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將其記錄在紙上,大致就確認都基本可行。


    第一找航天局牽線建發射場沒問題,估計瓊州領導還得敲鑼打鼓歡迎。


    第二航天員受訓也是小事,大貓小貓都是帶,不差這三兩隻。


    第三海外建設當然需要華國官方力量的幫助,不然絕對寸步難行,這也是國內輸出資本的方式,政府會予以支持。


    第四第五,參與華國航天計劃隻能說有一定可能,開放航天市場也同時包括了國家項目,隻是具體需要商議;地麵測控體係也沒問題,交錢就能用。


    大佬覺得這麽一套下來從新遠手裏摳出一百億沒什麽問題,頓時覺得平衡了許多,轉而誇獎起了林炬:


    “林炬這個小同誌雖然急躁了些,但考慮還是周全的,尤其是出售航天飛機,實際上阿伯隻有使用權,安排很妥當。”


    聽著這不鹹不淡的稱讚唐偉天暗自撇嘴,大佬這跟狗臉似的說變就變,一給航天局劃出利益就變了口風。


    “小唐,你先讓他等一等,晚上和明天我們開個會,這是涉及到敏感地區的大規模合作,不能出了岔子;但是也要講明白,整體而言,國家是支持的!”


    ……


    “近日,阿伯航天局與華國航天科技集團、新遠宇航動力公司達成三方合作意向,將進行深度載人航天合作以及新型航天器與空間居住設施建造,預計總投資100億美元。


    記者帶來報道……”


    11月8日新聞,新遠航天又雙叒上新聞了,而且這次的報道長達三分鍾,內容更是勁爆。


    專門飛到烏蘭哈山,拍了一大段圖154背著h1飛行的錄像,包括尾部被整流罩包裹的h1與圖154分離、進行自主飛行的測試圖樣,還插入了一身宇航服的鄧磊在模擬艙內訓練的視頻。


    這很容易讓人第一時間一位h1已經進入有人駕駛階段,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為之。


    周瑞和趙曉文兩個人也道貌岸然地接受了十幾秒采訪,表示自己是為了科學事業獻身,將在太空開展前沿科學研究。


    最後還有一段模擬動畫,h1安裝在新遠二號的最上麵,被一級半火箭發射入軌,停留12小時後再入大氣降落返回。


    沒錯,那可是航天飛機欸!


    不管現在如何從理論上證明過去的航天飛機技術是怎樣的華而不實,昂貴且不安全,但是——那是航天飛機!


    僅僅是觀感上,航天員坐在一人高的鐵罐子裏落地、和坐著小飛機呼呼地停在跑道上就完全是兩種境界。


    關於新遠的大新聞結束了,但今日的新聞似乎特別關注航天,緊接著又是航天局下屬幾個院的新聞,表示他們正在開展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究。


    甚至2016年才會公開的騰雲工程居然提前兩年有了消息,可能同樣是遭受了刺激。


    最後是罕見的航天局大佬出來總結:“我國航天已經進入了新時期、新賽道,航天局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發揚開放的合作精神,力爭將我國航天事業帶入一流航天強國的序列……”


    嗯,這個時候華國航天確實與先進水平差距很大。


    現役的長征二、三、四家族都還是采用偏二甲肼的“毒發”,技術上較為落後,運載能力也隻能算中等。


    三年前發射了實驗性質的空間站“天宮一號”、“天宮二號”要兩年後才發射。


    原本航天局的思路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不跟外國人爭,自己省點錢多花點時間而已。


    結果突然冒出來林炬這麽一刺激航天局坐不住了,落後於阿美大家都不怕,可要是比後起的私人航天還不如就丟大人了。


    當新聞播放完,還未因移動互聯網徹底強大的網絡上才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


    進入“10”年代,華國的各項都在崛起,2011年,北約代號“火焰獠牙”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首飛,2012年,六萬噸重的航母入列,然而航天上雖然有進步,卻無法給人耳目一新的震撼。


    怪隻怪冷戰的時候兩家超級陣營太拚了,幾十年的工業老底加上不要命的競賽,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到尤裏·加加林飛上太空隻用了4年,又用1961到1969的八年努力將人類送上月球。


    要知道加加林坐的“東方”號飛船壓根沒電子計算機,隻有原始的繼電器;再入大氣層的時候返回艙沒有帶人安全著陸的能力,而是在一定高度將加加林彈射出去跳傘。


    最後尤裏·加加林自己操控降落傘降落到了一片農田,穿著黃色的太空服走向一個帶著女兒和牛的婦女,問她們找到電話讓人來接自己。


    第一個上天的阿美人艾倫·謝潑德,坐在陸軍改造的中程彈道導彈上飛上太空,他的飛船比加加林乘坐的“東方”更簡陋,總重才1噸,甚至到不了軌道隻能在太空停留15分鍾就返回。


    當謝潑德被記者問到他坐在紅石火箭頂部等待發射的感想時,他回答:“這艘太空船的每一個零件都是由出價最低的承包商生產的。”


    順帶一提,謝潑德發射前沒憋住尿,宇航服也沒有排泄係統,黃濁的液體流進了呼吸裝置,所以艾倫·謝潑德先生的太空之旅可能並不是非常美妙,也算開創了獨特的記錄。


    而且這位老兄本人和加加林不同,加加林是位嚴於律己無不良嗜好的軍人,謝潑德抽煙、喝酒、燙頭,不,泡妞,發射前兩周還去泡酒吧。


    不過和不幸遇難的加加林不同,謝潑德後來執行了阿波羅14號任務,在登陸月球後的首次電視彩色直播裏,站在月球表麵上打了三杆高爾夫,最遠的有500多米。


    而他乘坐的阿波羅飛船控製計算機內存隻有16k,水果4的內存是512mb,是阿波羅飛船控製計算機的三萬兩千倍。


    後世有個笑話說阿波羅宇航員是坐在滾筒洗衣機裏飄到月球,這個說法有問題,因為滾筒洗衣機的芯片性能並沒有那麽糟糕;況且滾筒洗衣機按下按鈕就能用,阿波羅飛船極端情況下考慮了宇航員手動操縱飛船,人力計算軌道跨越38萬公裏回家。


    補充一句:在聯盟失敗的登月計劃裏,登月宇航員要去登陸艙還需要從生活艙爬出去,從外麵進入。


    現在明白那時候的航天有多粗(瘋)糙(狂)了吧……


    為了登月,阿波羅計劃用的土星五號火箭使用了五台單燃燒室推力680噸的f1氫氧動力開式循環火箭發動機,聯盟為了“能源-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研製了四燃燒室推力800噸的rd170火箭發動機。


    後者被露西亞修改衍生出了各種改型,此家族的一係列型號至今依然是全世界最先進、推力最大的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阿美都在買。


    在那個瘋狂時代的產物麵世以後,即使它們已經銷聲匿跡,即使它們的國家都無法再製造出來,依然給人以深刻影響,成為人類航天史抹不去的輝煌。


    而華國航天起步較晚,大部分時候做的還是走上世紀別人走過的路,很少有什麽開創性的成就。


    不過現在有了,航天板塊上麵h1的圖片傳的鋪天蓋地,航天局的一係列“大步走”舉動也讓人感到不同尋常。


    當然新聞播出後最震撼的還是露西亞和阿美國家航天局——以及老馬的空叉。


    可能是為了表示不滿,第二天11月趕工的第12枚獵鷹9在回收時,於4000米高度姿態失控,箭體折斷發生爆炸。


    specax梅林1c發動機庫存-9,獵鷹9火箭-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酒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酒花並收藏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最新章節