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嘴上說是今早收到的奏疏,但殿中的大臣心裏都跟明鏡似的,朝鮮的國書是前幾日快馬送過來的。


    而這封不跟著國書一塊送達,卻在今早送過來,這絲毫沒有道理。


    顯然,這封奏疏是與國書一塊送達的,隻是被陛下壓著,沒讓群臣知曉。


    至於為何被壓下,這個一聽便知。


    而事實上,這封奏疏確實是前幾日收到的,隻不過乃是一封密奏,弘治皇帝本不願讓群臣知曉,但眼見此事一直沒有個定論,隻能將裏麵敏感的內容全部塗掉,再拿出來念,好讓這些群臣以此來打消疑慮。


    但饒是刪減了許多,整本奏疏的內容仍是讓這些大臣不由動容,因為這封奏疏寫得實在是太露骨了。


    沒有比露骨更合適的形容詞。


    奏疏中講,朝鮮之國內士族衰微,外戚勳貴,王權勢大,如今已與朝鮮之士大夫達成謀約,總督與朝鮮文臣共治朝鮮,架空王權,架空外戚,架空勳貴。


    憑借此法,先予架空,再靜待時機予以蠶食分化,直至將其完全變作大明的領土。


    朝鮮乃戰略要衝,其可作為大明的東門戶,遼東若是有變,可與關內互為犄角依仗。


    或許是由於刪改太多的緣故,整本奏疏聽起來並不連貫,基本上聽著聽著,就驟然轉到了別的地方,但這並不影響人對這封奏疏的理解。


    一封奏疏念罷,弘治皇帝又默了一陣子,才出聲道:“知曉了原委,眾卿如今的顧慮可是消減了一些?”


    何止是消減了一些,在場大臣心中的顧慮都打消了大半,原來是.這麽回事。


    與朝鮮的士族有謀約,和大明總督共治朝鮮,架空的其餘一切勢力。


    這真是戳中了所有士大夫心中的那個點。


    學而優則仕,致君堯舜上,治天下這等事,最好別讓旁人來摻和,就該交給我等來做。


    他們不禁去想,若自己身處朝鮮,又是一名士大夫,恐怕也會為了實現這個謀約,以至於出賣家國.


    可見這封奏疏實在是寫得過於直白,光聽著讓人臉上掛不住。


    而且聽著不甚連貫,隻怕還刪減了不少。


    短暫的沉默後,王恕出聲道:“朝鮮若是這般,那臣等再無疑慮。”


    “既如此,那何人前去?”


    “.”


    聽到問話,李東陽,謝遷,韓文,這幾個五十歲出頭的大臣都知曉,這話是在問他們。


    問他們三個裏誰願意去。


    說真的,若朝鮮是這樣的情況,跑去擔任總督確實沒了什麽風險,隻是遠離故土,去外邦任職,還是讓人難以下定決心。


    以至於三人一時間無人應聲,最後卻是齊齊躬身,“臣等全憑陛下做主。”


    “依朕之見,不若”弘治皇帝的目光在這三位大臣裏環顧,最後越過了李東陽和謝遷,看向了韓文,“韓卿家,便勞煩你去朝鮮擔任這總督如何?”


    見皇上將人選定在了自己身上,韓文心裏一緊,但旋即整個人卻忽而放鬆下來。


    很奇特的心理,但確實有種放鬆的感覺。


    有時候,人總是在搖擺不定中糾結,這時就需要外力來決定。


    韓文深吸口氣,“臣必不負陛下所托。”


    “嗯”


    弘治皇帝嗯了一聲,“既然此事已定,那諸卿便出宮吧。快要過年了,韓卿家擔任總督一事,等過了年再行赴任吧。”


    幾位大臣慢慢跪下了,叩首應了聲是,有的自己站起了,有的年老站不起來,旁人攙扶著起身,幾人慢慢退了出去。


    弘治皇帝用餘光望著退出殿門的幾人,將懷中的銅爐抱得愈發緊了,半晌,他轉頭看向旁邊的簫敬,“南直隸那邊可有奏報呈上來?”


    “回皇爺,奴婢派廠衛明裏暗裏都在盯著,一旦有消息,立馬呈奏上來。”


    “須得盯得緊一些,變法之事,事關重大。”


    簫敬忙是應了,而朱佑樘又不再言語,隻是凝望著大殿的角落怔怔的出神,明明正值而立之年,那副麵容卻透著一股與年齡極為不符的遲暮之感。


    簫敬鼻頭有點發酸,動動嘴唇,最後話到嘴邊變成了一句問詢:“皇爺,天冷的厲害,奴婢再去給您熬一碗參湯罷”


    好半天,弘治皇帝才像是回過神來,擺手道:“不必,朕尚還挺得住。”


    隨後他問道:“你說,倭國那邊冷嗎?”


    ——————————————————


    倭國冷的厲害。


    似乎比大明還要冷。


    如今,趁著一個茫茫的雪天,明軍已是攻到了倭國的京都,數萬大軍,隻花費一月有餘,便一路摧枯拉朽打到了倭國的都城,並且兵臨城下,看似容易,但實則一點也不難。


    說是運氣也好,說是抓住了時機也罷,總之,能一路打到這裏可謂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自是而今正值倭國內亂,無數大名各自為政,各自為戰,京都的所謂倭國天皇,根本對國內勢力無法進行統籌,說政令出不了京都城是虛詞,事實上是政令難出宮牆。


    麵對明軍的推進,壓根就無法做出任何的應對措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


    或許連看著都做不到,明軍推進的太快,深居宮裏的天皇對此大概率是一無所知。


    所謂地利,乃是京都的地理位置,這個地方位於倭國的西邊,而佐渡島也在西邊,隻不過,一個偏向西北,一個偏向西南。


    順著佐渡島登陸倭國之後,大軍便徑直往南,七八百裏之地便是倭國的京都所在。


    至於人和,自然是不封刀的決策,讓軍隊的士氣發揮到了最大。


    總之,如今倭國京都城已在眼前。


    頃王城,廢宮室,隻在眼前。


    但打到這裏,甚至是將這座城拿下,也不代表拿下了倭國全境,距離亡其國滅其種更是還遙遠得很。


    倭國本土四島,連一個本州島都未能拿下,隻是一路向著倭國的京都行軍,期間曆經大小數場戰役,滅了幾個大名,屠了幾座城罷了。


    但此次若能破了京都城,所達成的意義仍舊是重大的。


    而且此戰必要覆了這座城。


    因為此城太過僭越,僭越的不是規模,而是名稱,大明的都城順天府,皇城居中,中軸線劃分左右,東邊是宛平縣,西邊是大興縣。


    唐時的長安城,更是典型的軸對稱布局,東麵萬年縣,西麵是長安縣。


    曆朝曆代的都城莫不如此,而這座倭國的京都也是仿照華夏的都城布局,同樣是劃分左右,隻不過他們劃分的左右不叫縣,而是叫做城,左麵叫長安城,右邊叫洛陽城。


    什麽檔次,左右劃分的兩個地方居然敢用我華夏的兩座帝城之名?


    其中的險惡用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必須要給它砸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家娘子萌萌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豆地瓜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豆地瓜派並收藏我家娘子萌萌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