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的聞言抬首,紅唇微啟:“你想走,也未必走得了,周家姑娘是為了心愛之人離開,你又是為何?”
“我一人離開,擇一地,讓你找不到,讓你一人守著這座枯燥的宮城。”元莞走到她跟前,眉眼淩厲,眼神凶狠,盯著麵前的變壞的小白兔。
元喬不作答,抿唇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來。
下一息,元莞就毫不猶豫地將人壓在幾上,惱恨道:“我生氣了。”
元喬頷首,姣好的容顏上出現淡淡的緋紅,卻主動伸手攔住她的脖子:“我曉得你生氣。”
“沒了?”元莞故作一問,腦海裏想起一計,揪著她的耳朵:“我們去沐浴。”
在元府的那次,她記憶尤深,當時怕嚇到她,才戛然而止。
元喬不肯,鬆開她:“太晚了,我該回寢殿了。”
她想逃跑!
元莞的手大方地觸碰她的襟口,就像是撥動算盤一般來回撩撥,口中卻道:“你欺負了我就想跑,可沒有這麽容易的事,陛下是要在這裏還是去沐浴?”
兩條路,選擇一條。
沐浴二字尾音拖得很長,就像是一股風吹進元喬耳朵裏,又癢又酥,從腦海裏開始一直蔓延到心口處,再從心口處滲透到四肢百骸。
元喬斷然是不會回應的,甚至連身體都跟著軟了下來,胸口微微起伏,眸子裏漾過陣陣水光。
這裏可不是床榻,也不是休憩用的小榻,逼仄的地方讓人幾乎站不起來,元喬背後抵著冰冷的幾案。
那股冰冷由後背滲入肌膚,凍得她身體微微發麻。
元莞卻在笑著,笑顏如花,“惹了我,是要自己負責的。”
一晚上,嘴皮子都要起泡了,都沒有說動固執的人,不如行動上來討回來。
“陛下不回應,那就不去沐浴了。”
元莞眉梢為不可察地輕挑了一下,不知是真的還是想嚇一嚇她,旋即解開絛帶,外衫就輕易去了。
被她按住的人下意識就閉緊眼睛,好似這樣就可以避開,元莞嗤笑一聲,迫使她睜開眼睛,低聲說:“時辰不早了。”
“不、不早了。”元喬迎合一聲,為難又無助地看著她,莫名添了幾分軟弱來,元莞心頭一軟。
元喬見她發怔,下意識推開她,直起身子,拿外衫披好。
就這麽逃開了。
元莞後知後覺,看著自己空空的雙手,咬牙道:“陛下不僅學會出賣自色相,還曉得扮可憐了。”
嘴巴壞得很,元喬不理會她,喚來宮人梳洗,聽見一句嘀咕:“跑不了的。”
元喬匆匆去偏殿梳洗,不再理會她。
回來之際,宮人都已退下,內寢的燈都熄滅大半,錦帳低垂,黑沉沉的殿宇多了絲冰冷。
踩上踏板之際,床榻上的人動了動,不知為何,近鄉情怯,生起幾分膽怯來。
頓了半晌後,她掀開錦帳,元莞依舊坐在那裏,抬頭看她一眼,眼中蕩漾著不明的笑意,下一息就朝她伸手:“陛下怎地害怕了?”
元喬未曾拒絕,將手遞給她:“早些睡。”
“不早了。”元莞下意識回一句,同她一道躺下。
榻內光線黯淡,看不清人的神色,靜靜躺了須臾,元喬側身,主動靠著元莞:“你還生氣?”
話問得太過直白,元莞不好回答,僵持須臾後元喬的手落在她的臉上,摸了摸,“不如讓孤鶩帶你出城,隨處去看看?”
眼不見為淨,或許就會好受些。
“不走,我為何要走,民間女子都可成婚,為何皇帝就不行。”元莞握著她的手,一點點朝著她挪近,最後緊密地貼合在一起。
元莞不屑的模樣略帶些傻氣,就像麵對事情安排得不公。
“嗯,計較這些做甚,睡吧。”元喬語氣輕柔,主動將她抱在她懷裏,眉眼沉了幾分,闔眸而眠。
翌日,禦史台上了許多奏疏,不用看都知為了何事,元喬耐心地一一地看過,不僅如此,還一一做了批閱,又發放回去。
禦史台看著奏疏上的閱字,認出是皇帝字跡,驚訝之餘,覺得皇帝犯錯後毫無悔改之意,禦史中丞連上幾道奏疏。
皇帝回複得很快,都是一個閱字。
禦史台的奏疏也未曾極壓,在最快的時間內回複發還。
禦史中丞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去政事堂攔住蘇聞,恰好中書內兩位宰執都在,索性將皇帝回複的奏疏給他們過目。
周晉不接,作勢去取東西,上官彧接過隨意看了一眼,唯有蘇聞認真都看了一遍,麵露陰沉。
上官彧先道:“中丞來此,想要我等如何做?”
中丞歎息道:“不知那位在何處?”
“在宮裏,想來就在延福宮,可惜見不到。”蘇聞見奏疏還回去,餘光掃到不管事的周晉,恨得咬牙。
周晉在這件事中是讚成的,上官彧態度不明,唯獨中丞與蘇聞兩人竭力反對。
皇帝沒有積壓禦史台的奏疏,對待禦史的態度也尚可,也未曾表態與元莞當真曖昧不清,一連串的動作那讓人幾乎不明白聖意。
周晉插話:“陛下可曾表態了?”
三人沉默下來,他又提醒:“陛下未曾表態,你們就耐不住性子,給今上按罪名,你們不掂量掂量?”
“陛下處無法探究,唯有從那位身上找源頭。”禦史中丞開口,下意識看向蘇聞:“您與那位有些情分……”
“我昨日去過元府,人不在府上。她知曉我登門之事,若有心必來見我,無心我總不能入宮去搶人。”蘇聞沒好氣地打斷了禦史中丞的話,此事著實難辦。
一個躲著不出麵,一個態度模棱兩可。
上官彧斟酌開口:“陛下並非幼主,眼下又是太平年,城防軍易軍後也很穩固,我們何必引起動蕩,海清河晏,內外鹹服,難不成因這些事攪得大宋不寧?”
禦史中丞摔袖道:“難不成聽之任之,見陛下做出錯事還不勸諫,非臣下之道。”
眼看著他要暴躁如雷,周晉按住他說和:“上官大人並非是這個意思,稍安勿躁,再者違逆今上,也非臣下之道。”
“你、你們……”禦史中丞氣結,奪回奏疏就甩袖離開。
周晉眼觀鼻、鼻觀心,回身又找著事情去做,唯獨上官彧麵不改色,平靜地離開。
沉默下來的蘇聞望著他的背影,眼中閃過疑惑,上官彧難不成同周晉一樣的態度?
政事堂內幾人爭執的事,傳至禦前,孤鶩將幾人的話都說了一字不差地說了一遍,靜靜等著元皇帝的反應。
元喬靜默不語,聽後也未曾再問,反問起陸府的事。
孤鶩稟道:“陸大人接到調令後,在忙著收拾行囊,亦在將商鋪後續辦好,再過幾日就會離開。至於陸縣主,今日去了魏國公主府,就留在府內未曾出門。”
“她是自己去的,還是魏國長公主邀她?”元喬問。
“想必是自己過府的。”
“嗯,你且下去。”元喬沒有再問,孤鶩覷她一眼,謹慎地退出殿去。
他在禦前伺候,日日見到皇帝,已有不少人從她這裏打探皇帝的心思,想要借此博出頭,吵得他不寧。
站在廊下唉聲歎氣幾句後,見到上官彧踏步而來,殿門開啟後,他靠著壁柱站著,小內侍走來,低聲說了幾句,又是哪家大人想見他。
“不見,就說沒空。”
被一口拒絕後,小內侍膽顫心驚地退了下去,殿前恢複平靜。
皇帝態度不明後,未曾有回應,禦史台也漸漸冷靜下來,每日上諫的奏疏少了些。
不想二月初這日,皇帝忽而下旨立後。
原本不穩的朝堂又響起巨浪,不僅禦史,就連蘇聞也反對此事,君臣之間出現嫌隙,唯獨中書內沒有聲音。
中書穩定後,皇帝的旨意照常發布,禦史中丞日日在早朝提及此事,希望皇帝收回旨意。
禦史中丞每日一鬧,讓群臣都跟著疲憊不堪,本就說不完的政事,因他這般長篇大論的勸解後,十日裏有八日午後才退朝。
皇帝一直沒有出聲,任由他在大興殿內說話,每日裏翻來覆去都是一樣的話,陳詞濫調,說久了,就連蘇聞也沒有當日的耐心。
鬧過一月後,皇帝不改初心,讓人去修繕福寧殿,撇開中宮,直接想將皇後安置在福寧殿內。
群臣知曉後,少不得鬧上一通,皇帝依舊放任他們上諫,哪怕人跪在垂拱殿外也不管不問。
時日久了,都有些疲倦,皇帝耐心又好,慢慢同他們耗下去,心意不改,該做的還是要做,一樣都不會改變。
禦史台有人以死相逼,被旁人解救了下來,皇帝命令太醫去診治,補藥如流水般送入府邸,親下之意,甚是明顯。
眾人有感一拳頭打在棉花絮上,軟綿綿地,毫無力氣,以指饒沸的事做來,太過燙手。
到五月裏,天氣炎熱,福寧殿修繕得差不多了,群臣望而興歎,就連蘇聞也是接連搖頭,皇帝此舉無異於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宮城固若金湯,都知曉皇帝將兵權握在手裏,無法撼動,至於城防軍內的趙原雖非是皇帝的人,可曆來古板固執,不會去觸碰朝堂的事,顯然不會行犯上之事。
君臣間的較量,皇帝贏了。
福寧殿修繕好了之後,皇帝反倒猶豫下來,她摸不清元莞的心思。
她耐心好,元莞卻不同,在延福宮內待了三月,對她已然沒有好臉色了。
群臣好對付,無異於拿時間去耗罷了,元莞處莫說時間去耗,好言好語都是不行。
朝臣處贏了不假,元菀這裏卻極為頭疼。
“我一人離開,擇一地,讓你找不到,讓你一人守著這座枯燥的宮城。”元莞走到她跟前,眉眼淩厲,眼神凶狠,盯著麵前的變壞的小白兔。
元喬不作答,抿唇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來。
下一息,元莞就毫不猶豫地將人壓在幾上,惱恨道:“我生氣了。”
元喬頷首,姣好的容顏上出現淡淡的緋紅,卻主動伸手攔住她的脖子:“我曉得你生氣。”
“沒了?”元莞故作一問,腦海裏想起一計,揪著她的耳朵:“我們去沐浴。”
在元府的那次,她記憶尤深,當時怕嚇到她,才戛然而止。
元喬不肯,鬆開她:“太晚了,我該回寢殿了。”
她想逃跑!
元莞的手大方地觸碰她的襟口,就像是撥動算盤一般來回撩撥,口中卻道:“你欺負了我就想跑,可沒有這麽容易的事,陛下是要在這裏還是去沐浴?”
兩條路,選擇一條。
沐浴二字尾音拖得很長,就像是一股風吹進元喬耳朵裏,又癢又酥,從腦海裏開始一直蔓延到心口處,再從心口處滲透到四肢百骸。
元喬斷然是不會回應的,甚至連身體都跟著軟了下來,胸口微微起伏,眸子裏漾過陣陣水光。
這裏可不是床榻,也不是休憩用的小榻,逼仄的地方讓人幾乎站不起來,元喬背後抵著冰冷的幾案。
那股冰冷由後背滲入肌膚,凍得她身體微微發麻。
元莞卻在笑著,笑顏如花,“惹了我,是要自己負責的。”
一晚上,嘴皮子都要起泡了,都沒有說動固執的人,不如行動上來討回來。
“陛下不回應,那就不去沐浴了。”
元莞眉梢為不可察地輕挑了一下,不知是真的還是想嚇一嚇她,旋即解開絛帶,外衫就輕易去了。
被她按住的人下意識就閉緊眼睛,好似這樣就可以避開,元莞嗤笑一聲,迫使她睜開眼睛,低聲說:“時辰不早了。”
“不、不早了。”元喬迎合一聲,為難又無助地看著她,莫名添了幾分軟弱來,元莞心頭一軟。
元喬見她發怔,下意識推開她,直起身子,拿外衫披好。
就這麽逃開了。
元莞後知後覺,看著自己空空的雙手,咬牙道:“陛下不僅學會出賣自色相,還曉得扮可憐了。”
嘴巴壞得很,元喬不理會她,喚來宮人梳洗,聽見一句嘀咕:“跑不了的。”
元喬匆匆去偏殿梳洗,不再理會她。
回來之際,宮人都已退下,內寢的燈都熄滅大半,錦帳低垂,黑沉沉的殿宇多了絲冰冷。
踩上踏板之際,床榻上的人動了動,不知為何,近鄉情怯,生起幾分膽怯來。
頓了半晌後,她掀開錦帳,元莞依舊坐在那裏,抬頭看她一眼,眼中蕩漾著不明的笑意,下一息就朝她伸手:“陛下怎地害怕了?”
元喬未曾拒絕,將手遞給她:“早些睡。”
“不早了。”元莞下意識回一句,同她一道躺下。
榻內光線黯淡,看不清人的神色,靜靜躺了須臾,元喬側身,主動靠著元莞:“你還生氣?”
話問得太過直白,元莞不好回答,僵持須臾後元喬的手落在她的臉上,摸了摸,“不如讓孤鶩帶你出城,隨處去看看?”
眼不見為淨,或許就會好受些。
“不走,我為何要走,民間女子都可成婚,為何皇帝就不行。”元莞握著她的手,一點點朝著她挪近,最後緊密地貼合在一起。
元莞不屑的模樣略帶些傻氣,就像麵對事情安排得不公。
“嗯,計較這些做甚,睡吧。”元喬語氣輕柔,主動將她抱在她懷裏,眉眼沉了幾分,闔眸而眠。
翌日,禦史台上了許多奏疏,不用看都知為了何事,元喬耐心地一一地看過,不僅如此,還一一做了批閱,又發放回去。
禦史台看著奏疏上的閱字,認出是皇帝字跡,驚訝之餘,覺得皇帝犯錯後毫無悔改之意,禦史中丞連上幾道奏疏。
皇帝回複得很快,都是一個閱字。
禦史台的奏疏也未曾極壓,在最快的時間內回複發還。
禦史中丞摸不清皇帝的意思,去政事堂攔住蘇聞,恰好中書內兩位宰執都在,索性將皇帝回複的奏疏給他們過目。
周晉不接,作勢去取東西,上官彧接過隨意看了一眼,唯有蘇聞認真都看了一遍,麵露陰沉。
上官彧先道:“中丞來此,想要我等如何做?”
中丞歎息道:“不知那位在何處?”
“在宮裏,想來就在延福宮,可惜見不到。”蘇聞見奏疏還回去,餘光掃到不管事的周晉,恨得咬牙。
周晉在這件事中是讚成的,上官彧態度不明,唯獨中丞與蘇聞兩人竭力反對。
皇帝沒有積壓禦史台的奏疏,對待禦史的態度也尚可,也未曾表態與元莞當真曖昧不清,一連串的動作那讓人幾乎不明白聖意。
周晉插話:“陛下可曾表態了?”
三人沉默下來,他又提醒:“陛下未曾表態,你們就耐不住性子,給今上按罪名,你們不掂量掂量?”
“陛下處無法探究,唯有從那位身上找源頭。”禦史中丞開口,下意識看向蘇聞:“您與那位有些情分……”
“我昨日去過元府,人不在府上。她知曉我登門之事,若有心必來見我,無心我總不能入宮去搶人。”蘇聞沒好氣地打斷了禦史中丞的話,此事著實難辦。
一個躲著不出麵,一個態度模棱兩可。
上官彧斟酌開口:“陛下並非幼主,眼下又是太平年,城防軍易軍後也很穩固,我們何必引起動蕩,海清河晏,內外鹹服,難不成因這些事攪得大宋不寧?”
禦史中丞摔袖道:“難不成聽之任之,見陛下做出錯事還不勸諫,非臣下之道。”
眼看著他要暴躁如雷,周晉按住他說和:“上官大人並非是這個意思,稍安勿躁,再者違逆今上,也非臣下之道。”
“你、你們……”禦史中丞氣結,奪回奏疏就甩袖離開。
周晉眼觀鼻、鼻觀心,回身又找著事情去做,唯獨上官彧麵不改色,平靜地離開。
沉默下來的蘇聞望著他的背影,眼中閃過疑惑,上官彧難不成同周晉一樣的態度?
政事堂內幾人爭執的事,傳至禦前,孤鶩將幾人的話都說了一字不差地說了一遍,靜靜等著元皇帝的反應。
元喬靜默不語,聽後也未曾再問,反問起陸府的事。
孤鶩稟道:“陸大人接到調令後,在忙著收拾行囊,亦在將商鋪後續辦好,再過幾日就會離開。至於陸縣主,今日去了魏國公主府,就留在府內未曾出門。”
“她是自己去的,還是魏國長公主邀她?”元喬問。
“想必是自己過府的。”
“嗯,你且下去。”元喬沒有再問,孤鶩覷她一眼,謹慎地退出殿去。
他在禦前伺候,日日見到皇帝,已有不少人從她這裏打探皇帝的心思,想要借此博出頭,吵得他不寧。
站在廊下唉聲歎氣幾句後,見到上官彧踏步而來,殿門開啟後,他靠著壁柱站著,小內侍走來,低聲說了幾句,又是哪家大人想見他。
“不見,就說沒空。”
被一口拒絕後,小內侍膽顫心驚地退了下去,殿前恢複平靜。
皇帝態度不明後,未曾有回應,禦史台也漸漸冷靜下來,每日上諫的奏疏少了些。
不想二月初這日,皇帝忽而下旨立後。
原本不穩的朝堂又響起巨浪,不僅禦史,就連蘇聞也反對此事,君臣之間出現嫌隙,唯獨中書內沒有聲音。
中書穩定後,皇帝的旨意照常發布,禦史中丞日日在早朝提及此事,希望皇帝收回旨意。
禦史中丞每日一鬧,讓群臣都跟著疲憊不堪,本就說不完的政事,因他這般長篇大論的勸解後,十日裏有八日午後才退朝。
皇帝一直沒有出聲,任由他在大興殿內說話,每日裏翻來覆去都是一樣的話,陳詞濫調,說久了,就連蘇聞也沒有當日的耐心。
鬧過一月後,皇帝不改初心,讓人去修繕福寧殿,撇開中宮,直接想將皇後安置在福寧殿內。
群臣知曉後,少不得鬧上一通,皇帝依舊放任他們上諫,哪怕人跪在垂拱殿外也不管不問。
時日久了,都有些疲倦,皇帝耐心又好,慢慢同他們耗下去,心意不改,該做的還是要做,一樣都不會改變。
禦史台有人以死相逼,被旁人解救了下來,皇帝命令太醫去診治,補藥如流水般送入府邸,親下之意,甚是明顯。
眾人有感一拳頭打在棉花絮上,軟綿綿地,毫無力氣,以指饒沸的事做來,太過燙手。
到五月裏,天氣炎熱,福寧殿修繕得差不多了,群臣望而興歎,就連蘇聞也是接連搖頭,皇帝此舉無異於在史書上留下罵名。
宮城固若金湯,都知曉皇帝將兵權握在手裏,無法撼動,至於城防軍內的趙原雖非是皇帝的人,可曆來古板固執,不會去觸碰朝堂的事,顯然不會行犯上之事。
君臣間的較量,皇帝贏了。
福寧殿修繕好了之後,皇帝反倒猶豫下來,她摸不清元莞的心思。
她耐心好,元莞卻不同,在延福宮內待了三月,對她已然沒有好臉色了。
群臣好對付,無異於拿時間去耗罷了,元莞處莫說時間去耗,好言好語都是不行。
朝臣處贏了不假,元菀這裏卻極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