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維慣性騙了楊修一下,誰知道這孩子腦子不正常,他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p>
“哈哈哈哈,此為詭辯之術也,我在書上讀到過,還是第一次有人能騙到我,劉宜程,我承認你是跟我一樣的聰明人了,我請你飲宴。”</p>
誰需要你承認啊,小屁孩自視過高了。劉襄既不想投到楊氏門下,楊修也不可能加入他的陣營,心裏是真的一點熱情都提不起來。</p>
</p>
“軍務在身,難有閑暇,辜負楊郎好意,著實遺憾,吾在這裏賠罪了。”</p>
楊修的性格有些古怪,似乎隻願意跟被他認同的人說話:“聽說你明軍略,尤為擅長統領騎兵,吾也讀過兵書,這騎兵有何講究?為何這般不同?”</p>
軍略這玩意,各有各的理解,劉襄闡述自己的觀點:“騎兵之利,全在先發二字。”</p>
“先發?”</p>
“先發,是打是走,全在一念之間。”</p>
楊修確實聰明,寥寥幾個字,他就聽明白了:“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敵人隻能跟著我的計策而行,果然高明!”</p>
他起了興致,似乎是第一次碰到年紀相彷,又能“同他一般聰明”的人物。</p>
可惜,有一種離別,叫做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p>
宿衛稟報,楊府遣人來尋。</p>
楊修撇撇嘴,非常掃興,任他聰明蓋世,也經不住母親的威嚴。</p>
“宜程兄,我明日再來尋你。”</p>
劉襄裝作遺憾的歎息道:“明日要拔營西進,不能與楊郎相會了。”</p>
楊修有些急促的發問:“就不能多留幾天嗎?”</p>
聽這話的意思,他似乎很孤獨,自認才高於眾,必定形單影隻,路都是自己選的,劉襄有點同情他,溫言說道:“軍令如山呐,失期要砍腦袋,位居人下,無可奈何。”</p>
“明日何時出營?吾來相送。”</p>
“卯時造飯,辰時出營。”</p>
楊修被他媽媽叫回去吃飯了,安平軍也點火造飯,吃過飯食,休息一夜,辰時拔營西進。</p>
劉襄與楊修在路邊話別,他真的一早就來相送,還送了劉襄一枚隨身玉佩,玉質微微透明,如油脂一般潤澤,通體潔白,一看就知價值不菲。</p>
人家送了貴重禮物,不回禮就不懂事了,可劉襄身上真沒什麽值錢的飾品,腰間寶劍是新式夾鋼法打造的,不能隨便送出去,隻好摘下後腰上掛著的弓箭。</p>
他用的是一張彤弓,力有一石,飾有鵲紋。</p>
“此鵲畫弓隨我曆經多次大戰,射過賊酋,殺過胡虜,今日送與楊郎,且做護身之用。”</p>
楊修雙手捧過:“多謝宜程兄。”</p>
“大軍已然起行,吾不可多待,這便要走了。”</p>
見劉襄要走,楊修突然發問:“宜程兄,我見過的所有人裏,你氣質最為獨特,所言所行與旁人都不相同,有一點疑惑想要請教,不知何為聰明人?”</p>
能安安穩穩活一輩子的都是聰明人,但劉襄不能這麽說,這不是楊修想要的答桉,他沉吟片刻,開口說道:“發人所不敢發,想人所不敢想,行人所不敢行。”</p>
說完不再耽誤,跨上赤菟,在馬上抱拳行禮,朗聲說道:“山水有相逢,咱們後會有期。”</p>
“後會有期。”楊修拱手回禮。</p>
大軍逐漸遠去,楊修回想著劉襄的言行,頗為自得的說道:“天下聰明人,吾與劉宜程也。”</p>
應付完楊修那個小屁孩,劉襄縱馬前行,華陰距離長安,走直線的話,隻有兩百多裏,可路徑繞來繞去,行程得有四百多裏,馬群、車隊迤邐而行,走了七天才到。</p>
看著眼前的巨大城池,劉襄真的被震撼到了,長安城的城牆,周長有五十多裏,麵積大概有一百五十平方裏,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城牆高五丈有餘,開有十二座城門,城內有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十二裏長。</p>
站在城門外往兩側觀瞧,麵前的城牆幾乎能通到視野盡頭,站在城中順著大街去看城牆,就跟野地裏麵看地平線一樣,他第一次在漢朝的城池裏麵有了遼闊這種感覺。</p>
現在這個時間段,長安還沒有破敗,城中有民八萬戶,人口接近三十萬,是東漢的西京,天下第二大的城市。</p>
這種大城市不能多看,打擊他造反的信心。</p>
他自詡現代人見多識廣,可他沒見過這麽大的古代城市啊,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真丟人。</p>
“哈哈哈,宜程第一次來西京,多看看,開開眼界,以後陛下定會招你上洛,洛京繁華尤盛西京,可千萬莫要迷了眼睛。”</p>
皇甫嵩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專門跑到長安等待劉襄,在城外安頓了兵馬,就拉著他同遊長安,估計是想讓他看看大漢的繁盛,挫一挫他的野性。</p>
兩人先在城裏轉了轉,皇甫嵩就帶著劉襄去拜見執金吾袁滂。</p>
袁滂麵容清瘦,須發皆白,已經八十多了,是蔡邕的舅舅,蔡昭姬的舅姥爺,出身陳郡袁氏,跟袁紹他們不是一家人,袁紹他們家是汝南袁氏。</p>
曾經做過司徒,七年前,因為漢朝發了大瘟疫,他就被罷了,現任執金吾。</p>
東漢的三公就是專門背黑鍋的,發生點什麽災疫事件,甭管什麽原因,先罷免一個三公再說。袁紹的爺爺袁逢就是因為地震被罷免的。</p>
這次征討涼州賊,張溫為正袁滂為副,張溫率軍在隴關,他坐鎮京兆。</p>
皇甫嵩帶著劉襄行禮拜見。</p>
袁滂和藹的說道:“都坐,都坐,不必拘禮,義真啊,這就是你舉薦的劉宜程?”說完打量著劉襄:“嗯,這孩子長得俊朗。”</p>
劉襄趕緊回話:“多謝袁公誇讚。”</p>
“聽義真說,你統率騎兵如天馬行空,北軍一戰的戰報吾看了,回馬一槍,當真難防,也是極為弄險,當時為何要回馬再戰?”</p>
“回袁公的話,北軍虛弱,孤軍在外,戰機千載難逢,屯騎笨拙卻駐紮在外,長水靈活已傷損過重,北軍五營已經無力在應對強攻,吾料定,回軍必勝。”</p>
袁滂苦笑著搖搖頭:“這世上敢說北軍虛弱的,僅你一個,果然膽魄驚人,初時聽聞你曾單身迎千軍,以為不過是以訛傳訛,現在見了,確有豪橫之氣。聽老夫一勸,過剛易折,需收斂鋒芒,剛柔並濟才是長久之道。”</p>
這話確實是金玉良言,劉襄又不是二愣子,好賴話還是分得出來的,他雙手作揖,恭敬的說道:“謝袁公指點,吾謹記在心。”</p>
袁滂這麽大歲數了,入朝為官五十多年,經曆的人物多了去了,是不是真心聽勸,一眼就能看出來,他捋捋胡須,滿意的點點頭:</p>
“嗯,年輕人能接受良言勸諫,不容易,要保持虛心,必能走得長久。此前行錯了路,改了便好,少年人難免犯錯,沒人會苛責,放下憂懼,前程錦繡。”</p>
“哈哈哈哈,此為詭辯之術也,我在書上讀到過,還是第一次有人能騙到我,劉宜程,我承認你是跟我一樣的聰明人了,我請你飲宴。”</p>
誰需要你承認啊,小屁孩自視過高了。劉襄既不想投到楊氏門下,楊修也不可能加入他的陣營,心裏是真的一點熱情都提不起來。</p>
</p>
“軍務在身,難有閑暇,辜負楊郎好意,著實遺憾,吾在這裏賠罪了。”</p>
楊修的性格有些古怪,似乎隻願意跟被他認同的人說話:“聽說你明軍略,尤為擅長統領騎兵,吾也讀過兵書,這騎兵有何講究?為何這般不同?”</p>
軍略這玩意,各有各的理解,劉襄闡述自己的觀點:“騎兵之利,全在先發二字。”</p>
“先發?”</p>
“先發,是打是走,全在一念之間。”</p>
楊修確實聰明,寥寥幾個字,他就聽明白了:“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敵人隻能跟著我的計策而行,果然高明!”</p>
他起了興致,似乎是第一次碰到年紀相彷,又能“同他一般聰明”的人物。</p>
可惜,有一種離別,叫做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p>
宿衛稟報,楊府遣人來尋。</p>
楊修撇撇嘴,非常掃興,任他聰明蓋世,也經不住母親的威嚴。</p>
“宜程兄,我明日再來尋你。”</p>
劉襄裝作遺憾的歎息道:“明日要拔營西進,不能與楊郎相會了。”</p>
楊修有些急促的發問:“就不能多留幾天嗎?”</p>
聽這話的意思,他似乎很孤獨,自認才高於眾,必定形單影隻,路都是自己選的,劉襄有點同情他,溫言說道:“軍令如山呐,失期要砍腦袋,位居人下,無可奈何。”</p>
“明日何時出營?吾來相送。”</p>
“卯時造飯,辰時出營。”</p>
楊修被他媽媽叫回去吃飯了,安平軍也點火造飯,吃過飯食,休息一夜,辰時拔營西進。</p>
劉襄與楊修在路邊話別,他真的一早就來相送,還送了劉襄一枚隨身玉佩,玉質微微透明,如油脂一般潤澤,通體潔白,一看就知價值不菲。</p>
人家送了貴重禮物,不回禮就不懂事了,可劉襄身上真沒什麽值錢的飾品,腰間寶劍是新式夾鋼法打造的,不能隨便送出去,隻好摘下後腰上掛著的弓箭。</p>
他用的是一張彤弓,力有一石,飾有鵲紋。</p>
“此鵲畫弓隨我曆經多次大戰,射過賊酋,殺過胡虜,今日送與楊郎,且做護身之用。”</p>
楊修雙手捧過:“多謝宜程兄。”</p>
“大軍已然起行,吾不可多待,這便要走了。”</p>
見劉襄要走,楊修突然發問:“宜程兄,我見過的所有人裏,你氣質最為獨特,所言所行與旁人都不相同,有一點疑惑想要請教,不知何為聰明人?”</p>
能安安穩穩活一輩子的都是聰明人,但劉襄不能這麽說,這不是楊修想要的答桉,他沉吟片刻,開口說道:“發人所不敢發,想人所不敢想,行人所不敢行。”</p>
說完不再耽誤,跨上赤菟,在馬上抱拳行禮,朗聲說道:“山水有相逢,咱們後會有期。”</p>
“後會有期。”楊修拱手回禮。</p>
大軍逐漸遠去,楊修回想著劉襄的言行,頗為自得的說道:“天下聰明人,吾與劉宜程也。”</p>
應付完楊修那個小屁孩,劉襄縱馬前行,華陰距離長安,走直線的話,隻有兩百多裏,可路徑繞來繞去,行程得有四百多裏,馬群、車隊迤邐而行,走了七天才到。</p>
看著眼前的巨大城池,劉襄真的被震撼到了,長安城的城牆,周長有五十多裏,麵積大概有一百五十平方裏,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城牆高五丈有餘,開有十二座城門,城內有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十二裏長。</p>
站在城門外往兩側觀瞧,麵前的城牆幾乎能通到視野盡頭,站在城中順著大街去看城牆,就跟野地裏麵看地平線一樣,他第一次在漢朝的城池裏麵有了遼闊這種感覺。</p>
現在這個時間段,長安還沒有破敗,城中有民八萬戶,人口接近三十萬,是東漢的西京,天下第二大的城市。</p>
這種大城市不能多看,打擊他造反的信心。</p>
他自詡現代人見多識廣,可他沒見過這麽大的古代城市啊,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真丟人。</p>
“哈哈哈,宜程第一次來西京,多看看,開開眼界,以後陛下定會招你上洛,洛京繁華尤盛西京,可千萬莫要迷了眼睛。”</p>
皇甫嵩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專門跑到長安等待劉襄,在城外安頓了兵馬,就拉著他同遊長安,估計是想讓他看看大漢的繁盛,挫一挫他的野性。</p>
兩人先在城裏轉了轉,皇甫嵩就帶著劉襄去拜見執金吾袁滂。</p>
袁滂麵容清瘦,須發皆白,已經八十多了,是蔡邕的舅舅,蔡昭姬的舅姥爺,出身陳郡袁氏,跟袁紹他們不是一家人,袁紹他們家是汝南袁氏。</p>
曾經做過司徒,七年前,因為漢朝發了大瘟疫,他就被罷了,現任執金吾。</p>
東漢的三公就是專門背黑鍋的,發生點什麽災疫事件,甭管什麽原因,先罷免一個三公再說。袁紹的爺爺袁逢就是因為地震被罷免的。</p>
這次征討涼州賊,張溫為正袁滂為副,張溫率軍在隴關,他坐鎮京兆。</p>
皇甫嵩帶著劉襄行禮拜見。</p>
袁滂和藹的說道:“都坐,都坐,不必拘禮,義真啊,這就是你舉薦的劉宜程?”說完打量著劉襄:“嗯,這孩子長得俊朗。”</p>
劉襄趕緊回話:“多謝袁公誇讚。”</p>
“聽義真說,你統率騎兵如天馬行空,北軍一戰的戰報吾看了,回馬一槍,當真難防,也是極為弄險,當時為何要回馬再戰?”</p>
“回袁公的話,北軍虛弱,孤軍在外,戰機千載難逢,屯騎笨拙卻駐紮在外,長水靈活已傷損過重,北軍五營已經無力在應對強攻,吾料定,回軍必勝。”</p>
袁滂苦笑著搖搖頭:“這世上敢說北軍虛弱的,僅你一個,果然膽魄驚人,初時聽聞你曾單身迎千軍,以為不過是以訛傳訛,現在見了,確有豪橫之氣。聽老夫一勸,過剛易折,需收斂鋒芒,剛柔並濟才是長久之道。”</p>
這話確實是金玉良言,劉襄又不是二愣子,好賴話還是分得出來的,他雙手作揖,恭敬的說道:“謝袁公指點,吾謹記在心。”</p>
袁滂這麽大歲數了,入朝為官五十多年,經曆的人物多了去了,是不是真心聽勸,一眼就能看出來,他捋捋胡須,滿意的點點頭:</p>
“嗯,年輕人能接受良言勸諫,不容易,要保持虛心,必能走得長久。此前行錯了路,改了便好,少年人難免犯錯,沒人會苛責,放下憂懼,前程錦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