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燕趙歌不應該開口問這句話,因為皇帝乃是一個王朝的中心,其身體狀況被諸多人所關注著,任何的病症都會引發連鎖反應,除非已經年老體衰病重到無法掩飾的地步,否則皇帝不會透露自己健康與否,是否患病。若是疑心重的皇帝反而會覺得是臣子有異心,所以在打探自己的身體狀況。
但燕趙歌是真心實意地關心著皇帝的身體狀況,她臉上擔憂的神色是真是假皇帝能判斷出來,也就沒有在意這小小的冒犯,笑道:“不礙事,近日睡得有些晚了,又貪吃了一些蜜餞。”
燕趙歌鬆了口氣。不是患病就好。
不是她過分擔憂,實在是前世皇帝死得蹊蹺,她雖然沒有親身經曆皇帝從患病到駕崩這一段時間的事,但是長公主後來給她細細講過。
興平四年新年夜的宮宴上,因為隻是家宴,皇帝後妃不多,三個皇子都很健康,又有幾位身份不低的宗室在場,皇帝便小酌了幾杯,當時蜀國公也在,兩個人還在宮殿外談了一些事情,也許是因為當晚皇帝吹了一會兒風,第二天便染了風寒,再過了一周,皇帝就一病不起了。先是持續發熱、少眠盜汗,接著咳痰咯血,身體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來。
據長公主所說,皇帝駕崩之前吐的已經不隻是血了,還有一些五髒六腑的碎片,殘骸腥臭發黑,太醫據此推斷皇帝得的興許是傳屍一類的病,卻無計可施。得了傳屍的大多都隻能等死,僥幸痊愈的卻也病愈得莫名其妙,太醫最多也隻能讓皇帝再多活一陣子。可急症來勢洶洶,對於傳屍等病症又沒有切實有效的醫治辦法,等太醫確認到底是哪一種病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勉強熬到四月,皇帝便駕崩了。
皇帝駕崩之後蜀國公立刻發動了兵變,先控製朝臣,再接管京營殘部,等到蜀國公控製長安之後,便以皇帝患病之事有蹊蹺為由,處死了太醫府所有的太醫,甚至於連醫治過皇帝的太醫的家人們都被下獄處死。
燕趙歌和長公主談論此事的時候,覺得皇帝的病十有九八是蜀國公害的,但誰也不知道蜀國公到底是怎麽對皇帝下手的,皇宮裏從來沒有人得過傳屍,無論宮女內侍,當日來赴宴的宗室裏包括蜀國公本人也都是未曾患病的,蜀國公甚至還活到了北地朝廷攻回長安那一天。皇帝得病之後,宮裏才陸續有人或發熱、或咳嗽,這些人後來也都被蜀國公處死了,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皇帝患病之後就沒再探望過三個皇子,被內侍們拚死從宮裏搶出來的太子也沒有患病,健健康康地長大了。
可燕趙歌雖然知曉後來發生的一切,卻無法預防,她管不到皇宮裏的事情,重活一世這種事又不能隨便與人訴說,她甚至不敢和父親透底,若是被當成犯了癔症,將她當成瘋子困起來,那燕趙歌可就真是自尋死路了。她隻能寄望於在發生了這麽多變故之後,蜀國公會忌憚於局勢不利,不敢輕舉妄動。
燕趙歌想到這裏,眉眼間難免帶上了一絲憂愁之色,被皇帝看在眼裏,更覺得她忠心耿耿,連自己偶爾貪食導致的咳嗽都記掛於心,十分憂慮。皇帝沉吟了一下,本來應該在放榜之後,施恩於燕趙歌時再說的話便提前說了出來。
“詠月,你有大才,朕不忍你落到三甲去,三甲做官便隻能外放縣令,等到轉回長安卻是要磋磨十幾甚至數十年,白白耽擱了那些年月。總歸你是勳貴出身,賜一個進士身份也算不得什麽,一甲進士和三甲進士也差不了多少,你性子誌慮忠純,又沒有一般勳貴子弟好沾染的惡心,朕賜你一個榜眼,許你侍中,莫要令朕失望,莫要令朕之皇姐失望。”
燕趙歌愣住,過了幾個呼吸,她看著皇帝,確定不是自己的幻覺,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拜倒在地,激動不已地道:“臣謝主隆恩!臣乃燕國末裔,國破家亡、顛沛流離而來,先帝賞識微臣滿門,不以臣之祖父昏聵,許臣之祖父以薊侯,不以臣父浪蕩,許臣父以鎮北將軍,微臣滿門受先帝恩惠,感激涕零,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然,臣年不過二十,寸功未立,才學未成,陛下隆恩,臣受之惶恐,恐惹非議,請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卻以為燕趙歌隻是在假意推脫,三讓三辭的戲碼誰都懂,便笑著道:“詠月有大才,卻不是朕虛言,長公主卻也經常誇讚詠月。策論當得今科前十,試卷非朕所批閱,也算不得朕任人唯親。用為侍中,朕以為非常妥當。”
燕趙歌還要推辭,卻有一宮衛闖入殿中,輕甲在身,神色匆忙,跪在地上道:“陛下,長公主請您往壽寧宮。”
皇帝臉上的笑容刹那間就不見了蹤影。他看了一眼拜倒在地的燕趙歌,語氣不複之前的輕鬆自在,變得生冷了許多,硬邦邦地道:“詠月起身罷,朕意已決,剛才之事莫要再推辭。”
對策結束,宮中又有意外之事,讓燕趙歌謝恩出宮便是了,但他不知怎麽地,忽地變了想法。“皇姐有事尋朕,朕去去便來。詠月在這裏稍坐,有事可喚黃門。來人,給薊侯世子看茶。”
說完,皇帝便匆匆而去。
內侍給燕趙歌上了一杯茶,便守在殿內,一方麵是方便燕趙歌吩咐,另一方麵也是防著燕趙歌動了不該動的東西,這裏畢竟是皇帝寢宮的一部分。
茶水溫熱,芳香四溢。燕趙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她背對著守門的內侍,脊背挺直,卻忍不住在心裏歎息。
這個時間,又是壽寧宮,想來是太皇太後到了時日了。一切都能改變,可生老病死卻是人力無法觸及的。前世太皇太後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駕崩的,活了七十多歲,算是喜喪。人這一生有失有得,有來有往,有喜也就有悲,這是無法避免的。
皇帝板著臉,連轎子都不想坐,將一切禮節都丟在一邊,提著袍子一路跑到了壽寧宮。
太皇太後是代宗皇帝的皇後,先帝生母,自今上登基之後便避居在壽寧宮裏,年初病了一場,身子便不大好了。神智模糊得厲害,也經常說一些糊塗話,睡著的時間要比醒著的時間長得多。往日裏皇帝來看的時候太皇太後都是睡著的,長公主閑了就在這裏守著,生怕錯過了太皇太後清醒的時候。
雖然是白日,壽寧宮裏卻燈火通明,披甲的宮衛和錦衣衛手握刀兵,交錯著守在壽寧宮周圍,領頭的宮衛統領見到皇帝也隻是拱了拱手,武將刀甲在身時是不跪的。
“陛下,長公主說請您到了直往殿內去。”
壽寧宮住的是皇帝祖母,長樂宮住的是皇帝母親,入宮都是要先稟告一聲的,連皇帝也不能隨便闖入。但今時不同往日,耽擱不得。
一進殿內,皇帝就先被藥味兒嗆了一下,混雜著寧神的檀香味兒,令他不由自主地咳了幾聲。
守在外殿的老嬤嬤看到皇帝到了,眼眶泛紅,拜了一拜道:“太皇太後剛才醒了,正等著您呢。”
皇帝禁不住心中一喜,接著心裏就咯噔一聲。平日裏的宮裏的衛士和錦衣衛是不披甲握刀的,再加上剛才披甲宮衛不經通傳闖入殿中的行為,情況已經昭然若揭了。
回光返照。
皇帝深吸一口氣,走進內殿。
太皇太後仰靠在床上,身後墊著枕頭,太後坐在一旁不住地抹眼淚,長公主坐在床沿,小聲地和太皇太後說著些什麽。許是聽到了腳步聲,太皇太後的眼睛動了動,視線挪向皇帝走來的方向,“是綜兒嗎?”
太皇太後的眼睛早就不好了,卻還能認得出他。皇帝吸了吸鼻子,走過去,貼著床沿跪在榻上,道:“皇祖母,孫兒來了。”
“已經長這麽大了呀。”太皇太後看著跪在身前的皇帝,這麽近的距離她也隻能勉強看清皇帝的臉,“紹兒說你今日召見了今科士子,不能耽誤了正事啊。你快些起來,身子好不容易養好了,可莫要再糟蹋自己。”
皇帝鼻子一酸,太皇太後已經蒼老得不成樣子了,說話時連氣兒都是散的,卻還惦記著他。
先帝選擇過繼他而不是近支宗室在朝野惹了很大非議,幾個宗室大臣反對,重臣也不讚同,是太皇太後力排眾議,將他接過來養在膝下。太皇太後代表了代宗皇帝,她的意見就是代宗皇帝的意見,宗室們不敢違背她,朝臣們也沒有立場再反駁。
他年幼時家貧,兄弟幾人都吃不飽飯,他最小,總是搶不過,比同齡人都瘦小得多,身子骨也不算健壯,也是太皇太後命人給他調養身子,他腸胃不好,在吃食上甚至比先帝還要精細得多。
“您放心。”皇帝強忍著不哽咽出聲,握著太皇太後蒼老如樹皮的手,道:“孫兒已經召見完今科士子了,都是個頂個的人才,父皇傳到孫兒手裏的江山,孫兒一定完完整整地傳下去,絕不會負了父皇教誨。”
但燕趙歌是真心實意地關心著皇帝的身體狀況,她臉上擔憂的神色是真是假皇帝能判斷出來,也就沒有在意這小小的冒犯,笑道:“不礙事,近日睡得有些晚了,又貪吃了一些蜜餞。”
燕趙歌鬆了口氣。不是患病就好。
不是她過分擔憂,實在是前世皇帝死得蹊蹺,她雖然沒有親身經曆皇帝從患病到駕崩這一段時間的事,但是長公主後來給她細細講過。
興平四年新年夜的宮宴上,因為隻是家宴,皇帝後妃不多,三個皇子都很健康,又有幾位身份不低的宗室在場,皇帝便小酌了幾杯,當時蜀國公也在,兩個人還在宮殿外談了一些事情,也許是因為當晚皇帝吹了一會兒風,第二天便染了風寒,再過了一周,皇帝就一病不起了。先是持續發熱、少眠盜汗,接著咳痰咯血,身體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下來。
據長公主所說,皇帝駕崩之前吐的已經不隻是血了,還有一些五髒六腑的碎片,殘骸腥臭發黑,太醫據此推斷皇帝得的興許是傳屍一類的病,卻無計可施。得了傳屍的大多都隻能等死,僥幸痊愈的卻也病愈得莫名其妙,太醫最多也隻能讓皇帝再多活一陣子。可急症來勢洶洶,對於傳屍等病症又沒有切實有效的醫治辦法,等太醫確認到底是哪一種病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勉強熬到四月,皇帝便駕崩了。
皇帝駕崩之後蜀國公立刻發動了兵變,先控製朝臣,再接管京營殘部,等到蜀國公控製長安之後,便以皇帝患病之事有蹊蹺為由,處死了太醫府所有的太醫,甚至於連醫治過皇帝的太醫的家人們都被下獄處死。
燕趙歌和長公主談論此事的時候,覺得皇帝的病十有九八是蜀國公害的,但誰也不知道蜀國公到底是怎麽對皇帝下手的,皇宮裏從來沒有人得過傳屍,無論宮女內侍,當日來赴宴的宗室裏包括蜀國公本人也都是未曾患病的,蜀國公甚至還活到了北地朝廷攻回長安那一天。皇帝得病之後,宮裏才陸續有人或發熱、或咳嗽,這些人後來也都被蜀國公處死了,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皇帝患病之後就沒再探望過三個皇子,被內侍們拚死從宮裏搶出來的太子也沒有患病,健健康康地長大了。
可燕趙歌雖然知曉後來發生的一切,卻無法預防,她管不到皇宮裏的事情,重活一世這種事又不能隨便與人訴說,她甚至不敢和父親透底,若是被當成犯了癔症,將她當成瘋子困起來,那燕趙歌可就真是自尋死路了。她隻能寄望於在發生了這麽多變故之後,蜀國公會忌憚於局勢不利,不敢輕舉妄動。
燕趙歌想到這裏,眉眼間難免帶上了一絲憂愁之色,被皇帝看在眼裏,更覺得她忠心耿耿,連自己偶爾貪食導致的咳嗽都記掛於心,十分憂慮。皇帝沉吟了一下,本來應該在放榜之後,施恩於燕趙歌時再說的話便提前說了出來。
“詠月,你有大才,朕不忍你落到三甲去,三甲做官便隻能外放縣令,等到轉回長安卻是要磋磨十幾甚至數十年,白白耽擱了那些年月。總歸你是勳貴出身,賜一個進士身份也算不得什麽,一甲進士和三甲進士也差不了多少,你性子誌慮忠純,又沒有一般勳貴子弟好沾染的惡心,朕賜你一個榜眼,許你侍中,莫要令朕失望,莫要令朕之皇姐失望。”
燕趙歌愣住,過了幾個呼吸,她看著皇帝,確定不是自己的幻覺,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拜倒在地,激動不已地道:“臣謝主隆恩!臣乃燕國末裔,國破家亡、顛沛流離而來,先帝賞識微臣滿門,不以臣之祖父昏聵,許臣之祖父以薊侯,不以臣父浪蕩,許臣父以鎮北將軍,微臣滿門受先帝恩惠,感激涕零,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然,臣年不過二十,寸功未立,才學未成,陛下隆恩,臣受之惶恐,恐惹非議,請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卻以為燕趙歌隻是在假意推脫,三讓三辭的戲碼誰都懂,便笑著道:“詠月有大才,卻不是朕虛言,長公主卻也經常誇讚詠月。策論當得今科前十,試卷非朕所批閱,也算不得朕任人唯親。用為侍中,朕以為非常妥當。”
燕趙歌還要推辭,卻有一宮衛闖入殿中,輕甲在身,神色匆忙,跪在地上道:“陛下,長公主請您往壽寧宮。”
皇帝臉上的笑容刹那間就不見了蹤影。他看了一眼拜倒在地的燕趙歌,語氣不複之前的輕鬆自在,變得生冷了許多,硬邦邦地道:“詠月起身罷,朕意已決,剛才之事莫要再推辭。”
對策結束,宮中又有意外之事,讓燕趙歌謝恩出宮便是了,但他不知怎麽地,忽地變了想法。“皇姐有事尋朕,朕去去便來。詠月在這裏稍坐,有事可喚黃門。來人,給薊侯世子看茶。”
說完,皇帝便匆匆而去。
內侍給燕趙歌上了一杯茶,便守在殿內,一方麵是方便燕趙歌吩咐,另一方麵也是防著燕趙歌動了不該動的東西,這裏畢竟是皇帝寢宮的一部分。
茶水溫熱,芳香四溢。燕趙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她背對著守門的內侍,脊背挺直,卻忍不住在心裏歎息。
這個時間,又是壽寧宮,想來是太皇太後到了時日了。一切都能改變,可生老病死卻是人力無法觸及的。前世太皇太後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駕崩的,活了七十多歲,算是喜喪。人這一生有失有得,有來有往,有喜也就有悲,這是無法避免的。
皇帝板著臉,連轎子都不想坐,將一切禮節都丟在一邊,提著袍子一路跑到了壽寧宮。
太皇太後是代宗皇帝的皇後,先帝生母,自今上登基之後便避居在壽寧宮裏,年初病了一場,身子便不大好了。神智模糊得厲害,也經常說一些糊塗話,睡著的時間要比醒著的時間長得多。往日裏皇帝來看的時候太皇太後都是睡著的,長公主閑了就在這裏守著,生怕錯過了太皇太後清醒的時候。
雖然是白日,壽寧宮裏卻燈火通明,披甲的宮衛和錦衣衛手握刀兵,交錯著守在壽寧宮周圍,領頭的宮衛統領見到皇帝也隻是拱了拱手,武將刀甲在身時是不跪的。
“陛下,長公主說請您到了直往殿內去。”
壽寧宮住的是皇帝祖母,長樂宮住的是皇帝母親,入宮都是要先稟告一聲的,連皇帝也不能隨便闖入。但今時不同往日,耽擱不得。
一進殿內,皇帝就先被藥味兒嗆了一下,混雜著寧神的檀香味兒,令他不由自主地咳了幾聲。
守在外殿的老嬤嬤看到皇帝到了,眼眶泛紅,拜了一拜道:“太皇太後剛才醒了,正等著您呢。”
皇帝禁不住心中一喜,接著心裏就咯噔一聲。平日裏的宮裏的衛士和錦衣衛是不披甲握刀的,再加上剛才披甲宮衛不經通傳闖入殿中的行為,情況已經昭然若揭了。
回光返照。
皇帝深吸一口氣,走進內殿。
太皇太後仰靠在床上,身後墊著枕頭,太後坐在一旁不住地抹眼淚,長公主坐在床沿,小聲地和太皇太後說著些什麽。許是聽到了腳步聲,太皇太後的眼睛動了動,視線挪向皇帝走來的方向,“是綜兒嗎?”
太皇太後的眼睛早就不好了,卻還能認得出他。皇帝吸了吸鼻子,走過去,貼著床沿跪在榻上,道:“皇祖母,孫兒來了。”
“已經長這麽大了呀。”太皇太後看著跪在身前的皇帝,這麽近的距離她也隻能勉強看清皇帝的臉,“紹兒說你今日召見了今科士子,不能耽誤了正事啊。你快些起來,身子好不容易養好了,可莫要再糟蹋自己。”
皇帝鼻子一酸,太皇太後已經蒼老得不成樣子了,說話時連氣兒都是散的,卻還惦記著他。
先帝選擇過繼他而不是近支宗室在朝野惹了很大非議,幾個宗室大臣反對,重臣也不讚同,是太皇太後力排眾議,將他接過來養在膝下。太皇太後代表了代宗皇帝,她的意見就是代宗皇帝的意見,宗室們不敢違背她,朝臣們也沒有立場再反駁。
他年幼時家貧,兄弟幾人都吃不飽飯,他最小,總是搶不過,比同齡人都瘦小得多,身子骨也不算健壯,也是太皇太後命人給他調養身子,他腸胃不好,在吃食上甚至比先帝還要精細得多。
“您放心。”皇帝強忍著不哽咽出聲,握著太皇太後蒼老如樹皮的手,道:“孫兒已經召見完今科士子了,都是個頂個的人才,父皇傳到孫兒手裏的江山,孫兒一定完完整整地傳下去,絕不會負了父皇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