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第三彈!第二卷開始啦,開卷便是這位對滿清的貢獻被嚴重低估的皇太極,從他的廟號太宗就能看出來,好啦,不廢話了,繼續滿地打滾求票!】
沈陽,後金汗宮,文華殿。
殿門的門楣上,滿漢合璧寫著“文華殿”三個大字的匾額剛剛才掛上去三天;五丈長三丈寬的殿內很是空曠,除了四張書案以及其後的椅子外,就是書案前幾排繡墩了,其他幾乎看不到什麽裝飾物。
最右邊的書案後,坐在一位身高七尺,肉山一般的大胖子,即便是安安靜靜的坐著,他那呼哧呼哧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回蕩在夜裏空曠的大殿內。
他身上穿著一件明黃色的罩袍,但上麵光溜溜的,什麽花紋都沒有;噗噗作響的燭光照耀下,可以看到他手中捧著一本書正讀得津津有味,卷起的封皮上,依稀能看到“史記”二字。
他臉上堆滿了肥肉,肥肉多得讓那雙精光四射的眼睛都被擠成了一條縫;許是因為堆滿了肥肉,再加上唇邊時刻掛著的一絲似有若無的微笑,讓他看上去像個慈祥的彌勒佛;隻是這尊彌勒偶爾會蹙起眉頭,用那隻沒捧書的手下意識的撫一下胸口心髒的位置,似乎很難受。
這位受高血壓折磨的胖子,便是愛新覺羅·皇太極。
他今年36歲,是老汗**哈赤的第八子,四大貝勒之一,後金剛剛即位不到兩年的新大汗!
皇太極不是從小就這麽胖,他是在那場決定遼東命運的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後,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福起來的,那年他才27歲。
身為跟隨老汗東征西討多年的大將,即便是胖成這樣,也不影響皇太極在領兵作戰時展示他那卓絕的軍事才能。
就在今年年初,他還帶著老十四多爾袞和老十五多鐸遠征察哈爾的多羅特部,俘獲一萬一千兩百人,完美地取得了這場被稱作敖木倫大捷的勝利。
敖木倫大捷挽救了皇太極那岌岌可危的汗位,他才有閑心在這初夏的夜裏安心的在文華殿裏看書。
皇太極的汗位危機源於去年夏天和大明的一場戰爭——寧錦之戰。
初登汗位的皇太極急於展示自己不遜於老汗的軍事才能,而四大貝勒中其他三人也力主攻克寧遠、活捉袁崇煥,為死於炮擊的老汗**哈赤報仇,所以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皇太極盡起八旗精兵向遼西兩座堅城錦州和寧遠發起了進攻。
可一向戰無不勝的後金精銳這一次卻是吃夠了苦頭,先是受挫於錦州,圍城15日毫無寸進,士氣低落;繼而移師寧遠,蟻附攻城不克,傷亡慘重;再次回師錦州後,軍中疫病橫行,為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皇太極隻得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班師。
這次失敗,讓皇太極的軍事能力受到了極大的質疑,進而對他是否有能力帶領女真發展壯大都產生了懷疑。
寧錦之戰後,皇太極終於從初登大位的自滿和狂妄中冷靜了下來,認真審視了一遍女真的優勢和劣勢。
不用說女真最大的優勢在於強大的野戰能力:簡單而公平的八旗製度使每一個女真戰士甚至是漢人包衣都勇於作戰,通過作戰獲得生活物資和財富,這就注定了後金作戰的目的不僅僅是打敗敵人,更重要的掠奪財富和人口——像寧錦之戰這樣一無所獲的戰爭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而女真軍事上最大的軟肋便是攻城能力太差,尤其是在麵對像寧遠這樣城高炮利的堅城時,除了拿人命填,根本沒有其他辦法——而精銳的女真戰士,恰恰是皇太極最消耗不起的。
除了軍事上的軟肋,皇太極發現,整個女真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產能力太差!
讀過不少漢家典籍,深受漢家思想影響的皇太極當然知道“農桑立國”的道理,可縱觀女真各部,除了建州女真有少部分人會耕作外,其他兩部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都是以漁獵為生。
這就導致整個女真生存的基礎隻能建立在殺戮掠奪之上的,一旦戰無所獲,就可能導致整個女真的崩潰和滅亡!
理清思路之後,皇太極很快找到了正確的解決辦法:短期目標是攻打已經元氣大傷的蒙古各部,尤其是西遁的林丹汗——和蒙古人作戰雖然所獲有限,但牛羊是不會少的,而且最關鍵的是,不用麵對堅城深池。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通過打擊和臣服蒙古人,女真就可以清理出一條繞過寧錦防線通往富庶中原大地的道路——大明所謂九邊重鎮其實早就徒有虛名,要不是蒙古人太虛弱,黃金家族早就該恢複忽必烈大汗的榮光了。
長期目標則是改變老汗敵視遼東漢人的政策,讓這些精於耕作的“兩腳羊”為英勇善戰的女真戰士們提供源源不絕的糧食和武器。
所以從去年返回沈陽開始,皇太極就頂著其他三大貝勒的巨大壓力,連續廢除了老汗針對漢人的一係列政策,一下緩和了天命末年極其嚴重的滿漢矛盾。(螃蟹注:天命是**哈赤的年號)
穩定了內部之後,皇太極這才親征蒙古,取得了敖木倫大捷的勝利,擄獲的牛羊和人口讓包括三大貝勒在內的許多人都閉上了嘴——他的汗位終於穩固了許多。
燭光中,沉浸在書海裏的皇太極,眉頭不易察覺的挑了一下,因為他看到了這一段:“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螃蟹注:這段話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是劉邦在叔孫通按照儒家禮教行揖讓之禮後的感慨)
皇帝之貴!
皇太極不禁放下了手中書卷,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左側和自己座位並列的那三張書案——那是其他三位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座位。
皇帝乃是“朕一人”,豈有和人並列而坐的道理!
汗位已固,是時候教訓一下這些不知禮教的家夥了!
這不僅關乎他皇太極大汗的顏麵,更關乎女真一族的長期目標:想讓“兩腳羊”們乖乖替女真勇士耕作生產,書本比刀劍要管用得多。
想到這裏,皇太極緩緩站起身來,背著手挪動著他那肥碩不堪的身軀踱起步來。
劉邦有叔孫通,那誰來為我為他製禮作樂,做我的叔孫通呢?
飛快掃了一遍各旗中的漢人,一個名字赫然出現在了皇太極腦海中:寧完我!
聽說正紅旗的這個漢人包衣精通文史,且讓他進文館試試吧。
製禮作樂的事暫且如此,那些膽敢冒犯大汗虎威的家夥,該從誰下手整治呢?
踱著踱著,皇太極突然停了下來,擠成一條線的眯縫眼難得的睜開了,少見的陰鬱目光死死盯著左側第二張書案。
那是二貝勒阿敏的位子!
沈陽,後金汗宮,文華殿。
殿門的門楣上,滿漢合璧寫著“文華殿”三個大字的匾額剛剛才掛上去三天;五丈長三丈寬的殿內很是空曠,除了四張書案以及其後的椅子外,就是書案前幾排繡墩了,其他幾乎看不到什麽裝飾物。
最右邊的書案後,坐在一位身高七尺,肉山一般的大胖子,即便是安安靜靜的坐著,他那呼哧呼哧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回蕩在夜裏空曠的大殿內。
他身上穿著一件明黃色的罩袍,但上麵光溜溜的,什麽花紋都沒有;噗噗作響的燭光照耀下,可以看到他手中捧著一本書正讀得津津有味,卷起的封皮上,依稀能看到“史記”二字。
他臉上堆滿了肥肉,肥肉多得讓那雙精光四射的眼睛都被擠成了一條縫;許是因為堆滿了肥肉,再加上唇邊時刻掛著的一絲似有若無的微笑,讓他看上去像個慈祥的彌勒佛;隻是這尊彌勒偶爾會蹙起眉頭,用那隻沒捧書的手下意識的撫一下胸口心髒的位置,似乎很難受。
這位受高血壓折磨的胖子,便是愛新覺羅·皇太極。
他今年36歲,是老汗**哈赤的第八子,四大貝勒之一,後金剛剛即位不到兩年的新大汗!
皇太極不是從小就這麽胖,他是在那場決定遼東命運的著名的薩爾滸大戰後,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福起來的,那年他才27歲。
身為跟隨老汗東征西討多年的大將,即便是胖成這樣,也不影響皇太極在領兵作戰時展示他那卓絕的軍事才能。
就在今年年初,他還帶著老十四多爾袞和老十五多鐸遠征察哈爾的多羅特部,俘獲一萬一千兩百人,完美地取得了這場被稱作敖木倫大捷的勝利。
敖木倫大捷挽救了皇太極那岌岌可危的汗位,他才有閑心在這初夏的夜裏安心的在文華殿裏看書。
皇太極的汗位危機源於去年夏天和大明的一場戰爭——寧錦之戰。
初登汗位的皇太極急於展示自己不遜於老汗的軍事才能,而四大貝勒中其他三人也力主攻克寧遠、活捉袁崇煥,為死於炮擊的老汗**哈赤報仇,所以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皇太極盡起八旗精兵向遼西兩座堅城錦州和寧遠發起了進攻。
可一向戰無不勝的後金精銳這一次卻是吃夠了苦頭,先是受挫於錦州,圍城15日毫無寸進,士氣低落;繼而移師寧遠,蟻附攻城不克,傷亡慘重;再次回師錦州後,軍中疫病橫行,為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皇太極隻得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班師。
這次失敗,讓皇太極的軍事能力受到了極大的質疑,進而對他是否有能力帶領女真發展壯大都產生了懷疑。
寧錦之戰後,皇太極終於從初登大位的自滿和狂妄中冷靜了下來,認真審視了一遍女真的優勢和劣勢。
不用說女真最大的優勢在於強大的野戰能力:簡單而公平的八旗製度使每一個女真戰士甚至是漢人包衣都勇於作戰,通過作戰獲得生活物資和財富,這就注定了後金作戰的目的不僅僅是打敗敵人,更重要的掠奪財富和人口——像寧錦之戰這樣一無所獲的戰爭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而女真軍事上最大的軟肋便是攻城能力太差,尤其是在麵對像寧遠這樣城高炮利的堅城時,除了拿人命填,根本沒有其他辦法——而精銳的女真戰士,恰恰是皇太極最消耗不起的。
除了軍事上的軟肋,皇太極發現,整個女真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產能力太差!
讀過不少漢家典籍,深受漢家思想影響的皇太極當然知道“農桑立國”的道理,可縱觀女真各部,除了建州女真有少部分人會耕作外,其他兩部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都是以漁獵為生。
這就導致整個女真生存的基礎隻能建立在殺戮掠奪之上的,一旦戰無所獲,就可能導致整個女真的崩潰和滅亡!
理清思路之後,皇太極很快找到了正確的解決辦法:短期目標是攻打已經元氣大傷的蒙古各部,尤其是西遁的林丹汗——和蒙古人作戰雖然所獲有限,但牛羊是不會少的,而且最關鍵的是,不用麵對堅城深池。
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通過打擊和臣服蒙古人,女真就可以清理出一條繞過寧錦防線通往富庶中原大地的道路——大明所謂九邊重鎮其實早就徒有虛名,要不是蒙古人太虛弱,黃金家族早就該恢複忽必烈大汗的榮光了。
長期目標則是改變老汗敵視遼東漢人的政策,讓這些精於耕作的“兩腳羊”為英勇善戰的女真戰士們提供源源不絕的糧食和武器。
所以從去年返回沈陽開始,皇太極就頂著其他三大貝勒的巨大壓力,連續廢除了老汗針對漢人的一係列政策,一下緩和了天命末年極其嚴重的滿漢矛盾。(螃蟹注:天命是**哈赤的年號)
穩定了內部之後,皇太極這才親征蒙古,取得了敖木倫大捷的勝利,擄獲的牛羊和人口讓包括三大貝勒在內的許多人都閉上了嘴——他的汗位終於穩固了許多。
燭光中,沉浸在書海裏的皇太極,眉頭不易察覺的挑了一下,因為他看到了這一段:“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螃蟹注:這段話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是劉邦在叔孫通按照儒家禮教行揖讓之禮後的感慨)
皇帝之貴!
皇太極不禁放下了手中書卷,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左側和自己座位並列的那三張書案——那是其他三位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座位。
皇帝乃是“朕一人”,豈有和人並列而坐的道理!
汗位已固,是時候教訓一下這些不知禮教的家夥了!
這不僅關乎他皇太極大汗的顏麵,更關乎女真一族的長期目標:想讓“兩腳羊”們乖乖替女真勇士耕作生產,書本比刀劍要管用得多。
想到這裏,皇太極緩緩站起身來,背著手挪動著他那肥碩不堪的身軀踱起步來。
劉邦有叔孫通,那誰來為我為他製禮作樂,做我的叔孫通呢?
飛快掃了一遍各旗中的漢人,一個名字赫然出現在了皇太極腦海中:寧完我!
聽說正紅旗的這個漢人包衣精通文史,且讓他進文館試試吧。
製禮作樂的事暫且如此,那些膽敢冒犯大汗虎威的家夥,該從誰下手整治呢?
踱著踱著,皇太極突然停了下來,擠成一條線的眯縫眼難得的睜開了,少見的陰鬱目光死死盯著左側第二張書案。
那是二貝勒阿敏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