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t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三百九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派係
作為一名皇帝,他最願意聽到的就是別人稱讚他是堯舜之君,他所治理的天下是盛世,而且還要後世的史書承認。
嘉靖皇帝雖然不是好大喜功的角色,腦筋也是相當清楚,特別是在清洗了北派的官員勳貴之後,他把東廠和錦衣衛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對於下情也不在像是從前那樣的睜眼瞎子。
他對於大明天下的情況也是很了解,每個城市之中都是無比繁榮的景象,在檢地案過後,也有各種各樣的災荒,可是朝廷和地方上的府庫充盈無比,下撥銀子也是簡單。而且從前擔心的流民也不是問題了。
在東部的幾省每當有流民之類的苗頭出現,招募人手的商人們絕對會比官員和軍兵先到,他們上下打點的利索,手續齊備,領人也是簡單的很。
還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說南京六部的幾位大臣,浙江的巡撫和布政使,還有福建布政使,這些南方富庶省份的大佬們紛紛上書,要求革除路引弊政,說是大明之政是士農工商,既然士可以遊曆天下不需各種文書,那農乃是社稷天下的基礎,為什麽不能有這樣的待遇呢?
對於此事,內閣六部出了幾個出身西北西南的大臣宿將之外,其餘是一邊倒的支持這個政策,其中大學士嚴嵩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等到錦衣衛把消息傳遞上來之後,嘉靖皇帝才哭笑不得的發現事情的真相,現在江南閩粵的手工工場和商行店鋪極為的興盛,本來一個府縣裏麵有五分之一的“雇戶”,也就是專門當作雇工來生活的人已經是很了不得了,而且這些人往往還要在城外耕種些零星的土地用來補貼。
自從海上貿易的極度興盛以來,對於各種貨物的產量也是要求越發的高起來,不怕賣不出去,隻怕你生產不出來。
府縣城鎮裏麵所有能吸納的勞動力都是被吸收到了手工工場之中,事先並沒有什麽約定,知府,知州,知縣各路地方父母官不約而同的對所謂的“街邊浮浪之輩”采取了嚴厲的政策。
衙役們隻要是在街上看到,最輕的也是一頓棍棒,地方父老紛紛讚揚,說這是勸導這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之輩勤勞養家,當然,地方父老一般都是本地的有錢鄉紳,這些人一般都是有不少產業,這些產業裏麵都是缺少人手。地方有閑人豈不是太浪費了。
在江南,指望農村的出來多少流民去做工並不現實,一來是鄉下都是世代傳下來的豪門巨紳,占地極廣,地方上的農民大多是這些人的佃戶和雇農,受到他們的庇護,這麽多年傳了下來之後,雙方不光是地主和佃戶的關係,而是形成了一種類似南北朝世家豪門對待族人的態度,輕易不會驅逐或者剝奪佃戶的耕地。
再者江南土地肥沃,雖然田賦也是天下最重,可農民們剩到自己嘴裏的還算是不錯,最起碼吃飽問題不大。和北方的農民遇到些風吹草動的天災**,就活不下去不一樣。農民們是最不願意離開自己相依為命的土地,可是手工工場和各種工商業需要人手勞力,這是極為巨大的矛盾。
常有文人的筆記言道:本代刑法之酷烈勝於暴秦,常常是一點小罪農民就會被剝奪種地的權利,流落街頭,然後被“不許浮浪”的規條和鞭子逼去做工。
偏偏中國的農民大部分還是樸實善良的,輕易不會有什麽錯誤非得要官府解決,這下子許多人把眼光投向了貧窮省份,他們總是這麽想,如果是把路引之類的政策革除,那麽江南的需要人手的各行業靠著工錢和魚米之鄉的美譽,一定可以吸引大批的人過來做工。這就是各級官員為什麽如此積極的上書革除路引之政,而且內閣六部的大部分大臣還非常支持的道理。
不過,他們這麽想,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出身的官員可未必願意,他們那裏也就是西安府,成都府還有昆明府有類似江南的情況,其餘絕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飯的種地為生,若是開了路引,想必人們都是朝著富庶之地流動,若是田地無人耕種,地方上民生凋敝,那自己豈不是要被家鄉父老指著脊梁罵街。
這看起來倒好像是現在那些為了自己的選區爭取利益的議員們,不過根子上有許多的不同,天下間不管是大明還是歐洲,倭國,大凡是官場都有各種各樣的派係存在,比如大明的官場就是由同鄉,同年之類的劃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鄉,往往一個官從科舉或者什麽別的途徑進入仕途,他最親近的就是同為鄉親的那些官員。
同理官員們總是願意照顧和自己同鄉的那些後進,這裏麵又有很多人在家鄉做官,這些官員往往都是當地的鄉紳地主的子弟,如此形成了一個龐大而有盤根錯節的巨大關係網,凡是觸動這個關係網利益的舉動,每一個相關的官員都是全力的阻止,或者全力的支持。
以陝西為主的一派官員雖然是人數少,但都是在嘉靖皇帝清洗京城時候的主力幹將,也是興獻王府殘存的舊人們最集中的一個派係。
不過,另一派卻等於是文官的大多數和南方的勳貴們,皇帝的大權獨攬也是相對的說,必需要照顧朝堂上各派的利益和意見,居中調和,這一次卻是牽扯到各派的核心利益,雙方每天在朝野之中或者是朝廷上激辯,或者是在民間各個書社大肆寫文宣揚。
從前的矛盾是北方的京師商團占據了全天下大多賺錢的資源,南方那些沒有撈到便宜的官員自然攻擊,當時稱之為“南北之爭”,現在南派和北派的爭奪在檢地案之後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陝西一派官員為主的‘西黨’和東南半壁出身為主的官員為主的‘東黨’之爭。
嘉靖皇帝雖然有心機,可並不是一個勤勉的皇帝,而且他也真的是喜歡道教方士的那一套,本以為清除了‘京師商團’這一些人之後,朝政上下都會聽從自己的命令,自己安插幾個信得過的大臣,然後繼續安樂就好了。
沒有想到卻是一個這樣的局麵,什麽天下大義,什麽聖人之說,看起來都是比不過孔方兄的金光燦爛。
最近西黨上了一個折子,折子上麵避而不談什麽路引,反倒是說東南富庶,理應加重商稅的額度,好補貼西北這些貧瘠之地。這個折子一出,東黨那裏肯讓,立刻說是,檢地案之後,東南不管是官宦勳貴,都沒有庇護刁民不繳稅的事情,而且即便是有官身的人相關的產業,也都是一概交稅,沒有什麽遺漏的地方,若是再加稅,那可就是實實在在的與民爭利了。
坐在禦書房之中的嘉靖皇帝看著折子,苦笑不已,他有些明白當日的黃錦,陸炳這些人倒也不是為了謀權篡位才作出那些事情,估計也就是為了錢糧而已。想到這裏,嘉靖把手中的折子丟在桌子上,笑著說道:
“這些人不管是西邊還是東邊,給朕的折子上麵都是寡人聖明無比,必然慧眼看出其中關竅,不過西邊說朕可以看出加稅的關竅,東邊的說朕可以看出革除路引的關竅,朕是看不出來的,朕隻看到了上麵寫著個錢字,現在想想當初抓陸炳是為了什麽,還不如放出來……!”
這番話說出口,在邊上侍立的芮三公公,現在已經是司禮監的首領太監了,聽到皇帝的這番話,頓時是嚇了一跳,不過他可不是黃錦那種在興獻王府時候就在嘉靖身邊處理事務的內官。
他很多事情不知道也沒有什麽意見提出來,現在芮三的權力基本山被下麵的十幾個太監分掉,這十幾個太監各有負責的方麵,而且定期的輪換,芮三現在做的就是一個傳聲筒的工作,他把皇帝的旨意傳達下去然後再把十幾個分管太監收集批改的東西轉送上來,以往太監把持司禮監,東廠,禦馬監幾個衙門操控朝政專權的景象是不見了,不過作為中樞的皇帝做的事情卻是繁重了許多。
芮三此時雖然是號稱內相,不過手中的權力卻已經是縮水了許多,在皇帝麵前也沒有什麽說話的資格,不過他可是知道若是陸炳被放出來,他們這些後來上位的人可都是不能安心了。
他這裏欲言又止的模樣倒是惹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嘉靖轉頭看著芮三說道:
“這些有錢的產業有沒有小三你的份子呢?”
“皇上,奴才的產業也就是城外您賞賜的兩個莊子,再也沒有其他……”
驚恐萬狀的芮三渾身顫抖的跪在了那裏。
第三百九十八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派係
作為一名皇帝,他最願意聽到的就是別人稱讚他是堯舜之君,他所治理的天下是盛世,而且還要後世的史書承認。
嘉靖皇帝雖然不是好大喜功的角色,腦筋也是相當清楚,特別是在清洗了北派的官員勳貴之後,他把東廠和錦衣衛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對於下情也不在像是從前那樣的睜眼瞎子。
他對於大明天下的情況也是很了解,每個城市之中都是無比繁榮的景象,在檢地案過後,也有各種各樣的災荒,可是朝廷和地方上的府庫充盈無比,下撥銀子也是簡單。而且從前擔心的流民也不是問題了。
在東部的幾省每當有流民之類的苗頭出現,招募人手的商人們絕對會比官員和軍兵先到,他們上下打點的利索,手續齊備,領人也是簡單的很。
還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說南京六部的幾位大臣,浙江的巡撫和布政使,還有福建布政使,這些南方富庶省份的大佬們紛紛上書,要求革除路引弊政,說是大明之政是士農工商,既然士可以遊曆天下不需各種文書,那農乃是社稷天下的基礎,為什麽不能有這樣的待遇呢?
對於此事,內閣六部出了幾個出身西北西南的大臣宿將之外,其餘是一邊倒的支持這個政策,其中大學士嚴嵩算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等到錦衣衛把消息傳遞上來之後,嘉靖皇帝才哭笑不得的發現事情的真相,現在江南閩粵的手工工場和商行店鋪極為的興盛,本來一個府縣裏麵有五分之一的“雇戶”,也就是專門當作雇工來生活的人已經是很了不得了,而且這些人往往還要在城外耕種些零星的土地用來補貼。
自從海上貿易的極度興盛以來,對於各種貨物的產量也是要求越發的高起來,不怕賣不出去,隻怕你生產不出來。
府縣城鎮裏麵所有能吸納的勞動力都是被吸收到了手工工場之中,事先並沒有什麽約定,知府,知州,知縣各路地方父母官不約而同的對所謂的“街邊浮浪之輩”采取了嚴厲的政策。
衙役們隻要是在街上看到,最輕的也是一頓棍棒,地方父老紛紛讚揚,說這是勸導這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之輩勤勞養家,當然,地方父老一般都是本地的有錢鄉紳,這些人一般都是有不少產業,這些產業裏麵都是缺少人手。地方有閑人豈不是太浪費了。
在江南,指望農村的出來多少流民去做工並不現實,一來是鄉下都是世代傳下來的豪門巨紳,占地極廣,地方上的農民大多是這些人的佃戶和雇農,受到他們的庇護,這麽多年傳了下來之後,雙方不光是地主和佃戶的關係,而是形成了一種類似南北朝世家豪門對待族人的態度,輕易不會驅逐或者剝奪佃戶的耕地。
再者江南土地肥沃,雖然田賦也是天下最重,可農民們剩到自己嘴裏的還算是不錯,最起碼吃飽問題不大。和北方的農民遇到些風吹草動的天災**,就活不下去不一樣。農民們是最不願意離開自己相依為命的土地,可是手工工場和各種工商業需要人手勞力,這是極為巨大的矛盾。
常有文人的筆記言道:本代刑法之酷烈勝於暴秦,常常是一點小罪農民就會被剝奪種地的權利,流落街頭,然後被“不許浮浪”的規條和鞭子逼去做工。
偏偏中國的農民大部分還是樸實善良的,輕易不會有什麽錯誤非得要官府解決,這下子許多人把眼光投向了貧窮省份,他們總是這麽想,如果是把路引之類的政策革除,那麽江南的需要人手的各行業靠著工錢和魚米之鄉的美譽,一定可以吸引大批的人過來做工。這就是各級官員為什麽如此積極的上書革除路引之政,而且內閣六部的大部分大臣還非常支持的道理。
不過,他們這麽想,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出身的官員可未必願意,他們那裏也就是西安府,成都府還有昆明府有類似江南的情況,其餘絕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飯的種地為生,若是開了路引,想必人們都是朝著富庶之地流動,若是田地無人耕種,地方上民生凋敝,那自己豈不是要被家鄉父老指著脊梁罵街。
這看起來倒好像是現在那些為了自己的選區爭取利益的議員們,不過根子上有許多的不同,天下間不管是大明還是歐洲,倭國,大凡是官場都有各種各樣的派係存在,比如大明的官場就是由同鄉,同年之類的劃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同鄉,往往一個官從科舉或者什麽別的途徑進入仕途,他最親近的就是同為鄉親的那些官員。
同理官員們總是願意照顧和自己同鄉的那些後進,這裏麵又有很多人在家鄉做官,這些官員往往都是當地的鄉紳地主的子弟,如此形成了一個龐大而有盤根錯節的巨大關係網,凡是觸動這個關係網利益的舉動,每一個相關的官員都是全力的阻止,或者全力的支持。
以陝西為主的一派官員雖然是人數少,但都是在嘉靖皇帝清洗京城時候的主力幹將,也是興獻王府殘存的舊人們最集中的一個派係。
不過,另一派卻等於是文官的大多數和南方的勳貴們,皇帝的大權獨攬也是相對的說,必需要照顧朝堂上各派的利益和意見,居中調和,這一次卻是牽扯到各派的核心利益,雙方每天在朝野之中或者是朝廷上激辯,或者是在民間各個書社大肆寫文宣揚。
從前的矛盾是北方的京師商團占據了全天下大多賺錢的資源,南方那些沒有撈到便宜的官員自然攻擊,當時稱之為“南北之爭”,現在南派和北派的爭奪在檢地案之後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陝西一派官員為主的‘西黨’和東南半壁出身為主的官員為主的‘東黨’之爭。
嘉靖皇帝雖然有心機,可並不是一個勤勉的皇帝,而且他也真的是喜歡道教方士的那一套,本以為清除了‘京師商團’這一些人之後,朝政上下都會聽從自己的命令,自己安插幾個信得過的大臣,然後繼續安樂就好了。
沒有想到卻是一個這樣的局麵,什麽天下大義,什麽聖人之說,看起來都是比不過孔方兄的金光燦爛。
最近西黨上了一個折子,折子上麵避而不談什麽路引,反倒是說東南富庶,理應加重商稅的額度,好補貼西北這些貧瘠之地。這個折子一出,東黨那裏肯讓,立刻說是,檢地案之後,東南不管是官宦勳貴,都沒有庇護刁民不繳稅的事情,而且即便是有官身的人相關的產業,也都是一概交稅,沒有什麽遺漏的地方,若是再加稅,那可就是實實在在的與民爭利了。
坐在禦書房之中的嘉靖皇帝看著折子,苦笑不已,他有些明白當日的黃錦,陸炳這些人倒也不是為了謀權篡位才作出那些事情,估計也就是為了錢糧而已。想到這裏,嘉靖把手中的折子丟在桌子上,笑著說道:
“這些人不管是西邊還是東邊,給朕的折子上麵都是寡人聖明無比,必然慧眼看出其中關竅,不過西邊說朕可以看出加稅的關竅,東邊的說朕可以看出革除路引的關竅,朕是看不出來的,朕隻看到了上麵寫著個錢字,現在想想當初抓陸炳是為了什麽,還不如放出來……!”
這番話說出口,在邊上侍立的芮三公公,現在已經是司禮監的首領太監了,聽到皇帝的這番話,頓時是嚇了一跳,不過他可不是黃錦那種在興獻王府時候就在嘉靖身邊處理事務的內官。
他很多事情不知道也沒有什麽意見提出來,現在芮三的權力基本山被下麵的十幾個太監分掉,這十幾個太監各有負責的方麵,而且定期的輪換,芮三現在做的就是一個傳聲筒的工作,他把皇帝的旨意傳達下去然後再把十幾個分管太監收集批改的東西轉送上來,以往太監把持司禮監,東廠,禦馬監幾個衙門操控朝政專權的景象是不見了,不過作為中樞的皇帝做的事情卻是繁重了許多。
芮三此時雖然是號稱內相,不過手中的權力卻已經是縮水了許多,在皇帝麵前也沒有什麽說話的資格,不過他可是知道若是陸炳被放出來,他們這些後來上位的人可都是不能安心了。
他這裏欲言又止的模樣倒是惹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嘉靖轉頭看著芮三說道:
“這些有錢的產業有沒有小三你的份子呢?”
“皇上,奴才的產業也就是城外您賞賜的兩個莊子,再也沒有其他……”
驚恐萬狀的芮三渾身顫抖的跪在了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