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水路兩驛都稱得上通達,水有水路,路有陸路。車馬行人走的是陸路,舟船自是走的水路,便是去一個目的地,水路兩者的路線也不盡相同。
當初夏源一行是順著漕運而下,入山東臨清,下船,隨後進入濮州。
而李東陽等人走的是陸路,乃是從河北入河南,不會經過山東境內,經過幾天的行車,等到了邯單之時,他們的車馬也停了。
邯單境內是有山的,而且不止一處,還全是從太行山脈延伸出的大山。
到了邯單,此時離濮州也不過二百多裏,兩地相鄰如此之近,當初的地崩自然也影響到了邯單,便是連山上的巨石都被震落了許多。
得虧幾座山周圍都不是百姓的聚集地,至多也隻是有些農田而已,不然還不知要死多少人。
而此時擺在他們麵前的困境是,官道受損,如今還未修理,無法行車,馬倒是能騎。
經過幾天的顛簸,李東陽神情灰敗,兩股戰戰,便連腿肚子都在抽抽,話都說不出來。
現在麵對這等困境,再聽到這幫人說出騎馬的提議,他更是恨不得立刻去死。
“閣老,我扶恁上馬。”
李東陽登時就急了,斷然喝道:“老夫寧死也不上馬!”
中氣十足的咆哮從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嘴裏發出來,尤其是那副雙目赤紅,聲嘶力竭的樣子,更是把在場一幹人等都給鎮住。
幾人麵麵相覷,良久王華才道:“李公年歲已高,恐怕騎不住馬,更難以駕馭這座下的馬匹。”
“莫說是閣老,便連我這青年之人也不會騎馬,幾位大人,你等誰會騎馬?”
在場眾人盡皆搖頭,咱都是清貴的讀書人,騎馬?那是赳赳武夫才做的事。
“那不若找幾頂轎子,我等乘轎而行。”
“如此倒也妥當,即便我等不乘轎攆,也須得給閣老預備一個。”
“.”
聽到這話,李東陽倏然有些感動,眼眶都濕潤了,這些天以來,他感覺這幫狗東西都沒拿自己當人看,整天就是快走,快走。
就連在沿途的驛站睡個覺,那也是剛趴下,感覺還沒睡多久,就有人進來催促著上路。
誰能想到,這幫狗官居然還是有良知的,曉得關愛老人家,曉得給自己找個轎攆。
李廷相睜著酸澀紅腫的眼睛遙望著南邊,目光所及之處,是連綿的群山,但他知道在這些群山的後頭,便是大片的平原,而順著平原走上百十來裏,那就是自己的家鄉。
離家鄉越近,他越是急切,想著轎攆太慢,可卻又覺得慢點便慢點吧到此時,除了急切之外,他更多的是躊躇膽怯。
甚至不敢踏足那片故土,如今的鄉民親人,自己的娘親,還有小妹,都活著嗎?
或者說有幾個還活著。
這些天的路途,李廷相最怕停下來,一停下來沒有那車轍的聲音,沒有車廂的顛簸。
尤其是在驛站睡覺之時,四周變得安靜,閉上眼睛全是親人的麵貌,然後眼淚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來。
有護衛抬來了幾頂轎攆,這裏是永年縣,一個小小的縣城,憑著閣老欽差的威嚴,幾頂轎子還是能尋到的,但都很小。
四四方方的小轎,人也就能剛好坐在裏頭,其中最大的一頂也不過方圓十尺,這是縣令的座駕。
現在被李閣老暫時征用,李東陽坐上去斜欠著身子,盡量讓屁股不挨著座椅,以側邊的大腿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姿勢很怪異,但沒人去計較這些。
轎簾一拉,也沒人能看到,隨即那些護衛有的充當起了轎夫,抬著幾名官老爺,剩餘的護衛則騎馬隨行。
李東陽坐在轎子裏長長舒了口氣,這小轎雖是太小了些,忒簡陋了些,但比坐馬車顛簸要舒坦不知道多少。
可惜隻是舒坦了一天有餘,等進入了山區,那些山路有的被地崩震裂,有的被山下滾落的巨石堵住。
乘不得轎子,連馬也不得騎,隻好留下幾名護衛看管馬匹和小轎,一眾人等開始步行。
這才到了最艱苦的時候,李東陽家族出身行伍,但那是祖上,他自小可沒受過這般的苦。
走動起來,屁股和絝子耳鬢廝磨,疼的火燒火燎,隻好邁開大步,但這般一來,腳也磨得生疼。
好在距離當初地崩已是過了二十天有餘,一路走來也沒遇到餘震,一眾上到五六十,下到十五六的官員在護衛的攙扶下,在山道裏深一腳淺一腳的行進。
晚上睡覺時,才更是遭罪,隨便找個平整點的地方搭個窩棚,就睡吧。
如此在山裏走了兩天,到這天晚上,睡到後半夜居然還下起了大雨,搭著的破窩棚根本就無法擋住雨水,坡上不停滾落的小石子,混合著泥漿一並流下來。
每個人衣服都濕透了,臉上身上全是泥水,哪像是高冠博帶的士大夫,分明就是一個個泥猴子,比那些地裏刨食的泥腿子還要不如。
李東陽五十多歲的老人,年紀大了,經過這兩天在山裏的艱難跋涉,早已心神俱疲,情緒已是處在崩潰的邊緣。
被這場大雨一澆,終於徹底崩潰,仰著天嚎啕大哭起來,雨水混合著淚水從臉上滑到衣襟裏。
其餘人也在哭,或許是在哭自己,或許是在哭自己那些生死未卜的親人,更或者兩者都有。
一場雨下到天明才停下來,眾多狼狽不堪的護衛圍成一圈,把幾名更加狼狽的官員圍在裏頭,幾名官員裏圍著李東陽。
李東陽病倒了,躺在一個被泥水浸透的褥子上,緊閉雙眸,臉色肉眼可見的虛弱,但那雙慘白的嘴唇卻不停翕動著。
王華跪在泥水裏,將李東陽的手抓起來探著脈搏,脈搏也很虛弱,他將耳朵湊過去,哽咽道:“李公,您可是有什麽要吩咐的?”
“濮,濮州.”
斷斷續續的兩個字從李東陽嘴裏發出來,很虛,聲音也很小。但在場的官員像是都聽清了,而聽清之後,所有人瞬間便是淚如雨下。
這位李閣老,一路上總是在說不行,不成,快歇一歇,老夫得緩口氣兒。
可到現在,他心心念念的全是濮州,全是濮州的百姓,全是置身濮州的太子殿下。
在場之人緊緊抿住唇,不讓哭泣聲發出來,隻是無聲的掉著眼淚。
所有人都有所明悟,李公怕是走不動了,而他嘴中之所以念叨濮州,是讓他們過去,讓他們代替李公去救濟那裏的百姓,去搭救太子殿下。
想到這,一眾人等不由哭的愈發悲痛。
王華用滿是泥水的袖子在臉上抹了一把,站起來道:“留下數十人在此守著李公,再去幾個護衛上邯單去請大夫,請醫者。等大夫來了之後,將李公抬到邯單醫治,要快!”
說著,他又環顧一圈周圍的官員,深吸口氣道:“至於我等,便接著往前,去往濮州,勿要讓李公失望!”
一眾人大聲應諾,也有護衛開始往來時的方向跑,而李東陽聽到這話,卻是陡然睜開了眼睛,隨即又從慘白的嘴唇裏發出虛弱的聲音,“不,不成.”
聞言,王華又是趕忙跪了下來,“閣老,哪裏不成?可是下官的安排有失妥當?”
“老夫,老夫要去濮州,扶,扶”李東陽虛弱的伸手,想讓王華扶他起來,可那手腕被捉住之後,王華卻沒有扶他起來的意思,隻是無比動情的道:
“閣老,下官知道您放不下濮州的百姓,知道您心係置身濮州的太子殿下,可您這般樣子又如何得去,還是留在這裏歇著。”
聞聽此言,李東陽卻是自己掙紮要起來,旋即咬牙提著一口氣道:“老夫,老夫必須得去,老夫是此次賑災的欽差大臣,有皇命在身,老夫必須得去便是死,老夫也要死在濮州!”
見他這般樣子,在場眾人哭的更傷心了,同時也對這位李閣老更加敬重,尤其是那句便是死也要死在濮州,更是讓他們覺得振聾發聵。
所有人用袖子去抹著眼淚,可那袖子都是泥水,這麽一抹卻將臉上抹的烏漆嘛黑,更是髒亂。但沒人再提出要讓李東陽留在這裏,等候大夫,等候醫治。
他們尊重李公的意願,用木頭和被褥做了個簡陋的擔架,幾個人抬著李公又接著往濮州行進。
下了場大雨,這山路滿是泥濘,更是難走,但沒有人叫苦,每個人都咬牙挺著,所有人都走的小心翼翼。
尤其是那幾名抬著李東陽的人更是走的極慢,小心翼翼的抬著李閣老,萬萬不能讓這位被他們敬重的李公摔著。
被幾人抬著,李東陽嘴角露出無比欣慰的笑容,恍然間,他仿佛看到‘文正’二字在頭頂的密林間閃動。
文正。
要死就死在濮州,死在濮州那叫死於救災,亡於國事。
死在那裏,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到時候都會感念自己的功德,屆時必定會給自己上個溢美之諡,便是文正也並非沒有可能。
死在半道上算個什麽。
能得文正這一諡號,能有李文正公這一身後名,便是死了又有何妨,老夫但求速死!
ps:所謂朝三暮四,我覺得有道理,以後三更,而且這幾章也不是拖劇情,而是在埋線,大家再等等。
(本章完)
當初夏源一行是順著漕運而下,入山東臨清,下船,隨後進入濮州。
而李東陽等人走的是陸路,乃是從河北入河南,不會經過山東境內,經過幾天的行車,等到了邯單之時,他們的車馬也停了。
邯單境內是有山的,而且不止一處,還全是從太行山脈延伸出的大山。
到了邯單,此時離濮州也不過二百多裏,兩地相鄰如此之近,當初的地崩自然也影響到了邯單,便是連山上的巨石都被震落了許多。
得虧幾座山周圍都不是百姓的聚集地,至多也隻是有些農田而已,不然還不知要死多少人。
而此時擺在他們麵前的困境是,官道受損,如今還未修理,無法行車,馬倒是能騎。
經過幾天的顛簸,李東陽神情灰敗,兩股戰戰,便連腿肚子都在抽抽,話都說不出來。
現在麵對這等困境,再聽到這幫人說出騎馬的提議,他更是恨不得立刻去死。
“閣老,我扶恁上馬。”
李東陽登時就急了,斷然喝道:“老夫寧死也不上馬!”
中氣十足的咆哮從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嘴裏發出來,尤其是那副雙目赤紅,聲嘶力竭的樣子,更是把在場一幹人等都給鎮住。
幾人麵麵相覷,良久王華才道:“李公年歲已高,恐怕騎不住馬,更難以駕馭這座下的馬匹。”
“莫說是閣老,便連我這青年之人也不會騎馬,幾位大人,你等誰會騎馬?”
在場眾人盡皆搖頭,咱都是清貴的讀書人,騎馬?那是赳赳武夫才做的事。
“那不若找幾頂轎子,我等乘轎而行。”
“如此倒也妥當,即便我等不乘轎攆,也須得給閣老預備一個。”
“.”
聽到這話,李東陽倏然有些感動,眼眶都濕潤了,這些天以來,他感覺這幫狗東西都沒拿自己當人看,整天就是快走,快走。
就連在沿途的驛站睡個覺,那也是剛趴下,感覺還沒睡多久,就有人進來催促著上路。
誰能想到,這幫狗官居然還是有良知的,曉得關愛老人家,曉得給自己找個轎攆。
李廷相睜著酸澀紅腫的眼睛遙望著南邊,目光所及之處,是連綿的群山,但他知道在這些群山的後頭,便是大片的平原,而順著平原走上百十來裏,那就是自己的家鄉。
離家鄉越近,他越是急切,想著轎攆太慢,可卻又覺得慢點便慢點吧到此時,除了急切之外,他更多的是躊躇膽怯。
甚至不敢踏足那片故土,如今的鄉民親人,自己的娘親,還有小妹,都活著嗎?
或者說有幾個還活著。
這些天的路途,李廷相最怕停下來,一停下來沒有那車轍的聲音,沒有車廂的顛簸。
尤其是在驛站睡覺之時,四周變得安靜,閉上眼睛全是親人的麵貌,然後眼淚就不知不覺的流下來。
有護衛抬來了幾頂轎攆,這裏是永年縣,一個小小的縣城,憑著閣老欽差的威嚴,幾頂轎子還是能尋到的,但都很小。
四四方方的小轎,人也就能剛好坐在裏頭,其中最大的一頂也不過方圓十尺,這是縣令的座駕。
現在被李閣老暫時征用,李東陽坐上去斜欠著身子,盡量讓屁股不挨著座椅,以側邊的大腿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姿勢很怪異,但沒人去計較這些。
轎簾一拉,也沒人能看到,隨即那些護衛有的充當起了轎夫,抬著幾名官老爺,剩餘的護衛則騎馬隨行。
李東陽坐在轎子裏長長舒了口氣,這小轎雖是太小了些,忒簡陋了些,但比坐馬車顛簸要舒坦不知道多少。
可惜隻是舒坦了一天有餘,等進入了山區,那些山路有的被地崩震裂,有的被山下滾落的巨石堵住。
乘不得轎子,連馬也不得騎,隻好留下幾名護衛看管馬匹和小轎,一眾人等開始步行。
這才到了最艱苦的時候,李東陽家族出身行伍,但那是祖上,他自小可沒受過這般的苦。
走動起來,屁股和絝子耳鬢廝磨,疼的火燒火燎,隻好邁開大步,但這般一來,腳也磨得生疼。
好在距離當初地崩已是過了二十天有餘,一路走來也沒遇到餘震,一眾上到五六十,下到十五六的官員在護衛的攙扶下,在山道裏深一腳淺一腳的行進。
晚上睡覺時,才更是遭罪,隨便找個平整點的地方搭個窩棚,就睡吧。
如此在山裏走了兩天,到這天晚上,睡到後半夜居然還下起了大雨,搭著的破窩棚根本就無法擋住雨水,坡上不停滾落的小石子,混合著泥漿一並流下來。
每個人衣服都濕透了,臉上身上全是泥水,哪像是高冠博帶的士大夫,分明就是一個個泥猴子,比那些地裏刨食的泥腿子還要不如。
李東陽五十多歲的老人,年紀大了,經過這兩天在山裏的艱難跋涉,早已心神俱疲,情緒已是處在崩潰的邊緣。
被這場大雨一澆,終於徹底崩潰,仰著天嚎啕大哭起來,雨水混合著淚水從臉上滑到衣襟裏。
其餘人也在哭,或許是在哭自己,或許是在哭自己那些生死未卜的親人,更或者兩者都有。
一場雨下到天明才停下來,眾多狼狽不堪的護衛圍成一圈,把幾名更加狼狽的官員圍在裏頭,幾名官員裏圍著李東陽。
李東陽病倒了,躺在一個被泥水浸透的褥子上,緊閉雙眸,臉色肉眼可見的虛弱,但那雙慘白的嘴唇卻不停翕動著。
王華跪在泥水裏,將李東陽的手抓起來探著脈搏,脈搏也很虛弱,他將耳朵湊過去,哽咽道:“李公,您可是有什麽要吩咐的?”
“濮,濮州.”
斷斷續續的兩個字從李東陽嘴裏發出來,很虛,聲音也很小。但在場的官員像是都聽清了,而聽清之後,所有人瞬間便是淚如雨下。
這位李閣老,一路上總是在說不行,不成,快歇一歇,老夫得緩口氣兒。
可到現在,他心心念念的全是濮州,全是濮州的百姓,全是置身濮州的太子殿下。
在場之人緊緊抿住唇,不讓哭泣聲發出來,隻是無聲的掉著眼淚。
所有人都有所明悟,李公怕是走不動了,而他嘴中之所以念叨濮州,是讓他們過去,讓他們代替李公去救濟那裏的百姓,去搭救太子殿下。
想到這,一眾人等不由哭的愈發悲痛。
王華用滿是泥水的袖子在臉上抹了一把,站起來道:“留下數十人在此守著李公,再去幾個護衛上邯單去請大夫,請醫者。等大夫來了之後,將李公抬到邯單醫治,要快!”
說著,他又環顧一圈周圍的官員,深吸口氣道:“至於我等,便接著往前,去往濮州,勿要讓李公失望!”
一眾人大聲應諾,也有護衛開始往來時的方向跑,而李東陽聽到這話,卻是陡然睜開了眼睛,隨即又從慘白的嘴唇裏發出虛弱的聲音,“不,不成.”
聞言,王華又是趕忙跪了下來,“閣老,哪裏不成?可是下官的安排有失妥當?”
“老夫,老夫要去濮州,扶,扶”李東陽虛弱的伸手,想讓王華扶他起來,可那手腕被捉住之後,王華卻沒有扶他起來的意思,隻是無比動情的道:
“閣老,下官知道您放不下濮州的百姓,知道您心係置身濮州的太子殿下,可您這般樣子又如何得去,還是留在這裏歇著。”
聞聽此言,李東陽卻是自己掙紮要起來,旋即咬牙提著一口氣道:“老夫,老夫必須得去,老夫是此次賑災的欽差大臣,有皇命在身,老夫必須得去便是死,老夫也要死在濮州!”
見他這般樣子,在場眾人哭的更傷心了,同時也對這位李閣老更加敬重,尤其是那句便是死也要死在濮州,更是讓他們覺得振聾發聵。
所有人用袖子去抹著眼淚,可那袖子都是泥水,這麽一抹卻將臉上抹的烏漆嘛黑,更是髒亂。但沒人再提出要讓李東陽留在這裏,等候大夫,等候醫治。
他們尊重李公的意願,用木頭和被褥做了個簡陋的擔架,幾個人抬著李公又接著往濮州行進。
下了場大雨,這山路滿是泥濘,更是難走,但沒有人叫苦,每個人都咬牙挺著,所有人都走的小心翼翼。
尤其是那幾名抬著李東陽的人更是走的極慢,小心翼翼的抬著李閣老,萬萬不能讓這位被他們敬重的李公摔著。
被幾人抬著,李東陽嘴角露出無比欣慰的笑容,恍然間,他仿佛看到‘文正’二字在頭頂的密林間閃動。
文正。
要死就死在濮州,死在濮州那叫死於救災,亡於國事。
死在那裏,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到時候都會感念自己的功德,屆時必定會給自己上個溢美之諡,便是文正也並非沒有可能。
死在半道上算個什麽。
能得文正這一諡號,能有李文正公這一身後名,便是死了又有何妨,老夫但求速死!
ps:所謂朝三暮四,我覺得有道理,以後三更,而且這幾章也不是拖劇情,而是在埋線,大家再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