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盡管左相在心裏瘋狂腹誹長公主,但麵上卻是老老實實的,像是對燕趙歌在大朝儀上位列第三這種事一點一件都沒有。而事實上他也的確沒辦法有意見,連太皇太後亦或者是太後都無法在大朝儀上對皇帝指手畫腳。無論這個皇帝是少不更事還是年老體衰,握有實權或者是被架空,在這一刻他都必須是至高無上的。隻要心裏但凡還存有維持這個王朝的想法,就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對皇帝的安排保持沉默。否則的話,一旦皇帝跌下他的寶座,失去了那層神秘的麵紗,底下的人就再也沒有敬畏之心了。
前漢三度覆滅,第一次外戚操控皇位更迭,第二次權臣操控皇位更迭,廢立皇帝,毒殺廢帝,第三次匈奴背信棄義,攻破前漢國都,皇帝卻為了苟活而認匈奴首領為叔父。這皆是因為底下的人看清楚了,所謂皇帝,所謂上天之子,不過就隻是個人罷了。
這是大晉的前車之鑒,所以哪怕後來大晉皇帝幾乎將麵子裏子都丟幹淨了,不得南逃苟活,但朝臣和勳貴仍然替皇家維持著僅剩的尊嚴,美名其曰南狩。
至於燕趙歌一個嘴上沒毛的年輕人堂而皇之地位列第三,盡管朝臣十分不滿,但隻能默默接受。官職爵位可以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分個高下,能力、履曆、年紀、出身,都是影響因素,所以有三公九卿六部衙門,所以有品階之分,有萬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等俸祿之別,但唯有一點是無法客觀評斷的,便是得皇帝歡心。
朝儀上以弱淩強是很常見的事,皇帝如果喜歡某個臣子,對方卻礙於種種原因官職並不高,便會發生這種事,將這個臣子位次排的比較靠前,告訴朝臣,朕看好這個人。這對於這個臣子而言,優劣各半,得了皇帝賞識,卻也被其他朝臣視作眼中釘,但對於被淩的“強”而言,卻是天大的壞事。
如今的大晉朝堂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今的太尉。
太尉原本是與丞相對等的,一個是最高武將,一個是頂層文官。自前朝武帝時廢太尉另設車騎將軍之後,太尉便成了個虛職,此後多以不掌兵的將軍擔任此職位,這將軍往往是功名赫赫之輩,但到了皇權旁落的時候變成了權臣弄權的最好職位。大晉立國之後,虛設太尉,太尉職銜變成了給予武官的最高榮耀,若是有哪個將軍被從邊關調回朝中,仍任將軍職位卻得不到太尉的虛銜,反而成了屈辱。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皇帝並不需要一個有威望的太尉,但為了平衡丞相而不能空缺此職位,便會提拔一個資曆較老但是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功績的將軍擔任太尉。如今的太尉便是如此,依照仁宗皇帝遺詔,設一左一右兩位丞相互相製衡,先帝登基之後將政事盡數交予長公主,擔心任命一個強勢又有功勳的太尉會反製長公主,於是挑了如今這位。
太尉姓王,單名諱績,表字無功。雖然表字和名字兩者之間含義是相輔相成的,要麽同義要麽反其道而行之,但王太尉這個表字卻是取得太妙了。王太尉寒門出身,父親是個三甲進士,官職縣令,王太尉靠著屢試不中,最終怒而投軍,靠著父親遺澤轉到了北地軍中。
之後屢次戰役,包括數次對匈奴的戰事,和趙國覆滅與燕國覆滅的幾場戰事,皆立了戰功。按理來說這人封侯拜將不在話下,卻不知是王太尉天生愚笨,還是真的不夠走運。代宗皇帝打戎人的時候,殺降八百,被斥責奪官,後起複。打匈奴的時候,在大漠中迷失方向,延誤戰機,被貶為庶人。趙國戰事,負傷被俘,被準許戴罪立功。燕國戰事,墜馬短腿,錯過了最終的決戰。
王太尉一生經曆大小戰事數百次,並非不勞苦功高,卻總是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而難以因功封侯拜將,時至今日隻有一雜號破虜將軍在身。
此謂“無功”是也。
於朝臣眼中,便是燕趙歌這個“弱”淩了王太尉和左相這個“強”,盡管太師與太尉、丞相是平級的。
長公主稍稍頓了一下,確信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跳起來反駁,才繼續道:“禦史令。”
禦史令立刻出列道:“臣在!”
“朕以為,天下之治,在吏治,在糾察。吏治清而社稷安,糾察嚴而百姓樂;吏治壞而宗廟不穩,糾察鬆而百姓窮困。吏不能治,糾察不明,則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注1]。”長公主端坐著,透過旒珠凝視著禦史令,沉聲道:“卿負此重責,當時時警醒。”
禦史令聽了,額上的汗淋漓而下。
這卻是長公主在敲打他了。
長公主對過去一年禦史們的成果十分不滿意,興平三年的幾件大事,包括蜀國公意圖謀反,老臨原侯當年寵妾滅妻,滅的妻還是天家公主,河東謀逆一案,等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被彈劾,他卻都沒有彈劾,反而盯上了燕侯。
他隻顧著看燕侯是不是真的在河東一事上問心無愧,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是不是真的和繼母毫無瓜葛,卻將自己的本職工作放在一邊。禦史的職責是彈劾,所有有必要的人和事情都要彈劾,而不是隻彈劾燕侯。
長公主隻是很隱晦地提醒他,而不是當眾批評甚至暗示他應該立刻乞骸骨回家養老種田,算是很給麵子了,證明他在長公主麵前還是有幾分香火情的,至少他過去幾年的成果還是被長公主認可的。但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長公主就一定會讓他滾回家裏去。
三公九卿六部的各官員裏,禦史令因為本質工作是彈劾,有時候甚至要替皇帝行使意誌,彈劾某位重臣。因此禦史令是最遭人恨的,如果他失了天家的信任,那絕對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自殺都是最好的結果!
禦史令想到這裏,立刻拜道:“陛下教誨,臣一定銘記於心,不敢忘卻半點,為陛下掃清天下貪贓枉法之徒!”
長公主滿意地點了點頭。既然知道是要掃清貪贓枉法之徒,那想來是不會再追著燕趙歌屁股跑了,那點子破事天天彈劾都煩死了,燕趙歌是什麽人她難道會不清楚嗎?要你們這些吐沫星子整天亂飛的人多管閑事!
禦史令之後,長公主點了廷尉。
“朕近來讀《禮記》有所感悟,苛政猛於虎,朕深以為然。然卻不可輕刑罰。刑罰輕則天下視律法為無物,刑罰重而百姓不安天下苦之。期間輕重之道,需卿自行拿捏。”
廷尉拜道:“臣謹遵陛下口諭。繁刑嚴誅者,吏治刻深者,賦斂無度者,皆按律當誅!”
再之後,長公主先後點了左相和六部尚書。
左相終於鬆了一口氣,至少沒落到九卿最後去。
六部尚書之後點了王太尉,王太尉一臉戚戚然,努力笑著向長公主表忠心,然而並沒有什麽用。太尉這個職銜表麵上是給予武官的榮耀,實際上隻是為了防止戰功赫赫的武官走到功高震主那一步,從實權將軍調任太尉,是明升暗降,高高帽子一戴,臉麵有了,卻沒了兵權。
若不是邊關沒什麽有功高震主風險的武官,也沒有適合擔任太尉的人,長公主早就把王太尉踢回家裏去了。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有還不如沒有呢,誰敢用這樣的人?
況且,能征善戰的人眼前就有一個,就算戰功封王也沒有任何的風險,她為什麽不用呢?
長公主的目光移到坐著的燕趙歌臉上。
燕趙歌和她對上視線,悄悄眨了眨眼睛。
排位次結束之後,便是各郡國進獻特產和屬國上供了,再接著是上計吏上殿朝覲,並簡略說明去歲該郡國的賦稅、徭役、田畝、人口以及各種工程的狀況,各家豪強出了多少錢,修了多少路,沿河的修堤壩修得如何,靠山的開山采石料又是如何,都要一一道清。
這也是長公主最重視的地方。
曆代大晉皇帝就如同前朝一般,在登基之前遊曆三輔甚至跑出關外的傳統,但登基之後卻不能再這麽做了。倒不是會被朝臣勸阻,而是財政吃不消。因為天子出巡,一路花費走的是內務府的賬目,而不是國庫……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內務府養天家,國庫養天下。
先帝登基後巡視過一次魯地,花掉了幾千萬錢出去,這錢夠再打一次北地戰事。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他什麽也沒有巡視出來,一路上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美滿。但事實如果真是這樣,魯地又怎麽會一次又一次的饑荒呢?先帝回長安後在宮裏大發雷霆,再也不提巡視天下的話了。
況且天子出巡,沿途士民工商都苦不堪言,擔任護衛職責的將軍一路上戰戰兢兢,迎駕的當地官吏也戰戰兢兢。為了防止出現刺殺皇帝的意外,還要提前通知當地官吏,但巡視天下就是為了看看關外的百姓過得如何,被人提前知道了,就勢必會作秀造假,既然這樣去了還有什麽意義?
也因此,這是唯一一個可以詳細了解地方郡國狀況的途徑了。
但實際上,長公主還有一些別的想法。她聽著某郡國的上計吏說著,用餘光瞟了一眼燕趙歌。
燕趙歌正端姿正座,仔細聽著上計吏的匯報,時不時點頭,時不時搖頭,偶爾又會眉頭緊鎖。看起來比皇帝還認真得多。
至於皇帝,長公主看了一眼在自己懷裏的小皇帝,已經咬著拇指睡著了。
再再之後,就是宮宴。
未央宮燈火通明,無數侍女端著裝有食物或是酒水的盤子穿梭於殿中。
每一年的最後一日,皇帝會在未央宮裏宴請群臣,以顯君臣同樂。而太後也會在長樂宮宴請諸位王妃、國公夫人、侯夫人等。以此喜樂,共迎新年。
長公主讓乳娘將餓了的小皇帝抱走,又換了一身衣服出來。
從本質上來講,宮宴就是群臣誇讚皇帝,給皇帝溜須拍馬屁的場合,一些在其他場合說出來會被旁人認為是幸臣的誇耀之詞,在宮宴時都可以說出來。花花轎子人人抬,便是再虛心納諫的皇帝也不願意在這麽喜慶的日子裏聽人說一些不好聽的話。
平日裏這種行為叫直言不諱,這個時候就叫找抽。
燕趙歌吃著佳肴,喝著美酒,盡興到酣暢淋漓。大約是因為前世她醉酒次數太多,給了長公主很深的陰影,導致吃飯時長公主很少會允許她喝酒,便是允許了最多也隻能喝上一兩杯,哪有這時候一壺接著一壺地喝得痛快。
一邊的陸成侯湊過來,道:“我聽聞燕侯的親兵也是我陳氏族人?不知可否一見?”
燕趙歌已經有了幾分醉意,她盯著陸成侯看了一會兒,道:“雖然姓陳,但不是你陳氏族人。”
陸成侯:“???”
怎麽和長公主給我說的不一樣?那陳修不是算作長安陳氏的二房子弟了嗎?到底怎麽回事?
燕趙歌敲了敲桌子,道:“雖然姓陳,但是,但是他是我的親兵,是我錦衣衛的親兵。是他爹,他爹托付給我爹的,沒有旁的身份。”
陸成侯更糊塗了,這關托付不托付什麽事情?他是陳氏子弟又不耽誤給你做親兵,這孩子年紀輕輕就做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親兵,一看就知道前途無量,他怎麽也不會倚老賣老將人從錦衣衛裏調出來了,便是他有這個心長公主也不會同意的。所以,燕侯是不是喝醉了?說話怎麽顛三倒四的?
右相在旁邊安安靜靜地吃著東西喝著酒,將兩人的對話盡數聽進耳朵裏,已經對這件事有了個大概。顧令儀先前是和他講過,在薊侯府裏有看到一個奴仆模樣的人,長得卻和陳度有些相像。他那時隻當是單純的長得像,琅琊陳氏再沒落也不會允許族裏子弟賣身給人為奴的。
但聽燕候話裏話外的意思,似乎真的是陳氏子弟,還在陳氏分宗之後,落到了長安陳氏的族譜上。燕趙歌這話明顯是就要坐實那人陳氏的身份,抹除過去曾賣身為奴的記錄。
這也難怪,外戚的族親賣身為奴,落得可是皇帝麵子。
不過這和他又有什麽關係呢?他隻是個純臣罷了。隻有一個女兒會被他牽腸掛肚,就是這個女兒總記著他生父的期待,做些女兒家不常做的事情,什麽去太學讀書,去同窗家裏做客,前陣子還說要考個狀元回來……右相想到這裏,忽地眼皮子一跳。
壞了,顧世澤死之前顧令儀還未降生,是男是女都不清楚,所以那本冊子上既有女兒家常做的事,也有男兒常做的事,萬一顧世澤寫了一條嫁個如意郎君之類的……最近顧令儀可是和燕寧康相處得頗為融洽!萬一看上了那小子……右相殺氣騰騰地瞪了燕趙歌一眼。
燕趙歌似有所感,瞥了一眼右相,又回過頭去和陸成侯扯皮。
陸成侯聽她車軲轆話翻來覆去地說,實在是煩了,道:“我曉得了,那孩子就是良家子,被他爹托付給你燕家!莫要再說了!”
燕趙歌連連點頭。
坐在後頭的官員聽到陸成侯的話,不禁調笑道:“怎地?燕侯年紀輕輕也開始給人說媒了?”
這人以為燕趙歌在給陸成侯的兒子說媒。
燕趙歌一拍桌子,道:“我明兒就去你家說媒!”
她有了幾分醉意,大腦暈頭轉向地,也不太能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說的話,就隨便衝著一邊回了話。好巧不巧,恰好對著右相了。
右相臉色頓時鐵青一片。
“你敢來我立刻打斷你弟弟的腿!”
燕趙歌:“???”
她懵了一瞬,想起來右相有個女兒,前世配了曲歲寒,但曲歲寒已經不知道哪裏去了,右相女兒大約還待字閨中。以大晉女兒家一般在及笄前一到兩年相看人家並且定親的習俗來看,右相女兒今年應當十三四歲,燕寧盛和燕寧康過年都十五,似乎正合適。
“這個,我還要回去想一下,到底是我二弟合適,還是我三弟合適,請右相您,莫急。”
右相:“……”
他幾乎要被這個醉鬼氣笑了。長公主能不能趕緊把燕侯堵了嘴捆起來啊!
燕趙歌的確是醉了,她可以讓自己沉浸在酒意裏,讓大腦放空。這是興平三年的最後一天,多事的興平三年終於過了。
除了先帝比記憶還早駕崩了一年之外,一切都很順利。
父親沒有重傷在北地,蜀國公府老老實實伏誅了,蜀王係子孫不敢再動,秦王係子孫也站到了皇家這一邊……最重要的事,先帝死得幹淨利落,明明白白,而不是像前世那樣,疑似蜀國公下的手。這樣一來,興平四年發生的所有事都不會再發生了,曆史上不會再有興平四年,那些慘劇,那些遺憾,都被留在了回不去的過去裏。
隻要接下來再解決掉匈奴和西涼侯,她有生之年大晉一定穩固如山。
更重要的事,她和長公主的婚事得到了皇帝的背書,她和長公主乃是情投意合,而並非過去那樣權宜之計,有名而無實。
等到百年之後,她可以和長公主埋在一處。
燕趙歌想到這裏,眼淚幾乎要落了下來。
朝儀以鼓樓上的鍾聲為尾聲,敲了整整一百零八下。按如今曆法,一歲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注2],合起來正好為一百零八,敲一百零八下,便象征著這一年已經結束,新年伊始。
興平三年,順利過了!
燕趙歌高舉著酒杯,眼裏落了一滴淚。
“臣趙歌,敬長公主!”
長公主微微一笑,端著酒杯也回敬了一下。
有眼尖的朝臣立刻跟隨道:“臣某某敬謝長公主!”
長公主眉頭一皺,勒令群臣朝儀結束各回各家,和老婆孩子守歲去罷。
敬酒的朝臣隻能訕訕一笑,在衛士的護送之下,有序地離席出宮。
燕趙歌此刻立即讓大腦清醒了過來,看著陸成侯在衛士簇擁下離去的身影,不由得一笑。
她剛才雖然是故意醉的,卻也是裝的,不這樣怎麽騙得陸成侯應下她的話呢?周圍所有的朝臣都聽見了,那陳修,也就是季鈞,是其父親托付給燕家養育的,而陸成侯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等之後就算陸成侯發現季鈞就是自己的兒子,曾經賣身給燕家為奴,也無法追責了,她甚至還要感謝燕趙歌現在的行為。
因為燕趙歌這一番話,相當於提前給長安陳氏去除了身上的汙點。
陳氏的事總算是告一段落了,現在就隻剩下司鑒宏的事情了。真是希望廣陵太守能夠痛痛快快地交代啊,也好省些功夫。
燕趙歌一邊想著,一邊琢磨自己是回燕侯府直接睡覺,等第二天再回薊侯府祭祖,還是現在出了宮就回去。
“燕侯。”一個宦官攔住了她的去路,對著她說道:“長公主請您入宮。”
請我入宮?
燕趙歌一愣,沒記錯的話朝儀的宮宴結束之後,還有天家自己的家宴,在場的人皆是宮中妃嬪、宗室與外戚。但宴請她做什麽?她雖然以外戚自居,但她和長公主還未成婚,此時讓她入宮,是不是有些為時過早?
但百般思慮,也敵不過長公主的邀請,燕趙歌隻是整頓了一下衣襟,便道:“請明公帶路。”
她出了未央宮,就看到長公主的車輦停在未央宮門前。
咦?
車輦的簾子被人從裏麵掀開,隻見畫竹鑽出來,看著燕趙歌道:“天家家宴已經開始了,為節省時間,長公主請燕侯登車。”
咦——?
這種時候做這種事,會被言官彈劾的啊!
阿紹你清醒一點!
——燕趙歌猶豫都沒有猶豫,便提著袍子上了車。
長公主正坐在車裏,靠著墊子歪著身子,笑盈盈地看著燕趙歌。見燕趙歌沒用多少功夫就上了車,不由得笑意更深了。
“怎地這時候請我入宮?”
“卻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母後的想法。”長公主道:“母後說你曾以昭德皇後子侄的身份為昭德皇後跪靈,而昭德皇後的娘家葉家早已沒人了,便姑且也算作外戚,請你入宮來赴宴。”
“你不想請我?”
“這時候自然不能請,明年便可以了。”
燕趙歌也笑了起來,她湊過去想親長公主,卻被抵住了唇。
“一身酒氣,是不是喝醉了?”
燕趙歌繞過那隻手,吻上了塗著薄薄胭脂的嘴唇,含糊道:“酒不醉人人自醉,你比酒香多了。”
前漢三度覆滅,第一次外戚操控皇位更迭,第二次權臣操控皇位更迭,廢立皇帝,毒殺廢帝,第三次匈奴背信棄義,攻破前漢國都,皇帝卻為了苟活而認匈奴首領為叔父。這皆是因為底下的人看清楚了,所謂皇帝,所謂上天之子,不過就隻是個人罷了。
這是大晉的前車之鑒,所以哪怕後來大晉皇帝幾乎將麵子裏子都丟幹淨了,不得南逃苟活,但朝臣和勳貴仍然替皇家維持著僅剩的尊嚴,美名其曰南狩。
至於燕趙歌一個嘴上沒毛的年輕人堂而皇之地位列第三,盡管朝臣十分不滿,但隻能默默接受。官職爵位可以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分個高下,能力、履曆、年紀、出身,都是影響因素,所以有三公九卿六部衙門,所以有品階之分,有萬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等俸祿之別,但唯有一點是無法客觀評斷的,便是得皇帝歡心。
朝儀上以弱淩強是很常見的事,皇帝如果喜歡某個臣子,對方卻礙於種種原因官職並不高,便會發生這種事,將這個臣子位次排的比較靠前,告訴朝臣,朕看好這個人。這對於這個臣子而言,優劣各半,得了皇帝賞識,卻也被其他朝臣視作眼中釘,但對於被淩的“強”而言,卻是天大的壞事。
如今的大晉朝堂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當今的太尉。
太尉原本是與丞相對等的,一個是最高武將,一個是頂層文官。自前朝武帝時廢太尉另設車騎將軍之後,太尉便成了個虛職,此後多以不掌兵的將軍擔任此職位,這將軍往往是功名赫赫之輩,但到了皇權旁落的時候變成了權臣弄權的最好職位。大晉立國之後,虛設太尉,太尉職銜變成了給予武官的最高榮耀,若是有哪個將軍被從邊關調回朝中,仍任將軍職位卻得不到太尉的虛銜,反而成了屈辱。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皇帝並不需要一個有威望的太尉,但為了平衡丞相而不能空缺此職位,便會提拔一個資曆較老但是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功績的將軍擔任太尉。如今的太尉便是如此,依照仁宗皇帝遺詔,設一左一右兩位丞相互相製衡,先帝登基之後將政事盡數交予長公主,擔心任命一個強勢又有功勳的太尉會反製長公主,於是挑了如今這位。
太尉姓王,單名諱績,表字無功。雖然表字和名字兩者之間含義是相輔相成的,要麽同義要麽反其道而行之,但王太尉這個表字卻是取得太妙了。王太尉寒門出身,父親是個三甲進士,官職縣令,王太尉靠著屢試不中,最終怒而投軍,靠著父親遺澤轉到了北地軍中。
之後屢次戰役,包括數次對匈奴的戰事,和趙國覆滅與燕國覆滅的幾場戰事,皆立了戰功。按理來說這人封侯拜將不在話下,卻不知是王太尉天生愚笨,還是真的不夠走運。代宗皇帝打戎人的時候,殺降八百,被斥責奪官,後起複。打匈奴的時候,在大漠中迷失方向,延誤戰機,被貶為庶人。趙國戰事,負傷被俘,被準許戴罪立功。燕國戰事,墜馬短腿,錯過了最終的決戰。
王太尉一生經曆大小戰事數百次,並非不勞苦功高,卻總是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而難以因功封侯拜將,時至今日隻有一雜號破虜將軍在身。
此謂“無功”是也。
於朝臣眼中,便是燕趙歌這個“弱”淩了王太尉和左相這個“強”,盡管太師與太尉、丞相是平級的。
長公主稍稍頓了一下,確信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跳起來反駁,才繼續道:“禦史令。”
禦史令立刻出列道:“臣在!”
“朕以為,天下之治,在吏治,在糾察。吏治清而社稷安,糾察嚴而百姓樂;吏治壞而宗廟不穩,糾察鬆而百姓窮困。吏不能治,糾察不明,則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注1]。”長公主端坐著,透過旒珠凝視著禦史令,沉聲道:“卿負此重責,當時時警醒。”
禦史令聽了,額上的汗淋漓而下。
這卻是長公主在敲打他了。
長公主對過去一年禦史們的成果十分不滿意,興平三年的幾件大事,包括蜀國公意圖謀反,老臨原侯當年寵妾滅妻,滅的妻還是天家公主,河東謀逆一案,等無數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被彈劾,他卻都沒有彈劾,反而盯上了燕侯。
他隻顧著看燕侯是不是真的在河東一事上問心無愧,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是不是真的和繼母毫無瓜葛,卻將自己的本職工作放在一邊。禦史的職責是彈劾,所有有必要的人和事情都要彈劾,而不是隻彈劾燕侯。
長公主隻是很隱晦地提醒他,而不是當眾批評甚至暗示他應該立刻乞骸骨回家養老種田,算是很給麵子了,證明他在長公主麵前還是有幾分香火情的,至少他過去幾年的成果還是被長公主認可的。但如果他繼續這樣下去,長公主就一定會讓他滾回家裏去。
三公九卿六部的各官員裏,禦史令因為本質工作是彈劾,有時候甚至要替皇帝行使意誌,彈劾某位重臣。因此禦史令是最遭人恨的,如果他失了天家的信任,那絕對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自殺都是最好的結果!
禦史令想到這裏,立刻拜道:“陛下教誨,臣一定銘記於心,不敢忘卻半點,為陛下掃清天下貪贓枉法之徒!”
長公主滿意地點了點頭。既然知道是要掃清貪贓枉法之徒,那想來是不會再追著燕趙歌屁股跑了,那點子破事天天彈劾都煩死了,燕趙歌是什麽人她難道會不清楚嗎?要你們這些吐沫星子整天亂飛的人多管閑事!
禦史令之後,長公主點了廷尉。
“朕近來讀《禮記》有所感悟,苛政猛於虎,朕深以為然。然卻不可輕刑罰。刑罰輕則天下視律法為無物,刑罰重而百姓不安天下苦之。期間輕重之道,需卿自行拿捏。”
廷尉拜道:“臣謹遵陛下口諭。繁刑嚴誅者,吏治刻深者,賦斂無度者,皆按律當誅!”
再之後,長公主先後點了左相和六部尚書。
左相終於鬆了一口氣,至少沒落到九卿最後去。
六部尚書之後點了王太尉,王太尉一臉戚戚然,努力笑著向長公主表忠心,然而並沒有什麽用。太尉這個職銜表麵上是給予武官的榮耀,實際上隻是為了防止戰功赫赫的武官走到功高震主那一步,從實權將軍調任太尉,是明升暗降,高高帽子一戴,臉麵有了,卻沒了兵權。
若不是邊關沒什麽有功高震主風險的武官,也沒有適合擔任太尉的人,長公主早就把王太尉踢回家裏去了。關鍵時刻就掉鏈子,有還不如沒有呢,誰敢用這樣的人?
況且,能征善戰的人眼前就有一個,就算戰功封王也沒有任何的風險,她為什麽不用呢?
長公主的目光移到坐著的燕趙歌臉上。
燕趙歌和她對上視線,悄悄眨了眨眼睛。
排位次結束之後,便是各郡國進獻特產和屬國上供了,再接著是上計吏上殿朝覲,並簡略說明去歲該郡國的賦稅、徭役、田畝、人口以及各種工程的狀況,各家豪強出了多少錢,修了多少路,沿河的修堤壩修得如何,靠山的開山采石料又是如何,都要一一道清。
這也是長公主最重視的地方。
曆代大晉皇帝就如同前朝一般,在登基之前遊曆三輔甚至跑出關外的傳統,但登基之後卻不能再這麽做了。倒不是會被朝臣勸阻,而是財政吃不消。因為天子出巡,一路花費走的是內務府的賬目,而不是國庫……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內務府養天家,國庫養天下。
先帝登基後巡視過一次魯地,花掉了幾千萬錢出去,這錢夠再打一次北地戰事。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他什麽也沒有巡視出來,一路上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美滿。但事實如果真是這樣,魯地又怎麽會一次又一次的饑荒呢?先帝回長安後在宮裏大發雷霆,再也不提巡視天下的話了。
況且天子出巡,沿途士民工商都苦不堪言,擔任護衛職責的將軍一路上戰戰兢兢,迎駕的當地官吏也戰戰兢兢。為了防止出現刺殺皇帝的意外,還要提前通知當地官吏,但巡視天下就是為了看看關外的百姓過得如何,被人提前知道了,就勢必會作秀造假,既然這樣去了還有什麽意義?
也因此,這是唯一一個可以詳細了解地方郡國狀況的途徑了。
但實際上,長公主還有一些別的想法。她聽著某郡國的上計吏說著,用餘光瞟了一眼燕趙歌。
燕趙歌正端姿正座,仔細聽著上計吏的匯報,時不時點頭,時不時搖頭,偶爾又會眉頭緊鎖。看起來比皇帝還認真得多。
至於皇帝,長公主看了一眼在自己懷裏的小皇帝,已經咬著拇指睡著了。
再再之後,就是宮宴。
未央宮燈火通明,無數侍女端著裝有食物或是酒水的盤子穿梭於殿中。
每一年的最後一日,皇帝會在未央宮裏宴請群臣,以顯君臣同樂。而太後也會在長樂宮宴請諸位王妃、國公夫人、侯夫人等。以此喜樂,共迎新年。
長公主讓乳娘將餓了的小皇帝抱走,又換了一身衣服出來。
從本質上來講,宮宴就是群臣誇讚皇帝,給皇帝溜須拍馬屁的場合,一些在其他場合說出來會被旁人認為是幸臣的誇耀之詞,在宮宴時都可以說出來。花花轎子人人抬,便是再虛心納諫的皇帝也不願意在這麽喜慶的日子裏聽人說一些不好聽的話。
平日裏這種行為叫直言不諱,這個時候就叫找抽。
燕趙歌吃著佳肴,喝著美酒,盡興到酣暢淋漓。大約是因為前世她醉酒次數太多,給了長公主很深的陰影,導致吃飯時長公主很少會允許她喝酒,便是允許了最多也隻能喝上一兩杯,哪有這時候一壺接著一壺地喝得痛快。
一邊的陸成侯湊過來,道:“我聽聞燕侯的親兵也是我陳氏族人?不知可否一見?”
燕趙歌已經有了幾分醉意,她盯著陸成侯看了一會兒,道:“雖然姓陳,但不是你陳氏族人。”
陸成侯:“???”
怎麽和長公主給我說的不一樣?那陳修不是算作長安陳氏的二房子弟了嗎?到底怎麽回事?
燕趙歌敲了敲桌子,道:“雖然姓陳,但是,但是他是我的親兵,是我錦衣衛的親兵。是他爹,他爹托付給我爹的,沒有旁的身份。”
陸成侯更糊塗了,這關托付不托付什麽事情?他是陳氏子弟又不耽誤給你做親兵,這孩子年紀輕輕就做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親兵,一看就知道前途無量,他怎麽也不會倚老賣老將人從錦衣衛裏調出來了,便是他有這個心長公主也不會同意的。所以,燕侯是不是喝醉了?說話怎麽顛三倒四的?
右相在旁邊安安靜靜地吃著東西喝著酒,將兩人的對話盡數聽進耳朵裏,已經對這件事有了個大概。顧令儀先前是和他講過,在薊侯府裏有看到一個奴仆模樣的人,長得卻和陳度有些相像。他那時隻當是單純的長得像,琅琊陳氏再沒落也不會允許族裏子弟賣身給人為奴的。
但聽燕候話裏話外的意思,似乎真的是陳氏子弟,還在陳氏分宗之後,落到了長安陳氏的族譜上。燕趙歌這話明顯是就要坐實那人陳氏的身份,抹除過去曾賣身為奴的記錄。
這也難怪,外戚的族親賣身為奴,落得可是皇帝麵子。
不過這和他又有什麽關係呢?他隻是個純臣罷了。隻有一個女兒會被他牽腸掛肚,就是這個女兒總記著他生父的期待,做些女兒家不常做的事情,什麽去太學讀書,去同窗家裏做客,前陣子還說要考個狀元回來……右相想到這裏,忽地眼皮子一跳。
壞了,顧世澤死之前顧令儀還未降生,是男是女都不清楚,所以那本冊子上既有女兒家常做的事,也有男兒常做的事,萬一顧世澤寫了一條嫁個如意郎君之類的……最近顧令儀可是和燕寧康相處得頗為融洽!萬一看上了那小子……右相殺氣騰騰地瞪了燕趙歌一眼。
燕趙歌似有所感,瞥了一眼右相,又回過頭去和陸成侯扯皮。
陸成侯聽她車軲轆話翻來覆去地說,實在是煩了,道:“我曉得了,那孩子就是良家子,被他爹托付給你燕家!莫要再說了!”
燕趙歌連連點頭。
坐在後頭的官員聽到陸成侯的話,不禁調笑道:“怎地?燕侯年紀輕輕也開始給人說媒了?”
這人以為燕趙歌在給陸成侯的兒子說媒。
燕趙歌一拍桌子,道:“我明兒就去你家說媒!”
她有了幾分醉意,大腦暈頭轉向地,也不太能搞不清楚到底是誰說的話,就隨便衝著一邊回了話。好巧不巧,恰好對著右相了。
右相臉色頓時鐵青一片。
“你敢來我立刻打斷你弟弟的腿!”
燕趙歌:“???”
她懵了一瞬,想起來右相有個女兒,前世配了曲歲寒,但曲歲寒已經不知道哪裏去了,右相女兒大約還待字閨中。以大晉女兒家一般在及笄前一到兩年相看人家並且定親的習俗來看,右相女兒今年應當十三四歲,燕寧盛和燕寧康過年都十五,似乎正合適。
“這個,我還要回去想一下,到底是我二弟合適,還是我三弟合適,請右相您,莫急。”
右相:“……”
他幾乎要被這個醉鬼氣笑了。長公主能不能趕緊把燕侯堵了嘴捆起來啊!
燕趙歌的確是醉了,她可以讓自己沉浸在酒意裏,讓大腦放空。這是興平三年的最後一天,多事的興平三年終於過了。
除了先帝比記憶還早駕崩了一年之外,一切都很順利。
父親沒有重傷在北地,蜀國公府老老實實伏誅了,蜀王係子孫不敢再動,秦王係子孫也站到了皇家這一邊……最重要的事,先帝死得幹淨利落,明明白白,而不是像前世那樣,疑似蜀國公下的手。這樣一來,興平四年發生的所有事都不會再發生了,曆史上不會再有興平四年,那些慘劇,那些遺憾,都被留在了回不去的過去裏。
隻要接下來再解決掉匈奴和西涼侯,她有生之年大晉一定穩固如山。
更重要的事,她和長公主的婚事得到了皇帝的背書,她和長公主乃是情投意合,而並非過去那樣權宜之計,有名而無實。
等到百年之後,她可以和長公主埋在一處。
燕趙歌想到這裏,眼淚幾乎要落了下來。
朝儀以鼓樓上的鍾聲為尾聲,敲了整整一百零八下。按如今曆法,一歲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注2],合起來正好為一百零八,敲一百零八下,便象征著這一年已經結束,新年伊始。
興平三年,順利過了!
燕趙歌高舉著酒杯,眼裏落了一滴淚。
“臣趙歌,敬長公主!”
長公主微微一笑,端著酒杯也回敬了一下。
有眼尖的朝臣立刻跟隨道:“臣某某敬謝長公主!”
長公主眉頭一皺,勒令群臣朝儀結束各回各家,和老婆孩子守歲去罷。
敬酒的朝臣隻能訕訕一笑,在衛士的護送之下,有序地離席出宮。
燕趙歌此刻立即讓大腦清醒了過來,看著陸成侯在衛士簇擁下離去的身影,不由得一笑。
她剛才雖然是故意醉的,卻也是裝的,不這樣怎麽騙得陸成侯應下她的話呢?周圍所有的朝臣都聽見了,那陳修,也就是季鈞,是其父親托付給燕家養育的,而陸成侯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等之後就算陸成侯發現季鈞就是自己的兒子,曾經賣身給燕家為奴,也無法追責了,她甚至還要感謝燕趙歌現在的行為。
因為燕趙歌這一番話,相當於提前給長安陳氏去除了身上的汙點。
陳氏的事總算是告一段落了,現在就隻剩下司鑒宏的事情了。真是希望廣陵太守能夠痛痛快快地交代啊,也好省些功夫。
燕趙歌一邊想著,一邊琢磨自己是回燕侯府直接睡覺,等第二天再回薊侯府祭祖,還是現在出了宮就回去。
“燕侯。”一個宦官攔住了她的去路,對著她說道:“長公主請您入宮。”
請我入宮?
燕趙歌一愣,沒記錯的話朝儀的宮宴結束之後,還有天家自己的家宴,在場的人皆是宮中妃嬪、宗室與外戚。但宴請她做什麽?她雖然以外戚自居,但她和長公主還未成婚,此時讓她入宮,是不是有些為時過早?
但百般思慮,也敵不過長公主的邀請,燕趙歌隻是整頓了一下衣襟,便道:“請明公帶路。”
她出了未央宮,就看到長公主的車輦停在未央宮門前。
咦?
車輦的簾子被人從裏麵掀開,隻見畫竹鑽出來,看著燕趙歌道:“天家家宴已經開始了,為節省時間,長公主請燕侯登車。”
咦——?
這種時候做這種事,會被言官彈劾的啊!
阿紹你清醒一點!
——燕趙歌猶豫都沒有猶豫,便提著袍子上了車。
長公主正坐在車裏,靠著墊子歪著身子,笑盈盈地看著燕趙歌。見燕趙歌沒用多少功夫就上了車,不由得笑意更深了。
“怎地這時候請我入宮?”
“卻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母後的想法。”長公主道:“母後說你曾以昭德皇後子侄的身份為昭德皇後跪靈,而昭德皇後的娘家葉家早已沒人了,便姑且也算作外戚,請你入宮來赴宴。”
“你不想請我?”
“這時候自然不能請,明年便可以了。”
燕趙歌也笑了起來,她湊過去想親長公主,卻被抵住了唇。
“一身酒氣,是不是喝醉了?”
燕趙歌繞過那隻手,吻上了塗著薄薄胭脂的嘴唇,含糊道:“酒不醉人人自醉,你比酒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