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來禎說的那個莊子,位於京師西南的良鄉縣境內。整個莊子的麵積很大,粗粗估計下來,足有兩三千畝。但正如楊來禎自己所說,這個莊子根本值不了多少錢,因為其中耕地的麵積隻有百十畝,而且極其貧瘠,其餘的部分都是山坡地和河灘上的砂礫地,根本不能耕作,連開荒的價值都沒有。
楊來禎當初圈起這個莊子,主要就是用來養些野兔、梅花鹿等,供閑時打獵所用。但作為一個商人,他能夠用來打獵遊玩的時間是很少的,所以這個莊子一直就荒廢著,連保管的人都沒有。聽說蘇昊想要一處場地建工廠,楊來禎索性就把它白送給蘇昊了,對於他來說,未必就沒有甩一個包袱的想法。
蘇昊拿了楊來禎差人送來的地契,帶著郝青、馬玉等人按圖索驥來到楊家莊子,當然,現在應當改名叫蘇家莊子了。眾人站在高處極目望去,隻見茫茫一片都是枯黃的野草,風吹草低,還能夠看到幾隻野獸站在遠處警惕地看著他們這群不速之客。
“好荒啊,四周走出去十幾裏都碰不上幾個人。”馬玉感歎道。
“用來建工廠倒挺合適的。”蘇昊說道。後世那些工業園區在剛剛開始圈地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出幾年時間,就會變得廠房林立、人流如織。蘇昊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一塊荒地在未來也會成為一片繁忙的工業園的。
郝青不解地問道:“蘇師爺,咱們就是煉鋼和煉玻璃,用得著這麽大的場地嗎?這麽荒的地方,若是要蓋房子,花費隻怕也不少。有這些錢,若是在城邊上租一個小莊子,也足夠建幾個作坊了。”
蘇昊擺擺手道:“郝大哥,從現在開始,你要把觀念變一變了。咱們要建的,是工廠,不是作坊。”
“何謂工廠啊?”郝青問道,這個詞他已經聽蘇昊說過很多遍了,他實在想不出工廠和作坊之間的區別在哪裏。
蘇昊想了想,說道:“簡單說吧,作坊是生產單件產品的,而工廠是批量生產的地方。在工廠裏,數以千計的工人,按著工藝流程進行分工,每個人隻完成一個步驟的工作,通過分工協作,最後完成一個產品的生產。因為有分工,每個人的工作都變得很簡單,效率也能夠大幅度提高,最終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就提高了。
比如說,一家作坊一個月能夠生產出10把刀,而一家工廠一個月能夠生產出1000把,這就是它們二者的區別。”
“分工協作……”郝青在嘴裏念叨著蘇昊說的概念,想象著一群人分工做事的場景。其實分工協作這種方法,在明朝的很多作坊裏已經存在了,隻是規模還達不到蘇昊所說的程度而已。想到上千人一起做事的壯觀場麵,郝青心裏也忍不住有些激動起來了。
“在這片地方,我們要建一批工廠。”蘇昊蹲下身子,拿著一塊石頭在地上劃起來:
“首先,要有一家煉鋼廠,專門冶煉特種鋼材,當前主要是高錳鋼。一家玻璃廠,負責提供透明玻璃。與這兩家工廠配套的,需要有一家金屬製品廠,一家玻璃器皿廠,分別製作高錳鋼產品和玻璃產品。”
“這幾家廠子,小人都能夠包下來。不過,煉鋼和煉玻璃,都需要用到坩鍋,若是要上規模,坩鍋也要很大,所費不菲啊。”郝青說道。
蘇昊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董、楊二位已經說了,咱們能夠生產出多少腰刀和梳妝鏡,他們都能給賣出去,一把腰刀500兩,夠你造多少個坩鍋了?”
郝青咧開嘴笑了起來,與這些產品的高利潤相比,投入的確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蘇昊繼續說道:“然後,我們要建一家硫酸廠,也就是綠礬了。缸塔法製綠礬的圖紙,我已經畫好了,鬆生兄,你就催著郝大哥趕緊給你建起來吧。硫酸是化工之母,很多東西都需要用硫酸作為原料的。”
蘇昊說的鬆生兄,是豐城龍光書院的生員羅餘慶,他家裏是開染坊的,所以他自幼就有一些化學底子。上一次蘇昊讓陳觀魚製硫酸,又以濃硫酸製作濃硝酸,再生產出硝化甘油,這一套技術最終都由羅餘慶繼承過去了,羅餘慶還在蘇昊的指點下,用硝化甘油為原料製成了黃色**。
蘇昊從自己在播州的親身經曆中,體會到了黃色**的價值。軍隊需要這種**,開礦也需要這樣的**,蘇昊決定未雨綢繆,先把硫酸廠和**廠建起來,這也算是大明化學工業的啟蒙吧。
羅餘慶也是這一次隨著陸秀兒等人一起進京的,聽到蘇昊的交代,他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改之兄請放心,小弟定不負兄之重托。”
“最後,就是機械廠了。我說的車床、鑽床、鏜床等等,都要在這家機械廠研製出來。子先兄,你的任務非常艱巨啊。”蘇昊把目光投向了徐光啟。
徐光啟的臉上帶著幾分自信,他點點頭道:“改之兄已經把道理說得如此透徹了,若是光啟還不能把這些機械造出來,豈不是太丟臉了?”
“我對子先兄是充滿信心的。”蘇昊說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蘇昊既然想到了要在明代發展工業,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把工業機床研製出來。各種機床的原理,蘇昊大致都了解一些,比如最傳統的車床,不外乎是一根能夠高速旋轉的主軸,加上一把能夠水平進給的刀具。至於更多的細節,蘇昊沒有學過,但他相信,憑著明代匠人的聰明才智,一定是能夠琢磨出來的。
在這些天,蘇昊把自己能夠想得起來的一些機械原理都向徐光啟做了一個介紹,諸如曲軸、凸輪、液壓之類的,把徐光啟聽得如醉如癡。徐光啟天生就是極具空間想象力的人,蘇昊大致說出一個思想,徐光啟就能夠在腦子裏模擬出相關的形狀。經過幾天的交流,蘇昊最終決定把建立機械廠的工作交給徐光啟去完成。
蘇昊當然知道,研製各種機械並非易事,可能在數年之內都很難有什麽收益。但他也明白,這些事情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一旦這些機械被研製出來,整個大明的工業加工水平就會躍上一個台階,這將促成許多其他機械的誕生,其中也包括了蘇昊向王錫爵等人說起過的蒸汽機。
如果蒸汽機出現了,工業**就隨之而來了,那將是一種什麽樣的場景啊。
任務明確下來了,緊接著就是場地的平整、建廠房、雇工匠。所有這些都是需要用錢的,不過這些投入對於蘇昊來說已經不算什麽了。
在過去一年中,蘇氏商行通過為軍方造望遠鏡、采煤、賣石灰和磷肥等業務,掙到了幾萬兩銀子的利潤。這其中,光是望遠鏡一項就掙到了2萬兩,雖然蘇昊拿出了一部分用於勘輿營的訓練,但剩下的仍然是大頭。此外,考慮到與蘇昊合作可能帶來的龐大利潤,董天章和楊來禎二位也拿出了一部分銀兩,聲稱是借給蘇昊,用於啟動的。
良鄉的這個工業園區,承載著蘇昊的工業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是不吝惜往裏麵投錢的。
時值農閑,四處打零工的農民很多,蘇昊雇了一大批農民工,開始了工業園區的建設。為了管理這些農民工,蘇昊從勘輿營裏找了十幾名比較活絡的士兵,加上從董天章和楊來禎那裏借來的幾名夥計,組成了一個監工隊,負責監督農民工們的工作。而整個監工隊的領導,則是蘇氏商行的大掌櫃陸秀兒。
工匠的招募也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明代的匠人地位不高,收入也很可憐。蘇昊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招募鐵匠、金銀匠、琉璃匠、木匠、泥瓦匠等。這些招募來的工匠,根據各自水平的高低,被分成了幾個級別。高級的工匠充當工廠裏的技師,做一些精細的工作;低級的工匠則安排在流水線上,做一些程序化的工作。
為了避免技術外泄,蘇昊與郝青等人反複商量,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說,將配方嚴格控製在自己人的手裏,把一些生產環節拆分開,分別交給不同的工匠,使他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掌握整個流程的訣竅。
除此之外,照著董、楊二位的建議,蘇昊還和工匠們簽了生死協議,規定如果工匠盜走工廠裏的技術,將要承擔最嚴重的後果。工匠們對於蘇昊的這種威脅深信不疑,他們知道,像蘇昊這種有背景的人,要收拾一個工匠實在是太容易不過了。
工業的種子已經撒下去了,要收獲成果,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蘇昊對此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他把自己能夠想到的工作思路都寫成了文字,交給徐光啟、羅餘慶等人去執行,至於他自己,則收拾起行李,帶著勘輿營,準備踏上新的征途了。
原來,王錫爵在無法得到內閣支持的情況下,與萬曆商量出了一個妥協方案,給蘇昊找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地方,這個地方名叫淮安府。(未完待續)
楊來禎當初圈起這個莊子,主要就是用來養些野兔、梅花鹿等,供閑時打獵所用。但作為一個商人,他能夠用來打獵遊玩的時間是很少的,所以這個莊子一直就荒廢著,連保管的人都沒有。聽說蘇昊想要一處場地建工廠,楊來禎索性就把它白送給蘇昊了,對於他來說,未必就沒有甩一個包袱的想法。
蘇昊拿了楊來禎差人送來的地契,帶著郝青、馬玉等人按圖索驥來到楊家莊子,當然,現在應當改名叫蘇家莊子了。眾人站在高處極目望去,隻見茫茫一片都是枯黃的野草,風吹草低,還能夠看到幾隻野獸站在遠處警惕地看著他們這群不速之客。
“好荒啊,四周走出去十幾裏都碰不上幾個人。”馬玉感歎道。
“用來建工廠倒挺合適的。”蘇昊說道。後世那些工業園區在剛剛開始圈地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出幾年時間,就會變得廠房林立、人流如織。蘇昊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一塊荒地在未來也會成為一片繁忙的工業園的。
郝青不解地問道:“蘇師爺,咱們就是煉鋼和煉玻璃,用得著這麽大的場地嗎?這麽荒的地方,若是要蓋房子,花費隻怕也不少。有這些錢,若是在城邊上租一個小莊子,也足夠建幾個作坊了。”
蘇昊擺擺手道:“郝大哥,從現在開始,你要把觀念變一變了。咱們要建的,是工廠,不是作坊。”
“何謂工廠啊?”郝青問道,這個詞他已經聽蘇昊說過很多遍了,他實在想不出工廠和作坊之間的區別在哪裏。
蘇昊想了想,說道:“簡單說吧,作坊是生產單件產品的,而工廠是批量生產的地方。在工廠裏,數以千計的工人,按著工藝流程進行分工,每個人隻完成一個步驟的工作,通過分工協作,最後完成一個產品的生產。因為有分工,每個人的工作都變得很簡單,效率也能夠大幅度提高,最終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也就提高了。
比如說,一家作坊一個月能夠生產出10把刀,而一家工廠一個月能夠生產出1000把,這就是它們二者的區別。”
“分工協作……”郝青在嘴裏念叨著蘇昊說的概念,想象著一群人分工做事的場景。其實分工協作這種方法,在明朝的很多作坊裏已經存在了,隻是規模還達不到蘇昊所說的程度而已。想到上千人一起做事的壯觀場麵,郝青心裏也忍不住有些激動起來了。
“在這片地方,我們要建一批工廠。”蘇昊蹲下身子,拿著一塊石頭在地上劃起來:
“首先,要有一家煉鋼廠,專門冶煉特種鋼材,當前主要是高錳鋼。一家玻璃廠,負責提供透明玻璃。與這兩家工廠配套的,需要有一家金屬製品廠,一家玻璃器皿廠,分別製作高錳鋼產品和玻璃產品。”
“這幾家廠子,小人都能夠包下來。不過,煉鋼和煉玻璃,都需要用到坩鍋,若是要上規模,坩鍋也要很大,所費不菲啊。”郝青說道。
蘇昊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董、楊二位已經說了,咱們能夠生產出多少腰刀和梳妝鏡,他們都能給賣出去,一把腰刀500兩,夠你造多少個坩鍋了?”
郝青咧開嘴笑了起來,與這些產品的高利潤相比,投入的確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蘇昊繼續說道:“然後,我們要建一家硫酸廠,也就是綠礬了。缸塔法製綠礬的圖紙,我已經畫好了,鬆生兄,你就催著郝大哥趕緊給你建起來吧。硫酸是化工之母,很多東西都需要用硫酸作為原料的。”
蘇昊說的鬆生兄,是豐城龍光書院的生員羅餘慶,他家裏是開染坊的,所以他自幼就有一些化學底子。上一次蘇昊讓陳觀魚製硫酸,又以濃硫酸製作濃硝酸,再生產出硝化甘油,這一套技術最終都由羅餘慶繼承過去了,羅餘慶還在蘇昊的指點下,用硝化甘油為原料製成了黃色**。
蘇昊從自己在播州的親身經曆中,體會到了黃色**的價值。軍隊需要這種**,開礦也需要這樣的**,蘇昊決定未雨綢繆,先把硫酸廠和**廠建起來,這也算是大明化學工業的啟蒙吧。
羅餘慶也是這一次隨著陸秀兒等人一起進京的,聽到蘇昊的交代,他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改之兄請放心,小弟定不負兄之重托。”
“最後,就是機械廠了。我說的車床、鑽床、鏜床等等,都要在這家機械廠研製出來。子先兄,你的任務非常艱巨啊。”蘇昊把目光投向了徐光啟。
徐光啟的臉上帶著幾分自信,他點點頭道:“改之兄已經把道理說得如此透徹了,若是光啟還不能把這些機械造出來,豈不是太丟臉了?”
“我對子先兄是充滿信心的。”蘇昊說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蘇昊既然想到了要在明代發展工業,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把工業機床研製出來。各種機床的原理,蘇昊大致都了解一些,比如最傳統的車床,不外乎是一根能夠高速旋轉的主軸,加上一把能夠水平進給的刀具。至於更多的細節,蘇昊沒有學過,但他相信,憑著明代匠人的聰明才智,一定是能夠琢磨出來的。
在這些天,蘇昊把自己能夠想得起來的一些機械原理都向徐光啟做了一個介紹,諸如曲軸、凸輪、液壓之類的,把徐光啟聽得如醉如癡。徐光啟天生就是極具空間想象力的人,蘇昊大致說出一個思想,徐光啟就能夠在腦子裏模擬出相關的形狀。經過幾天的交流,蘇昊最終決定把建立機械廠的工作交給徐光啟去完成。
蘇昊當然知道,研製各種機械並非易事,可能在數年之內都很難有什麽收益。但他也明白,這些事情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一旦這些機械被研製出來,整個大明的工業加工水平就會躍上一個台階,這將促成許多其他機械的誕生,其中也包括了蘇昊向王錫爵等人說起過的蒸汽機。
如果蒸汽機出現了,工業**就隨之而來了,那將是一種什麽樣的場景啊。
任務明確下來了,緊接著就是場地的平整、建廠房、雇工匠。所有這些都是需要用錢的,不過這些投入對於蘇昊來說已經不算什麽了。
在過去一年中,蘇氏商行通過為軍方造望遠鏡、采煤、賣石灰和磷肥等業務,掙到了幾萬兩銀子的利潤。這其中,光是望遠鏡一項就掙到了2萬兩,雖然蘇昊拿出了一部分用於勘輿營的訓練,但剩下的仍然是大頭。此外,考慮到與蘇昊合作可能帶來的龐大利潤,董天章和楊來禎二位也拿出了一部分銀兩,聲稱是借給蘇昊,用於啟動的。
良鄉的這個工業園區,承載著蘇昊的工業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是不吝惜往裏麵投錢的。
時值農閑,四處打零工的農民很多,蘇昊雇了一大批農民工,開始了工業園區的建設。為了管理這些農民工,蘇昊從勘輿營裏找了十幾名比較活絡的士兵,加上從董天章和楊來禎那裏借來的幾名夥計,組成了一個監工隊,負責監督農民工們的工作。而整個監工隊的領導,則是蘇氏商行的大掌櫃陸秀兒。
工匠的招募也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明代的匠人地位不高,收入也很可憐。蘇昊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招募鐵匠、金銀匠、琉璃匠、木匠、泥瓦匠等。這些招募來的工匠,根據各自水平的高低,被分成了幾個級別。高級的工匠充當工廠裏的技師,做一些精細的工作;低級的工匠則安排在流水線上,做一些程序化的工作。
為了避免技術外泄,蘇昊與郝青等人反複商量,也想出了一些方法。比如說,將配方嚴格控製在自己人的手裏,把一些生產環節拆分開,分別交給不同的工匠,使他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掌握整個流程的訣竅。
除此之外,照著董、楊二位的建議,蘇昊還和工匠們簽了生死協議,規定如果工匠盜走工廠裏的技術,將要承擔最嚴重的後果。工匠們對於蘇昊的這種威脅深信不疑,他們知道,像蘇昊這種有背景的人,要收拾一個工匠實在是太容易不過了。
工業的種子已經撒下去了,要收獲成果,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蘇昊對此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他把自己能夠想到的工作思路都寫成了文字,交給徐光啟、羅餘慶等人去執行,至於他自己,則收拾起行李,帶著勘輿營,準備踏上新的征途了。
原來,王錫爵在無法得到內閣支持的情況下,與萬曆商量出了一個妥協方案,給蘇昊找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地方,這個地方名叫淮安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