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詔小皇帝正是年少,迷戀元喬的美色,也是常事。太後雖氣也沒有辦法,就算她再是沒用,也還是皇帝,是她一手捧上去的。


    劉欽所言或許是真,但高閣一事發生,還需皇帝從中周旋。


    太後道:“元喬令人換了垂拱殿外的守衛,又令人去查高閣的事,陛下可知她如此霸道,皆因陛下的仁慈。”


    元莞躺在榻上,也不去看太後神色,這次若不作為,以後再想拉下太後就難了。她不知元喬徹查一事,換守衛是知曉的。


    她沉吟須臾,故作不解道:“太後急甚,眼下還沒有定論,元喬步步逼近,無非想要查清這件事,難不成是太後所為?”


    太後臉色鐵青,盯著皇帝不語。


    元莞冷笑,道:“既是太後所為,推一人出去就可,無傷根本。”這樣的事情,太後做了不知多少,比她更為得心應手。


    太後似有意動,跟著沉默下來,事是她做,內中牽扯最清楚,將劉欽推出去是不可能的事情,殿前司何其重要。若推旁人,元喬是不會信的。


    她將目光落在皇帝瑩白失去血色的小臉上,心生一計,笑了笑。看得元莞心中一凜,就道:“太後笑什麽?”


    “陛下身旁能人眾多。”太後陰森一笑,走至榻前,摸摸元莞的小臉,“陛下這出苦肉計,很好事宜。”


    元莞莫名覺得惡心,被下完好的那隻手緊緊扣住被單,麵上卻是一笑:“太後看中何人?”


    “孤鶩如何?”太後道。


    元莞搖首:“元喬令他在查,你覺得旁人會信他監守自盜?”


    太後堅持:“我相信陛下有能力的。”


    元莞為難,心中厭惡過深,失去孤鶩,她便處處為難,她不肯,斟酌言辭想要令太後打消這個念頭。


    殿內沉默下來,太後靜靜等著她的答複,正是得意,外間忽而傳來腳步聲,宮人疾步近前,低語道:“太後,指揮使被蘇相帶走了。”


    “帶去哪裏?”太後陡然吃驚,望向榻上深思的人,五官猙獰,推開宮人,直視她:“劉欽被蘇聞帶走了。”


    “蘇聞?”元莞同樣露出驚訝的神色,回過神來,不由嗤笑:“昨日太後還同蘇相密談多時,今日他怎地就倒戈相向了,還是說這本就是太後的意思?”


    “我……”太後被她說得語塞,竟尋不出道理來反駁,氣得說不出話來,隻得匆忙回慈安殿,召來人詢問。


    元莞則大鬆一口氣,元喬此舉出乎意料,明知蘇聞不穩,卻還令他行事,胸襟與氣魄都是常人不能比的。


    到了這個時刻,她慶幸自己選擇的是元喬。


    太後匆忙離開後,孤鶩才敢入殿,將樞密院內的事一一說清楚,又讚道:“大長公主今日此舉,真是令臣始料未及。”


    “她是信任蘇聞不行悖逆之舉,兩人多年朝臣,都知對方性子。且這樣一來,蘇聞就與太後站在了對立麵,昨日那番密談就不抵用了。”元莞道。


    孤鶩也跟著一笑,“陛下的路走對了。”


    元莞目露惘然,同孤鶩道:“並非是朕選對了,而是大長公主與太後不同。”太後是真心想要權勢,淩駕於皇帝之上,而元喬不同,她看似霸道,實則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皇帝對元喬深信不疑,出乎孤鶩意料,他擔憂道:“陛下對大長公主是否太過信任了?”


    元莞側眸,眼中閃過笑意,見孤鶩擔憂,就道:“你若站在大長公主的對麵,可是寢食難安?”


    孤鶩點頭,從前與大長公主並未深交,經過此事後,頓覺她的城府深不可測。


    “既然如此,為何要同她做敵人,不如信任她,讓她放鬆警惕。”元莞覺得心裏的壓抑少了很多,接下來就需看蘇聞的做法了。


    蘇聞若正,殿前司就要易主了。


    想到殿前司,元莞又是一驚,與孤鶩商議:“劉欽在劫難逃,你盯著殿前司。”


    孤鶩揖禮道:“臣明白,殿前司太後會拱手讓人嗎?”


    “不讓也得讓,她不給我,就給了元喬,她會更加不甘心的。”元莞道。她與太後鬥了這麽多年,知曉她底細,也知曉她對元喬的恨意,就算失去劉欽,也不會便宜元喬。


    既然如此,她何不將殿前司奪來,鞏固他的權勢。


    孤鶩明白過來,頷首領命:“臣這就去辦。”


    ****


    劉欽一離開,殿前司就處於混亂中,群龍無首,不知怎地,有人傳言劉欽有弑君之罪,使得更加慌亂了。


    太後使人去安撫,去了幾次也是無效。蘇聞帶走劉欽後,就秘密審問,任何人都見不得,太後也甚是無奈。


    幾日間,又損幾人。


    元喬每日都會去垂拱殿照顧皇帝,元莞樂得自在,不必去麵對太後的嘲諷,不過太後顧及劉氏處境,走得甚是艱難,想必也不會來尋她。


    元喬甚是坦率,將奏疏都搬來垂拱殿看,元莞的傷在手臂上,休養幾日後,也能下地走動,見到群臣的奏疏後,都會看一眼。


    她固來記性好,看過就不會忘,元喬不拘束她,甚至問她有不懂之處,若不懂,還會給她解釋一番。


    朝中之事,她知曉不多,早些年跟在先帝身後,隱隱聽到些許,但看過奏疏上的批注,她感知元喬的處事方式與先帝不同。


    先帝仁而睿智,行事多緩和,元喬不同,不僅肉眼可見的霸道,就連字裏行間也是如此。


    元莞感歎,秉承先帝旨意行事,風格竟差了這麽多。作為皇帝,她不喜歡這樣的朝臣,但作為朝臣,對這樣的攝政大臣,也會心存恐懼,不敢心生悖逆。


    元喬的心機,深不可測,太後必然是比不過的。


    相處幾日,元喬對殿前司並沒有太多的想法,甚至提都不提,好似殿前司指揮使沒有犯錯,依舊在其位。


    她沉穩而內斂,元莞焦躁,漸漸地也安靜下來,令孤鶩小心行事。


    兩人雖處一室,而心思不同,元喬不知怎地,變得極有耐心,凡事都會同元莞解釋,潤物細無聲,元莞心裏的疑惑也淡去了。


    覬覦她的心思,反而加深了,或許那股想法根深蒂固,元喬隻可為友,不可為敵。


    隻是‘友’字多含義,她想的卻是最親密的友人……她凝視手中一則地方貪汙的奏疏,大宋朝臣多科舉出身,朝臣也因此而驕傲,兩府宰執都是先帝年間的狀元,科舉貪汙成了最大的貪汙案。


    可地方的貪汙,又與科舉有何關係。


    她不懂,望向元喬。元喬順著她的視線去看,粗略掃過一眼,道:“科舉在地方舉行會試,中舉者才能入京參加科考,一層層往上考。地方名額不多,文采低者賄賂考官,並非稀奇事。”


    殿內置一案,元喬坐於案後,元莞時而看一眼,在案旁磨蹭不走,見到什麽就多問一句。元喬似是心情不錯,有問必答,使得元莞膽子大了些,命人搬了凳子過來,與她做在一起。


    皇帝虛心請教,元喬哪裏能趕人走,扶著她坐下,奏疏也隨她去看了。


    元莞心思正派,言語也是再三斟酌,免得再將人氣走。她如今下定決心,讓元喬成為‘友人’,就不能拿話氣她。


    她聽聞解釋,並沒有就此放棄,反而往下去想:“可來京參加科舉,若無文采,還是不行,豈非糟蹋銀子。”


    元喬目露欣慰,淡笑搖首:“科考之路並非一蹴而就,走一步是一步,有了京試名額,舉子在身,總比白身的好。陛下行事,也是一步步而來,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而非直接躍上雲端。”


    元莞明白過來,頷首道:“會試賄賂,那此人入臨安城,豈非還會接著賄賂考官?”


    元喬笑了笑,知微見著,陛下想得很深,點頭讚同:“確實有可能,但眼下揭露出來,就斷了機會,不過不能因此鬆懈,科舉一事甚為重要。”


    “朕記得先帝當年曾令蘇聞為主考官,他後得了不少學子,如今朝堂上都有不少他的學生。大長公主為何不招攬?”元莞問得認真,心思通透。


    元喬唇角微微勾勒,溫聲道:“我並沒有蘇相的文采。”


    這是自謙的說法,元莞是不信的,大宋朝堂上女官甚少,元喬是以皇家公主的身份攝政,其他人則需慢慢通過科舉考上的。可那些文人毛病多,不願見女子占據朝堂,科舉幾乎就是男子的天下,女子熬出來的幾乎沒有。


    想來元喬不是不願,而是此舉會引起其他學子的不屑,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她抬首去看,元喬垂眸,修長微卷的羽睫掩蓋住眸色,看不出太多的情緒。


    午後時間好過,秋日裏的天氣涼爽,昨日下過一回雨,冷意襲人,太醫請皇帝莫要出殿門,免得染了風寒,就更難下藥了。


    太後忙得不見人,元莞也樂得自在,在元喬身旁蹭了一個時辰後,終於被元喬趕去榻上休息。元喬給她掖好被角,轉身才出去。


    目光落在方才那道奏疏上,皇帝的話倒也不錯,明年就是科考,想必這樣的事情也是不少的。先帝年間發生過此類似的事,牽扯甚廣。


    思慮一陣後,陳硯求見,兩人去廊下說話。


    陳硯還在查皇帝的身世,元喬不放心舊日事。太後對皇帝並非是不關心,像是視為棋子,利用她一步步占權,皇帝也表現出抵製之意。


    照顧皇帝這幾日,太後來看皇帝的次數不多,每日會令宮人來請安。可宮人與太後本人親來,又是不一般的。


    她有些懷疑,皇帝非太後親生。


    前朝後苑裏發生不少奪子的事,高位者無子,令地位低下的後妃懷孕,而後在生產之際奪來,偽裝成是自己親生,瞞天過海。


    陳硯道:“臣查出些異像,太後服用藥丸,身散香氣,隻是這類藥丸服用過度,就無法孕育子嗣。”


    “那當年孩子從哪裏來的?”元喬並未有太多的震驚,但看太後的態度,就可知曉。


    “當年太後宮裏有一宮人無故而死,死因不明,後被草草葬了。臣去查,發覺她是產後血崩而亡。”陳硯聲音忐忑,發覺這件事之際,嚇得他都站不穩。


    這類的事情並不可少,元喬不在意,抓住重點:“那位宮人陛下可曾臨幸過?”


    陳硯低頭道:“臣還在查,不過宮人在宮內見不到其他男子的。”


    若不是先帝子嗣,太後也沒有這份膽量來禍亂皇室血脈。


    元喬擺擺手,示意莫要再說,吩咐他:“再接著去查,另外蘇聞處如何了?”


    “蘇相還在與劉欽周旋,太後亟不可待,令人去見蘇相,都吃了閉門羹。不過陛下在暗中行事,她似是想要殿前司。”


    殿前司非同小可,小皇帝沒有兵權,當初先帝在世時,殿前司指揮使就是劉欽,多年不曾改變,元喬也未曾動過。


    劉欽自己犯錯,就怨不得她了。她心中有了計較,“陛下想要,就讓她自己去爭,你不必去幫,也不必去添亂子。”


    借此機會,試試小皇帝的耐力。


    陳硯退下了,元喬回殿,步履放輕,榻上的人呼吸綿長,乖巧地躺在被下,臉色好了些,眉眼間的病弱之氣依舊散不去。


    太醫曾道陛下身子不好,是娘胎裏帶來的病症。那宮人是血崩而亡,也可說得過去。


    她在榻前坐下,掀開被衾,元莞的手臂未見消腫,紅腫不堪,掀開袖口,手腕往上依舊如此。小皇帝幾日來,都不甚在意自己的傷,見她就笑意延綿,就像一捧澄澈的池水,十分甘甜。


    元喬望著皇帝,久久不語,捏了捏她浮腫的指尖,軟綿而無力,想起太後的作為,不覺歎氣。她將皇帝玩弄於鼓掌中,皇帝到底年歲太小,不知事,被太後蒙騙太久,險些淪為棋子了。


    她歎息,將被子掖好,起身卻見小皇帝皺了皺眉。想來睡夢中猶不安心,伸手在眉眼處輕輕揉了揉。


    小皇帝的肌膚很柔軟,似嬰兒,指腹間似燃氣一團火焰,溫暖了冰冷的肌膚。元喬想起剛滿月時的小皇帝,那時她也不過七八歲,德惠太後令她去給小公主送禮。


    德惠太後慈愛,送了金項圈,套在滿月孩子的脖子上,不知怎地,她忽而就笑了,也不知笑什麽。


    稚子一笑,就裂開嘴巴,露出光禿禿的牙板,可愛間透著有趣。


    禮送到後,就要離開。再見她的時候,就是抓周了,照舊是去送禮。


    小元莞滿地跑,撞到她的身上,揚首看著她,又是咧嘴一笑,這次長牙了,零散地幾顆糯米小白牙,嘴角還留著口水。


    孩子抱著她的腰,她就不敢動了,嚇得不知所措,手堪堪落在元莞的小臉上。


    庭院裏不少宮人在,她不敢去碰阿兄的女兒,阿兄卻在此時走了出來,一把抱起元莞,揪著她的小耳朵:“這是小姑姑,不許亂跑。”


    小姑姑一稱呼令她詫異,她拘謹地看著懷裏的孩子,不敢當真應了那句稱呼。


    周歲的孩子哪裏能說全話,眨眨眼看她幾眼,就躲進阿兄的懷裏。她匆匆將禮送到後,便又離去。


    後來再見的時候,元莞就不愛說話了,一句糯糯地小姑姑,就再見不到她的笑。


    元家宗族內子嗣多,先帝動過易儲的心,是她勸下,元莞性子沉穩,並無不好。且是阿兄的血脈,得良臣輔佐,必會成為明君。


    不想到頭來,阿兄竟令她來輔佐。


    她自舊事裏回神,指腹下的肌膚如當年一樣。當年她知曉自己身份尷尬,嚇得不敢再動,今日她鬼使神差地捏了捏,當是彌補當年的遺憾。


    捏了捏,覺得有趣,心口處空虛被填滿了,她將先帝當作依靠,如今也可作元莞的依靠。


    小皇帝睡得不深,伸手去拍開臉上的‘蚊蟲’,不大高興,元喬笑了笑,這才起身離去。


    她出宮,去中書省。


    當初阿兄給她廢帝遺詔,後將擬旨、藏詔書記錄的一幹人都賜死,將此事掩藏得嚴密。阿兄對她留了後手,沒有給她最大的權力。


    去歲被困,她情急下說出廢帝之事,皇帝警覺,命人去中書找,找尋多日無果。她想起擬詔人的性子,必然不會藏在尋常地方。


    中書擬詔,六部奉行,詔書記錄若被旁人看到,定會引起風波。


    入中書後,臣僚來迎,麵帶笑意:“殿下有事吩咐就成,何必親來。”


    “孤來尋一物,就在閣內,不需引路,大人且去忙。”元喬擺手示意他莫要跟著,又將帶來的人譴在閣外,自己去找。


    皇帝的人翻遍中書,也無果,閣內此處藏著的是前朝古籍,以備朝臣查閱之需。


    閣內還有不少臣僚,見到她後,誠惶誠恐,忙放下手中的物什,作揖行禮。


    元喬擺擺手,示意他們繼續,自己往高閣而去。


    那樣隱秘之物,藏在隱秘之地是好,可中書內未必就有這種地方。


    閣樓分幾層,走到最高層,她駐足。屋頂處漆黑烏黑,看不清橫梁,此處不可掌燈,火星落到書上,會毀壞古籍。


    眺望一番後,她心中有了計較,讓人去將陳硯找來。


    趁此空隙,她將周遭都查過,低矮之處都是可以隨意觸碰,唯獨高處,鮮少有人去觸碰。她將目光落在先帝親自書寫的匾額上,頂層有凳子,她搬來一凳子。


    遍尋中書內,唯獨此物出自阿兄手筆。


    站在凳子上也不及匾額高度,需搬來木梯來,她比試一番高度後,令人去尋木梯。


    大長公主吩咐,無人不管不從,將木梯取來後,陳硯才焦急而來,見她站在匾額下,神色不清,他幾步近前:“殿下有何吩咐?”


    “無事了,你且下去,有事我再喚你。”元喬將陳硯趕走,自己登上木梯,高處有灰塵,她輕輕咳嗽幾聲,伸手在匾額後摸索。


    因為看不清,她隻能憑著感覺去摸,摸索一陣後,才摸到一物。


    她猛地呼出一口氣,阿兄做事謹慎,也著實大膽,將放在此處,若被有心人看到,也是壞事。她將物什取下,藏入袖口,而後換陳硯將木梯挪走。


    陳硯不敢多話,親自扛著木梯走下去,看得一眾臣僚目瞪口呆,他們位卑,忙去接過。他也不客氣,丟給他們,就追上大長公主的腳步。


    元喬漫步而走,腦海裏在想著此事,東西出了中書,就失去作用,還需放在中書內。


    隻是放置在何處,是一麻煩。


    想不到好的去處,就先帶回公主府,她不放心。


    大長公主去中書之事,未曾瞞過皇帝,旁人不甚在意,去往中書隻有吩咐臣僚辦事,不會往深處去。


    元莞不同,想到的便是遺詔的在檔記錄。


    遺詔與記錄缺一者不可,之前元喬空有詔書,如今是兩樣都有了?


    她感到一陣憋悶,元喬要做什麽?


    難不成查出她的身世了,想想又不對,劉謹行一死,當年的線索就斷了,太後不會傻到揭露此事。她被廢棄,太後也成了罪人,眼下的局勢下,太後斷斷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元莞坐立難安,榻上也躺不住,起身在殿內走動。太醫令她莫要出殿,她也不好往外走,走動片刻後,孤鶩來稟報。


    她複又坐回寬榻上,孤鶩稟道:“殿前司亂了,太後安撫不住,陛下若給些甜頭,臣去招攬,殿前司就是陛下的。”


    皇帝並非是以前的皇帝了,手中握有些許權柄,殿前司的人嚐到甜頭,就會聽君事。


    元莞很滿意,“那你去辦,務必在大長公主之前辦成此事。”


    孤鶩也覺得振奮,與皇帝商議過一陣才退下。


    那廂的元喬回府更衣,在黃昏之際複又回到垂拱殿,皇帝悶悶不樂地坐在寬榻上,神色不悅,她趨步近前,伸手貼了貼她的額頭:“陛下不舒服嗎?”


    元莞側身,不讓她碰,睨她一眼後,讓出寬榻一半的位置。


    她雖生氣,也曉得分元喬一半的座位。元喬覺得她好笑,別扭的模樣很有趣,也沒有顧忌其他,俯身坐下,“臣哪裏惹陛下不悅了?”


    元莞說不出來,憋得臉色通紅,這件事確實不好說,也不能說,她想趕走元喬,卻又舍不得。元喬近日來對她不錯,榻前親自照顧,事事親為,她也不能挑剔。


    小皇帝自怨自艾,半晌不肯說話,元喬等過一陣,見她陷入困境中,唇角彎了彎,又恢複常色:“陛下有難事?”


    有,且是很大的難事,元莞難以啟齒,更怕一問,這幾日短暫的溫馨就不見了,元喬又變成往日霸道不講理的大長公主。


    皇帝不語,元喬就靜靜等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以下犯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皇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皇叔並收藏以下犯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