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燕趙歌用過早食,便騎著馬前往禮部衙門。
按照傳統,傳臚放榜後的第一個清晨,皇帝會賜宴於禮部,便是士子們口中的瓊林宴,因為是皇帝賜宴,又是皇家禦宴,也被稱為恩榮宴。
燕趙歌對是否是皇帝賜宴這件事並不感興趣,但這幾日都在吃皇帝賜下來的禦廚做的菜,便想再常常別的禦廚的手藝。除了口腹之欲之外,她也希望再見長公主一麵。
戰亂之後,她偏安燕地,滿心都是仇恨,自詡以她如今心智再配不上詠月這個表字,便自行改了,改成了永謠,取自《韓詩章句》裏“有章句曰歌,無章曲曰謠”這一句,雖然本意的章是樂章的含義,但被她曲解成了章法之意。
長公主對此十分不讚同,卻也不能阻攔她。
自這一本書,先前被她或無意或刻意忽視的所有異常都被她放進了大腦裏。
如果她醒來之後,改變的一切都是因為她的所作所為,那在此之前呢?六王入京是因為什麽?前世不曾出現的流言是因為什麽?秦峰入京科考又是因為什麽?
如果……
如果……
她忍不住攥緊了韁繩。
如果有另外一個人和她一般,自後世而來。
如果這個人是……
想到這個可能性,她深深吸了一口氣,臉頰上也不由得湧起一陣緋紅之色,至於是因為什麽,激動或者別的,便隻有她自己知曉了。眼看著到了禮部衙門,她壓抑住自己的臆想,將馬交給仆從照看,大步走了進去。
臆想。
在未能被證實之前,隻能是臆想。
這一次瓊林宴對於匯聚禮部衙門的進士們來說,便是最為高興放鬆的事了。昨日放榜時,一個個士子都梗著脖子僵著身體,一口氣提在喉嚨裏,像是等著受刑一般,直到點到自己名字才能將心放回肚子裏。今日便絲毫不用緊張了。瓊林宴雖然規模大,人又有些多,但是是以今科進士為主,而且皇帝也沒有到場,不僅皇帝每到,連長公主都沒來,士子們自然不會過於緊張。
因為皇帝不在,便由禮部尚書主持,先是代皇帝宣了一遍設宴的旨意,之後對進士們表示了恭喜,便分席位開始了瓊林宴。
這次擺了近百桌,酒菜都是皇帝禦旨來的禦廚親手操刀,連青菜豆腐都能做得如此芳香四溢,燕趙歌很難不對別的菜肴流口水。按規矩五人一桌,每年隻有一甲士子這一桌是例外,隻坐三個人,不過今年一甲士子有四位,算是例外中的例外。
瓊林宴單純隻是為了給士子們慶祝。除了在宴會開始的時候要敬酒三杯之外,便沒什麽需要講究的了。燕趙歌提起筷子就吃,宴是好宴,酒也是好酒,做什麽不吃?
隻是可惜長公主沒有到場。
她本做好了當麵問上一問的準備,想問的東西在肚子裏翻來覆去地交換,可看到長公主沒到場,她又有些泄氣了。
真的應該問嗎?
問的話要怎麽問呢?
若是真的,問了之後該說些什麽呢?
若不是,問了之後又怎麽解釋呢?
不問的話……
——總覺得心裏有一處空落落的。
燕趙歌禁不住一聲接一聲地歎氣,吃一口菜喝兩口酒,這菜回府還能吃到同等的手藝,這酒錯過了可再難尋看,她自然要多喝一些,但在同桌的人眼裏,這便是借酒澆愁。
“探花郎何事發愁啊?”榜眼甲問道。“是否是有心事?若不是些需要避諱的事,不如說出來,我們幫著參詳參詳,也好過你自己借酒澆愁。”
借酒澆愁?這算哪門子的借酒澆愁。她在燕地時才是真的借酒澆愁,每日都喝得酩酊大醉,若不是被長公主一巴掌拍醒,還不知道要醉到什麽時候去。燕趙歌長長談了口氣,捏著這小小的杯子,仰頭又是一杯下肚。
眼看著秦峰被拽出去喝酒了,他是這次科考最大的黑馬,在場上又沒有相熟的人,不知多少人看著他眼熱嫉妒,會元曲歲寒更是身先士卒,領著一眾士子端著酒杯走來。他現在最恨的已經不是燕趙歌了,而是搶了他狀元之位的秦峰,好妻雖然難娶,卻並不少見,他若有權有勢,三妻四妾不在話下,但狀元,一輩子卻隻這一次。
他對秦峰恨得簡直心頭發癢。
見秦峰走了,燕趙歌又是一聲長歎,做出一副苦悶的樣子,道:“我有一個故交。她最近寫了封信給我,說是有一些難以決定的事,但我看了信之後,也不知如何是好。”
兩個榜眼對視一眼。
“燕兄不妨仔細說說,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等雖然不才,稍微出些主意卻還是可以的。”
“是這樣的。她……曾經有一個未曾謀麵的心悅之人,她對對方心悅已久,十分傾慕,達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境地。但她先前不知曉對方是否也心悅她,便苦守了一些時日,始終得不到想要的回應,以為對方不傾心於她,便主動離開了。前些時日,她遇到了這位疑似她心悅之人的女子,但因為先前不曾謀麵,她不知曉這位女子是否是她心悅的那位,有心詢問,又不知如何出言才恰當,也不知詢問是否應當。”燕趙歌頓了頓,又歎了一聲,“她苦惱得很,我也雖然有心相助,卻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這……的確是有些難辦。”
燕趙歌先給兩位榜眼倒了酒,又給自己倒上,舉起杯子,一臉誠懇地道:“小弟還未婚配,對此事不太了解,給不了什麽有效的建議,兩位兄台想必已成婚有些時日了,想來一定有些辦法,還請助我……友人!”
榜眼甲率先開口道:“燕兄,你……那位友人如何得知對方不傾心於他的呢?”
“大抵是因為太長時間沒有得到回應罷。”燕趙歌道。
榜眼乙便道:“那這位兄台又是如何表達自己心意的呢?”
燕趙歌陷入了沉思。她表達心意……不是,她的友人表達心意的時候,她記得是……寫了一封信。
“寫了一封信,在信裏夾了一首《蒹葭》。”燕趙歌道。這封簡短的信她寫了半個月有餘,《蒹葭》寫了一遍又一遍,但無論怎麽寫筆法都不能令她滿意,最後隻得挑了幾張相對來說最滿意的夾進去,“夾了大概四五張。”
榜眼甲、榜眼乙:“……”
這是表達心意嗎?這怕是請對方品鑒自己的書法罷。
“那這位女子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回了一首《氓》,大概也是同樣的數量。”燕趙歌道,一邊說一邊回想那封信裏的內容,“筆法十分出色,還用了不同的筆體。”
榜眼甲、榜眼乙:“……”
果然如此。
“所以,燕兄那位友人又回了些什麽?”
燕趙歌皺起眉頭,問道:“這還如何回應?心跡表露得如此明顯,我那友人也是要麵皮的,便不再提及,就此作罷。”
榜樣甲說不出話。
榜眼乙一臉苦相,問道:“那你……那位友人是如何理解這番心意的呢?”
“《氓》之有雲:‘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其中含義便是稚子也懂得。”
這次換榜眼乙說不出話。
榜眼甲終於忍無可忍地道:“那便不曾想過對方隻是當作品鑒書法而隨意寫了一篇字?”他不等燕趙歌回答,繼續道:“哪裏有和女兒家如此表達心意的,我曾見過借信互通心意的,卻不曾見過寫五篇《蒹葭》示愛的。”
榜樣乙連連點頭,附和道:“便是如此,這樣表達心意,實在是不妥。即便對方理解了,卻也無法回應,若是回錯了意,便成了一樁笑話。”
見燕趙歌還有些不解,他問道:“若換作是燕兄,有一女兒家寄來信件,裏麵夾了五篇《蒹葭》,燕兄會如何理解。”
燕趙歌恍然大悟,之後便是極其複雜的神情,端著就被,怔怔地立著,幾乎成了一座石像。
“怪不得……怪不得之後她又單獨寫了第一小節給我……原來是這個意思……原來她是這個意思……根本不是拒絕……”燕趙歌喃喃自語,一時間隻覺心如刀割。她隻當長公主因為公務繁忙沒有時間完整地再寫一遍她隻當長公主又拒絕了她一次……
如果她不曾就此退縮,如果她沒有做此等蠢事……她究竟錯失了多少本應獲得的東西?
燕趙歌慘笑了一聲,對著兩位榜眼道:“謝二位兄台助我,此等大恩無法言謝,若有所托,必定傾盡全力。”
兩位榜眼點頭應聲,又對視了一眼。
等秦峰拜托灌酒的士子們回來,燕趙歌已經一身酒氣了,看神智倒是十分清醒,隻是那一臉悵然若失,又有些追悔莫及的神情,令人好奇不已。
秦峰忍了又忍,看著燕趙歌又灌下一攤子酒,終於忍不住問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兩位榜眼一齊搖頭道:“我等不曾知曉。”
此等秘事,還是藏在肚子裏為好。
按照傳統,傳臚放榜後的第一個清晨,皇帝會賜宴於禮部,便是士子們口中的瓊林宴,因為是皇帝賜宴,又是皇家禦宴,也被稱為恩榮宴。
燕趙歌對是否是皇帝賜宴這件事並不感興趣,但這幾日都在吃皇帝賜下來的禦廚做的菜,便想再常常別的禦廚的手藝。除了口腹之欲之外,她也希望再見長公主一麵。
戰亂之後,她偏安燕地,滿心都是仇恨,自詡以她如今心智再配不上詠月這個表字,便自行改了,改成了永謠,取自《韓詩章句》裏“有章句曰歌,無章曲曰謠”這一句,雖然本意的章是樂章的含義,但被她曲解成了章法之意。
長公主對此十分不讚同,卻也不能阻攔她。
自這一本書,先前被她或無意或刻意忽視的所有異常都被她放進了大腦裏。
如果她醒來之後,改變的一切都是因為她的所作所為,那在此之前呢?六王入京是因為什麽?前世不曾出現的流言是因為什麽?秦峰入京科考又是因為什麽?
如果……
如果……
她忍不住攥緊了韁繩。
如果有另外一個人和她一般,自後世而來。
如果這個人是……
想到這個可能性,她深深吸了一口氣,臉頰上也不由得湧起一陣緋紅之色,至於是因為什麽,激動或者別的,便隻有她自己知曉了。眼看著到了禮部衙門,她壓抑住自己的臆想,將馬交給仆從照看,大步走了進去。
臆想。
在未能被證實之前,隻能是臆想。
這一次瓊林宴對於匯聚禮部衙門的進士們來說,便是最為高興放鬆的事了。昨日放榜時,一個個士子都梗著脖子僵著身體,一口氣提在喉嚨裏,像是等著受刑一般,直到點到自己名字才能將心放回肚子裏。今日便絲毫不用緊張了。瓊林宴雖然規模大,人又有些多,但是是以今科進士為主,而且皇帝也沒有到場,不僅皇帝每到,連長公主都沒來,士子們自然不會過於緊張。
因為皇帝不在,便由禮部尚書主持,先是代皇帝宣了一遍設宴的旨意,之後對進士們表示了恭喜,便分席位開始了瓊林宴。
這次擺了近百桌,酒菜都是皇帝禦旨來的禦廚親手操刀,連青菜豆腐都能做得如此芳香四溢,燕趙歌很難不對別的菜肴流口水。按規矩五人一桌,每年隻有一甲士子這一桌是例外,隻坐三個人,不過今年一甲士子有四位,算是例外中的例外。
瓊林宴單純隻是為了給士子們慶祝。除了在宴會開始的時候要敬酒三杯之外,便沒什麽需要講究的了。燕趙歌提起筷子就吃,宴是好宴,酒也是好酒,做什麽不吃?
隻是可惜長公主沒有到場。
她本做好了當麵問上一問的準備,想問的東西在肚子裏翻來覆去地交換,可看到長公主沒到場,她又有些泄氣了。
真的應該問嗎?
問的話要怎麽問呢?
若是真的,問了之後該說些什麽呢?
若不是,問了之後又怎麽解釋呢?
不問的話……
——總覺得心裏有一處空落落的。
燕趙歌禁不住一聲接一聲地歎氣,吃一口菜喝兩口酒,這菜回府還能吃到同等的手藝,這酒錯過了可再難尋看,她自然要多喝一些,但在同桌的人眼裏,這便是借酒澆愁。
“探花郎何事發愁啊?”榜眼甲問道。“是否是有心事?若不是些需要避諱的事,不如說出來,我們幫著參詳參詳,也好過你自己借酒澆愁。”
借酒澆愁?這算哪門子的借酒澆愁。她在燕地時才是真的借酒澆愁,每日都喝得酩酊大醉,若不是被長公主一巴掌拍醒,還不知道要醉到什麽時候去。燕趙歌長長談了口氣,捏著這小小的杯子,仰頭又是一杯下肚。
眼看著秦峰被拽出去喝酒了,他是這次科考最大的黑馬,在場上又沒有相熟的人,不知多少人看著他眼熱嫉妒,會元曲歲寒更是身先士卒,領著一眾士子端著酒杯走來。他現在最恨的已經不是燕趙歌了,而是搶了他狀元之位的秦峰,好妻雖然難娶,卻並不少見,他若有權有勢,三妻四妾不在話下,但狀元,一輩子卻隻這一次。
他對秦峰恨得簡直心頭發癢。
見秦峰走了,燕趙歌又是一聲長歎,做出一副苦悶的樣子,道:“我有一個故交。她最近寫了封信給我,說是有一些難以決定的事,但我看了信之後,也不知如何是好。”
兩個榜眼對視一眼。
“燕兄不妨仔細說說,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等雖然不才,稍微出些主意卻還是可以的。”
“是這樣的。她……曾經有一個未曾謀麵的心悅之人,她對對方心悅已久,十分傾慕,達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境地。但她先前不知曉對方是否也心悅她,便苦守了一些時日,始終得不到想要的回應,以為對方不傾心於她,便主動離開了。前些時日,她遇到了這位疑似她心悅之人的女子,但因為先前不曾謀麵,她不知曉這位女子是否是她心悅的那位,有心詢問,又不知如何出言才恰當,也不知詢問是否應當。”燕趙歌頓了頓,又歎了一聲,“她苦惱得很,我也雖然有心相助,卻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這……的確是有些難辦。”
燕趙歌先給兩位榜眼倒了酒,又給自己倒上,舉起杯子,一臉誠懇地道:“小弟還未婚配,對此事不太了解,給不了什麽有效的建議,兩位兄台想必已成婚有些時日了,想來一定有些辦法,還請助我……友人!”
榜眼甲率先開口道:“燕兄,你……那位友人如何得知對方不傾心於他的呢?”
“大抵是因為太長時間沒有得到回應罷。”燕趙歌道。
榜眼乙便道:“那這位兄台又是如何表達自己心意的呢?”
燕趙歌陷入了沉思。她表達心意……不是,她的友人表達心意的時候,她記得是……寫了一封信。
“寫了一封信,在信裏夾了一首《蒹葭》。”燕趙歌道。這封簡短的信她寫了半個月有餘,《蒹葭》寫了一遍又一遍,但無論怎麽寫筆法都不能令她滿意,最後隻得挑了幾張相對來說最滿意的夾進去,“夾了大概四五張。”
榜眼甲、榜眼乙:“……”
這是表達心意嗎?這怕是請對方品鑒自己的書法罷。
“那這位女子又是如何回應的呢?”
“回了一首《氓》,大概也是同樣的數量。”燕趙歌道,一邊說一邊回想那封信裏的內容,“筆法十分出色,還用了不同的筆體。”
榜眼甲、榜眼乙:“……”
果然如此。
“所以,燕兄那位友人又回了些什麽?”
燕趙歌皺起眉頭,問道:“這還如何回應?心跡表露得如此明顯,我那友人也是要麵皮的,便不再提及,就此作罷。”
榜樣甲說不出話。
榜眼乙一臉苦相,問道:“那你……那位友人是如何理解這番心意的呢?”
“《氓》之有雲:‘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其中含義便是稚子也懂得。”
這次換榜眼乙說不出話。
榜眼甲終於忍無可忍地道:“那便不曾想過對方隻是當作品鑒書法而隨意寫了一篇字?”他不等燕趙歌回答,繼續道:“哪裏有和女兒家如此表達心意的,我曾見過借信互通心意的,卻不曾見過寫五篇《蒹葭》示愛的。”
榜樣乙連連點頭,附和道:“便是如此,這樣表達心意,實在是不妥。即便對方理解了,卻也無法回應,若是回錯了意,便成了一樁笑話。”
見燕趙歌還有些不解,他問道:“若換作是燕兄,有一女兒家寄來信件,裏麵夾了五篇《蒹葭》,燕兄會如何理解。”
燕趙歌恍然大悟,之後便是極其複雜的神情,端著就被,怔怔地立著,幾乎成了一座石像。
“怪不得……怪不得之後她又單獨寫了第一小節給我……原來是這個意思……原來她是這個意思……根本不是拒絕……”燕趙歌喃喃自語,一時間隻覺心如刀割。她隻當長公主因為公務繁忙沒有時間完整地再寫一遍她隻當長公主又拒絕了她一次……
如果她不曾就此退縮,如果她沒有做此等蠢事……她究竟錯失了多少本應獲得的東西?
燕趙歌慘笑了一聲,對著兩位榜眼道:“謝二位兄台助我,此等大恩無法言謝,若有所托,必定傾盡全力。”
兩位榜眼點頭應聲,又對視了一眼。
等秦峰拜托灌酒的士子們回來,燕趙歌已經一身酒氣了,看神智倒是十分清醒,隻是那一臉悵然若失,又有些追悔莫及的神情,令人好奇不已。
秦峰忍了又忍,看著燕趙歌又灌下一攤子酒,終於忍不住問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兩位榜眼一齊搖頭道:“我等不曾知曉。”
此等秘事,還是藏在肚子裏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