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與王賁很快入殿。
與兩人一同抵達的,還有研究種糧食的治粟內史與研究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索的墨子,甚至就連因上了年齡半退隱狀態的丞相王綰都被人請了過來,由小寺人輕手輕腳攙扶著,在眾人的見禮下緩緩走進殿。
小寺人引著眾人入座。茶盞與文書紛紛擺在他們麵前的案幾上。
"陛下想打通絲綢之路?"
王琯輕捋胡須。
他已是花甲之年,精力大不如從前,雖還掛著丞相的名頭,但朝政已大多交給廷尉李斯來接手,自己在家養養花,種種草,日子過得無比愜意。
陛下知曉他安心養老,便鮮少拿政事來煩他,隻有這種對外用兵或者國政發生改變時,才會讓親衛將他從府上請出來,聽一聽他的分析和建議。
王琯緩緩開口,"老臣曾聽不止一次聽陛下提及此事,能被陛下時常掛著嘴邊之事,必是能改變大秦國政與民生之事。"
"絲綢之路通往萬國,陛下可將中原之物遠銷異國他鄉,然後換取異邦之物,賣於華夏黔首。"
“此路是條生財路,隻是前途未知,語言不通,若想成功將絲綢之路打開,隻怕並非易事。”王琯輕輕搖頭,“天下九州雖平,蒙將軍也奪了河南地,可不代表異國他鄉不起戰端,若是其他諸國戰火紛紛,陛下派去的商隊當如何自處?"
王賁挑眉一笑,"丞相,這便是我今日坐在這裏的原因。""若非陛下早已有打開絲綢之路的打算,我怎會被陛下換著法子給抓回來?"
"既如此,老夫便有幾句話來問上將軍。"王琯看向笑眯眯的王賁。
王賁對王琯做了個請的姿勢,"丞相請講。"
"將軍準備帶多少人馬?三五千?還是三五萬?"
王琯一臉嚴肅,"將軍又準備出行多久?三五月?還是三五年?""兵馬時間無法確定,將軍所行的口糧又該帶多少?又是如何運輸供應?"
作為一個主抓民生的丞相,他最討厭將軍們動不動便打仗,然後張口問他要人要糧,人和糧不是他憑空變出來的,得從地裏長,
得長時間的培養,糧食要三五年的積累,而人更要十幾二十年,不是將軍們一開口,他就能拱手奉上的東西。
“上將軍,您莫要忘了,陛下此時的政策是休養生息,輕徭薄稅,而不是動輒發動十幾二十萬的黔首來給上將軍運糧!"
王琯音色微沉,“需知絲綢之路的路線無比漫長,縱然是萬餘人的口糧,也需要五萬人來運送,而這五萬人在路上需要吃喝,天氣不好時糧食還會被惡劣的天氣所糟蹋,將軍如果打開絲綢之路需要一百萬石的糧食,那麽在運輸路上的損耗便不止五百萬石。"
“五百萬石!”
“這可比蒙恬將軍北擊匈奴花費得多!”
“絲綢之路尚未打通,便已花去五百萬石糧食,動用五萬黔首運糧,至於金銀貨物,則更是不可計數。"
王琯質問王責,"這麽多的人力物力,將軍走上幾趟絲綢之路才能掙得回來?"
“當然,上將軍大可以說絲綢之路是黃金之路,一趟下來便能將之前的花費全部填上,但上將軍通曉他們的語言嗎?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麽嗎?"
"如果連他們話都聽不懂,上將軍如何與他們做生意?"
“再退一萬步講,上將軍天賦異稟,無師自通,能流暢與他們溝通,但上將軍知曉他們的風俗習慣嗎?他們忌諱哪些,又不忌諱哪些?這些上將軍知道嗎?"
"若是冒犯了他們的風俗習慣,上將軍與他們的生意還做得成嗎?"
李斯眉頭微皺。
到底是老丞相,說話一針見血,針針戳在執政者最為擔心的地方,若執政者是個耳根子的皇帝,這樣一番話聽下來,隻怕嚇得再也提不起打通絲綢之路的心。
不幸中萬幸,大秦的執政者是一個空前果決且英明的帝王,這些話會讓帝王有些擔憂,但不至於被嚇破了膽,不敢再對絲綢之路起念頭。
可老丞相的話也並非空穴來風,他擔憂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陛下剛頒布詔令,不再大興土木大舉用兵,黔首們還沒高興幾天,陛下又突然對西域諸國有了想法,這般朝令夕改,隻怕會讓黔首們對陛下以後頒布的詔令不再信服。
嬴政鳳目輕眯。
/>
——他就知道王琯會拿這套說辭來回他。
王琯多年為相,而他與父親多年為將,幾十年同朝為官,早已將彼此底細摸得一清二楚。
王琯為百官之首的丞相,主抓朝政與民生,對於天天問他要錢要糧要人馬的將軍們,從來是無比嫌棄甚至深惡痛絕的,平時倒也不顯,多年的官場沉浮讓這隻老狐狸逢人便有三分笑,見了他與父親,還會客客氣氣稱上一句上將軍,但若是涉及問打仗,涉及錢糧人馬時,這位脾氣極好的丞相頃刻間便能換了臉色,不分三七二十一,先拿著他自己估算出來的消耗將他們父子倆罵得狗血淋頭。
父親是將軍裏為數不多的好脾氣的人,對於王琯的詰責,父親總是一臉好脾氣,耐心與王琯解釋,自己不需要那麽多的錢糧人馬,自己有更快速的戰勝之法,是是是,丞相不容易,是是是,丞相說得對,是是是,丞相何時調撥糧草與兵馬?
父親每次都是先把王琯哄高興了,而後話鋒一轉,問王琯要一個遠遠低於他預期的數字,這樣一來,王琯雖有不滿,但也無話可說,一邊苦口婆心勸父親少造殺孽,一邊唉聲歎氣給父親準備父親要的東西。
這樣的習慣持續到他這一代。
可他沒有父親那般好的脾氣,他是出了名的身上沾染著所有貴族子弟都會有的惡習——驕傲自大,囂張跋扈。
"哦,花費這麽多?"
王賁一唱三歎,"花費既然這麽多,那便不打通絲綢之路了,給陛下省點錢,我也好生歇兩年,跟著陛下在上林苑裏養養身體。"
王琯微微一愣。——這小子怎麽不按常理出牌呢!
王賁手肘擱在食案,雙手交叉支著下巴,眼睛瞧著對麵的王琯,聲音懶洋洋,“說起來,丞相比我父年長幾歲,父親已駕鶴西去,而丞相卻中氣十足,身體分外康健,兩相對比,我父可謂頗為短命,究其原因,多半是我父南征北戰熬壞了身體的緣故。"
王琯默了默。刀口舔血的將軍,能有幾個長命百歲的?
想起與自己頗為契合的王翦王老將軍,王琯一聲歎息,哪怕他不喜歡將軍們的殺人如麻,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極其敬佩的將軍,從能力到人品再到教育子孫的態度,讓人哪怕雞蛋裏挑骨頭也挑不出一絲錯兒。
可這樣一個為臣可寄萬裏為
夫可托終身的天縱奇才,卻在九州一統的那一年油盡燈枯,連陛下稱始皇帝的那一日都不曾看到,更別提此時的盛世太平了。
“王老將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大秦。”
想想往日的王翦,再瞧瞧麵前輕挑隨意的王賁,王琯不由得眉頭皺了皺,更加嫌棄不日即將領兵打開絲綢之路的王賁,"上將軍身為王老將軍之子,當繼承王老將軍的遺誌,學習王老將軍的優良品質,而不是如此時一般,將軍國大事當做兒戲!"
王賁攤手,"我倒是想與父親一般,可丞相不許我像父親。"
"丞相說這也花錢,那也花錢,折騰絲綢之路的錢遠比絲綢之路掙到的錢多得多,既如此,我倒不如聽了丞相的勸誡,不搞什麽絲綢之路了,老老實實待在上林苑,沒事陪陛下打打獵,喝喝酒,豈不比奔走萬裏,去一個語言風俗習慣皆與大秦完全不一樣的國度強?"
好小子,感情在這兒等著他呢!
"也好,上將軍讚同老夫的意見,這絲綢之路不提也罷。"
王琯氣笑了,拱手向嬴政道,"陛下,無錢無糧又無將軍願意去,您心心念念的絲綢之路不妨放一放,待國庫充盈,年輕將領們成長起來,再去探索絲綢之路仍是不遲。"
贏政懶懶挑眉,"放一放?"
"對,放一放。"
王賁死豬不怕開水燙。
李斯頭大如鬥。
個驕縱傲氣,一個迂腐耿直,兩人湊在一起,簡直是一場災難!
"丞相,您活了這把年齡,怎麽還跟一個晚輩置氣?"不等嬴政開口,李斯便連忙調停,“再說了,上將軍的脾氣旁人不知道,您難道還不知道?”
“王老將軍滿門忠烈,幾個兒子皆戰死疆場,隻有上將軍一人活了下來,王老將軍白發人送黑發人,上將軍年幼便孑然一身,您縱是看在上將軍戰死的兄長們的麵子上,也該對他有三分照拂啊。"
王琯心頭一顫。
王賁的兄長們,都是熱烈張揚關中子弟。
君王一聲令下,這些關中兒郎縱馬奔向戰場,心懷家國與熱血,卻長眠於異國他鄉,至今
連屍骨都不曾尋回。
都道王翦死於為國征戰的油盡燈枯,可他覺得兒子們的慘烈戰死對他也有一定影響。——再怎樣見慣鮮血與死亡的人,也無法做到對兒子們的噩耗無動於衷。
王琯閉了閉眼,對王賁道,"罷了,你自幼無父兄教養,老夫何必與你一般見識?"
“這便對了,這才是大秦丞相該有的氣度。”
李斯鬆了口氣,"丞相是看著上將軍長大的人,是上將軍的叔伯長輩,我聽聞當年王老將軍征戰在外,上將軍在家中無人教養之際,是您心善,將上將軍領在身邊養著。"
贏政眼皮微抬。
王賁嘖了一聲。
治粟內史與钜子齊齊變了臉色。
——王丞相把幼年上將軍帶著身邊養的事情也是能提的?那可是王丞相一生之中最不願提及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
但李斯並非土生土長的關中人,更不是钜子這種早年便為曆代秦王效忠的人,他是殿內幾人來得最晚的,對王琯與王賁的恩怨知之甚少,隻依稀聽人提了幾嘴,說王賁自幼養在王琯膝下,與王綰關係匪淺,隻是後來王老將軍上了年齡,王賁也長大了,需要上戰場替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的王老將軍分擔戰事,這才與王琯淡了往來。
雖說淡了往來,但平日裏兩家的交情也是極好的,一身貴族子弟惡習的上將軍王賁對誰都是輕慢的,唯有在對待王琯時,才有幾分正經。
——當然,有但不多,否則他就不是富貴錦繡裏堆出來的上將軍了。
本著這種心理,李斯繼續道,您教他讀書識字,教他為人道理,教——
丞相切勿胡言亂語,上將軍這種秉性可不是老夫能養出來的!
王琯冷笑一聲,打斷李斯的話。”至於當年將他帶在身邊教養之事,更是老夫有生以來做過的最愚不可及的事情!
丞相這句話便說差了,您做過的蠢事,又怎會隻有這一件?
王賁慢悠悠開口,“哦,是您年老善忘,把自己做的糊塗事全忘了,所以才大言不慚,在這裏說自己隻做過一件蠢事。
?
不是,這
是一個被人當兒子養著的人對那個養他的該有的態度?關中民風雖彪悍,但也不至於這般狂放不羈讓人看不明白?!
李斯一頭霧水。
——說好的上將軍與老丞相關係匪淺呢!他花重金打探出來的消息怎麽跟事實一點不沾邊?!
老夫雖年老善忘,但總好過上將軍恩將仇報來得好。
王琯反唇相譏,“若是王老將軍的在天之靈看到上將軍這般模樣,多半會痛惜為何戰場之上活下來的人是上將軍而非其他兒子,若是其他兒郎,則斷不會如上將軍這般是非不分,令祖宗蒙羞!”
王賁懶懶挑眉,原來老將軍還記得——
“上將軍,慎言。”
嬴政眸色微深,打斷王賁的話,朕宣你們過來是讓你們來議事的,而不是叫你們逞口舌之快的。
“是,臣知錯。”
王賁起身向王琯拱拱手,敷衍向人道歉,老丞相,方才是我失言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別跟我一般見識。
嬴政親自出麵,王賁態度雖不好,但到底也向自己道了歉,王琯勉為其難接受王責的道歉,上
將軍知道便好。
殿內重新恢複麵和心不和的局麵。
對於這種局麵,嬴政遇到了太多次,處理起來得心應手,他抬頭看向王琯,十分肯定他的提議,丞相言之有理。
“打通絲綢之路消耗巨大,與我們當下休養生息的政策南轅北轍,若更改政策強行打通,不僅會引起天下黔首對秦政的不滿,還會讓黔首們對未來的政策生出抵抗之心。
嬴政道,朝令夕改是決策大忌。
陛下能這般想,實在是萬民之福。王琯心中一暖,頗感安慰。
然而下一刻,他聽到帝王低沉聲音緩緩響起,帶著不容置喙的語氣,讓他這個主抓民生的丞相頃刻間便收回自己方才對皇帝的評價——
所以,朕不打算朝令夕改。
嬴政道,天下富戶何其多?我們大可讓他們先行探路,而我們的大軍,則為他們保駕
護航,助他們順利往來大秦與西域諸國。
“我們這般與他們行方便,軍隊的費用便該由他們來負責。”
李斯心領神會,不錯,絲綢之路黃金之路,隻讓他們負責軍隊的費用,已是十分體恤他們了。
“但臣覺得,天下無商不奸,陛下不必如此,當立下詔令,前幾年的錢可以進到他們的口袋,幾年之後,絲綢之路便由陛下的少府全盤接管,與商賈再無幹係。
如此一來,陛下既可以借絲綢之路充盈國庫,為日後開疆擴土提供錢糧,又可以讓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商賈們下定決心,盡快加入絲綢之路中。
畢竟往來絲綢之路是有時間限製的,若是去晚了,錢便掙不到了。
王賁深以為然,此去西域諸國萬裏之遙,路上有些宵小再正常不過。
“若那些不願與我們同行的商賈遭了宵小之輩的劫掠,那隻能說他們命該如此,誰叫他們連買命錢都舍不得花呢?
一群禽獸!
這是大秦君臣該商議的事情嗎?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怎能這般坑害商賈呢?
王琯深深唾棄眾人的行徑,然後迅速加入他們——
不止關中商賈,天下九州的商賈都可以召集起來,尤其是原本六國的商賈,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資助,那些六國餘孽怎能多次興風作浪?甚至險些危害陛下的性命?
提起這些商賈,王琯便恨得牙癢癢,對於這些商賈,陛下不將他們碎屍萬段已是十分大度,而今還想著帶著他們掙錢,他們若有半點良心,便該對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讓商賈出錢探路的決策全票通過。
當天下午,李斯便將招募商賈的政令發了出去。
這是他一早便準備好的東西,他知道嬴政對絲綢之路有想法,待蒙恬收複河南地,便會派人打通,所以早在蒙恬遠赴北地的那一日,他便做了好幾種提案,供帝王選擇。
事實證明嬴政的眼光遠比在他之上,不需他提點,便能想到最優的那一個,他隻需要把他之前便做好的東西呈上去,帝王批示之後,便能傳閱九州。
br/>當然,作為一個外來者卻備受嬴政器重的人,李斯做的工作當然不止這一點,在蒙恬出征之後,他便著手篩選商賈,敲定第一次跟隨王責出行的商賈。
這些商賈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要有善於溝通的能力,還要有遠距離經商的能力,一連熬了月餘時間,李斯才把人員確定。敲定商賈之後,他跟這些人提前通了氣,讓他們現在便開始準備,待政令發出,這些準備多日的商賈們便會前來應征,而後隨王賁開赴絲綢之路。
原本要三五個月甚至要一兩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在李斯的運作下將時間壓縮到極短,不過十日時間,商賈們便能隨王賁出發,而此時的王賁,也點好了兵將,精兵五千,浩浩蕩蕩出了鹹陽城。
——隻是先行探路,不必帶太多人馬,若是人馬太多,看上去便不像是往來經商,而是想將西域諸國吞並的來勢洶洶。
當然,這也的確是嬴政心中所想。在見了地球儀之後,誰還會局限於華夏九州?
放眼未來,一統所有土地才是他的最終目標。
而王賁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王賁走後沒多久,便有捷報傳來,說是有一個小國國王極其自大,語言不通,又不願意耐心看他們打手勢,上將軍王賁從不慣任何人,拔劍便砍了國王,將這座不足華夏之地郡縣大的國土收入囊中,隨行有官員在此駐紮,再留八百精兵,足以威懾這座片納入大秦的領土。
而這裏,隻是一個開始,緊接著,是烏孫,大宛,大月氏,龜茲,這些西域諸國或與大秦建交,往來經商互通有無,或成為大秦的一部分,由王賁留下來的官員直接統領。
源源不斷的貨物與捷報傳入鹹陽城。
大宛的汗血寶馬,西域的葡萄,原來華夏之地沒有的東西,隨著絲綢之路的鋪開而逐漸出現在華夏大地之上。
“上將軍太厲害了!”
鶴華吃著酸甜可口的葡萄,心裏對王賁的崇拜更甚從前,雖然現在的葡萄跟老師給她的葡萄完全沒得比,但對水果匱乏的大秦,葡萄已經是非常美味的東西了,如果沒有他,我根本吃不到這麽好吃的葡萄。
這麽好吃的葡萄,得給雉姐姐留一些。鶴華問章邯,對了,雉姐姐今日忙不忙?什麽時候能回來?
奇怪女人果然沒有騙她,呂雉真的很厲害,
就連丞相王綰與廷尉李斯都對她讚不絕口,如今在治粟內史手下做事,幫著處理稅收和財政。
“今日她提前傳了消息回來,說是不太忙,天不黑便能回來。”
王賁出行時章邯重傷未愈,沒能隨王賁一同去西域,此時正守在鶴華身邊,將侍女們洗幹淨的葡萄剝了皮,用銀叉子紮了遞給鶴華,待她回來之後,便與公主一同去宮外轉轉,公主在宮裏悶了這麽久,也該出宮走走了。
近日又來了許多胡商,帶了不少稀奇東西,公主若是見了,必會喜歡的。章邯眸中精光微微一閃,若是運氣好,興許還能見到公主想見之人。
“我想見的人?”
鶴華疑惑歪了歪頭,但很快,她想起來了——那個救了章邯的智多近妖的男人。
“他終於跟你恢複聯係了?!”
鶴華大喜,連愛吃的葡萄都顧不得吃,接了章邯遞過來的紮著葡萄銀叉子,興衝衝問道,他現在哪?過得怎麽樣?怎麽突然轉了性子,突然跟你聯係了?
“倒也不是突然恢複聯係。”
章邯笑了一下,“其實我一直知道他的下場,他複仇無望,頗為頹廢,日子過得並不如意。”
機緣巧合下,他遇到了剛來鹹陽的呂雉,兩人不打不相識,竟然成了朋友。
“或許是因為呂雉的勸說,或許是因為鹹陽城的繁榮與天下九州的盛世太平,他終於有所鬆動,願意聽我說上幾句話。
“我想著這是一個好時機,不妨領公主一同前去。”
章邯道,縱然他執著複仇也無妨,公主能了了心願,不再對此人念念不忘,便不算辜負這一麵。
與兩人一同抵達的,還有研究種糧食的治粟內史與研究幼兒園中班科學探索的墨子,甚至就連因上了年齡半退隱狀態的丞相王綰都被人請了過來,由小寺人輕手輕腳攙扶著,在眾人的見禮下緩緩走進殿。
小寺人引著眾人入座。茶盞與文書紛紛擺在他們麵前的案幾上。
"陛下想打通絲綢之路?"
王琯輕捋胡須。
他已是花甲之年,精力大不如從前,雖還掛著丞相的名頭,但朝政已大多交給廷尉李斯來接手,自己在家養養花,種種草,日子過得無比愜意。
陛下知曉他安心養老,便鮮少拿政事來煩他,隻有這種對外用兵或者國政發生改變時,才會讓親衛將他從府上請出來,聽一聽他的分析和建議。
王琯緩緩開口,"老臣曾聽不止一次聽陛下提及此事,能被陛下時常掛著嘴邊之事,必是能改變大秦國政與民生之事。"
"絲綢之路通往萬國,陛下可將中原之物遠銷異國他鄉,然後換取異邦之物,賣於華夏黔首。"
“此路是條生財路,隻是前途未知,語言不通,若想成功將絲綢之路打開,隻怕並非易事。”王琯輕輕搖頭,“天下九州雖平,蒙將軍也奪了河南地,可不代表異國他鄉不起戰端,若是其他諸國戰火紛紛,陛下派去的商隊當如何自處?"
王賁挑眉一笑,"丞相,這便是我今日坐在這裏的原因。""若非陛下早已有打開絲綢之路的打算,我怎會被陛下換著法子給抓回來?"
"既如此,老夫便有幾句話來問上將軍。"王琯看向笑眯眯的王賁。
王賁對王琯做了個請的姿勢,"丞相請講。"
"將軍準備帶多少人馬?三五千?還是三五萬?"
王琯一臉嚴肅,"將軍又準備出行多久?三五月?還是三五年?""兵馬時間無法確定,將軍所行的口糧又該帶多少?又是如何運輸供應?"
作為一個主抓民生的丞相,他最討厭將軍們動不動便打仗,然後張口問他要人要糧,人和糧不是他憑空變出來的,得從地裏長,
得長時間的培養,糧食要三五年的積累,而人更要十幾二十年,不是將軍們一開口,他就能拱手奉上的東西。
“上將軍,您莫要忘了,陛下此時的政策是休養生息,輕徭薄稅,而不是動輒發動十幾二十萬的黔首來給上將軍運糧!"
王琯音色微沉,“需知絲綢之路的路線無比漫長,縱然是萬餘人的口糧,也需要五萬人來運送,而這五萬人在路上需要吃喝,天氣不好時糧食還會被惡劣的天氣所糟蹋,將軍如果打開絲綢之路需要一百萬石的糧食,那麽在運輸路上的損耗便不止五百萬石。"
“五百萬石!”
“這可比蒙恬將軍北擊匈奴花費得多!”
“絲綢之路尚未打通,便已花去五百萬石糧食,動用五萬黔首運糧,至於金銀貨物,則更是不可計數。"
王琯質問王責,"這麽多的人力物力,將軍走上幾趟絲綢之路才能掙得回來?"
“當然,上將軍大可以說絲綢之路是黃金之路,一趟下來便能將之前的花費全部填上,但上將軍通曉他們的語言嗎?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麽嗎?"
"如果連他們話都聽不懂,上將軍如何與他們做生意?"
“再退一萬步講,上將軍天賦異稟,無師自通,能流暢與他們溝通,但上將軍知曉他們的風俗習慣嗎?他們忌諱哪些,又不忌諱哪些?這些上將軍知道嗎?"
"若是冒犯了他們的風俗習慣,上將軍與他們的生意還做得成嗎?"
李斯眉頭微皺。
到底是老丞相,說話一針見血,針針戳在執政者最為擔心的地方,若執政者是個耳根子的皇帝,這樣一番話聽下來,隻怕嚇得再也提不起打通絲綢之路的心。
不幸中萬幸,大秦的執政者是一個空前果決且英明的帝王,這些話會讓帝王有些擔憂,但不至於被嚇破了膽,不敢再對絲綢之路起念頭。
可老丞相的話也並非空穴來風,他擔憂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陛下剛頒布詔令,不再大興土木大舉用兵,黔首們還沒高興幾天,陛下又突然對西域諸國有了想法,這般朝令夕改,隻怕會讓黔首們對陛下以後頒布的詔令不再信服。
嬴政鳳目輕眯。
/>
——他就知道王琯會拿這套說辭來回他。
王琯多年為相,而他與父親多年為將,幾十年同朝為官,早已將彼此底細摸得一清二楚。
王琯為百官之首的丞相,主抓朝政與民生,對於天天問他要錢要糧要人馬的將軍們,從來是無比嫌棄甚至深惡痛絕的,平時倒也不顯,多年的官場沉浮讓這隻老狐狸逢人便有三分笑,見了他與父親,還會客客氣氣稱上一句上將軍,但若是涉及問打仗,涉及錢糧人馬時,這位脾氣極好的丞相頃刻間便能換了臉色,不分三七二十一,先拿著他自己估算出來的消耗將他們父子倆罵得狗血淋頭。
父親是將軍裏為數不多的好脾氣的人,對於王琯的詰責,父親總是一臉好脾氣,耐心與王琯解釋,自己不需要那麽多的錢糧人馬,自己有更快速的戰勝之法,是是是,丞相不容易,是是是,丞相說得對,是是是,丞相何時調撥糧草與兵馬?
父親每次都是先把王琯哄高興了,而後話鋒一轉,問王琯要一個遠遠低於他預期的數字,這樣一來,王琯雖有不滿,但也無話可說,一邊苦口婆心勸父親少造殺孽,一邊唉聲歎氣給父親準備父親要的東西。
這樣的習慣持續到他這一代。
可他沒有父親那般好的脾氣,他是出了名的身上沾染著所有貴族子弟都會有的惡習——驕傲自大,囂張跋扈。
"哦,花費這麽多?"
王賁一唱三歎,"花費既然這麽多,那便不打通絲綢之路了,給陛下省點錢,我也好生歇兩年,跟著陛下在上林苑裏養養身體。"
王琯微微一愣。——這小子怎麽不按常理出牌呢!
王賁手肘擱在食案,雙手交叉支著下巴,眼睛瞧著對麵的王琯,聲音懶洋洋,“說起來,丞相比我父年長幾歲,父親已駕鶴西去,而丞相卻中氣十足,身體分外康健,兩相對比,我父可謂頗為短命,究其原因,多半是我父南征北戰熬壞了身體的緣故。"
王琯默了默。刀口舔血的將軍,能有幾個長命百歲的?
想起與自己頗為契合的王翦王老將軍,王琯一聲歎息,哪怕他不喜歡將軍們的殺人如麻,卻也不得不承認,那是一個極其敬佩的將軍,從能力到人品再到教育子孫的態度,讓人哪怕雞蛋裏挑骨頭也挑不出一絲錯兒。
可這樣一個為臣可寄萬裏為
夫可托終身的天縱奇才,卻在九州一統的那一年油盡燈枯,連陛下稱始皇帝的那一日都不曾看到,更別提此時的盛世太平了。
“王老將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大秦。”
想想往日的王翦,再瞧瞧麵前輕挑隨意的王賁,王琯不由得眉頭皺了皺,更加嫌棄不日即將領兵打開絲綢之路的王賁,"上將軍身為王老將軍之子,當繼承王老將軍的遺誌,學習王老將軍的優良品質,而不是如此時一般,將軍國大事當做兒戲!"
王賁攤手,"我倒是想與父親一般,可丞相不許我像父親。"
"丞相說這也花錢,那也花錢,折騰絲綢之路的錢遠比絲綢之路掙到的錢多得多,既如此,我倒不如聽了丞相的勸誡,不搞什麽絲綢之路了,老老實實待在上林苑,沒事陪陛下打打獵,喝喝酒,豈不比奔走萬裏,去一個語言風俗習慣皆與大秦完全不一樣的國度強?"
好小子,感情在這兒等著他呢!
"也好,上將軍讚同老夫的意見,這絲綢之路不提也罷。"
王琯氣笑了,拱手向嬴政道,"陛下,無錢無糧又無將軍願意去,您心心念念的絲綢之路不妨放一放,待國庫充盈,年輕將領們成長起來,再去探索絲綢之路仍是不遲。"
贏政懶懶挑眉,"放一放?"
"對,放一放。"
王賁死豬不怕開水燙。
李斯頭大如鬥。
個驕縱傲氣,一個迂腐耿直,兩人湊在一起,簡直是一場災難!
"丞相,您活了這把年齡,怎麽還跟一個晚輩置氣?"不等嬴政開口,李斯便連忙調停,“再說了,上將軍的脾氣旁人不知道,您難道還不知道?”
“王老將軍滿門忠烈,幾個兒子皆戰死疆場,隻有上將軍一人活了下來,王老將軍白發人送黑發人,上將軍年幼便孑然一身,您縱是看在上將軍戰死的兄長們的麵子上,也該對他有三分照拂啊。"
王琯心頭一顫。
王賁的兄長們,都是熱烈張揚關中子弟。
君王一聲令下,這些關中兒郎縱馬奔向戰場,心懷家國與熱血,卻長眠於異國他鄉,至今
連屍骨都不曾尋回。
都道王翦死於為國征戰的油盡燈枯,可他覺得兒子們的慘烈戰死對他也有一定影響。——再怎樣見慣鮮血與死亡的人,也無法做到對兒子們的噩耗無動於衷。
王琯閉了閉眼,對王賁道,"罷了,你自幼無父兄教養,老夫何必與你一般見識?"
“這便對了,這才是大秦丞相該有的氣度。”
李斯鬆了口氣,"丞相是看著上將軍長大的人,是上將軍的叔伯長輩,我聽聞當年王老將軍征戰在外,上將軍在家中無人教養之際,是您心善,將上將軍領在身邊養著。"
贏政眼皮微抬。
王賁嘖了一聲。
治粟內史與钜子齊齊變了臉色。
——王丞相把幼年上將軍帶著身邊養的事情也是能提的?那可是王丞相一生之中最不願提及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
但李斯並非土生土長的關中人,更不是钜子這種早年便為曆代秦王效忠的人,他是殿內幾人來得最晚的,對王琯與王賁的恩怨知之甚少,隻依稀聽人提了幾嘴,說王賁自幼養在王琯膝下,與王綰關係匪淺,隻是後來王老將軍上了年齡,王賁也長大了,需要上戰場替已經有些力不從心的王老將軍分擔戰事,這才與王琯淡了往來。
雖說淡了往來,但平日裏兩家的交情也是極好的,一身貴族子弟惡習的上將軍王賁對誰都是輕慢的,唯有在對待王琯時,才有幾分正經。
——當然,有但不多,否則他就不是富貴錦繡裏堆出來的上將軍了。
本著這種心理,李斯繼續道,您教他讀書識字,教他為人道理,教——
丞相切勿胡言亂語,上將軍這種秉性可不是老夫能養出來的!
王琯冷笑一聲,打斷李斯的話。”至於當年將他帶在身邊教養之事,更是老夫有生以來做過的最愚不可及的事情!
丞相這句話便說差了,您做過的蠢事,又怎會隻有這一件?
王賁慢悠悠開口,“哦,是您年老善忘,把自己做的糊塗事全忘了,所以才大言不慚,在這裏說自己隻做過一件蠢事。
?
不是,這
是一個被人當兒子養著的人對那個養他的該有的態度?關中民風雖彪悍,但也不至於這般狂放不羈讓人看不明白?!
李斯一頭霧水。
——說好的上將軍與老丞相關係匪淺呢!他花重金打探出來的消息怎麽跟事實一點不沾邊?!
老夫雖年老善忘,但總好過上將軍恩將仇報來得好。
王琯反唇相譏,“若是王老將軍的在天之靈看到上將軍這般模樣,多半會痛惜為何戰場之上活下來的人是上將軍而非其他兒子,若是其他兒郎,則斷不會如上將軍這般是非不分,令祖宗蒙羞!”
王賁懶懶挑眉,原來老將軍還記得——
“上將軍,慎言。”
嬴政眸色微深,打斷王賁的話,朕宣你們過來是讓你們來議事的,而不是叫你們逞口舌之快的。
“是,臣知錯。”
王賁起身向王琯拱拱手,敷衍向人道歉,老丞相,方才是我失言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別跟我一般見識。
嬴政親自出麵,王賁態度雖不好,但到底也向自己道了歉,王琯勉為其難接受王責的道歉,上
將軍知道便好。
殿內重新恢複麵和心不和的局麵。
對於這種局麵,嬴政遇到了太多次,處理起來得心應手,他抬頭看向王琯,十分肯定他的提議,丞相言之有理。
“打通絲綢之路消耗巨大,與我們當下休養生息的政策南轅北轍,若更改政策強行打通,不僅會引起天下黔首對秦政的不滿,還會讓黔首們對未來的政策生出抵抗之心。
嬴政道,朝令夕改是決策大忌。
陛下能這般想,實在是萬民之福。王琯心中一暖,頗感安慰。
然而下一刻,他聽到帝王低沉聲音緩緩響起,帶著不容置喙的語氣,讓他這個主抓民生的丞相頃刻間便收回自己方才對皇帝的評價——
所以,朕不打算朝令夕改。
嬴政道,天下富戶何其多?我們大可讓他們先行探路,而我們的大軍,則為他們保駕
護航,助他們順利往來大秦與西域諸國。
“我們這般與他們行方便,軍隊的費用便該由他們來負責。”
李斯心領神會,不錯,絲綢之路黃金之路,隻讓他們負責軍隊的費用,已是十分體恤他們了。
“但臣覺得,天下無商不奸,陛下不必如此,當立下詔令,前幾年的錢可以進到他們的口袋,幾年之後,絲綢之路便由陛下的少府全盤接管,與商賈再無幹係。
如此一來,陛下既可以借絲綢之路充盈國庫,為日後開疆擴土提供錢糧,又可以讓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商賈們下定決心,盡快加入絲綢之路中。
畢竟往來絲綢之路是有時間限製的,若是去晚了,錢便掙不到了。
王賁深以為然,此去西域諸國萬裏之遙,路上有些宵小再正常不過。
“若那些不願與我們同行的商賈遭了宵小之輩的劫掠,那隻能說他們命該如此,誰叫他們連買命錢都舍不得花呢?
一群禽獸!
這是大秦君臣該商議的事情嗎?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怎能這般坑害商賈呢?
王琯深深唾棄眾人的行徑,然後迅速加入他們——
不止關中商賈,天下九州的商賈都可以召集起來,尤其是原本六國的商賈,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資助,那些六國餘孽怎能多次興風作浪?甚至險些危害陛下的性命?
提起這些商賈,王琯便恨得牙癢癢,對於這些商賈,陛下不將他們碎屍萬段已是十分大度,而今還想著帶著他們掙錢,他們若有半點良心,便該對陛下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讓商賈出錢探路的決策全票通過。
當天下午,李斯便將招募商賈的政令發了出去。
這是他一早便準備好的東西,他知道嬴政對絲綢之路有想法,待蒙恬收複河南地,便會派人打通,所以早在蒙恬遠赴北地的那一日,他便做了好幾種提案,供帝王選擇。
事實證明嬴政的眼光遠比在他之上,不需他提點,便能想到最優的那一個,他隻需要把他之前便做好的東西呈上去,帝王批示之後,便能傳閱九州。
br/>當然,作為一個外來者卻備受嬴政器重的人,李斯做的工作當然不止這一點,在蒙恬出征之後,他便著手篩選商賈,敲定第一次跟隨王責出行的商賈。
這些商賈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要有善於溝通的能力,還要有遠距離經商的能力,一連熬了月餘時間,李斯才把人員確定。敲定商賈之後,他跟這些人提前通了氣,讓他們現在便開始準備,待政令發出,這些準備多日的商賈們便會前來應征,而後隨王賁開赴絲綢之路。
原本要三五個月甚至要一兩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在李斯的運作下將時間壓縮到極短,不過十日時間,商賈們便能隨王賁出發,而此時的王賁,也點好了兵將,精兵五千,浩浩蕩蕩出了鹹陽城。
——隻是先行探路,不必帶太多人馬,若是人馬太多,看上去便不像是往來經商,而是想將西域諸國吞並的來勢洶洶。
當然,這也的確是嬴政心中所想。在見了地球儀之後,誰還會局限於華夏九州?
放眼未來,一統所有土地才是他的最終目標。
而王賁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王賁走後沒多久,便有捷報傳來,說是有一個小國國王極其自大,語言不通,又不願意耐心看他們打手勢,上將軍王賁從不慣任何人,拔劍便砍了國王,將這座不足華夏之地郡縣大的國土收入囊中,隨行有官員在此駐紮,再留八百精兵,足以威懾這座片納入大秦的領土。
而這裏,隻是一個開始,緊接著,是烏孫,大宛,大月氏,龜茲,這些西域諸國或與大秦建交,往來經商互通有無,或成為大秦的一部分,由王賁留下來的官員直接統領。
源源不斷的貨物與捷報傳入鹹陽城。
大宛的汗血寶馬,西域的葡萄,原來華夏之地沒有的東西,隨著絲綢之路的鋪開而逐漸出現在華夏大地之上。
“上將軍太厲害了!”
鶴華吃著酸甜可口的葡萄,心裏對王賁的崇拜更甚從前,雖然現在的葡萄跟老師給她的葡萄完全沒得比,但對水果匱乏的大秦,葡萄已經是非常美味的東西了,如果沒有他,我根本吃不到這麽好吃的葡萄。
這麽好吃的葡萄,得給雉姐姐留一些。鶴華問章邯,對了,雉姐姐今日忙不忙?什麽時候能回來?
奇怪女人果然沒有騙她,呂雉真的很厲害,
就連丞相王綰與廷尉李斯都對她讚不絕口,如今在治粟內史手下做事,幫著處理稅收和財政。
“今日她提前傳了消息回來,說是不太忙,天不黑便能回來。”
王賁出行時章邯重傷未愈,沒能隨王賁一同去西域,此時正守在鶴華身邊,將侍女們洗幹淨的葡萄剝了皮,用銀叉子紮了遞給鶴華,待她回來之後,便與公主一同去宮外轉轉,公主在宮裏悶了這麽久,也該出宮走走了。
近日又來了許多胡商,帶了不少稀奇東西,公主若是見了,必會喜歡的。章邯眸中精光微微一閃,若是運氣好,興許還能見到公主想見之人。
“我想見的人?”
鶴華疑惑歪了歪頭,但很快,她想起來了——那個救了章邯的智多近妖的男人。
“他終於跟你恢複聯係了?!”
鶴華大喜,連愛吃的葡萄都顧不得吃,接了章邯遞過來的紮著葡萄銀叉子,興衝衝問道,他現在哪?過得怎麽樣?怎麽突然轉了性子,突然跟你聯係了?
“倒也不是突然恢複聯係。”
章邯笑了一下,“其實我一直知道他的下場,他複仇無望,頗為頹廢,日子過得並不如意。”
機緣巧合下,他遇到了剛來鹹陽的呂雉,兩人不打不相識,竟然成了朋友。
“或許是因為呂雉的勸說,或許是因為鹹陽城的繁榮與天下九州的盛世太平,他終於有所鬆動,願意聽我說上幾句話。
“我想著這是一個好時機,不妨領公主一同前去。”
章邯道,縱然他執著複仇也無妨,公主能了了心願,不再對此人念念不忘,便不算辜負這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