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舊歲新春為隔,初一這日的大朝會總是要格外隆重些。


    天色未亮,朝臣們已經在丹鳳門外等候,各家仆從挑著燈籠,星星點點的燭光如螢火一般。


    淩冽的寒風拂過臉頰,饒是裹著厚厚的鬥篷,依舊凍得手腳冰涼。


    公孫玘豎起衣領,在原地來回踱步。


    昨夜除夕,公孫氏長輩不在家中,他被幾位故友拉去同聚,一宿沒能歇好。下車前灌了半盞濃茶才勉強打起精神,見著各位同僚還得笑臉相迎、彼此問候。


    眼見丹鳳門將開,他眯了眯眼環視四周,問小廝:“可見著那位了?”


    小廝搖了搖頭,揣測道:“許是今日不來?”


    “不該,”公孫玘篤定道,“他有分寸。”


    雖說沈裕在這方麵有特權,但並不會濫用,尤其是這樣的日子。


    除非真是病得起不來,不然絕不會告假。


    正說著,沈家的馬車姍姍來遲,宮門也恰在此時開啟。


    公孫玘解了鬥篷扔給小廝,迎了沈裕半步,借著搖搖晃晃的燭火打量著對方的神色,隨後不著痕跡地鬆了口氣。


    沈裕看起來仿佛也沒歇好,一下車衝了冷風,便低低地咳嗽起來。


    但他精神極佳,眉眼間半點不見往日的不耐,反而含著若有似無的笑意。


    公孫玘與沈裕相處的時日也不算短,還是頭回見著他這般喜形於色。要知道前些日子幹淨利落地料理伯爵府,清算舊賬,他都未曾如此過。


    “新春如意,”公孫玘過了宮禁搜檢,袖著手趕上沈裕,壓低了聲音道,“這是有什麽喜事?”


    沈裕壓了壓唇角,卻依舊沒徹底掩去笑意,和顏悅色道:“不錯。”


    公孫玘雖有人追問,但轉眼已踏上宣政殿前高高的禦階,不便私語,隻能暫且按下自己的好奇心。


    大朝會這樣的場合,無人敢怠慢。


    可禦座上那位竟來晚了,雖隻是片刻,但他行色匆匆、腳步虛浮,明眼人都能看出端倪。


    一把年紀的周太傅無聲地歎了口氣。禦史中丞崔榷更是擰著眉頭,攥緊了奏疏,讓人毫不懷疑等過了今日,他遲早要為此事記上一筆。


    蕭平衍的氣色實在不好,不自覺地按著額頭,似是隱隱作痛。


    依著舊例,朝臣們大都不會在今日談什麽添堵的麻煩,挑挑揀揀尋出些喜事來回了。善於逢迎的,再提一提某地的祥瑞,借機恭維一番,也算是討個好兆頭。


    隻是這兩年天災人禍接踵而至,還要這般,頗有幾分喪事喜辦之感。


    蕭平衍自己都懶怠著聽那些虛言,興致缺缺,加之身體不適,誰都能看出他的煎熬。


    等到朝臣回完,他幾乎是迫不及待道:“眾卿若是無事,便退朝吧。”


    朝臣們恭恭敬敬地垂著眼,相熟者交換了個眼神,知情識趣地閉了嘴。


    公孫玘撣了撣衣袖,正琢磨著散朝之


    後,再打聽打聽有什麽事值得沈相這般,卻隻聽內侍驚呼了聲。


    眾人循聲看去,隻見蕭平衍起身後,似是疏忽,竟踩空了台階。好在內侍眼疾手快,及時撲上去墊了一把,才沒叫他當真摔在那裏。


    饒是如此依舊狼狽,尤其是於蕭平衍而言,可謂顏麵掃地。


    他站穩後,一腳踹開了伏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內侍:“狗奴才,你敢擋朕的路!”


    話音裏的氣急敗壞顯而易見,朝臣們不約而同地低了頭,一時間大氣都不敢出。


    直到蕭平衍處置了內侍,氣急敗壞地離開,這場鬧劇才總算告一段落。


    宣政殿中,朝臣神色各異,一言難盡。


    沈裕對蕭平衍的本性再了解不過,對此波瀾不驚,隻是在見著周太傅後停住腳步,含笑問候。


    周太傅苦笑了聲,並未多言,隻是輕輕拍了拍沈裕的肩。


    他老人家看著蕭平衍長大,最疼愛的孫女又被一紙婚書綁在那裏,種種關係交疊,總是盼著蕭平衍好的。


    可這些年,卻是越來越失望。


    />


    仿佛登基之後,連最初那些可取之處也漸漸消磨殆盡。


    公孫玘收起嘲諷的心思,寬解了老人家幾句,一直送到丹鳳門,這才折返官署去尋沈裕。


    事有輕重緩急,他顧不上先前惦記的事,低聲問沈裕:“這是怎麽回事?聖上這人雖有些拎不清,但也不至如此荒唐……”


    先帝晚年雖不如早時“耳聰目明”,但若蕭平衍當真如此,決計不會將皇位傳給他。


    沈裕漫不經心地笑著:“從他當初接見漠北朝拜,為美色所惑,將酈妃收至身側時,不就已經注定會有今日了嗎?”


    沈裕與漠北水火不容,這其中橫亙著血海深仇,活一日,便一日難釋然。


    可於蕭平衍而言,這算不得什麽。


    他高高在上,眼中看不見邊關枉死的數萬將士,隻有千嬌百媚的美人,與使團匍匐在地送上的奇珍異寶。


    可酈妃並不是善茬。


    漠北黃沙磨礪出來的明珠,不是性情柔弱、風吹一吹就壞了的美人燈。她恨極了沈裕,又豈會不恨蕭平衍呢?


    “隻不過,這一天比我想象之中來得還要快,”沈裕吹去茶水氤氳的熱汽,一哂,“也更容易。”


    公孫玘驚疑不定,想起沈裕身上那不知名的毒,恍然道:“你是說,酈妃在背後動了手腳?”


    沈裕微微頷首。


    哪怕商陸親手割下大巫的項上人頭,大半物什都被他付之一炬,可酈妃貴為公主,又豈會一無所有?


    公孫玘遲疑:“那……”


    “倒也正好。此間恩怨早些了結,我也早些……”沈裕鴉羽似的眼睫低垂著,忽而一笑。


    公孫玘大半心思惦記著正事,小半心思惦記著清寧宮那位,一邊端了茶盞一邊隨口問:“早些什麽?”


    沈裕慢條斯理:“早些成親。”


    公孫玘一口茶水嗆到,撕心裂肺


    地咳了起來。


    *


    少時母親在時,每逢年節,容錦都會陪她守歲。


    容綺年紀小,覺多,雖每回都說著要等到子夜看皇城的煙火,但總是撐不到就睡了。


    容錦依偎在母親身側,又或是躺在膝上,母親會用那把舊木梳為她梳理長發,講些佛經中的故事。


    最後病重那年,母親隻是坐得久了些,便會上不來氣。


    枯瘦的手無力地搭在她臉頰邊,攏起散下的碎發,難過得說不出話。


    容錦攥著母親的手,緩慢卻堅定地承諾,說自己一定會帶著容綺好好過下去,叫她放心。


    母親去後,容錦用稚嫩的肩撐起擔子,不再是誰的女兒,而是“長姐”。


    而在那之後,容錦也再沒有過無憂無慮的年節。


    要做的家務活數不勝數,也要多費些心神哄容綺,免得她想起母親難過落淚。


    正因此,在沈裕陪她一同看子夜的煙火,小心翼翼卻又滿懷期待地問出那句時,容錦鬼使神差地點了頭。


    其實不該一時衝動,就那麽應下的。


    可興許是當時的氣氛太好,又興許是這些年走來太過疲倦,她想,若當真有人能陪著長長久久地走下去,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雖應下了,但容錦對此並沒多少實感。


    直到年節後往繡坊去,適逢京兆府尹家的千家定親,來此籌辦嫁妝,她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仿佛也該分些心神,慢慢繡件嫁衣了。


    這於她而言本不是什麽難事,可正經籌劃起來時,卻又無從下手。


    “愣什麽呢?”春夫人放下新出爐的糕點,在她眼前招了招手,“吃些糕點,午後往長公主府去一趟吧。”


    容錦回過神,疑惑地仰頭看她。


    春夫人道:“方才府中傳了話過來,說是長公主想要找人,幫著縫補一件舊衣。”


    雖沒指名道姓,但有上回的事情在,自然是容錦過去妥當些。


    長公主這樣慷慨大方的主顧,容錦自是無不應的道理,乖巧地點了點頭:“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月顧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碧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碧色並收藏明月顧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