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示意薑靈停車...待車子挺穩後,我才拉開車門。


    站在一線天的峽穀,舉著電筒仰看崖壁,燈光所照之處,惹得一個個老鴰震翅詭叫。那聲音淒然入耳。


    它們以腐肉為食,圍著崖壁棺材,倒也是情理之中...可這密密麻麻的懸棺,聚集了多少屍氣陰寒?崖壁高出,甚至還有長蛇攀棺,探頭衝我直視...


    隨著山風呼嘯,我耳邊,還隱隱聽到啄木的聲響,那噠噠噠,噠噠噠的聲音,尖銳的撓心。


    “江辰,”薑靈在車上勸道:“快回來,烏鴉是很記仇的,你在這樣看下去,準保惹它們下來啄你!”


    “嗯,”我應聲回到車上,隻在意:“這是開到了什麽地方?懸棺而葬,應該也是一些村寨習俗。”


    薑靈對各地民俗很了解,一邊驅車,一邊詳細說起:“現在南方甚至東南域部分區域,依然遺存著大量的懸棺墓葬,也就是人死後,由別人入殮之後不埋入土中,而是懸掛在懸崖峭壁之上,隨著時間流逝,這一些當時的墓葬即使經過風化,依然保存了下來......”


    “懸棺而葬的習俗,最早是出於信仰問題,先民有著廣泛的神靈信仰,他們認為天上住著神仙,人死後可能有機會上天,所以,這一些先民們為了能夠更好的接近神仙,於是死後被葬在懸棺之中。希望自己的靈魂,能夠被神仙接走,而位列仙班......”


    “其次,也是為了防蟲害。因為南方濕氣大,棺木容易腐朽,這樣,一旦土葬,埋入土中的人也會很快腐爛,他們為了死後永恒,所以,力所能及的把棺木葬在半空中,可以杜絕濕氣腐蝕.....”


    “懸棺,也能曆經千年不朽。棺木吊上去之後,半空中於土地隔絕,濕氣和蟲害也無法觸及,都不會威脅到棺材...最神奇的是,即使下雨,也是很快幹燥起來,這相當於由天空做了防腐措施,所以曆經千年都不會腐爛......”


    “關於懸棺,現在能夠找到的記載的,應該是在南朝梁時期,就有人找到類似懸棺而葬的記錄,但並沒有得到準確的記載,所以有完整記錄的懸棺,大麵積流行的年代最少在漢代以前......”


    說完,薑靈強調:“正因為懸棺千年不腐,所以懸棺往往有一個弊端。他們懸掛崖壁,吸月納陰,在受這山風影響。屍如風肉,一旦棺材掉下來,沾染了地氣,那些橫死,或枉死含怨者,就極易引發屍變!”


    “我見過,”我油然想起:“西周哀王那會下古墓,我就見過懸棺而葬的人,那會比這崖壁還密集,用牛皮筋拉扯懸掛。這種地方,往往是最聚屍氣,看來贏勾,很有可能在這!”


    “是啊,”薑靈冷歎:“就算不在這,我們今晚也走不了...這裏聚集屍氣,免不了要花時間仔細排查。”


    正說著,車子駛離了一線天,剛出峽穀...就正麵迎逢,送喪的隊伍。他們披白帶孝,以白燈籠照亮,道士先生開路,十六名壯漢抬棺......


    “怎麽那麽倒黴?”薑靈暗歎一聲,將車停靠到一旁,陰陽行道的人,都是不會和死人搶道的。


    不過這一幕,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忍俊不禁的回憶起西洋僵屍那會!


    當送喪的隊伍,抬棺從車邊走過...我當即決定:“下車...我們跟去看看!”


    “看人下葬?”薑靈微微愁眉,頗有些不情願。


    “嗯,”我應聲說起:“這個送喪隊伍,肯定有問題!”


    薑靈不是沒想到,她更多的是不想多管閑事...解開安全帶抱怨:“能有什麽問題。”


    我笑了:“你那麽了解各地風俗...那有沒有什麽地方,是子時下葬?這個峽穀一定有問題!”


    她下車詫異:“你怎麽知道,他們會把人安葬在峽穀?雖然懸棺而葬是各地風俗,但現世火化普及,已經很少再有懸棺而葬的人。”


    我也是猜的,路上細說:“你自己想想,如果棺中是骨灰,需要十六個人抬棺嗎?所有出喪的習俗中,都是講究八人抬棺,路遠的十二人。可我從沒聽說過,要十六個人來抬棺...但凡不是發福的屍體,又何必大費周章?”


    薑靈略微一愣,別看她出馬經驗多...但她出自世家,不缺錢。更不會幫人主持白事,對於出喪的事,她所有的了解,都局限於書上...


    當即細問:“江辰,他們要去多遠,要不我們開車跟上去吧?”


    我想:“送喪的隊伍沒有開車,說明他們,就打算葬在附近。我非常肯定,就是剛才的一線天,懸棺拉上崖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蛇吞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筆心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筆心酸並收藏蛇吞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