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昊前世是國有單位裏的人,做事、掙錢,都是站在單位立場上的,這就導致了他來到明朝後,還習慣於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做事。
後世的國有單位裏都有“創收”這樣的說法,所謂創收,就是以單位的名義去從事一些社會服務,掙來的錢歸單位所有,即可以用於給職工發放酬金,也可以用於蓋宿舍樓、公款旅遊等與職工福利相關的支出。
後世單位上的這種創收,是受到財政政策保護的,隻要交夠了給上級單位的管理費,那麽單位上如何分配,完全可以由單位領導說了算。
到了明朝,就是另一碼事了。從潛規則上說,縣衙也罷,各房也罷,自己都能夠做點事情來創收,上級單位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潛規則畢竟隻是潛規則,它在法律上是不受保護的。
在各部門掙的錢不多的情況下,誰也不會去追究這種行為,甚至於大明中樞也都知道下麵省府州縣有自己的小金庫,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但這隻是針對小錢而言的,如果一個縣衙裏的工房一年能夠掙到上萬兩的銀子,那麽縣衙、府衙、布政司等等各級領導部門,恐怕都無法保持淡定了。
在這件事情上,蘇昊是因為初來乍到,不懂規矩,而戴奇則是因為從來沒有掙過大錢,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如今,兩個人都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工房的事情,就不能再像蘇昊最初設想的那樣去做了。
“老戴,依你之見,咱們的事情,該如何做呢?”蘇昊問道。
戴奇道:“蘇師爺,我覺得,你既有如此絕技,為何不自己開個商號做買賣掙錢呢?像那開醬坊的李員外,不過就是祖傳的一點做醬菜的絕技,他的醬菜比別家更好吃,結果就家私萬貫了。蘇師爺你的才幹與李員外相比,高出豈止十倍,如果你自己開個商號,那麽當個富家翁不是易如反掌?屆時,無論是知縣,還是縣丞,都是你家的座上賓,誰不尊稱你一聲蘇翁?”
“蘇翁……”蘇昊隻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了,我才17歲好不好,怎麽就能被稱為翁了?他也知道,在明朝後期,市井裏的稱謂是十分混亂的,有錢人哪怕年齡再小,也會被稱為“某老”或者“某翁”,就像後世裏說的“某總”或者“某董”一樣。
不過,戴奇所說的方案,卻給了蘇昊一個啟發。以工房的名義去做事情,掙來的錢是屬於縣衙的,誰都可以伸手索取,搶不到手的,則有可能幹脆拆台,讓誰都無法掙。既然有這樣大的麻煩,何不索性自己來運作,反正這個時代經商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在中國的傳統中,各個職業的地位是按“士農工商”這樣的順序排列的,商人處於非常非常受歧視的位置。在明朝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規定農民可以穿絲綢衣服,而商人則不許,對商人的輕賤可見一斑。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商人的地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前那些對商人的抑製政策早已名存實亡。商人們住豪宅、穿綾羅、吃山珍、寵名妓,揮金如土。這種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但吸引著大量的農民棄農從商,甚至於一向自詡清高的讀書人也興起了棄儒就賈之風。
如果往前推100年,戴奇勸蘇昊這樣有秀才功名的人去經商掙錢,恐怕會遭來一番痛斥,認為這是對一名讀書人的侮辱。但到了萬曆年間,說這種話就非常正常了,這時候的讀書人即便嘴上不說,心裏對於商人的風光也是豔羨不已的。
戴奇會向蘇昊提出這樣一個建議,還有一點原因,就是他發現蘇昊遠比其他的讀書人更為現實,至少在推廣韓氏灶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蘇昊是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金錢的追求的。
“老戴,我如果自己開個商號,縣衙這邊能許可嗎?”蘇昊向戴奇請教道。
戴奇道:“蘇師爺,你是韓知縣聘的師爺,如果自己開商號當掌櫃,當然不太合適,傳出去韓知縣臉上也無光。但如果是別人當掌櫃,你隻是在其中入股,那就無所謂了。縣衙上下如此多的官吏,誰沒有在外麵的商號裏有幾成股份的?”
“受教了。”蘇昊向戴奇欠了欠身子,表示感謝。他本來也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戴奇說到這個程度,他如果再不明白該如何做,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師爺要做的事情,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需要以縣衙的名義來做的,像現在推廣韓氏灶一事,還有師爺說的改造冷水田的事情,以商號來做,恐難有所作為,這樣的事情,還是繼續留在工房。但另外一部分,就可以放到商號裏去做。這些事,如果要用到工房裏的人,隻要給他們一份紅利即可,大家都會念你蘇師爺的好的。”戴奇繼續說道。
“哈哈,工房裏其他人如何,可以以後再說。隻要我把這個商號開起來,肯定要給你老戴留一成股份的,到時候你可千萬不能推辭哦。”
蘇昊哈哈笑著,先把戴奇名下的利益給敲定了。戴奇這個人在縣衙裏幹了二十多年,上下的關係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個人,對於蘇昊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所以他並不吝惜分給戴奇一成幹股。現在蘇昊手裏能用的人非常缺少,他必須用這種方法把盡可能多的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這如何能行,我戴某何德何能,豈敢拿師爺的股份。”戴奇假意地推辭道。
蘇昊笑著擺擺手道:“這件事就這麽定了,未來這個商號要辦起來,還少不了戴書吏你指點呢。”
“戴某敢不從命?”戴奇應道,這就算是半推半就地把蘇昊給的股份接收下來了。
商定好了下一步的做法,二人再沒什麽可商量的了,他們草草地吃過了飯,便離開酒樓,前去拜訪縣衙裏除韓文之外的另外三位官員。這三位官員都沒有住在縣衙裏,而是在縣城裏另租了大宅子住著。他們這些官員都是隔幾年就要提拔或者調動的,所以也沒必要在當地買房。
縣丞王奇、主薄王鳳韶、典史王一學分別在自己的豪宅裏接見了蘇昊和戴奇二人,接見的過程極其相似:
在分賓主落座之後,領導先是高度評價了蘇昊下鄉打井時取得的成績,同時要求蘇昊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勇立新功。接著,領導會對工房下一步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再對蘇昊個人的工作和生活表示親切的關懷。
隨後,自然就是蘇昊向領導們檢討自己一直未能登門請示工作的重大錯誤,表示了以後將在各位領導的指導下茁壯成長。
會談的氣氛是非常友好、和諧的,當然,賓主雙方各自心懷鬼胎,互相試探對方的用意,那是不可避免的。在會談結束之後,戴奇往往會比蘇昊晚一步離開,至於他與領導私下裏說了什麽,又互相交換了什麽,就不足為外人道了。蘇昊隻知道領導與戴奇肩並肩從客廳走出來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明顯燦爛了許多。
這就是交保護費啊,其實官員和地痞並沒有什麽區別,隻不過前者在收保護費的時候,顯得更冠冕堂皇一些罷了,蘇昊在心裏暗自想著。
等到從最後一位官員的家裏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亥時了,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晚上9點左右。站在大街上,蘇昊向戴奇問道:“老戴,你覺得我今天晚上的表現如何?”
戴奇哭笑不得,卻又不得不回答道:“師爺果然有才子風度,談笑自如,風流倜儻……呃,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這也太誇張了吧?”蘇昊道。
“是小的失言了。”戴奇道,“不過,師爺,咱們今天晚上去拜見了這幾位上官,多的我不敢說,起碼一個月之內,縣衙裏應當沒人再會挑我們的毛病了。師爺如果想開商號,還是要抓緊為好。”
“我明白,多謝老戴。你早點回去歇息吧。”蘇昊向戴奇拱拱手,晃晃蕩蕩地回家去了。
後世的國有單位裏都有“創收”這樣的說法,所謂創收,就是以單位的名義去從事一些社會服務,掙來的錢歸單位所有,即可以用於給職工發放酬金,也可以用於蓋宿舍樓、公款旅遊等與職工福利相關的支出。
後世單位上的這種創收,是受到財政政策保護的,隻要交夠了給上級單位的管理費,那麽單位上如何分配,完全可以由單位領導說了算。
到了明朝,就是另一碼事了。從潛規則上說,縣衙也罷,各房也罷,自己都能夠做點事情來創收,上級單位基本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潛規則畢竟隻是潛規則,它在法律上是不受保護的。
在各部門掙的錢不多的情況下,誰也不會去追究這種行為,甚至於大明中樞也都知道下麵省府州縣有自己的小金庫,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但這隻是針對小錢而言的,如果一個縣衙裏的工房一年能夠掙到上萬兩的銀子,那麽縣衙、府衙、布政司等等各級領導部門,恐怕都無法保持淡定了。
在這件事情上,蘇昊是因為初來乍到,不懂規矩,而戴奇則是因為從來沒有掙過大錢,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如今,兩個人都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工房的事情,就不能再像蘇昊最初設想的那樣去做了。
“老戴,依你之見,咱們的事情,該如何做呢?”蘇昊問道。
戴奇道:“蘇師爺,我覺得,你既有如此絕技,為何不自己開個商號做買賣掙錢呢?像那開醬坊的李員外,不過就是祖傳的一點做醬菜的絕技,他的醬菜比別家更好吃,結果就家私萬貫了。蘇師爺你的才幹與李員外相比,高出豈止十倍,如果你自己開個商號,那麽當個富家翁不是易如反掌?屆時,無論是知縣,還是縣丞,都是你家的座上賓,誰不尊稱你一聲蘇翁?”
“蘇翁……”蘇昊隻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了,我才17歲好不好,怎麽就能被稱為翁了?他也知道,在明朝後期,市井裏的稱謂是十分混亂的,有錢人哪怕年齡再小,也會被稱為“某老”或者“某翁”,就像後世裏說的“某總”或者“某董”一樣。
不過,戴奇所說的方案,卻給了蘇昊一個啟發。以工房的名義去做事情,掙來的錢是屬於縣衙的,誰都可以伸手索取,搶不到手的,則有可能幹脆拆台,讓誰都無法掙。既然有這樣大的麻煩,何不索性自己來運作,反正這個時代經商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在中國的傳統中,各個職業的地位是按“士農工商”這樣的順序排列的,商人處於非常非常受歧視的位置。在明朝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規定農民可以穿絲綢衣服,而商人則不許,對商人的輕賤可見一斑。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到了明朝中後期,商人的地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前那些對商人的抑製政策早已名存實亡。商人們住豪宅、穿綾羅、吃山珍、寵名妓,揮金如土。這種奢侈的生活方式不但吸引著大量的農民棄農從商,甚至於一向自詡清高的讀書人也興起了棄儒就賈之風。
如果往前推100年,戴奇勸蘇昊這樣有秀才功名的人去經商掙錢,恐怕會遭來一番痛斥,認為這是對一名讀書人的侮辱。但到了萬曆年間,說這種話就非常正常了,這時候的讀書人即便嘴上不說,心裏對於商人的風光也是豔羨不已的。
戴奇會向蘇昊提出這樣一個建議,還有一點原因,就是他發現蘇昊遠比其他的讀書人更為現實,至少在推廣韓氏灶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蘇昊是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金錢的追求的。
“老戴,我如果自己開個商號,縣衙這邊能許可嗎?”蘇昊向戴奇請教道。
戴奇道:“蘇師爺,你是韓知縣聘的師爺,如果自己開商號當掌櫃,當然不太合適,傳出去韓知縣臉上也無光。但如果是別人當掌櫃,你隻是在其中入股,那就無所謂了。縣衙上下如此多的官吏,誰沒有在外麵的商號裏有幾成股份的?”
“受教了。”蘇昊向戴奇欠了欠身子,表示感謝。他本來也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戴奇說到這個程度,他如果再不明白該如何做,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師爺要做的事情,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需要以縣衙的名義來做的,像現在推廣韓氏灶一事,還有師爺說的改造冷水田的事情,以商號來做,恐難有所作為,這樣的事情,還是繼續留在工房。但另外一部分,就可以放到商號裏去做。這些事,如果要用到工房裏的人,隻要給他們一份紅利即可,大家都會念你蘇師爺的好的。”戴奇繼續說道。
“哈哈,工房裏其他人如何,可以以後再說。隻要我把這個商號開起來,肯定要給你老戴留一成股份的,到時候你可千萬不能推辭哦。”
蘇昊哈哈笑著,先把戴奇名下的利益給敲定了。戴奇這個人在縣衙裏幹了二十多年,上下的關係都非常熟悉,這樣一個人,對於蘇昊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所以他並不吝惜分給戴奇一成幹股。現在蘇昊手裏能用的人非常缺少,他必須用這種方法把盡可能多的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這如何能行,我戴某何德何能,豈敢拿師爺的股份。”戴奇假意地推辭道。
蘇昊笑著擺擺手道:“這件事就這麽定了,未來這個商號要辦起來,還少不了戴書吏你指點呢。”
“戴某敢不從命?”戴奇應道,這就算是半推半就地把蘇昊給的股份接收下來了。
商定好了下一步的做法,二人再沒什麽可商量的了,他們草草地吃過了飯,便離開酒樓,前去拜訪縣衙裏除韓文之外的另外三位官員。這三位官員都沒有住在縣衙裏,而是在縣城裏另租了大宅子住著。他們這些官員都是隔幾年就要提拔或者調動的,所以也沒必要在當地買房。
縣丞王奇、主薄王鳳韶、典史王一學分別在自己的豪宅裏接見了蘇昊和戴奇二人,接見的過程極其相似:
在分賓主落座之後,領導先是高度評價了蘇昊下鄉打井時取得的成績,同時要求蘇昊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勇立新功。接著,領導會對工房下一步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再對蘇昊個人的工作和生活表示親切的關懷。
隨後,自然就是蘇昊向領導們檢討自己一直未能登門請示工作的重大錯誤,表示了以後將在各位領導的指導下茁壯成長。
會談的氣氛是非常友好、和諧的,當然,賓主雙方各自心懷鬼胎,互相試探對方的用意,那是不可避免的。在會談結束之後,戴奇往往會比蘇昊晚一步離開,至於他與領導私下裏說了什麽,又互相交換了什麽,就不足為外人道了。蘇昊隻知道領導與戴奇肩並肩從客廳走出來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明顯燦爛了許多。
這就是交保護費啊,其實官員和地痞並沒有什麽區別,隻不過前者在收保護費的時候,顯得更冠冕堂皇一些罷了,蘇昊在心裏暗自想著。
等到從最後一位官員的家裏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亥時了,也就相當於後世的晚上9點左右。站在大街上,蘇昊向戴奇問道:“老戴,你覺得我今天晚上的表現如何?”
戴奇哭笑不得,卻又不得不回答道:“師爺果然有才子風度,談笑自如,風流倜儻……呃,忍辱負重。”
“忍辱負重……這也太誇張了吧?”蘇昊道。
“是小的失言了。”戴奇道,“不過,師爺,咱們今天晚上去拜見了這幾位上官,多的我不敢說,起碼一個月之內,縣衙裏應當沒人再會挑我們的毛病了。師爺如果想開商號,還是要抓緊為好。”
“我明白,多謝老戴。你早點回去歇息吧。”蘇昊向戴奇拱拱手,晃晃蕩蕩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