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侵權案件


    “具告狀人周讓仙,本案苦主周士道之父。家住本邑李家莊。年35歲。


    呈為小的兒子於本莊李富貴家羊圈被羊圈頂棚木板擊傷花費巨資療傷之情事。


    小的兒子年方10歲,平日不受簡束,性嬉惡學,小的常持棍棒追逐之,無外乎勸學歸正也。士道每每於李富貴家某處羊圈躲避。因該處羊圈天棚某處木板凍裂,李富貴不嚐修葺之,加之天雨滂沱,士道不慎觸碰支柱而木板墜之,擊傷士道,並花去巨額療傷資費若幹。


    小的查本朝律例,本案當用“贖銅入殺傷之家”也。若李家駁曰本條僅得用於蓄養牲畜、牛馬驟馳傷人及庸醫殺傷人,而小的訴請為懸掛之物傷人,不在此例。


    小的辯稱:因律例條文之限,不可囊括萬千之種種,唯有舉一例而避無限之窮盡也。律例也許類推而適用之。如此故,“贖銅入殺傷之家”應推而準用之。


    若李家駁曰羊圈乃其私有,故士道非其邀訪之客,也非若酒肆食肆之賓客,故其無須顧慮士道身之安危也。且屋瓦木板非蓄養之動物,乃靜態之物,不可類推而適用也。


    小的辯稱:雖屋瓦木板非蓄養之動物,然若李家誠然知有訪客,其必擔有修葺完善規避風險之發生之責也。動態則不得操危及來客身體之安全之責,靜態則負有修葺凡有危及來客身體之安全之瑕疵之責也。


    若李家駁曰其嚐告知士道此處之風險,可免於責任。


    小的辯稱:據小的委托之人嚴肅先生查考先進之邦國之律例,告知之責乃為其次,次於勤勉修葺使來客無身體之危險之虞之責也。雖該處木板瑕疵為顯而易見,常人如士道亦能辨之認之,然十歲之小兒如士道者其心智水平,不可謂其可知懸掛之木板一旦墜落可擊傷之情事也。故李家告知該處瑕疵,不能免其勤勉修葺之責。


    以其“知”或“應知”吾小兒士道常於此處藏身,其對士道負擔之身體安全之責任應變本加厲,不但應告知瑕疵之所在,且須修葺該處瑕疵,使其不具傷人之虞也。


    故此,小的料大人洞燭奸邪、鐵麵無私,特呈請大人判李家負擔小兒士道之療傷費用之賠償。”


    璦琿城此時尚屬於一個小縣,龜縣令也是剛剛從外省調任,若按照清朝縣衙的設置,通常還有一個“縣丞”(相當於副縣長)和一個“主簿”(縣財政局長)和一個“教諭”(縣教育局長)和“教導”(縣教育局副局長)。這都是朝廷命官。而“未入流”的官員,包括“典史”,相當於縣公安局長。由於從龜縣令從外地來,從事呈上達下、有時候做賄賂之事的“掮客”的,就需要仰仗他從外地帶來的“常隨”。一般初來乍到的官員,稍通厚黑學的,身邊需要一個“惡人”,為他立威。龜縣令也不例外。他可以做低姿態以融入當地的權力執行層,也可以扮白臉,殺伐決斷。


    因此,他的權力就像是有根繩線牽製著的,不是無限的。按照官場的不成文陋規,上要奉“炭敬”(冬天送的賄賂)、“冰敬”(夏天送的賄賂)、“別敬”(離別時送的賄賂)、“年敬”(每年送的賄賂),往下,還得忍受下屬官員和其他“官吏”每每甩臉子示威。


    所以,當龜縣令跟嚴肅提到典史這個空缺的時候,他也是提了一嘴而已,並沒有把話往開了說。龜縣令想必是已經看過了嚴肅寫的訴狀,領教了他的才幹。和他的促膝而談,也增添了龜縣令認為嚴肅是一個可塑之才的篤定。


    嚴肅受到很多相親的好評,很多肉麻的話,聽得時候久了,他自己居然恍惚相信了。意識到這一點,他也“三省”、“三十省”其身了一番。提醒自己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自知之明。


    龜縣令拋出了這個橄欖枝,嚴肅回到大車店寫這份訴狀的時候,突然像開了竅一樣,明白了他的潛台詞。


    之所以顯得“愚鈍”,還是因為嚴肅壓根也沒有往“仕途”這方麵想。在一個封建王朝做官難,另一方麵,嚴肅做的一切,並沒有把任何的功利當做是自己的回饋。


    龜縣令還免露不忿地提到了一個下屬,嚴肅記不清他的姓名,但是知道他姓“冒”(冒英奴)。


    嚴肅對自己在龜縣令提到這件事之後沒有明確地謙恭一回,感到後悔。他顯得是一個不諳世事、人情不練達的懵懂青年一樣。


    謙恭不僅讓對方感到舒服,而且也會堵住很多對他攻訐的人的嘴,至少讓他們覺得你自己認為“不配”,因此喪失了攻擊的火藥。


    冒英奴是那個和嚴肅有過節的衙役的同夥。


    冒英奴手下和那個衙役手下都有十多個在朝廷沒有任何“編製”的“幫閑”,一般追拿逃犯、監視可疑人員、征收稅賦等等的臨時工。


    上一次堵住嚴肅的馬車並且企圖毆打他的,就是冒英奴手下的人。因為清朝規定衙役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縣衙,所以冒英奴張羅了一幫手下的幫閑,給那個衙役送了一個“人情”。


    嚴肅在受襲時沒有多想,反而是回到大車店之後,越想越咽不下這口氣。就像一個時間已經很久的傷口,最近才揭開,才讓他知道疼痛一樣。他是外地人,他是無權無勢的人——這兩點,足以讓他們覺得傷害他不會有任何後果一樣。


    冒家不在江東,而是在離縣城不遠的一個小山村。由於父母是地主,多有資產和門道,冒英奴稍通文墨,也足以夠得著縣衙的權力樞紐。冒家和璦琿原來的縣官交往甚密。憑著冒英奴的天資,是無法考得上功名的,所以他也很樂意在衙門某一個差事。他也是奔著典史這個官職去的。


    新縣令的到來壞了他們的好事。他們編織的權力網絡、各種賣好投機,都變得沒有意義。


    冒英奴也是一個好逸惡勞的花花公子。由於家裏多有財資,加上天性使然,他個性倔傲,飛揚跋扈。家裏的田地,從來看不到他躬耕的身影,但是,始終對新奇的事物有著永不褪滅的興致,在擔任衙役之前,始終跟一些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混在一起。


    如果把他放到清末明初,他可能是一個“革命黨人”;如果把他放到20世紀八十年代,他可能是那些穿著喇叭褲、肩上扛著錄音機的時尚青年中的一個。


    雖然不能稱之為“放浪形骸”,但是,冒英奴是那種看不起誠實勞動,總想異想天開、輕鬆“發達致富”的人。


    嚴肅始終相信,從小就沒有接受到充分的品德教育的人,是危險的。


    “小惡”不除,必然損“大善”。


    惡在一個人心中占據的空間,必然要驅逐善在一個中心所占據的空間。


    不論多小的“惡”,對應的必然是在他心中的“善”的逐步泯滅。


    換句話說,自大和自私的毛病,和一個人成年之後殺人越貨之間,似乎互相沒有瓜葛,但是,如果詳細考察,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


    嚴肅則不然,嚴肅屬於和任何階層的人都能融洽相處的人。也不是高高在上,讓他的同理心泛濫,而是確實設身處地地從這些勞動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的。


    強者接近弱者,比弱者接近強者要更容易。


    所以,嚴肅更加覺得有必要融入這片黑土地,要知道他們所想的是什麽,有什麽樣的訴求和希望。


    東北的冬捕有的時候持續到3月份。這種規模和氣氛極似農村大集的活動,常常吸引無數群眾圍觀。


    第二節初識勝訴滋味,舊縣令留下的司法黑暗爛攤子


    李玉紅和那個他介紹的“客戶”周讓仙,一個月裏有好幾趟往大車店跑,探聽他們的案子的進展。這種通常縣令隻是在二堂三堂而非正堂進行“堂審”的小案子,無非是縣令召集個把兩個師爺和胥吏一袋煙就能當庭判決的事情。不過這種小案子突然在嚴肅心裏變得分量沉重起來。無關乎“仕途”,無關乎個人名譽、好處,而是一旦接手了這些案件,他忽然有了個人厲害與之攸關的感覺。看似很爛的網絡遊戲,也會深陷其中,因為你已經被分配了角色。李和周的頻繁催促,也讓他心中過意不去。他是一個欠著別人人情或者別人央求他辦什麽事都很放在心上的人,不願虧欠別人。


    嚴肅一麵想起李和周急切的麵龐,一麵又張羅著再跑一趟璦琿。案件雖小,但是苦主近似哀求的神態,讓他不好受。愁苦、窮困,在他們僅僅是青年和中年的臉上雕刻了道道印痕,似乎比家境寬舒的人們臉上下手更狠、更為頻繁。窮困和走投無路導致的憂愁,不如說是一種生理反應,不是開著旁人的勸慰和鼓勵就能解脫的。


    嚴肅又來到了璦琿。


    這一次,出於龜縣令的關照,他們的案子在兩三天內就開始了審理。嚴肅往返於大車店和璦琿城,安排李玉紅和他的“前夫”以及周讓仙和李地主應訴。


    審理過程極為簡單。作為案件審理的依據,清朝律法本應該扮演主角,但是卻少見他們提起。在他們審理過程中,第一,少有物證;第二,天理人情儒家禮法是“主場”,清朝律例是“客場”。


    天理是能上台麵的大道理、社會之倫理;人情無非是不便明說,但是待人接物、善待他人的道理。


    嚴肅因為他的民間身份,不被允許作為辯護人或者苦主代理人身份聽審,僅作為旁聽人員參加聽審。


    在李玉紅一案中,縣令對嚴肅提出的、針對兩匹馬如何分配采納“便利一方生計”原則非常的首肯。雖然看出龜縣令貌似把這個點子的功勞歸為己有,但是嚴肅還是心底裏暗暗地高興。


    這個原則的取勝,看似毫無懸念,也不是什麽重大的戰果。但是了解清朝關於婚姻法律的人都知道,“妻”在人格上是附屬於“夫”的,“夫”有權休妻,而妻子隻能在稱為寡婦之後才能再婚。在財產上,也是丈夫獨掌財政大權,所以,這個“勝訴”讓嚴肅倍加振奮。


    在周士道訴李地主一案中,卻進展沒有嚴肅想象得那麽順利。


    李地主被傳喚進了“三堂”,臉上帶著讓人迷惑的那種自信的、旁若無人神情。嚴肅一眼看出,這並不是他對自己的案件勝訴有把握,而是肯定在底下使了銀子(可能收的是龜縣令的長隨),這給了他那種底氣。


    李地主和周讓仙在龜縣令的公案前跪下。


    龜縣令首先命令周讓仙呈上自己的訴請以及理由。


    龜縣令又命令李地主進行了辯護。


    龜縣令麵朝周讓仙:


    “既然你明知你兒不受管束,為什麽不加強措施,使他此後不敢再往李家的羊圈跑呢?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你兒受傷是他自己跑到別人的羊圈而導致的,為什麽把這個罪過歸到別人的頭上呢?”


    旁邊的師爺和胥吏都紛紛首肯,作出一副這不是明顯你的錯嗎你還在這裏當苦主的神態。


    “你的訴狀裏麵又說,李家應該對房梁上的木板沒有修理承擔責任。你豈不知木板是不動的,動物才是不受管製的。牛犬傷人自然有主人賠償,木板是不會說話的,它豈能傷人呢?這分明是你的兒子自己不慎,給自己找了麻煩。”


    周讓仙一時語塞。


    龜縣令又說道:


    “本官念你們是鄰居,既然是相鄰友好,就沒有必要今天這個打官司明天那個打官司,給我們縣衙添累。因此,為了督促睦鄰友好,也念及李家沒有及時修繕房梁造成禍害,我命你們二人分擔療傷費用。”


    旁邊的一個胥吏,早就按捺不住對龜縣令有偏向周家的傾向的不滿,插話到:


    “龜縣令心腸好,但是屬下還是認為李家不應當承擔責任。”


    龜縣令以探詢的眼神掃視全場,好像是希望有人搭茬,給他支持。


    但是,嚴肅的身份是被嚴格禁止在審理時發言的。


    這正好給了嚴肅一個機會。


    嚴肅壯著膽子,給在場的人們上了一堂房產主人對他人的“注意義務”的課。


    龜縣令沒有製止,那兩個師爺和胥吏以及旁邊站著的一個衙役卻在各種不斷試圖製造雜音,取笑嚴肅不知禮數。


    想必師爺和胥吏都是看過嚴肅寫的訴狀的。他們肯定也是藏著十八個心眼、憋著一百個理由,要把嚴肅的辯護駁倒。


    嚴肅看著他們輕蔑的眼神,看到龜縣令神情淡定,並沒有要他馬上閉嘴的意思,就又壯著膽,質問李地主:


    “既然你知道周士道每次都跑到你家羊圈躲避,又明明知道這個羊圈木板已經朽壞,為什麽不修繕一下呢?”


    李地主憋著壞笑:


    “我家大的羊圈有十多個,哪一個木板朽壞了,哪一個木板沒有朽壞,我還用知道嗎?我怎麽知道木板砸的是人,不是羊呢?如果是砸的羊,我認了。如果是砸的人,那怪就怪他命不好。人沒有砸死,那屬於他造化大。我沒有追究他擅自闖入我家羊圈的事情,已經不錯了。”


    “命不好”?嚴肅聽得自己的肝亂顫。


    說別人“命不好”的人,往往出於傲慢或者出於無知。如果他“命”比你好,他就逃不了高高在上的意味,潛台詞是雖然看你可憐但是抱歉我幫不了你;但是,如果是一個“命”不如你的人說的,至少他還能在情感上給你“一臂之力”,安慰到你。


    嚴肅壓製著自己對李地主的傲慢的憤怒。


    “你在回避問題。我再問你一遍——你到底知不知道周士道經常被父母追打,跑到你家羊圈?”


    李地主采取策略性的沉默。


    旁邊的人已經炸開了,紛紛表示對嚴肅思路的蔑視。


    這時,一個師爺對著龜縣令的耳畔輕語了一番。龜縣令作出要馬上結束此案、當庭宣判的姿態。


    嚴肅這時已經風度啊什麽的都顧不上了,大聲地斥責李地主:


    “龜縣令剛剛說的好,既然是鄰居,就要敦親睦鄰,這是大清律法存天理促人倫之所在!你明明知道周士道每次都往你家羊圈跑,卻不對那個羊圈作出修繕,分明是沒有把他當做鄰居善待!再說,他這麽多次跑到你家,從人情天倫來說,他就相當於你邀請到你家做客的賓客。如果你家木板砸到了你的客人,你不是當然地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嚴肅把“注意義務”的論述放到了“天理人情”的範疇之下,因為他知道,在清朝判案,無論現代多麽先進高明的法律理念,都需要卑微地向“天理人情”拜服。


    龜縣令看嚴肅說的入情入理,就順勢也向李地主盤問起來:


    “你是否真的明知周家兒子常常跑到你家那個羊圈躲避?”


    因為是龜縣令發問,李地主這回沒有理由閉口不言了,就囁嚅地答道:“是的。”


    龜縣令心裏肯定感激嚴肅給他一個很大的台階。似乎滿堂的人都站在李地主一邊,但是隻有嚴肅站到了他一邊。


    龜縣令是舉人出身,這是仕途的“正途”,他看不起哪些靠著老子的蔭護、別的官員的保舉或者花錢買官的人。他當然也看不慣一些表麵上恭敬但是打心底裏瞧他不上的哪些胥吏、師爺、文吏。這些老於世故、權力執行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並非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抱成一團,但是實在有的時候讓一縣之父母官顯得笨拙,搶走了他的“高光時刻”。


    接下來的宣判是水到渠成。周讓仙勝訴,李家必須賠償周家全部的醫療費用。


    經過這兩場審判,嚴肅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龜縣令對他另眼相看,而他由於自己的不尋常的身份,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嚴肅壓抑住自己的興奮心情,在和縣令道別之後,就離開了縣衙,回到了他們住店的地方。


    但是,由於案件後續需要辦理一些必要手續,以及李玉紅來到了縣城禁不住女孩子愛逛的天性,一行人就打算在縣城再停留一兩天。


    隔天,嚴肅也在縣城逛了幾圈,打算更多了解一些風土人情,但是他更多的是想要知道這個即將在世紀之交風起雲湧的年代,有一些什麽樣悄然的變化。


    嚴肅來到了縣城最寬闊的一條街。這裏是下午的時光,路兩側的小商鋪和攤位的叫賣吆喝聲不絕於耳,身邊有各色馬車行人經過。


    嚴肅一心要尋找哪裏有賣報紙的地方,沒有顧及身邊的人群。突然,一聲嗬斥在平地裏炸響:“不要跑!”


    嚴肅一看,兩個膀大腰圓的壯漢抓住了一個不斷試圖掙脫的年輕人,而他突然感覺口袋裏的刺繡錢包被人抽走了一樣。


    兩個壯漢(偵拿偷盜犯的衙役)把那個年輕的“小偷”雙臂反剪押到嚴肅跟前。


    厲聲對小偷說:“是不是偷的他的?”


    小偷低著頭確認。


    一個壯漢對嚴肅說:


    “這位爺,請您跟我們走一趟,做個筆錄,證明你的錢包是他偷的。”


    對成年男人稱呼“爺”,是旗人才有的傳統。嚴肅感到受寵若驚。


    清朝東北有不少戶口是旗人。這不怪,這也是他們起初崛起的地方。


    沒想到就在去縣衙的半路,兩個衙役中的一個讓另一個衙役自己一人帶小偷去縣衙,他自己和嚴肅有事要商量。


    嚴肅不明其理,就任由那個衙役把自己帶到了一處酒樓。


    酒樓的二樓一處有屏風的包間,已經坐了三個看神情氣質就知道是擔著官差的男人。


    眾人看到嚴肅就神情莊重地起身歡迎。


    那個衙役(名字叫做孫馳)示意眾人坐下。


    原來這群衙役,是不同於冒英奴的另“一夥”人。都是衙役,但是,不能因為池塘裏有幾根棍子是彎的,就說所有棍子是彎的。而且,就是因為其他的棍子不是彎的,是直的,必然要遭到彎的棍子的排擠和攻擊。


    換句話說,這是針鋒相對、互相對著幹的兩股勢力。


    嚴肅心裏驚歎,我這回來璦琿真是“來著了”。


    嚴肅自己也知道,既然都已經明麵上和冒英奴一夥為敵,那麽和冒英奴不對付的那些人,必定會把他當做自己人。


    他以前做的一切,都仿佛是已經立下了“投名狀”一樣。


    一番觥籌交錯,大家吃的酒足飯飽。嚴肅的猜測非常準確。雖然他們貌似沒有把所有的“底”都交出來,但是距離無話不說已經不遠了。


    原來,此前的縣令姚淼,被調離之後,最近擢升為南方某地的知州。而這個姚淼,和本地黑河府知府屬於同年的進士。二人雖然沒有見過幾麵,但是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這樣也算是一種臭味相投的“金錢之交”了。在政治利益上,他們互相投其所好,互結同盟。


    姚淼此前擔任縣令重用的冒英奴,因為有新縣令的打壓,不敢過於放肆。但是現在突然又像翻身了的鹹魚,越來越不把新縣令放在眼裏。


    舊縣令任人為親,貪汙國帑,大肆收受賄賂。好好的一個縣,被他弄得司法黑暗、烏煙瘴氣。現在很多百姓把他們的案子翻案的希望寄托在了新縣令身上。但是,可巧不巧的,冒英奴這幫人又突然拿到了尚方寶劍。


    這個尚方寶劍,可以說就是冒手裏由舊縣令題詞相贈的一幅畫。冒英奴每每拿出這幅畫,明裏暗裏點出他和舊縣令之間的“故友”關係。讓懷疑他的人閉嘴。


    像任何一個童年的時候有很多幻想的人一樣,在童年,如果大人欺騙他說水稻像竹竿一樣高,草莓像香蕉一樣大個,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循規守矩,他們也是會相信的,因為他們的眼中世界就可能是這個樣子。


    但是,正直的人即便是在成年之後“世界以痛親吻”他很多遍,他仍然相信和堅持善良。


    而惡人,用一個似乎不太妥帖的比喻。秦朝時的丞相趙高,蹲茅廁突然對人生和世界有了恍然大悟一樣的頓悟。他看著茅廁裏麵扭動身軀的蛆蟲,大概是突然覺得世事和人生不過如此,都是如此汙穢。一切的美好,似乎都是虛假的、虛幻的。


    善良的人堅信汙穢是一小部分,是可以剔除的部分,而惡人大概覺得一切皆是汙穢,而善良讓他們變得軟弱。所以就有了“指鹿為馬”。


    第三節“軟腦殼”案;“孟母三遷”案——風月場所帶來的噩夢


    這些衙役似乎料到嚴肅是那種心裏藏不住事的人,就一千個叮嚀一萬個囑咐,對他說:“我們說的這些事,哪兒說哪兒了。先生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們人頭比他們少,他們什麽事情都能幹得出來。”


    這些在冒英奴手下的人,有的確實是冒通過各種手段拉攏、鐵定心思跟定他的遊手好閑之輩,但是有的則是屈於他的淫威。


    璦琿的老百姓隻知道如果出了事,最好落在他們這撥人手裏,而不要老在冒英奴這撥人的手裏。


    平時這幫人逍遙跋扈,騷擾證人、毀滅證據、恫嚇威脅苦主。


    現在又添了一件惡行——自願充當老毛子的內線,透露江東六十四屯富戶的地址,對老毛子的劫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嚴肅本以為他們不過是盤剝百姓的好處而已,沒想到他們會居然不在乎充當人人唾棄的“漢奸”角色。前者是體製的缺失,是內部的矛盾,後者則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嚴肅以前在職場嚐慣了做綠葉襯托別人的角色,不用說這次眾人簇擁著他,讓他在c位,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被抬舉的感覺。大家這樣“待見”他,可能一是因為他讀過書,另一個可能是大家看到他在知縣麵前受到賞識。當然,不排除龜縣令暗中早就策劃好了所有的安排。


    他走出酒樓,腳步既輕快有有些沉重——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現在不是膨脹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這個蝴蝶的翅膀,是不是能夠扇動璦琿這個地方的風暴,改變一些人的殘酷命運。


    回到大車店後,由於兩個案件的勝訴,嚴肅興奮地在房間裏踱步了良久。


    幾個混得比較熟的夥計到菜場買了食材,準備做小雞燉蘑菇、白菜汆肉,給他接風慶祝。嚴肅雖然曾經暗自發誓要學會自己做飯做菜,但是總是嫌做菜的流程麻煩又漫長,昨晚才一身的油膩味,等到菜做完,渾身已經吸滿了飯菜的油煙分子,肚子已經不餓沒有食欲了。這讓他總是想起過年過節母親忙碌做飯到最後才上桌,馬虎挑幾筷子飯菜就不吃了的情景。


    “哎!哎!哎!”夥計老張看到嚴肅正準備拿菜刀斬小雞的笨拙樣子,趕緊喊停。


    “小心剁手!還是讓我來吧,大先生!”


    老張戲謔地說道。


    嚴肅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冒犯,退後看著夥計們忙活,感覺自己站到那裏像一個閑人。


    老張是那種能修馬車、能給馬釘馬掌、趕起馬車杠杠快、會做飯又能言會道的人。每次站在老張的麵前,嚴肅都覺得自己比老張矮了半截。


    嚴肅總是在心裏暗歎,在鄉下像老張這樣的人,就是生錯了地方。


    他不由得聯想——哪些在社會塔尖上的人物,多多少少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湊齊了,才成就了他們的成功。就拿上985、211大學來說,必備的條件至少包括小時候沒有得腦膜炎和其他影響智商的疾病、父母沒有離異、上學不會被父母帶著在店鋪裏趕寫作業、老師沒有因為他一次兩次的錯誤而徹底傷了他的自尊和學習的信心、家裏不會條件太好讓他失去了奮鬥的動力......


    所以,嚴肅從來沒有看不起那些在底層誠實勞動的人。


    “還是老張做的飯嘎嘎香!地道!”


    “那還用說!”


    老張毫不客氣地受領他的誇獎。


    嚴肅看著老張把小雞剁好、焯水,覺得自己啥也不幹就像個白癡,順手就把鍋支好,要倒油煎雞塊。


    “哎!哎!大先生,您還是歇著吧!廚房的事我來!”


    嚴肅看著老張生了火,雞塊在油鍋裏刺刺啦啦又散發出迷人的香味,正想著用什麽語言形容自己片刻的“逍遙”生活,突然意識到大家對自己這麽的待見的背後,是對他的沉甸甸期望和樸素的擁戴。


    回到大車店之後不久,又有兩撥人找上門,這次不是起訴,而是出於對原來的案件判決的不滿,期望嚴肅能夠為他翻案。


    大家苦舊知縣顛倒黑白、倒行逆施久矣。新知縣上任,加上有嚴肅這樣的助力,他們感覺似乎有翻身的機會了。


    第一個案件是一個典型的侵權案。案情簡單,但是讓案情不簡單的是所謂“雞蛋腦殼”(或者“軟腦殼”)理論。


    去年夏天天氣溽熱水稻田需要取水澆灌時期,因為夜間取水被他人截流,原被告之間發生口角並毆鬥。原告為楊得財,被告為王禮學。被告是買了幾十畝水稻田小“地主”,當晚他隻身一人和原告之間對峙,沒有占到便宜,嘴唇還被打出血,這讓他懷恨在心。一直等到去年秋天,在他打傷並致楊得才致死的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幾個鄉上的地痞,在自己的院子裏麵喝酒,策劃著要給楊得才一點顏色看看。酒到濃處,王禮學透露楊身上有一處舊傷,他叮囑這幾個地痞下手不要太重,搞不好會出人命。那幾個地痞一個說道:


    “要教訓他就要狠一點,讓他長長記性”。


    一個說道:


    “出了什麽事,我們兜著,跟你無關。”


    王禮學看無法說服他們,也就不置可否。


    他們這番吵吵把火的對話,被鄰居家的王寡婦和趙有財聽見了。


    第二天,王糾集這幾個地痞把楊得才達成重傷,由於被打到舊傷,不治而亡。


    官司打到縣衙,縣衙收了王的好處,最後隻判王支付楊的燒埋銀,其餘賠償要求一概不理。其出具的理由是——王不知道楊身上有舊傷,對舊傷造成的重傷和死亡不承擔責任。王僅僅是出於憐憫之心而支付了燒埋銀。


    案件糾結的地方就是——侵權人是否對由於受害人的“特殊體質”而導致的重傷或者死亡承擔責任?


    這裏需要交代一些法律理論的背景。


    在英美法,有一個“蛋殼腦袋”理論——如果由於受害人“腦殼易碎”或者其他特殊體質,加重了受害人的傷害,那麽侵權人仍然需要為受害人的所有傷害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冥冥中自有天意,嚴肅親手調解過類似的案件。


    在接收這個案件之後,嚴肅查閱過相關的理論,並登陸了“中國裁判文書網”。


    輸入“蛋殼腦袋”,有26個相關案例。令嚴肅感到詫異但同時有有些欣慰的是,這些案件絕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的話)都采納了“蛋殼腦袋”理論。這在一個完全不同於“英美法係”的“大陸法係”國家,能夠實現這種法律理論的“移植”,說明我們的法官確實能夠與時俱進。


    這些精彩的判決幾乎都提到:“過錯是行為人主觀上的一種心理狀態,”“受害人的特殊體質是一種客觀狀態”,“一個脆弱的人不能因為自己的脆弱,而在法律上承擔比正常人更多的責任。”


    不但如此,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第24號指導案例中,明確地指出:


    “本案中,雖然原告榮寶英的個人體質狀況對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不是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的過錯,榮寶英不應因個人體質狀況對交通事故導致的傷殘存在一定影響而自負相應責任。”


    用白話講,受害人的個人體質狀況又不是他的錯,被告不能以此為由請求不承擔或者隻承擔部分責任。


    當然,話又說回來,如果侵權人明知他有舊傷還這麽做,那麽就不必援用“蛋殼腦袋”原則了,直接判決侵權人責任成立且承擔“全部”責任。


    嚴肅感覺到要給縣衙的人上一門“蛋殼腦袋”的侵權法理論課,難度和效果可想知。但是,除非證明王知道楊身體有舊傷(因而存在“故意”),否則這個理論他非得掰扯清楚不可。


    嚴肅想分兩步走:


    第一步,尋找證人,證明王是知道楊的舊傷的。


    第二步,在訴狀中詳細闡述“蛋殼腦袋”理論,以爭取縣衙的支持。


    就第二步而言,嚴肅這裏總結歸納出目前學界尚沒有人提出的一種理論(援引者請援引本理論作者李誌貴的姓名):


    就蛋殼腦袋而言,存在三種情形:


    第一種,武漢電梯勸煙案。在這裏,“侵權人”的行為是公益性質的,不存在明知故意,所以法律應當不認為侵權行為存在,因此也不存在侵權責任。


    第二種,出於過失的侵權行為。


    過失和故意相比,前者不追求侵害或者犯罪後果的發生。換句話說,發生侵害行為或者侵害加重情形,是違背侵權人的意誌的。


    對於這種應當預見到(比如這個人行為蹣跚,侵權人應當料到身體在哪裏存在殘疾或者傷病)但是沒有預見到“特殊體質”的情況(比如這個人行為蹣跚,侵權人應當料到身體在哪裏存在殘疾或者傷病)或者自信能夠避免侵害後果加重的情況(比如,能料到來家裏過萬聖節的小朋友對花生米會過敏,仍然提供花生米),應當認定侵權成立,但是應當適當減輕他的責任。


    第三種,就是故意加害行為了。


    這樣一來,我們把看問題的角度從“特殊體質”本身改成侵權人對“特殊體質”存在的過錯程度了。


    “中國裁判文書網”沒有區分故意和過失的情形。


    換句話說,交通肇事是過失犯罪,但是受害人是老年人,有很多家中傷情的基礎疾病,比如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等,侵權人仍然應當承擔受害人的一切損害後果或者部分承擔其損害後果。這視乎法官而定。“中國裁判文書網”的裁判也顯示了這種分歧。


    “蛋殼腦袋”理論很先進,但是也需要一些微調。


    嚴肅的看法是,假如是故意傷害行為,那就是說什麽都沒用,就沒有如上文所說“部分減輕”賠償責任一說了。


    所以,到最後,關鍵的問題是證明王存在故意傷害行為。


    注意這裏的“故意傷害”和上文提到的“明知有舊傷而仍然故意傷害”截然不同。


    怎麽說呢?這麽解釋吧——這裏說的“故意傷害”就是行為人完全與交通肇事、失火、因為過失導致動物傷人等等過失行為相反,其目的是存在造成“任何傷害”;王糾集地痞故意找上王的家門打傷他,就是“故意”,不考慮是不是存在“特殊體質”;而後者則不然。


    換句話說,隻要是故意找茬,故意傷人,就都是我們這裏講的“故意”。隻要是“故意”,那麽侵權人的“道德譴責性”和“惡意程度”就要高於過失,就應當承擔“全部”侵權責任,應就不僅僅是燒埋銀了,還應當包括誤工費、醫療費等等實際費用,甚至包括對受害人家屬的賠償責任(“贖銅入殺傷之家”——賠償受害人家屬)。


    這個理論雖好,但是龜縣令並非是法律專業人士,而他手下的那幫胥吏和師爺,卻是一幫難纏的對手。


    嚴肅尋找證人的事情有了一線亮光。


    在案發前一天晚上在家裏聽到王家宴請地痞的王寡婦,由於是婦人,害怕打擊報複,不敢出麵指證,就告訴嚴肅他的“老相好”、鄰村的趙有財知道這件事。


    問題是,趙有財雖然和王家也結有素怨,但都是一些農村家長裏短的小矛盾,他不願意纏上鄰村的官司。


    嚴肅為了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命啊!就這麽沒了!你要是不作證,你良心裏過得去嗎?”


    嚴肅也不願意這樣道德綁架他人。但是,這就是赤裸裸的事實。


    趙有財吞吞吐吐,好不容易說出他到鄰村是去見王寡婦,這種私情他不願意傳得沸沸揚揚。


    嚴肅本可以說“那你可以說你上鄰村是為了打工啊、辦事啊”,但是,這屬於“誘導證人”,他狠狠地壓製住內心裏想說的這句話,就此作罷。


    “還有,王家是知道我經常上王寡婦家的,我和他在王寡婦家門口碰到過。他在衙門審案子的時候要是問我說我上村裏幹啥,那我還能說啥?這不是明擺著讓我丟人現眼嗎?”


    嚴肅心涼了半截,不知道案件應該怎麽繼續。


    第四節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一邊被擁戴,一邊被冷落


    楊得財的官司,像燒開了、沒有蓋的水壺,嚴肅不知道如何下手。這和現代打官司法官可以在民事訴訟中依職權調查取證不同,嚴肅必須自己花力氣為當事人找正麵證據和反麵證據。


    就在嚴肅的訴狀呈上去不久,龜縣令特意吩咐以後嚴肅的訴狀都必須經他親自過問,但是這仍然擋不住手底下一些師爺和書吏企圖架空龜縣令的意圖。以前姚縣令在的時候,這些官司都過了他們的手,現在推翻不僅是打臉,而且他們拿了被告的好處,也給人一種靠不住、拿錢不辦事的印象。官司的是非黑白不重要,而忠於利益是他們永恒的處世法則。


    所以,沒有壓倒性的證據或者新出現的明顯證據,龜縣令也沒有理由輕易翻案。但是,訴狀中的理由和申辯,他紮紮實實地看懂了。龜縣令為嚴肅的文采和學識而拍案讚歎。


    嚴肅的訴狀被師爺批注之後被退回到他手裏。收到之後,嚴肅看了一眼,結果不出他所料。


    師爺的批注充滿了感情色彩,嚴肅在看的時候想象這個師爺被激怒之後顏情無狀、扭曲的臉:


    “案情已審結,今又申訴複核。若有難言之隱,可提請複核。但案情不變,並無新發現證據,若本衙門有千萬人無法署理也。純粹惡意訴訟,謀取營營小利。照原告說,被告須為其不知曉的傷處造成的致死承當責任,一旦允許原告訴求,豈不知普天下人有幾多無辜獲罪,有幾多無辜判賠?另原告方不能確證被告事先知曉被告傷處而襲擊之,本案無須多論,駁回申請,再訴不理!”


    嚴肅深知這種他和師爺的“隔空喊話”背後並沒有那麽簡單。一方麵,他受龜縣令之恩惠和照拂,另一方麵他也得很長一段時間接受那一幫師爺的鄙視和傾軋。


    命運是無法自行選擇的。嚴肅又一次感到無法排遣的憤怒和壓抑。


    他看過的一本俄羅斯小說裏麵,作者借著主人公的口,以詩歌的形式對“命運”進行了一種隱匿的讚美:


    “哈姆雷特


    喧騰一落,我出了台。


    倚門而待,


    我傾聽遙遠的回聲:


    是什麽發生在我這一代。


    暗夜從四麵向我壓下,


    像千百望遠鏡聚來。


    上帝啊,但能放過,


    莫讓我嚐這苦艾。


    我喜歡你執拗的構想,


    我也願扮演這個角色。


    可如今演的另一出悲劇,


    但求此番能別用我。


    可場次全已排好,


    解決也無可逃脫。


    我孤單,一切在偽善中沉淪,


    人生啊,真非同小可。”


    這恰恰能與孟子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暗通款曲。


    外界的添油加醋的傳言,讓嚴肅似乎成了一個能飛天遁地有治世奇才的曠世大俠。連江東對麵的璦琿城的一些人,也找到了他,讓他為他們的官司出謀劃策。嚴肅也並非不領情,知道這背後是縣衙那些和他“結盟”的人在給他加任務,加“績效”,托舉他,讓他有朝一日能主政璦琿縣的司法大任。


    這其中有一個官司,是一個為了孩子的求學而上演“孟母三遷”的母親提出的。和她一起的,還有她的鄰居,抱怨街道拐角處一處不店鋪是一家隱秘的“風月場所”。他們的訴求很簡單,這敗壞社會風氣的場所,不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種種難言之痛,也降低了沿街的店鋪租金。


    如果按照嚴肅所學,不道德、敗壞社會風氣的場所,對公眾的危害,是可以提出侵權訴訟的。這種“風月場所”是一種公害(用英語就是public


    uisa


    ce),這和附近的機場飛機起降造成養雞場的雞群驚嚇是類似的。造成的損害,比如租金不動產租金和房價的降價、養雞場的損失和噪音造成的聽力損失等等,都是可以索賠的。


    但是嚴肅不是他們口中傳揚的“魔術師”。他無法把這種侵權法的先進理念,完好無損地帶到一個尚未經受在法治文明方麵的“歐風美雨”之洗禮的舊中國。


    就在嚴肅在江東的一個小屯子體驗“訴師人生”的時候,在遙遠的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哥薩克軍隊裏麵,有一個年輕的哥薩克少尉謝廖沙正在服役。


    謝廖沙出生於一個鐵路扳工的家庭,母親是紡織工。家裏的兄弟姐妹,也大多從事工人“階級”的工作——鐵路修理工、鍾表工、理發師。他是家裏唯一一個上過高中的人。他也和他其他的兄弟姐妹不同——他似乎是從還提時代就開始了對世界的秩序和人生的意義的思考,小小的心靈從一開始就對宗教和神學有著一種不可撲滅的興趣的烈火。


    高中畢業之後,他上了神學院。雖然父母一直在抵製,斥責他的想法是“十二分幼稚”的、“你怎麽能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和家裏的兄弟姐妹”,但是,他還是堅持了最初的兩年學業。但是,由於某些原因,尤其是他覺得在書本上的神學已經無法滿足他內省中熊熊升起的、對世界秩序的思考的火焰,尤其是由於十九世紀末俄羅斯風起雲湧的各種思潮的影響,他從神學院離開,應征入伍,並且很快因為他的學曆和學識當上了東西伯利亞省軍隊的軍官。


    一個本來做神甫的年輕人,就這樣,踏上了他在遙遠的東西伯利亞的不可知的不歸之路。


    他天生地同情勞動人民,天生的是托爾斯泰主義(托爾斯泰主張為了解決俄羅斯的根本問題,恢複農奴的自由,把土地分給農民)的擁護者。在看到托爾斯泰主義被各種走馬燈在俄羅斯上演的各種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以至於mks主義令人絕望地邊緣化之後,他又開始“喜歡”上了閱讀各種mks主義的報刊讀物。


    這是一個冬夜,在“謝肉節”這個多神崇拜和基督教節日的“雜交”節日的夜晚,在伊爾庫茨克的一個軍隊禮堂裏麵,正在進行一場軍官的聯歡。


    漫天的大雪爭先恐後的飄灑下來,它們下落的姿勢千姿百態,但是在大雪下的很急的時候,它們之間似乎又達成了一種默契,以一種互相之間平行的姿態,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從天降落。地上早已像鋪了一層白灰。禮堂的外麵站崗放哨的哥薩克士兵的帽子上已經濕潤,這是因為停留在帽子上的雪,過了一會因為人體的熱度就融化成了水。他們的眼睫毛上也鋪上了一層雪。


    禮堂裏麵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在謝廖沙的身邊,已經有一群酒醉的軍官東倒西歪,互相在聊著一些沙皇對東北的入侵和移民,相互交換著對遠東地區中國人民“愚昧”、“軟弱”和“猥瑣”的調侃,以及對西伯利亞女人的姿色的各種揶揄。在謝廖沙旁邊,站著一個他的同事,安德烈,是一個忠於沙皇的年輕軍官,手裏也捧著酒杯,和謝廖沙在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但是,如果無產者勝利了,無產者的領頭人是什麽?他們有沒有變成資產階級?親愛的謝廖沙,他們成功了,勝利了,他們就不再是無產者了。他們可以利用天下一切的資源,肯定會有一般人無法享受的待遇。無產者不是按照他們的出身判斷,而是按照他們享有的待遇高低和財產多少來判斷。再者說了,無產者勝利了,難道他們最先照顧和優待的不是他們的新朋舊友、家人和親屬嗎?”


    謝廖沙無法掩飾安德烈對他的這種“理想主義”的輕蔑的反感。他反駁道:


    “無產者永遠是無產者,這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靠著剝削人、寄生在勞動人民身上而謀生的資產階級沒有的高貴品質——就是追求公平、對他人有偉大的愛心。”


    安德烈看著眼前這個剛剛從神學院出來沒有多久,對社會的殘酷無法切身體會的年輕同事。


    “但是你所說的這種“高貴品質”,難道不是“福音書”裏麵講的嗎?人要愛他的鄰舍,要愛他的仇敵。要公平,不要以外麵看人。其實這也是人類社會從最初一直到現在宣傳的、都應該遵循的道理吧?”


    謝廖沙說道:


    “親愛的安德烈,拜托你也看一看mks的書籍吧?哪怕是一些小冊子呢?我們的公平和愛,不是一般的公平和愛。我們要解決的,是一個最具體的問題——就是解決勞動人民作為一個集體被不公平對待的問題。”


    安德烈繼續嗤笑著謝廖沙:


    “你們要靠著暴力顛倒一切,打到一切,這是人自己解決問題。這和我們的救主基督不一樣,他是神變成人來拯救我們,是靠著愛解決仇恨的問題,你們是人扮演者神的角色,要靠暴力和仇恨解決問題。”


    “你不要笑話我。雖然我們是通過這種非常規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這難道不也符合基督的旨意嗎?”


    他繼續說道:


    “革命很快就要來了。無產者將爆發出不可阻擋的偉大力量,將一切攔阻無產者爭取解放的努力的枷鎖都通通打碎。他們將是不可戰勝的。因為他們的目的是崇高的,是以前的一切的人類社會所從沒有過的。並且,不但要解放無產者們自己,我們還要解放全人類。包括像你和我這樣的人。”


    謝廖沙內心的理想主義思想,這時仿佛像敞開了一個口子的水閥,向著他的同伴傾瀉。這他還不滿足,他希望能夠喚醒更多的同事,更多的人,希望他們能理解並同情這個他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


    “親愛的謝廖沙,你現在的身份是一名沙皇的軍官。如果你遇到了革命的mks主義者,你會向他們開槍嗎?”


    謝廖沙沒有立即答複。在他的心中,如果真的遇到這種不幸的情況,他大概率是假裝他的槍法不好,避開目標射擊。


    人群中突然撲過來一個酒醉的軍官,由於醉酒,他的大大的彎曲的酒糟鼻變得通紅,嘴上的兩撇胡子上掛著他的一些口水。他大大咧咧地朝他們兩個開腔:


    “我就說你們兩個很可疑,你們在哪裏聊什麽呢?難道不知道最近我們要到中國黑龍江那裏駐紮嗎?”


    謝廖沙用手揮了揮突然撲過來的酒氣:


    “哎,我說,格裏高利,這個消息我們早就知道了。”


    格裏高利又噴著口水嚷道:


    “黑龍江那些中國人,還不知道等著他們的是什麽樣的命運。哥薩克萬歲,我們早晚要把那些愚蠢的中國人趕出去。那些中國總督啊,省長啊,都是萬惡的敵基督!”


    謝廖沙這時感到對他的話不能不予以譴責,不但是因為自己以前是“神甫”的這個角色,也是因為,無論在什麽人類的理念和哲學上,格裏高利說的,應該是永遠受到批判和詰責的。他漂亮的臉上瞬間顯出父母教訓孩子的那種凝重顏色:


    “我說,格裏高利,我看今天你喝得有點高。哎!典型的格裏高利!哦,對了,還有你們一幫同夥!”


    謝廖沙把“同夥”一詞說的很重,以便讓他的譴責更為有力。


    “不錯,在遠古時代,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的人民,是常態化的,是被人看為正常的。但是,基督來了,就不是這樣。對,是的,一切都改變了。決定性的一切,不是一個一個民族,而是一個一個單獨的個人。如果你信了基督,你就是一個民族的人了。”


    “如果以民族來劃分哪些人該生存哪些人不該生存,這是一種愚蠻的方法。格裏高利中尉。打個比方說吧,就說你是忠於沙皇的一派,別人是忠於革命的一派,這兩派人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怎麽區分哪些人是哪些人呢?”


    謝廖沙還覺得批判的不夠重,又大聲地質疑道:


    “在俄羅斯流傳的福音書實在是太不靠譜了,有很多篡改。你說的不符合福音書的精神。沒有“信基督的得永生,不信基督的下地獄”這一說。格裏高利中尉,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和其他教會的謬誤才離開神學院的。”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謝廖沙盯著格裏高利的眼睛,堅定地說:


    “行善的人得永生,作惡的人不能得到永生。”


    格裏高利的臉好像突然僵住了一樣,沒有話來回答謝廖沙的疑問,似乎他需要重新認識和評估眼前的年輕人的智慧水平和思想深度。他顯然沒有料到謝廖沙會有這樣的、他從沒有聽過的真知卓學。他拿著酒杯的右手停了一下,左手在控製抓來抓去,似乎要抓住什麽話來回答謝廖沙的話,卻無法否認謝廖沙的觀點。


    “好吧,好吧。但是,現實往往並不如此。”


    他囁嚅到,不放棄最後的負隅頑抗。


    這時候的嚴肅,還不知道這個將要和他的人生發生某種意義上的交集的俄羅斯年輕軍官。他們各有各的人生曲線。


    嚴肅接到了璦琿城一起凶殺案的官司。他起早要趕到這家苦主進行調查取證。


    東北的初春,天氣幹冷,天空瓦藍瓦藍,像一麵鏡子一樣幹淨沒有波紋。從天這邊到天那邊,純粹的藍色好像把天空拉長了,又是那麽的寂靜幽遠。道路兩旁都是被收割過的玉米杆杆樁,零零星星地夾雜著一些枯草。一些不高的樹木,從遠處看就像是灌木叢,稀稀疏疏地散落在村莊的近處。道路中間結冰了,像是一片綠色的翡翠,但是讓人不悅的是走在上麵的體驗——冰蓋散發的涼氣從腳底滲透在體內,使人極為不舒適,並且不論是行人還是車馬,走在上麵都打滑。


    嚴肅來到苦主趙鐵柱家裏。


    第五節書到用時方恨少——嚴肅第一個刑事案


    嚴肅對東北的季節變換的反應仍然有些遲鈍。我們是不是都一樣,父母在身邊的時候,還知道增減衣服,而現在他遠離家鄉,他覺得季節的更替更沒有規律了。


    苦主趙鐵柱雖然在璦琿城外的郊區,但是離姚家窩棚並不遠。嚴肅下了馬車,和來央請他幫忙的、趙家同村的村民一起,踏上去他家的土路。冰溜溜的地麵,給他仔細上了一堂身體平衡課。


    他們來到他憑著第一印象就覺得是村裏最窮的村民的房子門口。別的人家門口貼的春聯似乎還墨汁未幹,大紅的底色仍然煥發光彩,至少給人一種虛幻的家庭興旺的期望。這家連春聯的痕跡都沒有。村民指著這家,說的:“就是這家了。”似乎在嚴肅的麵前,他的臉上都掩藏不住對這家破敗的羞愧。


    趙鐵柱很破例地把吃飯都不離手的眼袋鍋子放在桌上,彎著佝僂的腰從昏暗的堂屋中走出來迎接他們,一邊衝廚房的方向喊了一聲:“老婆子,來且(客人)了!先生到了!”


    趙鐵柱用雙手抱住了嚴肅的一隻手,不出聲的晃動者,半天蹦出兩句話:“先生辛苦了!這路上還順利不?”


    嚴肅對這突然的熱情禮節感到很意外。他沒有想到,自己在老鄉心中有這麽重要的位置,值得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兄弟父母一樣以這樣的“大禮”相迎。


    趙鐵柱的妻子穿著圍裙顫巍巍地從廚房走出來,和嚴肅打招呼。


    嚴肅瞥見在昏暗的堂屋左側黑洞洞的廚房。灶台被煙熏得發黑,灶台上看起來是用絲瓜做的抹布,似乎也和主人的臉上一樣,散著黑並且油膩膩。雖然大門沒有貼春聯,但是灶台中間放置火鐮的位置上方倒是貼了一副“小心火燭”,但是上方的一角已經折了,耷拉著。嚴肅看出他們沒有煙火氣也沒有人氣的廚房,很容易判斷出被害人的一家已經被剝奪了活著的趣味和底氣。灶台的角落隻是孤零零地擺放著由棉袋裝著的鹽,連醬油和醋都沒有。


    趙鐵柱的妻子手裏端出早已準備好的一碗荷包蛋,虔誠地放到桌上,招呼嚴肅吃點點心。


    看著他們因為失子之痛而哭幹癟的眼睛和愁苦的麵容,嚴肅於心不忍。就這一點雞蛋,恐怕也是好不容易省下來的。


    嚴肅想起80年代他到親戚家裏拜年吃飯,都被父母警告不要吃親戚家擺上桌上的“看菜”。之所以叫做“看菜”,就是因為家家都在春節的時候為了讓自己招待親友的餐桌看的豐盛,把鹹雞鹹鴨鹹鵝等肉菜也給擺上,但是,隻興看不興吃。這一兩盤肉菜是要若幹次拿出來招呼不同批次的親戚的。所以父母經常提醒說“你要長點記性,不要吃看菜。”當然,主人是會非常熱情地招呼:“來來來,夾點這個,夾點那個,這又不是看菜。”這就是此地無銀了。那是物資比較缺乏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這樣一本正經地表演,而客人也會非常配合地主人的表演,堅定地拒絕。


    嚴肅不忍吃這碗荷包蛋,就推辭說,正事要緊,咱們還是先說事吧。


    話說趙鐵柱家裏還算比較殷實的時候,趙鐵柱的獨生子,趙金鎖,18歲娶了鄰村的一個16歲的漂亮姑娘張秀花。雖然金鎖身體孱弱也沒有俊朗的容貌,但是秀花家裏看到趙家的彩禮豐厚,就軟磨硬泡地讓秀花答應了這門婚事。秀花生得俏麗且年輕,喜歡吃穿、愛好打扮,總和趙金鎖鬧別扭。一天趙金鎖說了她幾句,秀花憤然出走,走到街道拐角處的一個雜貨店,雜貨店老板金一品用幾個果餞和幾塊蜜糕就成功勾引住了他,並許諾給她好生伺候。金一品生性淫浪,經常招惹年輕女子。秀花架不住他的金錢攻勢,覺得好吃好穿總比家裏那個“無能”的丈夫要強,就和金通奸半年。


    一天秀花在街上遊蕩被三個花花公子調戲,被路過的一個身材魁梧長相俊朗的年輕人鄭德明阻攔喝散。秀花上演貼身戲碼,撒嬌道他們以後再來騷擾她怎麽辦?鄭請秀花來到自己的姑媽家中暫歇。鄭的姑媽耳聾殘疾,就這樣她家成了鄭德明和秀花常常幽會之處。


    金一品半個月沒有看到秀花到他家中,就對秀花進行盯梢,發現了鄭和秀花的奸情。嫉妒之下,打定主意,借故要駕車進城拉東西,把趙金鎖拉到鄭和秀花二人行淫之處。趙金鎖怒不可遏,想要進屋殺了二人,被金一品拉住,示意二人從長計議。


    金一品和趙金鎖按照商議定的計策,謊稱需要到外省拉黃豆,需要七八天。秀花見狀心裏歡喜,就在金鎖離家之後來到鄭德明姑媽家中。而趙金鎖跑到金一品家中,金一品炒了幾個小菜,金一平趁著趙金鎖酒醉昏睡,執牛耳尖刀,估摸著二人現在應該已經昏睡,來到鄭和秀花二人躺臥之處,試圖殺死二人。結果二人並未昏睡,金在和鄭的搏鬥中被自己帶來的牛耳尖刀捅死。秀花見死了人,就勸鄭投案自首,說二人奸情事小,死人的事情大,且鄭是在自衛過程中殺人,按法可予以輕處。二人在爭執過程中秀花大聲呼叫,被鄭左手捂住口舌,右手扼住喉嚨時間過長誤殺。鄭是一個識文斷字且是一個見識多廣的人,他用繩索懸掛在房梁上,繩索的另一頭勒住秀花的脖子掛起,偽造成秀花懸梁自盡的現場。並且把牛耳尖刀放在金的手中,在桌上以模仿的筆跡偽造了一封秀花的遺書,稱兩人奸情敗露,金試圖勸說秀花嫁給他但是被她拒絕,金試圖對他實施暴力,但是被秀花捅死。秀花見殺了人,就懸梁自盡。


    官府判定趙金鎖殺了二人泄憤,把他關入死牢,執行了死刑。


    從嚴肅了解的片麵的、破碎的信息,以及趙金鎖父母絕對不相信他們的兒子會殺人來看,嚴肅認為這是一個冤案。


    嚴肅不經意地看到堂屋的正中間擺放著一個觀音的塑像。一般人認為觀音才能拯救死刑犯,讓死刑犯擺脫輪回的痛苦。


    嚴肅是絕對不相信輪回的。他覺得民間的很多信仰,都是功利主義的,沒有道德上的根本評價。所謂賞善罰惡,也是遙遠的很的事情。功利主義的信仰就像是說殺人劫貨如同“你怎麽情人節花那麽多的錢買花”“不劃算”一樣,而心底裏缺乏應當有的敬畏,而這種敬畏是人天然有的,是植入我們骨髓的、人之所以為人的dna。


    嚴肅又想救贖他們的靈魂,又哀歎“靈魂”的事情十分遙遠。


    如果讓他鼓勵他們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他又像鼻子沒有在被窩裏麵聞不到屁臭的那種人,或者是時時刻刻有人給他們打傘的人。


    和永恒相比較,解決人在現在的世代的暫時的苦難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意義更為重大,更為崇高。同樣,解決人生前的事情,其意義也並非遜色於死後到底去往何方。


    就像古時候不世而出的明君和廉吏,在局域性的意義上以及有限時間內,針對個別的人,實現了局部的“天國”。這樣就比很多的布道更有用。


    一個人施舍了另一個人,在關鍵的時候拉了另一個人,事實上就是給了他一個“天堂”。


    可以就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繁榮的工廠和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往往比很多教堂或寺廟更為安撫人心。


    嚴肅覺得這個案子的案情不是他一次兩次訪問就能完全掌握的。他還需要時間,還需要走訪相關的當事人。而且,即使翻案,也隻能給這個家帶來一點點的安慰作用。因為這個案子即使翻案了,也不能讓他們的兒子複活,那又是為了什麽?


    正義。這種追求正義的普通感情,支撐了他們的一切努力。


    看著趙鐵柱和他妻子蒼老和愁苦的臉,他陷入了沉思。


    嚴肅認為古時候老百姓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有著為了生存而練就的溫良順從和在壓迫之下強大的韌性,但是在行為模式上確實有著普遍的小滑頭和小聰明。


    就像古時候鄉下的農村人,我們不可能指望他們對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有多深入的理解。我們如果走進他們,他們也許聊的是哪家地主的三房四房很漂亮,哪家的財主又買了多少地、雇了多少長工,等有錢了他們要娶幾房的姨太太,到鎮上哪個茶館去賭多大的博等等。


    而由於缺少思想的啟蒙和由於封建統治者的刻意和強迫的“教化”,他們對封建禮教的秩序和社會陋習習以為常。


    但是我們可以大膽地斷言,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對公正人人平等自由文明的渴望從來都沒有消失殆盡,在他們遇到大的不公待遇和人生遭遇的時候,這種渴望尤其明顯。


    所以說,誰說中國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從來不曾渴望平等民主和自由呢?那些明裏暗裏說中華五幾千年封建禮教是“存在即合理”的說辭,是沒看到在史書對官民平等君臣平等法治社會民主社會的渴求不著一字(黃宗羲、顧炎武等除外)的背後,在看不到的民心深處,對人格平等社會文明的渴求在暗流湧動的事實。


    這種平等也並非是對家譜進行“考據”之後發現“你原來不過是一個臭賣魚的”“你家祖上不過是編草席的”這種阿q似的平等,而是不論何人在人格上不受無端侮辱、蔑視的平等。


    對人格平等和公平社會的追求,是刻在人的骨子裏的,是天生的,即便封建帝王沒有“賦予”他們,文人和史官不著一字,它的存在也是無法消除的。


    每一個清官廉吏治下的有限區域,就成了他們的烏托邦和巴士底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00年逃出生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誌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誌貴並收藏1900年逃出生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