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著這種從原友角度出發的想法,薄荷我又回頭去看了一遍電影,還真的找到了支持這種猜測的蛛絲馬跡。


    【喹硫平藥瓶照片.jpg】


    就是這個掉在原友桌子下的空藥瓶。


    由於薄荷對這種精神類藥物沒有了解,所以特意去查了喹硫平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藥物。


    這種藥物嚴格來說屬於鎮定劑的一種,是一種精神類藥物。目前薄荷在網上看到的分析,基本都認為使用這種藥物是由於原友患有抑鬱症,這也與之後原友利用輿論對學校進行攻擊時,提到的“部分學生由於學校風氣造成了心理創傷甚至是疾病”這樣的評論想呼應。


    但是實際上這種藥物被用在治療抑鬱症上,隻是由於它具有鎮定的效果。這種藥物最根本的功效,其實還是治療雙向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為什麽原友服藥的原因,不可能是治療精神分裂症呢?


    在注意到這一點之後,我又看到原友書桌上被霸淩的同學塗抹的過分言語。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隻感受到了惡意,但是第二次的時候,我發現在這些辱罵中,還夾雜著一些其他的詞語:“瘋子”、“精神病”、“腦子有問題”......


    這說明原友說不定不僅患有普通抑鬱,還可能有精神分裂症的相關症狀。


    而精神分裂症的表現是什麽?是感知與思維的障礙,是認知與常人間出現偏差,是精神上的不協調。


    想到這一點之後,薄荷覺得關於“警察和死者為什麽具有相似的長相”,又有了另一種解釋。


    因為這個電影和宣傳遊戲一樣,都是從原友的角度出發的!


    而由於原友可能患有精神相關的疾病,從他的角度出發,他看到的世界,其實是有一定的扭曲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思考過這種可能性——如果警方從一開始的調查就是正確的呢?


    白夜確實是意外墜樓,而非自殺或他殺;


    親生父親投保高額保險,確實隻是關心自己的孩子;


    重組家庭的姐姐與他的爭執,實際上也隻是希望他能安心學習;


    班主任被偏見蒙蔽了雙眼,但在學生死後也未在警方麵前抹黑對方的形象;


    前女友也隻是單純地難以忘卻過去,對他依舊懷念......


    死者不會說話,而之前的那些看似是動機的內容,也全是來自他人的捕風捉影。真相如何,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之外,卻確實地還保留著這樣一絲光明的可能性。


    既然如此,警察與死者長著同樣的麵容,也就有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


    並非他們確實相似,而是他們在原友的心中具有相似之處,表現在他的視角之中,便變成了相似的麵容。


    如果說相似點是什麽,薄荷覺得,那可能就是“救贖”二字。


    相信大家在之前都已經發現了,白日與白夜的名字是相對的。


    那麽他們在原友的心中,或許也有著相似而相對的地位。


    白夜對他來說,帶給了他死亡的救贖;而白日帶給他的,可能則是生的救贖。


    所有人都認為白日回到學校,是為了再一次調查墜樓事件。


    但是在電影講述的視角之外,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他是注意到了那個被霸淩、被折磨、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學生的一樣之處,才特意在放學之後又折返歸來,隻為為他打開被鎖起的教學樓?而之後所謂的調查,也隻是他為了拯救這個少年而付出的不為人知的努力?


    畢竟這個警察的左手手腕處,也有一直未曾摘下的手表,正如原友不肯脫下的遮掩傷痕的秋季校服。


    ......”


    看到這裏,邵一晨震驚了。


    這個貓薄荷的腦洞是不是太大了?


    而且看起來居然很有道理,如果邵一晨不是這部電影的導演,思路甚至真的有可能被這個影評帶偏!


    什麽電影視角和非電影視角,什麽從原友的角度出發,什麽拯救被霸淩的少年......


    可是歸根結底,原友最初就沒有被霸淩的這個設定啊!純粹是黎星煜為了給自己加戲,才造成了這種誤會!


    至於遊戲,更是交給係統全權負責,除了運用了電影的照片素材,其他和電影本質上並沒有什麽關係!


    更別說什麽喹硫平的暗示,什麽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手表,什麽桌子上的塗鴉......那更是秦律和劇組其他主創討論後的陰差陽錯,和劇本沒有一點聯係!


    邵一晨回想了一下最初的劇本內容,悲傷地隱約記起,在那個時候,原友隻是純粹的攪屎棍,嫌疑犯也是純粹的嫌疑犯,沒有霸淩,沒有輿論陰謀,最後的跳樓也更像是中二少年突然受到了靈魂的感召。


    是從哪一步開始出錯了,才會變成這種狀況?


    她快速拉過這部分之後的一大段煽情言論,例如什麽“我們可以選擇凝視黑暗還是選擇光明”、“換個角度或許可以重新發現一方天地”,直接跳到這篇影評的最後。


    “......還是像我最初說的那樣,這隻是我一個人的判斷。


    一部電影到底是好是壞,在每個人眼中都有不同的評價。這部電影是一部大膽的嚐試之作,因此注定了從一開始,它的上映之路就會伴隨著種種爭議。


    但是,至少這部電影的誠意是無可辯駁的。


    無論是道具的用心程度,鏡頭內的氛圍營造,造型的精挑細琢,還是死者每次出場時低吟的木吉他,傍晚時燃燒的夕陽,乃至主演不斷進步的演技和男三號無可挑剔的表演,都彰顯著這兩個字。


    我希望這樣的電影,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隻有這樣,更多敢於嚐試的作品才會出現在我們的眼中。


    ”


    邵一晨盯著這評論盯了許久,覺得每一個字自己都認識,連在一起卻如此讓人費解。


    “誠意”這兩個字不管怎麽看都明明和這部電影沒什麽關係啊!


    怎麽這麽一項項優點列出來,仿佛這電影還像模像樣的?


    邵一晨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夢遊的習慣,每次在電影上映後都會在夢遊中給這位公眾號大神打錢。不然該用什麽解釋這位貓薄荷像是收錢辦事一樣拚命吹捧自己的爛片?


    不愧是貓薄荷,看似是在公平公正地評價這部電影,也沒有避開缺點,但是整篇文章看下來,就連邵一晨都對自己的這部電影勾起了興趣!


    貓薄荷公眾號,我記住你了!


    邵一晨退出公眾號,微信群外,主創團隊的人還在討論。


    【綠芹:其實那個喹硫平,也隻是我隨便找了個抑鬱症會使用的藥,沒想到有這種陰差陽錯的效果。】


    【綠芹:不過我覺得可能這才是邵導的本意。】


    邵一晨:並不是。


    她兩眼一閉,正想就此自閉,手機卻又震動起來。她睜眼一看,發現秦律這家夥在剛才的發言之後不知為何又激動起來,還往群裏發了好幾個抖動窗口。


    【綠芹:!!!!】


    【綠芹:{微博鏈接}】


    經曆了剛才的打擊之後,邵一晨對於每一個鏈接都如臨大敵,雖然這個鏈接從微信公眾號的鏈接變成了微博鏈接。


    她不怎麽用微博,也不太了解,點進去隻看到一個頂著vip頭銜的賬號特意在微博轉發了這個公眾號的鏈接,並且附上一句話:【這個對於《網》的推測很有意思。我也有幸前往這部電影的首映式觀看了影片,對劇情不說太多,但是劇組確實很有想法。】


    發微博不過數分鍾,點讚已經過百了。


    邵一晨盯著這個名為“語木推理”的賬號,隻覺得一臉陌生。


    【賠光一百萬:這誰】


    【賠光一百萬:我不記得首映式邀請過推理雜誌的相關人士啊】


    這條消息剛發出去,幾個人的小群裏瞬間被秦律的感歎號刷屏,就連雙胞胎辛辛苦苦刷了兩天都沒有達到的刷屏效果,被他如此輕易地達到了。


    【綠芹:邵導!你居然不認識!你作為推理愛好者,居然沒看過語木推理雜誌嗎!!】


    邵一晨:什麽?榆木推理?指的是這本推理雜誌的讀者都是榆木腦袋嗎?這樣的雜誌真的能成功在市場存活?


    畢竟邵一晨雖然確實寫了一個推理的劇本,但她真的不是推理愛好者,更沒看過這本雜誌。


    而秦律那邊還在群內繼續著他的感歎號。


    【綠芹:語木推理!國內頂尖的推理雜誌!推理愛好者人手一份的那種!】


    【綠芹:就算沒看過語木推理,那,邵導,語木時尚總知道吧?】


    【賠光一百萬:這個知道,國內top級時尚雜誌,我現在房間裏還堆著一疊。但是這不是娛樂雜誌嗎?】


    【綠芹:這兩個雜誌社其實是一家,最初叫語木雜誌,上麵什麽都有。後來主編發現這本雜誌最火的版塊分別是時尚和推理,但是這兩部分的讀者又不重合,幹脆分成了兩本雜誌,但是工作地點還是在一起。】


    【綠芹:看這個發微博的語氣,應該是工作很久的老陳編輯發的。不過聽說他轉去負責時尚方麵以及采訪的工作了,怎麽還能管理推理官方賬號?】


    【綠芹:難道是特意為了《網》?不,這是不是有點太自信了,我不敢相信......】


    【綠芹:不過不管如何,我都可以保證,《網》這部電影現在在推理圈裏,肯定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語木推理特意轉發微博推薦,這還是頭一次!】


    之後秦律依舊在群裏說著一些眾人都聽不懂的喃喃自語——畢竟除了他之外一個了解推理的都沒有。


    邵一晨當然也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麽,但是她回味了一下今天晚上受到的這套組合拳,心裏有些不祥的預感。


    先是資深腦補專家貓薄荷出手,一通操作,硬是把本來就莫名被拔高的電影主旨又再上一層樓;


    再是神秘微博賬號轉發分析,莫名誇讚劇組很有想法......


    這電影看起來,不會又要掙錢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係統作對後我成了天才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嘟嘟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嘟嘟球並收藏和係統作對後我成了天才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