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純陽真仙 三十七
[快穿]COS拯救世界 作者:君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天之事幹係甚大,便是朱劍秋也不敢擅自專權,當即親筆將這份消息整理成冊,又派出天策將士加急送往長安。不過就算如此,朱劍秋也難以安心,畢竟那可是一手操控了前隋衰敗與大唐興起的九天啊!之前不知也就罷了,如今知道有這麽一個龐然大物隱藏在暗處,著實令他寢食難安啊!
“真人!”朱劍秋頗有些不好意思地攔下了原想與眾人一同散去的沈硯笑道:“此事幹係重大,恐怕還要勞煩真人……”
不待朱劍秋說完沈硯便點了頭,朱劍秋所求不外乎是希望他可以親自督辦九天一事罷了。此前他一直不願在長安久呆,是因為害怕自己舉止不當暴露自己並非仙人,但如今以這個身份在這個世界行走了那麽久,沈硯的一些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尤其是在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上——仙人並非摒棄七情六欲,亦非全知全能,隻要他有足夠的實力、權威與名望,他的所有“不合理”的舉動,都會變得“合理”。更重要的是,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當初在李隆基麵前他把戲做得那麽足,如果真是就那麽放開不管,那才是和他之前為自己塑造的人設背道而馳呢!
之前遠離長安尚可解釋為避嫌、暫避改革的風頭,以便李隆基可以獨自整頓朝堂,如今朝堂已靖,又曝出了九天這種大事,沈硯若是再不回去出力,隻怕便是李隆基再信任他,也會心生嫌隙。
畢竟,人心如此,沈硯可不敢高估了一位帝皇的容忍度。
一切塵埃落定,九天之事雖刻不容緩,卻也並非一時半刻能夠解決的問題,況且,大軍總不能一直這麽在外麵放著。天策軍還要返程戍守洛陽,蓬萊的戰船們也都領了與大唐海軍交流的任務,方蒼玉與康雪折二人也決意獨自去中原闖蕩,李白亦需率長歌弟子返千島湖複命,葉英尚需回返藏劍山莊鑄造第三屆名劍大會所用的名劍碎星。
因而,沈硯也隻能與他們作別,隨同朱劍秋二人先行趕回長安。
若說不介意那必然是假的,尤其是與葉英的分離,更是令沈硯難以適從——葉英是他於異界的第一位友人,也是對他啟迪良多的一位友人,說他於他亦師亦友這話絕不過分。如果說在遇到葉英之前沈硯都是一隻獨自在異界漂泊的船的話,那麽葉英便是他的錨,是他讓他真正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歸屬感、產生了真實感。
但再不舍沈硯也做不出兒女情長的姿態,更何況……葉英臨走前抱著沈硯的劍看了許久,神色之中盡是不解:“看上去也沒有什麽區別啊,那蛇妖體內的劍型虛影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沈硯不由失笑:“你還在想這個?不過是個虛影罷了,劍氣相引,自然附在我劍上,但,虛影終究是虛影,離開載體自然消逝,有哪裏能為實物帶來改變?”他總不能告訴他那是軒轅劍,現在已經被係統回收了吧?
雖然得到了沈硯的解釋,可葉英在劍之一道總是有著驚人的直覺。“那把劍絕不一般,那虛影不過稍稍一晃便引得我心神動蕩,若是有幸能得見真顏那就再好不過了。”葉英低聲喃喃道:“我總覺得那劍不該那樣消失才是啊……”
被葉英這麽一追問沈硯再多的離愁也被嚇沒了,畢竟……友誼誠可貴,生命價也高啊!如果暴露了係統他和葉英這份友誼可就要真的當場宣告死亡了。
介於這件事情,沈硯也不得不接受現實——他還是與葉英暫時分開一段時間讓葉英冷靜一下的好,不然就憑葉英敏銳地洞察力,沈硯覺得他的馬甲真的要保不住了!
礙於好友毫不留戀的灑脫態度與驚人的直覺,沈硯完全可以說是灰溜溜地跟著朱劍秋一路“逃”回了長安。
當然,沈硯心中的窘迫與無奈也隻有他自己知道罷了,因為從朱劍秋與楊寧的視角來看,純陽道長可是因為體貼他們急迫的心情不聲不響地陪著他們一路風塵仆仆以百裏加急的速度一路狂奔回長安,加之三人良好的身體素質,一路上換馬不歇人,他們幾乎是與先行的情報前後腳一起到的長安。
沈硯的身體是係統提供的,對於疲勞、冷熱等常人應有的感知一向不甚敏感,再加之他的內力可以說是三人中最為深厚的,因此看上去比狼狽的朱劍秋、楊寧二人好上許多。但,這個好也隻是相對的而已。數日急奔,便是沈硯衣袍之上也不免染上了風塵。
如此入宮麵聖著實不妥,再加之他們入城之時之前的情報也不過剛剛入宮,於是三人便先洗漱一番,換了新衣,這才入宮麵聖。朱劍秋二人本是要等李隆基傳召的,但他們因與沈硯同行,便也得了方便,被認識沈硯的宮內侍衛一路放行,暢通無阻直入紫宸殿。
李隆基見到沈硯三人不驚反喜:“仙長竟然已經來了?真是太好了!這信中所言著實令朕觸目驚心呐!若非仙長告知,朕實在想不到,大唐域內竟然還潛藏著這麽一股這麽可怕的勢力,著實讓朕難安啊!”
沈硯輕歎一聲,卻並未如眾人想象中那般應和帝皇,反是毫不留情地一盆冷水潑了下去:“若是陛下這便怕了,那所謂雄心,陛下倒不如沒有的好。”
跟在沈硯身後進來的朱劍秋二人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殿中眾人亦是瞬時跪了一地。李隆基也不由一愣,但他的反應卻是在場眾人中最淡定的那個。
李隆基愣了一瞬,隨即又像完全沒聽懂沈硯話中的深意一樣擺了擺手道:“你們這麽大反應做什麽?且都先出去吧,朕與仙長單獨敘話……朱愛卿、楊將軍,你們也先去側殿候著吧。”
待眾人離去,李隆基這才忍不住露出了一抹苦笑:“仙長,您這……可真是半點麵子也不給朕留啊!”
沈硯巋然不動:“實話實說罷了,自古改革者無善終,陛下若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意,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李隆基默然片刻,歎息道:“仙長,你不必如此激我。我於武皇手下討了那麽多年生活,旁的沒學到,有一點卻是明白的——這事情,要做,便做絕。瞻前顧後、當斷不斷皆是取死之道……仙長安心便是,朕既然做了,那無論前路如何艱險,朕都必然會走下去,畢竟……朕就從未想過回頭啊。”
沈硯著實沒有想到李隆基竟有如此覺悟,他審視李隆基片刻確認他句句無虛後方才後退一步,施禮道:“請陛下見諒,事關天下百姓,貧道不得不謹慎。”
李隆基擺了擺手不以為意:“人之常情,說實話,若非道長的預言這新法朕是絕不會推行的。朕雖不在乎身後事,卻也不願在世之時便被那些叛軍追得狼狽不堪……朕不過是個自私的人罷了。”
沈硯垂眸不答,李隆基也並不在意他的反應,隻將話題轉了回來:“那依仙長之見,這九天之事當如何應對?”
沈硯抬首,卻不答反問:“那依陛下之見,您會如何應對?”他當初廢寢忘食整理出的書卷可不是讓李隆基如今事事都來問他的,這大唐畢竟是李氏的大唐,他能幫得了他一時,難道還能幫得了他一世嗎?正如李隆基自己所說,這條路他踏上了,便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李隆基顯然也明白沈硯的目的,見他如此問,他便也順著思考起來:“九天之事看似幹係重大,實則其中有反心之輩不過了了。除卻王毛仲與伊瑪目外,餘者皆我大唐子民,不足為懼,可柔懷相感,收為己用。而伊瑪目本就是盜用盧延鶴之身份,他不敢做這個出頭鳥,反倒是王毛仲……日前有信傳報,王毛仲病死任上,如今看來,病死是假,金蟬脫殼是真。”
“如今敵暗我明實為不妥……此次剿匪查獲隱元會與倭寇暗通之書信,朕心甚痛,然百姓之安危便是大唐之安危,隱元會勾結倭寇欺壓我朝百姓已是通敵叛國之舉,責令各地官員查沒隱元會據點,通報其罪行,緝拿隱元會密探,凡舉報有功、無叛國之舉者皆可既往不咎!”李隆基侃侃而談道。
沈硯撫掌:“化天下萬民為耳目,陛下此舉甚是精妙。”
李隆基連連推辭:“仙長言重了,全賴仙長所賜仙書,著實令朕受益匪淺啊!”
“然消息紛雜,難辨真假,陛下若是有意不妨趁此機會化隱元會為己用?”沈硯突然建議道。
李隆基微微一愣,隨即也不由認真思考起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越想越覺得此事值得一試,畢竟,隱元會更多的還是為了混口飯吃的底層密探而非效忠王毛仲的高層,更何況隱元會組織嚴密、人員身份極為隱秘,正適合讓人取而代之。李隆基點頭道:“此事可行,隻是具體方案仍需仔細斟酌……隻不過,朝中恐怕沒有擅於此道的人才。”
沈硯目含笑意:“朝中當真沒有?”
李隆基不由苦笑:“當真什麽事情都瞞不過仙長……隻是,我那淩雪閣還是於監視暗殺之事上有些專長,若論廣集情報……他們恐怕還差了些。”
沈硯不以為意:“總有擅長的人,況且,淩雪閣不夠再加上唐家堡呢?”
李隆基沉吟:“蜀中唐家立家百年於刺殺一道的造詣朕也有所耳聞,若再加上唐家百年經營自是可以免去很多麻煩。”
李隆基思索片刻,也不矯情,當即拍板道:“那便這麽辦!具體事宜朕會交由高力士去辦,仙長若是有什麽交代盡管知會他便是。那王毛仲雖假死脫身,但朕若將隱元會控於掌中僅王毛仲一人也不足為懼。倒是那伊瑪目……此人狼子野心,若不盡快除去恐生禍端,況且四大商會牽連甚廣,若生動蕩,隻怕整個大唐都會民生不穩啊!”
沈硯挑眉:“既是事關民生,陛下何不握於掌中?”
李隆基失笑:“仙長非我不願,隻這與民爭利非明君所為,再者,民生繁雜,莫論朝中江湖,朕都尋不到如此之多的人手啊!”
沈硯好整以暇道:“誰說沒有人手?陛下不是要化用九天嗎?那不是現成的人手?”
李隆基略一思索,立刻猜到了沈硯的心思:“仙長是指……陽天君的天下錢莊?”
沈硯頷首:“天下貿易皆離不開錢財流通,九天如此分立本就是為相互挾製。陛下有意為千古明君,不若與陽天君談上一談,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李隆基若有所思:“或可一談……但,此番動蕩後江湖大半的命脈皆在朕掌中,仙長可曾想過,這江湖眾家,可願此事發生?”
沈硯知道李隆基此言中未盡的意味——他想讓他出麵遊說江湖各家,畢竟在江湖論實力、輩分和與朝廷的聯係等方麵,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雖知這是李隆基的試探,沈硯卻也不假思索地許諾道:“便是江湖那也先是大唐的江湖!”
李隆基大喜:“多謝仙長!”
便在二人這般一來一往之間,大唐的命運再次轉向了另一條未知的道路……
“真人!”朱劍秋頗有些不好意思地攔下了原想與眾人一同散去的沈硯笑道:“此事幹係重大,恐怕還要勞煩真人……”
不待朱劍秋說完沈硯便點了頭,朱劍秋所求不外乎是希望他可以親自督辦九天一事罷了。此前他一直不願在長安久呆,是因為害怕自己舉止不當暴露自己並非仙人,但如今以這個身份在這個世界行走了那麽久,沈硯的一些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尤其是在他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上——仙人並非摒棄七情六欲,亦非全知全能,隻要他有足夠的實力、權威與名望,他的所有“不合理”的舉動,都會變得“合理”。更重要的是,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當初在李隆基麵前他把戲做得那麽足,如果真是就那麽放開不管,那才是和他之前為自己塑造的人設背道而馳呢!
之前遠離長安尚可解釋為避嫌、暫避改革的風頭,以便李隆基可以獨自整頓朝堂,如今朝堂已靖,又曝出了九天這種大事,沈硯若是再不回去出力,隻怕便是李隆基再信任他,也會心生嫌隙。
畢竟,人心如此,沈硯可不敢高估了一位帝皇的容忍度。
一切塵埃落定,九天之事雖刻不容緩,卻也並非一時半刻能夠解決的問題,況且,大軍總不能一直這麽在外麵放著。天策軍還要返程戍守洛陽,蓬萊的戰船們也都領了與大唐海軍交流的任務,方蒼玉與康雪折二人也決意獨自去中原闖蕩,李白亦需率長歌弟子返千島湖複命,葉英尚需回返藏劍山莊鑄造第三屆名劍大會所用的名劍碎星。
因而,沈硯也隻能與他們作別,隨同朱劍秋二人先行趕回長安。
若說不介意那必然是假的,尤其是與葉英的分離,更是令沈硯難以適從——葉英是他於異界的第一位友人,也是對他啟迪良多的一位友人,說他於他亦師亦友這話絕不過分。如果說在遇到葉英之前沈硯都是一隻獨自在異界漂泊的船的話,那麽葉英便是他的錨,是他讓他真正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歸屬感、產生了真實感。
但再不舍沈硯也做不出兒女情長的姿態,更何況……葉英臨走前抱著沈硯的劍看了許久,神色之中盡是不解:“看上去也沒有什麽區別啊,那蛇妖體內的劍型虛影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沈硯不由失笑:“你還在想這個?不過是個虛影罷了,劍氣相引,自然附在我劍上,但,虛影終究是虛影,離開載體自然消逝,有哪裏能為實物帶來改變?”他總不能告訴他那是軒轅劍,現在已經被係統回收了吧?
雖然得到了沈硯的解釋,可葉英在劍之一道總是有著驚人的直覺。“那把劍絕不一般,那虛影不過稍稍一晃便引得我心神動蕩,若是有幸能得見真顏那就再好不過了。”葉英低聲喃喃道:“我總覺得那劍不該那樣消失才是啊……”
被葉英這麽一追問沈硯再多的離愁也被嚇沒了,畢竟……友誼誠可貴,生命價也高啊!如果暴露了係統他和葉英這份友誼可就要真的當場宣告死亡了。
介於這件事情,沈硯也不得不接受現實——他還是與葉英暫時分開一段時間讓葉英冷靜一下的好,不然就憑葉英敏銳地洞察力,沈硯覺得他的馬甲真的要保不住了!
礙於好友毫不留戀的灑脫態度與驚人的直覺,沈硯完全可以說是灰溜溜地跟著朱劍秋一路“逃”回了長安。
當然,沈硯心中的窘迫與無奈也隻有他自己知道罷了,因為從朱劍秋與楊寧的視角來看,純陽道長可是因為體貼他們急迫的心情不聲不響地陪著他們一路風塵仆仆以百裏加急的速度一路狂奔回長安,加之三人良好的身體素質,一路上換馬不歇人,他們幾乎是與先行的情報前後腳一起到的長安。
沈硯的身體是係統提供的,對於疲勞、冷熱等常人應有的感知一向不甚敏感,再加之他的內力可以說是三人中最為深厚的,因此看上去比狼狽的朱劍秋、楊寧二人好上許多。但,這個好也隻是相對的而已。數日急奔,便是沈硯衣袍之上也不免染上了風塵。
如此入宮麵聖著實不妥,再加之他們入城之時之前的情報也不過剛剛入宮,於是三人便先洗漱一番,換了新衣,這才入宮麵聖。朱劍秋二人本是要等李隆基傳召的,但他們因與沈硯同行,便也得了方便,被認識沈硯的宮內侍衛一路放行,暢通無阻直入紫宸殿。
李隆基見到沈硯三人不驚反喜:“仙長竟然已經來了?真是太好了!這信中所言著實令朕觸目驚心呐!若非仙長告知,朕實在想不到,大唐域內竟然還潛藏著這麽一股這麽可怕的勢力,著實讓朕難安啊!”
沈硯輕歎一聲,卻並未如眾人想象中那般應和帝皇,反是毫不留情地一盆冷水潑了下去:“若是陛下這便怕了,那所謂雄心,陛下倒不如沒有的好。”
跟在沈硯身後進來的朱劍秋二人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殿中眾人亦是瞬時跪了一地。李隆基也不由一愣,但他的反應卻是在場眾人中最淡定的那個。
李隆基愣了一瞬,隨即又像完全沒聽懂沈硯話中的深意一樣擺了擺手道:“你們這麽大反應做什麽?且都先出去吧,朕與仙長單獨敘話……朱愛卿、楊將軍,你們也先去側殿候著吧。”
待眾人離去,李隆基這才忍不住露出了一抹苦笑:“仙長,您這……可真是半點麵子也不給朕留啊!”
沈硯巋然不動:“實話實說罷了,自古改革者無善終,陛下若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意,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李隆基默然片刻,歎息道:“仙長,你不必如此激我。我於武皇手下討了那麽多年生活,旁的沒學到,有一點卻是明白的——這事情,要做,便做絕。瞻前顧後、當斷不斷皆是取死之道……仙長安心便是,朕既然做了,那無論前路如何艱險,朕都必然會走下去,畢竟……朕就從未想過回頭啊。”
沈硯著實沒有想到李隆基竟有如此覺悟,他審視李隆基片刻確認他句句無虛後方才後退一步,施禮道:“請陛下見諒,事關天下百姓,貧道不得不謹慎。”
李隆基擺了擺手不以為意:“人之常情,說實話,若非道長的預言這新法朕是絕不會推行的。朕雖不在乎身後事,卻也不願在世之時便被那些叛軍追得狼狽不堪……朕不過是個自私的人罷了。”
沈硯垂眸不答,李隆基也並不在意他的反應,隻將話題轉了回來:“那依仙長之見,這九天之事當如何應對?”
沈硯抬首,卻不答反問:“那依陛下之見,您會如何應對?”他當初廢寢忘食整理出的書卷可不是讓李隆基如今事事都來問他的,這大唐畢竟是李氏的大唐,他能幫得了他一時,難道還能幫得了他一世嗎?正如李隆基自己所說,這條路他踏上了,便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李隆基顯然也明白沈硯的目的,見他如此問,他便也順著思考起來:“九天之事看似幹係重大,實則其中有反心之輩不過了了。除卻王毛仲與伊瑪目外,餘者皆我大唐子民,不足為懼,可柔懷相感,收為己用。而伊瑪目本就是盜用盧延鶴之身份,他不敢做這個出頭鳥,反倒是王毛仲……日前有信傳報,王毛仲病死任上,如今看來,病死是假,金蟬脫殼是真。”
“如今敵暗我明實為不妥……此次剿匪查獲隱元會與倭寇暗通之書信,朕心甚痛,然百姓之安危便是大唐之安危,隱元會勾結倭寇欺壓我朝百姓已是通敵叛國之舉,責令各地官員查沒隱元會據點,通報其罪行,緝拿隱元會密探,凡舉報有功、無叛國之舉者皆可既往不咎!”李隆基侃侃而談道。
沈硯撫掌:“化天下萬民為耳目,陛下此舉甚是精妙。”
李隆基連連推辭:“仙長言重了,全賴仙長所賜仙書,著實令朕受益匪淺啊!”
“然消息紛雜,難辨真假,陛下若是有意不妨趁此機會化隱元會為己用?”沈硯突然建議道。
李隆基微微一愣,隨即也不由認真思考起了這件事情的可行性,越想越覺得此事值得一試,畢竟,隱元會更多的還是為了混口飯吃的底層密探而非效忠王毛仲的高層,更何況隱元會組織嚴密、人員身份極為隱秘,正適合讓人取而代之。李隆基點頭道:“此事可行,隻是具體方案仍需仔細斟酌……隻不過,朝中恐怕沒有擅於此道的人才。”
沈硯目含笑意:“朝中當真沒有?”
李隆基不由苦笑:“當真什麽事情都瞞不過仙長……隻是,我那淩雪閣還是於監視暗殺之事上有些專長,若論廣集情報……他們恐怕還差了些。”
沈硯不以為意:“總有擅長的人,況且,淩雪閣不夠再加上唐家堡呢?”
李隆基沉吟:“蜀中唐家立家百年於刺殺一道的造詣朕也有所耳聞,若再加上唐家百年經營自是可以免去很多麻煩。”
李隆基思索片刻,也不矯情,當即拍板道:“那便這麽辦!具體事宜朕會交由高力士去辦,仙長若是有什麽交代盡管知會他便是。那王毛仲雖假死脫身,但朕若將隱元會控於掌中僅王毛仲一人也不足為懼。倒是那伊瑪目……此人狼子野心,若不盡快除去恐生禍端,況且四大商會牽連甚廣,若生動蕩,隻怕整個大唐都會民生不穩啊!”
沈硯挑眉:“既是事關民生,陛下何不握於掌中?”
李隆基失笑:“仙長非我不願,隻這與民爭利非明君所為,再者,民生繁雜,莫論朝中江湖,朕都尋不到如此之多的人手啊!”
沈硯好整以暇道:“誰說沒有人手?陛下不是要化用九天嗎?那不是現成的人手?”
李隆基略一思索,立刻猜到了沈硯的心思:“仙長是指……陽天君的天下錢莊?”
沈硯頷首:“天下貿易皆離不開錢財流通,九天如此分立本就是為相互挾製。陛下有意為千古明君,不若與陽天君談上一談,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李隆基若有所思:“或可一談……但,此番動蕩後江湖大半的命脈皆在朕掌中,仙長可曾想過,這江湖眾家,可願此事發生?”
沈硯知道李隆基此言中未盡的意味——他想讓他出麵遊說江湖各家,畢竟在江湖論實力、輩分和與朝廷的聯係等方麵,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雖知這是李隆基的試探,沈硯卻也不假思索地許諾道:“便是江湖那也先是大唐的江湖!”
李隆基大喜:“多謝仙長!”
便在二人這般一來一往之間,大唐的命運再次轉向了另一條未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