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之事正在按部就班的推進,與黃巾軍正在對峙。</p>


    程誌遠短期內不敢主動進攻,劉襄也沒有現在打過去的意思。</p>


    命崔奕留守,命閻柔帶本部胡騎匯合安平右軍東進,攻取上穀、獷平、傂奚三縣。</p>


    這三縣人口加起來不到四千戶,以遊牧為主,耕地稀少,得攔河築壩,興修水利,才能開發出來,現在勞力不足,劉襄準備以後招募流民,再慢慢開墾。</p>


    劉襄帶著中壘營回到漁陽縣,北城城牆還在修築,各工坊正在搭建廠房,招募工匠、力役。</p>


    無論這裏,還是以後築城,修建道路,都需要快速完成,劉襄覺得還是得盡快弄出水泥,現代那種高標號的自然不敢想,以漢代的技術,古法水泥還是能做出來的。</p>


    水泥的三個最主要原料:石灰石、黏土和鐵礦。將石灰石和黏土一起磨成生料。</p>


    接下來把生料煆燒至部分或全部熔融,稱為熟料。最後把熟料和鐵粉或鐵礦渣同磨就得到水泥了。</p>


    劉襄大概就記得這些,找來石灰窯的工師,工師是各工坊管理工匠之人,把燒水泥的方法,水泥的性狀,自己的要求跟他一一說明,就讓他去試驗了。</p>


    指望劉襄親自動手?</p>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p>


    他又沒燒過,還不如燒石灰的工匠動手能力強呢。他多去看看,提提意見還行,動手就算了,那純屬搗亂。</p>


    劉襄還覺得可以將煉鐵和燒製水泥同時進行。</p>


    他記得春秋的時候就有高爐煉鐵了,後來經過西漢改進,到東漢時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了,南陽太守杜詩還發明了水排,用來給高爐鼓風。</p>


    還有煉鋼的炒鋼技術,東漢的《太平經》中就有明確記載。</p>


    把含碳量過高的生鐵加熱到半流體狀態,再和鐵礦石磨的粉末混和起來不斷“翻炒”,讓生鐵中所含碳元素不斷滲出、氧化,從而得到中碳鋼或低碳鋼。</p>


    如果繼續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鐵。這種方法始於西漢。</p>


    劉襄沒記錯的話,南北朝時期,灌鋼技術就興起了。</p>


    這種方法是熟鐵同生鐵一起加熱,由於生鐵的熔點低,易於熔化,待生鐵熔化後,它便“灌”入熟鐵中,使熟鐵增碳而得到鋼。</p>


    隻要配好生熟鐵用量的比例,就能比較準確地控製鋼中含碳水平,再經過鍛打,就可以得到質地均勻的鋼材。</p>


    這種方法比較容易掌握,工效提高較大,東漢的技術儲備已經夠了,完全可以實現。</p>


    他不想耽誤時間了,馬上去了冶鐵工坊。</p>


    冶鐵工師是個叫穀維的老頭,看著得有六十多了,劉襄跟著他參觀了一下工坊,問過幾句話才知道,他才四十歲。</p>


    劉襄歎了口氣,終日勞苦,自然老得快,但他不是神仙,不可能讓所有人都過上養尊處優的日子。</p>


    </p>


    以後會好的,一定會好起來的。劉襄暗中發誓。</p>


    收起心緒,去看高爐。</p>


    冶鐵高爐呈橢圓形,下部的爐牆向外傾斜,爐體高約兩丈,有四個風口,用馬排鼓風。</p>


    圍繞著冶鐵高爐,四周設置了炒鐵的方塘,鍛鐵所,配料間,降溫的砂房,還有專門的礦石庫房,成鐵庫房,燃料庫房,設施已經很齊備了。</p>


    這是大漢強盛的基礎之一,正是一個個這樣的地方,造就了大漢全方位的強大。</p>


    隻要自己不亂,四夷胡狄就得在大漢的威壓下瑟瑟發抖。</p>


    可惜了,這麽強盛的時代,就要雨打風吹去了。</p>


    必須要做些什麽,百年後神州陸沉,五胡亂華,想一想就心酸。</p>


    漢末三國啊,多麽璀璨的時代。</p>


    英雄崛起,戰將如雲,謀臣如雨,一個個人傑名留青史,生生的把五千六百萬漢民禍害得隻剩下七百五十萬。</p>


    最後神州大地被司馬家竊取,司馬家的子孫優不優秀,劉襄不知道,隻是他們得國不正,心虛得不行。</p>


    頒布的政策不在乎國家是不是強盛,他們隻想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利,不能讓人竊了去。</p>


    寧可被外敵覆滅。</p>


    然後,國家就真的被胡人滅了。</p>


    五胡亂華,十六國林立,漢人淪為兩腳羊,不再有一絲一毫大漢的風采。</p>


    那段曆史,每一個字裏都流著漢民的血淚,每一行都訴說著漢民的冤屈。</p>


    劉襄握緊拳頭,深吸了一口氣,一切就在這裏開始吧,他要改革煉鋼之法,先是灌鋼法,之後慢慢改進技術,直接高爐煉鋼。</p>


    鋼鐵是一個民族的脊梁,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全鋼戰具的軍隊,真的可以所向披靡。</p>


    劉襄說了灌鋼的想法,招來鐵匠、力役直接開爐試驗。</p>


    生鐵和熟鐵的熔點不同,鐵匠都是知道的,隻是沒人想過將這兩者混合煉鋼。</p>


    灌鋼法,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麽技術上的難度,隻是一個思維上的創新。</p>


    開爐鼓風,燒到一千兩百度左右,雖然沒有溫度計,但這幫老鐵匠隻是觀察鐵料的顏色便能掌握爐溫。</p>


    鐵料逐漸燒紅,隨著溫度提高,從櫻紅色轉變為橘黃色,生鐵開始融化,與熟鐵融為一體。</p>


    取出鐵料埋沙降溫,稍微冷卻就拿出來觀察,通過檢驗,確實煉出了鋼,可是鋼的質量卻不好。</p>


    劉襄並不失望,證明方法可行,此行就達到了目的,以後繼續研究配比就好。</p>


    “應該是配料的問題,穀工師可繼續試做,找到合適的配方。”</p>


    “唯。”穀維很是拘謹。</p>


    “還有個方法,用熟鐵做鐵料,置於爐中煆燒,爐口放置生鐵板,生鐵融化會滴在鐵料之上,可以用增減生鐵板的數量摸索配方。</p>


    盡快試做吧,成功之後,所有參與的鐵匠都有軍爵賞賜。</p>


    吾在此處,汝等俱都拘謹,這便回了。”</p>


    劉襄說完就走,建議已經提完了,他留在這也沒什麽用處,方才鐵匠煉鐵,他也隻能在一邊幹看著。</p>


    從冶鐵工坊出來,劉襄跑到了刀劍工坊,跟鑄刀工師說道:“吾聽過一種神兵利器的鍛造方法,是用百煉之法打造,折疊鍛打十餘次。</p>


    然後把這樣兩塊鋼疊在一起,中間夾雜軟鋼,加熱到黃白之色,反複鍛打,讓這三塊鋼最終合而為一,再慢慢打製成刀,最後用覆土燒刃,則刀刃鋒利刀身堅韌。</p>


    汝可試做一把,拿來我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龍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釜中囚並收藏漢末龍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