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在技術上的排外,還真不是場麵上做做樣子。</p>
思湘文化來的八十人,分成了十個小組分別進入華納的各個部門學習,可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華納的排斥。</p>
從普通的工作人員到管理層,雖然表麵上和顏悅色,但真正想要讓人指導問題的時候,華納的這些人就算來處理了,也不會指出問題到底出在哪。</p>
這樣的事情劉江深有體會。</p>
“華納的後期特效部門,其實人不多,他們雖然部門齊全,但主要的技術都掌握在管理層手中。”</p>
“跟好萊塢各大電影製造商一樣,華納不會花錢養這麽多的閑人,隻有等項目下來了,才會到外麵招臨時工來培訓。”</p>
“華納的很多特效技術,他們都不是自己來做,好萊塢專門有承接影視後期的公司,有的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某一項技術上特別專精。就像夢工廠和福克斯擅長動畫一樣,華納的很多動畫業務都交給了夢工廠。”</p>
這方麵徐聲大致也有些了解,就像擅長視覺特效的工業光魔一樣,其在摳像、擦威、調色、合成、匯景等方麵,可以說是全世界首屈一指。</p>
諸如《阿凡達》、《指環王》之類的特效大片,其特效製作都少不了工業光魔的身影。</p>
思湘文化想要完全偷師好萊塢的特效技術,這不現實,工業光魔可是有著三十多年的技術沉澱。</p>
但起碼,他帶來的這幫人必須要清楚特效製作帶來的震撼效果,也要清楚在特效製作過程中要用什麽軟件之類。隻有這樣,思湘文化的後期團隊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一步步的站穩腳跟。</p>
“你說的這些我大致也有耳聞,不過咱們的目的是學習。後期團隊不限於動畫和特效,隻要是和影視後期相關的技術,你們有興趣研究,我都會支持。”</p>
國內的影視後期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在影視特效中,分門別類的東西太多太雜。可偏偏影視特效需要每一樣都需要專精,才能達到一定的震撼效果。</p>
影視特效需要一幀一畫慢慢去做,後期處理起來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p>
黃勝則笑了笑,“隻要徐導支持,咱們就有底氣去做。”</p>
別的不說,單單這八十個人住的公寓,一個月下來都足以抵消他們這些人一個月工資待遇。</p>
徐聲在影視後期的花費,比國內很多電影製造商都要舍得,這也是黃勝始料未及的。在國內,就算是華藝都不敢像徐聲這麽玩。</p>
再加上《盜夢空間》給他敲開了一道門,他沒理由放棄。進入思湘文化,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p>
“多跟那些掌握著技術的高層接觸,學不了咱們還可以挖人,隻要對我們有幫助,放手去做就是了。”</p>
徐聲揉了揉眉心,想著是不是也在好萊塢紮一個根,方便思湘文化後續的技術培訓。</p>
和黃勝劉江溝通完,徐聲等來了諾蘭派來的司機,隨後來到了諾蘭的劇組。</p>
好萊塢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流程的確讓人羨慕,布景、攝影、動作指導、演員培訓這些部門,在一個劇組裏都形成了機械化的製作方式。</p>
導演隻要把他的想法傳達給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然後坐到總機麵前觀摩鏡頭效果就好了。在國內,就算再成熟的影視劇組,也很難做出這種效果。</p>
這也是為什麽原版《盜夢空間》的拍攝,諾蘭隻花了不到一年時間的原因。</p>
諾蘭一直在總機麵前研究,徐聲等了許久,見他稍微起身才走了上去。</p>
“諾蘭先生,進度怎麽樣了?”</p>
“徐先生,你來了,快來看看這個夢境破碎的場景怎麽樣?”不愧是工作狂,徐聲剛到諾蘭連個招呼都沒打,就將他往總機前招呼。</p>
徐聲坐下,仔細盯著屏幕上的各個布景,就好像在看現實版的《盜夢空間》。</p>
這是一幕造夢師第一次進入夢境,隨後夢境破碎的場麵,地點布置在外麵的街道上,所有機位的鏡頭都接入到了總機的屏幕上。</p>
從布景與鏡頭上來說,畫麵已經做到了與原版的電影沒有太大的差別,諾蘭不虧是諾蘭,對於電影畫麵的塑造登峰造極。</p>
然而徐聲卻覺得這一幕似乎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p>
造夢師首次築造夢境,夢裏的場景一處接著一處破碎,街邊放著的紙箱包裹之類,會逐漸隨著夢境的破碎漸漸炸裂開來。</p>
這是一個夢境破碎的鏡頭,然而就算原版的給人的感覺,卻是淩亂的。</p>
諾蘭選擇了用爆破來詮釋夢境破碎的鏡頭,然而卻忽略了破碎兩個字真正的含義。</p>
亦或是說,天生快槍手的諾蘭不想用特效來解決這個鏡頭。</p>
想了想,徐聲道,“諾蘭先生,這麽華麗的街道,你覺得該用怎樣的方式來體現出造夢者夢境的破碎呢?還是說用爆破的方式讓整個街道紙屑橫飛?”</p>
</p>
是的,原版裏紙屑橫飛的方式徐聲在他那版的盜夢裏用過了。</p>
“這有什麽不好嗎?”諾蘭一臉疑惑。</p>
“並不是不好,隻是同樣的方式用兩次,就很難給人驚豔的感覺了。這個鏡頭拍的既然是夢境破碎,那就應該凸出破碎,就像鏡子一樣慢慢出現裂紋,隨後崩塌。”</p>
這樣來拍的成本肯定要高於原版,但是於《盜夢空間》劇組來說,有了中影上影的加盟,經費也正好高出了不少。</p>
諾蘭皺了皺眉,“徐先生的意思是用特效來處理?”</p>
“拍一部分夢境世界裏的人物的慌亂鏡頭,然後配合著夢境破碎再剪輯進電影裏,我想效果應該比我拍的要好得多。”</p>
徐聲把誘餌拋了出來,隨後就讓諾蘭慢慢的去思考了。</p>
“像鏡子一樣慢慢的出現裂紋,隨後崩塌?”諾蘭喃喃自語,似乎在思考著這個鏡頭的畫麵感。</p>
片刻後,諾蘭才猶豫著道,“這樣的話,電影的預算就會超支,到時候我們可不好跟投資方交待。”</p>
徐聲則搖了搖頭,“華夏的投資方沒問題,華納這邊就靠諾蘭先生了。造夢這個鏡頭,是整個《盜夢空間》的精髓,當初我也想這樣拍,但是受限於投資,根本拍不出這樣的效果,所以我希望諾蘭先生能拍得更完美。”</p>
“而且這個鏡頭有很多細節都需要後期特效來支持,光憑實景和爆破的話很難拍出那種效果。特效方麵,我帶來的人雖然不精通,但好歹也是一個可以用的團隊,到時候你去跟華納商量,可以把我的人算進去。”</p>
徐聲就是在挑刺,原版的《盜夢空間》,由於製作周期的關係,諾蘭隻用了少部分的特效製作,這也導致《盜夢空間》在視覺效果上並沒有其他的特效大片那麽震撼。</p>
他把諾蘭往特效的路上引,就是想給思湘文化來的人找些事做,從而打開赴美學習的困局。</p>
思湘文化來的八十人,分成了十個小組分別進入華納的各個部門學習,可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華納的排斥。</p>
從普通的工作人員到管理層,雖然表麵上和顏悅色,但真正想要讓人指導問題的時候,華納的這些人就算來處理了,也不會指出問題到底出在哪。</p>
這樣的事情劉江深有體會。</p>
“華納的後期特效部門,其實人不多,他們雖然部門齊全,但主要的技術都掌握在管理層手中。”</p>
“跟好萊塢各大電影製造商一樣,華納不會花錢養這麽多的閑人,隻有等項目下來了,才會到外麵招臨時工來培訓。”</p>
“華納的很多特效技術,他們都不是自己來做,好萊塢專門有承接影視後期的公司,有的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某一項技術上特別專精。就像夢工廠和福克斯擅長動畫一樣,華納的很多動畫業務都交給了夢工廠。”</p>
這方麵徐聲大致也有些了解,就像擅長視覺特效的工業光魔一樣,其在摳像、擦威、調色、合成、匯景等方麵,可以說是全世界首屈一指。</p>
諸如《阿凡達》、《指環王》之類的特效大片,其特效製作都少不了工業光魔的身影。</p>
思湘文化想要完全偷師好萊塢的特效技術,這不現實,工業光魔可是有著三十多年的技術沉澱。</p>
但起碼,他帶來的這幫人必須要清楚特效製作帶來的震撼效果,也要清楚在特效製作過程中要用什麽軟件之類。隻有這樣,思湘文化的後期團隊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一步步的站穩腳跟。</p>
“你說的這些我大致也有耳聞,不過咱們的目的是學習。後期團隊不限於動畫和特效,隻要是和影視後期相關的技術,你們有興趣研究,我都會支持。”</p>
國內的影視後期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在影視特效中,分門別類的東西太多太雜。可偏偏影視特效需要每一樣都需要專精,才能達到一定的震撼效果。</p>
影視特效需要一幀一畫慢慢去做,後期處理起來更是一個浩大的工程。</p>
黃勝則笑了笑,“隻要徐導支持,咱們就有底氣去做。”</p>
別的不說,單單這八十個人住的公寓,一個月下來都足以抵消他們這些人一個月工資待遇。</p>
徐聲在影視後期的花費,比國內很多電影製造商都要舍得,這也是黃勝始料未及的。在國內,就算是華藝都不敢像徐聲這麽玩。</p>
再加上《盜夢空間》給他敲開了一道門,他沒理由放棄。進入思湘文化,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p>
“多跟那些掌握著技術的高層接觸,學不了咱們還可以挖人,隻要對我們有幫助,放手去做就是了。”</p>
徐聲揉了揉眉心,想著是不是也在好萊塢紮一個根,方便思湘文化後續的技術培訓。</p>
和黃勝劉江溝通完,徐聲等來了諾蘭派來的司機,隨後來到了諾蘭的劇組。</p>
好萊塢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流程的確讓人羨慕,布景、攝影、動作指導、演員培訓這些部門,在一個劇組裏都形成了機械化的製作方式。</p>
導演隻要把他的想法傳達給各個部門的負責人,然後坐到總機麵前觀摩鏡頭效果就好了。在國內,就算再成熟的影視劇組,也很難做出這種效果。</p>
這也是為什麽原版《盜夢空間》的拍攝,諾蘭隻花了不到一年時間的原因。</p>
諾蘭一直在總機麵前研究,徐聲等了許久,見他稍微起身才走了上去。</p>
“諾蘭先生,進度怎麽樣了?”</p>
“徐先生,你來了,快來看看這個夢境破碎的場景怎麽樣?”不愧是工作狂,徐聲剛到諾蘭連個招呼都沒打,就將他往總機前招呼。</p>
徐聲坐下,仔細盯著屏幕上的各個布景,就好像在看現實版的《盜夢空間》。</p>
這是一幕造夢師第一次進入夢境,隨後夢境破碎的場麵,地點布置在外麵的街道上,所有機位的鏡頭都接入到了總機的屏幕上。</p>
從布景與鏡頭上來說,畫麵已經做到了與原版的電影沒有太大的差別,諾蘭不虧是諾蘭,對於電影畫麵的塑造登峰造極。</p>
然而徐聲卻覺得這一幕似乎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p>
造夢師首次築造夢境,夢裏的場景一處接著一處破碎,街邊放著的紙箱包裹之類,會逐漸隨著夢境的破碎漸漸炸裂開來。</p>
這是一個夢境破碎的鏡頭,然而就算原版的給人的感覺,卻是淩亂的。</p>
諾蘭選擇了用爆破來詮釋夢境破碎的鏡頭,然而卻忽略了破碎兩個字真正的含義。</p>
亦或是說,天生快槍手的諾蘭不想用特效來解決這個鏡頭。</p>
想了想,徐聲道,“諾蘭先生,這麽華麗的街道,你覺得該用怎樣的方式來體現出造夢者夢境的破碎呢?還是說用爆破的方式讓整個街道紙屑橫飛?”</p>
</p>
是的,原版裏紙屑橫飛的方式徐聲在他那版的盜夢裏用過了。</p>
“這有什麽不好嗎?”諾蘭一臉疑惑。</p>
“並不是不好,隻是同樣的方式用兩次,就很難給人驚豔的感覺了。這個鏡頭拍的既然是夢境破碎,那就應該凸出破碎,就像鏡子一樣慢慢出現裂紋,隨後崩塌。”</p>
這樣來拍的成本肯定要高於原版,但是於《盜夢空間》劇組來說,有了中影上影的加盟,經費也正好高出了不少。</p>
諾蘭皺了皺眉,“徐先生的意思是用特效來處理?”</p>
“拍一部分夢境世界裏的人物的慌亂鏡頭,然後配合著夢境破碎再剪輯進電影裏,我想效果應該比我拍的要好得多。”</p>
徐聲把誘餌拋了出來,隨後就讓諾蘭慢慢的去思考了。</p>
“像鏡子一樣慢慢的出現裂紋,隨後崩塌?”諾蘭喃喃自語,似乎在思考著這個鏡頭的畫麵感。</p>
片刻後,諾蘭才猶豫著道,“這樣的話,電影的預算就會超支,到時候我們可不好跟投資方交待。”</p>
徐聲則搖了搖頭,“華夏的投資方沒問題,華納這邊就靠諾蘭先生了。造夢這個鏡頭,是整個《盜夢空間》的精髓,當初我也想這樣拍,但是受限於投資,根本拍不出這樣的效果,所以我希望諾蘭先生能拍得更完美。”</p>
“而且這個鏡頭有很多細節都需要後期特效來支持,光憑實景和爆破的話很難拍出那種效果。特效方麵,我帶來的人雖然不精通,但好歹也是一個可以用的團隊,到時候你去跟華納商量,可以把我的人算進去。”</p>
徐聲就是在挑刺,原版的《盜夢空間》,由於製作周期的關係,諾蘭隻用了少部分的特效製作,這也導致《盜夢空間》在視覺效果上並沒有其他的特效大片那麽震撼。</p>
他把諾蘭往特效的路上引,就是想給思湘文化來的人找些事做,從而打開赴美學習的困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