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如果有可能的話,燕趙歌希望親手殺了司鑒宏和蜀國公,一個家仇一個國恨,但都沒有機會了。前世蜀國公被長公主殺了,這個仇已經報了,司鑒宏將長公主逼死了,卻是沒有機會再報此仇恨。
燕趙歌從來不是一個遷怒的人,前世和蜀國公的仇恨已經了結了,她是沒打算再對蜀國公府痛下殺手的,也因此蜀國公府一門到現在還圈進在宮裏,好吃好喝地養著。殺河東勳貴是因為有那樣的義務,而不是她喜歡殺人這種行為。司鑒宏也是同理,和她有仇恨的是前世的司鑒宏,是那位戰功赫赫卻又舉目無親的魯王,而不是這個領著妹妹四處拜訪、對如今生活十分滿足的平山君。
就算再仇恨滔天,也沒道理要一個人為他到了將來才會做的事情付出代價,更何況以如今狀況,那樣的將來根本就不會到來,司鑒宏不會再是魯王。他會被過繼給長公主的長兄,那位曹王做嗣子,最後會被封為郡王,亦或是曹國公,卻和魯字沒有半點關係了。
對這些燕趙歌看得很清楚,如果她看的不清楚的話,前世根本就不會有那麽多人追隨她,認同她。
隻是還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司鑒宏那個眼神到底是什麽意思?燕寧越先前說他跟著燕寧盛認識了一位濟南王府的小王子,這個小王子又是哪一位?想來不會是司鑒宏,不然直接口稱平山君便是了。
想不通就不想,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燕趙歌在心裏默念了幾遍,感覺心胸開闊了不少,泡了個熱水澡自去睡了。
翌日一早,燕趙歌起來上朝,季鈞隨著她出門。
作為昨天不聲不響就沒有上朝的錦衣衛指揮使,燕趙歌得到了許多不同含義的目光。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未央宮門前站定了一炷香之後,她父親燕嵐才出現在未央宮門前。
父子離心?
還是說,分家的傳言是真的?
昨日燕趙歌搬東西時並未避著人,從平康坊到永興坊幾乎跨越了小半個長安城,一路上不知被多少人看在眼裏,心裏嘀咕著燕家父子是不是真的要分道揚鑣了。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但有聰明人想再等一等,再觀望一下,這燕侯心機得很,四位開國公都被他算計進去了,還有什麽他不能的?
燕趙歌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一副此事與我無關的模樣。
待時辰差不多了,諸位朝臣入朝。
燕趙歌站到內府令身邊。
“燕侯昨日怎地沒有上朝?”內府令低聲問道。
“因為有要事在身。”
“要事?所謂的要事就是夜半時分進宮,晌午過後出宮?”
燕趙歌聞言,將落在龍椅上的目光移了過去,落在內府令臉上,她的神情看不出是悲是喜,語氣十分平淡地道:“貴為九卿行列的內府令,想來應當不是喜歡嚼舌頭的人罷?”
內府令被她的眼神看得脊背一涼,想起眼前這個人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立刻訕訕一笑,道:“當然不是。”
“那就好。前段時間長安的流言蜚語可令我困擾得緊,四個國公府為其信口開河的行為,已經住到昭獄裏去了,希望不會有第五家,不然外頭的百姓說不定會誤會昭獄是個好地方。”燕趙歌淡淡道:“律法裏雖然有不因言論罪這一條,卻從來都不包括官吏和士族,勿要庸人自擾。”
身上沒有世襲罔替爵位的內府令立刻噤聲。
若是其他的官吏或許在這位燕侯的威脅之下還不會這麽快就妥協,但這絕對不包括內府令,錦衣衛、內府、太醫府共稱三府,皆為皇帝家臣,其長官的任免不受丞相及吏部尚書的轄製,皇帝想用誰就用誰,他若是開罪了燕侯,說不定下一刻長公主就會讓他告老還鄉。
“燕侯,某也隻是問問,隨便問問。”內府令假意咳了咳,繞過先前的話題,道:“昨日禦史令彈劾燕侯,燕侯卻不在場,故而心生疑惑。”
“我不是這陣子都沒上朝嗎?內府令怎麽才開始疑惑?”
內府令的表情僵在了臉上,我就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這時,宦官高聲唱諾,示意百官長公主駕到,該閉嘴了。內府令立刻一副不應該繼續說話神情,閉上了嘴。
燕趙歌不由得撇了撇嘴。
長公主恰好這時踏入宣室殿中,瞧見燕趙歌神情,禁不住一笑,又意識到於群臣前不該如此,便立即將臉上的笑忍了回去。
看在群臣眼中就又成了長公主不喜駙馬的鐵證。
這可不是嘛,換做你是長公主,你喜不喜歡自己的駙馬和他繼母有貓膩?便是流言也不成,常言道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到底是怎麽回事……誰知道呢……
群臣拜了皇帝之後,立刻就有人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本奏。”
卻是如今的大宗正。
先前那位在朝堂上向先帝舉薦原來的薊侯世子,如今的燕侯,口稱“薊侯領鎮北將軍世子名趙歌者當配長公主”大宗正因為生了一場大病,雖然之後又好轉了,卻顫巍巍的,比常年在家養病的前右相還不如,長公主幹脆就換了個人來任大宗正。
大宗正道:“陛下,仁宗皇帝子曹王,聰明文武,本於天賦之才。孝友溫恭,發自生知之性。居惟秉謙。動必由禮。於是仁宗皇帝先封其鄧王,後封其曹王,然命運多舛,曹王年二十而薨逝,諡號康,……臣請陛下於宗室中擇一子,以續曹王香火。”
燕趙歌順著聲音看過去,禁不住在心裏咦了一聲。
這不是故秦王幼子,溪南君嗎?
秦王係子孫竟然出仕了?
不過想想倒也沒那麽令人驚訝,畢竟連秦國公嫡長子司傳紀都任了河東郡安邑縣令的話,溪南君出仕好像也不是那麽反常的事,這位德高望重的溪南君任大宗正可是再好不過了。
龍椅旁的長公主沉吟了一下,沒有回答,而是先看向了右相,問道:“右相以為如何?”
右相在心裏暗歎了一聲,他還在求學的時候是聽過這位曹王的事跡的,這位曹王生在代宗皇帝繼位那一天,又是代宗皇帝長孫,雖然並非是那時還是浙王的仁宗皇帝的王妃所出,卻也得了代宗皇帝的歡心,代宗皇帝親自為其取名,名為緒,封為鄧國公。等其年過三歲便改為鄧王,年歲十五又改了曹王。
按照慣例,大晉的皇子生下來先封國公,活過了六歲之後封王,若是確立其為太子,則要再改動一次其國號,這樣群臣便會明白皇帝的意圖,主動上疏請立太子。
隻是那時代宗皇帝連太子都沒有定下來,又何談立曹王為太子?代宗皇帝四子相爭不斷,代宗皇帝態度未明,群臣自然不敢上疏。永昌十八年,代宗皇帝內禪於長子浙王,仁宗皇帝登基,本能順利立曹王為太子,仁宗皇帝卻又因為受製於已經被尊為太上皇的代宗皇帝,而漸漸厭惡被代宗皇帝喜愛的曹王。元興二年,曹王憂慮過甚,騎馬時不慎墜馬。
“殿下,臣以為,大宗正此言甚好。”
長公主點點頭,又看向左相,問道:“左相以為如何?”
左相覺得不太行,但想不出不行的點在哪兒,按理來說這是皇帝家室,不拿到朝堂上來說也行,但長公主偏偏拿了上來,很給朝臣麵子了。況且是大宗正提議,理由說得也很中肯,為了延續香火,他再反駁好像有些無理取鬧。思及此處,左相道:“殿下,臣附議。”
長公主點點頭,又看向群臣,道:“諸卿可有異議?”
自然沒有,給曹王過繼個兒子,或者孫子,和他們這些不姓司的有什麽關係?
既然沒有意義,那這項事情就通過了,長公主看著溪南君,道:“大宗正,便由你負責此事,於宗室中擇一子,過繼給我曹王兄。”
“微臣領命。”大宗正行禮道。
“諸卿還有何要事,若是無事,便退朝了。”
小朝一貫沒什麽大事,能拿到朝議上來說的,除了言官彈劾某位官吏之外,一般都是已經定好了的事情,走個過場罷了。
禮官問了一遍,見無人應答,便要按著流程退朝。
卻見到靠前的官吏中走出一人,對著長公主行禮道:“陛下,臣有本奏。”
長公主定晴一看,卻是兵部尚書燕嵐。
最近兵部可是忙得很,發現河東倒賣兵械一事上和兵部有關後立刻就炸開了鍋,因為近些年沒有大的戰事,主要的戰事都在鎮北將軍府下,但鎮北將軍府卻又不歸兵部管理,導致兵部的官吏升遷很難,但凡有點關係的都想方設法調走了。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驚天的案子,上上下下都忙個不停,恨不得把抓手腳不老實的全都抓出來,化做自己的升遷資本。都說揪出蘿卜帶出泥,這些犯了事的像是被串在線上的螞蚱,抓住一個揪著線頭立即能拽出一串來,一個都跑不了。但這些差事忙是忙,卻不算是大事,還不至於拿到朝堂上來講。
群臣們也都很好奇在朝堂上幾乎沒什麽話的兵部尚書要說些什麽,上回上奏還是因為流言太盛,兵部尚書想要請辭而被長公主駁回。
“殿下,微臣請求分家。”燕嵐道。
燕趙歌看著,聽著,嘴唇抿得緊緊的,幾乎成了一條直線。
內府令張大了嘴巴,反射性地去看他身邊的燕趙歌,其神情陰鬱到堪比雷雨前的天氣。
分家?
燕家分家還能將誰分出去?除了長子之外下頭三個兒子都是小的,將這麽小的孩子分出去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但即便是作為長子的燕侯已經有了獨當一麵的本事,這時候被分家出去,作為父親的薊侯這輩子都要背上不慈的罵名。
長公主麵色微沉,低聲道:“這是兵書尚書的家事,本宮本不該過問,但既然兵部尚書於朝堂之上講了出來,本宮也就多一句嘴,兵部尚書此意已決?”
“臣意已決。”
長公主沉默半晌,道:“準了。”
燕嵐跪下磕頭謝恩。
到底是為了保全燕家而於長子劃清界限,還是為了不讓燕家成為賤人攻訐長子的手段?怕是兩者都有,右相暗暗搖了搖頭,不愧是老薊侯的兒子,明麵上分道揚鑣,實際上卻是一舉兩得。
燕趙歌板著臉,仰頭看著長公主,一副怒火攻心的模樣。
長公主應了燕嵐的請求之後,很自然地側過頭去看了一眼燕趙歌,從她眼睛裏看出那麽一點笑意來。
成了。
燕趙歌從來不是一個遷怒的人,前世和蜀國公的仇恨已經了結了,她是沒打算再對蜀國公府痛下殺手的,也因此蜀國公府一門到現在還圈進在宮裏,好吃好喝地養著。殺河東勳貴是因為有那樣的義務,而不是她喜歡殺人這種行為。司鑒宏也是同理,和她有仇恨的是前世的司鑒宏,是那位戰功赫赫卻又舉目無親的魯王,而不是這個領著妹妹四處拜訪、對如今生活十分滿足的平山君。
就算再仇恨滔天,也沒道理要一個人為他到了將來才會做的事情付出代價,更何況以如今狀況,那樣的將來根本就不會到來,司鑒宏不會再是魯王。他會被過繼給長公主的長兄,那位曹王做嗣子,最後會被封為郡王,亦或是曹國公,卻和魯字沒有半點關係了。
對這些燕趙歌看得很清楚,如果她看的不清楚的話,前世根本就不會有那麽多人追隨她,認同她。
隻是還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司鑒宏那個眼神到底是什麽意思?燕寧越先前說他跟著燕寧盛認識了一位濟南王府的小王子,這個小王子又是哪一位?想來不會是司鑒宏,不然直接口稱平山君便是了。
想不通就不想,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的。燕趙歌在心裏默念了幾遍,感覺心胸開闊了不少,泡了個熱水澡自去睡了。
翌日一早,燕趙歌起來上朝,季鈞隨著她出門。
作為昨天不聲不響就沒有上朝的錦衣衛指揮使,燕趙歌得到了許多不同含義的目光。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未央宮門前站定了一炷香之後,她父親燕嵐才出現在未央宮門前。
父子離心?
還是說,分家的傳言是真的?
昨日燕趙歌搬東西時並未避著人,從平康坊到永興坊幾乎跨越了小半個長安城,一路上不知被多少人看在眼裏,心裏嘀咕著燕家父子是不是真的要分道揚鑣了。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但有聰明人想再等一等,再觀望一下,這燕侯心機得很,四位開國公都被他算計進去了,還有什麽他不能的?
燕趙歌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一副此事與我無關的模樣。
待時辰差不多了,諸位朝臣入朝。
燕趙歌站到內府令身邊。
“燕侯昨日怎地沒有上朝?”內府令低聲問道。
“因為有要事在身。”
“要事?所謂的要事就是夜半時分進宮,晌午過後出宮?”
燕趙歌聞言,將落在龍椅上的目光移了過去,落在內府令臉上,她的神情看不出是悲是喜,語氣十分平淡地道:“貴為九卿行列的內府令,想來應當不是喜歡嚼舌頭的人罷?”
內府令被她的眼神看得脊背一涼,想起眼前這個人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立刻訕訕一笑,道:“當然不是。”
“那就好。前段時間長安的流言蜚語可令我困擾得緊,四個國公府為其信口開河的行為,已經住到昭獄裏去了,希望不會有第五家,不然外頭的百姓說不定會誤會昭獄是個好地方。”燕趙歌淡淡道:“律法裏雖然有不因言論罪這一條,卻從來都不包括官吏和士族,勿要庸人自擾。”
身上沒有世襲罔替爵位的內府令立刻噤聲。
若是其他的官吏或許在這位燕侯的威脅之下還不會這麽快就妥協,但這絕對不包括內府令,錦衣衛、內府、太醫府共稱三府,皆為皇帝家臣,其長官的任免不受丞相及吏部尚書的轄製,皇帝想用誰就用誰,他若是開罪了燕侯,說不定下一刻長公主就會讓他告老還鄉。
“燕侯,某也隻是問問,隨便問問。”內府令假意咳了咳,繞過先前的話題,道:“昨日禦史令彈劾燕侯,燕侯卻不在場,故而心生疑惑。”
“我不是這陣子都沒上朝嗎?內府令怎麽才開始疑惑?”
內府令的表情僵在了臉上,我就是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這時,宦官高聲唱諾,示意百官長公主駕到,該閉嘴了。內府令立刻一副不應該繼續說話神情,閉上了嘴。
燕趙歌不由得撇了撇嘴。
長公主恰好這時踏入宣室殿中,瞧見燕趙歌神情,禁不住一笑,又意識到於群臣前不該如此,便立即將臉上的笑忍了回去。
看在群臣眼中就又成了長公主不喜駙馬的鐵證。
這可不是嘛,換做你是長公主,你喜不喜歡自己的駙馬和他繼母有貓膩?便是流言也不成,常言道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到底是怎麽回事……誰知道呢……
群臣拜了皇帝之後,立刻就有人上前一步道:“陛下,臣有本奏。”
卻是如今的大宗正。
先前那位在朝堂上向先帝舉薦原來的薊侯世子,如今的燕侯,口稱“薊侯領鎮北將軍世子名趙歌者當配長公主”大宗正因為生了一場大病,雖然之後又好轉了,卻顫巍巍的,比常年在家養病的前右相還不如,長公主幹脆就換了個人來任大宗正。
大宗正道:“陛下,仁宗皇帝子曹王,聰明文武,本於天賦之才。孝友溫恭,發自生知之性。居惟秉謙。動必由禮。於是仁宗皇帝先封其鄧王,後封其曹王,然命運多舛,曹王年二十而薨逝,諡號康,……臣請陛下於宗室中擇一子,以續曹王香火。”
燕趙歌順著聲音看過去,禁不住在心裏咦了一聲。
這不是故秦王幼子,溪南君嗎?
秦王係子孫竟然出仕了?
不過想想倒也沒那麽令人驚訝,畢竟連秦國公嫡長子司傳紀都任了河東郡安邑縣令的話,溪南君出仕好像也不是那麽反常的事,這位德高望重的溪南君任大宗正可是再好不過了。
龍椅旁的長公主沉吟了一下,沒有回答,而是先看向了右相,問道:“右相以為如何?”
右相在心裏暗歎了一聲,他還在求學的時候是聽過這位曹王的事跡的,這位曹王生在代宗皇帝繼位那一天,又是代宗皇帝長孫,雖然並非是那時還是浙王的仁宗皇帝的王妃所出,卻也得了代宗皇帝的歡心,代宗皇帝親自為其取名,名為緒,封為鄧國公。等其年過三歲便改為鄧王,年歲十五又改了曹王。
按照慣例,大晉的皇子生下來先封國公,活過了六歲之後封王,若是確立其為太子,則要再改動一次其國號,這樣群臣便會明白皇帝的意圖,主動上疏請立太子。
隻是那時代宗皇帝連太子都沒有定下來,又何談立曹王為太子?代宗皇帝四子相爭不斷,代宗皇帝態度未明,群臣自然不敢上疏。永昌十八年,代宗皇帝內禪於長子浙王,仁宗皇帝登基,本能順利立曹王為太子,仁宗皇帝卻又因為受製於已經被尊為太上皇的代宗皇帝,而漸漸厭惡被代宗皇帝喜愛的曹王。元興二年,曹王憂慮過甚,騎馬時不慎墜馬。
“殿下,臣以為,大宗正此言甚好。”
長公主點點頭,又看向左相,問道:“左相以為如何?”
左相覺得不太行,但想不出不行的點在哪兒,按理來說這是皇帝家室,不拿到朝堂上來說也行,但長公主偏偏拿了上來,很給朝臣麵子了。況且是大宗正提議,理由說得也很中肯,為了延續香火,他再反駁好像有些無理取鬧。思及此處,左相道:“殿下,臣附議。”
長公主點點頭,又看向群臣,道:“諸卿可有異議?”
自然沒有,給曹王過繼個兒子,或者孫子,和他們這些不姓司的有什麽關係?
既然沒有意義,那這項事情就通過了,長公主看著溪南君,道:“大宗正,便由你負責此事,於宗室中擇一子,過繼給我曹王兄。”
“微臣領命。”大宗正行禮道。
“諸卿還有何要事,若是無事,便退朝了。”
小朝一貫沒什麽大事,能拿到朝議上來說的,除了言官彈劾某位官吏之外,一般都是已經定好了的事情,走個過場罷了。
禮官問了一遍,見無人應答,便要按著流程退朝。
卻見到靠前的官吏中走出一人,對著長公主行禮道:“陛下,臣有本奏。”
長公主定晴一看,卻是兵部尚書燕嵐。
最近兵部可是忙得很,發現河東倒賣兵械一事上和兵部有關後立刻就炸開了鍋,因為近些年沒有大的戰事,主要的戰事都在鎮北將軍府下,但鎮北將軍府卻又不歸兵部管理,導致兵部的官吏升遷很難,但凡有點關係的都想方設法調走了。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驚天的案子,上上下下都忙個不停,恨不得把抓手腳不老實的全都抓出來,化做自己的升遷資本。都說揪出蘿卜帶出泥,這些犯了事的像是被串在線上的螞蚱,抓住一個揪著線頭立即能拽出一串來,一個都跑不了。但這些差事忙是忙,卻不算是大事,還不至於拿到朝堂上來講。
群臣們也都很好奇在朝堂上幾乎沒什麽話的兵部尚書要說些什麽,上回上奏還是因為流言太盛,兵部尚書想要請辭而被長公主駁回。
“殿下,微臣請求分家。”燕嵐道。
燕趙歌看著,聽著,嘴唇抿得緊緊的,幾乎成了一條直線。
內府令張大了嘴巴,反射性地去看他身邊的燕趙歌,其神情陰鬱到堪比雷雨前的天氣。
分家?
燕家分家還能將誰分出去?除了長子之外下頭三個兒子都是小的,將這麽小的孩子分出去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但即便是作為長子的燕侯已經有了獨當一麵的本事,這時候被分家出去,作為父親的薊侯這輩子都要背上不慈的罵名。
長公主麵色微沉,低聲道:“這是兵書尚書的家事,本宮本不該過問,但既然兵部尚書於朝堂之上講了出來,本宮也就多一句嘴,兵部尚書此意已決?”
“臣意已決。”
長公主沉默半晌,道:“準了。”
燕嵐跪下磕頭謝恩。
到底是為了保全燕家而於長子劃清界限,還是為了不讓燕家成為賤人攻訐長子的手段?怕是兩者都有,右相暗暗搖了搖頭,不愧是老薊侯的兒子,明麵上分道揚鑣,實際上卻是一舉兩得。
燕趙歌板著臉,仰頭看著長公主,一副怒火攻心的模樣。
長公主應了燕嵐的請求之後,很自然地側過頭去看了一眼燕趙歌,從她眼睛裏看出那麽一點笑意來。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