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湖周旁的人都被清除幹淨,魏國大長公主知曉小皇帝身份貴重,不容有失,就連筵席都未曾擺,將人都遣散了。
知曉皇帝而來的夫人都不敢造次,唯獨周暨呆了呆,陛下哪裏去了?她特地去尋魏國大長公主問明緣由。
她一問,魏國大長公主才想起陛下是同永安侯一道來的,不禁又懷疑兩人之間的感情來。若有感情,必然不會廢皇夫;既然沒有感情,兩人私下同行,又如何說?
小皇帝行事愈發令人琢磨不透,就連元喬也跟著胡鬧,她端詳一眼永安侯,錦袍修身,相貌端正,姿態如綠竹秀雅,世家子弟中可算翹楚。
怎地就不入小皇帝的眼,打量她一番後,才問話:“小侯爺怎地同陛下一道了?”
周暨被元喬問怕了,早就想好措辭,回道:“在府門外相遇,陛下就同我一道來了。眼下既然散了,特來問問陛下的去處?”
“原來如此。”魏國大長公主放心。她沒有元喬的謹慎,也信了周暨的話。觀周暨相貌不俗,元喬為皇帝選皇夫的時候,看中的就是周暨的性子,她心思動了。
元喬眼光獨到,周暨必然不是差的,永安侯夫人的位置也好的。到時問一問阿喬,周暨若是良人,可與魏國大長公主府聯姻。
一麵之緣算不得什麽,還需再相看些時日,不急在一時。
周暨也沒有被留下,聽聞元喬來了,不敢去見她,唯有鬱悶回府,怎地每次帶陛下出宮玩,都會遇到元喬。
出門不利。
****
湖麵上風景秀麗,往湖中心而去,便是一小州,上有一座涼亭,四麵紗幔擋去早春的湖風,內設熱茶點心。
元莞先踏上小州,雙腳離開小舟後,下意識回身,伸手去攙扶元喬。
元喬今日穿得簡單些,發髻上三兩珠釵,紫色的外襟被風吹過,搖曳在水麵上,恰好紫色的花卉盛開。
她掃過元莞白皙的手心,並未接受她的好意,自顧自下了小舟。
亭內三兩婢女侯在一側,元莞看著自己空落落的手心,微覺窘迫,自那句話後,元喬就不說話了。無論她說什麽,都一字不回。
元莞也不再言語了,入亭後,婢女在一側煮茶,熱水咕嚕咕嚕地冒著水泡,見到她二人來後,才開始將茶餅放入熱水裏。
須臾後,兩盞茶就至於桌麵上,元喬不動,礙於君臣之別,總不會仗著長輩的身份,越過皇帝。
她固來禮數周全,元莞也沒有詫異,自己先吹了吹茶水,覷她:“方才魏國大長公主讓朕給小姑姑相看夫婿。”
元喬不理她,半晌不語。元莞認真道:“這是真話,朕未曾騙你。”
元喬冷笑:“那方才便是假言哄騙臣?”
亭外湖風撲麵,元莞被吹得眯住眼睛,堅持道:“也不算是假言,你不信,朕也不會勉強。隻是擇夫婿一事,朕是不會去做的。”
她喜歡元喬。雖說元喬不肯放權,可這並不耽誤她喜歡,元喬貌美,又權高,於她又無血緣,唯有她親政後,才可有機會得到她。
她還年少,等些時日,也無妨。至於元喬,總覺得她性子清冷如斯,除去她外,也無人敢接近的。如齊國侯那般,都喜歡嫵媚聽話之人,元喬這般,就不會喜愛。
方才魏國大長公主之意,似是在說和,也意在說明:元喬可信。
這位姑母慣來不爭,先帝在時就極為敬重,就連元喬也是敬意有加,想來,她定是知曉當年的事,篤定元喬可信的。
小皇帝眉眼凝結,深思之色,很是明顯。對麵的元喬著實弄不清她的心思,但擇婿一事是不會的。她這位善良的阿姐所托非人,也不知皇帝對她生起不當之心。
這是‘不當’心思,不知是元莞故意逗弄還是有心。若真的有心,太後下.藥那日,就不該輕易放過她。
想到太後,元喬眼眸驟然幽深,劉氏一黨少了劉謹行後,依舊在朝堂上跳脫得厲害。
劉謹行並非是劉家官位最高的,也非掌舵之人,皇帝直接將他除去,實則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眼下太後之勢猶在,她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尤其是母上式微,皇帝也可自立。
兩人心思不同,眼光折射而進,碧波蕩漾,春日氣息濃鬱。喝過茶後,元莞顯得極為正經,也不與元喬開玩笑,更不會逗弄她。
既然想好信她,就不會再猶豫。
元喬不知她心性改變,對她未曾有好臉色,直到離開,也未曾再說一句話。
赴宴之後,元莞依舊無法親政,但她這麽多年也並非一事無成,手中有不少人可動。上次不敢輕易去動,就將太後的人推了出去,元喬疑心漸失。
太後雖不滿,又懼於元喬之勢,一直未曾有動作。元莞攪動風雲之際後,太後與元喬之間嫌隙欲深,但凡劉氏一黨有何動作,大長公主一再拒絕。
長此以往,劉氏將元喬嫉恨在心,恨不得當即拉她下來,太後亦是如此。朝臣觀其風向,隻當大長公主針對陛下,想要遏製她的勢力罷了。
殊不知,小皇帝樂於此事,元喬不出手則罷,出手便是疾風,劉氏門人被拔去二三,得到諸多空隙,皇帝不動聲色安排自己的人。
雖無大用,亦可算小勝。
蘇聞見此情形坐立不安,一日處置一名劉氏黨羽,散朝後追上元喬步伐,平息自己的情緒,鎮定道:“大長公主是何意?陛下手中的人都被您給拉了下來,她必會惱了。”
在他眼中,劉氏即是陛下的人。
“蘇相慎言,我所做的都是為陛下著想,如今你卻說是我私心,陛下知曉,便是離間之言。”元喬不說實話,漫步而行。
她看得很清楚,從動劉氏第一人開始,小皇帝就在‘努力’挽救中,可她再怎麽‘努力’,結果還是讓她成了。
可見小皇帝並不想阻止她,甚至可算是坐山觀虎鬥。
起初不信,懷疑皇帝別有用心,可時日久了,就漸漸信了,小皇帝在她與太後之間,做出了選擇。
陛下信任,她就真心回報,漠視陛下安排自己的人入兩府。
雖說這些不算是大權,可這些人亦影響著兩府,待過些時日,再安排些高位,小皇帝就能嚐到親政的滋味了。
接下來,就看小皇帝能否想通了。
蘇聞得不到答案,恐元喬真要做那佞臣,將先帝囑咐拋去,他追上幾步,再道:“大長公主當真做那不臣之事?”
蘇聞是先帝一手提起,臨終受命,雖有私心,可最終還是行忠君之事。元喬所為,已觸及他的底線了,他不得不勸。
元喬淡笑:“蘇相想多了,你我都是臣下,對陛下從無二心,哪裏來的不臣之事。”
此話極為敷衍,蘇聞氣得麵紅耳赤,而元喬笑著離開,他無可奈何,先帝囑咐他輔佐新君。這些年新君年幼,大長公主行事也是正派,怎地皇帝大了,她就變了。
再任由大長公主欺負陛下,可就真的難以保證不會易主了。
長籲短歎一番後,他咬牙去了樞密院,若針對大長公主,則會使得朝綱紊亂,想過幾日後,唯有及時阻止大長公主是正理。
蘇聞行事也是穩妥,一人之力是不成的,唯有令陛下知曉他的忠心才成,但皇帝將他看作是大長公主一脈,怕是不成的。
他正憂愁之際,秋日裏天氣驟變,周老染恙,朝臣舉薦他做帝師。
大好的機會,從天而降,他不敢猶豫就答應下來,與陛下有了更深的接觸。
小皇帝處卻是愁眉苦臉,尋到元喬,問她為何選蘇聞。
蘇聞一直追隨著元喬,一直算是公主黨,莫名舉薦他又是何意,她本不需帝師,但周老德高望重,大儒之範,教她都是無欲無求。蘇聞在皇夫一事上逼迫過她,若為帝師,豈非又跳進火坑裏。
她幾月未曾與元喬私下見過,礙於太後,一直忍著,今日不得已才召見。
小皇帝有求於人,近日又順風順水,對元喬的態度也甚是和緩。入內後,先令人去奉茶,眉眼高低一陣後,才開口:“姑母為何安排蘇聞?”
元喬詫異皇帝謙虛的態度,不被她刺幾句,都感覺不太適應,她笑了笑,“蘇聞是先帝欽點的狀元,兩朝鞏固,哪裏不好?”
“他心思不好。”小皇帝不樂意,蘇聞爭皇夫之心,路人皆知,她不願將自己陷於兩難中,眼下還未定下,先與元喬好好說。
她莫名委屈,倒令元喬不好開口了。蘇聞心正,可在朝堂上浸淫這麽多年,就算一塊白布也染了顏色,做不到一心為大宋了。
“蘇相之心,為大宋,且他並非是周老,陛下該得見這樣的結果才是。”她不好說得太透,這些時日幾番試探,蘇聞認定她是佞臣,對陛下一片忠心。
簡單的提醒後,元莞就明白過來,蘇聞比起周老,學識差了許多,但他是兩府宰執,對她幫助不少。起初,她隻陷入‘蘇聞是佞臣’的思想中,忘了他權高。
小皇帝眉眼舒展了不少,置於桌上緊握的手也鬆了下來,她想過後,知是元喬的安排,心中感激,道:“如此、如此,朕聽姑母的。”
元喬淡笑,小皇帝不鑽牛角尖的時候也挺可愛,她起身欲走,“臣還有事,先告退。”
這麽快就走了?元莞記得站起身,不舍道:“姑母有何事?”
“尚有事未曾處理,陛下有事嗎?”元喬淡淡地看著她,眸色帶著關切。
元莞不再逗弄她,想過一陣,不知說些什麽,搖首道:“那姑母且去。”
“臣告退。”元喬不疑有她,退出垂拱殿。
元莞追著她的背影走出去,目光露出幾分迷惘,自魏國大長公主府後,兩人的關係就緩和許多。她不再出言不遜,元喬也放下權臣的姿態,表麵雖說依舊劍拔弩張,私下裏好了很多。
殿外站了片刻,孤鶩立在一側,低聲道:“十五將至,宮中筵席安排,怕還是太後做主。”
宮城裏的事都是太後為主,皇帝居前朝,而不去管問,這才有了夏宴那日的事情,精明如元喬也吃了虧,亦或是元喬將太後當作是正人君子,未曾有防範。
今年元喬步步緊逼,逼得劉氏一黨幾乎步入絕境,太後吃了那麽大的虧,必然要找回來的。
宮裏的事,元喬無法做些什麽,尤其是太後經營多年,元喬哪裏會是對手。她被孤鶩一提醒後,不覺後怕。
前次是那樣不堪的事,這次太後若再效仿,必然更加厲害。
心裏淡淡的喜悅都衝淡了許多,她不知如何去做,先令人去太後處打探,她做不得什麽。中宮無主,這些宮宴安排的事,自然該是國母安排的。
國母無德,她也沒有辦法。
孤鶩領命去安排,她走回殿裏坐下。元喬的底細,她是不懂,但太後多少籌謀是知曉的,這些時日以來她做出被元喬逼迫的模樣,將傀儡皇帝演全,太後怒其不爭,總是罵她。
這麽多年來,她已習慣,哪怕就是動手,也不覺得奇怪。
被壓得久了,她比元喬更為急迫,恨不得現在就將太後的勢力瓦解,一擊到底。
長長呼出一口氣,心中舒坦不少,人知感恩,太後對她亦有恩情,不可忘,待瓦解劉家勢力後,她會奉養太後。太後安分,她就是孝女。
孤鶩令人去查,每年藩王的節禮也送了過來,與此同時,不死心的豫王照舊給元喬送來節禮。元喬做事也清明,托魏國大長公主將禮單與禮轉交給陛下。
魏國大長公主入宮見陛下,笑著將禮單給元莞,笑道:“阿喬做事,我曆來放心。”
元莞還在查宮宴的事,陡然見到大姑母,未曾反應過來,見到上麵的禮後,詫異須臾,而後又放下,隨之一笑:“大姑母,朕要的是心安,這些東西給朕無用。”
“陛下不收也得收,若有朝一日朝臣提起,您也不會誤會。”魏國大長公主將禮單朝小皇帝處推了推,眼下的境地有些看不清,元喬與皇帝之間和睦相處是好事,為何令她來走一遭。
元莞近日嚐了些甜頭,兩府中有她不少的人,做事也便利許多,旁人不知,隻有元喬是明白的。她慶幸自己信任元喬,對於這些往日執著的人莫名愧疚,輕輕一笑:“姑母的意思,朕都懂,隻是有點不明白,豫王究竟是何意?”
這句話不可問旁人,隻可問魏國大長公主。
魏國大長公主本是來走一遭的,做些利於朝堂的事,被皇帝這麽一問,頓覺為難。舊事說出來,隻會令元喬難看。
小皇帝心性是好的,與太後不同,但君心似海,她擔憂元喬無法全身而退。
自古權臣哪裏有去處的,元喬又是女子,心思再如何縝密,也有疏忽之地。先帝命她攝政,是令元喬處於兩難之地。
先帝與元喬都是在德惠太後身邊長大,感情是有的,德惠太後囑咐先帝不可殺元喬,也令元喬不可與豫王一脈牽扯。
她做的極是完美,亦未曾想到先帝子嗣單薄,隻留元莞一人,先帝不信旁人,信一手養大的元喬。
兩人陰差陽錯,促成這對姑侄對立的局麵。
“我這就不知了,不過貪汙受賄一事古來都有,你小姑姑為免你多疑,才令我走一遭。至於豫王,多年不見,我也不曉得。陛下覺得不妥,不如就令人去看看。隻是一點,莫疑你小姑姑,她也不易。”
她也不易?元莞不解,哪裏不易了,明明被壓製的是她才是。
“朕知曉,不疑她就是了。”她彎唇一笑,將那份禮單看了一遭,令人收進私庫裏,又想起魏國大長公主進宮一趟不易,令孤鶩去私庫裏找了些補品給她。
魏國大長公主笑著收下,見左右無人,旋即問起周暨:“陛下覺得此人如何?”
元莞不知何意,認真道:“永安侯性子良善,不與人為敵,就是膽子小了些,聰慧得很。”
“那陛下為何不喜?”魏國大長公主本以為陛下會說出不好的話,不想聽出一番誇讚,更是覺得莫名其妙。
“不喜……”元莞咬著牙齒,她覺得廢去皇夫並不是她的錯,也不替元喬遮掩,直言道:“是小姑姑,她廢了皇夫,朕也沒有辦法。”
魏國大長公主又添一層疑惑,“阿喬廢他做什麽?陛下喜歡周暨嗎?”若是喜歡,她就放棄周暨,哪裏有同皇帝爭男人的道理。
元莞一聽,急於搖首:“朕對她沒有感情,且我二人清清白白,並未行周公之禮。”
本不想打聽皇帝私事的魏國大長公主被迫聽了些,皇帝喜好不一,她也懶得再計較,得空問問阿喬,周暨哪裏不好。
周暨若真是不好,她也早日罷休,免得禍害了孫女。
魏國大長公主出宮去了,元莞看著禮單,令孤鶩去安排,禮在魏國大長公主府,小心挪入宮裏來就成。
待處置了這些節禮後,各地藩王的禮也送進宮裏來了。
年年如此,小皇帝都是從中間選擇些好的,再賞給朝臣,今年同樣如此,豫王的禮格外厚重,她親自去庫房裏瞧了瞧,裏麵有不少前朝珍藏的物什。
藩王進貢是常事,元喬每每都會約束朝臣,不會在其間動手腳,小皇帝私庫裏的東西也攢了不少。
小皇帝對這些東西無甚興趣,不知元喬喜好,但女子應當都愛飾物,挑了些女子愛用的玉墜令人悄悄送去。
孤鶩辦事謹慎,禮送到元喬手上才放心。
元喬近來忙碌,就連豫王的禮都是托人去送給皇帝,夜間見到孤鶩,頗為好奇,待打開錦盒後,裏麵放置一對玉質晶瑩的耳墜。
玉通體圓潤,打磨得精致,可見做工極為精致,她不知陛下何意,喚住孤鶩相問。
孤鶩道:“臣奉陛下旨意而來,並不知緣由,此物聽說是前朝的珍品。”
小皇帝討好姑母,也是正常的事,他不覺得哪裏不對。
元喬見問不出什麽,就沒有再問,放他歸去。小皇帝近來乖順許多,對她也不再出言調戲,若是尋常,送這對玉墜,也是尋常事。
但小皇帝心思不正,她都不知該不該收。
皇帝慣愛在言語上刺激她,行為卻正經得很,不見有何不同,言辭調.戲,她早已習慣了。甚至認為是陛下有意為之,不過為了折辱她罷了。
她是豫王一脈,與陛下血脈遠了些,可情之一事,也是不可的。
皇帝又不知她的身份,誤入歧途,也不知可改正了。
改正倒好,若沒有,這份禮是不能收的。
晚間的時候,陳硯求見,錦盒依舊放置在案牘上,他瞧見也未曾在意,稟道:“殿下吩咐的事,臣依舊在查,查不出殿下所言。”
小皇帝那夜稱自己不是先帝血脈,元喬記得清楚,一年來令陳硯去查,幾乎將先帝的起居錄都翻過,就連貼身伺候先帝的人都仔細問過,輾轉多人,都是沒有結果的。
元喬幾乎開始懷疑那番話是元莞欺瞞她的,根本就無此事。
查之無果,令人更加不安。且她開始放權,也不知是好是壞。
思及深處,她又想到一處,吩咐陳硯:“你去查查伺候太後的舊人,詢問太後對陛下的態度。”
小皇帝不戀母上,太後亦不疼惜女兒,關係著實令人不解。
陳硯領了吩咐而去。
****
翌日朝後,朝臣魚貫而出,唯獨元喬留下。
蘇聞掃她一眼,不知大長公主做什麽,也欲留下,卻找不來借口,隻得憤恨離開。
待人走盡後,元喬步近皇帝禦座。
她神色不善,舉步有度,嚇得元莞眼睫顫了顫,她不記得哪裏得罪元喬了。昨日她還遣人給元喬送來耳墜,聽聞那是前朝寵妃之物。覺得玉體晶瑩,典雅端莊,與元喬性子相符,這才送了去。
送禮怎地還要被罵?步近後,元喬將錦盒從袖口處取出,置於陛下案頭。元莞立即識得此物,當真送禮會被罵?
她略有些膽怯,又覺得自己沒有做錯,挺直胸脯爭出幾分底氣,道:“大長公主氣勢洶洶,可是覺的此物不好?”
難不成元喬也知曉這是前朝寵妃之物,寓意不好,因此來罵人?
元喬抬眸,望著她:“陛下為何送此物?”
為何送?元莞開始自我反思,總不好是寓意好,說來不僅會挨罵,元喬還會不收。
小皇帝猶豫不決,更覺得怪異,元喬緊緊盯著她,發覺她修長濃密的眼睫顫了又顫,似是有口難言。
她複又開口:“陛下怎地不說話?”
知曉皇帝而來的夫人都不敢造次,唯獨周暨呆了呆,陛下哪裏去了?她特地去尋魏國大長公主問明緣由。
她一問,魏國大長公主才想起陛下是同永安侯一道來的,不禁又懷疑兩人之間的感情來。若有感情,必然不會廢皇夫;既然沒有感情,兩人私下同行,又如何說?
小皇帝行事愈發令人琢磨不透,就連元喬也跟著胡鬧,她端詳一眼永安侯,錦袍修身,相貌端正,姿態如綠竹秀雅,世家子弟中可算翹楚。
怎地就不入小皇帝的眼,打量她一番後,才問話:“小侯爺怎地同陛下一道了?”
周暨被元喬問怕了,早就想好措辭,回道:“在府門外相遇,陛下就同我一道來了。眼下既然散了,特來問問陛下的去處?”
“原來如此。”魏國大長公主放心。她沒有元喬的謹慎,也信了周暨的話。觀周暨相貌不俗,元喬為皇帝選皇夫的時候,看中的就是周暨的性子,她心思動了。
元喬眼光獨到,周暨必然不是差的,永安侯夫人的位置也好的。到時問一問阿喬,周暨若是良人,可與魏國大長公主府聯姻。
一麵之緣算不得什麽,還需再相看些時日,不急在一時。
周暨也沒有被留下,聽聞元喬來了,不敢去見她,唯有鬱悶回府,怎地每次帶陛下出宮玩,都會遇到元喬。
出門不利。
****
湖麵上風景秀麗,往湖中心而去,便是一小州,上有一座涼亭,四麵紗幔擋去早春的湖風,內設熱茶點心。
元莞先踏上小州,雙腳離開小舟後,下意識回身,伸手去攙扶元喬。
元喬今日穿得簡單些,發髻上三兩珠釵,紫色的外襟被風吹過,搖曳在水麵上,恰好紫色的花卉盛開。
她掃過元莞白皙的手心,並未接受她的好意,自顧自下了小舟。
亭內三兩婢女侯在一側,元莞看著自己空落落的手心,微覺窘迫,自那句話後,元喬就不說話了。無論她說什麽,都一字不回。
元莞也不再言語了,入亭後,婢女在一側煮茶,熱水咕嚕咕嚕地冒著水泡,見到她二人來後,才開始將茶餅放入熱水裏。
須臾後,兩盞茶就至於桌麵上,元喬不動,礙於君臣之別,總不會仗著長輩的身份,越過皇帝。
她固來禮數周全,元莞也沒有詫異,自己先吹了吹茶水,覷她:“方才魏國大長公主讓朕給小姑姑相看夫婿。”
元喬不理她,半晌不語。元莞認真道:“這是真話,朕未曾騙你。”
元喬冷笑:“那方才便是假言哄騙臣?”
亭外湖風撲麵,元莞被吹得眯住眼睛,堅持道:“也不算是假言,你不信,朕也不會勉強。隻是擇夫婿一事,朕是不會去做的。”
她喜歡元喬。雖說元喬不肯放權,可這並不耽誤她喜歡,元喬貌美,又權高,於她又無血緣,唯有她親政後,才可有機會得到她。
她還年少,等些時日,也無妨。至於元喬,總覺得她性子清冷如斯,除去她外,也無人敢接近的。如齊國侯那般,都喜歡嫵媚聽話之人,元喬這般,就不會喜愛。
方才魏國大長公主之意,似是在說和,也意在說明:元喬可信。
這位姑母慣來不爭,先帝在時就極為敬重,就連元喬也是敬意有加,想來,她定是知曉當年的事,篤定元喬可信的。
小皇帝眉眼凝結,深思之色,很是明顯。對麵的元喬著實弄不清她的心思,但擇婿一事是不會的。她這位善良的阿姐所托非人,也不知皇帝對她生起不當之心。
這是‘不當’心思,不知是元莞故意逗弄還是有心。若真的有心,太後下.藥那日,就不該輕易放過她。
想到太後,元喬眼眸驟然幽深,劉氏一黨少了劉謹行後,依舊在朝堂上跳脫得厲害。
劉謹行並非是劉家官位最高的,也非掌舵之人,皇帝直接將他除去,實則出乎她的意料之外,眼下太後之勢猶在,她不能再坐以待斃了。
尤其是母上式微,皇帝也可自立。
兩人心思不同,眼光折射而進,碧波蕩漾,春日氣息濃鬱。喝過茶後,元莞顯得極為正經,也不與元喬開玩笑,更不會逗弄她。
既然想好信她,就不會再猶豫。
元喬不知她心性改變,對她未曾有好臉色,直到離開,也未曾再說一句話。
赴宴之後,元莞依舊無法親政,但她這麽多年也並非一事無成,手中有不少人可動。上次不敢輕易去動,就將太後的人推了出去,元喬疑心漸失。
太後雖不滿,又懼於元喬之勢,一直未曾有動作。元莞攪動風雲之際後,太後與元喬之間嫌隙欲深,但凡劉氏一黨有何動作,大長公主一再拒絕。
長此以往,劉氏將元喬嫉恨在心,恨不得當即拉她下來,太後亦是如此。朝臣觀其風向,隻當大長公主針對陛下,想要遏製她的勢力罷了。
殊不知,小皇帝樂於此事,元喬不出手則罷,出手便是疾風,劉氏門人被拔去二三,得到諸多空隙,皇帝不動聲色安排自己的人。
雖無大用,亦可算小勝。
蘇聞見此情形坐立不安,一日處置一名劉氏黨羽,散朝後追上元喬步伐,平息自己的情緒,鎮定道:“大長公主是何意?陛下手中的人都被您給拉了下來,她必會惱了。”
在他眼中,劉氏即是陛下的人。
“蘇相慎言,我所做的都是為陛下著想,如今你卻說是我私心,陛下知曉,便是離間之言。”元喬不說實話,漫步而行。
她看得很清楚,從動劉氏第一人開始,小皇帝就在‘努力’挽救中,可她再怎麽‘努力’,結果還是讓她成了。
可見小皇帝並不想阻止她,甚至可算是坐山觀虎鬥。
起初不信,懷疑皇帝別有用心,可時日久了,就漸漸信了,小皇帝在她與太後之間,做出了選擇。
陛下信任,她就真心回報,漠視陛下安排自己的人入兩府。
雖說這些不算是大權,可這些人亦影響著兩府,待過些時日,再安排些高位,小皇帝就能嚐到親政的滋味了。
接下來,就看小皇帝能否想通了。
蘇聞得不到答案,恐元喬真要做那佞臣,將先帝囑咐拋去,他追上幾步,再道:“大長公主當真做那不臣之事?”
蘇聞是先帝一手提起,臨終受命,雖有私心,可最終還是行忠君之事。元喬所為,已觸及他的底線了,他不得不勸。
元喬淡笑:“蘇相想多了,你我都是臣下,對陛下從無二心,哪裏來的不臣之事。”
此話極為敷衍,蘇聞氣得麵紅耳赤,而元喬笑著離開,他無可奈何,先帝囑咐他輔佐新君。這些年新君年幼,大長公主行事也是正派,怎地皇帝大了,她就變了。
再任由大長公主欺負陛下,可就真的難以保證不會易主了。
長籲短歎一番後,他咬牙去了樞密院,若針對大長公主,則會使得朝綱紊亂,想過幾日後,唯有及時阻止大長公主是正理。
蘇聞行事也是穩妥,一人之力是不成的,唯有令陛下知曉他的忠心才成,但皇帝將他看作是大長公主一脈,怕是不成的。
他正憂愁之際,秋日裏天氣驟變,周老染恙,朝臣舉薦他做帝師。
大好的機會,從天而降,他不敢猶豫就答應下來,與陛下有了更深的接觸。
小皇帝處卻是愁眉苦臉,尋到元喬,問她為何選蘇聞。
蘇聞一直追隨著元喬,一直算是公主黨,莫名舉薦他又是何意,她本不需帝師,但周老德高望重,大儒之範,教她都是無欲無求。蘇聞在皇夫一事上逼迫過她,若為帝師,豈非又跳進火坑裏。
她幾月未曾與元喬私下見過,礙於太後,一直忍著,今日不得已才召見。
小皇帝有求於人,近日又順風順水,對元喬的態度也甚是和緩。入內後,先令人去奉茶,眉眼高低一陣後,才開口:“姑母為何安排蘇聞?”
元喬詫異皇帝謙虛的態度,不被她刺幾句,都感覺不太適應,她笑了笑,“蘇聞是先帝欽點的狀元,兩朝鞏固,哪裏不好?”
“他心思不好。”小皇帝不樂意,蘇聞爭皇夫之心,路人皆知,她不願將自己陷於兩難中,眼下還未定下,先與元喬好好說。
她莫名委屈,倒令元喬不好開口了。蘇聞心正,可在朝堂上浸淫這麽多年,就算一塊白布也染了顏色,做不到一心為大宋了。
“蘇相之心,為大宋,且他並非是周老,陛下該得見這樣的結果才是。”她不好說得太透,這些時日幾番試探,蘇聞認定她是佞臣,對陛下一片忠心。
簡單的提醒後,元莞就明白過來,蘇聞比起周老,學識差了許多,但他是兩府宰執,對她幫助不少。起初,她隻陷入‘蘇聞是佞臣’的思想中,忘了他權高。
小皇帝眉眼舒展了不少,置於桌上緊握的手也鬆了下來,她想過後,知是元喬的安排,心中感激,道:“如此、如此,朕聽姑母的。”
元喬淡笑,小皇帝不鑽牛角尖的時候也挺可愛,她起身欲走,“臣還有事,先告退。”
這麽快就走了?元莞記得站起身,不舍道:“姑母有何事?”
“尚有事未曾處理,陛下有事嗎?”元喬淡淡地看著她,眸色帶著關切。
元莞不再逗弄她,想過一陣,不知說些什麽,搖首道:“那姑母且去。”
“臣告退。”元喬不疑有她,退出垂拱殿。
元莞追著她的背影走出去,目光露出幾分迷惘,自魏國大長公主府後,兩人的關係就緩和許多。她不再出言不遜,元喬也放下權臣的姿態,表麵雖說依舊劍拔弩張,私下裏好了很多。
殿外站了片刻,孤鶩立在一側,低聲道:“十五將至,宮中筵席安排,怕還是太後做主。”
宮城裏的事都是太後為主,皇帝居前朝,而不去管問,這才有了夏宴那日的事情,精明如元喬也吃了虧,亦或是元喬將太後當作是正人君子,未曾有防範。
今年元喬步步緊逼,逼得劉氏一黨幾乎步入絕境,太後吃了那麽大的虧,必然要找回來的。
宮裏的事,元喬無法做些什麽,尤其是太後經營多年,元喬哪裏會是對手。她被孤鶩一提醒後,不覺後怕。
前次是那樣不堪的事,這次太後若再效仿,必然更加厲害。
心裏淡淡的喜悅都衝淡了許多,她不知如何去做,先令人去太後處打探,她做不得什麽。中宮無主,這些宮宴安排的事,自然該是國母安排的。
國母無德,她也沒有辦法。
孤鶩領命去安排,她走回殿裏坐下。元喬的底細,她是不懂,但太後多少籌謀是知曉的,這些時日以來她做出被元喬逼迫的模樣,將傀儡皇帝演全,太後怒其不爭,總是罵她。
這麽多年來,她已習慣,哪怕就是動手,也不覺得奇怪。
被壓得久了,她比元喬更為急迫,恨不得現在就將太後的勢力瓦解,一擊到底。
長長呼出一口氣,心中舒坦不少,人知感恩,太後對她亦有恩情,不可忘,待瓦解劉家勢力後,她會奉養太後。太後安分,她就是孝女。
孤鶩令人去查,每年藩王的節禮也送了過來,與此同時,不死心的豫王照舊給元喬送來節禮。元喬做事也清明,托魏國大長公主將禮單與禮轉交給陛下。
魏國大長公主入宮見陛下,笑著將禮單給元莞,笑道:“阿喬做事,我曆來放心。”
元莞還在查宮宴的事,陡然見到大姑母,未曾反應過來,見到上麵的禮後,詫異須臾,而後又放下,隨之一笑:“大姑母,朕要的是心安,這些東西給朕無用。”
“陛下不收也得收,若有朝一日朝臣提起,您也不會誤會。”魏國大長公主將禮單朝小皇帝處推了推,眼下的境地有些看不清,元喬與皇帝之間和睦相處是好事,為何令她來走一遭。
元莞近日嚐了些甜頭,兩府中有她不少的人,做事也便利許多,旁人不知,隻有元喬是明白的。她慶幸自己信任元喬,對於這些往日執著的人莫名愧疚,輕輕一笑:“姑母的意思,朕都懂,隻是有點不明白,豫王究竟是何意?”
這句話不可問旁人,隻可問魏國大長公主。
魏國大長公主本是來走一遭的,做些利於朝堂的事,被皇帝這麽一問,頓覺為難。舊事說出來,隻會令元喬難看。
小皇帝心性是好的,與太後不同,但君心似海,她擔憂元喬無法全身而退。
自古權臣哪裏有去處的,元喬又是女子,心思再如何縝密,也有疏忽之地。先帝命她攝政,是令元喬處於兩難之地。
先帝與元喬都是在德惠太後身邊長大,感情是有的,德惠太後囑咐先帝不可殺元喬,也令元喬不可與豫王一脈牽扯。
她做的極是完美,亦未曾想到先帝子嗣單薄,隻留元莞一人,先帝不信旁人,信一手養大的元喬。
兩人陰差陽錯,促成這對姑侄對立的局麵。
“我這就不知了,不過貪汙受賄一事古來都有,你小姑姑為免你多疑,才令我走一遭。至於豫王,多年不見,我也不曉得。陛下覺得不妥,不如就令人去看看。隻是一點,莫疑你小姑姑,她也不易。”
她也不易?元莞不解,哪裏不易了,明明被壓製的是她才是。
“朕知曉,不疑她就是了。”她彎唇一笑,將那份禮單看了一遭,令人收進私庫裏,又想起魏國大長公主進宮一趟不易,令孤鶩去私庫裏找了些補品給她。
魏國大長公主笑著收下,見左右無人,旋即問起周暨:“陛下覺得此人如何?”
元莞不知何意,認真道:“永安侯性子良善,不與人為敵,就是膽子小了些,聰慧得很。”
“那陛下為何不喜?”魏國大長公主本以為陛下會說出不好的話,不想聽出一番誇讚,更是覺得莫名其妙。
“不喜……”元莞咬著牙齒,她覺得廢去皇夫並不是她的錯,也不替元喬遮掩,直言道:“是小姑姑,她廢了皇夫,朕也沒有辦法。”
魏國大長公主又添一層疑惑,“阿喬廢他做什麽?陛下喜歡周暨嗎?”若是喜歡,她就放棄周暨,哪裏有同皇帝爭男人的道理。
元莞一聽,急於搖首:“朕對她沒有感情,且我二人清清白白,並未行周公之禮。”
本不想打聽皇帝私事的魏國大長公主被迫聽了些,皇帝喜好不一,她也懶得再計較,得空問問阿喬,周暨哪裏不好。
周暨若真是不好,她也早日罷休,免得禍害了孫女。
魏國大長公主出宮去了,元莞看著禮單,令孤鶩去安排,禮在魏國大長公主府,小心挪入宮裏來就成。
待處置了這些節禮後,各地藩王的禮也送進宮裏來了。
年年如此,小皇帝都是從中間選擇些好的,再賞給朝臣,今年同樣如此,豫王的禮格外厚重,她親自去庫房裏瞧了瞧,裏麵有不少前朝珍藏的物什。
藩王進貢是常事,元喬每每都會約束朝臣,不會在其間動手腳,小皇帝私庫裏的東西也攢了不少。
小皇帝對這些東西無甚興趣,不知元喬喜好,但女子應當都愛飾物,挑了些女子愛用的玉墜令人悄悄送去。
孤鶩辦事謹慎,禮送到元喬手上才放心。
元喬近來忙碌,就連豫王的禮都是托人去送給皇帝,夜間見到孤鶩,頗為好奇,待打開錦盒後,裏麵放置一對玉質晶瑩的耳墜。
玉通體圓潤,打磨得精致,可見做工極為精致,她不知陛下何意,喚住孤鶩相問。
孤鶩道:“臣奉陛下旨意而來,並不知緣由,此物聽說是前朝的珍品。”
小皇帝討好姑母,也是正常的事,他不覺得哪裏不對。
元喬見問不出什麽,就沒有再問,放他歸去。小皇帝近來乖順許多,對她也不再出言調戲,若是尋常,送這對玉墜,也是尋常事。
但小皇帝心思不正,她都不知該不該收。
皇帝慣愛在言語上刺激她,行為卻正經得很,不見有何不同,言辭調.戲,她早已習慣了。甚至認為是陛下有意為之,不過為了折辱她罷了。
她是豫王一脈,與陛下血脈遠了些,可情之一事,也是不可的。
皇帝又不知她的身份,誤入歧途,也不知可改正了。
改正倒好,若沒有,這份禮是不能收的。
晚間的時候,陳硯求見,錦盒依舊放置在案牘上,他瞧見也未曾在意,稟道:“殿下吩咐的事,臣依舊在查,查不出殿下所言。”
小皇帝那夜稱自己不是先帝血脈,元喬記得清楚,一年來令陳硯去查,幾乎將先帝的起居錄都翻過,就連貼身伺候先帝的人都仔細問過,輾轉多人,都是沒有結果的。
元喬幾乎開始懷疑那番話是元莞欺瞞她的,根本就無此事。
查之無果,令人更加不安。且她開始放權,也不知是好是壞。
思及深處,她又想到一處,吩咐陳硯:“你去查查伺候太後的舊人,詢問太後對陛下的態度。”
小皇帝不戀母上,太後亦不疼惜女兒,關係著實令人不解。
陳硯領了吩咐而去。
****
翌日朝後,朝臣魚貫而出,唯獨元喬留下。
蘇聞掃她一眼,不知大長公主做什麽,也欲留下,卻找不來借口,隻得憤恨離開。
待人走盡後,元喬步近皇帝禦座。
她神色不善,舉步有度,嚇得元莞眼睫顫了顫,她不記得哪裏得罪元喬了。昨日她還遣人給元喬送來耳墜,聽聞那是前朝寵妃之物。覺得玉體晶瑩,典雅端莊,與元喬性子相符,這才送了去。
送禮怎地還要被罵?步近後,元喬將錦盒從袖口處取出,置於陛下案頭。元莞立即識得此物,當真送禮會被罵?
她略有些膽怯,又覺得自己沒有做錯,挺直胸脯爭出幾分底氣,道:“大長公主氣勢洶洶,可是覺的此物不好?”
難不成元喬也知曉這是前朝寵妃之物,寓意不好,因此來罵人?
元喬抬眸,望著她:“陛下為何送此物?”
為何送?元莞開始自我反思,總不好是寓意好,說來不僅會挨罵,元喬還會不收。
小皇帝猶豫不決,更覺得怪異,元喬緊緊盯著她,發覺她修長濃密的眼睫顫了又顫,似是有口難言。
她複又開口:“陛下怎地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