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缸裏的水太熱。”我隻好扯謊。護士和醫生都懷疑地看著我們,醫生說,要是太嚴重就得轉去廣州市的醫院。高雄連忙說不用,先處理傷口看看。弄好之後,曾先生被推進病床觀察,傍晚時分,護士過來看,奇怪地說傷口怎麽好得這麽快。我湊上去一看,見水泡已經完全結痂,皮膚紅腫也淺了很多,用護士的話,就像燙傷後半個月的樣子。
我在心裏暗暗覺得神奇,這原因我再清楚不過,阿讚布丹在施法的時候,應該是用陰咒加重了附在曾先生體內邪氣的效果,這燙傷來得快消得也快,看來與那道“炮烙倔驢”有分不開的關係。
第二天,住院處主任早晨來查房,護士介紹說這病人的燙傷已經變成陳舊傷,主任仔細地看著曾先生的皮膚,對後麵站著的幾名醫生說,從來沒遇到這樣的病人,並讓醫助多拍幾張照片,再把病曆留檔。到了下午,高雄指示曾太太以轉院為由出院回到家,安頓好曾先生,關上臥室門,我們坐在客廳裏,高雄告訴曾太太:“你老公因為長年吃那種以生活動物製成的菜,吸引了太多怨恨之氣,雖然動物的怨氣遠比人小,但積少成多,現在爆發出來也很嚴重。阿讚布丹師傅專修馬來法門,可以用陰法解決,但到時候可能要讓曾先生多吃苦頭。”
“以後會不會治好?”曾太太問,“那些被吃動物的怨氣跑到哪裏去了,會不會再回來找我丈夫麻煩?”
高雄說:“施法的原理,就是用經咒來平息怨氣,以超度這些陰靈遠離人體,或者轉而繼續輪回投胎,無論人還是動物都一樣。隻不過僧侶用的是佛經咒語,而阿讚師傅用的就是陰法咒語,但原理相同。你丈夫積累的陰氣太重,在施法的時候,那些動物的陰靈在被陰咒禁錮時,會發泄怨氣出來,但禁錮之後就沒事了。”
曾太太點點頭,曾母也無奈地說隻好這樣,隻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挺得住。我補充道:“長痛不如短痛,總好過他成天這樣臥床受罪吧?多種疼痛輪著來,換成我,估計尋死的心都有,像曾先生這麽有毅力的人真不多。”其實我心裏的潛台詞是,曾先生受了一年半的罪,我看了不到半天都覺得難受,他居然還惦記著什麽時候能吃滿那一百道活物菜,這人的心得有多大?
曾家婆媳倆互相看看,同意了。
為了保證效果,這次施法雖然也選在午夜十二點,但卻不是在曾家,而是要找個偏僻的野外,越荒涼越好,必須無人打擾。曾母年事已高,沒跟著出來,曾太太開車載著我們四人從市中心駛到一個叫大湧鎮的地方。據曾太太說,這個鎮遠離市區,算是比較偏僻的了。以她的話講,曾家的電子廠設在小欖鎮,雖然都是鎮,但小欖鎮多年前就有很多家電子廠,是中山市比較發達的鎮,而大湧就不行了,人口少得多。
透著夜色,我看到大湧鎮有不少建築,有老舊房屋,還有高高低低的幾層小樓,心想也沒那麽荒涼吧。又駛了半個多小時,房屋漸漸稀少,而全都是農田。再順著小路開,農田兩側都是樹林,田地也被荒地所替代。後來,坐在前排的阿讚布丹看了看左前方,用手指向那裏,示意讓車開過去。
那裏是一小片樹林,沒有路,雜草能有半米多高,汽車隻好從小路硬駛進草叢。雜草中高低不平,汽車的左前輪陷在坑裏,半天沒出來,還是我跟高雄從後備廂裏找出一塊木板墊在輪前,這才順利開出來。最後汽車停在樹林的邊緣,大家都下了車,我和高雄扶著曾先生出來,被夜風一吹,曾先生冷得渾身發抖。
現在正是初夏,廣東的夜晚沒那麽冷,但曾先生長年生病,體弱發虛,連打了好幾個噴嚏。阿讚布丹讓我們進到樹林裏,找了個相對平坦的地方,曾太太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大塊床單鋪在地上,讓曾先生平躺好,阿讚布丹盤腿坐在他身邊,高雄從皮包裏取出一塊佛牌,夜太黑看不清楚,但我覺得應該不是常規的正牌,好像是骨頭類,但又不像賓靈,因為比較小。
阿讚布丹開始施法,他將那塊佛牌平放於曾先生胸前,用手壓住,低聲念誦著經咒。我見過好幾次施法,所以也不像剛開始那麽好奇了,隻挑了塊幹淨地方坐著,高雄更是走出幾步,在大樹後麵點燃雪茄抽著。曾太太比我們緊張得多,跪坐在旁邊,眼睛緊盯著施法的兩人。
約五六分鍾,看到曾先生的身體開始扭動,忽然,我又聽到樹林裏傳來雞叫聲,連忙四下看,高雄也奇怪地回頭,我找了一圈什麽也沒有,高雄過來問我:“聽到了嗎?”我剛要說話,又有兩聲,還是公雞的,這聲音卻是從曾先生嘴裏發出來。我倆走到近前,曾太太也很驚訝,見曾先生一麵在地上慢慢亂扭,一麵張著嘴,雙手捂著脖子,表情痛苦,好像被什麽東西給噎住似的,同時偶爾發出雞叫聲。
這叫聲相當的逼真,我甚至以為曾先生是不是學過口技。曾太太看著高雄,要說什麽話,被他舉手製止,示意不要出聲。隨著阿讚布丹念誦經咒的音量提高,曾先生發出的聲音由尖銳變高亢,一呼一吸都在叫喚。這聲挺熟悉的,很像驢叫。
我心裏又是驚訝又覺新鮮,雞和驢這兩種動物,都是曾先生以前吃過的活物菜的食材主角,一個是無心飛翔,另一個是炮烙倔驢,而現在看到他居然在學這兩種動物的聲音,難道是雞和驢的陰靈在發泄怨氣?那曾先生豈不是要把什麽羊、甲魚、蜈蚣、蛇和貓的叫聲都學一遍?我居然很期待,因為不知道蜈蚣的叫聲該怎麽學。
但阿讚布丹卻停止了念誦,回頭和高雄交談著什麽。曾先生慢慢恢複平靜,躺在地上嘴角直流口水。
(本書正在參加ip大賽的決賽,請讀者們點擊本書首頁右側“為我投票”按鈕。手機端請打開網頁版投票,鏈接在這裏http://.17k/book/2743325.html)
我在心裏暗暗覺得神奇,這原因我再清楚不過,阿讚布丹在施法的時候,應該是用陰咒加重了附在曾先生體內邪氣的效果,這燙傷來得快消得也快,看來與那道“炮烙倔驢”有分不開的關係。
第二天,住院處主任早晨來查房,護士介紹說這病人的燙傷已經變成陳舊傷,主任仔細地看著曾先生的皮膚,對後麵站著的幾名醫生說,從來沒遇到這樣的病人,並讓醫助多拍幾張照片,再把病曆留檔。到了下午,高雄指示曾太太以轉院為由出院回到家,安頓好曾先生,關上臥室門,我們坐在客廳裏,高雄告訴曾太太:“你老公因為長年吃那種以生活動物製成的菜,吸引了太多怨恨之氣,雖然動物的怨氣遠比人小,但積少成多,現在爆發出來也很嚴重。阿讚布丹師傅專修馬來法門,可以用陰法解決,但到時候可能要讓曾先生多吃苦頭。”
“以後會不會治好?”曾太太問,“那些被吃動物的怨氣跑到哪裏去了,會不會再回來找我丈夫麻煩?”
高雄說:“施法的原理,就是用經咒來平息怨氣,以超度這些陰靈遠離人體,或者轉而繼續輪回投胎,無論人還是動物都一樣。隻不過僧侶用的是佛經咒語,而阿讚師傅用的就是陰法咒語,但原理相同。你丈夫積累的陰氣太重,在施法的時候,那些動物的陰靈在被陰咒禁錮時,會發泄怨氣出來,但禁錮之後就沒事了。”
曾太太點點頭,曾母也無奈地說隻好這樣,隻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挺得住。我補充道:“長痛不如短痛,總好過他成天這樣臥床受罪吧?多種疼痛輪著來,換成我,估計尋死的心都有,像曾先生這麽有毅力的人真不多。”其實我心裏的潛台詞是,曾先生受了一年半的罪,我看了不到半天都覺得難受,他居然還惦記著什麽時候能吃滿那一百道活物菜,這人的心得有多大?
曾家婆媳倆互相看看,同意了。
為了保證效果,這次施法雖然也選在午夜十二點,但卻不是在曾家,而是要找個偏僻的野外,越荒涼越好,必須無人打擾。曾母年事已高,沒跟著出來,曾太太開車載著我們四人從市中心駛到一個叫大湧鎮的地方。據曾太太說,這個鎮遠離市區,算是比較偏僻的了。以她的話講,曾家的電子廠設在小欖鎮,雖然都是鎮,但小欖鎮多年前就有很多家電子廠,是中山市比較發達的鎮,而大湧就不行了,人口少得多。
透著夜色,我看到大湧鎮有不少建築,有老舊房屋,還有高高低低的幾層小樓,心想也沒那麽荒涼吧。又駛了半個多小時,房屋漸漸稀少,而全都是農田。再順著小路開,農田兩側都是樹林,田地也被荒地所替代。後來,坐在前排的阿讚布丹看了看左前方,用手指向那裏,示意讓車開過去。
那裏是一小片樹林,沒有路,雜草能有半米多高,汽車隻好從小路硬駛進草叢。雜草中高低不平,汽車的左前輪陷在坑裏,半天沒出來,還是我跟高雄從後備廂裏找出一塊木板墊在輪前,這才順利開出來。最後汽車停在樹林的邊緣,大家都下了車,我和高雄扶著曾先生出來,被夜風一吹,曾先生冷得渾身發抖。
現在正是初夏,廣東的夜晚沒那麽冷,但曾先生長年生病,體弱發虛,連打了好幾個噴嚏。阿讚布丹讓我們進到樹林裏,找了個相對平坦的地方,曾太太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大塊床單鋪在地上,讓曾先生平躺好,阿讚布丹盤腿坐在他身邊,高雄從皮包裏取出一塊佛牌,夜太黑看不清楚,但我覺得應該不是常規的正牌,好像是骨頭類,但又不像賓靈,因為比較小。
阿讚布丹開始施法,他將那塊佛牌平放於曾先生胸前,用手壓住,低聲念誦著經咒。我見過好幾次施法,所以也不像剛開始那麽好奇了,隻挑了塊幹淨地方坐著,高雄更是走出幾步,在大樹後麵點燃雪茄抽著。曾太太比我們緊張得多,跪坐在旁邊,眼睛緊盯著施法的兩人。
約五六分鍾,看到曾先生的身體開始扭動,忽然,我又聽到樹林裏傳來雞叫聲,連忙四下看,高雄也奇怪地回頭,我找了一圈什麽也沒有,高雄過來問我:“聽到了嗎?”我剛要說話,又有兩聲,還是公雞的,這聲音卻是從曾先生嘴裏發出來。我倆走到近前,曾太太也很驚訝,見曾先生一麵在地上慢慢亂扭,一麵張著嘴,雙手捂著脖子,表情痛苦,好像被什麽東西給噎住似的,同時偶爾發出雞叫聲。
這叫聲相當的逼真,我甚至以為曾先生是不是學過口技。曾太太看著高雄,要說什麽話,被他舉手製止,示意不要出聲。隨著阿讚布丹念誦經咒的音量提高,曾先生發出的聲音由尖銳變高亢,一呼一吸都在叫喚。這聲挺熟悉的,很像驢叫。
我心裏又是驚訝又覺新鮮,雞和驢這兩種動物,都是曾先生以前吃過的活物菜的食材主角,一個是無心飛翔,另一個是炮烙倔驢,而現在看到他居然在學這兩種動物的聲音,難道是雞和驢的陰靈在發泄怨氣?那曾先生豈不是要把什麽羊、甲魚、蜈蚣、蛇和貓的叫聲都學一遍?我居然很期待,因為不知道蜈蚣的叫聲該怎麽學。
但阿讚布丹卻停止了念誦,回頭和高雄交談著什麽。曾先生慢慢恢複平靜,躺在地上嘴角直流口水。
(本書正在參加ip大賽的決賽,請讀者們點擊本書首頁右側“為我投票”按鈕。手機端請打開網頁版投票,鏈接在這裏http://.17k/book/274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