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兩股羌人勢力,先零羌被擊潰,白馬羌被張郃攪亂,追擊的羌胡非常雜亂,互不統屬,騎兵順著各隊之間的空隙,如庖丁解牛,毫不費力的衝亂了他們的陣勢。</p>
沒有密集陣型,步卒是無法應對騎兵的。</p>
董卓帶兵在前,騎在馬上靈活自如,左右馳射,箭不虛發,劉襄覺得,這就是個除了腿以外,哪都靈活的死胖子。</p>
李傕、郭汜、樊稠都是悍勇善戰的猛將,涼州鐵騎衝鋒在前,追擊的羌人步卒被一隊一隊的衝散,安平軍緊隨其後,劉襄躲在騎陣中間偷懶。</p>
他騎在赤菟身上,視野開闊,觀察周圍敵情,敵軍人數太多了,安平軍和董卓的兵馬都很疲憊,實在無法久戰,否則他真想多衝幾陣,徹底打亂敵軍陣勢,驅敗兵為潮,擊潰羌人聯軍。</p>
戰鬥發起的時候,敵人正在埋鍋造飯,從開始到現在都很亂,除了被纏住的牛輔所部,其餘各部損失不大,就兵力來說,是能夠完成反攻的。</p>
可惜體力不足,強行作戰,勝負難料,依他的性格,這種沒把握的戰鬥,還是少打為妙。</p>
劉襄為了無法利用戰機而感到遺憾,這是帶兵之人的本能反應,便如他已經養成了分辨敵我旗號的本能。</p>
不遠處的前方,一麵牙旗歪倒在地,那是董卓軍的旗幟。</p>
宣威都尉,賈。</p>
這就是友軍。</p>
他突然反應過來,這不會是賈詡的旗號吧?牙旗傾倒,全軍潰散了?賈詡可千萬別死在亂軍之中,那就太浪費人才了。</p>
也不知道為什麽,這個謀國級別的人才,剛開始加入董卓軍的時候,是從帶兵的軍官開始幹起來的,董胖子真是奢侈。</p>
劉襄仔細觀瞧,還真的找到了不少傷兵,他們歪倒在地,帶回去也許能救活,可惜現在大軍正在突圍,騎兵衝陣斷後,是無法帶著他們的,戰爭就是這麽殘酷,他也沒辦法。</p>
人命是無法平等對待的,就像前方一輛武剛車旁邊的中年文士,劉襄就準備帶他走。</p>
那是個三十來歲的男子,身高大概七尺半,體型偏瘦,青色的長袍外麵罩著一套玄黑色的革甲,留著三縷長髯,拄著一柄長劍,背靠戰車與幾個羌人對峙,他大腿中了一箭,不救援估計會死。</p>
劉襄懷疑他是賈詡,年紀差不多,看服飾也不像軍中小吏。</p>
“趙雲,救下此人。”他一麵下令,一麵搭弓上箭,向圍著疑似賈詡的羌人射去,他身邊的宿衛也跟著張弓發箭,幾個羌人應聲而倒。</p>
宿衛稍微偏轉了一下行進路線,自武剛車旁邊路過,趙雲輕舒猿臂,抓住疑似賈詡之人的腰間革帶,一發力就將他拎在空中,橫著身體,胸腹朝下,扔在了空置的戰馬之上。</p>
那人疼得悶哼一聲,咬緊牙關摟住馬頸,翻身抬腿,就跨坐在戰馬之上,疼得滿頭大汗,渾身直哆嗦,卻還沒忘了道一聲謝:“多謝救命之恩,範某定當後報。”</p>
劉襄沒吱聲,人家感謝的是趙雲,自己還是別胡亂應答的好,免得尷尬。</p>
雖然救的不是賈詡,但也不能一腳踹下去,那就太不是人了,他還幹不出這麽沒品的事情。</p>
經過了一個小插曲,劉襄專心隨著涼州鐵騎衝陣,涼州人負責衝,安平軍跟著跑,有擋路的和順手的就矛刺、刀砍、拉弓射,不多時就衝破了追擊的步卒陣勢,自東南方向破陣而出。</p>
劉襄看到了張郃的旗號,他在白馬羌的營地裏衝殺得不亦樂乎,一副不殺散敵軍誓不罷休的姿態。</p>
白馬羌的營地裏麵得有兩萬人,被七八千匹驚馬禍害得不輕,又趕上張郃這個落井下石的“壞人”,算是倒了血黴,直到現在還組織不起抵擋的陣型。</p>
也就是張郃人少,否則就得被他打成潰兵。</p>
“吹號,集結,準備退兵。”</p>
聚兵的號聲響起,不止張郃,其餘各部也在向劉襄之處集結。</p>
羌人騎兵被趁亂打得傷亡慘重,追擊的步卒被打斷攻勢,正在聚兵立陣,準備防禦騎兵再次衝鋒,白馬羌和先零羌的步卒也開始緩過神來,不久之後肯定能再次集結。</p>
不可戀戰啊,得趕緊跑路了。</p>
董越的步兵前陣已經走遠,牛輔的後陣也脫離了戰鬥。</p>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p>
兩軍五千多騎兵調整了一下隊形,轟隆隆的馬蹄之聲震人心魄,再次耀武揚威一番,唬得羌人縮成一團,再也不敢衝上來糾纏。</p>
目的達到,轉頭就走。</p>
大軍快速行進,十裏之地轉眼即到,行到渭水南岸,很多步卒就要遊水過河。</p>
劉襄看著仍然在視野之內的羌人大軍,著急的對董卓說道:“仲穎兄,此時不可過河,千萬不能渡河。”</p>
董卓也很著急,他很久沒有親自衝陣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喘著粗氣回答:“某知道,某知道。”</p>
說完大喊著下令:“牛輔,董越,約束兵卒,背河立陣!敢擅自過河者,斬!”</p>
綴在後麵的羌人得有四五萬,後續不斷的有人馬趕到,他們現在不敢上來糾纏,可漢軍一旦開始渡河,必定銳氣盡失。</p>
敵人若是發起攻擊,兵卒的心裏就會隻想著過河,難以提起反抗的意誌,必定陣型混亂,你爭我搶,自相踐踏,那就死定了。</p>
牛輔、董越高聲喝罵,鞭打腳踹,砍了百十顆腦袋才阻止了兵卒爭搶渡河的行為,立起了盾陣與幾裏地以外的羌人聯軍遙遙對峙。</p>
劉襄鬆了一口氣,這時候才算是穩定了形勢,突圍作戰,大功告成,下一步就要考慮是反攻還是撤退的問題了。</p>
董卓當初過河的時候,有步騎兩萬多人,現在隻剩下一萬五千來人,騎兵損失最重,傷亡近半,隻剩兩千餘人。</p>
安平軍三千五百騎兵前來救援,一戰過後,損失了兩百多人。</p>
董卓的眼睛裏麵直冒綠光。</p>
“奔襲兩百裏,突破八萬敵陣,自身傷損微乎其微,當真是精銳,若某記得不錯,宜程還有一支更精銳的騎卒,真是厲害。”</p>
“在冀州全軍覆沒了,所以又練了這支騎兵。”劉襄也跟董卓一樣坐在野地裏休息,現在兩軍都沒有輜重補給,隻有隨身的一點口糧,得想辦法撤退了。</p>
董卓不信這話,可他不會糾纏著話題不放,看著正在打量自己新坐騎的劉襄,沒好氣的抱怨:“劉宜程,不要再打某家坐騎的主意了,你換個人坑行不行?”</p>
劉襄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就看看,又不會掉塊肉去,仲穎兄不必緊張。”</p>
兩人閑聊之際,被趙雲救下的範姓之人拄著根木棍,引著另一個人,慢慢的來到近前,二人行禮拜見:“拜見董將軍,拜見劉平難。”</p>
這是董卓軍中之人,他當然認識,就開口問道:“文和,子明你二人有何事?”</p>
範子明回答道:“吾來拜謝劉平難救命之恩,文和陪伴而來。”</p>
“嗯,恩德是要謝的。”這是他的人,便為劉襄引薦:“宜程,這是範賢,範子明,武威人士,大儒範升的後人,品性高潔,為人敦厚。”</p>
</p>
說完用手一引:“這是賈詡,賈文和,也是武威人士,是大儒賈誼的後人,大漢輕騎將軍賈龔之子,現任宣威都尉。”</p>
武威郡有個宣威縣,在騰格裏沙漠邊緣,長城邊上,設宣威都尉,是個部都尉,就是縣級軍區的帶兵軍官,統領一兩千人,秩俸不到六百石。</p>
劉襄心想,宣威都尉這個出仕的.asxs.,對賈詡這樣的家世來說,有點低,這其中可能有些故事。</p>
人情當麵,不及多想,他拱手見禮:“見過文和、子明。”</p>
兩人趕緊回禮:“拜見劉平難。”</p>
沒有密集陣型,步卒是無法應對騎兵的。</p>
董卓帶兵在前,騎在馬上靈活自如,左右馳射,箭不虛發,劉襄覺得,這就是個除了腿以外,哪都靈活的死胖子。</p>
李傕、郭汜、樊稠都是悍勇善戰的猛將,涼州鐵騎衝鋒在前,追擊的羌人步卒被一隊一隊的衝散,安平軍緊隨其後,劉襄躲在騎陣中間偷懶。</p>
他騎在赤菟身上,視野開闊,觀察周圍敵情,敵軍人數太多了,安平軍和董卓的兵馬都很疲憊,實在無法久戰,否則他真想多衝幾陣,徹底打亂敵軍陣勢,驅敗兵為潮,擊潰羌人聯軍。</p>
戰鬥發起的時候,敵人正在埋鍋造飯,從開始到現在都很亂,除了被纏住的牛輔所部,其餘各部損失不大,就兵力來說,是能夠完成反攻的。</p>
可惜體力不足,強行作戰,勝負難料,依他的性格,這種沒把握的戰鬥,還是少打為妙。</p>
劉襄為了無法利用戰機而感到遺憾,這是帶兵之人的本能反應,便如他已經養成了分辨敵我旗號的本能。</p>
不遠處的前方,一麵牙旗歪倒在地,那是董卓軍的旗幟。</p>
宣威都尉,賈。</p>
這就是友軍。</p>
他突然反應過來,這不會是賈詡的旗號吧?牙旗傾倒,全軍潰散了?賈詡可千萬別死在亂軍之中,那就太浪費人才了。</p>
也不知道為什麽,這個謀國級別的人才,剛開始加入董卓軍的時候,是從帶兵的軍官開始幹起來的,董胖子真是奢侈。</p>
劉襄仔細觀瞧,還真的找到了不少傷兵,他們歪倒在地,帶回去也許能救活,可惜現在大軍正在突圍,騎兵衝陣斷後,是無法帶著他們的,戰爭就是這麽殘酷,他也沒辦法。</p>
人命是無法平等對待的,就像前方一輛武剛車旁邊的中年文士,劉襄就準備帶他走。</p>
那是個三十來歲的男子,身高大概七尺半,體型偏瘦,青色的長袍外麵罩著一套玄黑色的革甲,留著三縷長髯,拄著一柄長劍,背靠戰車與幾個羌人對峙,他大腿中了一箭,不救援估計會死。</p>
劉襄懷疑他是賈詡,年紀差不多,看服飾也不像軍中小吏。</p>
“趙雲,救下此人。”他一麵下令,一麵搭弓上箭,向圍著疑似賈詡的羌人射去,他身邊的宿衛也跟著張弓發箭,幾個羌人應聲而倒。</p>
宿衛稍微偏轉了一下行進路線,自武剛車旁邊路過,趙雲輕舒猿臂,抓住疑似賈詡之人的腰間革帶,一發力就將他拎在空中,橫著身體,胸腹朝下,扔在了空置的戰馬之上。</p>
那人疼得悶哼一聲,咬緊牙關摟住馬頸,翻身抬腿,就跨坐在戰馬之上,疼得滿頭大汗,渾身直哆嗦,卻還沒忘了道一聲謝:“多謝救命之恩,範某定當後報。”</p>
劉襄沒吱聲,人家感謝的是趙雲,自己還是別胡亂應答的好,免得尷尬。</p>
雖然救的不是賈詡,但也不能一腳踹下去,那就太不是人了,他還幹不出這麽沒品的事情。</p>
經過了一個小插曲,劉襄專心隨著涼州鐵騎衝陣,涼州人負責衝,安平軍跟著跑,有擋路的和順手的就矛刺、刀砍、拉弓射,不多時就衝破了追擊的步卒陣勢,自東南方向破陣而出。</p>
劉襄看到了張郃的旗號,他在白馬羌的營地裏衝殺得不亦樂乎,一副不殺散敵軍誓不罷休的姿態。</p>
白馬羌的營地裏麵得有兩萬人,被七八千匹驚馬禍害得不輕,又趕上張郃這個落井下石的“壞人”,算是倒了血黴,直到現在還組織不起抵擋的陣型。</p>
也就是張郃人少,否則就得被他打成潰兵。</p>
“吹號,集結,準備退兵。”</p>
聚兵的號聲響起,不止張郃,其餘各部也在向劉襄之處集結。</p>
羌人騎兵被趁亂打得傷亡慘重,追擊的步卒被打斷攻勢,正在聚兵立陣,準備防禦騎兵再次衝鋒,白馬羌和先零羌的步卒也開始緩過神來,不久之後肯定能再次集結。</p>
不可戀戰啊,得趕緊跑路了。</p>
董越的步兵前陣已經走遠,牛輔的後陣也脫離了戰鬥。</p>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p>
兩軍五千多騎兵調整了一下隊形,轟隆隆的馬蹄之聲震人心魄,再次耀武揚威一番,唬得羌人縮成一團,再也不敢衝上來糾纏。</p>
目的達到,轉頭就走。</p>
大軍快速行進,十裏之地轉眼即到,行到渭水南岸,很多步卒就要遊水過河。</p>
劉襄看著仍然在視野之內的羌人大軍,著急的對董卓說道:“仲穎兄,此時不可過河,千萬不能渡河。”</p>
董卓也很著急,他很久沒有親自衝陣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喘著粗氣回答:“某知道,某知道。”</p>
說完大喊著下令:“牛輔,董越,約束兵卒,背河立陣!敢擅自過河者,斬!”</p>
綴在後麵的羌人得有四五萬,後續不斷的有人馬趕到,他們現在不敢上來糾纏,可漢軍一旦開始渡河,必定銳氣盡失。</p>
敵人若是發起攻擊,兵卒的心裏就會隻想著過河,難以提起反抗的意誌,必定陣型混亂,你爭我搶,自相踐踏,那就死定了。</p>
牛輔、董越高聲喝罵,鞭打腳踹,砍了百十顆腦袋才阻止了兵卒爭搶渡河的行為,立起了盾陣與幾裏地以外的羌人聯軍遙遙對峙。</p>
劉襄鬆了一口氣,這時候才算是穩定了形勢,突圍作戰,大功告成,下一步就要考慮是反攻還是撤退的問題了。</p>
董卓當初過河的時候,有步騎兩萬多人,現在隻剩下一萬五千來人,騎兵損失最重,傷亡近半,隻剩兩千餘人。</p>
安平軍三千五百騎兵前來救援,一戰過後,損失了兩百多人。</p>
董卓的眼睛裏麵直冒綠光。</p>
“奔襲兩百裏,突破八萬敵陣,自身傷損微乎其微,當真是精銳,若某記得不錯,宜程還有一支更精銳的騎卒,真是厲害。”</p>
“在冀州全軍覆沒了,所以又練了這支騎兵。”劉襄也跟董卓一樣坐在野地裏休息,現在兩軍都沒有輜重補給,隻有隨身的一點口糧,得想辦法撤退了。</p>
董卓不信這話,可他不會糾纏著話題不放,看著正在打量自己新坐騎的劉襄,沒好氣的抱怨:“劉宜程,不要再打某家坐騎的主意了,你換個人坑行不行?”</p>
劉襄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就看看,又不會掉塊肉去,仲穎兄不必緊張。”</p>
兩人閑聊之際,被趙雲救下的範姓之人拄著根木棍,引著另一個人,慢慢的來到近前,二人行禮拜見:“拜見董將軍,拜見劉平難。”</p>
這是董卓軍中之人,他當然認識,就開口問道:“文和,子明你二人有何事?”</p>
範子明回答道:“吾來拜謝劉平難救命之恩,文和陪伴而來。”</p>
“嗯,恩德是要謝的。”這是他的人,便為劉襄引薦:“宜程,這是範賢,範子明,武威人士,大儒範升的後人,品性高潔,為人敦厚。”</p>
</p>
說完用手一引:“這是賈詡,賈文和,也是武威人士,是大儒賈誼的後人,大漢輕騎將軍賈龔之子,現任宣威都尉。”</p>
武威郡有個宣威縣,在騰格裏沙漠邊緣,長城邊上,設宣威都尉,是個部都尉,就是縣級軍區的帶兵軍官,統領一兩千人,秩俸不到六百石。</p>
劉襄心想,宣威都尉這個出仕的.asxs.,對賈詡這樣的家世來說,有點低,這其中可能有些故事。</p>
人情當麵,不及多想,他拱手見禮:“見過文和、子明。”</p>
兩人趕緊回禮:“拜見劉平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