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放心嗎?”
伴隨著夏源的這句發問,在場的朝鮮大臣又沉默了,放心嗎?
在君主的權利方麵,朝鮮與大明的情況不同,大明是文臣一家獨大,沒有任何勢力能去與文臣進行製約。
外戚,大明從立國起就在壓製外戚,皇後選擇平民百姓出身的女子,公主必須下嫁給尋常百姓。
勳貴及武將勢力,大明立國之初,這個團體的勢力很大,大到牢牢壓製著文官集團。
但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子鋪路,殺掉了一大部分,朱棣靖難之變,奪得皇位之後,這個團體又再一次抬頭,但一場土木堡之變,這個階層徹底廢掉了。
至於太監,一群依附著皇權的閹人,是能掀起些風浪,但重用太監的大明皇帝有幾個全身而退的。
帝王權術的本質在於平衡之道,而大明的文官集團沒有任何勢力能去製衡他們。
這便意味著,皇帝想采取平衡之道,隻能借助這些文臣的內部矛盾,拉一批,打一批。
但拉來拉去,打來打去,朝堂上獲利的永遠是文官,也隻能是文官。
可朝鮮,勳貴,官僚,外戚,這三方勢力都齊了,在小小的半島上爭妍鬥豔,你方唱罷我登台。
這樣的政治局麵,隻要朝鮮國王懂些權謀之術,便能牢牢的把持著國中的權柄,更別說,他們還背靠著大明這顆參天大樹。
他們用多年的溫順恭敬換來大明所賜予的合法性乃至正統性,遇到棘手的事完全可以請上邦出麵解決。
這才是朝鮮這個藩國的本質,這個國家的王有恃無恐,隻要大明還在,他們不擔心有人能推翻他們,想要做些大明無法容忍的事情,隻要瞞住了大明便好。
譬如此次的李隆事件一般,若是大明的皇帝作出這等事,將國子監改為妓院,大肆誅殺儒家士族,隻怕天下皆反。
可到了朝鮮,李隆將成均館成了妓院,這些朝鮮的大臣和士族忍了,戊午士禍,忍了,直到甲子士禍的爆發,才終於忍無可忍,奮起反擊。
而現在,李隆是被大明派兵推翻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能推翻自己的君主,甚至並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這等事。
他們隻是在想,如今大明幫著解決了這一次,若是再出現這等君主,沒有大明的幫襯,自己又該如何?
他們都沿著這個假設去思忖,有人將目光看向提出這個假設的人,動動嘴唇,欲言又止的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選擇緘默。
夏源也察覺到了那幾名望著他的朝鮮官員,甚至能感覺到這幾人應當是猜出了自己的意圖,但幾人這幅緘默的態度,讓他很滿意。
自己的話起了作用不,跟自己的話沒多大關係,更多的還是身份立場,以及利益使然。
“你們也不放心對嗎?那不知伱等可曾知曉唐史,唐朝高宗之時,大唐曾派兵攻滅了高句麗,後在此設立安東都護府,與新羅共治朝鮮,說起來,追根溯源,這新羅還是你等的先祖.”
說到此,夏源倏地笑了一下,很莫名的笑意,讓人看不懂,不知這有什麽好笑的。
但其實,夏源隻是想起了後世的那群棒子,高句麗當年將新羅打的跟三孫子似的,這群人卻嚷嚷著高句麗是他們祖宗。
認個祖宗都能認錯,不愧是棒子。
他抿抿嘴,斂住笑意,接著說道:“如今朝鮮出了李隆這等君王,而你等對此竟無計可施,若不是我大明將士剛好在此,還不知又要釀出什麽惡果。
此事雖是你朝鮮之過,但也是我大明太過放任朝鮮國主所致,亦是山高水長,遇事不能及時奏稟大明之緣故。
值此之際,隻得效仿唐時的安東都護府,效仿漢時的諸侯國之製,由我大明設立駐朝鮮總督一名,專程軴辦朝鮮,其一,是對朝鮮國主予以監督,其二,若你朝鮮國中有事,也能及時稟奏大明,你等以為如何?”
所有的朝鮮官員登時又有些嘩然,抬起頭望著夏源那張清雋的臉龐,有人覺得喉嚨莫名有些幹澀,下意識的就想開口說些什麽,但又硬生生的止住,目光去看其餘人,想等個人先站出來表態,自己再緊隨其後。
但他們卻發現,其餘人也在看自己,似乎都懷著和自己一樣的目的。
朱厚照挑了挑眉,噢,繞來繞去,原來就是想在朝鮮設個總督?
耐心等待一陣,見沒人站出來說願意或是不願意,夏源又把目光看向樸元宗,雖然他不知道這個朝鮮官員是誰,但他看得出來,這個人的身份很高,應當是朝鮮很大的官。
隻要讓這個人點頭,此事應該就能定下了。
夏源心裏想著,張口問道:“你覺得如何?”
“小臣.”
樸元宗張張嘴,在朝鮮設個總督,這設的不是總督,分明設的是個活祖宗。
他不想答應,可不知該用什麽樣的說辭回絕,畢竟是朝鮮君王失德在先,大明才有了如此做的借口。
而且凡事往好處想,有了這個總督,起碼不會再發生這等君王屠殺國中大臣儒生,妄圖滅儒,他們卻無計可施,隻能一退再退。
何況這種結果比廢了朝鮮的君位要好的多,隻是派個總督過來監管而已。
沉默半天,他最後還是將身子躬下,“朝鮮全憑上邦做主。”
有了樸元宗的帶頭,其餘的朝鮮大臣也紛紛跟進,但仍有些人緘默著不做聲。
夏源不知道這些人是不願意,還是在觀望,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隻要有一部分人同意便好。
“如今既然要在朝鮮設立總督,那便還有一則,我大明還當派出軍隊來朝鮮駐軍,此乃保護你朝鮮之意。
若你國內有所叛亂,大明的駐軍可幫著平叛,若是有外敵入侵,我大明的駐軍也可幫你朝鮮抵禦外敵,數十年前,女真入侵你朝鮮,掠你子民,殺你婦孺,至今想來,仍讓人覺得痛心疾首。”
說到此,夏源倏然把腦袋轉向一旁的朱厚照,“殿下,朝鮮之民亦是我大明子民,數十年前朝鮮之慘劇,殿下覺得痛心嗎?”
朱厚照先是一怔,旋即連連點頭:“痛心,本宮何嚐不痛心。”
說著,便要作出一幅痛心疾首的樣子。
“是啊,臣想來也是痛心無比。”夏源一臉悲憫,又對著朝鮮的這些大臣承諾道:“你們放心,此後若有了大明軍隊於此,必不再教此等慘劇發生。”
稍稍有些漫長的沉默之後,一眾朝鮮大臣接著躬身應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又是保護,又是幫著平叛的,拒絕的話多少顯得不知好歹。
(本章完)
伴隨著夏源的這句發問,在場的朝鮮大臣又沉默了,放心嗎?
在君主的權利方麵,朝鮮與大明的情況不同,大明是文臣一家獨大,沒有任何勢力能去與文臣進行製約。
外戚,大明從立國起就在壓製外戚,皇後選擇平民百姓出身的女子,公主必須下嫁給尋常百姓。
勳貴及武將勢力,大明立國之初,這個團體的勢力很大,大到牢牢壓製著文官集團。
但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子鋪路,殺掉了一大部分,朱棣靖難之變,奪得皇位之後,這個團體又再一次抬頭,但一場土木堡之變,這個階層徹底廢掉了。
至於太監,一群依附著皇權的閹人,是能掀起些風浪,但重用太監的大明皇帝有幾個全身而退的。
帝王權術的本質在於平衡之道,而大明的文官集團沒有任何勢力能去製衡他們。
這便意味著,皇帝想采取平衡之道,隻能借助這些文臣的內部矛盾,拉一批,打一批。
但拉來拉去,打來打去,朝堂上獲利的永遠是文官,也隻能是文官。
可朝鮮,勳貴,官僚,外戚,這三方勢力都齊了,在小小的半島上爭妍鬥豔,你方唱罷我登台。
這樣的政治局麵,隻要朝鮮國王懂些權謀之術,便能牢牢的把持著國中的權柄,更別說,他們還背靠著大明這顆參天大樹。
他們用多年的溫順恭敬換來大明所賜予的合法性乃至正統性,遇到棘手的事完全可以請上邦出麵解決。
這才是朝鮮這個藩國的本質,這個國家的王有恃無恐,隻要大明還在,他們不擔心有人能推翻他們,想要做些大明無法容忍的事情,隻要瞞住了大明便好。
譬如此次的李隆事件一般,若是大明的皇帝作出這等事,將國子監改為妓院,大肆誅殺儒家士族,隻怕天下皆反。
可到了朝鮮,李隆將成均館成了妓院,這些朝鮮的大臣和士族忍了,戊午士禍,忍了,直到甲子士禍的爆發,才終於忍無可忍,奮起反擊。
而現在,李隆是被大明派兵推翻的,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能推翻自己的君主,甚至並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這等事。
他們隻是在想,如今大明幫著解決了這一次,若是再出現這等君主,沒有大明的幫襯,自己又該如何?
他們都沿著這個假設去思忖,有人將目光看向提出這個假設的人,動動嘴唇,欲言又止的想說什麽,但最後還是選擇緘默。
夏源也察覺到了那幾名望著他的朝鮮官員,甚至能感覺到這幾人應當是猜出了自己的意圖,但幾人這幅緘默的態度,讓他很滿意。
自己的話起了作用不,跟自己的話沒多大關係,更多的還是身份立場,以及利益使然。
“你們也不放心對嗎?那不知伱等可曾知曉唐史,唐朝高宗之時,大唐曾派兵攻滅了高句麗,後在此設立安東都護府,與新羅共治朝鮮,說起來,追根溯源,這新羅還是你等的先祖.”
說到此,夏源倏地笑了一下,很莫名的笑意,讓人看不懂,不知這有什麽好笑的。
但其實,夏源隻是想起了後世的那群棒子,高句麗當年將新羅打的跟三孫子似的,這群人卻嚷嚷著高句麗是他們祖宗。
認個祖宗都能認錯,不愧是棒子。
他抿抿嘴,斂住笑意,接著說道:“如今朝鮮出了李隆這等君王,而你等對此竟無計可施,若不是我大明將士剛好在此,還不知又要釀出什麽惡果。
此事雖是你朝鮮之過,但也是我大明太過放任朝鮮國主所致,亦是山高水長,遇事不能及時奏稟大明之緣故。
值此之際,隻得效仿唐時的安東都護府,效仿漢時的諸侯國之製,由我大明設立駐朝鮮總督一名,專程軴辦朝鮮,其一,是對朝鮮國主予以監督,其二,若你朝鮮國中有事,也能及時稟奏大明,你等以為如何?”
所有的朝鮮官員登時又有些嘩然,抬起頭望著夏源那張清雋的臉龐,有人覺得喉嚨莫名有些幹澀,下意識的就想開口說些什麽,但又硬生生的止住,目光去看其餘人,想等個人先站出來表態,自己再緊隨其後。
但他們卻發現,其餘人也在看自己,似乎都懷著和自己一樣的目的。
朱厚照挑了挑眉,噢,繞來繞去,原來就是想在朝鮮設個總督?
耐心等待一陣,見沒人站出來說願意或是不願意,夏源又把目光看向樸元宗,雖然他不知道這個朝鮮官員是誰,但他看得出來,這個人的身份很高,應當是朝鮮很大的官。
隻要讓這個人點頭,此事應該就能定下了。
夏源心裏想著,張口問道:“你覺得如何?”
“小臣.”
樸元宗張張嘴,在朝鮮設個總督,這設的不是總督,分明設的是個活祖宗。
他不想答應,可不知該用什麽樣的說辭回絕,畢竟是朝鮮君王失德在先,大明才有了如此做的借口。
而且凡事往好處想,有了這個總督,起碼不會再發生這等君王屠殺國中大臣儒生,妄圖滅儒,他們卻無計可施,隻能一退再退。
何況這種結果比廢了朝鮮的君位要好的多,隻是派個總督過來監管而已。
沉默半天,他最後還是將身子躬下,“朝鮮全憑上邦做主。”
有了樸元宗的帶頭,其餘的朝鮮大臣也紛紛跟進,但仍有些人緘默著不做聲。
夏源不知道這些人是不願意,還是在觀望,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隻要有一部分人同意便好。
“如今既然要在朝鮮設立總督,那便還有一則,我大明還當派出軍隊來朝鮮駐軍,此乃保護你朝鮮之意。
若你國內有所叛亂,大明的駐軍可幫著平叛,若是有外敵入侵,我大明的駐軍也可幫你朝鮮抵禦外敵,數十年前,女真入侵你朝鮮,掠你子民,殺你婦孺,至今想來,仍讓人覺得痛心疾首。”
說到此,夏源倏然把腦袋轉向一旁的朱厚照,“殿下,朝鮮之民亦是我大明子民,數十年前朝鮮之慘劇,殿下覺得痛心嗎?”
朱厚照先是一怔,旋即連連點頭:“痛心,本宮何嚐不痛心。”
說著,便要作出一幅痛心疾首的樣子。
“是啊,臣想來也是痛心無比。”夏源一臉悲憫,又對著朝鮮的這些大臣承諾道:“你們放心,此後若有了大明軍隊於此,必不再教此等慘劇發生。”
稍稍有些漫長的沉默之後,一眾朝鮮大臣接著躬身應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又是保護,又是幫著平叛的,拒絕的話多少顯得不知好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