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新登陸器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作者:紅酒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
航發委剛剛結束了為曙光三號的慶祝,林炬就急匆匆地飛過來要求召開常委會。
由於大佬還帶了幾個人去華陰,到場的人數不多,暫時是佘院士主持大局。
“小林,這麽突然地開會又要確定什麽?什麽事這麽急?”
佘院士這幾天為了航天局上下的事情非常忙碌,現在還打著哈欠。
“我希望盡快把月球軌道登陸器確定下來,原來的合作方案已經不滿足未來需求,應當放棄。”
“噢?”
佘院士一挑眉,新的可重複使用登陸器五院已經開展了兩三個月研究,即將進入具體的工程設計階段,現在打算推翻?
“基地認為對於未來的月球大規模建設,這種小型mtv完全不夠用,火箭構型也很不利於設備運輸和裝載,我們從那個東西上簡化了一種構型。”
林炬打開了投影儀,佘院士馬上就認出了上麵的想象圖是什麽了:xn-90,但現在ppt上麵寫的代號是“xh-40”。
“xh-40(hydrogen:氫)登陸飛船,空重40噸,采用腹部4台和尾部2台25噸級閉式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采用氣尖工作模式真空比衝470秒;
最大起飛質量350噸,上行有效載荷220噸,下行最大載荷180噸;
寬度23米,高度39米,內部貨艙最大高度7.5米。”
佘院士還知道xn90這個秘密項目對xh40的外觀並不算太意外,但其他人可不知道,突然看到這個與主流航空器完全背道而馳的東西都瞪大了眼睛。
過了好半天,才有人不太確定地開口:
“林副委員長,這個……xh40,是不是有些太激進了?”
“嘶,三年前有部電影……我想起來了,叫《星際穿越》,裏麵有個登陸器和這玩意很像,好像也是塞式引擎。”
“470秒的氣尖發動機和0.63的運載係數確實很好,但這自重有點高啊,幹質比超過10了……”
“……”
其他幾個委員自發地就討論了起來,佘院士震驚了一下也慢慢想到了這種設計的一些好處。
首先是著陸姿態,傳統登陸器發動機部分安裝在尾部就會導致載荷部分位置太高,人員爬上爬下還是小問題,但大型設備就比較麻煩了。
xn40就不一樣,落地以後尾部或者側麵的艙門一開,用小車一推就能輕鬆弄出來。
另一個優勢是貨艙尺寸方方正正效率更高,按照著陸視角來說宇航員也更加適應。
當然最重要的是強大的運載能力,上下行都有近200噸的運載能力,傳統登陸器完全不能比,6台又省體積比衝又高氫氧發動機都安裝在外部也不擠占飛船內部空間,豎直方向100噸的強大推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佘院士靠近林炬,小聲問道:
“xn90有眉目了?”
林炬:“發動機還得等明年,但是飛船的樣機應力測試已經差不多搞定了,這個是簡化縮小版,因為不需要大氣層起飛製造難度和價格都要便宜得多,就當先造兩個驗證機練手。”
“那xh40多久能造出來?”
“11月吧,發動機和tp-25的氣尖部分一樣,改改馬上就能用,機體也可以抄90的設計,實際上基地現在已經開工了。”
“……”
好家夥,這邊還沒個結果基地就已經開工建造,新遠的效率確實一如既往地高。
這個時候其他委員也討論地差不多了,但還有一些疑問。
一名一院的專家舉起手:
“既然xh-40采用液氫液氧燃料,那如何解決液氫長期保存中揮發以及沸騰的問題呢?
我想它應該是要在軌道長期駐留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林炬:“我想各位應該知道航天界的一個概念,零蒸發存儲技術。”
委員們點點頭,任何使用低溫燃料的航天機構都對這種設想很有興趣。
“那我現在要說的是,新遠已經解決了這項技術,首個零蒸發液氫貯罐已經安裝在了‘烏兔’空間站的燃料艙段上,並在過去半個月的運行中表現良好。”
“……”
看到委員們難以置信的目光,林炬咳了聲繼續道:
“我們還沒有申請相關專利,但對航發委內部開放定製,這項技術由謝廖夫組織研發,也是在前不久才剛剛成功,希望大家盡量保密。”
佘院士想了想,動力、機體、燃料存儲都差不多解決了,還有個比較重要的是控製……新遠的智能技術不用懷疑,這麽一看xh40意外的成熟?
不過其他人更驚訝的是不聲不響冒出來的零蒸發存儲技術,這個概念從上世紀一直延伸到現在,很難相信輕易地就被搞成了。
能長期存儲液氫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這兩年航天界最火的燃料組合是液氧甲烷,圖的就是它存儲溫度和液氧相差無幾且易於製取。
但如果能夠長期存儲液氫,未來的深空航行就可以放棄現在的常溫燃料組合和甲烷,不管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液氫燃料的比衝優勢都是無法比擬的。
委員會對這項技術的興趣比起xh40更高,後者說白了隻是造型特殊,反正太空又沒有大氣造什麽樣都行,但零蒸發存儲技術簡直是讓傳統宇航學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所以對於將下一代可複用登陸器給xh40的爭議就小了許多,基本上沒人反對。
倒是佘院士會後單獨把林炬留了下來。
“你們這個25噸閉式膨脹循環發動機試車了嗎?”
“那當然,我們直接拆現成的tp25改裝,一周就進行了試車,這個月就開始造正式版。”
佘院士點點頭,然後道:
“我想把yf79-s的代號給這台發動機。”
林炬大驚:“可101所不是在做嗎,yf79也應該進度過半了吧?”
“可這樣就重複建設了,都是25噸級閉式膨脹循環氫氧機,你們的還是氣尖工作模式,比衝470秒;
說實話吧,上級準備把核科學院一部分人拆出來下放到航天局搞個核推進110研究所,而塞式噴管和核動力比較契合,就想從新遠獲得一些這方麵的技術。
如果六院能將你們的這款發動機引進並吃透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也不會讓伱們吃虧,任何條件都可以提。”
佘院士說的自己都有點不太好意思,h2出現以後科學院內認定化學時代已經結束必須大力發展核推進,於是才準備在航天局架構下另建核推進所,而且起點就很高瞄準了npae的聯合工作模式。
核部分研究院自己有信心,但氣尖方麵新遠才是世界領先,其他國家都還在頭疼氣尖發動機工作時的不穩定問題。
現在看來正好可以借著yf79s來獲得這項技術,既獲得了能用的高性能氫氧機,也拿到了想要的塞式噴管技術。
算上yf100k和yf77g,這是航天局從私人航天裏“轉正”的第三款發動機。
林炬當即就點頭答應下來沒有猶豫,基地的發展中心都在向核動力轉移,傳統發動機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況且這是不是也算另一種形式的技術下放?
“那這款發動機我們就不要錢了,換個條件吧:
佘老,我想要一些大功率激光器方麵的技術,冶煉衛星光源卡這兒了。”
大功率激光器?佘院士想了想還是點頭:
“可以,其實冶煉衛星的光源完全可以定製的,但自己研究也行,不過這玩意難度可不低。”
林炬做出一副很興奮的樣子,當然基地實際上並不需要激光技術,現在隻是給以後拿出來找個好借口。
(本章完)
航發委剛剛結束了為曙光三號的慶祝,林炬就急匆匆地飛過來要求召開常委會。
由於大佬還帶了幾個人去華陰,到場的人數不多,暫時是佘院士主持大局。
“小林,這麽突然地開會又要確定什麽?什麽事這麽急?”
佘院士這幾天為了航天局上下的事情非常忙碌,現在還打著哈欠。
“我希望盡快把月球軌道登陸器確定下來,原來的合作方案已經不滿足未來需求,應當放棄。”
“噢?”
佘院士一挑眉,新的可重複使用登陸器五院已經開展了兩三個月研究,即將進入具體的工程設計階段,現在打算推翻?
“基地認為對於未來的月球大規模建設,這種小型mtv完全不夠用,火箭構型也很不利於設備運輸和裝載,我們從那個東西上簡化了一種構型。”
林炬打開了投影儀,佘院士馬上就認出了上麵的想象圖是什麽了:xn-90,但現在ppt上麵寫的代號是“xh-40”。
“xh-40(hydrogen:氫)登陸飛船,空重40噸,采用腹部4台和尾部2台25噸級閉式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采用氣尖工作模式真空比衝470秒;
最大起飛質量350噸,上行有效載荷220噸,下行最大載荷180噸;
寬度23米,高度39米,內部貨艙最大高度7.5米。”
佘院士還知道xn90這個秘密項目對xh40的外觀並不算太意外,但其他人可不知道,突然看到這個與主流航空器完全背道而馳的東西都瞪大了眼睛。
過了好半天,才有人不太確定地開口:
“林副委員長,這個……xh40,是不是有些太激進了?”
“嘶,三年前有部電影……我想起來了,叫《星際穿越》,裏麵有個登陸器和這玩意很像,好像也是塞式引擎。”
“470秒的氣尖發動機和0.63的運載係數確實很好,但這自重有點高啊,幹質比超過10了……”
“……”
其他幾個委員自發地就討論了起來,佘院士震驚了一下也慢慢想到了這種設計的一些好處。
首先是著陸姿態,傳統登陸器發動機部分安裝在尾部就會導致載荷部分位置太高,人員爬上爬下還是小問題,但大型設備就比較麻煩了。
xn40就不一樣,落地以後尾部或者側麵的艙門一開,用小車一推就能輕鬆弄出來。
另一個優勢是貨艙尺寸方方正正效率更高,按照著陸視角來說宇航員也更加適應。
當然最重要的是強大的運載能力,上下行都有近200噸的運載能力,傳統登陸器完全不能比,6台又省體積比衝又高氫氧發動機都安裝在外部也不擠占飛船內部空間,豎直方向100噸的強大推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佘院士靠近林炬,小聲問道:
“xn90有眉目了?”
林炬:“發動機還得等明年,但是飛船的樣機應力測試已經差不多搞定了,這個是簡化縮小版,因為不需要大氣層起飛製造難度和價格都要便宜得多,就當先造兩個驗證機練手。”
“那xh40多久能造出來?”
“11月吧,發動機和tp-25的氣尖部分一樣,改改馬上就能用,機體也可以抄90的設計,實際上基地現在已經開工了。”
“……”
好家夥,這邊還沒個結果基地就已經開工建造,新遠的效率確實一如既往地高。
這個時候其他委員也討論地差不多了,但還有一些疑問。
一名一院的專家舉起手:
“既然xh-40采用液氫液氧燃料,那如何解決液氫長期保存中揮發以及沸騰的問題呢?
我想它應該是要在軌道長期駐留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林炬:“我想各位應該知道航天界的一個概念,零蒸發存儲技術。”
委員們點點頭,任何使用低溫燃料的航天機構都對這種設想很有興趣。
“那我現在要說的是,新遠已經解決了這項技術,首個零蒸發液氫貯罐已經安裝在了‘烏兔’空間站的燃料艙段上,並在過去半個月的運行中表現良好。”
“……”
看到委員們難以置信的目光,林炬咳了聲繼續道:
“我們還沒有申請相關專利,但對航發委內部開放定製,這項技術由謝廖夫組織研發,也是在前不久才剛剛成功,希望大家盡量保密。”
佘院士想了想,動力、機體、燃料存儲都差不多解決了,還有個比較重要的是控製……新遠的智能技術不用懷疑,這麽一看xh40意外的成熟?
不過其他人更驚訝的是不聲不響冒出來的零蒸發存儲技術,這個概念從上世紀一直延伸到現在,很難相信輕易地就被搞成了。
能長期存儲液氫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這兩年航天界最火的燃料組合是液氧甲烷,圖的就是它存儲溫度和液氧相差無幾且易於製取。
但如果能夠長期存儲液氫,未來的深空航行就可以放棄現在的常溫燃料組合和甲烷,不管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液氫燃料的比衝優勢都是無法比擬的。
委員會對這項技術的興趣比起xh40更高,後者說白了隻是造型特殊,反正太空又沒有大氣造什麽樣都行,但零蒸發存儲技術簡直是讓傳統宇航學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所以對於將下一代可複用登陸器給xh40的爭議就小了許多,基本上沒人反對。
倒是佘院士會後單獨把林炬留了下來。
“你們這個25噸閉式膨脹循環發動機試車了嗎?”
“那當然,我們直接拆現成的tp25改裝,一周就進行了試車,這個月就開始造正式版。”
佘院士點點頭,然後道:
“我想把yf79-s的代號給這台發動機。”
林炬大驚:“可101所不是在做嗎,yf79也應該進度過半了吧?”
“可這樣就重複建設了,都是25噸級閉式膨脹循環氫氧機,你們的還是氣尖工作模式,比衝470秒;
說實話吧,上級準備把核科學院一部分人拆出來下放到航天局搞個核推進110研究所,而塞式噴管和核動力比較契合,就想從新遠獲得一些這方麵的技術。
如果六院能將你們的這款發動機引進並吃透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也不會讓伱們吃虧,任何條件都可以提。”
佘院士說的自己都有點不太好意思,h2出現以後科學院內認定化學時代已經結束必須大力發展核推進,於是才準備在航天局架構下另建核推進所,而且起點就很高瞄準了npae的聯合工作模式。
核部分研究院自己有信心,但氣尖方麵新遠才是世界領先,其他國家都還在頭疼氣尖發動機工作時的不穩定問題。
現在看來正好可以借著yf79s來獲得這項技術,既獲得了能用的高性能氫氧機,也拿到了想要的塞式噴管技術。
算上yf100k和yf77g,這是航天局從私人航天裏“轉正”的第三款發動機。
林炬當即就點頭答應下來沒有猶豫,基地的發展中心都在向核動力轉移,傳統發動機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低了。
況且這是不是也算另一種形式的技術下放?
“那這款發動機我們就不要錢了,換個條件吧:
佘老,我想要一些大功率激光器方麵的技術,冶煉衛星光源卡這兒了。”
大功率激光器?佘院士想了想還是點頭:
“可以,其實冶煉衛星的光源完全可以定製的,但自己研究也行,不過這玩意難度可不低。”
林炬做出一副很興奮的樣子,當然基地實際上並不需要激光技術,現在隻是給以後拿出來找個好借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