且是最讓人震驚的是皇帝娶自己親侄女,不顧禮法,不顧宗廟,又是一重謾罵。
不明事理的臣下決定伺候這般的君主,違背自己的良心,紛紛辭官。
對於辭官者,皇帝沒有挽留,反給了賞錢,恩寵不減。
然有些辭官者見皇帝毫無挽留之意,看著賞錢後心中生起悔意,又不想離開。
不想離開也是無用,皇帝收回官宅,將人打發離京,其他心思不同的人哪裏還敢提出辭官,跟著兩府宰執後麵默不作聲。
皇帝手段向來綿軟,臣下不識趣者以為皇帝軟弱可欺,可真正觸到棱角後,又是悔不勘言。
朝堂上穩定下來後,藩王封地趁機亂了,打起的旗號卻是‘清君側’,認為元莞乃是禍首,蠱惑皇帝,使得皇帝不辨是非,殘害忠臣。
古來謀逆者打出的旗號都很好聽,封地藩王大多不是安分的主,消息傳到臨安城後,眾人慌了,紛紛勸諫皇帝息事寧人。
如何息事寧人,殺了元莞平息眾怒。
事情鬧到這般地步,出乎眾人意料,皇帝依舊很平靜,就像麵對家常的事,隻命趙闊帶兵回臨安。
皇帝調兵,就意味著不會屈服。事情也是如此,隻有臣下聽聖令,未曾有皇帝屈服臣下逼迫的。
樞密院緊急發布調令後,城門關閉了。
延福宮內與往日無異,元莞釣了幾日的魚,一片魚鱗都沒有見到,氣自己手法不好,又氣池塘裏麵的魚不聽話,隔日就出了延福宮去園子裏的湖畔。
碧湖頗大,足足有三四個池塘之大,且通往護城河,並非是死水
撒網釣魚之後,沒多久元喬來了。
今日似有閑暇,跟著她的孤鶩手中也握著魚竿,將一切擺好之後,孤鶩退下。
元喬坐在元莞身側,將自己的魚餌丟進湖水裏,道:“看看誰釣上第一條魚?”
“少來,最近時運不好,魚鱗都沒有撈上來一片。”元莞有些鬱悶,她明明平心靜氣地坐下來,魚竿動都沒有動一下。
那些魚同外間的百姓一樣,都是不聽話的。
話音方落,就見身側人的魚竿動了動,魚兒這麽快咬鉤了?
心中不平,她伸手就晃動兩下魚竿,惹得元喬皺眉,再提起魚竿之際,魚餌已經被咬完了,隻剩下光禿禿的魚鉤。
“你怎地那麽小氣?”她無奈地笑了笑,讓宮人又將魚餌裝好,想了想,遠離元莞幾步,至少伸手晃不到魚竿。
兩人就似孩子一般幼稚地分開了,須臾後,魚又咬上了元喬的鉤,她先睨著元莞:“不許過來。”
不說還好,一說元莞就將自己的魚杆插入水中,攪了攪,湖水瞬間就渾濁了,哪裏還有魚。
“真是怕了你。”元喬口中說著怕了,卻將自己的魚竿遞給宮人,往她那裏走去,“魚竿給我?”
“一起。”元莞也沒有立即鬆手,拉著她坐下來,兩人擠在一處,兩雙手就這麽緊緊握著一支魚竿。
“這樣魚更不會咬鉤了。”元喬無奈提醒她,兩人動作不一,肯定會有輕微的晃動。
元莞滿不在乎:“大不了今日再空手而回,坐在這裏看景色不好嗎?”
園囿清淨,湖麵上時而一陣風來,元菀的手趁機覆上白皙修長的五指,元喬無奈:“你又不正經了。”
“要正經做什麽?都已經清君側了,我得做實魅惑主上的名聲才是。”元菀眉眼彎彎,瞧著周圍宮人離得遠,趁機貼近元喬柔軟的唇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