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叫我姨母就是了。”趙太後的神情顯得很是懷念,道:“昔年在趙地時,趙家的姑娘不少,與我年紀相仿的卻隻有你母親,我們幼時玩得是很好的。她是家裏那一輩最小的女兒,又身體不好,吃食都被控製著,我就偷偷給她塞糖吃,還因為這個經常被我祖父訓斥。”
“趙家的女兒那一代沒有習武的,她卻想要習武,還說要上戰場殺敵,可惜她身體實在不好。我們自小一起玩,年輕氣盛,一定要分個高低,我因為自己年歲要大一些,總想壓她一頭,好顯示出自己是個當姐姐的。我最後還是沒比過她。”
“後來趙國一分為二,我隨著我父親來了長安,她隨著她父親去了燕國,之後我們再沒有機會相見了。後來她給我來了兩封信。第一封是她嫁給你父親的時候寫的,字裏行間都是琴瑟和鳴的喜悅感,我也為她高興。第二封信是你們生下來之後寫的,你母親在信裏說,我們關係最好,也同樣都生了雙生子,就像是心有靈犀一樣。”
“她在那封信的末尾裏寫,感覺燕國似乎也要陷入動蕩了,燕家子弟從來沒有臨陣脫逃的,你父親自然也不會。她希望等你們再大一些,就將你們姐弟送到長安來養著,燕嵐就是個胸無大誌的,你們姐弟在燕國也繼承不了什麽,出色的王子王孫有好些個,不如趁著還沒亂送到長安裏來,能平安長大就足以了。”
“隻是沒等你們長大,燕國就亂了。”
提到燕趙歌的母親,趙太後的神情顯得既歎息又懷念,她似乎是沉浸在回憶裏,過了半晌才問道:“你母親有跟你提起過我嗎?”
燕趙歌也在仔細回想,她離開燕國的時候太小了,隻有兩歲,又是兩世為人,近三十年的記憶混雜在一起,陳年記憶早就模糊了,這些年又沒人和她提起她生母,甚至連畫像都沒有一張。她連不確切的模糊記憶都回想不起來。
趙太後又歎息了一聲,道:“是了,你年歲太小了,怕是連你母親是什麽模樣都不記得了,又怎麽會記得旁的。早知如此,當年我就該和仁宗皇帝爭一爭,將你和紹兒的婚事定下,也好過折騰這麽多年。”
燕趙歌的呼吸漏了一拍。
長公主麵色也很詫異,道:“母後,您從前沒說過這一遭事情。”
“人都死了,還有什麽可說的?”趙太後道:“元湘第二回 來信給我提過,想將紹兒嫁給她兒子,先合八字,若是八字合適,就將親事定下。但那時大晉裏外都不太平,仁宗皇帝不是很讚許,想等你到了長安,和紹兒相處一段時間,若是合得來再考慮婚事,結果沒等到那個時候,你到了長安之後身子又不好,婚事自然就作罷了。”
元湘。
這是燕趙歌第一次從別人口中聽到她生母的名字,而不是在冷冰冰的牌位上看到那三個字,心裏有一種十分複雜的感覺。好像和她的生母更親近了一些。
燕趙歌垂著眸子,仔細琢磨了一下,試探著道:“您在趙家的時候,是不是行五的?”
這卻是她猜的,趙國侯曾經說過她母親在家裏行六,小名六娘,既然趙太後和她母親年紀相仿,又要大一些,就應該是行五的。即便是猜不中也沒關係,兩歲的孩子記不住事情太正常了。
趙太後的神情顯得有些驚喜,道:“你娘和你說過我?”
“有一點印象,隻記得有位五姨母,更具體的半點都不記得了。”
趙太後感覺有些失望,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燕趙歌要是還能說出十七八年前的事情,她反而要嚇一大跳了。
“原先趙家元字輩六個女兒,如今卻隻剩我一個了。你母親不能習武,但琴棋書畫學得都是極好的,早些年她還不好這個,後來不知怎麽地就認真學了,甚至能自己譜曲子。我原先以為她想憑著這些東西找個良人嫁了,一生安順。等她嫁了你父親,我得了她的信才知道,你母親一早就看上了你父親。”
趙太後叨叨絮絮說了許多,誰也沒打斷她,一是不敢,二是沒必要,三是燕趙歌想更多地聽一聽自己生母的事情,這些東西沒有人會講給她,父親燕嵐更不會談及自己的傷心事,也不會傷了臨原郡主的麵子。長公主知道她心思,自然不會阻撓她。
“都是過去的事了……”趙太後喝了口茶潤潤嗓子,重新看向燕趙歌。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的兒子顯然要比旁人都顯得親近許多,加之有樣貌有才華有人品,怎麽也不能說出一個不字來。趙太後回憶了一下過去的往事,再看燕趙歌就覺得十分順眼了,至少比來之前要順眼得多。
“你元澤舅舅是個極有才華的,樣貌也好。他慣來是個有個主意的,那一支去燕國繼續打匈奴也是他提的主意,他原先在趙國就給我祖父當幕僚,到了直麵匈奴的燕國更是如魚得水一般,我在長安都聽到過他的許多事跡。你也是個好的,都說外甥肖舅,我看著你,就好像看到了他一般。河東一事上,處置的再恰當不過了,隻是信國公府上,還是有些過激了。”
趙太後親自過來顯然不可能隻是為了敘家常,燕趙歌天天往宮裏跑也沒見趙太後尋她過去說說話,擺明了就是有要事要說,眼下這一茬才是重點。隻是河東一事都過去兩月有餘了,信國公府滿門都下了葬,趙太後後知後覺提起這件事來……想來為的不是信國公府。
信國公府就剩一個癡傻的信國公世子了,誰還願意顧著他?
燕趙歌斟酌了一下,道:“信國公府那件事外甥做得的確有失妥當,河東決堤,連日大雨,糧倉虧空,又有暗藏兵械之事,外甥擔心遲則生變,事急從權,不得不如此。原本隻是想重拿輕放,世祖皇帝的規矩外甥也是省得的,隻是信國公府拚死反抗,還殺了兩個錦衣衛的軍士,若不殺雞儆猴,天家顏麵盡失,怕是又會有人蠢蠢欲動了。讓姨母您擔心了,是外甥的過錯,外甥以後做事一定更小心謹慎一些。”
燕趙歌說得誠懇,又全都是站在天家角度說的,半點私心都沒有,趙太後原先準備訓斥人的話也不知不覺就收了回去。她在心裏仔細琢磨了一下,發現燕趙歌說的話句句有理,若是燕趙歌和河東勳貴有過節倒也罷了,一點過節沒有卻還手段雷霆,之後又沒額外撈到什麽好處,一千戶食邑是她自己憑本事掙來的,這麽看的話她在河東行事顯然隻是為了天家辦差,總不能是好這一口罷。燕家的家風可養不出嗜殺之人。
“你省得就好,我也不是在責怪你。隻是那酷吏的名聲不好聽,還是不要擔在身上。”燕趙歌一口一個外甥,一口一個姨母,直接說到趙太後心坎裏去了。
瞧瞧,多麽好的孩子。河東一事的罵名都攬在自己身上了,好處卻是別人的,河東太守給了她娘家侄子,河東二十四縣的縣令有八縣用來為天家拉攏宗室了,糧倉的虧空也填滿了,水災之後的重建和流民賑撫沒叫朝廷出一分錢,全靠他自己解決了,還順帶清理了兵部的敗類。
這麽好的孩子怎麽能挨罵呢?
趙太後越想越覺得不應該。
“姨母您放心,外甥定然不會汙了外戚的名聲。”
趙太後愣了一下,然後禁不住大笑。
這一句外戚,到底是從哪邊論的呢?
長公主的神情有一瞬間變得複雜。
趙太後又說了些話,無外乎安撫燕趙歌的話,外頭的流言蜚語先前也給了趙太後很大的驚嚇。她也是因為這個才親自過來看看燕趙歌,不要再弄出信國公府的事情來。
滿門抄斬不算什麽,曆朝曆代哪個皇帝要是不心狠手辣一些就要被朝臣世家踩在臉上,隻是燒死滿門還是有些過了,那些隻有一張嘴的儒士們又煩人得很,到處罵來罵去,還不能因言治罪。
燕趙歌和長公主一齊將趙太後送出晉陽殿,恭恭敬敬地在殿外候著,一直到看不見隨著趙太後出來的內侍們了,才回了晉陽殿。
“我還以為是來敲打我的呢,怎麽最後又變成安撫了,駭了我一大跳。”
長公主道:“應當是有哪家勳貴夫人入宮了,和母後說了些什麽。大約是你殺雞儆猴,猴子們嚇破了膽,擔心再出一隻雞。”
燕趙歌嗤笑了一聲,道:“我又不傻。河東和長安是遠遠不同的,就算長安有國公府犯了謀逆大罪,燒死滿門也是不行的。我姓燕,可又不是真的閻王,做什麽這麽怕的。”
“你可是凶得很。”長公主掐了掐她臉頰,道:“我早朝時可是看見了,你竟然敢恐嚇內府令,嗯?也就是他是宦官出身,家裏又沒權沒勢的,不敢得罪於你。”
燕趙歌的臉頰被她捏出去一塊,難免說話漏風,口齒不清地道:“誰叫他天天要講些八卦,他還要管我為什麽昨天上了朝前天沒有上,內府令又不是中尉,手上有兵又有權,萬一被誰算計了拖到小巷子裏套上麻袋打一頓,你是處理還是不處理,要如何處理?”
長公主哭笑不得。
正說著,內侍進來稟報道:“長公主,燕侯,下朝後中尉和奉車都尉在未央宮宮門處起了衝突。”
他詳細地稟報了一遍衝突是因何而起的,發展又如何,最後誰打了誰。
長公主:“……”
燕趙歌道:“你看我就說,連中尉都被打了,還能有內府令好果子……痛痛痛痛!”
“趙家的女兒那一代沒有習武的,她卻想要習武,還說要上戰場殺敵,可惜她身體實在不好。我們自小一起玩,年輕氣盛,一定要分個高低,我因為自己年歲要大一些,總想壓她一頭,好顯示出自己是個當姐姐的。我最後還是沒比過她。”
“後來趙國一分為二,我隨著我父親來了長安,她隨著她父親去了燕國,之後我們再沒有機會相見了。後來她給我來了兩封信。第一封是她嫁給你父親的時候寫的,字裏行間都是琴瑟和鳴的喜悅感,我也為她高興。第二封信是你們生下來之後寫的,你母親在信裏說,我們關係最好,也同樣都生了雙生子,就像是心有靈犀一樣。”
“她在那封信的末尾裏寫,感覺燕國似乎也要陷入動蕩了,燕家子弟從來沒有臨陣脫逃的,你父親自然也不會。她希望等你們再大一些,就將你們姐弟送到長安來養著,燕嵐就是個胸無大誌的,你們姐弟在燕國也繼承不了什麽,出色的王子王孫有好些個,不如趁著還沒亂送到長安裏來,能平安長大就足以了。”
“隻是沒等你們長大,燕國就亂了。”
提到燕趙歌的母親,趙太後的神情顯得既歎息又懷念,她似乎是沉浸在回憶裏,過了半晌才問道:“你母親有跟你提起過我嗎?”
燕趙歌也在仔細回想,她離開燕國的時候太小了,隻有兩歲,又是兩世為人,近三十年的記憶混雜在一起,陳年記憶早就模糊了,這些年又沒人和她提起她生母,甚至連畫像都沒有一張。她連不確切的模糊記憶都回想不起來。
趙太後又歎息了一聲,道:“是了,你年歲太小了,怕是連你母親是什麽模樣都不記得了,又怎麽會記得旁的。早知如此,當年我就該和仁宗皇帝爭一爭,將你和紹兒的婚事定下,也好過折騰這麽多年。”
燕趙歌的呼吸漏了一拍。
長公主麵色也很詫異,道:“母後,您從前沒說過這一遭事情。”
“人都死了,還有什麽可說的?”趙太後道:“元湘第二回 來信給我提過,想將紹兒嫁給她兒子,先合八字,若是八字合適,就將親事定下。但那時大晉裏外都不太平,仁宗皇帝不是很讚許,想等你到了長安,和紹兒相處一段時間,若是合得來再考慮婚事,結果沒等到那個時候,你到了長安之後身子又不好,婚事自然就作罷了。”
元湘。
這是燕趙歌第一次從別人口中聽到她生母的名字,而不是在冷冰冰的牌位上看到那三個字,心裏有一種十分複雜的感覺。好像和她的生母更親近了一些。
燕趙歌垂著眸子,仔細琢磨了一下,試探著道:“您在趙家的時候,是不是行五的?”
這卻是她猜的,趙國侯曾經說過她母親在家裏行六,小名六娘,既然趙太後和她母親年紀相仿,又要大一些,就應該是行五的。即便是猜不中也沒關係,兩歲的孩子記不住事情太正常了。
趙太後的神情顯得有些驚喜,道:“你娘和你說過我?”
“有一點印象,隻記得有位五姨母,更具體的半點都不記得了。”
趙太後感覺有些失望,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燕趙歌要是還能說出十七八年前的事情,她反而要嚇一大跳了。
“原先趙家元字輩六個女兒,如今卻隻剩我一個了。你母親不能習武,但琴棋書畫學得都是極好的,早些年她還不好這個,後來不知怎麽地就認真學了,甚至能自己譜曲子。我原先以為她想憑著這些東西找個良人嫁了,一生安順。等她嫁了你父親,我得了她的信才知道,你母親一早就看上了你父親。”
趙太後叨叨絮絮說了許多,誰也沒打斷她,一是不敢,二是沒必要,三是燕趙歌想更多地聽一聽自己生母的事情,這些東西沒有人會講給她,父親燕嵐更不會談及自己的傷心事,也不會傷了臨原郡主的麵子。長公主知道她心思,自然不會阻撓她。
“都是過去的事了……”趙太後喝了口茶潤潤嗓子,重新看向燕趙歌。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的兒子顯然要比旁人都顯得親近許多,加之有樣貌有才華有人品,怎麽也不能說出一個不字來。趙太後回憶了一下過去的往事,再看燕趙歌就覺得十分順眼了,至少比來之前要順眼得多。
“你元澤舅舅是個極有才華的,樣貌也好。他慣來是個有個主意的,那一支去燕國繼續打匈奴也是他提的主意,他原先在趙國就給我祖父當幕僚,到了直麵匈奴的燕國更是如魚得水一般,我在長安都聽到過他的許多事跡。你也是個好的,都說外甥肖舅,我看著你,就好像看到了他一般。河東一事上,處置的再恰當不過了,隻是信國公府上,還是有些過激了。”
趙太後親自過來顯然不可能隻是為了敘家常,燕趙歌天天往宮裏跑也沒見趙太後尋她過去說說話,擺明了就是有要事要說,眼下這一茬才是重點。隻是河東一事都過去兩月有餘了,信國公府滿門都下了葬,趙太後後知後覺提起這件事來……想來為的不是信國公府。
信國公府就剩一個癡傻的信國公世子了,誰還願意顧著他?
燕趙歌斟酌了一下,道:“信國公府那件事外甥做得的確有失妥當,河東決堤,連日大雨,糧倉虧空,又有暗藏兵械之事,外甥擔心遲則生變,事急從權,不得不如此。原本隻是想重拿輕放,世祖皇帝的規矩外甥也是省得的,隻是信國公府拚死反抗,還殺了兩個錦衣衛的軍士,若不殺雞儆猴,天家顏麵盡失,怕是又會有人蠢蠢欲動了。讓姨母您擔心了,是外甥的過錯,外甥以後做事一定更小心謹慎一些。”
燕趙歌說得誠懇,又全都是站在天家角度說的,半點私心都沒有,趙太後原先準備訓斥人的話也不知不覺就收了回去。她在心裏仔細琢磨了一下,發現燕趙歌說的話句句有理,若是燕趙歌和河東勳貴有過節倒也罷了,一點過節沒有卻還手段雷霆,之後又沒額外撈到什麽好處,一千戶食邑是她自己憑本事掙來的,這麽看的話她在河東行事顯然隻是為了天家辦差,總不能是好這一口罷。燕家的家風可養不出嗜殺之人。
“你省得就好,我也不是在責怪你。隻是那酷吏的名聲不好聽,還是不要擔在身上。”燕趙歌一口一個外甥,一口一個姨母,直接說到趙太後心坎裏去了。
瞧瞧,多麽好的孩子。河東一事的罵名都攬在自己身上了,好處卻是別人的,河東太守給了她娘家侄子,河東二十四縣的縣令有八縣用來為天家拉攏宗室了,糧倉的虧空也填滿了,水災之後的重建和流民賑撫沒叫朝廷出一分錢,全靠他自己解決了,還順帶清理了兵部的敗類。
這麽好的孩子怎麽能挨罵呢?
趙太後越想越覺得不應該。
“姨母您放心,外甥定然不會汙了外戚的名聲。”
趙太後愣了一下,然後禁不住大笑。
這一句外戚,到底是從哪邊論的呢?
長公主的神情有一瞬間變得複雜。
趙太後又說了些話,無外乎安撫燕趙歌的話,外頭的流言蜚語先前也給了趙太後很大的驚嚇。她也是因為這個才親自過來看看燕趙歌,不要再弄出信國公府的事情來。
滿門抄斬不算什麽,曆朝曆代哪個皇帝要是不心狠手辣一些就要被朝臣世家踩在臉上,隻是燒死滿門還是有些過了,那些隻有一張嘴的儒士們又煩人得很,到處罵來罵去,還不能因言治罪。
燕趙歌和長公主一齊將趙太後送出晉陽殿,恭恭敬敬地在殿外候著,一直到看不見隨著趙太後出來的內侍們了,才回了晉陽殿。
“我還以為是來敲打我的呢,怎麽最後又變成安撫了,駭了我一大跳。”
長公主道:“應當是有哪家勳貴夫人入宮了,和母後說了些什麽。大約是你殺雞儆猴,猴子們嚇破了膽,擔心再出一隻雞。”
燕趙歌嗤笑了一聲,道:“我又不傻。河東和長安是遠遠不同的,就算長安有國公府犯了謀逆大罪,燒死滿門也是不行的。我姓燕,可又不是真的閻王,做什麽這麽怕的。”
“你可是凶得很。”長公主掐了掐她臉頰,道:“我早朝時可是看見了,你竟然敢恐嚇內府令,嗯?也就是他是宦官出身,家裏又沒權沒勢的,不敢得罪於你。”
燕趙歌的臉頰被她捏出去一塊,難免說話漏風,口齒不清地道:“誰叫他天天要講些八卦,他還要管我為什麽昨天上了朝前天沒有上,內府令又不是中尉,手上有兵又有權,萬一被誰算計了拖到小巷子裏套上麻袋打一頓,你是處理還是不處理,要如何處理?”
長公主哭笑不得。
正說著,內侍進來稟報道:“長公主,燕侯,下朝後中尉和奉車都尉在未央宮宮門處起了衝突。”
他詳細地稟報了一遍衝突是因何而起的,發展又如何,最後誰打了誰。
長公主:“……”
燕趙歌道:“你看我就說,連中尉都被打了,還能有內府令好果子……痛痛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