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度的話事人選拔賽終還是沒有舉辦的起來,阿菜依舊擁有幾個寨子重大事件的決定權。


    阿菜的徒弟阿茂,卻有了一些變化,變得特別能睡。從剛開始的一天八個小時,到後來的一天十多個小時。


    最嚴重的時候,三四天才會醒來幾分鍾,誰都沒有想到,阿茂的這種情形一直持續了三年。


    阿茂最初變得嗜睡的時候,跟師傅說明了原因,是因為蟲王要徹底和自己徹底融合。


    阿菜雖然沒有經曆過這樣的過程,不過他還是清楚的知道,這是改變新苗寨的唯一希望,索性就派人守著阿茂,這一守就是三年。


    阿茂果然沒有令人失望,醒來之後便成為了新苗寨實力最強的存在。隻要有動物和昆蟲的地方,他就是那個地方的王。


    據寨子裏流傳下來的記載,阿茂活了一百六十歲,是新苗寨成立以來掌管苗寨時間最久的話事人。


    在他五十歲的時候,孤身一人去了趟深山的古苗部落。


    從古苗部落回來之後,阿茂命令所有的新苗寨遷移到貴州布政使司、雲南布政使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以及湖南布政使司一帶,也就是如今的雲貴川和湘西地區。


    阿茂後半生就在做一件事情,像自己的師傅那般,開始研究蟲王的傳承問題。


    幾十年來,雖然靠著自己特殊的能力,新苗寨裏多了很多開了靈智的動物,可是依舊沒能研究出雙色蝴蝶是如何傳承。


    知道阿茂去世之後,下一任的領頭人才明白了是怎麽回事。


    寨子裏的德高望重的人實施的是樹葬。阿茂的徒弟,按照阿茂生前的要求,找到了寨子裏最大的那顆樹。


    在大樹的兩枝樹權上並排搭上小樹條,上麵再鋪上樹枝,建成一個剛好可以躺人的平台。然後用上好的白色紡布將阿茂裹的嚴嚴實實,置放在平台上。


    其實樹葬是彝族以及藏族流傳下來的葬俗。即使現在也是藏族的重要喪葬習俗。


    雲南彝區流傳著一則關於“樹葬”的傳說:“在漢代,諸葛亮在世的那個年代,彝族先祖孟獲大將軍的妾死了。孟獲讓屬下用帛緞裹屍,葬之在青鬆樹丫上。人們圍在樹下唱跳舞,悼念這位美麗的妾”。


    當地人們還傳說,樹葬之後,骨頭從樹上掉下來,不好處理。於是用桶把裹著帛緞的骨頭裝起來,或放之於樹洞,有說放之於靈房,稱為“鬼桶”。


    樹葬的類型分為四種。是從形式和木架結構做出來的區分。


    第一種,懸屍於樹:這種葬法在中國曆史文獻和民族學材料中都不乏其例,具體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屍體,放入竹筐;將竹筐掛在山衝的樹林中,讓屍體自然腐爛。


    第二種,縛屍於樹:此葬法是用藤條或繩索將死者直接捆縛於樹上。這種葬法留下的資料不多。


    第三種,也是最常用的一種。置屍於台:即在大樹的兩枝樹權上並排搭上小樹條,上麵再鋪上樹枝,建成一個小小的平台,然後將死者置放在平台上。


    第四種,針對於夭折的嬰孩。葬於樹洞:在大樹上挖洞,把嬰兒的屍體放進洞裏。


    苗族流傳至今的葬俗,屬文山苗上馬比較特殊。文山苗族的老人過世後,停屍的方式除了入棺,便是上馬。


    所謂入棺,就是將遺體裝入木棺停放;所謂上馬,就是將遺體放在一種叫馬架的架子上停屍辦喪數天,待安葬之日再將其放入木棺內。


    老人去世,經過洗浴、更衣、指路後,根據各個姓氏或宗族的規矩,需要入棺或上馬。


    需要上馬的人家,孝子得請人到山中砍來竹木編製架子,這個架子稱為“馬架”,苗語叫“能(neni)”。


    馬架做好放在堂中,先由蘆笙手吹祭馬調,然後將遺體放在馬架上,再將馬架卷成筒狀,把遺體包裹在馬,約與人胸同高。


    出殯那天清早,將馬架移到屋外的空地,苗族稱為“出場”。


    這天,要宰牛殺豬祭獻死者。午過發喪,將遺體抬到墓地安葬。


    挖好墓穴後,將送葬隊伍帶去的木棺散板在墓穴裏組裝好,再將馬架解開,搬出遺體移入木棺中,合上棺蓋,掩土安埋,壘墳。


    最後,用刀將馬架砍開,將零散的木杆、竹篾等放置於墳上。部份苗族上馬停屍的千古遺風至今未有改變。


    話說回來,阿茂去世之後第二年的苗年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


    苗年不亞於漢族的春節,隻不過是在秋天的時節。新的領頭人也就是阿茂的徒弟,著了盛裝和寨子裏的青年男女跳完踩堂舞之後,就前往師傅的陵墓去祭拜。


    到達巨樹之後,新的領頭人看著擺放師傅屍體的石台上雜草叢生,幾個跳躍輕鬆就躍到靈台。


    隻見裹著師傅屍身的白色紡布上麵多了一個蠶蛹,蠶蛹發出兩道黑白的光芒。


    “竟然是這樣。”


    新的領頭人跟隨阿茂研究雙色蝴蝶傳承也有不少年頭,此時看到黑色雙色的蠶蛹,恍然大悟。


    將雙色蠶蛹帶回寨子裏之後,又過了一年。蠶蛹孵化出了雙色的蝴蝶。


    阿茂曾跟自己的徒弟說過雙色蝴蝶認主的過程。新的領頭人講手伸到蝴蝶旁邊,可蝴蝶懶洋洋的揮動著翅膀,並沒有向他手指爬去。


    新的領頭人用盡各種方式,最後蝴蝶隻是在他手中爬來爬去的走動,並沒有鑽進他的手臂,更別說是留下刺青印記。


    事情發生轉折是在領頭人的女兒出生的那天。全寨子人都來領頭人家裏為新生兒慶祝,那一天寨子裏像是過苗年,所有的人都載歌載舞喝的大醉。


    夜裏的時候,領頭人正看著繈褓裏對著自己微笑的女嬰,忽然一隻蝴蝶落在女嬰的肩膀上。


    領頭人瞬間認出來正是那隻破繭重生的蟲王。


    隻見雙色蝴蝶在女嬰的肩膀處停留了一會,肩膀上就出現一灘透明的液體,眨眼的功夫蝴蝶就消失不見,女嬰肩膀處留下一個蝴蝶刺青印記。


    “原來蟲王會自己選擇融合的人。”


    領頭人看著女兒肩膀上的蝴蝶刺青,喃喃自語道。


    女嬰果真如師傅所說的那樣,變得嗜睡,直到過了三歲才變得和正常小兒的作息一個樣。


    往後的幾年,女嬰出現的地方,總是有各式各樣的蝴蝶圍繞在她的身邊。


    領頭人通過二十年的觀察,發現女嬰獲得的能力,並沒有自己師傅那麽多,那麽強。尤其是在女兒嫁人之後,感知昆蟲和動物的能力幾乎消失,僅能近距離的跟動物交流。


    領頭人將關於雙色蝴蝶的信息,記錄在師傅留下的筆記裏,準備作為傳承留給自己的女兒。


    就這樣每一代被蟲王選中的人,都會將關於蟲王的信息記錄在這張羊皮做的手冊上。


    隨著手冊越來越厚,被蟲王選中的人有了新的名字。男的被稱作“蠱生”,女的被稱作“蠱女”。


    同時蠱女有個弊端,就是隻要嫁人失身後,就會失去蟲王的絕大多數能力。


    一連數百年,新苗寨跟古苗部落近乎沒有任何聯係。直到明末清初,戰爭四起,古苗部落分散成許多分支,也開始往雲貴川一帶遷移,不過古苗寨選擇了更加遠離人群的區域,依舊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這個時期戰亂影響到寨子裏,人們開始四處奔波躲避戰爭,羊皮手記無意中丟失了近乎全部,僅留下來一張最初阿茂領頭人的手記:不要去和古苗寨發生任何衝突。


    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新苗寨的蠱女開始終生不再嫁人,她們一生的目的隻有一個,便是維護寨子的太平安穩。


    清朝中期的時候,蟲王又一次發生了異變。蠱生的徒弟從去世一年後的蠱生屍體上取下了雙色蠶蛹。


    這一次的蠶蛹擺放了三年才孵化出來。不同以往的是,蠶蛹裏除了孵化出來一隻黑白雙色的蝴蝶外,還有一隻七色的蝴蝶。


    雙色蝴蝶沒多久就選擇了新的蠱女。另一隻七色蝴蝶並沒有選擇跟任何人融合,隻是喜歡呆在用竹子編織的小竹簍裏,偶爾會出來圍著竹簍飛幾圈,在四周留下一道七色的彩虹光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方守界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枸杞當飯也無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枸杞當飯也無妨並收藏一方守界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