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二):別人家的結構
小牧師在收容神性詭異 作者:學語新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上章)
後來我才發現。很多暢銷的、漫畫和電影裏,所使用的結構裏,不是【矛盾a出現-矛盾a推薦-矛盾a解決-落幕尾聲】這種簡單的模式,而是複雜得多的,【嵌套式】結構。
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結構嵌套最好在大綱階段就已經完成,當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時,故事已經到了後期,且計劃好早日完結、加速節奏,大綱也不方便再臨時調整了。
什麽是嵌套式的結構呢?我目前能總結出三層意思。
【1】是由小到大的多層次嵌套。
由大矛盾主導的大篇章,可以拆成圍繞中矛盾的中篇章,中篇章又可以拆成一個個小故事。
或許,從2萬字的尺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而從10萬字、50萬字、200萬字的尺度來看,這樣的起承轉合依舊存在。微觀有微觀的故事,宏觀有宏觀的故事。
多個2萬字的小型故事,構成了一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多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本身,又充當了幾成轉合的零部件,構成了一個50萬字的更大型的故事,以此類推。
反映到故事裏,可能就是角色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一個短期目標的達成,小矛盾的解決,隻是在大矛盾解決過程中推進了一小步。故事依舊處於懸而未決、充滿期待感的狀態。
我舉幾個例子,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隻舉例知名度特別高的作品。
比如三國演義裏,整個赤壁之戰是一個大篇章,而長阪坡之戰、舌戰群儒、反間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曹操三笑至華容道等等,就是構成一個大篇章的中小型故事,它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故事,但同時又充當著更大篇章構成零件的作用。
詭秘之主的每一部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是前4部連起來恰好是一個以複仇為主導的故事。而每一部又是有很多小故事組成的。大的目標始終貫徹全文,保證期待感一直存在。
再比如說,以戰鬥為主導的流行故事裏,【提升實力】往往就會成為這樣中小型故事的階段性目標,服務於一個更大的目標,也就是提升實力的目的。
七龍珠z裏,孫悟空為了應對未來兩個賽亞人對地球的入侵,去找界王修煉;詭秘之主裏,克萊恩為了向因斯複仇,要完成晉升儀式,所以要出海尋找美人魚;蕭炎要完成三年之約,首先要提升自己的鬥之氣,為了調配靈藥去拍賣場購買材料,又引出了新的故事……
這種階段性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結合,正是故事吸引力的源泉。
現在回看,第一卷《風之卷》,隻看結構,其實反而是非常出色的。這也是因為出場人物比較少,且限定在特定的空間裏,容易駕馭。還有主角比較弱,不得不通過多步驟來解決問題。
當然,結構的出色不能掩蓋敘事節奏、敘事手法、人物動機、行為邏輯上的許多問題。
但第1卷到第2卷的過渡,就有不少問題。缺少了足夠有力的長期目標。反映到數據上,就是那一段時間裏我明明在推薦上,但追讀一直在400多,無法提升。
【2】除了由小到大的矛盾嵌套外,矛盾嵌套還可以表現為,在一個篇章結束前為下一個篇章做鋪墊。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形象的表示就是:
矛盾a有了征兆——矛盾a爆發——矛盾a推進——矛盾b有了征兆——矛盾a達到高潮——矛盾b出現——矛盾a解決——劇情平緩/暫時休整——矛盾b爆發
這樣,圍繞矛盾a的篇章在結束之前就已經為下一個圍繞矛盾b的篇章做好了鋪墊。
這裏的矛盾是廣義的矛盾,不僅僅意味著新的敵人,也可能是目標和尚未達成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新的目標和期待感。
舉例來說,龍珠z裏,貝吉塔等兩位賽亞人入侵地球後,在戰鬥過程中把比克等一眾地球夥伴殺死了,而比克的死同時意味著地球龍珠的失效。為了複活同伴,主角團之後需要前往娜美克星,找到另外一組龍珠。
這個矛盾在賽亞人入侵篇結束之前,就已經埋下,為之後的娜美克星冒險篇做好了鋪墊。
類似的,蕭炎要上雲嵐宗完成三年之約,結果過程中和雲嵐宗鬧翻了,和雲嵐宗結下了死仇。新的篇章目標是毀滅雲嵐宗。
而在毀滅雲嵐宗的大戰中,藥老又被抓走了,開啟了“救藥老”這一新的階段性目標。
這種結構精妙之處在於,和篇章高潮過後落幕環節並不矛盾。一般等高潮過後,劇情的激烈程度會下降一個檔次,給讀者喘息的空間,之後才開始著手新矛盾。
這段平緩劇情裏,雖然沒有激烈的衝突,但是新矛盾的陰影依舊籠罩著,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暗示觀眾們故事並未結束,之後開啟新篇章也不會顯得突兀。
假如一個篇章的高潮之後,毫無喘息,馬上開啟另一個故事,這樣固然可以(比如詭秘的第五卷結尾就是如此),但是頻繁使用會讓讀者疲倦,得不到喘息。而且主要矛盾的快速轉變,也可能會讓讀者覺得突兀,心理上難以接受。
我在第3卷《夢之卷》後半段的時候,開始犯的錯誤就是如此。一個矛盾才剛剛解決,馬上就開始寫下一個矛盾。自以為跳過了平緩的劇情,就能讓故事顯得更緊湊,實際上導致劇情節奏得不到舒緩。
【3】除了由小到大的嵌套,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嵌套,結構嵌套的第3層意思是,是多條矛盾線並行推進的嵌套。
如果矛盾線不止一條,彼此交錯,故事會有多重吸引力。
一般來說,多條矛盾線同時推進時,會有主要和次要,或者明線和暗線之分。次要或暗地裏的矛盾線可能是連貫的,也可能是草蛇灰線。
舉例來說,戰神4裏【父子的關係】,就是暗線,會隨著明線的推進同步推進。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篇裏,袁術和孫堅有矛盾;赤壁之戰篇裏,諸葛亮和周瑜有矛盾。
再比如說,海賊王的【水之七都—司法島】篇,至少有3條矛盾線,每條圍繞一兩名重要角色。分別是【救妮可羅賓】、【梅利號的損毀和烏索普的態度】、【弗蘭奇和冰山大叔線】。
其中,救羅賓是主要的矛盾,但多條線是同步推進,彼此影響的。而且,每條線既包含了明麵上的衝突(明線),也包含了角色內心的變化(暗線)。
在網文裏,暗線時常會以草蛇灰線的形式出現,有寫得好、貫穿全文的,比如詭秘之主裏的【探索曆史真相】。也有隻是為了一個普通篇章做鋪墊的,比如鬥破裏的【淨蓮妖火殘圖線】。
在《小牧師》裏,我在沒有意識到這個技巧的情況下,也試過多次讓主角團和反派同步行動,彼此影響。實際寫的時候,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轉場突兀,比如暗地裏的行動和讀者感知脫節。
比如第一二卷,幕後反派死靈法師希斯和詭影家族一直在行動。希斯先是操控【永不落幕的劇場】,劇場炸了後又雇傭蒂羅爾去刺殺主角,同時派骨魔去提醒鄧肯不要造魔法船,又偽裝成老太太的貓去試探主角,在第二卷結尾出手殺死主角。
但是這些行動很不明顯,不少暗地裏的行動邏輯順序都隻在作者腦子裏,反而讓明麵上的故事結構變得散亂了起來。
後期,我試著在主線之外,讓列王之王持續行動,策反安妮薇,和背叛之神結盟(還真是心大),在東大陸帝國舉行儀式。效果怎麽樣我也不太確定,
···
總而言之,總結規律知道技巧是一回事,真正知行合一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死的明明白白,總比死的不明不白要好。
在為新的故事編寫大綱時,我會更注意這一點。
這段時間裏,我會好好休息一下,同時多看看別人的作品,看看真正高水平的創作者是怎麽講故事的。為新書打好基礎!
後來我才發現。很多暢銷的、漫畫和電影裏,所使用的結構裏,不是【矛盾a出現-矛盾a推薦-矛盾a解決-落幕尾聲】這種簡單的模式,而是複雜得多的,【嵌套式】結構。
非常遺憾的是,這種結構嵌套最好在大綱階段就已經完成,當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時,故事已經到了後期,且計劃好早日完結、加速節奏,大綱也不方便再臨時調整了。
什麽是嵌套式的結構呢?我目前能總結出三層意思。
【1】是由小到大的多層次嵌套。
由大矛盾主導的大篇章,可以拆成圍繞中矛盾的中篇章,中篇章又可以拆成一個個小故事。
或許,從2萬字的尺度上來看,這是一個有起承轉合的完整故事,而從10萬字、50萬字、200萬字的尺度來看,這樣的起承轉合依舊存在。微觀有微觀的故事,宏觀有宏觀的故事。
多個2萬字的小型故事,構成了一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多個10萬字的中型故事本身,又充當了幾成轉合的零部件,構成了一個50萬字的更大型的故事,以此類推。
反映到故事裏,可能就是角色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一個短期目標的達成,小矛盾的解決,隻是在大矛盾解決過程中推進了一小步。故事依舊處於懸而未決、充滿期待感的狀態。
我舉幾個例子,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隻舉例知名度特別高的作品。
比如三國演義裏,整個赤壁之戰是一個大篇章,而長阪坡之戰、舌戰群儒、反間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曹操三笑至華容道等等,就是構成一個大篇章的中小型故事,它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故事,但同時又充當著更大篇章構成零件的作用。
詭秘之主的每一部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但是前4部連起來恰好是一個以複仇為主導的故事。而每一部又是有很多小故事組成的。大的目標始終貫徹全文,保證期待感一直存在。
再比如說,以戰鬥為主導的流行故事裏,【提升實力】往往就會成為這樣中小型故事的階段性目標,服務於一個更大的目標,也就是提升實力的目的。
七龍珠z裏,孫悟空為了應對未來兩個賽亞人對地球的入侵,去找界王修煉;詭秘之主裏,克萊恩為了向因斯複仇,要完成晉升儀式,所以要出海尋找美人魚;蕭炎要完成三年之約,首先要提升自己的鬥之氣,為了調配靈藥去拍賣場購買材料,又引出了新的故事……
這種階段性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結合,正是故事吸引力的源泉。
現在回看,第一卷《風之卷》,隻看結構,其實反而是非常出色的。這也是因為出場人物比較少,且限定在特定的空間裏,容易駕馭。還有主角比較弱,不得不通過多步驟來解決問題。
當然,結構的出色不能掩蓋敘事節奏、敘事手法、人物動機、行為邏輯上的許多問題。
但第1卷到第2卷的過渡,就有不少問題。缺少了足夠有力的長期目標。反映到數據上,就是那一段時間裏我明明在推薦上,但追讀一直在400多,無法提升。
【2】除了由小到大的矛盾嵌套外,矛盾嵌套還可以表現為,在一個篇章結束前為下一個篇章做鋪墊。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形象的表示就是:
矛盾a有了征兆——矛盾a爆發——矛盾a推進——矛盾b有了征兆——矛盾a達到高潮——矛盾b出現——矛盾a解決——劇情平緩/暫時休整——矛盾b爆發
這樣,圍繞矛盾a的篇章在結束之前就已經為下一個圍繞矛盾b的篇章做好了鋪墊。
這裏的矛盾是廣義的矛盾,不僅僅意味著新的敵人,也可能是目標和尚未達成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新的目標和期待感。
舉例來說,龍珠z裏,貝吉塔等兩位賽亞人入侵地球後,在戰鬥過程中把比克等一眾地球夥伴殺死了,而比克的死同時意味著地球龍珠的失效。為了複活同伴,主角團之後需要前往娜美克星,找到另外一組龍珠。
這個矛盾在賽亞人入侵篇結束之前,就已經埋下,為之後的娜美克星冒險篇做好了鋪墊。
類似的,蕭炎要上雲嵐宗完成三年之約,結果過程中和雲嵐宗鬧翻了,和雲嵐宗結下了死仇。新的篇章目標是毀滅雲嵐宗。
而在毀滅雲嵐宗的大戰中,藥老又被抓走了,開啟了“救藥老”這一新的階段性目標。
這種結構精妙之處在於,和篇章高潮過後落幕環節並不矛盾。一般等高潮過後,劇情的激烈程度會下降一個檔次,給讀者喘息的空間,之後才開始著手新矛盾。
這段平緩劇情裏,雖然沒有激烈的衝突,但是新矛盾的陰影依舊籠罩著,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暗示觀眾們故事並未結束,之後開啟新篇章也不會顯得突兀。
假如一個篇章的高潮之後,毫無喘息,馬上開啟另一個故事,這樣固然可以(比如詭秘的第五卷結尾就是如此),但是頻繁使用會讓讀者疲倦,得不到喘息。而且主要矛盾的快速轉變,也可能會讓讀者覺得突兀,心理上難以接受。
我在第3卷《夢之卷》後半段的時候,開始犯的錯誤就是如此。一個矛盾才剛剛解決,馬上就開始寫下一個矛盾。自以為跳過了平緩的劇情,就能讓故事顯得更緊湊,實際上導致劇情節奏得不到舒緩。
【3】除了由小到大的嵌套,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嵌套,結構嵌套的第3層意思是,是多條矛盾線並行推進的嵌套。
如果矛盾線不止一條,彼此交錯,故事會有多重吸引力。
一般來說,多條矛盾線同時推進時,會有主要和次要,或者明線和暗線之分。次要或暗地裏的矛盾線可能是連貫的,也可能是草蛇灰線。
舉例來說,戰神4裏【父子的關係】,就是暗線,會隨著明線的推進同步推進。
三國演義中,討伐董卓篇裏,袁術和孫堅有矛盾;赤壁之戰篇裏,諸葛亮和周瑜有矛盾。
再比如說,海賊王的【水之七都—司法島】篇,至少有3條矛盾線,每條圍繞一兩名重要角色。分別是【救妮可羅賓】、【梅利號的損毀和烏索普的態度】、【弗蘭奇和冰山大叔線】。
其中,救羅賓是主要的矛盾,但多條線是同步推進,彼此影響的。而且,每條線既包含了明麵上的衝突(明線),也包含了角色內心的變化(暗線)。
在網文裏,暗線時常會以草蛇灰線的形式出現,有寫得好、貫穿全文的,比如詭秘之主裏的【探索曆史真相】。也有隻是為了一個普通篇章做鋪墊的,比如鬥破裏的【淨蓮妖火殘圖線】。
在《小牧師》裏,我在沒有意識到這個技巧的情況下,也試過多次讓主角團和反派同步行動,彼此影響。實際寫的時候,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轉場突兀,比如暗地裏的行動和讀者感知脫節。
比如第一二卷,幕後反派死靈法師希斯和詭影家族一直在行動。希斯先是操控【永不落幕的劇場】,劇場炸了後又雇傭蒂羅爾去刺殺主角,同時派骨魔去提醒鄧肯不要造魔法船,又偽裝成老太太的貓去試探主角,在第二卷結尾出手殺死主角。
但是這些行動很不明顯,不少暗地裏的行動邏輯順序都隻在作者腦子裏,反而讓明麵上的故事結構變得散亂了起來。
後期,我試著在主線之外,讓列王之王持續行動,策反安妮薇,和背叛之神結盟(還真是心大),在東大陸帝國舉行儀式。效果怎麽樣我也不太確定,
···
總而言之,總結規律知道技巧是一回事,真正知行合一又是另一回事。不過死的明明白白,總比死的不明不白要好。
在為新的故事編寫大綱時,我會更注意這一點。
這段時間裏,我會好好休息一下,同時多看看別人的作品,看看真正高水平的創作者是怎麽講故事的。為新書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