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五百一十四章不甘心的嘉靖皇帝


    在朝廷上的嘉靖皇帝卻沒有江峰在華州那種安逸快樂的感覺,他現在真是完全的沉浸在道教方術之中。


    三個邊鎮的裁撤在戶部侍郎司馬泰突然猝死於家中之後,完全的終止了,內閣六部的大臣們都是有些害怕,心想這莫非是皇帝的手段,或者是邊軍聽到被裁撤這個消息激起的反彈。所以很是偃旗息鼓了一段時間,不過嘉靖的勢力依舊虛弱,很容易就是可以判斷出來,沒有用太長的時間,朝中的局勢依然如故,隻不過沒有人提起裁撤這個話題了。


    嘉靖皇帝還在興獻王府的時候,對於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自有一番判斷,劉瑾和八虎的獨攬大權,還有江彬,錢寧這些武官近臣的作亂,都是深刻的教訓。文人們也是這樣說,說就是因為正德皇帝親信宦官和武人,才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所以在他登基之後,盡管跟他作對的都是文官,從一開始的大禮案,到後來的朝服案,聖人案,都是文人文官在那裏大唱反調,甚至政令和國策都因為爭論這些東西根本無法實行下去,到最後還是在太監和武官的支持下,才取得了鬥爭的勝利。


    不過他依舊是有自己的想法,嘉靖皇帝對最親信的黃錦和陸炳心裏麵的都是有些提防,雖然給這兩個人很多的肥缺,並且對他們很是寬容,卻沒有什麽要害的東西被這些人掌握,反倒是一直反對他的內閣六部,皇帝一直很是信任,甚至在‘檢地案’沒有發生之前,內閣六部的決議他基本沒有駁回過。


    對宦官和武人的提防和不信任,導致他發現了自己被人阻塞言路,並不能順暢的發布旨意的時候,嘉靖皇帝立刻心中驚懼,並且有所提防,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了親近自己的勢力和人手,調兵入京。結果是黃錦被砍了腦袋,陸炳被軟禁了起來。宦官和內衛武官再也沒有什麽參與政事的能力了。


    這一來,不管是文武百官還是天下間的文人清流,都是大力的頌揚皇帝改革弊政,乃是千古仁義之君,嘉靖皇帝盡管城府很深,可是在當時很是有些飄飄然的感覺,私下裏麵也是想過,大明立國這麽多年,前麵的皇帝們頭腦手腕比自己成熟的也有幾個,為什麽這些人卻沒有把宦官和內衛武官清除呢?


    答案很快就得到了,文官的勢力在失去了製約之後,迅速的膨脹了起來,天下政事都是被他們操控在手中,雖然說的是很好聽,說什麽代天牧民,讓天子做一個垂拱之君,隻需決斷就是了。


    實際上是皇帝輕鬆到連決斷都不需要,文官們包辦了一切,現在倒是沒有人阻礙皇帝視聽了,不過嘉靖心裏麵卻也是知道,他所看到所聽到的東西,都是文官集團們讓他聽到,讓他看到的。事實上,如果不是皇宮的一名禁衛回鄉之後看到見到些巨大的變化,回來和嘉靖說起,嘉靖皇帝甚至連自己一直是被蒙蔽的這件事情都發現不了。


    如果說是那種耽於享樂,不願勞碌的皇帝,對於眼前這樣的局麵倒也麽有什麽在乎的,反倒是落個清閑,少操很多的心思,但是對於嘉靖皇帝這種控製欲和權力欲很重的皇帝來說,眼下的局麵實在是太讓人痛苦了。


    嘉靖皇帝每天在早朝上根本不願意花費太多的時間,隻是露麵一次,然後匆匆的回到皇宮裏麵,煉丹念經,做些道士的法事,在正德年間開始,在京中的王公大臣們,就喜歡信封道教。


    雖然說嘉靖皇帝好道術這件事情把文武官員們的愛好廣大了,其實這裏麵也是有別的考慮,這年頭白蓮教,彌勒教造反的事情特別的多,都是假托佛經佛祖的名義,誰要是去信了佛,被政敵扣上個勾結邪教的罪名那可就是不好了。


    道家則不需要那麽多的忌諱,本身也就是講究清靜無為,在曆朝的皇帝眼裏麵,這才是華夏的正統,大臣們需要信仰的紛紛是靠近道教,沒有信教的都是用道士和皇帝搭橋湊趣。大臣們在朝堂上都是為自己代表的那一些人和利益團體搖旗呐喊,可在信仰上還是道士作為供養的對象,意見倒是非常的一致。


    所以不管是南北還是東西的大臣,家中總是有些道士供奉在家中,已經算是一種時髦和風尚的東西了,嘉靖皇帝喜好道教,所以經常是把這些道士請進皇宮之中,交流些道法和煉丹的心得。


    大家都是對皇帝的這個舉動習以為常,如果是誰家的供奉被請進皇宮,這家人往往還感覺麵子上頗有榮光。


    對於道教的愛好是一回事,內閣六部的官員們依舊是在那裏為了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的不同,彼此的攻訐和辯論也是沒有停下來過,在‘檢地案’之後,不管是東廠還是錦衣衛,他們的情報和監視的職能都是大幅度的弱化了,原本廠衛乃是皇帝的耳目,現在絲毫作用也是發揮不出來。


    皇帝的情報來源已經是被完全的斷掉了,不過,這裏麵卻也有個問題,東廠和錦衣衛雖然名義上屬於大明皇帝的直轄,但他們卻也坐著情報機關偵緝和刺探的工作,並不是隻有皇帝才享用廠衛的情報。


    把廠衛的作用大幅度的弱化,實際上文官們獲取情報的途徑也是少了許多,盡管他們也豢養了些錦衣衛和東廠的人員,但是這些私人的效用,當然是比不上官方機構的統合和效率,有很多發生的事情他們都是不知道的。


    比如說,皇帝宣召那些道士進入皇宮的時候,是各個官員府上的供奉道長都有,這些道士如果是給皇帝宣揚道法和經典,煉丹之類的心得,讓嘉靖皇帝高興了,就會有金銀的賞賜和道官的封號。


    但是沒有人注意到,有些道士在出宮的時候是不是身上帶著東西,特別是那些陝西,四川和雲貴一帶出身的官員家的供奉們。


    川陝西南的各個省份出身的官員們,在各個衙門裏麵的地位並不算是太高,川陝西南自然是比不上自古文人輩出的江南,也比不上親貴故舊很多的北方,在朝中沒有什麽關係和背景,也就不會做到太大的官職。


    現在使用農奴勞動的農墾莊園,蓬勃發展的工商業,還有日進鬥金的海貿,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代言人,不管是北方的那些棉紳還是南方的那些工商業主們,這些人為了朝廷中樞所出台的政策對他們有利,都是十分的舍得花錢。


    相對來說,陝西除了西安府,四川除了成都府之外,還真是沒有什麽工商發達的城市,地方上因為不適合種植棉花之類的經濟作物,所以他們的經濟結構也沒有什麽太多的變化,沿海一帶逐漸變得富庶,川陝雲貴也沒有在這個上麵賺到什麽便宜,反倒是因為南洋和關外便宜糧食的衝擊,每年的收入不管是地主還是農民都是縮水了不少,更不用說,沿海的那些手工工場對於川陝雲貴這幾個省的小作坊毀滅性的衝擊。


    而且,因為沿海各省對於人手的缺乏,北三省棉紳對於農奴的需要,川陝雲貴的勞力還不斷的外流,四省的地主鄉紳,經濟上的支柱產業就是農業,種地就是靠著人力,人不斷的向沿海遷徙,種地的人手逐漸的減少,直接就是導致的收入的減少。


    所以在朝堂之中,每次都是高喊著祖宗之法不可荒廢,此時天下聖人法統崩潰,長此以往必將危及社稷乾坤的,都是川陝雲貴的出身的官員,這些人對於把持朝政的那些內閣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們,怨氣極大。


    這些官員們的收入可遠遠的不如其他派係的豐厚,原本也是養不起什麽供奉的道士,不過很多人都是被隱諱的點撥過,說是家宅中有個道士,會有很大的好處,許多人都是將信將疑的請來了湖北某地的道觀的道士,請來之後,才知道好處是什麽。


    當年皇帝還是興獻王的時候,他所在的荊楚之地,本就是道教最為繁盛的區域,嘉靖皇帝本人虔誠的信封道家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當時的興獻王府和許多附近的道觀都有很深的關係。


    興獻王變成嘉靖皇帝的時候,很多道觀都是來到了京城走上層的路線,這些可以行走在高官顯宦府第中的出家人,傳遞某些東西特別的方便,而且不容易被發覺。嘉靖一直是在小心翼翼的做著,把那些對保持朝政的那些大臣不滿的官員組織起來,而那些內閣六部的官員們則是覺得,天下已經是操持於他們手中,誌得意滿,已經是大意了。


    嘉靖二十年的冬天,江峰收到了來自大明京師的急報:明皇重掌大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惡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特別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特別白並收藏惡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