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場打頭的是航天局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現在已經完成了基礎設計開始試製。


    作為最大起飛重量21噸、可載6人的載人飛船,和係統曾提供的方案一極為類似,終於讓林炬提起了興趣。


    國家隊的展示到此為止,終於輪到民營隊伍。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為之,新遠宇航被排到最後一位,前兩位是今年剛注冊的,上去真的就隻能幹講ppt。


    不過林炬記憶中的雙曲線、穀神星都沒有,反而他們展出的項目和新遠一號與空叉的現役火箭極為類似,看來是受到了蝴蝶效應的影響。


    終於,安德羅夫收到了提醒,準備上台。


    一直坐在第一排的林炬終於有機會轉過頭觀察眾人反應,果然都將注意力集中了過來,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因為是交流會,講解一部分後會有提問流程,可以想象安德羅夫收到的問題應該不會少。


    “……我是安德羅夫,新遠一號改型、新遠二號、新遠三號、新遠四號係列火箭的總設計師,同時也是h1、h2兩型航天飛機的副總設計師;我將向你們介紹新遠在未來的航天規劃:


    新遠二號……


    新遠三號……


    最後是我們為火星以及深空目標準備的超巨型火箭,新遠四號:


    新遠四號的箭體直徑與新遠三號相同,但一級將改為27台240噸級富氧分級燃燒液氧液氫發動機,以17+9+1的三圈布局放置,同時將捆綁4枚四段式固體助推器,每一枚推力2800噸,起飛推力17680噸,起飛重量15500噸!”


    說到新遠二號,起飛推力1600噸的重型火箭,台下安靜;


    說到新遠三號,起飛推力7000噸的超重型火箭,台下安靜;


    但當新遠四號擺出來時,沒人坐的住了,頓時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而且持續了整整一分鍾才被壓下去。


    因為台上的大佬剛剛正在喝水,被這數據嗆到正捂住脖子順氣呢。


    “咳咳,安靜!聽……咳安德羅夫總師繼續講解!”


    緩過來的大佬也是心裏一片神獸奔過,新遠二號和三號他們都有對應的規劃;你新遠牛,有計劃不不足為奇,但新遠四號這是什麽怪物?起飛重量比得上兩艘導彈驅逐艦?!


    安德羅夫根本不受影響,繼續畫他的驚世大餅:


    “新遠四號的近地軌道運力將達到史無前例的800噸,火星軌道運力200噸,兩枚火箭就能將300噸重的組合飛船送到火星!


    嗯,好了,現在是提問時間。”


    唰。


    放眼望去全是豎起的手掌,就好像是一片手掌灌木叢一樣。


    安德羅夫隨便伸手一指,反正他誰也不認識。


    站起來一個年輕人:


    “安德羅夫總師,按照你們的三種運載火箭設計,將應用到甲烷機、煤油機、氫氧機、固體四種發動機,並且液體發動機推力從80到380噸不等,單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更是要有700噸才能達到目標要求。


    請問新遠準備用多少資金和人力同時開展四個類型、五種推力的巨型火箭發動機研究?”


    這個問題直接問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一款大推力發動機都差不多需要10年時間設計完善,新遠這同時上馬這麽多項目,吹牛都不打草稿的啊!


    “你的問題涉及到我公司商業機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代號m220的液氧甲烷發動機,已經在五天前於新遠的試車台上完成了樣機試車,試車推力223噸;而380噸煤油機k380和240噸氫氧機h240也即將進入樣機試製階段。”


    “什麽!”


    安德羅夫話音剛落,靠前的坐席傳來一聲驚呼,卻見唐偉天被兩個人壓在椅子上不讓他站起來。


    坐在旁邊的人清晰地聽到了唐偉天的話:


    “220噸的單燃燒室甲烷機都下線了,我們還搞個屁!”


    “冷靜,冷靜啊唐總工。”


    “我冷靜不下來啊啊啊……”


    不僅是直接讓六院發狂,220噸級甲烷發動機試車成功成功引起了全場騷亂,就連最上方的上級都問旁邊頭發花白的總師:


    “這個220噸級發動機不是比我們的yf480落後嗎?”


    “我們的要四個噴口,他們隻要一個噴口,單燃燒室推力是我們的兩倍。”


    “那我們能做得出來嗎?”


    “這……需要經費支持,而且我們沒做過甲烷機,2025年前能搞定吧。”


    “……”


    上級懂了,一言不發板著臉坐回去。


    第一回合,安德羅夫完勝。


    緊接著是第二個人,這次的人林炬都認識,是未來重型載人火箭的副總師。


    “您好安德羅夫,我看到你們的火箭一級發動機數量很多,達到了9台、19台和27台,都緊密地擠成一圈,多達27台發動機一起工作將帶來箭體的強振和極高風險。


    如果單台發動機的可靠度是98%,那麽整體可靠度就將下降到58%,請問伱們如何確保火箭的可靠性呢?要知道n1火箭的前例已經清晰的告訴了我們多發並聯的危險。”


    其實如果是別人畫的ppt,台下當聽眾才不管你的牛皮會不會破,隻有新遠太過離譜,以及之前的表現才導致眾人抓住機會針對。


    而且拿n1火箭出來很有代表性,n1的一級就安裝了30台nk15液氧煤油發動機,結果連炸四枚,已經成了航天界的知名反例。


    但安德羅夫絲毫不慌,因為他直到係統的參數絕對可靠,所以設計時可以不用擔心。


    “我要糾正一下,h240的可靠性不是98%,而是99%,所以火箭的整體可靠度是76%,但這不重要,我們換一個思路:


    新遠四號火箭的控製係統允許最多四台發動機關閉,此時其他發動機將通過偏擺修正航向,並以108%的功率輸出至少6000噸推力,依靠冗餘燃料依然能完成任務。


    而27台發動機至少有26台正常工作的概率是94%,至少有25台正常工作的概率是就已經超過了96%,而現在我們隻要求它至少有23台能用,這個概率已經接近單台發動機的可靠度了。”


    安德羅夫說完,全場陷入一片安靜,然後不斷有人打開計算機開始演算。


    提問的副總師也震驚了,他最先想的是:火箭還能這麽玩?


    但好像真的可以這麽玩。


    火箭每一級的燃料是超量加注的,這樣能在遇到意外情況時有一定調整範圍,這是常識。


    而火箭發動機短時間超功率運轉更是常態,108%的輸出都隻能說一般不算多誇張。


    所以反過來想:控製係統不需要費勁保證27台發動機都完美工作,隻需要23台以上就能完成任務。


    而一台發動機失效的概率為0.01,同時失效四台的概率確實已經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說隻要火箭不bang的一下炸成大煙花,幾乎可以保證任務絕對成功。


    現在已經不是半個世紀前了,那個時候n1的火箭沒有現如今強大的控製係統,聯盟的生產質量又一貫的堪憂,新遠四號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


    努努力將火箭發動機提升到99%可靠度,比起讓27台發動機全都好好工作簡單太多了。


    其他人也都是精英,很快都得出了這個不可思議的結果:


    27台發動機的火箭可靠度會比發動機數量少的火箭更高!


    不知是誰帶頭鼓起了掌,然後鼓掌的人越來越多,對安德羅夫的質疑此刻都轉變為欽佩。


    隻有林炬知道,h240是基於係統給的h500巨型氫氧發動機改進而來,而後者的可靠性不是9


    99%,而是99.2%。


    雖然在地球上這個係列發動機的首次點火還沒進行,但實際上它已經被成功運用了上千次,經曆過無數次改進,幾乎是氫氧發動機的極致優化設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酒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酒花並收藏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