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在想著山田的事情,涿郡人口多,人均占有的田地少,對山地的開發就比較多,分田的時候,山田也得考慮進去。</p>


    不像其他幾個郡,平原地區都種不過來, 有大片的荒地。</p>


    涿郡的山地,很少種植糧食,南方的那種梯田,北方百姓基本不考慮。水文條件不允許,土地也還沒有稀缺到那種程度,頂多是丘陵地區有一些糧田,其餘山地大多種植了桑樹、棗樹、桃樹、漆樹。</p>


    糧田、桑、麻、棗、桃,這些分給誰都行, 隻需要考慮分配的麵積就好, 不用考慮漢民會不會種植的問題。</p>


    漆樹就不一樣了,它不但要會種,還得會割漆,有一定的專業性。</p>


    割漆這活,還真不是誰都會的,要在漆樹的樹幹上,割出月牙型的刀痕,在刀痕的下麵插上貝殼,接取樹皮傷口中分泌出來的汁液,這就是生漆了。</p>


    需要一定的技術,而且這活特別辛苦,素來有“百裏千刀一兩漆”的說法。</p>


    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一百裏的漆園才能產一兩漆,是說漆民要反複往來, 上下攀爬, 不停的在漆樹林中穿梭,需要走百裏路,割上千刀,才能得到一兩生漆。</p>


    這種說法,有誇張的成分,但也足矣說明割取生漆的不易,粗略的算來,一兩生漆,怎麽也得割幾百棵樹。</p>


    但凡有其他活路,百姓都不願意當漆民。</p>


    漆民、鹽丁,都是極為辛苦的活計,鹽丁還好說,通過提升技術,改進生產方式,他們的處境會逐漸變好。</p>


    割漆這活,怎麽改進?到了現代,都是這麽割的,除了提高價格,劉襄想不出讓漆民過得更好的辦法。</p>


    可提高生漆的價格,甲胄的成本就會增加, 這跟他的初衷不符, 軍隊的戰力才是最重要的。</p>


    必須減少生漆交易的中間環節。</p>


    壓低生漆價格, 增加漆民待遇,就隻能犧牲中間商了。</p>


    劉襄決定,跟鹽鐵一樣,生漆也搞專營,隻許商人在外麵販漆進來,不許在本地收漆,將漆樹的所有權收回,雇傭漆民幹活,提高他們的待遇。</p>


    所有漆園,全部軍管,在將作監設立專管生漆的署衙。</p>


    偷取和走私生漆的,一律抄沒家產,罰作苦役。鼓勵百姓舉報,以罰沒贓款的一成,作為獎勵。</p>


    這是劉襄的老辦法了,誘之以利,發動群眾。他已經用這個辦法,幾乎清空了放高利貸的,還發了一筆小財,百姓也是非常支持這條發財之路的。</p>


    這個過程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避免不了的。</p>


    想做事,就得麵對問題,然後解決問題。無論什麽事情,無論哪個年代,問題從來都不會消失,天下就沒有不出問題的辦法,就看你麵對問題的態度了。</p>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出問題,就什麽都別幹了。</p>


    繼鹽鐵、礦藏之後,生漆也專營了,劉襄正在向托拉斯帝國,大步前進,下一步就該謀劃鑄造新幣的問題了。</p>


    鑄造新幣是早就在考慮的問題,東漢的鑄幣權並不集中,是下放到地方郡縣的,很多世家豪強鑽空子,私鑄錢幣橫行,這就離譜。</p>


    這種私鑄的錢幣,形製沒那麽統一,錢文的字形特征多變,質量參差不齊,劣幣橫行,五銖錢越來越不值錢。</p>


    等到董胖子進京,這廝大量鑄造劣錢,錢都毛了。</p>


    物價飛漲。</p>


    百姓都不敢用錢了,直接以物易物,大漢的經濟體係被破壞得七零八落。</p>


    劉襄必須在董胖子進京之前,自己鑄造新幣,規避被人割羊毛的事情發生。</p>


    他歎了口氣,需要處理的問題太多,也沒人能幫忙,到哪尋幾個能為我所用的人才呢?</p>


    他在別人眼裏,是造反的賊寇,雖然扯著一個漢室宗親的大旗,但地位高點的士族是不認可的,也就是能忽悠一下底層小民。</p>


    能為他所用的,要麽是出身卑微,想改換門庭的;要麽是落魄的寒門子弟;要麽是想複興家族,獲得政治權利的野心家。</p>


    幽州這破地方,一幫子邊軍武將,沒有幾個擅長民政的人才,他們也看不上劉襄這種賊寇。</p>


    被劉襄砍了腦袋的,其中就有不少人才,可惜了。</p>


    放眼整個三國時代,寒門出身的謀臣,根本就沒有幾個,有可能為他所用的,更是少之又少。</p>


    必須得改換身份啊。</p>


    趁亂而起,壯大勢力的第一步將要走完,第二步就是要跨過身份認同這道門檻。</p>


    宗室出身正在進行,軍威考驗即將到來,名士張目還沒有頭緒。</p>


    名士啊,小傻子盧毓他爹算一個,得想辦法拉好關係。</p>


    客居東萊的鄭玄算一個,得想辦法弄過來。能不能為他所用,這個再說,先弄到自己的碗裏來。</p>


    青州要鬧黃巾了,出於好心,接他到幽州避禍,不過分吧?作為漢室宗親,保護大漢名士,此乃應有之義,劉襄覺的很有道理啊。</p>


    他非常自信的認定,鄭玄一定會感激涕零,口吐芬芳,並且欣然接受。</p>


    道理這玩意,碰到跟你講道理的,非常好使,碰到不跟你講道理的,屁也不是。</p>


    劉襄一邊整理著自己的思緒,一邊在竹簡上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東西,他怕自己忘記了。</p>


    想法很多,記錄下來的也不少。</p>


    想到明天要開始放告、招兵、分田,還要準備移民,他又寫了告示,準備明天宣告四方。</p>


    </p>


    還寫了幾封文書:</p>


    在遒國、故安頒發招賢令。</p>


    招廣陽郡的書吏到涿縣大營聽命,準備安排移民事務。</p>


    範陽的六萬民夫起行,派兩千縣兵護送至涿縣大營交接。</p>


    寫完之後,準備明天再安排送信,今天已經很晚了,城門早已關閉,為這點事,沒必要夜開城門。</p>


    劉襄伸了個懶腰,看了看護衛在他身邊的趙雲、史阿,輕聲說道:“安排好值夜,都下去休息吧。”</p>


    趙雲擔憂的說道:“主公也要注意休息,不可煎熬身體,主公的傷勢還沒好利索呢。”</p>


    劉襄點點頭,突然聽到外麵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剛剛抬眼向外望去,史阿一個閃身,擋在劉襄麵前,左手扶住腰間劍匣,右手虛握劍柄,警惕的盯著門口。</p>


    趙雲急走幾步,已經到了門前,低喝一聲:“外麵何事?”</p>


    不等門口值守的宿衛答話,外麵傳來了大聲稟報:</p>


    “捷報!捷報!護烏桓校尉部捷報!”</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龍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釜中囚並收藏漢末龍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