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爭吵仍在持續。
“國庫如今就隻有四百餘萬兩,還有這麽多國事都等著要銀子。你要一百萬!他要一百萬!要不我韓某人這個戶部尚書讓給你們兼著?到時候需要多少銀子自己到國庫去取便是!”
這話說的已是犯了忌諱,內閣首輔劉健連忙出來打圓場道:“韓部堂,你如此暴躁作甚?在場的諸位都是憂心國事,你何必要如此大聲吵嚷?失了體麵?”
“劉公,非是我韓某人要大聲吵嚷,實在是國事艱難。”
韓文也曉得自己方才說錯了話,掃視著在場的一眾重臣,“我韓某人知曉各位的艱辛,也理解諸位的難處。但實在是國庫空虛,就這四百多萬兩的銀子,若如此的撥出去,其餘的國事又該如何?”
劉健接過話頭,依舊說的慢條斯理,“三年慶,三年災,今歲是個災年,廣地的大災,濮州的地崩,水患,還有其餘幾省的漕運損毀,西南的米魯之亂也才剛剛勘定。
俯仰陛下聖明,及諸位實心用事,總算是熬到了歲末,就差這臨門一腳。
隻待邁過這個坎,這災年也便過去了。
正如韓部堂適才所言,如今國事艱難,諸位都是為了國事,都是為了朝廷,都是為了我大明天下。何必要吵來吵去?
莫要爭吵,心平氣和的慢慢談。大家夥兒歸攏歸攏,看哪些地方該撥款,哪些地方不該撥款,哪個多撥,哪個少撥,凡事總有個輕重緩急。
這國庫裏的四百萬兩銀子,勻一勻,咱們盡量將這些國事都給解決了。解了陛下的憂慮,解了朝廷的憂慮,解了我大明天下的憂慮。如此,我等做臣子的也好踏踏實實的過個年。”
李東陽出聲道:“劉公說的在理,諸位先歸攏歸攏,商量商量,也莫要爭吵。禦前失了禮數,即便陛下不見罪,我等也是臣德有愧。”
這番話說罷,一眾朝中重臣似是都有了默契一般,向著丹陛的方向躬身行禮,“臣等禦前失儀,望陛下恕罪。”
“諸卿也都是憂心國事,為朕解憂,朕如何能見罪?快都平身吧。”
弘治皇帝的聲音一貫的柔和,麵容也是往常那般的溫雅,卻藏好了眼中的那一抹悲意。
他知道分贓大會就要開始了。
這一個個忠君體國的大臣,都拿著國事這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要銀子,銀子給下去,上上下下先抓一把油水,接著才會落到國事上。
這種‘慣例’,當年他還是太子時,便已聽父皇說過。
【這天下哪有不貪的官,不求至清至廉,但求三分為己,七分為國,便已是賢臣。】
父皇,您來幫孩兒看看,這些人是幾分為己,幾分為國?
這時,兵部尚書馬文升道:“陛下,方才說的那一百萬兩銀子,用於發放積欠的餉銀遠遠不夠,臣也並非不能知曉朝廷的難處。
但如今年關將近,總得給這些將士們發放些餉銀,好讓他們過年。
十數萬的將士,那些參將,遊擊倒還不至沒銀子過年。但下頭的低級旗官,以及尋常兵士是一定要給的,而且至少也得發上三個月的餉銀,老臣大致算了算,最少也需八十萬兩。”
朱佑樘在心裏沉吟著,八十萬兩.
“韓卿家,八十萬兩的銀子,你戶部覺得如何?可拿的出來?”
韓文躬身施禮,肅然道:“陛下,戶部是大明的戶部,是陛下的戶部,非是臣的戶部。臣伏惟陛下聖裁。”
“那便撥吧。”
“臣謹遵陛下聖意。”
弘治皇帝知道這八十萬兩撥出去,絕不可能一文不少的全發到那些將士們手中。
但又有什麽辦法。
如今已是寅吃卯糧,年年都是今歲的稅銀發放去歲的欠餉,即便如此,還有經年累月的欠餉未能發放補齊,若不予發放,恐真有嘩變之險。
八十萬兩的銀子撥出去,哪怕隻有七十萬兩,六十萬兩,甚至五十萬兩,是用來發給將士們的,那也勝過一文不發。
解決了一樁事,朱佑樘的目光又開始掃視群臣,接下來輪到誰要分贓。
“曾卿家,方才你工部說需要調撥工款勘修漕運,需要多少?”
曾鑒先行禮,而後才道:“陛下容稟:如今已是臘月,漕運河麵上凍。據各地奏報,冰凍最薄之地也有三尺厚,而今勘修起來最是方便。
經工部的預計,若是年關不歇,趕在明年陽春時節,應當能將各處損毀的堤壩修好。
而漕運關乎我大明社稷,征收稅銀糧草都需經漕運運送,不可不慎。
如今幾省遭災,可以吸納饑寒無著的災民前來勘修各處損毀的河堤河道,以工代賑。因此按臣的意思,銀子可以少撥一些,但糧食需要多撥,買各樣建材大約需五十萬兩,而糧食怕是需要個一百萬石。”
弘治皇帝默默將這番話聽罷,轉向戶部尚書韓文,“京師各大倉儲如今還有多少存糧?”
“回陛下的話,今夏北邊的幾個省份都是炎熱無雨。收成積欠,征秋季稅糧之時,仰賴陛下如天之仁,免了遭災嚴重地區一年或三年的賦稅,輕微些的也是免了今次秋稅。
也即是說,今歲征得秋糧幾乎都來自於南方各省,若算開支的話,供應邊軍和大明各地軍隊的糧草,還有西南的戰事糧草供應,以及賑災之糧,這些都是大宗的支出。如今各大倉儲隻剩下大約三百多萬石的糧食。”
弘治皇帝接著問道:“那若撥出這一百萬石當如何?”
“過於多了些,今年遭災的省份較多,涉及到的百姓數百萬之眾,僅憑各地的官倉糧食遠遠不夠,如今到了寒冬臘月,須得調撥糧食賑災。
經戶部合計,至少得撥兩百萬石的糧食分批運往各州府縣,不然不知有多少百姓將會凍餓而亡。”
“.”弘治皇帝聞言陷入沉默,心頭一陣喟然,一邊是以工代賑,是大明朝重中之重的漕運,一邊是等著賑災的數百萬百姓。
災,全是災。
他想起了這些年遭的大災小災,又想起了今日聽到的那些,大明朝的天上缺少暖濕氣流,因此缺雨少雪,我大明朝何以失德至此
朱佑樘用手揪緊了身前禦案上的黃稠桌布,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平和下來,
“漕運事涉我大明社稷,須得治理,不可慢怠。以工代賑更需實行,多吸納一些流民災民,也能多緩解一些各省的負擔,五十萬兩銀子,一百萬石糧食便撥下去罷。”
韓文連忙出聲道:“陛下.”
“聽朕說完,至於各地的賑災糧,百姓更是重中之重,二百萬石糧食也便撥下去罷”
(本章完)
“國庫如今就隻有四百餘萬兩,還有這麽多國事都等著要銀子。你要一百萬!他要一百萬!要不我韓某人這個戶部尚書讓給你們兼著?到時候需要多少銀子自己到國庫去取便是!”
這話說的已是犯了忌諱,內閣首輔劉健連忙出來打圓場道:“韓部堂,你如此暴躁作甚?在場的諸位都是憂心國事,你何必要如此大聲吵嚷?失了體麵?”
“劉公,非是我韓某人要大聲吵嚷,實在是國事艱難。”
韓文也曉得自己方才說錯了話,掃視著在場的一眾重臣,“我韓某人知曉各位的艱辛,也理解諸位的難處。但實在是國庫空虛,就這四百多萬兩的銀子,若如此的撥出去,其餘的國事又該如何?”
劉健接過話頭,依舊說的慢條斯理,“三年慶,三年災,今歲是個災年,廣地的大災,濮州的地崩,水患,還有其餘幾省的漕運損毀,西南的米魯之亂也才剛剛勘定。
俯仰陛下聖明,及諸位實心用事,總算是熬到了歲末,就差這臨門一腳。
隻待邁過這個坎,這災年也便過去了。
正如韓部堂適才所言,如今國事艱難,諸位都是為了國事,都是為了朝廷,都是為了我大明天下。何必要吵來吵去?
莫要爭吵,心平氣和的慢慢談。大家夥兒歸攏歸攏,看哪些地方該撥款,哪些地方不該撥款,哪個多撥,哪個少撥,凡事總有個輕重緩急。
這國庫裏的四百萬兩銀子,勻一勻,咱們盡量將這些國事都給解決了。解了陛下的憂慮,解了朝廷的憂慮,解了我大明天下的憂慮。如此,我等做臣子的也好踏踏實實的過個年。”
李東陽出聲道:“劉公說的在理,諸位先歸攏歸攏,商量商量,也莫要爭吵。禦前失了禮數,即便陛下不見罪,我等也是臣德有愧。”
這番話說罷,一眾朝中重臣似是都有了默契一般,向著丹陛的方向躬身行禮,“臣等禦前失儀,望陛下恕罪。”
“諸卿也都是憂心國事,為朕解憂,朕如何能見罪?快都平身吧。”
弘治皇帝的聲音一貫的柔和,麵容也是往常那般的溫雅,卻藏好了眼中的那一抹悲意。
他知道分贓大會就要開始了。
這一個個忠君體國的大臣,都拿著國事這等冠冕堂皇的借口要銀子,銀子給下去,上上下下先抓一把油水,接著才會落到國事上。
這種‘慣例’,當年他還是太子時,便已聽父皇說過。
【這天下哪有不貪的官,不求至清至廉,但求三分為己,七分為國,便已是賢臣。】
父皇,您來幫孩兒看看,這些人是幾分為己,幾分為國?
這時,兵部尚書馬文升道:“陛下,方才說的那一百萬兩銀子,用於發放積欠的餉銀遠遠不夠,臣也並非不能知曉朝廷的難處。
但如今年關將近,總得給這些將士們發放些餉銀,好讓他們過年。
十數萬的將士,那些參將,遊擊倒還不至沒銀子過年。但下頭的低級旗官,以及尋常兵士是一定要給的,而且至少也得發上三個月的餉銀,老臣大致算了算,最少也需八十萬兩。”
朱佑樘在心裏沉吟著,八十萬兩.
“韓卿家,八十萬兩的銀子,你戶部覺得如何?可拿的出來?”
韓文躬身施禮,肅然道:“陛下,戶部是大明的戶部,是陛下的戶部,非是臣的戶部。臣伏惟陛下聖裁。”
“那便撥吧。”
“臣謹遵陛下聖意。”
弘治皇帝知道這八十萬兩撥出去,絕不可能一文不少的全發到那些將士們手中。
但又有什麽辦法。
如今已是寅吃卯糧,年年都是今歲的稅銀發放去歲的欠餉,即便如此,還有經年累月的欠餉未能發放補齊,若不予發放,恐真有嘩變之險。
八十萬兩的銀子撥出去,哪怕隻有七十萬兩,六十萬兩,甚至五十萬兩,是用來發給將士們的,那也勝過一文不發。
解決了一樁事,朱佑樘的目光又開始掃視群臣,接下來輪到誰要分贓。
“曾卿家,方才你工部說需要調撥工款勘修漕運,需要多少?”
曾鑒先行禮,而後才道:“陛下容稟:如今已是臘月,漕運河麵上凍。據各地奏報,冰凍最薄之地也有三尺厚,而今勘修起來最是方便。
經工部的預計,若是年關不歇,趕在明年陽春時節,應當能將各處損毀的堤壩修好。
而漕運關乎我大明社稷,征收稅銀糧草都需經漕運運送,不可不慎。
如今幾省遭災,可以吸納饑寒無著的災民前來勘修各處損毀的河堤河道,以工代賑。因此按臣的意思,銀子可以少撥一些,但糧食需要多撥,買各樣建材大約需五十萬兩,而糧食怕是需要個一百萬石。”
弘治皇帝默默將這番話聽罷,轉向戶部尚書韓文,“京師各大倉儲如今還有多少存糧?”
“回陛下的話,今夏北邊的幾個省份都是炎熱無雨。收成積欠,征秋季稅糧之時,仰賴陛下如天之仁,免了遭災嚴重地區一年或三年的賦稅,輕微些的也是免了今次秋稅。
也即是說,今歲征得秋糧幾乎都來自於南方各省,若算開支的話,供應邊軍和大明各地軍隊的糧草,還有西南的戰事糧草供應,以及賑災之糧,這些都是大宗的支出。如今各大倉儲隻剩下大約三百多萬石的糧食。”
弘治皇帝接著問道:“那若撥出這一百萬石當如何?”
“過於多了些,今年遭災的省份較多,涉及到的百姓數百萬之眾,僅憑各地的官倉糧食遠遠不夠,如今到了寒冬臘月,須得調撥糧食賑災。
經戶部合計,至少得撥兩百萬石的糧食分批運往各州府縣,不然不知有多少百姓將會凍餓而亡。”
“.”弘治皇帝聞言陷入沉默,心頭一陣喟然,一邊是以工代賑,是大明朝重中之重的漕運,一邊是等著賑災的數百萬百姓。
災,全是災。
他想起了這些年遭的大災小災,又想起了今日聽到的那些,大明朝的天上缺少暖濕氣流,因此缺雨少雪,我大明朝何以失德至此
朱佑樘用手揪緊了身前禦案上的黃稠桌布,努力讓自己的聲音平和下來,
“漕運事涉我大明社稷,須得治理,不可慢怠。以工代賑更需實行,多吸納一些流民災民,也能多緩解一些各省的負擔,五十萬兩銀子,一百萬石糧食便撥下去罷。”
韓文連忙出聲道:“陛下.”
“聽朕說完,至於各地的賑災糧,百姓更是重中之重,二百萬石糧食也便撥下去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