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許聽瀾打發懷安先去睡覺,又看著沈聿喝了薑糖水。沈聿沉沉咳嗽了幾聲,便叫丫鬟去書房準備筆墨。
“今晚還有公事要做?”許聽瀾問。
“嗯,”沈聿道,“寫一份奏疏。”
許聽瀾暗自懷念十年前剛回京城,丈夫還是個閑庭信步的翰林官,如今年至不惑,反而勞形案牘,即便如此,他依舊是內閣最年輕閣老,也是整個大亓建立內閣製度以來,最年輕的次輔。
年輕的好處就是精力旺盛、處事果決,皇帝都曾不止一次的發出感慨:“沈師傅揮斤遊刃,善謀善斷,可比明相姚崇。”
夫妻二人聊了幾句家事,丫鬟鋪好了紙,研好了墨,沈聿便拖著重感冒的身子去了書房:提筆蘸飽了濃墨寫下:“臣以為以為國之大事在戎,今人心懈惰,京城內外,守備單弱,臣常以為憂。如此若非假借天威親臨閱視,不足以振積弱之氣,而勵將士之心。”
他建議皇帝效法祖宗故法,每間隔一年,在冬日農閉之時,檢閱京衛將士。這道奏疏一上,滿朝武官便知道,沈閣老既整頓邊防之後,開始著手整頓京衛了。
到農閑時節,還有不足兩個月。是以皇帝還未下旨,兵部尚未經過部議,聽到風聲的各營將領便先後開始了整頓和操練。
回想太祖太宗年間,京營之兵有數十萬,如今武備積弛,早已不複當初盛況,在籍者約有十四萬餘,真正可以操練的不過□□萬人罷了。
如此軍備,再加上一群隻知鑽營和盤剝的將領,京衛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聖旨一下,禮部立刻參照古製,製定出一套詳細的閱兵儀規。沈家則被京中各營的武將踏破了門檻,眼見閱兵已是板上釘釘,都來求沈閣老指一條明路。
懷安是半個大人了,半個大人的意思就是,他得替他那政務繁忙又很沒耐心的爹打發這些軍方大佬。一天到晚,臉皮都笑僵了,廢話說了一大籮筐,沒有一句是有用的,這些京營將領們想把他拍成肉餅的目光藏都藏不住。
這些人他暫時都能應付,直到潞國公陳亮親自登門。
懷安差點就哭了,潞國公是誰?開國名將、一等公爵的玄孫,曆事三朝,如今擔任總督京營戎政,還在五軍都督府掛名,每年都要代表皇帝祭祀天地,可謂朝臣最德高望重第一人。
就算是鄭遷扳倒吳浚父子,聲望達到頂峰的那幾年,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這位大佬有一個特點,就是極少參與軍國大事。即便掌握著京營最高領導權,依然每天閑庭信步,裝傻充愣,將大權放給副手,認認真真的做一個德高望重的吉祥物。
還以為他這次又會稱病躲清閑呢,誰料老爹一記大雷,把這位老宅男都給炸出來了。
懷安擠出一個好看的笑容,殷勤的迎出門去,躬身施禮:“陳公爺,您怎麽親自來啦?”
說著,忙將他老人家請至前廳稍坐。
前廳的花架子是一株名貴的素心梅,被修剪的光禿禿的極為難看,不知為什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陳亮平時最愛侍弄花草,心疼的盯著它看了半晌,問懷安:“正是花季,這怎麽弄的?”
懷安隨口道:“秋天生了蟲害,剪枝讓它重新長。”
陳亮聽出他話裏有話,臉色一下子沉下來。
懷安依舊賠著笑臉:“您老最近身體可好?”
陳亮皮笑肉不笑:“哼,好啊,不好也得好。你父親呢?怎麽派你一個半大孩子出來應付我?”
“家父有事進宮了,真不在。”懷安無辜的眨眨眼道:“哪想到您會親自登門啊,等他回來,晚輩立刻轉告。”
軍國大事,陳亮跟他一個小輩還說不著,不過是單純的宣泄情緒罷了:“他搞出這場閱兵,隻給兩個月的操練時間,到時在陛下麵前搞砸出醜,他這個兵部尚書,連同我這個總督,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懷安小聲提醒道:“公爺,京衛有多少家底,陛下心裏比誰都清楚。”
陳亮意外的看向他:“你這叫什麽話?”
懷安道:“這次校閱的地點在北郊校場,既沒有通知各地藩王,也沒有邀請四方藩國遣使節前來觀禮,甚至不去太廟告祭祖宗,陛下不就是想看看京衛的真實情況嗎?”
“想是一回事,真正展露在眼前又是一回事。想要整飭京衛,未必就要在陛下麵前,把膿瘡血淋淋的撕開。”
懷安道:“公爺,姚閣老先前說過,膿瘡是捂不住的,越捂著爛的越快。不但要露出來,還要剜瘡割肉,放血排毒,方能有痊愈的機會。”
陳亮十分的頭疼,他一大把年紀,爵位有了,聲望也有了,就想混個無功無過,讓後世子孫繼續享受祖上的恩澤,為什麽臨到晚年,遇到一幫如此冒進的憤青同僚,非要拖他下水不可!
他不禁納悶的問:“令尊和姚閣老,身為文官已然登峰造極,到底圖個什麽呢?”
懷安故作不經意道:“這個家父倒是說起過,他希望我們兄妹三個一生順遂平安,不經受離亂之苦。”
這句話,直接把老頭兒說愣了。
一等公爵,世襲罔替,陳亮一輩子靠著祖上的功勳享盡榮華,隻想著這份功勳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卻沒有仔細想過,他的兒孫能不能躲過朝代顛覆的危機?
懷安就差跳起來指著老頭兒的鼻子說:要有格局啊!屍位素餐者永遠隻顧眼前的摸魚,看不到唇亡齒寒的悲劇。
老國公也不再找尋沈聿的麻煩,回去積極督促各營訓練去了。
沈聿回到家,聽到懷安敘述與潞國公談話的經過,欣慰不已。
孩子真是長大了,可以為他分憂解難了!但他隻敢在心裏感慨一下,不敢誇讚出口,這孩子不經誇,每次剛誇幾句,就非得給他捅出點簍子——他的風寒才剛剛痊愈。
臘月初十,正值農閑,皇帝在北郊校場舉行大閱。
校場外圍布滿崗哨,各路軍兵嚴陣以待,文武官員皆身穿曳撒,攜帶牙牌於校場等候禦駕。卯時正刻,鉦鼓齊鳴,聖駕抵達校場閱武門外。
皇帝穿一身龍紋對襟罩甲,騎著純黑色體型高大的蒙古駿馬,倒是平日難得一見的英武。身後的榮賀同樣穿著罩甲,腰跨寶劍,紅色的盔纓在風中飄揚,英氣十足。
總督戎政官陳亮、兵部尚書沈聿率領大小將官,身著戎服跪迎。
一眾文武官員如倒伏的麥田,黑壓壓的跪倒一片,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皇帝朗聲道。
沈聿奏請皇帝、太子殿下登城閱陣。
鴻臚寺官員一聲令下,隨著三聲炮響,馬步軍開始演練陣法。
曆經兩個月的集訓,軍兵們表演幾套陣法不在話下,加之號角齊鳴,黃旗獵獵,將士們手執亮銀色的刀槍,步伐整齊,聲勢浩蕩。使台上觀禮的官員無不熱血沸騰。
連皇帝都不禁吟誦:“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演畢,便是三聲振聾發聵的山呼:“萬歲!”
號角再次吹響,將官將士各回本營。
接著,是神機營的火器操演,在周將軍的整飭和訓練之下,數千名手持火銃的士兵,一邊按照陣法相互掩護,一邊形成數百丈的射擊線,對著數百輛戰車上移動的活靶進行射擊,幾乎在瞬息之間,人形靶子全部擊倒,而拉車的戰馬沒有一匹損傷。
文武官員顧不上禮儀,四下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皇帝連道三個“好”字,下旨重賞。
沈聿笑看潞國公,誰說一定會出醜啊?神機營的表現就很出人意表!
潞國公臉色依舊不太好看,做人啊,還是不要高興的太早……
隨後,沈聿奏請閱射。
公、侯、伯、駙馬等勳戚,各京衛將官,開始在台下比試射箭。規則為騎馬者各射三箭,徒步者各射六箭,由禦史及兵部官員匯報並記錄成績。下級軍官及士卒分頭較射,由各部將官進行記錄。
較射才剛剛開始,皇帝的臉色就變得不好看了。
隻見打頭的一位將官飛馬向前,雙手鬆開韁繩,從箭囊中抽出箭矢,張弓射箭,箭矢一個拋物線,軟塌塌的紮在麵前不遠的土地上。
“陛下。”潞國公擦了擦額頭的汗,解釋道:“陛下,此人昨日過於緊張,一宿未眠,所以……”
皇帝麵沉似水,榮賀打圓場道:“特殊情況,可以理解。”
話音剛落,又一勳戚子弟張弓搭箭,弓弦拉滿,極有氣勢,結果弓飛出去了,箭還在手裏。
皇帝捂著額頭,沒眼看了。榮賀錯愕的張著嘴,比比劃劃,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潞國公硬著頭皮解釋:“個別勳貴子弟專攻舉業,疏於習武,所以……”
皇帝緊抿著嘴,榮賀隻好道:“重在參與,重在參與。”
話沒說完,又一武官飛馬而出,這次弓沒出去,人從馬頭上飛出去,隨著一聲尖叫,重重摔落馬下,在揚塵中滾了幾圈,險些被馬蹄踩踏。
一時人仰馬翻,亂做一團。
這下,潞國公也沒話說了,低頭在地上找地縫。
幸而間或夾雜著幾個把箭射出去的,並且射到靶子上的將官,才讓潞國公沒有愧死當場。
其實這些情況,皇帝早有心理準備,國朝重文抑武多年,人人以崇文為榮,習武為恥。陣法演練是演給外行看熱鬧的,騎射弓馬才是真本領,將官都表現成這樣,士卒就更不必說了。
皇帝此時唯有暗自慶幸,幸好沒有邀請各國使節,也沒有祭告祖宗,如此滑稽的場麵,不知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作何感想。
反正他是有點活夠了……
陳亮見皇帝一副生無可戀的神情,忙跪伏於地:“陛下,臣罪該萬死。”
沈聿畢竟分管兵部,此時也上前請罪。
皇帝他是情願自己內耗,也不願苛責臣工的性子,隻是長長的歎出一口氣來,打算擺駕回行宮自閉去,誰料一轉身的功夫,太子不見了。
陳亮朝著台下張口結舌:“陛下,太子殿下!”
隻見榮賀騎著一匹駿馬,步伐從容的從城門而出,他身後跟著身披罩甲、騎著白馬的沈懷安,及一眾太子親衛。
“莫非太子殿下要親自下場一較?”陳亮揣測道。
皇帝重又坐回禦座上,蹙眉凝神望著城下一身戎裝的太子。
……
殊不知,懷安正在榮賀身後哆哆嗦嗦的吸著鼻涕:“我是文官啊,我是文官啊……”
“知道了,別念了。”榮賀小聲道。
寒冬臘月裏,罩甲冰冷似鐵,還不擋風,懷安在他耳邊碎碎的念道:“我真是文官啊,正六品的,剛蔭的。”
“忍一忍啊,跑起來就不冷了。”榮賀一夾馬腹,催動胯下駿馬:“駕!”
第192章
從城樓上看,兩人兩騎如離弦的箭般衝進校場,太子親衛緊隨其後,騰起陣陣煙塵。
皇帝此時已經心灰意冷,勉強坐回去,是擔心榮賀胡鬧出岔子,眼見他們催馬跑的這樣快,又有些心驚肉跳,擔心他們摔下馬去。
城樓上觀禮的官員們也紛紛屏息凝神看著他們的儲君,除了沈聿,沒人注意太子身後那個騎著白馬的小子。
沈聿在來北郊的路上並沒有看到懷安,還以為他上學去了,此時突然從城門處衝進來,也令他頗感意外,不過他在生了懷安之後,到底還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依然麵不改色,攢眉看向城下。
城下,榮賀已將親衛集結完畢,高呼道:“兒臣率親衛一百參與較射,請陛下點閱。”
皇帝道一聲:“準。”
較射的規則如同其他軍官一樣,從一百之外拔馬,同時拉弓、射箭三次,記錄成績。
隆隆的鼓聲響起,隻見榮賀拔馬出陣,擂鼓聲伴著駿馬嘶鳴聲中,三支箭依次射出,如流行般劃過天際,成“品”字形穩穩紮在靶心上。
“好身法!”潞國公陳亮是行家,現場講評起太子騎馬的身子和射箭的技術。
“今晚還有公事要做?”許聽瀾問。
“嗯,”沈聿道,“寫一份奏疏。”
許聽瀾暗自懷念十年前剛回京城,丈夫還是個閑庭信步的翰林官,如今年至不惑,反而勞形案牘,即便如此,他依舊是內閣最年輕閣老,也是整個大亓建立內閣製度以來,最年輕的次輔。
年輕的好處就是精力旺盛、處事果決,皇帝都曾不止一次的發出感慨:“沈師傅揮斤遊刃,善謀善斷,可比明相姚崇。”
夫妻二人聊了幾句家事,丫鬟鋪好了紙,研好了墨,沈聿便拖著重感冒的身子去了書房:提筆蘸飽了濃墨寫下:“臣以為以為國之大事在戎,今人心懈惰,京城內外,守備單弱,臣常以為憂。如此若非假借天威親臨閱視,不足以振積弱之氣,而勵將士之心。”
他建議皇帝效法祖宗故法,每間隔一年,在冬日農閉之時,檢閱京衛將士。這道奏疏一上,滿朝武官便知道,沈閣老既整頓邊防之後,開始著手整頓京衛了。
到農閑時節,還有不足兩個月。是以皇帝還未下旨,兵部尚未經過部議,聽到風聲的各營將領便先後開始了整頓和操練。
回想太祖太宗年間,京營之兵有數十萬,如今武備積弛,早已不複當初盛況,在籍者約有十四萬餘,真正可以操練的不過□□萬人罷了。
如此軍備,再加上一群隻知鑽營和盤剝的將領,京衛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聖旨一下,禮部立刻參照古製,製定出一套詳細的閱兵儀規。沈家則被京中各營的武將踏破了門檻,眼見閱兵已是板上釘釘,都來求沈閣老指一條明路。
懷安是半個大人了,半個大人的意思就是,他得替他那政務繁忙又很沒耐心的爹打發這些軍方大佬。一天到晚,臉皮都笑僵了,廢話說了一大籮筐,沒有一句是有用的,這些京營將領們想把他拍成肉餅的目光藏都藏不住。
這些人他暫時都能應付,直到潞國公陳亮親自登門。
懷安差點就哭了,潞國公是誰?開國名將、一等公爵的玄孫,曆事三朝,如今擔任總督京營戎政,還在五軍都督府掛名,每年都要代表皇帝祭祀天地,可謂朝臣最德高望重第一人。
就算是鄭遷扳倒吳浚父子,聲望達到頂峰的那幾年,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這位大佬有一個特點,就是極少參與軍國大事。即便掌握著京營最高領導權,依然每天閑庭信步,裝傻充愣,將大權放給副手,認認真真的做一個德高望重的吉祥物。
還以為他這次又會稱病躲清閑呢,誰料老爹一記大雷,把這位老宅男都給炸出來了。
懷安擠出一個好看的笑容,殷勤的迎出門去,躬身施禮:“陳公爺,您怎麽親自來啦?”
說著,忙將他老人家請至前廳稍坐。
前廳的花架子是一株名貴的素心梅,被修剪的光禿禿的極為難看,不知為什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陳亮平時最愛侍弄花草,心疼的盯著它看了半晌,問懷安:“正是花季,這怎麽弄的?”
懷安隨口道:“秋天生了蟲害,剪枝讓它重新長。”
陳亮聽出他話裏有話,臉色一下子沉下來。
懷安依舊賠著笑臉:“您老最近身體可好?”
陳亮皮笑肉不笑:“哼,好啊,不好也得好。你父親呢?怎麽派你一個半大孩子出來應付我?”
“家父有事進宮了,真不在。”懷安無辜的眨眨眼道:“哪想到您會親自登門啊,等他回來,晚輩立刻轉告。”
軍國大事,陳亮跟他一個小輩還說不著,不過是單純的宣泄情緒罷了:“他搞出這場閱兵,隻給兩個月的操練時間,到時在陛下麵前搞砸出醜,他這個兵部尚書,連同我這個總督,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懷安小聲提醒道:“公爺,京衛有多少家底,陛下心裏比誰都清楚。”
陳亮意外的看向他:“你這叫什麽話?”
懷安道:“這次校閱的地點在北郊校場,既沒有通知各地藩王,也沒有邀請四方藩國遣使節前來觀禮,甚至不去太廟告祭祖宗,陛下不就是想看看京衛的真實情況嗎?”
“想是一回事,真正展露在眼前又是一回事。想要整飭京衛,未必就要在陛下麵前,把膿瘡血淋淋的撕開。”
懷安道:“公爺,姚閣老先前說過,膿瘡是捂不住的,越捂著爛的越快。不但要露出來,還要剜瘡割肉,放血排毒,方能有痊愈的機會。”
陳亮十分的頭疼,他一大把年紀,爵位有了,聲望也有了,就想混個無功無過,讓後世子孫繼續享受祖上的恩澤,為什麽臨到晚年,遇到一幫如此冒進的憤青同僚,非要拖他下水不可!
他不禁納悶的問:“令尊和姚閣老,身為文官已然登峰造極,到底圖個什麽呢?”
懷安故作不經意道:“這個家父倒是說起過,他希望我們兄妹三個一生順遂平安,不經受離亂之苦。”
這句話,直接把老頭兒說愣了。
一等公爵,世襲罔替,陳亮一輩子靠著祖上的功勳享盡榮華,隻想著這份功勳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卻沒有仔細想過,他的兒孫能不能躲過朝代顛覆的危機?
懷安就差跳起來指著老頭兒的鼻子說:要有格局啊!屍位素餐者永遠隻顧眼前的摸魚,看不到唇亡齒寒的悲劇。
老國公也不再找尋沈聿的麻煩,回去積極督促各營訓練去了。
沈聿回到家,聽到懷安敘述與潞國公談話的經過,欣慰不已。
孩子真是長大了,可以為他分憂解難了!但他隻敢在心裏感慨一下,不敢誇讚出口,這孩子不經誇,每次剛誇幾句,就非得給他捅出點簍子——他的風寒才剛剛痊愈。
臘月初十,正值農閑,皇帝在北郊校場舉行大閱。
校場外圍布滿崗哨,各路軍兵嚴陣以待,文武官員皆身穿曳撒,攜帶牙牌於校場等候禦駕。卯時正刻,鉦鼓齊鳴,聖駕抵達校場閱武門外。
皇帝穿一身龍紋對襟罩甲,騎著純黑色體型高大的蒙古駿馬,倒是平日難得一見的英武。身後的榮賀同樣穿著罩甲,腰跨寶劍,紅色的盔纓在風中飄揚,英氣十足。
總督戎政官陳亮、兵部尚書沈聿率領大小將官,身著戎服跪迎。
一眾文武官員如倒伏的麥田,黑壓壓的跪倒一片,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皇帝朗聲道。
沈聿奏請皇帝、太子殿下登城閱陣。
鴻臚寺官員一聲令下,隨著三聲炮響,馬步軍開始演練陣法。
曆經兩個月的集訓,軍兵們表演幾套陣法不在話下,加之號角齊鳴,黃旗獵獵,將士們手執亮銀色的刀槍,步伐整齊,聲勢浩蕩。使台上觀禮的官員無不熱血沸騰。
連皇帝都不禁吟誦:“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演畢,便是三聲振聾發聵的山呼:“萬歲!”
號角再次吹響,將官將士各回本營。
接著,是神機營的火器操演,在周將軍的整飭和訓練之下,數千名手持火銃的士兵,一邊按照陣法相互掩護,一邊形成數百丈的射擊線,對著數百輛戰車上移動的活靶進行射擊,幾乎在瞬息之間,人形靶子全部擊倒,而拉車的戰馬沒有一匹損傷。
文武官員顧不上禮儀,四下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皇帝連道三個“好”字,下旨重賞。
沈聿笑看潞國公,誰說一定會出醜啊?神機營的表現就很出人意表!
潞國公臉色依舊不太好看,做人啊,還是不要高興的太早……
隨後,沈聿奏請閱射。
公、侯、伯、駙馬等勳戚,各京衛將官,開始在台下比試射箭。規則為騎馬者各射三箭,徒步者各射六箭,由禦史及兵部官員匯報並記錄成績。下級軍官及士卒分頭較射,由各部將官進行記錄。
較射才剛剛開始,皇帝的臉色就變得不好看了。
隻見打頭的一位將官飛馬向前,雙手鬆開韁繩,從箭囊中抽出箭矢,張弓射箭,箭矢一個拋物線,軟塌塌的紮在麵前不遠的土地上。
“陛下。”潞國公擦了擦額頭的汗,解釋道:“陛下,此人昨日過於緊張,一宿未眠,所以……”
皇帝麵沉似水,榮賀打圓場道:“特殊情況,可以理解。”
話音剛落,又一勳戚子弟張弓搭箭,弓弦拉滿,極有氣勢,結果弓飛出去了,箭還在手裏。
皇帝捂著額頭,沒眼看了。榮賀錯愕的張著嘴,比比劃劃,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潞國公硬著頭皮解釋:“個別勳貴子弟專攻舉業,疏於習武,所以……”
皇帝緊抿著嘴,榮賀隻好道:“重在參與,重在參與。”
話沒說完,又一武官飛馬而出,這次弓沒出去,人從馬頭上飛出去,隨著一聲尖叫,重重摔落馬下,在揚塵中滾了幾圈,險些被馬蹄踩踏。
一時人仰馬翻,亂做一團。
這下,潞國公也沒話說了,低頭在地上找地縫。
幸而間或夾雜著幾個把箭射出去的,並且射到靶子上的將官,才讓潞國公沒有愧死當場。
其實這些情況,皇帝早有心理準備,國朝重文抑武多年,人人以崇文為榮,習武為恥。陣法演練是演給外行看熱鬧的,騎射弓馬才是真本領,將官都表現成這樣,士卒就更不必說了。
皇帝此時唯有暗自慶幸,幸好沒有邀請各國使節,也沒有祭告祖宗,如此滑稽的場麵,不知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作何感想。
反正他是有點活夠了……
陳亮見皇帝一副生無可戀的神情,忙跪伏於地:“陛下,臣罪該萬死。”
沈聿畢竟分管兵部,此時也上前請罪。
皇帝他是情願自己內耗,也不願苛責臣工的性子,隻是長長的歎出一口氣來,打算擺駕回行宮自閉去,誰料一轉身的功夫,太子不見了。
陳亮朝著台下張口結舌:“陛下,太子殿下!”
隻見榮賀騎著一匹駿馬,步伐從容的從城門而出,他身後跟著身披罩甲、騎著白馬的沈懷安,及一眾太子親衛。
“莫非太子殿下要親自下場一較?”陳亮揣測道。
皇帝重又坐回禦座上,蹙眉凝神望著城下一身戎裝的太子。
……
殊不知,懷安正在榮賀身後哆哆嗦嗦的吸著鼻涕:“我是文官啊,我是文官啊……”
“知道了,別念了。”榮賀小聲道。
寒冬臘月裏,罩甲冰冷似鐵,還不擋風,懷安在他耳邊碎碎的念道:“我真是文官啊,正六品的,剛蔭的。”
“忍一忍啊,跑起來就不冷了。”榮賀一夾馬腹,催動胯下駿馬:“駕!”
第192章
從城樓上看,兩人兩騎如離弦的箭般衝進校場,太子親衛緊隨其後,騰起陣陣煙塵。
皇帝此時已經心灰意冷,勉強坐回去,是擔心榮賀胡鬧出岔子,眼見他們催馬跑的這樣快,又有些心驚肉跳,擔心他們摔下馬去。
城樓上觀禮的官員們也紛紛屏息凝神看著他們的儲君,除了沈聿,沒人注意太子身後那個騎著白馬的小子。
沈聿在來北郊的路上並沒有看到懷安,還以為他上學去了,此時突然從城門處衝進來,也令他頗感意外,不過他在生了懷安之後,到底還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依然麵不改色,攢眉看向城下。
城下,榮賀已將親衛集結完畢,高呼道:“兒臣率親衛一百參與較射,請陛下點閱。”
皇帝道一聲:“準。”
較射的規則如同其他軍官一樣,從一百之外拔馬,同時拉弓、射箭三次,記錄成績。
隆隆的鼓聲響起,隻見榮賀拔馬出陣,擂鼓聲伴著駿馬嘶鳴聲中,三支箭依次射出,如流行般劃過天際,成“品”字形穩穩紮在靶心上。
“好身法!”潞國公陳亮是行家,現場講評起太子騎馬的身子和射箭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